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
苏联青年代表团团长扎鲁日尼的祝词亲爱的同志们,我们的中国兄弟姐妹们!
首先让我衷心地感谢你们邀请苏联青年代表团出席你们这次卓越的大会。
我们兴奋地向中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参加者,并通过你们向浩浩荡荡的全体光荣的中国青年大军,对你们人民在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最热诚的祝贺。
我们非常高兴地代表苏联青年男女向你们和全体中国青年致热烈的兄弟的问候。
我们知道,伟大的中国人民和英勇的中国青年以多么巨大的热情在共产党和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为了在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基础,为了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进行着斗争。
这些日子我们亲眼看见了全中国广泛展开的巨大建设,从重工业的心脏东北到遥远的西藏,从矿藏丰富的西北到土地肥沃的华东和华南都在进行着这样的建设。在鞍山的高炉旁,在阜新和抚顺的煤矿里,在玉门的石油场中,在第一汽车厂和第一拖拉机厂的工地上,在四川的稻田里,到处都涌现出先进工人和劳动模范,到处都显示出新中国的自由的劳动者的勤劳、智慧和高度的创造积极性。
中国青年在毛泽东同志号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鼓舞下,走在争取完成五年计划的队伍的前列。他们把“一切为着社会主义”的口号变成了自己生活的最高目标。
我们和你们一起,为了在实现五年计划中所涌现出的青年英雄们——钢铁工人王洪顺、车刨工王崇伦、煤矿工人王恒成、青年火车司机孙士贵、青年突击队队长钢筋工人张百发、纺织工人黄宝妹、水稻丰产能手黄海澄、合作社主任胡兆坤、青年养畜工作者吐尔逊尼牙孜和华银凤、医师金镇都和伟大中国人民的其他光荣儿女所表现的英勇劳动和大胆创造而感到骄傲。我们和你们一起说“新中国青年可以移山倒海”。这句令人鼓舞的话,正确地表达了中国青年英勇劳动的气概。
我国青年男女以中国兄弟姐妹们的英勇事业而骄傲。
苏联青年衷心祝贺中国青年朋友们在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事业中获得巨大的成就。
亲爱的同志们!
苏联青年完全了解,做一个新社会的建设者,把自己的一切力量和知识贡献给祖国繁荣的事业,这是最大的幸福。苏联青年和拥有千百万团员的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我国为社会主义的胜利而进行斗争的年代中,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了许多光荣的传统。苏联最初几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青年英雄们响应党的号召,在偏僻的丛林里建立了新的城市,在高山和沙漠中建设了新的道路,并且高高地举起了社会主义竞赛的旗帜。这些卓越的传统正在一年一年的发扬光大。现在苏联青年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这些光荣传统的精神。
你们大概知道,我们第五个五年计划中工业的总产量计划已经在四年又四个月的时间中提前完成。今年我国工业水平和战前一九四○年相比增加了二倍多。像古比雪夫、高尔基和卡霍夫卡等巨大的水电站不久就将发电。我国正在建设的全部水电站的发电能力将比一九五四年年初全国水电站的发电能力大二倍。
我们的党所制定的急速提高农业的计划正在顺利地实现。今年我国春播作物的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二千一百万公顷。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今年都得到了丰收。
工厂、矿山和建筑工程中的青年男女,集体农庄田野上的青年劳动者,被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所鼓舞,把自己的充沛精力和自己的全部青春热情贡献给巩固自己祖国经济威力的伟大事业。
从共青团员和青年群众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生产革新者和先进生产者。“萨波罗什钢铁厂”的炼钢工人格里高里·波姆雅东顺利地掌握了使用氧气的快速炼钢法。哈萨克的青年采煤联合机司机、我们代表团的团员——盖那其·谢英表现为善于使用新技术和增加采煤量的模范。许多人正在学习巴什基尔的石油钻井工人亚历山大·齐尔可夫的油井快速钻凿法,他现在也在这个大厅中。纺织工业中正在推广莫斯科加里宁纺纱厂的纺纱女工赛拉费玛·科托娃的先进经验,她发起了挖掘和充分利用生产潜力的运动。许多铁路火车司机向出席这次大会的火车司机维克多·彼斯克洛夫尼看齐。他即使在北极圈严寒条件下也在驾驶快速超轴列车。
我们为我们的成就而高兴。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在工业、农业和我们整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缺点。我国人民和全体苏联青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尽一切努力去克服这些缺点和困难,争取更大的成就。
共产党给苏维埃工业方面的劳动者提出了新的巨大任务,要求他们更加顽强地取得在技术上的进步,改进劳动组织并在这个基础上使工业达到新的高涨。
青年中已出现了许多新的富有战斗性的创举,高尔基市“红色索尔莫伏”工厂的共青团员积极参加了生产合理化运动。莫斯科的奥尔忠尼启则机床制造厂和第一钢珠轴承工厂的青年们开始为自己工厂中的文化和整洁而进军。乌拉尔机器制造厂的青年工人为了推广先进经验做了很多工作,争取使每一个青年男女都掌握先进经验。
我们的青年懂得,斗争和劳动的幸福是生活中的真正幸福。一个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实际的工作中才能成长和壮大起来。正因为这样,所以苏联青年男女不怕困难,勇敢地走向最重要的共产主义建设岗位。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青年在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工作中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三十多万青年爱国者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开荒。在阿尔泰和哈萨克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建立了成百个新的国营农场。新在那儿定居下来的青年们已经从开垦出来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普特的粮食。青年爱国者在艰苦的条件下,在荒地上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但是青年们到处都表现出热情勇敢和坚毅顽强。
去年党和苏维埃政府通过了一个关于建设四百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工厂的决定。这些工厂对建筑业的新高涨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斯维特洛夫斯克市的青年们的倡议,这些工厂的建筑工程被宣布为青年突击工程,将近一万八千名青年爱国者已经去参加这些工厂的建设。今年被派去参加古比雪夫、斯大林格勒水电站和铁路的建设和参加煤矿工作的共青团员和青年已有五万多名。
精通自己的业务,高度掌握技术,每天都在劳动中取得新的成就,这是我们全体青年男女的志愿。正因为这样,我国青年以高度的热情进行着学习,掌握技术和生产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亲爱的同志们!
中国人民在顺利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不是孤立的。和你们站在一起的有苏联和整个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
在和平建设的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我们两国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每天都在加强,这种联系是建立在完全平等,互相尊重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互相帮助、争取共同的经济高涨的真诚愿望上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两国之间日益发展着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明显地证明了我们两国人民的深厚的手足之情和他们要求日益加强中苏友谊的热烈愿望。
我们两国的青年也是由崇高的友谊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友谊表现在各个方面,表现在我们两国青年为我们两国人民的幸福而进行斗争时的伟大团结中。
来到你们国家的苏联青年代表却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了解中国兄弟姐妹们的劳动成就,仔细学习中国兄弟姐妹们的经验。我们代表团参加这次大会也带着极其兴奋的心情,我们愿意介绍自己的经验,将仔细学习你们积累起来的一切先进的新的东西,以便带回去加以采用。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苏联和中国的青年都懂得,只有和平的建设性的生活才是他们的幸福前途的保证。为了建设和美化我们的城市和乡村,为了把沙漠变成美丽的花园,为了掌握高度的科学技术,为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人类的幸福,我们必须要和平。因此我们两国的青年坚决反对战争。我们两国青年男女为了进一步巩固我们国家的威力进行着忘我的劳动,他们用这种劳动来证实自己要求和平和幸福的愿望。
亲爱的同志们!
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委托我们代表团向中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转达下面的祝词:
“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代表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全体苏联青年向中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全体参加者表示热烈的祝贺。
由中国共产党教养起来的中国青年带着巨大的热情和对于胜利的高度信心建设着新的生活,把自己的力量和知识贡献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中国青年一代的英勇事业使苏联青年感到欢欣鼓舞。
苏联青年男女怀着满腔兄弟般的友情祝你们,亲爱的朋友们,在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的斗争中得到新的、光辉的胜利。
光荣的中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者积极力量万岁!
苏中两国人民的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让我们两国青年的友谊更加巩固和发展起来!
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农业合作化改变着福安地区的面貌
曾毓秋
在东海岸的福建省福安专区,自然条件是很复杂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都是山地。耕地大部分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只有很少的地方是山间小块平原地。自然灾害很多:春天涝,夏天旱,夏秋两季常有台风,随时都有虫灾,沿海人民还得向海潮作战,山区人民又为兽害所苦。山区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但他们一直找不到通向富裕的道路。
一九五三年春天,福安地区的共产党组织领导农民试办了十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大部分社都增了产。有三个社虽然受了严重旱灾,但也比社外农民少减产。从此,福安专区的人民开始看到了幸福的前途。一九五四年发展到一百一十个社,到秋季绝大部分社又都比社外农民增产了。柘荣县黄根乡四个社每亩田平均增产二成二,九个常年互助组每亩平均增产一成六,五个临时互助组平均增产一成二。农业合作社产量高的事实,吸引了更多的农民走到合作化的路上来。一九五四年秋到一九五五年七月,全区已有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个社。入社农户有四万一千三百一十五户。全区七百七十三个乡中,有五百六十二个乡有了农业合作社。今年农业合作社春收作物又是空前的丰收,合作化的发展正在改变着大地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
第一次长出了小麦
周宁县东山乡是个被许多山坡围绕着的山乡。这个乡从来不种小麦;可是今年这乡农业合作社的土地上第一次长出了金黄的小麦。社员们用麦子磨面过了端午节。他们看见这珍珠似的麦粒,都忍不住赞叹起来,社员陈其浦说:“毛主席给我们想的办法好,办了社,黄土变黄金,过去不种东西的山园地也种出小麦来了。”这个山区解放前受到严重的糟踏,劳动力缺乏,地种得很粗糙,有不少田园被抛荒。老年人说:“这地方地瘦人穷,种不出什么好东西来。”农民怕肥料不够,连秧田都不种作物,水田一年种一季稻谷,旱地一年种一季甘薯,冬天就闲着不种什么。去年冬天,人民政府号召农民多种一季作物。农业合作社专为这事开了会,打算利用冬闲的山园地种五十亩小麦。种麦最主要的困难是缺肥料,要种五十亩地就得五百多担肥料。山地里要积点山灰、草灰,就得跑上二、三里地。秋收后要收甘薯,晒甘薯干,如果要冬种,又要积肥,而且这些活都要抢在晴天做,这样,劳力就有困难。单门独户的农家是无法克服这种困难的。农业合作社却可以合理使用劳力,困难也就容易克服了。他们留一部分人收甘薯,抽出一些人种麦,再抽出一些人积肥,几种农活穿插进行,终于种了五十亩小麦,结果每亩平均收了八十四斤,差不多顶上了半季稻谷。
由于农业合作社带头冬种,加上农业合作社大发展,去冬今春福安专区各县普遍增加了冬种面积。全区今年春收粮食作物大麦、小麦、蚕豆、豌豆、马铃薯等大丰收,共收了三千五百万斤,比去年增产一千一百多万斤,占全区全年粮食增产任务百分之九十四。油菜也增产了一万九千多担,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八十四多。农业合作社的成绩最为突出。福安县十二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全区扩大百分之三十二点八,农业合作社却扩大了百分之二百二十七点八;油菜全区扩大了百分之六十六,农业合作社却扩大了百分之三百七十六点二;大麦全区扩大了百分之十一,农业合作社却扩大了百分之四百五十;豌豆全区扩大了百分之九十,农业合作社却扩大了百分之二百六十四点四。因为农业合作社对春收作物田间管理好,单位面积产量也比一般农民高。
山村七月谷进仓
福安县楼下乡是个山村,从来都是种的单季稻。前两年听说一个农场试种了连作稻,好多人不相信。去年春天刘奶佑互助组想试种一点。要种就先得改良土质。他们想改良王瑞喜的一亩三分田。一计算:吃饭除外,光工资就要四元八角,大家心都冷了。组员刘立春说:“现钱要这么多,那知收成究竟如何?”有的说:“万一土地不合,没收成,怎么办?”因此,就停下手了。
去年秋天,这个互助组转成了民进农业合作社,办法多起来了。社里计划二十七亩田都要改良土壤,种连作稻。春节期间,社里每天出动了几十人,给二十七亩土地挑了一千三百多担肥土,上了二十多担绿肥,插上了连作稻。多上了肥,又勤除虫、除草,全社第一季早稻共收了一百四十四担,平均每亩收了五百二十五斤。比去年种单季稻每亩多收了一百斤左右。社员高兴地说:“第一季就收这么多,加上第二季,每亩要收它九百斤或一千斤。”喜讯传遍了全村,社外农民也说:“人讲台湾稻两熟,福州六月(夏历)谷进仓,因为那地是宝地,想不到我们山沟今年也出奇事,农业合作社真有本领。”
今年全专区早稻面积扩大了几千亩,农业合作社扩大的最多。如寿宁和柘荣两个县,历来都是不种早稻的,今年却种了。寿宁全县种了二百五十二亩,农业合作社就种了二百二十九亩。柘荣县全县种了一百二十七亩,农业合作社就种了九十五亩。像这样单季改双季的新事,正不断地出现在山区里。
从缺粮到余粮
寿宁县处在高山地带,当地的农民,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当地的山高:“车岭车上天,九岭过九年。”而地块又零碎,农民说:“一把秧苗插三丘”,“岩(指田壁)高如山,田小如斗”。耕作的困难是可以想像的。在这一带,土地很少上肥,又给雨水冲刷,一天天贫瘠下去。种田人不能完全指靠土地,必须出外搞些副业才能糊口。周宁县等几个山区县,和寿宁的情况差不多。周宁县礼门乡“每年只要正月一过,男人们便出门打棕衣,做泥工去了;夏历四月间回家,耕耙过一遍土,把禾苗下到田,六月底耘一次草,又出门去了,迟的要到年底才回来。像这样种田,每亩平均产量才二百斤多一点;生产出来的粮食年年不够吃。一九五三年冬天,这个乡的池园村何德祥互助组十五户共缺粮十担。一九五四年三月,这个组有十一户组成了池园农业合作社,情况就变了。他们抽出一部分人到外边搞副业,剩下的在家搞农业,进行土地加工。山地田土只有七寸深,他们组织劳力运进四百多担土,改良了三亩五分田;又多耕耙了一次田地。 这年春天,社外农民还没回家来,社里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本来山地肥料多是积山灰,其他肥料很少,但成立起农业合作社,力量大了,肥料问题也好解决了。池园社得到国家贷款买了八头黄牛,加上社里原有的四头牛一共有了十二头牛,积了九百多担牛粪,又买了许多牛骨、粪干和肥田粉下到田里。工精料厚,庄稼长得十分肥壮。农活不紧的时候,农业合作社又同供销社订了合同,买棕片打棕衣,还帮人担挑、做工、制茶。到秋收时把账一算:副业收入比一九五三年增加一成,农业的水稻增产三成一,甘薯增产六成八。原来的缺粮户都变成了余粮户,全社共卖了五十五担余粮给国家。山区的其他农业合作社也像池园社一样,正在逐步做到加工加肥。过去只锄一遍草,施一次肥。现在许多社都做到了除二遍草,施二次肥。一九五四年全区单季稻田平均每亩不过收二百五十多斤,甘薯收一千斤。但较好的农业合作社单季稻已达到每亩收四百斤,甘薯每亩收四千斤。这就为山区生产的发展做出了榜样。
开始战胜了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山区生产的严重威胁。因为山林多被砍伐,河床又浅,这些山区在夏季差不多是一雨成涝,天晴即旱。当自然灾害突然袭击的时候,单门独户的农民是很难抗拒的。成立起农业合作社抗灾就方便多了。
宁德县石厚乡后望山,有四十九亩农地,一晴就旱,经常没收成。农民们想不出好办法,打算改种松树。这个乡的民生农业合作社成立后,找到一条荒废了三十五年的水渠,发动群众在两天内把它修好了。这条水渠有一尺深,二尺宽,四百多丈长。大家又在渠尾开了一个蓄水池。这样,三十多亩农地变成了水田,十几亩靠天水的田再不会断水了。总计可以增产粮食七千四百多斤。
福安县水田乡的地是河滩地,潮水可以达到田边的大河。潮水来时,河水涨满,可以车水灌田。但只有在潮水涨满的时间里可以车水,水位下降就不行了。因此,这段抢水的时间是十分紧张的。前锋社社长高奶凌说:“过去,车一次潮水,得请两班人,每人的工资要一块银元,每班八人,两班共十六人,就要十六块银元,这谁车得起?所以常常只得看着禾苗活活地旱死。”办了社,光景就不一样了。去年逢上秋旱,稻子都孕穗了,这是卡着脖子的旱,种田人都是十分心焦的。但是,前锋、胜利两个社的几驾水车不停地响,当大潮到来的时候,他们连夜截潮灌田,终于把田地抢救回来了。两个社都增了产。
山区生产的另一个敌人是兽害。山猪、山猴、山鸡,经常糟蹋庄稼。山猪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吃掉好几千株甘薯。一九五三年,全区仅兽害就糟蹋了三万担甘薯的收成。山区的许多农民,夜夜不睡,手里敲着竹器,吹着牛角,防备山猪来侵袭。清剿山猪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耕作同猎兽相矛盾,要经营那么一小块土地,就再也抽不出手来猎兽了。组织了农业合作社,矛盾就解决了。福安县横林乡第一农业合作社组织了一个打山猪队,盖了十五座看猪楼,在黑夜里看山猪,保庄稼。社里的庄稼就比社外农民的少受损害。因为组织起来捕灭兽害,今年全专区灭兽一千二百多头,使不少庄稼免受损害。
农忙再不误茶忙
福安专区是有名的茶叶产区。但是,过去茶叶产量低,质量差。是什么东西妨碍着茶叶产量质量的提高呢?主要原因是采茶制茶和农业生产有矛盾,而且制茶的技术性高,要有一定设备。个体农民劳力不足,资金也不足,顾了农业就顾不了茶业。“农业副业齐做好”,这是农民多年来办不到的事。福安县岭路乡新康农茶生产合作社建社第一年,农民们多年办不到的事他们就办到了。这个社共有田三百四十亩,茶园一百四十亩。全社有全、半劳力一百一十多人。办社后,他们便根据田地远近和生产需要,划分了耕作区,社员分成五个生产组,每组配备有制茶技术的二人,有农副业技术的三人。由于劳力统一使用,他们便解决了农忙茶忙的矛盾。社员谢江和有三亩茶园五亩田,去年一个人干,只顾住了犁田、播种,结果头春茶只采了百分之二十,今年入社,样样都顾到了。同时,统一经营,分工分业,不但有专人负责茶叶的初制和出卖,还动员了四十五个女社员,包干采摘茶叶。这就使社里能抽出更多的劳力去搞农业和副业。因此,今年这个社春耕及时,头春茶叶品质又是全区最好的,每担价格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六十。抽出的五个劳力在本村搞副业,收入八百零四元。乡里乡外农民看到他们副业搞得好,都惊奇地问:“你们那里来的这么多功夫?”社长刘德永回答说:“就是因为办了农茶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的好处吸引了许多农民的心,许多互助组在今年春天就有了建社的打算。有的是联组生产;有的是跟着农业合作社学,农业合作社做什么,他们也做什么。去秋今春,办起的社都比原先计划的数字多,目前更有成窝成片发展的趋势了。据初步计算,已经有一千三百六十七个互助组要求办社。福安专区的面貌将会有更大更新的变化!


第2版()
专栏: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青年积极分子

我们是怎样争取玉米高额丰产的
王保京
我是陕西省醴泉县白灵宫新庄村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我们村从一九五一年到现在,庄稼年年丰收。光说玉米,过去每亩地的产量最高不过三、四百斤,一九五二年我们互助组的一亩七分丰产玉米,每亩打了八百五十九斤;一九五三年的八亩八分六厘丰产玉米,每亩平均打了八百八十六斤,其中有一亩二分六厘高额丰产地,每亩打了一千三百
一十六斤十一两;一九五四年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后,五十一亩七分七厘玉米,每亩平均打了五百六十六斤十四两,其中有一亩零九厘高额丰产地,每亩打了一千五百斤零十三两。为啥能丰收?这是坚决走了共产党所指示的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和改进了耕作技术。当然,在农业合作化的道路上,是遇到了很多困难的;可是这些困难都一个一个地被我们克服了。
第一个困难
一九五一年那年成立了互助组,那时我们还不懂得这是农业合作化的第一步,所以不能踏实地干活,也不能联系群众,群众说我们办的是“胡做组”。后来共产党区委书记对我说:我们搞互助组,为的是带领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现在你只顾自己单干,不联系群众,就好比火车头不带车厢向前跑一样,没啥用!县长对我说:要把互助组办好,就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区委书记和县长的话,给我指出了团结群众、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方向,我心里一亮,干劲就格外大。
第二年春上,张明亮互助组向西北农民提出挑战,说是玉米每亩要打一千零二十斤;县上开互助组长会时,我同领导上研究后,认为有条件应战。我就在会上说:他们打千零二,我们打一千二!好多老年农民从来没打过这么多粮食,就讥笑说:“这是疯子;胡说哩!”我还没回去,话就传到村里了。有的农民不信,有的农民说:“政府把他夸了夸,看他狂成啥了!”个别落后农民说:“将来打不下那么多,政府非把他押起来不可!至少也要照数包赔。”我父亲听说害了怕,成天骂我,叫我趁早把互助组收拾了。他对我说:“你要是再这样瞎胡闹,就把媳妇引走,咱各管各。”我母亲和我媳妇也不给我好脸看。有一次我参加团支部的会议回去晚了,父亲就在屋里骂,不准家里人开门。等了足有一个钟头,我媳妇才来开门。一开门她就往屋里走,一句话也不说。我心里难受极了,翻来复去睡不着,心想:闹互助,闹丰产,费尽心血,没人爱见,不如算了吧!可是又一想:不能!黄继光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连生命都能牺牲,咱碰到这么点困难,算得个啥呢!县长早就说过,搞互助合作,一定会碰到很多困难,咱怎么能叫困难吓倒了呢!再说,我自己受点委屈事小,要是互助组垮了,丰产搞不成,农业合作化事业就要受损失,那可就太不好了。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成绩来,用增加生产的事实说服群众和家庭。
改变老规程
不久,政府派技术指导站的杨建武同志来帮助我们争取丰产。他一来就告诉我:要丰产,就得使用科学的耕作技术,什么选种、密植、分期施肥、去雄杂交,等等。开始他讲我听,后来我俩争论起来了。说实话,他给我长的知识可真不少。以前我也做庄稼哩,可那是个啥做法呀!按老规程种玉米,第一就不选种,该下种了,随便弄点种籽种下。第二上的粪就不多,还不讲究分期施肥。夏田 一收,就犁就种。草多了锄草,天旱了浇水。
为了先做个样子,我们就选定了组员郑富财家的几亩地作丰产地;可是郑富财坚决反对;后来,幸亏贫农组员姚生枝老汉帮助说服,他才同意了。这年,我们种的是经过粒选的本地黄玉米,并且每亩地留了三千四百八十株苗,比一般人留的多了一千多株。有的人认为留这样密不好,他们的理由是:“地和人一样,一个人只能拿一百斤,你偏要他拿二百斤,他怎么拿得起呢?”好像很有道理。可是我知道:过去那么个留苗法,是太稀了;实行合理密植,再增加肥料,庄稼是能长好的。于是我们就上了七车粪,还有一些油渣和化学肥料。当时因为我们对庄稼行里的许多道理还不大懂,只顾把粪往地当中倒。这种搞法会把玉米压折,烧死。王金寿老汉看见了,连忙教我们先把粪倒在地畔上,再一点一点往地里撒。施过肥,我们就浇水。
一般人浇水都是大水漫灌,这种浇法既浪费水,又会伤害庄稼根子。因此,我们是沟灌和勤浇浅浇。这又是新办法,也有人说怪话,特别是我在前头走,后头就有人在指着脊背议论,我心里怪不好受。杨建武看见我的情绪不好,连忙对我说:“不管啥工作,总会有困难,要经得起考验,要不怕困难。”
后来,玉米出了天花,抽了穗,我们又给做了去雄杂交和人工辅助授粉。那时候,又有人说:“真是胡成精,庄稼长得好好的,却给把头扳了。把你的头割了,看你活得成不?”我听了这话,也没理会,因为我知道:说这话的人主要是在旧社会生活的时间长了,旧思想一时还改不过来;只要把事实摆在面前,他们是会明白的。
就在这时候,忽然下起霖雨来了,玉米又生了钻心虫。这一下可把我急坏了,一天往丰产地里跑几趟,不久我就熬煎的得了病。杨建武不许我再下地;可是我怎么能放下心呢?要是人工授粉工作搞不好,玉米给雨淋坏了,给虫咬完了,减了产,影响多不好!头一次闹丰产就失败了,往后群众还会相信吗?这时,我有点动摇,想收场不干,免得将来失败了更难看。恰好县长听说我病了,来看我。他对我说了好多的话,现在我都还牢牢地记着。他说:多少革命志士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才有今天的胜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革命精神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一听,是呀,建设社会主义,还能没有困难,还能半途而废!我又鼓起了勇气。后来,由于杨建武的具体帮助,组员们一齐动手,我们还是很好地完成了授粉工作,扑灭了虫害。
尽管遭到霖雨和虫害,这年玉米还是丰产了,平均一亩地收了八百五十九斤。事实比啥都有力,群众看见互助组确实好,真正做到了增加生产,全村的农民就都纷纷加入互助组。
力量越来越大
接着,我们又搞大面积丰产,把八亩六分玉米地改种成麦子,计划每亩打四百斤。这时候,组员们比前更加齐心了,力量也更大了。全组四十二亩小麦,平均每亩打了三百四十九斤,其中的八亩六分丰产地,每亩打了五百五十五斤半,有一亩七分地还平均每亩打了六百九十斤,丰产计划超额完成了。一九五四年,我们全组一百二十七亩小麦,每亩平均打了三百零九斤,其中的一亩零九厘丰产地,每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十五两。
连年增产的事实,对群众教育很大,去年春上我们互助组就转成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的力量比互助组更大,我们更有条件搞大面积丰产了!这年我们种了五十一亩七分七厘玉米,其中有十八亩八分七厘红心白马牙。红心白马牙玉米的种籽,我们是一颗一颗地粒选了的,这在自耕户就办不到,互助组也有困难。我们社六月一日割麦,二日就上基肥,接着又用五寸步犁翻耕了一次,立茬曝晒了七、八天,然后用小水漫灌。作完这些后,再播种,用硫酸錏作底粪。这种作法的好处是:可以使土壤风化,积蓄大量灌水,能够促进种籽发芽,加速麦茬腐烂,防止幼苗在伏天受旱。但是,尽管有这么多好处,单干户和互助组人手少,顾了割麦,就顾不了翻地灌水。人多了,就能够积更多的肥料。村西头王改过的妈有几堵旧墙(旧墙的泥土可当肥料),她想拆掉旧墙打新墙,但是没力量;互助组人少,也闹不成。我们马上发动社员,一面拆墙,拉粪上地,一面就给她打新墙。等到粪上完了,新墙也打起来了,既给我们的社增加了肥料,又给改过他妈克服了困难。往后我们还治了四次虫,防了两次风,作了去雄杂交和人工授粉,去掉了不能授粉的雌穗和并生小穗。这一年我们的玉米长得好极了,县上、区上组织群众来参观时,大家一看,哈!秆秆有一丈二、三尺高,很多棵上都结了两个大棒棒,甚至还有结了三个四个的,这怎么能够不丰产呢!
战胜了狂风暴雨
可是有一天半夜,起了狂风,来了暴雨,渠里的水哗哗地流,大水下来就会把庄稼冲坏。而那几天,中农社员马书秀正在嚷着要退社,社里一连开了几晚上的会,研究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晚上回来,我一睡下就跟死了一样,浑身都没有力气。忽然生产组长王保利来喊我,要我起来领着大家去看水。刚听见他叫,我有些不高兴,好容易才找个空睡会觉啊!可是我忽然想起了电影“春风吹到诺敏河”里的那个党支部书记,为了巩固农业合作社,他不也是在半夜里淋着雨出去工作的吗?我很快就起来,同王保利等一起跑到地里,使劲把水渠刨开了一个缺口,让水往旱地里流;这样才保住了庄稼。
从地里回到家里,我正准备拿上家具,同群众一起去捞河水冲下来的木柴,我父亲边看天色边对我说:“这么大的风雨,玉米说不定会倒呢!”我一听慌了,心想:那一亩零九厘的丰产玉米,秆秆高,棒棒重,更容易被风吹倒;要是真的吹倒了,玉米就要减产,这对群众的影响很不好;特别是马书秀正在看农业合作社到底能不能丰产;同时,他在自留地里种了一亩玉米,要跟社里比个高低。这决不能输给了马书秀。我又想:到河边捞一次柴,虽然可以捞回一些木柴来烧火;但是,这毕竟只是个人眼前的一点小利益。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怎么能够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呢!我就决定用绳子去绑玉米,把玉米保住了。
因为耕作得好,又同各种自然灾害作了顽强的斗争,秋后社里的五十多亩玉米,每亩平均打了五百六十六斤十四两,其中的十八亩多红心白马牙玉米,每亩的产量是七百八十五斤,一亩零九厘高额丰产地,每亩打了一千五百斤零十三两。而马书秀自己种的那一亩丰产地的玉米,却只打了四百斤。马书秀承认输给了农业合作社;又因为社里庄稼丰收,他的收入也增加,所以他不但不再要求退社,而且变成了积极分子。去年冬天扩大社时,马书秀领导一个组讨论,用自己的思想转变过程,教育了其他有顾虑的中农。全村人都亲眼看到了农业合作社的好处,六十七户中就有六十五户报名入社。这真是:互助合作保证了增产,增产又推动了互助合作!
同大家一道前进
我开头说过,丰产全凭共产党的领导,我现在要补充一句,还因为发挥了群众的力量。
开始搞丰产时,有些农民不但不相信,甚至讽刺我们。这主要因为他们没经过这种事情。后来情形就不同了,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就拿我家庭作例子吧!过去我父亲不相信互助合作和丰产,对我的工作不光不帮助,还打击,我在前头喊“卖醋”,他在后头说“不酸”。如今不同了,他积极向群众宣传农业合作社的好处,用丰产事实说服大家相信新技术。我到省上、县上开会,临走时,他总要千叮咛万叮咛,要我用心开会,学本领,不要辜负了共产党、政府和群众的期望。我母亲如今也是社务管理委员会委员,我媳妇也当了妇女生产组长。一家人都干起来了。
其实,就在那个时候,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没有姚生枝、王正海、王金寿等人的帮助,丰产也是搞不起来的。
可是年轻人却不是这样想,把工作成绩算做一个人的,因此骄傲自满;而骄傲的结果,就离开了群众。去年春天,我当选了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委书记找我谈话,省主席和我一个桌子吃饭,我就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从省里回去后,我连区、乡工作人员都看不起,社的工作人员和社员更不在眼内。我一开口,就是“省上、县上某某首长咋说来”,弄得大家不爱听。那时候,幸亏党组织及时帮助我改正了错误,使我懂得了:任何一点点成绩的取得,都是同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努力分不开的。即使个人的成绩很大,也不能骄傲。何况我的工作还有很多不够的地方,必须继续努力。


第2版()
专栏:

分清主次
孔桑
许多工厂矿山,在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工作中,积极改进生产管理,提高技术水平,使增产和节约都收到显著成效;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并没有抓紧生产中的重要问题,用主要力量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地方国营沈阳耐酸材料厂,耐酸砖的废品率超过国家规定的百分之二十以上,这个厂的领导工作人员却不注意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只津津有味地组织职工拣废料,认为最大的节约就是处理“破烂”。
拣废料、清理仓库,都是应该的;但对整个节约工作来说,这毕竟不是一个主要工作,尤其不是唯一的工作。一个工厂的废料所以多,不外是生产过程中浪费大和保管工作有缺点。为了节约,追本求源,最根本的问题是应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合理地使用原材料,并建立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和消灭废料。换句话说,就是只有认真改善生产管理、提高技术,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浪费,做到节约。那种以拣废料、清理仓库来代替工业生产中的节约工作,只不过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道理虽然这样明白,为什么这些单位的领导人员偏偏采取舍本逐末的办法呢?有的是由于对节约工作抱着单纯“任务”观点,认为只要完成上级所要求的节约数字就可以了,至于用什么办法就不必计较。对这些同志,当然不能说他们真正了解了节约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了节约精神;有的虽然认识了这些道理,但是认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困难、麻烦,有些问题一时也解决不了,就有点畏难情绪,于是只拣轻松易作的去作。这当然也是不对的。因为既然搞好生产是节约的根本方面,是杜绝浪费的根本办法,困难一点,麻烦一点又算什么呢?难道一个代表国家管理企业的领导工作人员,可以为了自己的不困难、不麻烦,而让国家的财富永远浪费下去吗?
浪费是必须克服的。困难和麻烦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和领导工作人员都不应该畏难怕麻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