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改善人民物质条件
波兰准备编制长期经济发展计划
新华社华沙11日电 据波兰通讯社报道,波兰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已经开始了编制今后十五年到二十年的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计划的准备工作。
1957年将完成收集资料的工作。长期计划的第一个草案将在1958年拟订出来。这个计划的极为重要的特点是:不像以前那样发展国民经济的一切部门,而是更广泛地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根据自己最有利的条件来发展某些部门和生产某些产品。
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物质条件。计划中的投资和其他项目将适应这个主要原则。这个原则已经被采用作为编制从1956年到1960年的五年计划的基础。
长期计划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在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期间内,在工业上使用原子能究竟对于采煤将有多大影响。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
交换代表团相互访问日益频繁
本报讯 南斯拉夫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正在越来越频繁地交换各种代表团,相互访问。据南斯拉夫通讯社消息:以巴甫尔·杰克西奇上将为首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代表团于10月11日离开贝尔格莱德到苏联去对苏联军队作友好访问。到飞机场送行的有波格旦·奥列斯卡宁将军和南斯拉夫人民军其他一些高级将领以及苏联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临时代办格利雅兹诺夫和武官克利密西也夫上校。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讯: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代表团应南斯拉夫人民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的邀请,在10日由莫斯科抵达贝尔格莱德。代表团团长是苏联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谢米卡斯内伊。谢米卡斯内伊在机场向新闻界发表谈话说,两国青年代表团的互相访问有助于巩固两国人民和青年团体的联系。
另外,以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民共和国国民议会主席皮达尔·斯坦鲍利奇为首的南斯拉夫议会代表团,也在10日到达华沙,到波兰访问。这个包括十名联邦国民议会议员的代表团,将在波兰逗留十五天,以便作为对前些日子波兰访南议会代表团的酬答。在同一天,应南斯拉夫工会联合会的邀请来访的一个波兰工会代表团也到达了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卢布尔雅纳。代表团已会见了这个共和国的工会主席雅纽科·鲁道尔夫,并讨论了关于南斯拉夫工会组织的活动和工人管理的情况。和波兰工会代表团同一天到达南斯拉夫访问的,还有一个以匈牙利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山道尔·盖斯巴尔为首的匈牙利工会代表团。这个代表团将在南斯拉夫作为时十天的访问。
新华社布拉格11日电 贝尔格莱德消息:应邀到南斯拉夫访问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在团长邓华上将率领下,10日到达贝尔格莱德。
到机场欢迎代表团的有南斯拉夫陆军参谋长伏奇科维奇上将,克莱阿契奇中将等。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伍修权也同代表团人员一同乘飞机到达贝尔格莱德。


第6版()
专栏:

合理化建议惊人记录
一个苏联工人在二十七年中共提出了九百七十条。
据新华社11日讯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有一个先进工人创造了惊人的提合理化建议的记录,他在工作的二十七年中总共提出了九百七十条合理化建议,平均每年提出了三十六条左右。
这个先进工作者是奥列霍沃—祖耶沃“卡波利特”工厂的帕·尼基京。自从他1929年在这个工厂中提出第一条合理化建议以来,这个工厂已经根据他的建议,创制了几十种新型的工具。尼基京的合理化建议还为国家节省了约两百万卢布的资金。


第6版()
专栏:

反对美国当局诬控鲍惠尔夫妇等人
“密勒氏评论报”之友在京组成声援委员会
五十位中国证人愿去美国旧金山出庭作证
新华社11日讯 五十位中国证人已经声明愿意为前“密勒氏评论报”主编约·威·鲍惠尔,他的妻子和他们的助理朱利安·舒曼行将在旧金山以煽动叛乱罪受审的时候作证。这是今天在北京成立的声援“密勒氏评论报”编辑鲍惠尔委员会主席路易·艾黎宣布的。
这五十个人中包括: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调查团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李德全,调查团副主席廖承志,曾经调查过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对中国和朝鲜进行的细菌战的昆虫学家刘崇乐博士、医学博士汤飞凡和其他的科学家、细菌学家和目睹美国空投细菌武器的证人。他们将要作证,华盛顿指控鲍惠尔捏造的关于美国进行细菌战的报道,事实上是真实的。
路易·艾黎曾经是“密勒氏评论报”的撰稿人,这家刊物有三十五年的历史,创刊于上海,因为美国禁止寄递美国失去主要读者而在1953年被迫停刊。他说,“如果鲍惠尔在旧金山的辩护律师要更多的见证人的话,我们在中国还可以找到五百个。
委员会目前暂时由十六人组成。主席是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长期以来,他一直是“密勒氏评论报”的撰稿人和支持者。副主席兼秘书耿丽淑是前美国女青年会全国委员会干事,是“密勒氏评论报”多年的订户,另一位副主席唐明照,是这些美国新闻工作者的朋友。司库陈梅洁是这家杂志的助理编辑,她是一位英国妇女。
其他的委员都是鲍惠尔夫妇以前的同事、“密勒氏评论报”的撰稿人和订户,或者是他们的密友。艾黎说,随着委员会扩充工作和运动的开展,还会有许多人参加。
他接着说,委员会主要目的是要在对鲍惠尔夫妇的案件进行帮助方面动员一切可能动员的力量。他说:“在帮助被告胜诉方面有许多事情可以做”。
在今天记者招待会上发表的一篇声明中,艾黎赞扬鲍惠尔夫妇“报道他们所看到的真相是忠于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的行为”。
鲍惠尔夫妇是在1953年“密勒氏评论报”停刊后回到美国去的,美国政府在他们回国三年以后提出对鲍惠尔的控告。艾黎在谈到这个事实的时候说,这种做法是“恫吓美国记者使他们不敢到中国来和说出真相的政策的继续”。
耿丽淑说,美国政府所以等到1956年总统选举年,是因为它想制止要求改变外交政策的呼声。
她说,美国人民对中国友好的情绪日益增长,他们愈来愈觉得中国应当在联合国取得它的合法的位置。她说:“这是美国政府所不希望的事。”


第6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第一副总理说
苏伊士问题应用和平方式解决
新华社雅加达11日电 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今天报道,第一副总理穆罕默德·隆姆对一个工人代表团说,解决苏伊士运河问题最好的、唯一的方式是和平的方式。
这个工人代表团由公共工程工会、监狱工作人员工会、劳工部工会和邮政及电信工人工会的代表们组成。它们要向政府递交关于苏伊士运河问题的声明,要求政府对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积极支持英国和法国的荷兰采取坚决的行动。工人代表团认为,这可以通过认真废除圆桌会议协定的办法实现。
“印度尼西亚火炬报”今天说,埃及和苏联在安全理事会的建议可以作为使苏伊士运河问题得到合理和圆满的解决的基础。
英国、法国和美国曾经借口通过运河的船只有90%是它们的,声称只有它们才能够决定哪一种办法是解决苏伊士运河问题的好办法。这家报纸在评论这种论调的时候指出:如果三国执拗地坚持它们的要求,运河问题将不可能得到和平解决。这家报纸说,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意见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除了国际管理或者以武力解决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第6版()
专栏:

老挝双方会谈进行得很融洽
富马首相自法返国准备要加速谈判
新华社11日讯 巴黎消息:老挝首相富马亲王已经在9日从巴黎乘飞机经西贡回国。据消息说,他回万象以后准备加速目前在老挝首都举行的老挝王国政府和寮国战斗部队之间的会谈。
富马说,老挝双方的讨论是在极其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这就预兆着很好的未来。双方已经在8月间就原则达成协议,尚待确定的是具体执行的细节。
富马在谈到老挝的中立政策时说,我们愿意同一切邻国友好共处,无论这些邻国属于那一个阵营。
富马透露,如果老挝国内政治情况许可,他打算11月间前往纽约担任老挝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的团长。这将是老挝第一次参加联合国的活动。老挝是在上届联合国大会被批准为联合国会员国的。


第6版()
专栏:

越南减轻山区居民农业税
新华社河内11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报道,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府最近宣布了一项减轻山区居民的农业税负担的命令。在这些地区的最高税率将比红河三角洲地区减少6%以上。为了鼓励固定耕作,政府还决定对连续耕作三年的山区土地减少50%的税收。


第6版()
专栏:

河内两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建设成就
越南首都集会庆祝解放两周年
新华社河内10电 河内各界人民代表一万多人今天晚上在露天的人民剧场集会庆祝越南首都解放两周年。
越南劳动党河内市委书记、河内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陈名宣在会上报告了河内解放两年来在恢复经济、发展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的成就和情况。
河内在解放两年来,修建了工厂和企业,小工业和手工业几乎全部得到恢复,有些方面还得到发展。郊区的土地改革已经完成,农民的生活得到提高。
学生的人数已经从解放前的三万五千人增加到今年的八万多人。市区的文盲已经基本上扫除。两年来,政府给五万多人解决了失业问题。在劳动人民居住的地区已经修建了下水道,安装了电灯和自来水。
陈名宣最后号召河内市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纠正缺点,努力建设首都。
会后举行了文艺表演。新近到越南访问的匈牙利民间音乐团参加了演出。


第6版()
专栏:

安理会秘密会谈继续举行
英法仍坚持国际管制苏伊士运河政策 印度报纸抨击英法在安理会上的态度
新华社11日讯 纽约消息:英、法和埃及外交部长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的秘密会谈10日继续举行。
比诺在会谈后表示,秘密会谈还没有达到一个可以向安全理事会作出报告的阶段。据法新社消息说,比诺在会谈中曾经为英法提案辩护。他还表示,他目前无权在除了国际管理苏伊士运河以外的任何其他基础上进行谈判。
苏埃德在会谈后也连声说:“英国政策没有改变。英国没有新计划。”
秘密会谈在今天安全理事会会议以前又继续举行。
在10日的秘密会谈举行之前,苏埃德和比诺曾经单独举行了会谈,并且发表联合公报说:“他们将继续共同努力寻求一个以十八国建议提出的原则为基础的解决办法。”公报还否认英法意见有分歧。
此外,劳埃德和比诺在杜勒斯去华盛顿同艾森豪威尔会面之前,还同他见了面。
据新华社新德里11日电 印度“国民先驱报”在10月10日抨击英国和法国的代表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讨论苏伊士运河问题的会议上的态度。
这家报纸说,以埃及外交部长法齐提出的原则为基础通过谈判谋求解决是可能的。埃及已经作了真诚的努力来照顾英国和法国的意见。现在是要英国和法国向埃及靠近了。
“甘露市场报”说,“如果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和法国坚持它们自己的解决办法,那么在联合国里就不能达成任何解决”。
这家报纸认为,“英国和法国如果想和平解决问题,它们显然必须在安全理事会秘密会议上可能进行的任何谈判中让步”。


第6版()
专栏:

法国“战斗报”说:
美国在亚非地区的政策 目的在取代英法的地位
新华社11日讯 塔斯社巴黎10日讯:法国报纸认为,某些美国官方人士企图使人感到美国的政策并没有殖民主义性质的做法只是一种宣传,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掩饰美国殖民者的猖狂活动。
“战斗报”今天刊登了它驻纽约记者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在南越、中东和其他许多地区,“美国的政策都同样是服从于美国自私的经济利益”。美国垄断资本家企图成为英法在亚洲和非洲的“继承人”。
“战斗报”写道,这种政策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证美国“在这些新领土上攫取巨大的原料资源(而以后便是占有市场),以便满足美国工业的大胃口”。此外,美国还企图占据这些领土上的新的军事战略阵地。


第6版()
专栏:

英法美又召开十八国会议
北欧国家和荷兰很不满
新华社10日讯 纽约消息:参加第二次伦敦会议的十八个国家的代表9日在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主持下在纽约开了一个会。据英国发言人说,这次会议是“为了交换情报和保持意见的一致”。
据法新社引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经在会上说,尽速组成“苏伊士运河使用国协会”是“不可或缺”的,这个“协会”在目前正在进行的外交谈判中是“特别有用”的。
新华社11日讯 据埃及“金字塔报”纽约消息:北欧国家和荷兰代表对英法美三国外长9日在纽约召开的十八个伦敦会议参加国代表的会议极为不满。他们认为召集他们开会是来就苏伊士问题交换意见的,而不是仅仅来听取西方三大国关于事态发展的汇报。


第6版()
专栏:

河内中国经济展览会闭幕
新华社河内11日电 9月3日开始在河内举行的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已经在10月10日晚上九时闭幕。有九十二万八千多人次参观了这个展览会,打破了越南历次展览会观众人数的纪录。
在闭幕的当天晚上,观众还是十分拥挤。当扩音器催促观众离馆的时候,还有很多观众围在展览馆前的大桌子旁边写他们的感想。最后在留言簿上题字的是越南中央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员阮平抗。他写道,中国展览会是越南明天的缩影。
闭幕以后,还有许多人在灯光辉煌的展览馆门前徘徊。
越南政府一些部门的高级负责人员在闭幕的前几天,还继续到展览馆参观。越南政府水利和建筑部部长陈登科曾经到展览馆参观了七次。此外,参观过十多次的人并不在少数。
参观的人一共写下了一万五千多条热情的留言。其中有工人和农民写的,也有儿童和年近百岁的老人写的。
展览会中的精美机器和轻工业品特别吸引着越南的工商界。在展览期间,有成百名的越南工商业者向展览会的筹备委员会商谈订购中国机器和原料。
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在越南人民心目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越南“人民报”发表文章说,参观中国展览馆以后,每个人都对越南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因为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大家庭日益发展的巨大力量;看到了中国所经过的道路就是越南一定要走的道路。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不识时务
在讨论苏伊士运河问题的安全理事会会议上,澳大利亚的代表用殖民主义者的口吻攻击埃及,并且对所有亚非国家进行恫吓和威胁。在这以前,澳大利亚总理孟席斯曾经在议会发表演说,叫嚣要对埃及进行“制裁”,并且大唱其“使用武力”的好战调子。后来,孟席斯又大嚷要对埃及“施加压力”。
从苏伊士运河问题发生以来,澳大利亚一直在积极地给殖民主义者充当打手的角色。孟席斯担当了英、法、美三国所策划的“五国委员会”的主席,到埃及去兜售“杜勒斯计划”。可是孟席斯没有能够完成他的不光荣的任务,只好败兴而归。灰溜溜的孟席斯恼怒得很,回国以后不久便对埃及大叫大嚷,一方面出出心头之气,另一方面想给英、法、美三国的武力威胁政策再帮上一下忙。
但是这一回,孟席斯却未免太不识时务了。现在正是英、法、美在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少在口头上谈论“和平解决”的时候,孟席斯的叫嚷,却使人更加怀疑英、法、美三国向安全理事会提出苏伊士运河问题的用意。德里的“新印度时报”指出,“孟席斯的言论表明西方……只关心使用武力来达到它们自私的利益。如果它们关心国际的和平的话,那么它们就不会在安理会会议举行以前采取这种战争挑衅的行动。”
正因为不识时务,孟席斯的叫嚣不但没有得到赏识,反而吃力不讨好,四面挨骂。世界舆论和埃及人民对孟席斯的言论感到愤慨。澳大利亚议会反对党领袖赫伯特·维·伊瓦特说孟席斯的好战言论是“令人悚然”的。就是曾经主张对埃及采取强硬态度的英国“泰晤士报”,也责备孟席斯“忽视了不利于强行解决的真实情况”,而“任意使用武力将会把英、法引导到一个不正当的、悲惨的战争中去。”“泰晤士报”并表示“奇怪”,“澳大利亚总理竟只字不提‘单独干’对亚洲英联邦国家会有什么影响。”
从澳大利亚代表在安全理事会上的发言看来,孟席斯政府仍然没有变得聪明一点。在亚洲国家紧紧团结在万隆精神之下的今天,它竟然以为用“国际资本”可能因为埃及的行动而不“流入不发达国家”这种恫吓,可以挑拨埃及同其他亚非国家的关系。这显然又是只有不识时务的人才能想出来的玩意儿。 (丹)


第6版()
专栏:

我艺术团到新西兰进行访问和演出
新华社10日讯 新西兰基督堂市消息: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行访问演出的中国艺术团在10月9日到达了新西兰东海岸的基督堂市,将在10月11日在这里举行演出。
中国艺术团在10月3日到达新西兰北部的大城市奥克兰的时候,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奥克兰市长路克斯福德在10月4日举行了招待会招待中国艺术团。
艺术团在到达基督堂市以前还访问过哈密尔顿市和罗托鲁等地。


第6版()
专栏:

突尼斯首相强调北非和平不可分割
希望法国同阿尔及利亚谈判
新华社11日讯 巴黎消息:突尼斯首相布尔吉巴10日在谈到阿尔及利亚问题的时候说:“我并没有对法国领袖隐讳突尼斯对阿尔及利亚局势关切的程度,因为突尼斯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北非的和平是不可分割的。”他还说,他“深切地感到现在正是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要求的适当时机”。
布尔吉巴认为,同法国建立出于自愿的联系不但对阿尔及利亚是必需的,而且对法国也同样是必需的。他认为,法国应该派出胜任的人去同阿尔及利亚谈判。
布尔吉巴在巴黎同法国政府的会谈已经结束。他说,在会谈期间,他曾经要求法国政府减少在突尼斯某些地方的驻军。他认为,法国在同突尼斯直接有关的经济、财政和其他问题上,对突尼斯“有充分和友好的了解”。


第6版()
专栏:巴西通讯

里约热内卢印象
萧光
早上八点半从乌拉圭的首都蒙得维的亚起飞,不到一个钟头就进入了巴西的上空。飞机几乎是沿着巴西漫长的海岸线飞行。棕红色的马尔山脉离海岸不远,山峦连接着山峦;我们不时越过一座又一座濒海的城市,白墙红顶的房子深深地埋藏在茂密的热带植物当中。沿海星罗棋布似的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岛屿。大西洋就在右边,从高处望下去风平浪静,很像一块大得没边的绿色毛玻璃。
我们在巴西南方的重要港口阿雷格累稍稍休息,随后改乘四个引擎的大飞机直飞里约热内卢,下午三点多到达了目的地。
虽然我们已经沿着巴西的海岸整整地飞行了四个多小时,但还没飞到它全长的四分之一。巴西真不愧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它的国土三百二十八万多方哩,几乎占南美洲面积的一半,比整个欧洲大陆还大。南美洲十个国家,除了智利和厄瓜多尔,其他八个国家都和巴西接壤: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圭亚那在它的北面;秘鲁和玻利维亚在它的西面;南和西南是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和东北是大西洋,它的长达四千多哩的海岸线终年被碧绿的海水冲涮着。在这辽阔无际的大地上,63%是浓密的森林;世界第二长河亚马孙河从东部向西横贯大陆,流入大西洋,它的长度超过四千哩。
由于地势的多种多样和气候的变换迷离,巴西的物产也丰富而齐全:咖啡、棉花、可可、玉蜀黍、稻子、糖、水果、木材(特别是硬木)、橡胶,还有铁、煤、石油、镍、钨、锰、锌、石碱等矿产,简直是无所不有。咖啡占巴西每年出口总额的一半,世界各地饮用的咖啡约五分之三是巴西供给的。
巴西的人口五千九百多万,相当于南美洲其他各国人数的总和;不同的是巴西黑人多,黑人和白人与黑人的混血种占到总人口的40%左右,他们说着统一的葡萄牙话。
里约热内卢在巴西的东南,是一个背山面海的凹形大港,也是南美洲最大的船只停泊中心。海湾深深地楔入大港,城市在高山和大海之间沿着险阻的海岸曲折伸展六、七哩。甜面包山的两个一千多呎的高峰矗峙海中,周围环绕许多岩石小岛,形成一扇天然的险要门户。1502年元月1日,葡萄牙的远征队初次来到这里,还以为是一条大河的出口,便将它叫作“里约热内卢”,意思是“元月的河”。
海滨大道像一条项链似的随港湾而曲折,两旁种着无数株五、六丈高的棕榈树。我们住的旅馆就在这条街上,打开窗户可以时时欣赏远山近水的景色。这里的雾气很重,不论天晴下雨,远望出去常是灰蒙蒙的一片。我们在这儿住了十多天,始终不曾清清楚楚地看到一次甜面包山的轮廓。只有悬空过海的电缆车,因为它闪闪发光,还隐约可见。旅馆背后的驼峰也是里约热内卢的一大名胜,在二千三百七十二呎高的顶上竖立着一座伸着胳膊的巨大的耶稣像。夜晚,探照灯一打,从很远的地方都望得见。
这里要到9月21日才开春。现在虽说还是冬末,却很有北京初夏的意思了。温度一般在摄氏25°—30°之间。晴天穿单衣还出汗,在太阳底下更热。
也许是怕热的关系,巴西人特别喜欢游泳和洗海水澡。我们常看见换上了游泳衣的男男女女,光着脚穿过马路到海滨去。那里,彩色的遮阳大伞和一排排小木头房子把海滩点缀得很漂亮。人们打球的打球,晒太阳的晒太阳,还有的在水中追逐游嬉。这情景实在让人很难把它跟冬天的概念联在一起。
巴西朋友陪我们坐汽车去游览市容。
里约热内卢大致可以划成三部分:中心区,这是市的商业和行政管理的心脏;围绕着它而发展开去的是住宅区、郊区。
一哩多长的白河大街是全市最主要的街道,自西北向南斜贯市中心。高大的巴西木排列成行,人行道用五颜六色的石子铺出各种图案。这条街因为它的宽广和美丽,被认为是城市的骄傲和美洲最漂亮的街道之一。
成千幢豪华的高楼大厦沿街连成一气。政府机关、轮船公司和航空公司的办事处、大饭店、咖啡馆……都在这条街上;还有无所不卖的市立商场:这里,从老百姓用来避邪求吉的公羊的角一直到肥嫩的鲜牛肉片,什么都可以买到。大商店的橱窗布置得琳琅满目。特别是首饰店,经常吸引着路人。巴西一向有“多宝之邦”的称号。金刚石已经发现了二百多年,这些年来产量超过了两万克拉。宝石红、黄、蓝、紫各种颜色的都有,最名贵的叫“海水绿”。水晶石也是巴西名产,每年出产两千四、五百吨。黄金矿早在十八世纪初期就发现了,现在产量每年近五百万克。难怪巴西的妇女讲究佩戴首饰,常见她们叮铃噹啷地挂了一身珠宝。
汽车在热闹的交叉路口放缓速度,司机指着一座二十来层的流线型大厦告诉我们,那是美国大使馆,说着把右拇指往左手心使劲一攒,扮了一个鬼脸。我们大家会心地笑了起来。这是巴西人人都懂得的一个手势:小偷!
司机流露的这种对美国的不满情绪,在巴西并不是个别的。许多巴西人拒绝吸美国香烟而坚持抽当地土制的烟卷。在饭店里,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巴西人带着厌烦口气说:“要‘瓜惹那’(一种巴西饮料,像樱桃水),不要可口可乐!”
巴西人对美国的不满和美国势力在巴西的扩张成为正比。目前,巴西基本经济的许多部门都掌握在美国公司的手里。比如,巴西主要的橡胶厂属于“固得异公司”、“法斯通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控制着巴西电工器材和电灯泡的生产;美国汽车托辣斯在巴西有它自己的汽车制造厂。在巴西的进出口贸易中,近年来美国一直占到巴西进出口总值的50%左右。美国使巴西在美洲市场上不能自由地销售它的货物,又在欧洲市场利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排挤巴西的某些商品(例如棉花)。这些事,巴西人提起来就生气。有一次,我们走过巴西烟草工厂,巴西朋友愤愤地介绍道,“这工厂除了名字叫巴西,什么都是美国的!资本、利润……。”实际上,美国公司采取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很普遍。美国人的傲慢无理也很使巴西人讨厌。我曾偶然和巴西一些公司的职员谈起他们的英语说得流利,不想竟引起了小伙子们的满腹牢骚:“我们学英文是为了和美国先生打交道,结果却把人快憋死了。美国人只许我们听听不许我们说;听的又全是一些气人的话!”“总有一天也得请他们听听巴西人讲话!”一位年青的职员说的时候甚至晃了晃拳头。
里约热内卢的有钱人大都住在市中心的南北,那里马路宽广,丰茂的树木花草当中是漂亮的别墅。修饰得整齐和美丽的花园、散步场也多半在这些地带。
市中心区的西面是普通的市民住宅区,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老里约热内卢的痕迹:小石子铺的路面,窄得开不进去汽车的胡同,古老的小教堂……。每天早上黑人妇女们的手推车和小贩的地摊在街头组成一个个热闹的临时小市。人们用悦耳的声调叫卖着新鲜的蔬菜、水果、刚出海的鱼、虾、木屐鞋、草帽……还有种在空罐头里的花。这儿的东西物美价廉而且不讲价钱,所以招揽不少顾客。
我们在郊外看到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这里距离市中心区很远,看不见一棵高大的树,甚至没有一幢比较完整的房子。在荒草蔓生的土坡上歪歪斜斜的竖着一排排木板钉成的小屋。黑暗,潮湿,有的连窗子都没有;更别提水电设备了。人们用盛啤酒的木桶滚到河边去装水回来喝用。附近就是臭气熏人的水沟。衣服褴褛的小孩子就在满是尘土的矮树林里玩耍,看到生人过来,羞怯地小声喊道:“我要一块糖!”
土坡上下住的是黑人贫民。许多人每天还得老远地跑到市区附近去上班,但也没有法子。照他们的话说:“不远找不到房子”,或“不远,有房子也住不起”。就像郊外这种破破烂烂的小屋,每月光房租就占去了工资的一半(工人每月工资一般是三千五百个克鲁赛罗,合四十多美元)。生活的困难,可以想见。而据巴西朋友说,许多黑人住在后山红土砌成的小屋里,他们的生活比这里还苦得多。
9月于里约热内卢


第6版()
专栏:

经过短期训练后的埃及领航员,正在熟练地执行领航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