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英法埃三国外长秘密会谈
同意继续谈判运河问题的六项原则
但对履行这些原则的办法仍有很大分歧
新华社13日讯 纽约消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10月12日下午举行了秘密会议,会上听取了关于英、法、埃及三国外交部长秘密会谈的情况的报告。
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在会上宣布,英、法、埃及三国已经一致同意关于苏伊士运河问题的谈判将在六项原则上继续进行。这六项原则是:
“(一)可以自由和公开地通过运河而没有公开的或隐蔽的歧视。(作为澄清,这个原则适用于像君士坦丁堡公约的相应原则所适用的范围,即适用于技术和政治方面,下面第三点也同这些方面有关。)
(二)埃及的主权将受到尊重。
(三)运河的经营将同任何国家的政治不发生关系。
(四)规定通行税和费用的方式将由埃及同使用国所达成的协议来决定。
(五)通行税中的相当部分将拨作发展之用。
(六)一旦发生纠纷,苏伊士运河公司同埃及政府之间的未解决的问题应当在有适当的职权范围和关于支付应当支付的款项的适当规定的情况下通过仲裁加以解决。”
但是,从一些代表在会上和会外表明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在如何履行这些原则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主持安全理事会会议的法国外交部长比诺说,英、法、埃及三国秘密会谈“获得了巨大的进展,我们已经对六项原则达成了协议”,但是,“就履行这些原则的办法而论,三国还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
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说,秘密会谈已经取得某些进展,但是双方的意见仍然有很大的距离。他说,保持运河为一条“国际水道”是“不能妥协的原则问题”,英国仍然认为规定“国际管制”运河的十八国计划是解决苏伊士问题的最好办法。
埃及代表萨布里说,从他的代表团的观点来说,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达成协议。
联合国秘书处宣布,安全理事会在10月13日将举行公开会议。


第6版()
专栏:

西方国家对埃及的横蛮态度行不通
主张谈判的思想渐占上风
据新华社13日讯 塔斯社纽约12日讯:安全理事会正在就苏伊士问题举行秘密会议。根据记者目前所获得的情况,可以说主张谈判的思想已经慢慢地占了向埃及发号施令和侵犯埃及主权的努力的上风。
在联合国会外和美国报界都有人指出,西方国家已经被迫稍许改变了它们的态度,“华盛顿邮报和时代先驱报”认为这种改变是对苏伊士问题采取现实态度的让步。
据记者们的消息,目前举行的秘密会议和会谈并不是讨论运河的“国际化”或者“国际管理”,而是讨论建立一个将同埃及运河管理机构合作的机构的问题。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埃及主权国家的利益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国家的合法利益正确结合起来。
据这里指出,英法提案的草拟人已经不对这个提案十分热心。
在美国报纸上有一些清醒的言论,它们欢迎采取比较现实的态度来处理苏伊士问题,就是不把这个问题作为对运河管理或者管制的问题来处理,而是作为一个保证悬挂一切国旗的船只在运河上自由通航的实际问题来处理。10月11日“纽约先驱论坛报”刊载的李普曼的一篇评论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李普曼指出,埃及的建议已经使得有可能在建立运河使用国同埃及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制度上,以及建立一个处理有关使用这一水道的申诉的机构问题上达成协议。李普曼写道,按照这种方针所达成的协议的巨大好处是,它会得到西方国家的赞同,同样也会得到埃及、印度和苏联的赞同,而运河的管理制度将是普遍性的。他还强调指出,这种解决办法并不像伦敦和巴黎可能会认为的那样是英国和法国的一种失败,相反地,对于他们来说,最后算起来还是有利的。按照李普曼的意见,要实现这样的解决,西方国家必须完全放弃他们对管理运河和“国际管制”的要求。
但是,在对待苏伊士问题上除了出现一些比较现实的态度的迹象以外,也有只会阻碍今后谈判以及对苏伊士问题的积极解决造成额外困难的倾向。例如,有人主张用埃及同一个排他性协会之间的协定来代替1888年公约,这个排他性协会并不代表七十五个到八十个运河使用国的利益,而只代表一小撮国家的利益。
同时,有人企图让“监督机构”拥有“自行使用制裁”的这种权力,这种权力会使这个机构成为一个不是同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机构进行合作的机构而是某种最高机构,这样就会使埃及丧失运河的主权。
十分明显,这种倾向不能促进谈判获得成功,也不能促使苏伊士问题获得唯一可能的解决,这种解决就是既尊重埃及的主权又保证一切苏伊士运河使用国的利益。


第6版()
专栏:

日本钢铁和造船工人继续罢工
新华社13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八幡制铁公司的二万七千个工人今天开始举行七十二小时的罢工。四万五千个造船工人也在昨天下午开始举行六十四小时罢工。他们都要求增加工资。
八幡制铁公司是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这个公司工人的罢工是日本钢铁工人为提高工资进行的第三次罢工的一部分。昨天已经先有五万五千个钢铁工人开始了罢工。
据日本劳动省发言人的估计,罢工将使钢铁共减产十一万六千吨。
日本造船工人的罢工是继全日本造船工会所领导的10月8日举行的十九小时罢工后的第二次罢工。有十个全日本造船工会以外的工会会员也参加了这次罢工。


第6版()
专栏:

尼泊尔首相访问日本
新华社13日讯 东京消息:尼泊尔王国首相坦卡·普拉萨德·阿查里雅应日本政府的邀请,在12日夜晚乘飞机到达东京。和他同来的有他的夫人和八个随行人员。
阿查里雅首相将以国宾身份在日本逗留四天。在这期间,他将会见日本天皇和临时代理首相重光葵等政府和各界要人。
日本和尼泊尔两国是在今年9月刚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


第6版()
专栏:

苏加诺在上海主张太平洋各国缔结互不侵犯公约
印度尼西亚报纸认为符合万隆精神
新华社雅加达13日电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报”今天说:苏加诺总统在上海群众的欢迎大会上所提出的关于由太平洋区域各国缔结一项互不侵犯公约的建议,是符合万隆精神的。这家报纸又说,甚至可以认为这种建议就是万隆精神的产物。
这家报纸说:自从美国和英国在这个区域成立东南亚条约组织以来,亚非国家领袖们一直认为有必要建立互相信任来击败西方国家所采取的“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政策。缔结这种互不侵犯公约就可以增加亚非国家之间的互相信任,使它们有可能削减国防经费而把力量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
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说:苏加诺总统的建议提得很好,值得有关国家认真考虑。这家报纸说,这是关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的主要建议,因为它里面不包含任何的歧视。
“万隆新闻”在10月12日指出所谓不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应该把它排斥在联合国以外的那种谰言,再也没有人爱听了。它说,正像苏加诺总统在上海所说的那样,谁坚持这种谰言,谁就会被汹涌澎湃的反殖民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浪潮所淹没。
这家报纸还说:苏加诺总统在上海群众大会上所讲的话可能使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最感不愉快。但是问题不在于愉快或者不愉快,而在于谁也不能再对这种客观现实有所异议了。
这家报纸强调说:印度尼西亚所以希望同中国友好,只是由于它希望同所有的国家友好。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尼西亚反对不承认中国的国家。报纸最后说,现在已经是苏加诺总统所批评的那些国家改变它们的不合潮流的态度的时候了。


第6版()
专栏:

加里曼丹两千叛乱分子向印度尼西亚政府投降
据新华社雅加达12日电 据安塔拉通讯社东加里曼丹巴拉巴伊消消,南加里曼丹的叛乱分子组织——“被压迫人民联盟”的领袖和他的部下二千人在10月10日正式向印度尼西亚军事当局投降。
叛乱分子领袖哈贾当着当地陆军司令巴斯里中校和加里曼丹省长米洛诺的面在保证书上签了字。他在保证书中说,他和他的部下响应政府的号召,无条件地放弃战斗。


第6版()
专栏:

新加坡当局关闭两个华文中学
五千学生集会抗议开除学生和教员
据新华社12日讯 新加坡消息:新加坡当局今天下午关闭了最大的两个华文中学,并且要求这两个中学的教师和学生向政府重新登记。
被关闭的两个中学是华侨中学和中正中学,两校的学生共约六千人。
据新加坡教育部长周瑞祺宣布,政府将重新招收学生,调整班次,重聘教师和保留利用其他房屋来开办这两所学校的权利,并且将停止政府目前给这两所学校的款项。
据新华社讯 据路透社新加坡消息:新加坡当局在10月9日和10日又逮捕了四个华文学校的学生。新加坡当局还把一张有两个教师和一百四十多个学生名字的名单交给一些华文学校的校长,要求把他们开除。
三个华文中学的约五千个学生在10日集会抗议新加坡当局开除学生和教员的命令。学生们目前已经在学校罢课。


第6版()
专栏:

意大利总工会执委会通过决议
号召争取工会的团结和统一
新华社13日讯 据塔斯社罗马12日讯:意大利总工会执行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号召全体意大利劳动人民共同努力,使工会统一的事业获得胜利。
决议说,工会的团结对意大利劳动人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劳动人民知道,工会的团结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经常就业、革新社会制度、推进国家进步,也就是深刻地改变目前社会关系的基本因素之一。
决议说:意大利总工会将始终如一地、无条件地执行工会团结的政策,以便把工会的团结引导到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民主的工会组织。
决议指出,现在各种工会组织面临着最重要的共同的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争取保持折实工资标准,缩短工作时数、使劳动立法和劳动协定得到遵守,争取企业工人选出机构的统一和得到它应有的权利、修订土地使用合同,而在废除合同时应该遵守提出“有根据的理由”这个原则和争取实施更完善的社会赡养制度。决议指出,争取实现这些共同目标的斗争将会加强工会间的统一行动。


第6版()
专栏:圣保罗航讯

访问亚马多
新华社记者 万光
我们在里约热内卢的时候,访问了巴西著名作家若热·亚马多。今年恰巧正是亚马多开始发表创作的第二十五周年。
亚马多的家在里约热内卢大西洋海滨科帕卡巴纳地方的一幢高大的公寓里。走近亚马多的住宅,首先是一间布置得简朴,幽雅的客厅。墙上挂着画,其中有中国画家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作品。亚马多很喜欢收集各国的手工艺品。在客厅,书房和卧室里,陈列着一排排美洲的,欧洲的和亚洲的许多国家的手工艺品,其中有亚马多在访问中国时亲自带回来的象牙雕刻。
在亚马多书房的墙上,钉着中国渡海八仙像和中国剪纸。在放满了书的书架上,放着亚马多著作的各种版本,其中有红皮书面的葡萄牙文亚马多全集。亚马多的著作的许多种文字的译本也都排列在一起,里面有他两部小说“希望的骑士”和“无边的土地”的中文译本。亚马多说,他还没有得到他的另一部小说“饥饿的道路”的中文译本。
亚马多夫人拿出一本签名题词的册子,请客人们签字留念。在这本册子上,我们看到智利诗人聂鲁达,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和爱伦堡,古巴作家纪廉,中国诗人萧三的题词。
在亚马多夫人亲自招待的一顿典型的巴西家庭晚餐席上,亚马多同我们谈起他的创作和生活。
亚马多说,他从1948年到1952年曾经在欧洲住了四年半时间。在那里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访问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印象记。另一本是小说“地下的自由”。他说,这是描写巴西人民斗争的长篇小说的第一部,预计要写三部。
他接着谈到他新的创作计划。他说,他已经开始写一部描写巴西北部一个典型小城的生活变化的小说,小说从小城的居民过着贫困的生活写起。后来美国人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在小城里开了一个大赌场。小城的居民原来以为这会带来繁荣,但结果失望了,不满了。亚马多说,这是一部带有讽刺性的小说。他说,在写完这部小说以后,他将继续写“地下的自由”的续篇,第二部的题目是“广场上的人们”,写1941年到1945年战争时期的情况。
亚马多现在主编巴西一家很有影响的文化刊物“大家看”(ParaTodos前译‘帕腊托多斯’),这家刊物创刊才三个多月,已经销行到巴西四百个城镇,每期发行额三万五千份。这家刊物联系着巴西各种思潮的作家们。巴西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在这个刊物上发表文章,其中包括天主教作家。
我们在里约热内卢的时候,看到的一期“大家看”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巴西大城市圣保罗近代艺术馆介绍,阿根廷电影和日本电影介绍,美国作家海明威小说评介等等。由于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界过去相互间交流得不够,它们不大了解邻国的文学和艺术,“大家看”特别致力于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交流的工作,刊载其他拉丁美洲国家文学艺术介绍,并且把刊物分送给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文艺界。
亚马多同我们谈话的一天,他正忙着在编辑新的一期“大家看”。他告诉我们,新的一期专门有八页篇幅刊载关于中国艺术团在巴西演出的评论文章、报道和照片。一共有二十篇关于艺术团的文字,其中有巴西教育文化部长萨尔加杜,巴西大学校长卡尔蒙写的文章。他说,收到的文章比预约的要多而且写得很长,使得他们在编排上都感到挤不下了。他说,大家都给予中国艺术团演出以很好的评价。
从“大家看”团结巴西文艺界的情况,亚马多谈到巴西整个文艺界的情况。他说,1954年2月召开的巴西全国第一届文化界代表大会,是巴西文艺界广泛团结起来的第一大步。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十七个部门的代表参加了这个大会,讨论了保卫巴西民族文化,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文化界的工作以及美学上的问题。大会开得很成功,通过了共同的决议,主张维护和平,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
亚马多说,巴西文学中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爱好和平的传统。巴西人民是反对战争的,在巴西宪法上就有反对侵略的一条。其次是,虽然巴西有许多种族,有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但是在巴西文学中没有种族歧视。第三是巴西文学家是同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联系着的。在巴西文学的历史中,有现实主义的传统。巴西的伟大的诗人们参加过殖民时期争取独立的斗争,参加过争取解放黑奴的斗争,参加过争取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亚马多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曾经有过一种要使巴西文学脱离人民的潮流。但是,在三十年代,巴西文学界展开了一个使文学回到人民中来的运动,亚马多当时也参加了这个运动。亚马多说,小说在三十年代就开始重新回到人民中来了,它们写城市居民,工人,农民的生活。
亚马多对我们说,有着民主传统的巴西文艺界正在前进着。


第6版()
专栏:

九百群众鲜血染红了他们誓死保卫的土地
日本警察在砂川町的暴行愈演愈烈
重光拒绝同社会党协商解决办法 日共代表要求政府立即撤走警察
据新华社13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警察今天继续残暴镇压反对扩大砂川町美国空军基地的群众,造成了比昨天更加严重的大血案。不顾公众的强烈抗议,日本政府今天中午又出动两千名头戴钢盔的警察掩护测量队到砂川町进行测量工作。大队警察冲进砂川町以后,用警棍向四千名组成纠察线的手无寸铁的居民、工人和学生凶殴。在警察棍打脚踢下受伤的群众的鲜血染红了他们誓死保卫的土地。据下午五时的统计,有七百十八个人被警察打伤,十五个人被捕。在昨今两天中,已经有九百人以上为了保卫砂川町的土地而被警察打伤。
在惨案发生的当天晚上,社会党的领导干部在砂川町举行了紧急会议。会后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警察殴捕群众,并且说,“我们将为反对在砂川町强制进行测量和为日本的独立斗争到底”。
今天白天,社会党曾经要求临时代理首相重光葵和社会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铃木茂三郎会谈,协商解决砂川町问题。但是,重光拒绝了这个要求。
以志贺义雄为首的日本共产党的代表们今天也访问了内阁各大臣,向他们送交一份声明,要求立即把警察从砂川町撤走。日本共产党在声明中指出,日本政府应该对砂川町流血事件负责。


第6版()
专栏:

记圣地亚哥
萧光

圣地亚哥给人的印象古老而年青。它保留着旧时代的妩媚,也具备了所有现代化城市的设备和喧哗。
圣地亚哥以它美丽的背景出名。在市内可以望见顶上盖着白雪的安达斯山。随着风、云、雨、雾的天气变幻和日出、日落,雪山也不时更换着银灰、深灰、银白、淡青、浅紫或深红的色彩。有时各种色彩交相辉映,形成一幅迷人的景色。
著名的圣他·露西亚山靠近城市的中心。这是一座陡峭的岩石小山,圆锥形,有二百三十呎高。弯弯曲曲的石级蜿蜒盘向山顶。满山都是叶肉肥硕、长得奇形怪状的仙人掌。圣他·露西亚山被智利人看成是圣地亚哥的陆标。在1541年,西班牙人彼得罗·瓦尔第维亚带着一百五十个兵士来到了这里。他在圣他·露西亚山上建造了炮台,并在山下用泥砖和稻草修筑了原始的住宅区,那就是圣地亚哥的雏形。这座城在智利争取独立的战争中迅速地发展起来。1818年4月5日经过了赫赫有名的马依波战斗,圣地亚哥便成为智利的首都。
在圣他·露西亚山上能够观看全城。圣地亚哥的风景线从山的四周向外展开:东北角上是一千呎高的圣·克里斯托佛山,有电缆车载送游客上下。顶上立着一尊巨大的白色圣母像,据说是从巴黎运来的。虔诚的天主教徒常来这里祈祷,我们看见在圣母像的基石上挂着一排排刻着名字的牌子,祈求圣母保佑健康,脱离病痛;还有恢复了健康的残废人,把他们过去用的拐杖拿来放在这里,表示谢意。山坡上各色鲜花和绿草织出种种奇妙好看的图案。专门培植出来的棕榈,树干粗圆、树皮如鳞片倒生,活像一只只巨大的菠萝蜜。动物园设在半山腰里,水獭、戴帽猴、美洲骆驼、食蚁兽最受孩子们的欢迎。山脚下环境幽静美丽,是全市最豪华的住宅区;工厂和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刚好同它成为对角,在城的西南。
以圣他·露西亚为顶点向东形成的三角形地带是繁华的商业区。流线型的摩天大厦鳞次栉比,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外国商品的巨幅广告到处可见,特别惹人注意的是美国的可口可乐和埃索牌汽油。
老圣地亚哥的建筑物大都在西班牙同阿拉冈人长期的战争中被破坏了;加上地震和海潮的侵袭,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但是人们从全由石头砌成的大教堂和古色古香的圣·多明各教堂以及其他一些建筑物身上,还是能够看出一百年前圣地亚哥的模样。这种高大结实、装饰朴素的建筑曾经风行一时,特别是表现自然的雕刻的花样;被建筑家们称为安第斯风格,继续运用在当代的建筑物上。
圣地亚哥最主要的街道是以智利的国父勃·奥黑金斯来命名的。这条宽达三百五十呎的庄严大道东西横贯全城有好几哩长。圣他·露西亚山、国立图书馆、智利大学、天主教大学和著名的自由广场、巴圭达诺广场全在这条街上。高大的树木密密地站在街道两旁,连接成一条条绿色的长线。街中心是宽阔的散步场,草坪修理得整齐美观,边上散放着许多供路人休息的靠椅。每隔不远就能看见一座精工细琢的喷泉或纪念铜像。这些铜像大都出于智利著名雕刻家之手,神色栩栩如生,像奥黑金斯的骑马铜像就是这样。我们初到圣地亚哥的时候,正赶上奥黑金斯纪念周开始,铜像前面放满了政府和各界人民献的花圈。中国民间艺术团也去敬献花圈,表达我国人民对智利民族英雄的敬意。
奥黑金斯是智利人民争取独立运动的领袖。智利在1810年就宣告了独立,但独立的真正实现还在连续不断的斗争之后。当时,这位爱尔兰父亲和智利母亲的英勇儿子,得到阿根廷将军圣·马丁的援助,曾经领导智利人民从陆地和海上击退西班牙和秘鲁侵略者,建立了新的国家。
奥黑金斯当了总统。1818年在他的领导下,拟定了智利第一部宪法。他推行许多新政策来改善人民的生活。奥黑金斯的这种做法,加上他的民主倾向,遭到顽固势力的激烈反抗;终于在1823年被迫辞职。但是奥黑金斯的名字受到每一个智利人的尊敬。1842年奥黑金斯死在秘鲁,二十七年以后,遗体被运回智利,迁葬在现今圣地亚哥大公墓的中心。他的遗物全部陈列在历史博物馆里。

圣地亚哥有一百四十多万居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近数十年来,由于居民迅速增加,房屋、交通工具和食物供应等都成了问题。一般居民住的很挤。一间窄得只能搁下两张床的小屋,往往便是四、五口之家。早、晚上下班时间,公共汽车站上挤满了人,搭不上车的只好徒步。
在圣地亚哥没有遇见过一个印第安人,智利朋友告诉我们:西班牙在征服智利的过程中,几乎已把印第安人全部消灭了。现在除了南部的森林里还有少数而外,北部沙漠和中央谷地已找不见纯印第安人的影子。智利人兼有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以及一些北欧民族的血统,是在重重患难当中搏斗了四个世纪之后才形成的一个民族。
智利人有着拉丁族深色的头发和眼睛,印第安人的宽额和较大的嘴巴。韵脚带有丰富谐音的西班牙语是统一的语言。据说在拉丁美洲所有讲西班牙语的国家里,秘鲁和智利讲的最道地。知识分子普遍能说法语或英语,孩子们在中学时候已开始学习外国语。
西班牙文化对智利的影响显然很大,这一点从建筑风格,美术、音乐、舞蹈以及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上都可以看出来。只是近一、二十年也有些改变:美国正在日益扩大它的影响。街头的书报摊上,摆满着美国的画报和杂志。诸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时代”、“生活”和“读者文摘”以至供家庭主妇翻阅的“家务”,专给儿童看的“滑稽画刊”……;简直无所不有。几家美国大报都有拉丁美洲版,最迟隔一、二天就可看到。书店里,英文书之多仅次于西班牙文,但绝大部分是些侦探、凶杀和言情之类的小说,古典文学或现代真正的文学作品极少。宽银幕电影院有五六家,放映的几乎全是美国好莱坞的片子。从片名也许能了解内容的一斑:“这全是上帝允许的”、“桃色事件的结局”、“山谷的皇帝们”……。人们似乎对美国电影并不特别感兴趣。我们去看“蓝色的深海”那天,观众不及座位之一半,据说女主角费文丽还是最富有号召力的明星之一。同一天,放映苏联“大马戏团”的影院却场场客满。
智利人活泼、好动。星期天很少在家休息。这天,博物馆、展览馆全部开放。圣他·露西亚山、圣·克里斯托佛山、森林公园以及所有名胜和公园,游客都熙熙攘攘;各个广场、散步场和儿童游戏场,人也比平时多得多。青年们喜欢跑到离城有两三小时汽车路程的雪山上去滑雪;有的就在空地上比赛足球,一下子吸引许多偶然路过的观众。足球在南美非常风行,人们对它的“着迷”不下于西班牙斗牛。
赛马也是当地的一项重要娱乐。智利朋友曾陪我们去参观圣地亚哥西南的一个赛马场,它有着一条泥铺跑道和两条草铺跑道,是南美最好的赛马场之一。赛马的季节从每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开始,直到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每当星期天和假日的下午赛马举行的时候,观众成千上万。人们喜欢到这里来欣赏快马奔驰时的惊险和紧张。但有钱的人以赛马来赌钱。每场输赢还很大,因为赛马而倾家荡产的故事在这里并不新鲜。

智利的立法和行政的首要机关聚集在圣地亚哥的中心市区。
我们很高兴有机会去参观智利国会大厦。智利众议院议长杜拉姆先生和参议院议长亚历山德里先生在那里接见了中国民间艺术团。
杜拉姆议长亲自引导我们参观众议院的议事大厅和参、众两院举行联席会议的地方。一百四十七名众议员座位的分布很有趣:左派坐左边,右边坐右派,“不左不右的党派”坐中间。他给大家表演主席台用电铃制止议员们的吵嚷,还说,在我们这里,议会中争争吵吵是家常便饭。
智利现行的宪法是1925年重新修订的。议会是参、众两院制:众议院每四年选举一次;四十五名参议院议员的任期是八年,但每四年改选其中的半数。
智利将在1957年3月举行议会选举,现在已是一片选举气氛。目前国会主要围绕两项提案进行讨论:一项是取消禁止共产党活动的法令;另一项是解除对物价和工资的冻结的方案。后者近来已变成智利最火热的争论的中心。
智利一向靠出口铜和硝石换取外汇,农业产量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食用需要。每年大量进口麦子(面粉)和牲畜(牛)以补充不足,还有它自己不能生产的糖、棉花、橡胶、可可、咖啡和巴拉圭茶。智利朋友介绍,近十多年来,智利的经济每况愈下,生活费用平均每年上升200%。据“南太平洋邮报”报道,1956年上半年已上升了40%。
政府采取冻结工资和物价的对策,结果吃亏的还是职工,原因正像智利工人统一工会主席布莱斯特说的那样:“当工资被有效地冻结着的时候,物价却被允许自由地寻找它多变的水平”。大米、面粉、油脂、牛肉、糖、茶叶……所有政府限价出售的物品另有它自己的价格;房租照官方定价干脆租不着。买东西,还需按物品的自产、外来和比值,付给自3%到20%不等的附加税额。
当地报纸以“工人首当其冲”为题,要求政府注意它“抵制通货膨胀方案的千斤担子已经沉重地压在工人阶级的肩头。”一般工人每月工资一万两、三千比索(五百三十智利比索约合一个美元),房租占去了全部工资的三分之一,剩下的钱不知道该买面还是买柴?许多人付不起房钱就跑到城郊的戈扬巴区去,自己找树枝和木片搭小棚子住。西班牙语“戈扬巴”,是蘑菇的意思。戈扬巴的房子也真和蘑菇差不多:有顶棚和柱子,却没有墙壁;人就像住在一把大伞里。圣地亚哥的冬天有时冷到零度,戈扬巴居民既买不起火油也没处找木炭,就那么冻着。
8月底,中国民间艺术团快离开圣地亚哥那几天,智利全国银行职工举行了一次总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六党联合的人民行动阵线在激进党员和长枪党员们的支持下提出一般工资增加35%的议案,反应极好。伊巴涅斯总统改组了1952年上任以来的第五十次内阁,更换了第九任经济部长……。一般认为增加工资的问题已有希望;但关于整个问题的如何解决,始终不曾听到比较一致的意见。(附图片)
圣地亚哥奥黑金斯大街 萧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