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翻错了日历
谷斯范
二十年前,跟我国的“一二九”救亡运动遥相辉映,埃及爆发了全国性的反帝示威运动。开罗城里,以爱资哈尔大学为核心,学生们团结各阶层群众,向英帝国主义和反动的那哈士·巴沙内阁,展开了酷烈的流血斗争。当时,我从报上看到这些消息,深感我们与埃及人民命运相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取材埃及的爱国运动,写过一篇题为“不宁静的城”的小说。前几天,想写些关于埃及的东西,重读了这篇小说,有一段是这样的:
“到午夜,从撤哈拉沙漠吹来了罕有的巨飚,月亮暗淡了,金字塔和斯芬克狮隐没在平原里。红海激起了罕有的怒浪,满载着从乌达拉战线败绩归来的意大利士兵的运输舰,往叙利亚弹压大马士革反帝暴动的法国炮舰,和飘着英吉利旗的二等巡洋舰,全都迎着这怒浪航行着。浪越来越凶,探海灯畏缩地在海面上窥视,告警的汽笛呜呜地在哭。意大利士兵卧在甲板上呻吟,法国水手傍着栏杆呕吐着西贡的酒和果子,盎格罗·萨克逊人的水手,也惊惶地拉着绳索。他们虽然乘着不同的军舰,操着不同的语言,但是临在同一的危浪里,被同一的猜想所威胁:
“一切被压迫的人们都要起来了!”
“那风,那浪,那告警的汽笛,都在象征、暗示那样的日子会到来。……”
二十年过去了,历史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屠杀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墨索里尼,早被吊死在绞架上;叙利亚经多年的流血斗争,挣脱了殖民地的锁枷;埃及也清洗了七十四年的耻辱,今年6月13日,最后一个英国士兵从苏伊士运河边的土地上被永远逐走。二十世纪是人民的世纪,殖民主义的命运注定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几天前,苏加诺总统在北京各界欢迎会上所说的话很有意思:“殖民主义不能不死亡,殖民主义的死亡是自然发展的规律。没有一个人能够保住殖民主义不死亡。只有能阻止太阳和月亮运转的人,才能保住殖民主义不死亡,而月亮和太阳是运转不息的,所以我们应该确信,总有一天,殖民主义必将全部死亡……”
但巴望旋转乾坤、阻止太阳和月亮运转的人不是没有。瞧!埃及提出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后,唐宁街官邸的绅士们,那种暴跳如雷的神气!尽管稳坐多年的“殖民地总督”宝座,早砍掉盖了厕所,尽管自己已青春老去,沦为仰人鼻息的穷亲戚,“主子”的臭架子却放不下,对亚非人民的独立要求,总是看来刺眼。艾登首相气势汹汹地调兵遣将,大言不惭地说:
“英军应重占苏伊士运河区!”
看模样,好像历史又回到1882年,不列颠帝国舰队将重温炮轰亚历山大港的旧梦?好像盖厕所的破木板,敲几枚钉子,油漆一新,还能变为金碧辉煌的宝座?
历史的车轮不会向后转;首相阁下,你翻错了日历!


第8版()
专栏:

海底森林——海带
黄宗甄
当我们乘着游艇在胶州湾海面航行的时候,我们在汹涌的海涛里可以看到很多的竹筏在波浪中飘浮着。可是巨浪并不能冲走这一连串的竹筏,它们有铁锚或岩石固定在海底,好像浮架似的竖立在海中。那就是我国新兴的海产植物——海带的养殖场。海带在海底丛生起来,蔚然成林。
海带是我国人民所爱好的食物,它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住在内地和山区的人民,因为一般的食品缺少碘质,就会发生甲状腺病,脖子臃肿起来,成为“大脖子”的毛病,海带里含有较多的碘质,如果常常吃海带,可以避免这种疾病。
从前,我国的海洋中是不出产海带的,而是由日本和朝鲜进口的。
但在大约三十年以前,当时,日本军国主义者正侵占着我国的大连,他们在那边修筑海港,并由日本北海道带来海带的种苗,养殖在大连海湾里,后来它居然发芽生长了。之后我国劳动人民就在辽东半岛的大连海湾大量养殖海带了;然后又把这些海带的新的种苗由大连移植到山东的烟台。
解放之后,党和政府大力提倡这种海洋生产事业,在胶州湾一带的广阔的海洋中,营造着成千成万的海底森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在党的关怀和帮助之下,克服了许多困难,比如说,在海洋里栽培海带,风浪掀天,我们创造了浮架式的方法,把海带幼苗缚在绳子上,把绳子系在竹筏上,同时用铁锚或巨大的岩石拴绑住竹筏,抛入海底,这样一排一排的竹筏可以在海面飘浮,但又不会被风浪冲走。
可是海水中肥料不一定很稠密和富足,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的专家们巧妙地用陶罐来装置化学肥料,放在栽培海带的地方,用人工方法来施肥,使得海带成长得又迅速、又肥大,品质又好。
海带成熟的时候,可有二、三丈高,当繁殖季节到来的时候,它先长出了一颗一颗孢子囊,从这些囊中又放散出了肉眼看不清楚的微小的游孢子,每个孢子有两根鞭毛,因此小小的游孢子能在海中飘浮甚至游泳。一旦找到了海底的岩石,附着在上面,慢慢地发芽、生长,发育成丝状的配子体。这配子体有雌雄之别,雌的比较大,能产生卵子,雄的较小,会产生精子,精子碰到卵子,接合之后,慢慢地发育成海带的幼苗。海带的生命,如在寒冷的海洋里,可以活到数年或数十年,在我国养殖的海带,因为夏天的海水温度太高,只能活一、二年,就得收获,否则在夏天便容易腐烂。
养殖海带的步骤,简单地说来,是采集孢子(采种),育苗,养殖成熟的海带等三个阶段。我国沿海的夏季水温较高,过去是无法在夏季采种和育苗的,近年来经过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的研究,已经解决了这个困难问题了。他们能够在初夏的时候,用人工方法来刺激海带孢子囊放散孢子,然后采种,放在有低温设备的冷藏室中,使幼苗安全地渡过了炎夏,待到秋凉海水温度降低时,才放在海中养殖,这样既可使幼苗避免暑热,又可促进生长,同时可以把海带的养殖事业向南方浙江沿海推广。据专家们当面告诉我,今年在浙江海面将要开始移植青岛的度夏幼苗,试养海带了。
海洋是无边的、深远的,如果我国沿海的海底都能栽培着繁茂浓密的海带森林,我们不但能充分供给广大人民的需要,更可给海中的鱼虾、贝类等以必要的保护和饵料,以增进我们祖国的财富。


第8版()
专栏:

“巧媳妇”可好哪
雪拉
“从前,有一个孤苦零丁的小伙子,他的名字叫……”,中国儿童剧院最近在北京上演的神话剧“巧媳妇”,就是像许多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一样开始的。
青年小伙子庄民从山上砍柴回来,挑着一担柴来到城门前的市集上卖。多么有趣的地方呵:各式各样做买卖的人,穿流不息的行路人,还有那跑江湖的卖艺人,人们在这里聚会、谈笑。突然,城头上发出了凄厉的号角声,顿时驱散了集市上人群的欢笑,带来哀伤的气氛。人们轻轻地低语:皇帝又要杀人了。皇帝要穿一件人间难得的龙袍,不少青年妇女被捉去绣龙袍,总是不如皇帝的意,一个个被杀了。现在,又有一个年轻的妈妈遭到厄运;人们用同情的眼光送走了这个无辜的被害者。大家在想:要是能有一个绣出龙袍的巧媳妇该多好。一位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的卖画翁,他为要解除人们的灾难,当场画出了一个美丽、能干的巧媳妇,并且把这幅画卖给了庄民。画中的巧媳妇在人们这样殷切期待的愿望中来到人间。之后呢,亲爱的读者,我不说,你也会猜得出来:巧媳妇和庄民成了亲,两个人勤勤恳恳地过日子;皇帝的大臣找来了,巧媳妇得到鸟仙的帮助绣好了龙袍;可是,穿上了龙袍的皇帝还不满足,硬要强占巧媳妇作他的妃子。这时,仙翁出现了,顿时天昏地暗,海水滚滚地流了出来,淹没了宫殿,吞没了皇帝,也救出了善良的被害的人们。仙翁领着巧媳妇和庄民,在红日东升的时候,驾着龙舟驶向美好的、理想的世界。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在过去说不尽的苦难中,大胆地创造了这个充满着光明前途和希望的“巧媳妇”;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又从它感受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爱,什么又是恨!
我喜爱这个剧本中的巧媳妇。她是我们想像中的美丽的仙女,她又是一个勤俭可亲、愿意帮助别人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她勇敢地答应去绣龙袍,是想为无数善良的人们解除痛苦。巧媳妇就是这样进到观众的心中,特别是儿童观众的心中,成为人们心中可信的、爱戴的理想人物。
载歌载舞的“巧媳妇”放射出了我们民族艺术浓郁的芬芳。我不仅仅喜爱剧本中的巧媳妇,我更爱的是年轻的演员徐小慧所创造出来的巧媳妇。她像我常常想像的中国古代少女;我好像在那里见过她,不,我在许许多多今天的少女中又看到她的痕迹。当她还是画中的巧媳妇,她是那样娇美多姿,那样轻盈、飘然;她的手势和眼神就像在诉说什么。在这个年轻的、有才能的演员身上,我看到了传统的戏曲表演艺术发散出的光彩。
简洁、明了,但又富有风格的舞台美术设计为诱人的“巧媳妇”增添了不少色彩。我们像是走进了喧闹、嘈杂的市集,我们又像是回到了山坳坳里,幽静的竹林的小屋中;还有那阴惨惨的冷宫,那又像水彩画、又像真正的景致的远处的亭台楼阁和近处的朱红回廊的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有那翻天复地滚滚涌来的海浪,那镶着金边的朵朵浮云,那图案式的、一组组的竹叶……更是渲染了神话的迷人风味。
我禁不住想着,是什么使得舞台上的“巧媳妇”这样吸引住观众?我想,只有一个回答:就是它那特有的民间艺术传统的艺术魅力。我邻座的一个小朋友这样说:“巧媳妇”可好哪,要是唱得好一些,就好了。我觉得这句评语是很有道理的。(附图片)
“巧媳妇”之一景 王志渊摄


第8版()
专栏:小镜头

局长的签字
一位科员拿着下厂的介绍信送到局长的面前,局长拿起“51”笔刷刷地签了三个字,科员拿去盖公章去了。
“局长,你刚才签的是什么?”坐在旁边的一位同志笑嘻嘻地问道。
“签的是介绍信呀!”局长自信地回答。
“到哪个单位?去了解什么?”
“呵!……”局长感到有点遗憾,但却又振振有词地答道:
“嗳!右边不是有科长签过字嘛!” 汪茫


第8版()
专栏:乡村杂记

养猪
野渠
在中秋节以前,猪肉又紧张起来了。我有数周不知肉味。住在城里的人们,在早上二、三点钟就得去排队,可还不一定能买到猪肉。我呢,远在郊区乡村,如果想吃肉,恐怕在半夜十二点钟就得叫女工走了去排队(夜间没有公共汽车)。当然我还不至于自私到这样,为了要吃猪肉,叫女工半夜三更去受罪。可是人毕竟还是人,平时,我虽不爱吃猪肉,长久不吃,却也有些馋起来了,慢慢地简直非常想吃猪肉。
这天,我正吃午饭,乡里的一位同志来看我,他看见饭桌上只有一碗咸鲞和一碗油菜,“呀”了一声。
我带着惆怅的口吻说:“我已经有二十多天吃不到肉了!”
“难买呀!”他说:“猪肉又紧张了!”
“简直买不到!而且,一直要紧张到明年四、五月里,我记得的,去年也是这样!”我说:“听说有一种猪肉票的,有猪肉票就好了,有猪肉票的人也排队,不过容易买到。乡里有没有猪肉票?”
“乡里没有猪肉票。但是我有!”乡里的同志笑着回答我。
“你怎么会有的?”我好奇地问。
“我自己养猪呀!养了猪,卖给公家,卖一只猪,公家给我购猪肉的票十五张,一斤一张。”
“哦!是这样的!”我说:“你送我两张罢?能不能?送我两张就够了!”因为实在想吃猪肉,我就老着脸孔直爽地说。
“可以,可以,我送你三张。”乡里的同志说。
“嗨!”我笑起来了,说:“你教我,怎么样养猪!我要养猪啦!养一只,养来……”我很高兴自己美妙的计划。
“哈!哈!哈!”乡里的同志出声笑起来了,完全猜着了我的个人打算,打断我的话说:“不行!规定养一只必得卖给公家,养两只猪卖给公家,养三只猪卖给公家,养四只猪还是卖给公家,养五只猪才可以自己杀一只!”
“呀”我说:“那我只好不养。”
“饲料又是这样困难!人家觉得反正自己什么也吃不到,有了猪肉票还是要去排队。人家嫌麻烦,无利可图,宁可不养,我们只得去动员,人家还是不愿呢!我是为了起带头作用而养的呀!”乡里的同志说:“猪肉呢,养猪的人家少,猪肉当然就紧张啦!”
我想:制定这些养猪规定的人,一定以为有了这个养五只猪才可以自己杀一只的规定,人家会养五只、六只、七只……很多的猪,而没有料到人家索性连一只也不养的罢。
1956年10月4日 杭州


第8版()
专栏:

登雨花台有感
公木在这里我们的祖先曾经梦见天雨花,五色缤纷飘荡荡就好像彩虹与飞霞。这虽然只不过是幻想出来显圣的佛法,它却预示着真理的灵光终将普照天下。而当祖国陷在子夜一般浓黑的时代,统治者是一小撮叛徒、特务、流氓、洋崽——妄想以碉堡封锁历史,以监牢窒息未来,屠刀光闪闪,雨花台变成了血花台。我们有十万同志在这里献出了生命,面对敌人的枪口,他们昂着头仰望长空,那视线高高超过蓝底白字的衙门,他们最后的呼声震得青天铮铮应鸣。他们倒下去,大地颤抖着闷声叹息,天上的群星脸色煞白,涕泣零如雨,时间痉挛一下又江水般滚滚流去,黑夜沉沉,尸身上只有冷霜枯叶来复蔽。三十年啊!以头颅播种,以鲜血灌溉,每一粒石子都被染上耀眼的光采;红花瑰丽绚烂如同朝阳跃出东海,终于在六万万人民的心里盎然盛开。刽子手将永远被仇恨淹没,被诅咒掩埋,屠刀早已生锈,碉堡和监牢早已化青苔;而雨花台竖起了毛泽东亲题的纪念碑,当空悬一朵红云,四周是长青的松柏。谁说这些五彩花石是飞来自天上?它们分明在闪烁着烈士赤血的光芒。莫道佛法无边,天原不老,地也难荒;把天堂引渡到人间,全靠我们领航!
——1956年9月13日南京。
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外二里,山上多彩石。相传梁朝时代,有个和尚叫云光法师,在此山巅讲经,天上落花如雨,因以得名。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盘踞南京,把雨花台做为刑场,有十万多共产党人与爱国志士先后在此被害,恽代英、邓中夏等同志都是在这里就义的。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接受广大群众的建议,在此建立了人民革命烈士墓,墓前高树丰碑,正面大书:“死难烈士万岁!”,系毛主席亲笔。
——1956年9月23日追记于杭州


第8版()
专栏:

西藏萨迦格言聪明人他接触所有的知识,但他是以精通一种来认识世界;傻瓜那怕接触了各种知识,也是像星星一样发不出大的光芒。
*两个聪明人在一起商量,就会生出更好的主张;黄的和红的两种颜色混合,就会变出另外一种色彩。*那怕你有威严,有排场,没有学问也是空好看;那怕你有财产、有金钱,没有福分也是呆不常。
*对聪明人不用多讲,从态度、表情上就可知道;尼泊尔的石榴不用尝,看看外皮就可以晓得怎样。
王尧选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