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高级社的第一个秋收
到了河北省唐山专区,处处可以看到大秋作物丰收的景象。现在,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秋收。今年全区的粮食产量要比原订计划增加35%左右。从这个专区的一百六十一个农业生产社作出的秋收分配方案来看,就有一百五十八个社能够实现90%以上的社员增加收入。
本报记者 刘长忠摄影
这三个姑娘叫王惠兰、王淑兰、王汝兰(从左至右),她们是渤海农业生产合作社里的生产能手,也是全省所推广的“爱社如家,团结群众”的模范,人们都称她们为“三兰”。今年全社获得了丰收,许多朋友写信来庆贺她们的胜利,并表示要向她们学习。
今年初在抚宁县有五十五个初级社合并成了渤海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高级社拥有土地四万三千多亩,除了种植玉米、高粱、花生、棉花以外,还种了四千七百多亩水稻和旱稻。这些稻田大多数是今年新开垦的荒地、洼地和一些沙滩地。今年社里的稻子,平均每亩可产六百多斤,比去年增产一百二十多斤。上图是青年生产队的突击手们在紧张地收割水稻。左上角是这个社在今年新开的水渠。
为了帮助组织起来的农民逐步学会使用农业机器,抚宁县在渤海农业生产合作社里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这是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在向社里的青年们讲解怎样使用十二行畜力播种机。
打谷机不停地在转。
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没有转成高级社以前,每亩花生最高产量是三百多斤;转社以后,由于肥料充足,改进种植方法,每亩花生最高的产量达到了六百多斤。
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往年的白薯每亩的最高产量才两千多斤,今年达到了八千斤。这给磨制白薯淀粉的副业生产带来了兴隆气象。现全社有粉磨一百二十七台,一天能制出淀粉五千斤,供给城市和工业上的需要。
孙家楼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九百四十九户,拥有土地八千五百四十四亩,是今年玉米产量较高的一个社。今年种植的三千五百八十四亩玉米,平均每亩产量七百六十八斤。当人们走到了已经转为高级社的孙家楼社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种丰收的场面。
“你看!要不是肥料充足和人工授粉,哪会长出这样的玉米来。”崔淑英(左)向田秀荣(右)得意地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