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解决农村资金问题的两个环节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曹菊如
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实现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的贷款援助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从1950年到1955年,国家先后发放的农业贷款累计数字共为四十八亿元,平均每年约有十亿元左右的贷款在农村中周转,这对于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困难,支持农业互助合作起了一定的作用。自从去年下半年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高潮以来,1956年农业贷款增加了二十二亿元,这些贷款主要用于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和农业社生产贷款,以支持贫农入社,解决农业社进行增产措施的资金困难。
今后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巩固和提高现有的农业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地发展农业生产。农村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从资金周转方面去配合这个任务的完成。为了解决今后的农村资金问题,除了农业社应当认真贯彻中央勤俭办社的方针,更多地依靠自己积累资金以外,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适当地规定国家农业贷款的数额,更加合理地运用农业贷款资金。
今后农业社为了扩大增产措施,比如大量兴办农田水利,改良畜力农具,增加交通运输工具和修建仓房棚圈等,都是需要大量投资的,这些投资大部分不能当年收回,还需要国家有一定数额的期限较长的贷款。同时在农业社的生产还没有很大发展以前,若干社员以及少数还没有加入农业社的农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还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对他们的这些困难,不给予必要的帮助,是不利于农业社的巩固和生产的全面发展的。这些情况说明,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每年在原有贷款的基数上再适当增发若干贷款是必要的。但是国家贷款的增加不能过大,今后每年增加的比例,绝不能像今年一样增加那么多。因为国家的财政力量有限,不可能在这方面投资过多。鉴于农业贷款的数字越来越大,长期贷款的比重越来越增加,为了确保国家预算的稳妥可靠和国家现金收支计划的平衡,在今后编制国家预算时,要更进一步切实考虑预算和信贷的平衡,或将农业贷款中的长期贷款部分直接纳入国家预算。
合理地使用农贷资金是农业贷款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贷款使用得得当,可以帮助农业社、社员和个体农民解决困难,发展生产;反之,贷款使用不当,掌握偏宽,也会助长农业社铺张浪费,引起社员不满。今年春季有些地方在发放贷款时曾经有过这种偏向的。当然也有些地方对确实困难的社员和个体农户,没有及时贷款帮助。今后为了更加合理地使用农贷资金,必须主动地帮助农业社精打细算,把贷款用在最需要的方面。必要的贷款应该适当予以满足;不必要的或者不是当前必需的,应该说服群众,不贷或者缓贷。
贷款必须坚持“有借有还”的原则。这一条是不能动摇的,因为只有不断地把放出去的贷款按期收回,使农贷能够正常周转,国家才有可能保持和增加农贷资金,使更多的农业社和有困难的农业社员和个体农民得到及时的帮助。过去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只注意贷放不关心收回的现象是不好的。对某些不顾生产情况、不问贷款者的实际困难,机械地强迫收回贷款的作法也应该注意防止和纠正。
办好农村信用合作社,广泛组织农村闲散资金,调剂农业资金的需要。
现在全国已经有十一万个信用社,基本上实现了党中央指示的“一乡一社”的原则。这批信用社所吸收的存款和股金已经有八亿元。经常放出的贷款有七、八亿元。信用社的贷款大部分虽是短期的,但它能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很受群众欢迎。现有的信用社绝大部分都是最近一、二年内建立起来的新社。按老社的发展情况看,在一般地区,经过两三年的工作,每个社常年的存款和贷款一般可以达两万元以上。在今后的几年内,如果工作做好了,信用社的常年存款将会比现在有巨大的增长,这将是解决农村资金需要的一个很重要的力量。今后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党和国家对信用社的领导。要不断地教育干部改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要坚持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为存户保守秘密的原则。过去有一种想法:认为合作化以后信用社就不需要了,可以把它合并为农业社的信用部,或者改为银行的机构。根据一年来的情况看,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现在农民有怕露富怕生产社动员入股的顾虑,如果信用社同农业社合而为一,将要更加增加农民的这种顾虑,这对于农村闲散资金的动员是不利的。从领导力量的角度看,这样作就可能分散农业社干部领导生产的注意力,或者是因为农业社的领导力量主要放在生产方面而削弱了农村信用活动。信用合作社是农民自己合股组织起来的,这种组织形式便于联系广大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果把信用社改为乡银行,将会削弱现在信用社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因此,我认为在农业合作化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信用社仍然是有重要作用的,应该让它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为了促进信用社工作的顺利发展,应该有适当数量的脱产干部。信用社干部的待遇问题应该得到适当的解决。国家要用各种办法帮助它开展业务,使信用社能够争取在今后几年内,逐渐达到开支自给。在未能自给以前,对于部分亏损的信用社,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临时补贴,解决信用社暂时的困难。
我们相信如果这些问题能解决得好,就可以使农村金融工作在巩固农业生产合作制度、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彻底消灭农村高利贷剥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纠正盲目乐观情绪、加强领导以后
陕西省夏粮征购工作基本完成
新华社西安14日电 到10月5日,陕西省夏季征购的粮食已有95%以上入库。以夏收为主的关中地区的华阴、潼关、泾阳等县在7月开始普遍接收新粮入仓。到7月底入仓夏粮就已达到80%以上,但部分县、区、乡领导未能认真对粮食入仓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在部分基层干部中又对以农业社为单位的定产、定购、定销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存在着盲目乐观情绪,有的粮食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和农业社取得联系,安排入仓工作,在验粮分等技术上也掌握得不够好,使这些地区新粮入仓工作进度十分缓慢。陕西省人民委员会8月中旬召开夏粮征购销检查工作组汇报会议,及时扭转这些情况,并要求各地加强领导,积极组织夏粮入仓。渭南专区各县都先后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批判干部中对粮食工作松劲思想,并将粮食工作作为9月份工作中心,大部分县都按期完成了夏粮入仓任务。宝鸡专区并召开各县县长、粮食局长电话会议,各县随即普遍建立了粮食工作专人负责制,由县长、乡长亲自领导粮食征、购工作。许多地区除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外,并广泛深入地向农民宣传国家粮食政策,使农民正确认识个人、社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宁强县“五四”等十一个农业社在收割时就把好粮单收单晒,他们组织了九百多人在半天内就把八万多斤新粮交售给国家粮库。不少地区积极帮助农业社内进行了粮食余缺的平衡工作。泾阳、三原等县的许多农业社除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外,还妥善解决了劳力少、人口多的社员的用粮困难,保证了社内有公用粮和社员有必须食用的粮食。
目前,陕西省粮食统购统销工作,在以夏收为主的关中及陕北部分县计购计销已全部完成,正继续组织入仓;在以秋收为主的陕南、陕北地区的夏粮预交预售入仓工作即将结束,并正在积极安排秋粮的统购统销。


第3版()
专栏:

汕头地区农业社转社并社中
简单图快社员思想顾虑多
新华社汕头14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曼报道:广东省汕头专区有些县纠正初级农业社升级并社工作中的简单图快倾向。这种倾向,在这个专区初级社升级并社工作刚刚全面铺开的时候,就在各县的部分地区开始露头了。
这个专区的农业社升级并社工作,是在基本上实现初级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进行的。领导这个工作的部分干部认为,社员在早办的高级社已获得早稻丰收等事实教育下,对高级社的好处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今春举办的高级社对社员入社山林、果树折价偏低等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却估计不足,因此,他们就把升级并社工作看成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采取了简单图快的做法。据揭阳、惠来、饶平、梅县等地的汇报,这些县份的一些区乡工作队刚刚到乡,还没有很好地宣传办高级农业社的政策,就急急忙忙发动社员报名升级或并社。有的乡干部,看到部分社员积极要求升级,就以为所有的社员都是如此,因此,主观地提出要在三、四天中完成升级并社的任务。
因为采取这种简单图快的做法,社员的思想顾虑没有得到解决,部分地区就发生了不利于生产发展的现象。大埔县是一个多山的县份,山林很多,但是由于许多乡的干部不向社员宣传山林入社的具体政策,而是泛泛地宣传高级社的优越性,社员怕山林入社吃亏的思想没有解决,因而,全县就出现了乱砍山林的现象。现在,有些县已经开始注意纠正。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春大麦还是冬大麦
今年春天,原德州专署农业科在电话上指示德县增种一部分春大麦。并且很快发下了麦种。当时我区正召开各农业社长会议,区委就在会议上根据专署的指示精神说明了种春大麦的意义,各农业社长当场就热烈地报了需要种子的数目,一共四万多斤。全区在二、三天内就买了五万六千多斤。接着各农业社就忙碌地进行播种,有的人推水车,有的人拉耧,抢种春大麦。三、四天内,全区就种上了四千七百多亩。很快,麦苗绿油油地生长出来了,谁看见都这样说:“这麦定能丰收,大量追肥吧!”
正当麦苗生长旺盛的时候,忽然传出一个震动人心的消息:“这大麦种错啦,这不是春大麦而是冬大麦,当年种上不过冬就是莠出穗来也不结粒,赶快!没种上的马上停种,已种上赶快拔掉……”这个消息对于那些拉耧,推水车抢种大麦盼望着丰收的人们,似乎泼下一瓢凉水,有的社干部蒙头大睡,吃不下饭去,觉得没法向社员交代,看着一尺多高绿油油的小青苗,真舍不得拔掉,但由于干部再三指示督促,有些社被迫忍痛将大麦拔掉。有个农民李桂芝一边拔一边说:“大麦!大麦!你究竟是冬大麦还是春大麦?我培植你可真不易呀!”有部分群众对这些大麦实在留恋,他们宁肯挨批评也要留着点看看,因此有不少农业社的麦苗没有拔掉。
出人意外,留下的闹对了,这些认为不能有收成的大麦居然有了不坏的收成,最少的一亩地也收一百斤,好的收到三、四百斤。
为什么造成这种损失呢?这股风是从那里传出的呢?追查结果大体是这样:今年四月间,德县农业科管理种子的王玉珍同志前去省农业厅开会,会后他听到沈厅长说:“咱们弄的大麦种不行了,原计划是春大麦,谁知是冬大麦,到咱这里不行,发觉后已经下去了一部分,给各专署和各县去了个指示,如果没种上要立即停种。”按沈厅长的谈话,这大麦种是错了,可是即便是冬大麦,在这里种到底行不行?种比不种强不强?管理种子的王玉珍同志也没有了解清楚,他只知道本县已经将种子发下去了。散会后他就慌慌张张从济南回到德县来,恰巧农业科正在开各区农业技术站长会议,他就在会议上把这问题提出来,站长们就追问:“这是那里叫种的呀,不行就叫种吗……”有的说:“怎么咱没检查一下?咱执行也有些盲从吧……”
正在大家犹豫不决之时,聊城专署粮食局指示德县粮食局赔偿已发给群众的大麦种子款。指示对赔款说的倒算清楚,但对已发下去的大麦种到底是错不错,为什么要赔款等却没说清。
赔款倒是很及时,可惜又是一个盲目行动。直到赔款时尚不知道各农业社还有多少种子未用上,该赔多少?如曹村乡红星社买了四千八百八十九斤,本来实用了三千八百斤,还有一部分未用,可是粮站同志仍按原数赔款,幸亏驻社同志发觉纠正。这样一赔款,有些农民说:“大麦真是不行了,上级都赔了款啦,还有什么希望?”就这样下边拔麦子的现象就发生了。全区在三、四天内拔了三千八百多亩,只留下几百亩未拔。如果加点工每亩最少也平收二百斤的产量,这样算全区就损毁了七十六万多斤大麦。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心痛的损失呀。
看到大麦的收成,广大农民又气又恨,不少社干部找到政府干部痛心流泪地诉苦,要政府追查责任,严肃处理。曹村红星社社长戈清泉说:“这不是净毁人吗?那是毁大麦呀,俺社种了四、五百亩,一个指示就给俺指示光啦。”
孙凤来 吴泽恩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邢老头的丧事
8月6日,吉林省蛟河县幸福之路农业社的饲养员邢玉林,不幸因病逝世了。这个五十九岁的老头,家里除有一个已出门子的姑娘外,就再没有别的人了。他在去年冬天入社以后,社里按照他的身体情况,分配他做饲养员。社员们听到邢老头做了社里的饲养员,都高兴地说:“让这把手放牲口,没错!”
老头爱护社里的耕畜如同爱护自己一样。他每天老早就把牲口赶出去放,日落才归来。从来也没有叫过苦。去冬有两匹马因拉木头拉垮了,瘦的连道都不能走。但在他的辛勤喂养下,很快就复膘能干活了。7月底的一天,邢老头忽然觉得心里有些不大舒服。但他一连四、五天也没吱声,仍然照常放牧牲口。后来,邢老头生病的事被社员赵成金知道了。他连夜跑到社里,向社的领导干部作了汇报。当社里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邢老头已卧病不起了。社主任打发人搭黑到新站卫生所去接大夫。在邢老头的身边,有五、六个社员守护着。
邢老头的病,越来越厉害了!在第二天的早晨,社里就急忙用胶皮车把他送到新站卫生所去住院治疗。但也没有见效。就在当天晚上,邢老头死在卫生所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合作社以后,社员们深感悲痛!社里为了安葬邢老头,从公益金中取出五十元钱,买了一口红色棺材、一套衣服。但在入殓时,按照当地农民的习惯,应该由大儿子抱头部、二儿子抱脚。而邢老头只有一个姑娘,离的又远,一时也来不了。这时,社主任韩恩上前抱住了头部,副主任迟殿文、宋君和其他几个社干部抱住了脚,把邢老头的尸体装入棺内。当天,就出殡安葬了。
社里的二十多户老弱孤寡社员看到这些事实以后,深受感动。边老太婆说:“入了高级社,比亲儿亲女照顾的还周到。今后不用再担心没儿没女了!”
张旭明、林乐经、陶富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九华山的佛教农业社
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上的僧尼,在去冬农业合作化高潮中,自愿组成了“九华山佛教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僧尼共一百三十七人(其中尼姑七十二人),占全山僧尼的83.5%,耕种着七十八亩四分水田、旱地、火?地和茶地。
这些僧尼入社以后,在过好佛教生活的原则下,都积极从事劳动生产,打破了靠香火收入、靠外汇、靠政府救济的“三靠思想”,争取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宗教职业者。
由于他们积极参加劳动,社里的农业、副业都搞得很好。如六十六岁的尼姑本静在未入社前,由于年老体弱生活十分困难,常常连买油的钱也没有;现在,不仅生活过得很富裕,而且还在社里存了五十二元钱。 吴万根


第3版()
专栏:

农业部通知各地
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冬季防除工作
本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0月上旬向各地农业部门发出关于开展冬季防除过冬病虫害鸟害兽害工作的通知。通知说:冬季是防除过冬农作物病虫害、鸟害、兽害的有利时机。各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除工作:1、防治水稻过冬病虫:为害水稻最严重的稻螟,大部分潜伏在稻根内过冬,结合积肥、造肥,因地制宜地采用挖、掘、锄劈、拔、拾等办法,把有螟虫的稻根全部加以适当处理,就能杀死越冬螟虫。在二化螟和其他害虫严重地区,要齐泥割毁茭白遗株和铲除田边杂草,消灭害虫过冬处所。
2、玉米螟、高粱条螟、栗灰螟等害虫,大部潜藏在玉米、高粱、谷子等秸秆、根茬、穗轴里过冬,各地应该采取沤肥、作饲料、作燃料等方法处理各种秸秆,把它们消灭在过冬阶段。
3、清洁棉田,搜毁残株落叶、落果,铲除杂草,进行深耕,集中处理病虫棉秸,都是消灭过冬棉病虫的重要措施。种植果树的地区,应该在冬季修剪果树枯、病、虫枝,扫除落叶、落果,结合防冻涂白,喷布保护药剂,消灭过冬病虫。
4、马铃薯晚疫病和甘?黑斑病是影响薯类生产的两种严重病害。各地应记取教训,做好今年薯类贮藏工作,把病、伤薯块切片晒干或磨粉加工,避免发生烂窖。对种薯的贮藏尤应加强管理。
5、今年秋蝗产卵延迟,不少蝗区被水淹没,蝗区各省必须周密计划,积极开展和做好查卵工作。
6、害鸟害兽严重的地区,应当利用冬闲进行捕捉。组织捕捉中,必须注意人畜的安全和保护益鸟、益兽,稀有动物以及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如鹿、麝獐、水獭、大小熊猫等)。


第3版()
专栏:

苏北灾区抢种冬小麦
各地已播种麦子一千多万亩
新华社南京14日电 江苏省北部淮阴、徐州、盐城等地受灾农业社正在抢种冬小麦。
今年苏北四个专区先后遭到台风、雨涝等多次自然灾害。现在有些低洼农田积水未退,有些补种的晚秋作物还未收获,有的社缺麦种,有的社缺肥料。国家从各个方面支援受灾的农业社。在播种前,粮食和交通运输部门,把二亿多斤麦种日夜赶运到缺种地区,供销合作社提前供应了肥料和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饵料。农业技术部门举办的秋播技术训练班,为农业社训练了大批技术人材。受灾的农业社还得到国家三千多万元的贷款。
积水未退的农业社一边排水一边种麦,干一块种一块。晚秋庄稼未收的合作社,一边收一边种。到10日为止,各地已播种麦子一千多万亩,本月底播种可以结束。


第3版()
专栏:答读有问

有关农业社粮食统购统销的一些问题
编者按 10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统购统销的规定”后,有些读者来信询问有关规定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现综合答复如下。
问:国家对粮食统购统销的数量,为什么要采取以社为单位统一计算和核定?
答:国务院“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统购统销的规定”中,提出国家对农业社的粮食统购统销数量,一般的都以社为单位统一计算和核定,并规定国家向余粮社统购的粮食,原则上由社统一交售;至于国家向缺粮社供应的粮食,可以视不同情况,或者由农业社集体购买,或者由社员分散购买。这个原则,是与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社集体生产统一分配的情况完全适应的。实行这个原则,国家的粮食统购统销工作,就可以从过去一亿多个个体农户的基础上,转移到一百多万个农业社的基础上来。这样做既可以简化农村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的手续,又便于农业社内统一进行粮食分配,使粮食工作做得更加合理。
问:农业社进行社内粮食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答:农业社在保证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或者在不增加国家粮食供应指标的前提下,首先应该保证社内用粮和保证全体社员都能够分到基本需要的粮食;社内仍有余粮,可按照劳动工分的多少进行分配,使劳动好的社员能够多分到一些粮食。
如果有的社员劳动所得和其他收入所得的总值,不能换取农业社应该分给他们基本需要数量的粮食,而需要从今后的收入中陆续购买一部分粮食的时候,可以由农业社以卖周转粮的办法,把社员暂时还不能买回的这部分粮食卖给国家粮食机构,并且换取周转证发给他们,他们以后直接向国家粮食机构买粮。
有人认为农业社分配粮食的原则是“按劳取酬”,因此,农业社生产的粮食也应当完全按社员的劳动工分的多少进行分配。他们反对社内保证全体社员首先都能得到基本用粮的原则,甚至反对农业社首先保证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的原则。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农业社进行社内分配的原则是“按劳取酬”,这是毫无异议的。但是,农业社是否贯彻执行了这个原则,应当从社员分得的全部收入的总值(实物和现金)上看,不能仅从某一种实物上去衡量。农业社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首先保证完成国家征购粮食的任务,再根据社员的基本需要来进行合理的分配。从一些实际情况看,一部分社员分得的粮食(实物)如果过多,会影响到社内其它社员的粮食所得,他们就要用统销价向国家购买粮食,因而就可能影响到农业社的巩固。同时粮食分得过多的社员如果自己拿余粮到市场上去出卖还要有很多麻烦。山西榆次县一个材料说明,如果社员背三十斤粮食到三十里以外的粮食市场上去出售,所得不过两元左右,但因此而少做一个劳动日(当地一个劳动日的工资是一元七角),并且还得多花一些饭费。
问:如何理解粮食定产、定购数字自1955年起三年不变的原则?
答:国务院的这项规定中,重申了1955年国家核定的粮食定产、定购数字,在年景正常的情况下三年不变增产不增购的原则。但是今年因为在若干地区遭受到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支援灾区,国家对粮食丰收地区的余粮社可以增购一部分余粮,但增购的数量不得超过增产部分的40%。此外,1955年分户、分社核定的粮食产购销数字略有偏高偏低的,在一般情况下,今年不做调整。至于增购办法,由各省、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自行规定。
问: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是否还需要对粮食实行“三定”政策?
答:有人认为粮食“三定”政策是适合小农经济的措施,农业合作化以后,它已失去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有人则认为,农业合作化后粮食增产很多,如果仍实行粮食“三定”政策,农民就会有很多余粮在市场上大量通流,这是不好的。这些认识是片面的。就目前情况来说,粮食“三定”的基本原则,仍未失去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目前的农业生产还未能摆脱自然条件的影响,粮食产量还不可能一下增长很多;另一方面农民还希望自己能够掌握一部分多余的粮食,以便发展某些副业生产和增养一些鸡、鸭、猪等。农业社所以积极增加粮食生产,这与他们不怕政府对他们实行增产增购是有密切关系的。当然,农业社增产后,农民掌握的余粮会增多起来,市场的粮食流通量也会扩大。但是,这并不是不好的现象,因为这种流通是在国家领导的粮食市场上的流通,同时农业合作化后,主要生产资料已为集体所有,因此,农村资本主义已无泛滥的余地。相反的,由于农民掌握的余粮增多,农村经济将会更加活跃起来。


第3版()
专栏:

四川药材市场日渐活跃
新华社成都14日电 四川省从6月份开始实行药材自由成交、自由贩运以来,药材上市量逐渐上升。据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统计,第三季度全省收购药材三十五万六千多担,比去年同期增加10%以上,十个药材主要产地的收购量比去年同期增加将近三分之一。许多长期脱销的药材,现在已有上市。成都市6月份脱销的四十八种药材,现在已有供应了。
四川是我国药材主要产地之一。但是,前一时期由于有关部门对中药材贩运和价格管理得过严,一般药材商贩被限制在当地买当地卖,曾经一度造成省内药材供应的紧张状况。
今年6月份,四川省各地中药材管理部门改变这种经营办法,允许商贩自由贩运药材;在价格方面,允许买卖双方协商议价,但一般不得超出当地牌价10%左右。这样便给药材市场带来了活跃。江津专区的中药材商贩就立即到成都、贵州等地药材集散市场贩运,并深入乡村零星收购。峨眉县第三季度收购药材二百二十七种,而在这以前,只能收购到九十多种。
药材市场开放以后,不少外地药材商贩来四川进行药材交易。第三季度以来,陕西、甘肃、河南、贵州等地药材商先后来过四川,他们运来了四川需要的冬花、生地、麝荷等药材,从四川买去了麝香、枳壳等药材。


第3版()
专栏:

海南岛大量种植咖啡
新华社海口15日电 海南岛大量种植咖啡。国营热带经济作物农场今年已经种植的咖啡有三千多亩,同时还为明年发展咖啡育苗二百多万株。
海南岛有五十多年种植咖啡的历史。今年岛上的咖啡种植面积将比1950年解放时扩大六倍以上。


第3版()
专栏:

在“残次品门市部”里
谁看了国家财产受到这样大的损失能不心痛呢!
·李茜·
每当你走过西安市最繁华的街道——东大街钟楼附近的时候,便可以看到许多顾客在西安市百货公司的残次品门市部里买东西。这个残次品门市部,门面宽大、漂亮,里边陈列着搪瓷口杯、花素面盆、便盆、各色铁壳热水瓶、大小铝锅和帆布箱、腊布箱、漆布箱、公事包、油印机等。在针织品的货架上,有各色毛巾、绒衣绒裤、棉毛衫裤、背心、袜子、雨衣、衬衫等。另外,还有各种玩具、香皂、手电筒……。真是“应有尽有”。
当我参观针织品售货部的时候,门市部主任向我介绍说,这些粉红色和红色的绒衣,是因为放在货架上或仓库里的时间较久,折叠的地方颜色变浅而成残品的。如果售货员或保管人员稍微手勤一点,把折叠的印子翻动一下,或者把先来的货先卖出去,不要存放太久,就不会变残了。由于这种原因变残的还有原来质量很好的雨衣和背心,现在,也变成深一块浅一块的颜色了。一件新雨衣价值二十多元,现在十五元一件还没人要。售货员又拿下一件花绸连衣裙给我看,他很难过的对我说,这件样子又新,料子又好的连衣裙,是因为在橱窗里陈列的时间过长,向阳的地方变了颜色。如果各门市部能够经常调换陈列品,不但顾客看起来花样又多,同时也不会使商品变残。可是许多商店的营业员和保管员却没有这样作。由陈列品变成残品的货物很多,今年上半年这个残次品门市部光绸料衬衣就卖了一百多件,价钱从十二元多降到七元多一件。
在另外一个货架子上,我又看到不少被老鼠咬成洞的绒衣、毛巾、床单和衬衣等。据售货员们说,他们不久以前还推销了十几个被老鼠咬破的缎料小孩斗篷。
那些铁壳热水瓶、面盆和口杯等,都是在搬运的时候没有注意轻拿轻放,而碰碎或碰掉搪瓷的。还有一些带有黄色斑点的面盆,是因为包盆子的稻草受了潮,把盆子染成黄色的。如果保管人员及时发现装搪瓷品的箱子受潮,打开晾一下,这些盆子就不会变色了。
就这样,由于保管人员和营业员的漫不经心,西安市百货公司残次品门市部成立两年多来,货源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问题;货源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其中仅西安市百货采购供应站在今年5月到7月就送来价值一万三千多元的搪瓷品和两千七百多元的针织品。残次品门市部的营业额逐月上升。去年平均每月卖两、三千元,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五、六千元,从6月份以后,每月都在万元以上。
货源和销售额增加了,残次品门市部的工作人员并不因此而高兴。因为他们希望的不是残次商品的增加,而是逐渐减少,甚至没有。这个门市部的售货小组长武振中说:“我们售货员每卖出一件货物的时候,心里是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把残品处理完了,减少了残货的积压;难过的是明明原来值十块钱的货物,现在我们这里只能卖五元,甚至还要少,这就使国家财产受到很大损失。为了使国家财产少受损失,他们曾想了不少办法把残货变成好货。如今年上半年他们收到几十把阳伞,伞把已破的不能用了,很难卖出去。于是,他们就注意找好的伞把,后来在西安市百货采购供应站里找到了一些伞把,换上以后,就变成好货了。他们还同生产胶鞋的工厂联系,请厂子里给单只胶鞋配成一双,或调换一下,这样也能把残货变成好货。
残次品门市部的工作人员收到货物以后,总是仔细地检查。在检查中,他们发现有些单位把好货也送到残次品门市部,就向送货单位提出意见后退回去。有一次,西安市日用百货第一批发部送来八个日光灯,据说都是坏的不能用了,售价由三十多元一个降到五角钱一个。售货员李守印接到这些日光灯后,就请修理电灯的工人来检查。结果发现八个灯中,只有四个是坏的,其余四个一点毛病也没有。虽然残次品门市部的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国家财产的损失,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并不能使残次品从根本上减少;因为在百货公司的批发站里、仓库里和门市部里,还在继续不断地制造大量的残次品呢!
存放在残次品仓库里的货物是那样多,品种又是那么齐全,除门市部里摆的货物外,还有许多童鞋、童装、球鞋、棉鞋、枕头等。而在院子里还有很多人在那里整理着新送来的残货,看样子小仓库里是放不下了。难怪这个门市部的工作人员要为这样多的残次品而难过,谁看了国家财产受到这样大的损失能不心痛呢!


第3版()
专栏:

河南省特等劳动模范张二彦向农业社代表们介绍怎样利用豆角皮、豆叶、树叶、杂草等制造发酵饲料以代替细料。
崔绍武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