1956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开发和利用黑龙江省的农业资源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 冯纪新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农业地区,这不仅表现在它已经有了一亿多亩肥沃的耕地,解放后每年产粮八百万吨左右,给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食(商品粮占粮食总产量一半左右)。它的农业资源丰富,土地潜力很大,有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广阔前途。根据现有的材料,我省尚有可垦土地一亿亩左右,这些土地不仅土质肥沃,适于种植粮谷、大豆和其他经济作物,而且地势平坦,便于机械耕作。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荒地的全部或大部分开垦利用起来,每年将增产粮食一千万吨左右。在黑龙江省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乌苏里江等五条大江纵横全省,还有大小河流一千七百余条,江河流长共一万五千余公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力资源。根据最近中苏科学家和经济工作者组成的黑龙江流域综合考查队的初步考查,仅在黑龙江中、上游建立四、五座水电站,发电能力可达四百万至五百万瓩,并且可以把我省东北部近三千万亩沼泽地变成可垦的良田。此外,尚有二亿亩森林、一亿亩荒山和丰富的草原,适于大量发展林业、牧畜业和副业生产。虽然我省处于亚寒地带,气候比较寒冷,但每年无霜期仍有一百三十天左右,而且夏季日照较长,5月至9月平均气温在零上二十度左右,年降雨量五百公厘到六百公厘,其中80%集中于5月至9月。这样的气候和雨量条件,是完全适于农作物生长的。
富饶的资源亟待开发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虽然我省农业生产较解放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就全省广大地区来说,还是一个亟待开发利用的富饶的地区。而且由于交通便利,加以境内有相当的工业力量,又是一个不难开发的地方。因此我们完全同意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中所提出的“应该按照可能条件,开垦东北、西北和华南等地区的荒地,增加耕地面积,并且适当地发展国营农场,为国家增产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方针。我省今后农业的发展,除努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外,还必须从更广阔和更长远的角度上,认真规划和进行开发农业资源的工作。为此,今年我们根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精神,初步拟定了一个十二年的农业发展规划,并且在移民垦荒、发展水利、建立国营农场以及发展林业、牧畜业、副业生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措施和进行了若干准备工作。但是,全面的开发利用黑龙江省的农业资源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牵涉面很广,特别是我省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除必须调动我省一切可能调动的力量去努力进行而外,还必须有中央的支持和有关兄弟省份与各个方面的协助和配合。
开发利用黑龙江省的农业资源,我们感到有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移民开荒,合理使用土地
第一、移民垦荒。黑龙江省有大量肥沃的土地,这是它的优越自然条件。但是劳动力不足,则是它的一个主要的弱点。全省土地面积四十六万余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一千四百万,其中有九百万农业人口种着一亿零七百余万亩土地,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包括妇女)负担三十四亩五分耕地,由于现有耕地的劳动力不足,所以耕作十分粗糙,未能使肥沃的土地充分发挥地力;如果要把一亿亩左右的荒原开发起来,那就更需要补充大量的劳动力和必要的农业机械。另一方面,由于我省土地肥沃,交通方便,移民开荒成本较低,增加收入较快,加以高级合作化后,农村安置和支援移民的能力较前增强,所以进行较多的移民也具有有利的条件。因此,为开发利用黑龙江的丰富农业资源,有计划地进行移民垦荒是一个重要的关键。两年来,我省已经接纳了三十七万移民,开垦了七百零五万亩荒地(军垦、国营农场等开垦的都不在内),其中今年播种的是三百四十五万亩,这项工作是有成绩的,但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工作作的不够,在移民工作中也发生了不少缺点和问题。两年来的经验证明,采取移民这个途径是必要的和切实可行的,随着经验的增多和工作的改进,这一工作也是完全可以做好的。
几年来,我们在垦荒工作中所取得的主要经验是:在现有条件下,垦荒可以和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组织现有合作社就近或组织远耕队进行小量的开荒;可以组织移民在荒区建立新村垦荒;可以新建国营农场或军垦农场垦荒;在大片荒原上用拖拉机垦荒,在小块荒地上也可以用马拉农具垦荒,但是不论采取何种垦荒形式,都必须做好对荒地的全面勘测和规划,正确划分宜农、宜林、宜牧地区,以便合理地利用土地,避免因开荒而破坏水源、牧场、林地和水土保持的恶果。
全面规划,兴修水利
第二、兴修水利、发展水田。我省多数河流终年流水不息,水源丰富,而且江河多在平原地区,开发一亩水田,只要二十几元的投资,而其产量则等于旱田的三倍。因此,大量地发展水田有极大的价值,但是我们现在对水力资源的利用还仅处于开始阶段。如果在十二年内利用水源发展三千五百万亩水田,每年即可为国家增产一百七十多亿斤的粮食。同时,如果开垦我省现有的大片荒地,也必须进行大量的排水工程。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受淹,也迫切的需要加强江河治理工作。因此,不论从利用水利、开发荒原和防止水患来说,治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解决水的问题,当前急需的是要有个全面规划。这个规划应该包括江河的治理、水源的利用、荒原积水的排除、水土保持等几个方面,既考虑到现有条件,又照顾到长远的发展前途。有了规划之后即可上下结合,分期实施,由地方上领导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力量来进行中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和江河的治标工作,由国家来进行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和江河的根治工作。这样黑龙江省就可望逐步地达到地尽其力,水尽其用,从而把旧日人们称为“北大荒”的地方部分地改造成为鱼米之乡。
实行多种经营,发展各种副业
第三、发展多种经济。由于我省森林多、荒山多、草原多、河流多,且农闲期长,有发展牧畜业和各种副业的优良条件,所以在开发利用我省农业资源中,必须有全面的规划和全面的观点,这即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必须注意到进行多种经营,使林业、牧畜业、渔业和各种副业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特别是要注意养马、养牛和养猪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们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上有片面性,影响了经济作物计划的完成,形成了某些副业衰退的现象。这一缺点正在纠正,今后也仍然需要加以防止。
开发利用黑龙江省丰富的农业资源,对于我们国家是有利的事业。我们相信: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规划之下,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黑龙江省的丰富农业资源是一定能够被逐步开发利用起来的。在这一事业中,我们决不吝惜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第3版()
专栏:

通过整社加强农业社组织建设
延安专区各县调整社的规模和劳动组织
据新华社讯 陕西省延安专区的中共各级党委,通过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开始加强农业社的组织建设。
这个专区已经高级合作化,入社农户占全专区农户总数91%。7月以前,各县计划在年底前把现有的三千九百四十六个社,合并为一千五百至二千个大社。后来经中共延安地委会派出的干部调查结果,发现大社问题较多,经营管理较乱,特别是由于山区农民居住分散,并成大社一定会给生产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为此,地委决定从8月份起,开始整顿和健全农业社的组织机构。
经过两个多月的整顿工作,全专区有二千三百三十个社适当的调整了劳动组织,实行劳动定额管理制度,改进和提高了社的管理水平。同时各县对偏僻地区社员居住过于分散的农业社,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和田间作业的需要,以小型的生产队为单位,安排生产,给予队以独立活动的方便。对于距离较近有条件合并的农业社正在为并社创造条件。例如成立联社委员会,由联社委员会交流经验,统一指导,以便逐渐向并社过渡。全专区已经成立六百二十一个联社委员会,参加联社委员会的有二千七百七十五个社。
在这次整社过程中,各地还通过处理社里的具体问题,向社员进行民主办社教育。黄陵、宜君和吴旗等县还检查了农业社的监察工作,健全了监察制度。各社中共支部对今年在生产中涌现的积极分子,经过审查教育,吸收入党,壮大了农业社的核心组织。


第3版()
专栏:

辽宁省农业社普遍增产
一般都比去年增产二成到四成
本报讯 在实现农业合作化后的第一年中,辽宁省绝大多数农业社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获得了普遍增产。全省今年粮食产量可达八百万吨,比去年增产三成左右。全省90%的社,将保证90%的社员能增加收入。全省上万个农业社,一般都比去年增产20%—40%。安东专区的九百多个社中,八百七十二个社比去年增产50%。辽阳专区的营口县,出现了二十多个平均每垧产万斤粮的社。水源区前进社的二百八十垧水稻,平均每垧产稻谷一万五千九百斤,比去年增产30%。遭受水灾的铁岭专区,仍有87.5%的社增产,全区比去年增产二成。康平县的许多大社,由于社员们积极排涝,和加强灾后的农田管理,全县粮食产量比去年提高30%左右,社员们兴奋地说:“今年样样庄稼都增了产,这是合作社的优越性啊!” (赵林)


第3版()
专栏:

山东十三个农业社养猪有成绩受到奖励
本报讯 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最近奖励了在发展养猪事业中有显著成绩的十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蒙阴县林丰社,全社四十六户社员,到今年9月间共养大小猪五百九十六头,平均每户养猪近十三头。这个社主要采取自繁自养,私养公助的办法,有计划地将社里的农作物副产品分给社员喂猪,和合理地规定了粪价。同时,养猪户也注意采集多种代饲品和猪的清洁防疫,因此全社养猪事业发展得很快。


第3版()
专栏:

宏声农业社发挥了妇女的潜力
陈一超
走进宏声农业社管理委员会的所在地——北七家庄,满眼看不到一个闲人。村北头,五、六个青年妇女正在一筐筐地称量社员门前自积的肥料;村南头,几个中年妇女在粪堆旁边锤打粪疙瘩;还有三、四个身强力壮的妇女正在紧张地装车,准备往麦地里送粪。宽广的场地上,许多老太太和孕妇,一面谈笑一面把又长又大、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子挑出来,准备缴公粮。我在村里看见的,除赶车送粪的是男社员外,其余到处都是妇女在干活。社的副主任刘金山(女)很自豪地对我说:“要是没有妇女参加干活,俺社今年非荒一些地不可。”
宏声社是北京市昌平区的大社之一,人多地更多,平均每个劳动力要负担十二亩半地,除去经常搞副业的、出民工的和脱产干部以外,每个劳动力就要负担二十亩地。今年社内受了些水灾,又多抽了一部分男劳力去搞副业生产。社里几千亩种麦任务要靠妇女来完成,七千八百多亩棉花妇女包了,收割豆子、摘玉米棒子、打场的也大部分是妇女。当我来到第二大队的时候,正是中午下工时间。女社员吕永惠已经吃过饭,正在给孩子喂奶。她笑盈盈地望着屋当中满满一大篓的玉米棒子,这是社里预分给她的劳动果实。一见我们进来,她就高兴地告诉我说:“你看我分得的玉米棒子多好!”和我同去的大队长插上说:“按你今年劳动的工分,可分得八、九百斤粮食哩!”吕永惠笑着说:“那我一年的穿吃使用都有了。”吕永惠是一个青年妇女,丈夫在外工作,每月拿回家里几十元工资,又加上有个孩子拖累,过去很少下地干活。去年初级社时,她家只在土地分红中分得四、五十斤玉米棒子。今年成立了高级社,社里经常开会讲参加劳动既光荣又能增加生产的道理,她觉得自己是个青年人,靠丈夫吃饭不光荣,社里成立了托儿所,孩子也有人看了,她便积极参加劳动。所以当她得到自己劳动的果实时,心里就特别欢喜。
上工号响了,许多妇女都匆匆忙忙地抱着孩子向托儿所那里走,有的已经拿着镰刀、筐子向地里去。妇女主任对我说:“现在社里妇女干活都很积极,出勤率经常在95%以上。”这使我想起四大队妇女队长告诉我的一个故事。社员刘玉琨的妻子,村里人都叫她是“懒婆”,十多年来从未下地干过一天活,整天不是串东家就是溜西家。今年成立了高级社,村里老少妇女都下地干活,她要串门没有地方去,自己呆在家里也感觉闷得慌,偶而大家遇到一块的时候,一谈就谈到生产上去了,这使她感到自己不干活很不光彩,同时队长也经常向她宣传参加生产增加收入的好处,她便逐渐地参加了劳动,现在她已经挣了八百多个工分。
妇女主任领我去看各队的托儿所和幼儿队。每到一处,孩子们都亲热地打着招呼。托儿所的设备虽然很不完善,但是到处打扫得很清洁,孩子们的手脸也洗得很干净。因此,托儿所和幼儿队很受家长欢迎。全社二十九处托儿所和幼儿队,收托了六百多名孩子,腾出了四百多名妈妈参加生产。在九队的托儿所里,我们遇见了女社员袁凤英,她说:“有了托儿所,我算享了社会主义的福了。”去年她有四个孩子,都很小,家里没有老人照看,社里又没有托儿组织,她只好每天呆在家里看孩子,地里的活一点也没干。今年社里成立托儿所,她首先把两个小的送进去,大的也上了学,她每月出勤都在二十五天左右,在八个月的时间内就挣了一千七百多个工分,赶上一个男劳动力干的活。
我们到八大队托儿所时,保育员罗振英正在热炕上哄婴儿睡觉,她的身子已经不大方便,看情形很快就要生孩子了。罗振英在过去单干时,由于劳累过度,一连流产了三次,有一次几乎把命送掉。今年她又怀孕了,一家人真是又喜又怕,她自己也不敢下地干活,队长知道这个情况后,就分配她到托儿所去照看三、四个婴儿,这样工作既不累人,还可以得到一千多个工分。她很感激地说:“社里对我们妇女照顾的太好了。”这个社今年共有五百四十多名妇女先后怀了孕,但没有发生过一次早产或流产事故,现在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名孕妇安全生产了。
这个社究竟怎样适当安排妇女活路的呢?据了解每个妇女队长都知道自己队里妇女的情况,安排每段生产工作时,便根据这个情况适当地照顾她们。就以现在秋收秋种来说吧!怀孕七、八个月的都分配在场地上做选种、晒场和炒牲畜饲料等轻便活;怀孕五六个月的,有的打粪疙瘩、有的下地摘玉米棒子;怀孕两三个月的,下地摘棉花、割豆子、摘玉米棒子等轻活都可以做,就是不让干过分用力的重活。社员之间也都能互相体谅,队里对有吃奶孩子的妇女和来月经的妇女,也尽量让她们干近活和轻活,并且还规定有吃奶孩子的可以提前下工喂奶。这个社把照顾妇女特殊利益,看成能不能发动大多数妇女参加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开始发动妇女参加生产时,北七家庄乡的党总支和社管理委员会,都曾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这个问题,并规定各队在安排农活时,多听取妇女队长的意见,这也就更好地发挥了妇女队长的作用。
社里在发动妇女生产时,也批判了男社员的封建思想,教育他们在家里帮助自己妻子做些家务活,减轻妇女的家庭负担。这个社出现了许多和睦的家庭,吵嘴打架的现象几乎绝迹。这种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精神已在社里形成了一种新风气。


第3版()
专栏:

幸福之路农业社战胜四次水灾
百分之九十六的社员增加收入
本报讯 吉林蛟河县幸福之路农业合作社今年虽遭遇四次水灾,但全社96%的社员仍然增加了收入。
现在全社正在秋收。一百多辆铁车和胶轮车,满载庄稼开出耕作区。一百多名女社员在村旁田地里扒苞米、拣庄稼。拖拉机已开始翻地。兴修农田水利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这个社的主任韩恩说:“我们要告诉亲爱的朋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台尔曼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们,今年我们虽然遭了水灾,减了产,但我们还增加了收入。”今年春天,这个社和台尔曼农业生产合作社展开国际友谊比赛,热烈地为实现竞赛的条件而奋斗。但是不料春耕到夏锄,连续遭到四次水灾。社员们积极向水灾作斗争。8月7日,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第二天河水暴涨,平地的水深达三尺。社员们立即抢修成一条一公里长的水堤,才保住了二十多公顷水田。同时社员们还把埋在污泥中的五十多公顷水稻,一簇簇地扶起来。由于社员们积极缩小灾害面积,加强田间管理,今年全社农业生产计划仍能接近完成。为了弥补农业生产的歉收,全社又大力开展副业生产。社内朝鲜族社员不会养猪,汉族社员就用带徒弟的办法教会他们。这个合作社也注意社里把采蘑菇、挖药材等十多项副业生产,交给社员自己去搞,以支持他们的家庭副业。到今年9月份,全社副业生产的收入已达三万四千多元,比去年增加十二倍。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全社有六百八十八户社员,有96%的社员比去年增加收入,有二十户社员不增不减,只有六户社员的收入略有减少。


第3版()
专栏:

发展多种副业战胜灾荒
淮上农业生产社受到表扬
新华社讯 安徽凤阳县淮上农业社今年7月到9月因为经营副业,已得到纯收入五千九百多元。这些收入解决了全社一千三百六十五人灾后生活上的很多困难。这个社最近受到了中共蚌埠地委的表扬。
淮上农业社有二百七十六户社员,地处淮河南岸凤阳县的行洪区。今年6月,由于连降暴雨,土地全部被淹,减产73%,收获的粮食除去留下的种子、饲料,平均每人只分到八十三斤。特别是由于行洪,不能种秋季作物,秋季没有收成,灾情就更为严重。
在这最困难的时候,党支部书记、社主任孙瑞勤提出了一个进山开荒、砍草、搞副业等生产自救的计划,召开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党和团的支部会、以及生产队长等干部会,并发动群众讨论了这个计划。在讨论中,社员们算了各种细账。社里决定成立治安保卫小组,帮助上山的社员看家。这样,社员和部分社干部的依赖、消极情绪都扭转了。本来怕困难的生产队长也积极带领社员到山里砍草去了。
一百五十个上山的社员,到9月中旬已经砍了约二十万斤草,种了四百零五亩水稻、绿豆和荞麦,预计可收回原粮三万三千斤。社里又派人到外地订购了一百万斤编筐的腊条。在家的社员,把现存的腊条编了五千二百多只筐,盈利二千五百多元;又把五百根腊杈、腊棍加工出售,经过几次周转,不但获利一千六百多元,还结存腊杈、腊棍一千二百根。社里还派人到烤烟厂、林场做杂工、修公路。
现在,社员生活正常,没有一个社员逃荒,没有一个学龄儿童失学,医疗卫生工作也做得很好。并且由于副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除了社员一部分住房问题需要政府支持解决外,这个社从9月起就不再需要政府救济了。


第3版()
专栏:

秋茧丰收
辽宁秋柞蚕茧超过历来最高产量
历年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第一位的辽宁省,今年秋季柞蚕茧空前丰收。据省农业厅估计,全省十三万七千多把剪子秋柞蚕(一把剪子的放养面积为六十亩),平均每把剪子可以产茧六万五千粒左右,比历史上的最高产量增加一万一千粒。全省秋茧总产量将达到九十多亿粒,比解放后产量最高的1952年增加二十四亿多粒。
由于今年各地养蚕农民实现了合作化,放养技术有了显著改进,很多地区还出现了不少从未有过的大面积丰产新纪录。如岫岩县农民放养的二万五千把剪子秋柞蚕,其中有一半每把剪子的产茧量可以达到十万粒。
现在各地养蚕的合作社已经普遍开始收茧,并且积极挑选好茧准备卖给国家,支援丝绸工业生产。
四川新蚕桑区秋蚕超额完成产茧计划
四川省新发展的蚕桑区遂宁专区的遂宁、安岳、乐至等六个县,今年二千一百三十九个农业社第一次大量饲养的秋蚕丰收。各县都超额完成了产茧计划,平均每张蚕种产茧四十六斤多,超过全专区解放后历年的平均单位产量。
遂宁专区所辖的九个县中,仅三台等三个县栽桑养蚕历史较久。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其他六个县的农民在最近两年来开始育苗栽桑,发展养蚕副业。有关部门对他们作了多方面的帮助。这六个县都设立了蚕桑技术指导站(组)。
秋茧丰收,许多农业社因而增加了收入。如乐至县仙鹤乡红星农业社今年第一次养蚕,就收入一千五百三十元。
湖北推广的改良秋蚕每张蚕种可产茧三十斤
湖北省第一次推广秋季改良蚕成功。省国营丝绸公司已经收购了大量秋茧和秋茧缫成的土丝,收购的总值达四十多万元。
湖北省农民往年没有饲养秋蚕的习惯。湖北省农业部门今年为了帮助山区农业社社员增加收入,在去年试养成功的基础上,推广了一万六千多张改良蚕种。据省农业部门估计,全省推广秋蚕的二十个县,平均每张蚕种可产茧三十斤以上。 (均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河北供销部门积极推销灾区副业产品
交通部门组织民间运输力量抢运灾区物资
新华社保定22日电 河北省供销部门采取大小兼顾,广开门路、薄利广销和上下齐动手的方针,打开了灾区副业产品销路。
河北省各级供销部门,吸取了往年只注意发动开展副业生产,忽视找销路以致产品长期积压的教训,今年非常注意找寻销路。河北省供销社派了十五个主要干部,参加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组织到北京、天津和东北、西北、西南五个访问组推销各种产品。石家庄专区饶阳、枣强、冀县等七个灾县,在组织灾民开展副业生产同时,就采取
“以销定产”的原则和外地签订推销合同五十九份,总值六十四万八千多元。定县商业部门在县城举行了秋季物资交流会,会上和有关部门签订了二十三份副业销售合同,总值一万七千多元。
据保定、沧县、天津、石家庄、邢台、通县六个受灾专区统计,现在参加副业生产的灾民有一百二十五万多人。
据新华社讯 河北省交通运输部门正在积极组织民间运输力量,往灾区抢运粮食、煤炭、盐等生活必需品。在邯郸、邢台、天津、保定等六个专区,现在已经组织起参加运输的民间的胶轮大车、铁轮大车和人力手推车四万五千四百七十八辆,牲口骡子两千三百七十三头,小船两千四百八十二只。
河北省水灾区在洪水逐渐消退后,由于运输任务十分繁重,已组织起来的运输力远远赶不上物资运输需要。为了保证受灾村庄农民有吃、有烧,以及其他生活物资供应,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10月初陆续成立交通运输指挥部,并抽调大批干部下乡,深入农业社组织灾民车辆运输。
仅在10月1日至10日的十天内,仅保定、邯郸、邢台、沧县、石家庄五个专区运往灾区的物资就有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多吨。
保定和天津专区在组织民间运输工具时,都和农业社订立合同。


第3版()
专栏:

今年四川省获得了解放以来的第七次丰收,有余粮外调的地区的余粮更加充足了。大量余粮正在陆续外调支援灾区人民。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3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同舟共济”
黑龙江省宾县富源农业生产合作社共有四个生产队,其中三个队的庄稼全部被淹,只有天兴屯生产队淹的很少。这个队的社员写信问黑龙江日报编辑部:“不统一进行秋收分配,由各生产队单独分行不行?”“如果合作社统一进行秋收分配,我们生产队就要给另三个生产队背窟窿了,让他们剥削去大部分劳动成果,不是违反了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原则了吗?”
黑龙江日报在10月5日以“需要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为题发表社论,回答了这个问题。社论说:天兴屯生产队有些社员提出的受灾社由各生产队单独进行秋收分配的主张,从眼前看可能因本生产队受灾轻,单独分配自己会多得些,全社统一分配要少得些。但是,如果放宽眼光,站在高处往远看一看,就会发觉只顾本生产队的一点小利益,必然要影响和损害全社其他生产队的整体利益,以及全社(包括天兴屯生产队在内)明年生产和将来发展生产的长远利益。本来,全社受了灾,只要大家团结一致,依靠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力量进行生产自救,就一定能够战胜灾害,弥补水灾中所遭受的损失,大家都不会因此而减少收入。
我国人民素有“救灾爱邻”的社会美德,非灾区群众向来都是满腔热忱地帮助受灾区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支援他们尽快地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从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来说,由于集体劳动和共同富裕的整体利益和联系,更需要有这种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精神,团结一致战胜自然灾害。假如天兴屯生产队的庄稼遭到严重灾害,而另外三个生产队的庄稼受灾较少或不受灾,他们也提出由各生产队单独分配,那么,天兴屯的生产队的社员又该怎么想这件事呢?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社论指出天兴屯生产队社员认为统一分配是被别的队剥削、是背窟窿,或违反了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原则,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从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那天起,全体社员私有的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都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了,就不再属于哪个原初级社和哪个屯的了。现在的生产队只是合作社进行生产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负责完成社管理委员会分配给的生产任务。每个生产队所以有固定的联片土地和一定数量耕畜、农具,是为了便于充分地发挥生产队独立进行生产的作用,而不是属于哪个队所有。不管哪个队负责耕作的庄稼丰收或受灾,全社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份,当然秋收分配也应该在一起分配了,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既不是什么剥削,也不是替谁背窟窿。受灾生产队的庄稼减收或颗粒不收,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或不劳动而没有侍弄好造成的。他们与未受灾或受灾轻的生产队同样劳动了,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负责的耕作区自然条件不好,受了洪水的袭击,或者内涝了。受灾生产队的社员,以他们平时劳动所挣的劳动日的数量参加全社的秋收分配,自然是以他们的劳动取得的合理报酬,并没有违反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原则。


第3版()
专栏:

一个农村姑娘的嫁奁
新华社记者 喻权域
10月11日记者去四川省温江县公平乡第二农业社采访时,正逢着农业社社员办喜事。一大群青年男女组成的送亲队簇拥着一对新人往一个大院落走去。穿着花布衣红绒鞋的新娘和穿得“通身新”的新郎走在一起,后面两个小伙子挑着两大挑新娘的嫁奁。
旁边的人告诉记者,这一对新夫妇都是本社的人,姑娘叫姚群芳,小伙子名叫冯厚德。记者被这件喜事所吸引,也跟着他们走去。
在冯家堂屋里,新郎新娘举行了婚礼之后,被送亲的人引进了新房。这时,按照习俗,新娘的女伴、二十天以前才结婚的姑娘鞠怀珍,当着客人把新娘的嫁奁从挑子里取出来了。那是:六个装满芦花的白市布绣花枕头、一床六斤多重的花被、两件花衣服、一套学生蓝布的“列宁装”、一床用荣昌夏布缝制的大蚊帐、一个双料的大花瓷盆、两把方形的镜子。鞠怀珍对大家说,这只是嫁奁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七百多个劳动工分。姚群芳今年在社里共作了一千一百个劳动工分。
新郎的母亲冯婆婆又惊又喜地说:“这附近的姑娘做的工分谁也没过八九百,你怎么一个人就作到一千多呀!”姚群芳红着脸低下了头,周围的姑娘们都向她投以羡慕的眼光。
新郎的娘娘李二娘,在四十年前年轻时,一天到晚和母亲搓麻绳糊口,出嫁时穿的衣服都是向姐姐借的,嫁奁就只有姐夫送的一床被子和娘娘送的一床蚊帐。解放后生活虽然提高了,1952年她的女儿出嫁时也只办了二十多元嫁奁。她认为像姚家姑娘这样的事,只有入了社才会出现。
当害羞的新娘恢复平静时,记者问她今年出嫁突然花了这些钱会不会影响家庭生活。姚群芳抬起头来答道:“今年合作社转成高级社后,生产花样多了,大家赚的劳动工分都比去年增加。我去年只赚了四百五十来个工分,今年赚的工分比去年多一倍,可以多分六十来元。我的嫁奁大都是用这笔钱买的,哥哥嫂嫂给我的钱我只用了三十元,他们的生活怎样会受影响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