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开门见山”新解
肖时聪
我不熟悉历史和掌故,不知道“开门见山”这四个字的来历,但是对于这四个字历来的解释,不免有些奇怪。向来的解释是这样的:有什么事情、什么问题、什么高见,一上来就说个明白,不必打哑谜,不必绕圈子,不必说废话,不必言必称尧舜,不必从盘古开天地说起,更不必说完了还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个意思为什么用“开门见山”四个字来表示,是不大好解释的,因为一打开门,面前就堆着一座大山,岂不是把什么都挡住了么?
我以为这四个字的最正确的解释,到现在才算是找着了,使人不得不佩服古人颇有先见之明,为我们今天造了这样一句可以作双关解释的妙语。我们的好多文章、好多演说以至于小组会上的好多发言,就适合于我的这个“开门见山”的新解。因为说来说去,不知道在说什么,下笔数千言、数万言,离题也往往是数千里、数万里;做报告,一来就是三小时,四小时,五小时,六、七小时,以至十几个小时(确有根据,不是捏造)。一个开场白,数千字说不完,半小时不够用,一个“简短的结论”呢,对不起:数千字不够用,半小时说不完。中间还要绕圈子,几十个“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几十个“同时”,几十条“理由”,几十个“办法”,几十条“经验”,末了,还要声明一下,这不过是“扼要”地说明说明而已!真是,愿上帝保佑他。
这不是“开门见山”是什么呢!打开门来,什么也没有,就是一重一重的大山,过了一重山,又是一重山,用千万重山围成了一个大海——废话的海。而可怜的读者和听众,就被障蔽在这大山丛中转不出去,掉进这大海中,泅不出来。
但是好的榜样不是没有的,而且很多。例如,党中央一位领导同志做报告时,就常常是合乎“开门见山”的古义的。不管做什么报告,他的开场白往往只有不多不少的七个字:“今天讲×个问题”。
让我们还是恢复“开门见山”的古义吧。我的“新解”只是说个小小相声而已。


第8版()
专栏:乡村杂记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野渠
“人怕出名猪怕胖”,这是一句老话,不十分适用于新时代。不过现在有些事情还要使人想起这句话来。这几乎是社会的风尚,沿革的使然,而且也成了人之常情了:那就是一般人对于有名的地方,有名的人物,都是心向往之的。一个地方或一个人出了名,有时并不带来幸福,甚至还会带来很多意料不到的麻烦,现在梅家坞村的茶农就有了这么一种感触。
梅家坞村是杭州郊区出产著名的龙井绿茶的一个村子,这个村子近年来因为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的缘故,颇有声誉,成了中、外来宾们参观的地方。前些时,报上登着消息,杭州要兴建一座钟表厂。杭州人听了都非常高兴。谁知这个钟表厂的厂址挑中了梅家坞村,梅家坞村的茶农又高兴又难过,在喜之中夹了很多的忧。厂址一共需要一百多亩地,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的茶地被圈去七十多亩,而且都是好的新茶蓬。茶地被圈去了七十多亩,十月茶叶生产合作社每年要减产八、九千斤茶叶。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对国家说来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茶蓬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培育好的,需要八年十年才能开始采摘。茶农们打报告,提意见,请求,都没有用。据说理由是:因为钟表厂一定要选一个有名的地方建造,而梅家坞村是一个有名的地方。因为已经勘察测量定了,浪费人力,不能更改。因为人人都应当服从国家的建设,茶农难道能例外?这许多理由,特别是最后这一个理由,使得茶农们只有哑口无言了。
可是,在梅家坞村的前面,只有里把地之远,贴近梅家坞村,就有一大片空地荒着,那地方名叫七佛寺,从前原是一个兴盛的村子,某次被大火所毁,很久以来只留着断垣、残壁。这地方据说纺织工会曾作了建造疗养院的计划,可是一直还没有动工。七佛寺的地点很好,风景美丽,面对钱塘江,背靠老头峰。梅家坞村的茶农们怀疑着:为什么钟表厂不建造在七佛寺呢?即使七佛寺现在还没有出名,造了钟表也就会出名。为什么一定要毁掉七十多亩好茶地?为什么必须破坏茶地才能建设工厂呢?为什么工厂不造到空地荒地上去呢?难道幸福和不幸非连结在一起不可么?
有些茶农感慨着说:“茶叶又不是粮食,不能当饭吃!干脆把茶地统统圈去造工厂,把产茶区变成工厂区,我们可以不再采制茶叶,不再受气!吃茶叶饭是没出息的!”
事情费解到这个地步,我也禁不住要问:这究竟为的什么,荒地不造工厂,偏要造到茶地上去?
1956年10月6日,杭州。


第8版()
专栏:

灰尘的旅行
高士其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的动荡而飘流。
我们周围的空气,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郊野;从平地到高山;从沙漠到海洋,几乎处处都有它的行踪。真正没有灰尘的空间,只有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从百叶窗的隙缝里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大的灰尘肉眼固然也可以看得见,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就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根据科学家测验的结果,在干燥的日子里,城市街道上的空气,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十万粒以上的灰尘;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一千多粒的灰尘;在旷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几十粒灰尘;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要多得多。有这样多的灰尘在空中游荡着,这对于气象的变化发生了不少的影响。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它们把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雾和雨点,没有它们,就没有白云在天空遨游,也没有大雨和小雨了。没有它们,在夏天,强烈的日光将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气温不能降低。这是灰尘在自然界的功用。
在宁静的空气里,灰尘开始以不同的速度下落。这样的,过了许多日子,它们就要在屋顶上、门窗上、书架上、桌面上和地板上,铺上了一层灰尘。这些灰尘,又会因空气的动荡而上升,风把它们吹送到遥远的地方去。
在1883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岛上,有一座火山叫做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了。在喷发的时候,岛的大部分被炸掉了,最细的火山灰尘上升到八万公尺——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八倍的高空,周游了全世界,而且还停留在高空一年多。这是灰尘最高最远的一次旅行了。
如果我们要追问一下,灰尘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来自岩石的碎片;有的是来自干燥的土壤;有的是来自烟囱上的浓烟;有的是来自海水浪花蒸发后的食盐粉沫;有的是来自上面所说的火山灰;还有的是从星际空间飞来的;这些都是天然的灰尘(除了烟囱的浓烟以外)。
还有人工的灰尘,它们是来自水泥厂、冶金厂、化学工厂、陶瓷厂、锯木厂、纺织工厂、呢绒工厂、面粉工厂等,这些工厂都是灰尘的制造所。
除了这些无机灰尘而外,还有有机的灰尘:有机的灰尘是来自生物的家乡,在地球的低空。有的是来自植物之家,如花蕊、花粉、棉絮、柳丝、种子、苞芽等,还有各种细菌和病毒。有的是来自动物之家,如皮屑、毛发、鸟羽、蝉翼、虫卵、蛹壳等,还有人畜的粪便。
有许多种灰尘对于人类的生活是有危害性的。自从有机物参加到灰尘的队伍以来,这种危害性就更加严重了。
灰尘的旅行,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危害性呢?
它们不但把我们的空气弄脏,还会弄脏了我们的房屋、墙壁、家具、衣服,还有手上和脸上的皮肤。它们落到车床内部,会使机器的光滑部分磨坏;它们停留在汽缸里面,会使内燃机的活塞发生阻碍;它们还会毁坏我们的工业成品,把它们变成废品。这些还是小事。灰尘里面如果夹杂着病菌和病毒,就是我们健康的最危险的敌人。
灰尘是呼吸道的破坏者,它们会使鼻孔不通、气管发炎、肺部受伤,而引起伤风、流行性感冒、肺炎等传染病。如果在灰尘里边混进了结核菌,那就更危险了。所以必须禁止随地吐痰。此外,金属的灰尘特别是铅,会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尘,会损害我们的肺,又会腐蚀我们的皮肤。花粉的灰尘会使人发生哮喘病。在这些情况之下,为了抵抗灰尘的进攻,我们必须戴上面具或口罩。最后,灰尘还会引起爆炸,这是严重的事故,必须加以防止。
因此,灰尘的旅行,必须受人类的监督,不能让它们乱飞乱窜。
让我们的马路都铺上柏油,让喷水汽车喷洒街道,让城市和工业区都变成花园,让它们从煤烟和风沙里解放出来,让每一个工厂都有通风设备和吸尘设备,让一切生产过程和工人都受到严格的保护。
近年来,科学家已发明了用高压电流来捕捉灰尘的办法,人类正在努力控制灰尘的旅行,使它们不再成为人类的祸害,而为人类的利益服务。


第8版()
专栏:

外伶仃岛
韩笑
惶恐滩头说惶恐
伶仃洋里叹伶仃
——文天祥是谁给你起这么个名字?让人听起来冷冷清清!外伶仃啊!我在月明之夜,看见你这千年的荒岛上一片万紫千红!金黄的大路树影摇动,青青的菜园阵阵蛙鸣,渔船儿停在荷包湾里,合作社的楼上灯火通明。椰子树像坚劲的了望兵,吊红花像带穗的灯笼,玫瑰和茉莉吐露芬芳,香蕉林向来访者鼓掌欢迎。战士们坐在葡萄架下,胡琴伴着悠扬的歌声,石桌上有刚摘下的菠萝,花盆里栽满水仙和万年青。山坡上有一长串竹筒,那里面流水淙淙,下岗的战士用“自来水”淋浴,吹来阵阵凉爽的海风。夜来香刚刚睡醒,向日葵已经入梦,小鸽子还咕咕叫着,山羊望着天上的星星。外伶仃啊!你离大陆很远很远,但是你一点也不孤伶;你是祖国锦绣河山中的一个花园,你是海上的堡垒,祖国的眼睛!
1956年7月22日
外伶仃岛


第8版()
专栏:

鲁迅小说里的两条小命
徐淦
鲁迅先生在他那头一篇小说“狂人日记”的末一行,喊出了著名的呼声“救救孩子”。这呼声的含义,我想,一是要大家努力使还没有被礼教吃掉的下一代免于被吃,二是要大家努力使还没有借礼教吃过人的下一代再不要吃人,总之,是针对几千年来的吃人的礼教的。
但是,小说发表以后的三十多年来,这呼声得到了广泛的引用,譬如,对于失去人性的父母,误人子弟的教育,害人不浅的儿童文学,舆论都愤慨地说:请听听鲁迅先生的呼声,救救孩子!这就是说,吃孩子的虎口,不仅礼教而已。
的确,就幼小者的嫩弱的生命来说,戕害它的仇敌很多,其中的大敌之一,除了“狂人日记”所揭示的礼教,鲁迅先生在另外两篇小说里,也沉痛地揭示了人们在贫穷、愚昧,尤其是医学落后状态下害病的情景。这两篇小说,就是1919年4月写的“药”,和1920年6月写的“明天”。小说写到两个夭折的小生命,作者并没有再用救救孩子那样的字句,但包含的意思和效果是同样的。
“药”,诚如大家已经多半知道,鲁迅先生悼念着绍兴籍的烈士秋瑾之死,虽然那里面的秋瑾已经改称夏瑜了,所说的血馒头当药吃,也的确象征地鞭挞着世间有人喝革命者的鲜血的事实;但是,这篇小说的第二主题也很明显,即同时谴责了人们的“单方”迷。
开茶店的华老栓夫妇,只有独生儿子小栓。小栓却得了病。病状是:饭量异乎寻常的大,一吃却又满头大汗,不断的咳嗽,人瘦得“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可见是肺痨,绍兴人叫它“损病”。照三四十年前的中医的说法,损是虚损,而“虚不受补”,所以药石大抵是无能为力的。你去请教他,他也只能给你开一张“长方”,给病人三十剂、五十剂的吃下去;治与不治,往往说:“这要看你们的家运了。”
华老栓夫妇救子心切,怎么能不着急,怎么能不听信几乎是古老相传、言在凿凿的单方,想用砍头的犯人脖子里冒出来的血蘸过的馒头来当特效药呢?何况,他们又正遇着了专做这宗生意的府衙门里的刽子手康某。
可怜的老人,半夜里拿一包辛苦积蓄的洋钱,战战兢兢地在绍兴古轩亭口屠杀革命者的刑场上买来这么一个血淋淋的馒头,用火焙过,看小栓一口一口地吃下肚去,满怀着起死回生的希望。他们愚昧到了可恶的程度,然而总不能说他们有罪。因为,罪在编造出这种谰言的方技之士,罪在信口把诸如此类的谰言传播开去的“好人”,罪在以此骗钱的刽子手康某之流。
(未完)


第8版()
专栏:

解“顾虑”
孔非
用举词加注的方法,可以给“顾虑”加上如下的注释:瞻前顾后、进退维谷、心存疑惧、裹足不前。
顾虑有种种。个人得失的顾虑,使人变得谨小慎微、目光如豆。其结果,不是变成别人意志的奴隶,成为可悲的应声者,便是重负在身,步履艰难,成为十足的“小脚女人”。
但,也有另外一种顾虑。比如领导上有显而易见的缺点或错误,不许公开批评——怕有损于领导者的“威信”。工作总结、报告之类,必须首先肯定“成绩是主要的”,怕打击了群众的“信心”。党、团员的某些意见,不得“任意”提出,怕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而这种顾虑又是借口“从工作出发”,以延其寿命的。
于是,则领导上的“威信”在无声中得以维护,群众在大力鼓励之下“循规蹈矩”,党、团员成为“完人”。
但是长此以往,终不免因噎废食,主观上“从工作出发”,客观上却为工作立下了绊脚石。不妨先扪心自问:“我到底是否相信群众?”


第8版()
专栏:

老鹰捉小鸡(年画)谢之光、李慕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