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把粮食“三定”政策贯彻到户

做好粮食定销工作
辛起
国务院在八月二十五日发布的“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对农村粮食统销作了明确的规定。这就是,在统一安排农村粮食购销的原则下,根据一九五五年春耕前后分配到乡的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数字,结合实际情况,经过核定产量,规定用粮标准,按户计算用粮量,以产量减去用粮量和实缴公粮,一次划分余粮户、自足户、缺粮户。对生产粮食的缺粮户和不生产粮食的农村居民,把必须由国家供应的粮食数量,一次规定下来,由国家发给粮食供应证,然后“凭证、按月、定点、定量”进行供应。对缺粮户的粮食供应量,每年评定一次。有了这些规定,农村中一亿缺粮人口所需粮食的合理供应,将会得到更可靠的保证。
两年来的经验证明,要作好农村粮食统销工作,必须把粮食统购同统销密切结合起来。这就是说,要一次划分余粮缺粮的界限,购销工作统一安排,对有余粮的,进行统购,对缺粮的,进行统销,并且在春耕以前把全年的统销数字核定下来。今年三、四月间某些地区农村粮食供应曾经一度紧张,其原因之一,就是粮食购销工作没有密切结合,缺粮的人怀疑国家是否保证供应粮食,因而情绪不安定;那些不缺粮甚至有余粮的人,也说“缺粮”,以致许多不该供应的人得到了供应,该少供应的人供应得多了,而有些真正缺粮的人却没有得到及时的供应。实行粮食定销以后,就可以避免这些缺点,国家对真正缺粮的农民保证合理供应。
为什么对农村缺粮户的定销数字要一年一评呢?这是因为在党和人民政府奖励农业生产的政策指导下,在国家兴修水利、农业贷款等多方面的扶持下,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农民的粮食产量将会逐年提高,许多缺粮户将由粮食不足转而达到自给自足以至有余。一年之后,就会有若干生产粮食的缺粮户不需要国家供应,甚至有些缺粮户还可能出卖部分余粮。所以一年评定一次定销数字,是完全合理的。
大家已经知道,国家今年确定的粮食统购计划数字比上两年都有减少,而且这个数字三年不变。这是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的一项重大措施。要把这个减少了的统购数字稳定下来,就必须严格控制粮食销量。如果粮食销量不严格控制,突破了国家的计划,结果必然增加向农民统购的数字。这样做,那就会使增产不增购、统购数字三年不变的政策受到破坏。显然,这种情况对国家和农民都是非常有害的。因此,除在市镇实行粮食定量供应,严格压缩不合理的销量以外,在农村也必须实行粮食定销。为了做好农村粮食定销,就须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充分发动群众进行评议,以便正确地核定缺粮户的供应量,把一年需要供应给缺粮户的粮食数量核定下来,以保证国家销售计划不被突破,从而保证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执行。
为了划清余粮缺粮的界限,正确地核定对缺粮户的供应数量,就必须根据农民的生产情况和生活条件,合理地规定各类缺粮农户的用粮标准。首先,要规定出种子的用粮标准。在同一个地区的生产粮食的农民所用种子数量是相同的,因此,不论余粮户或缺粮户留用的种子数量,都应根据实际需要规定,以保证发展粮食生产的需要。其次,口粮、饲料的用粮标准,必须根据各种缺粮户不同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一般粮产区的缺粮户,由于生活条件一般低于当地余粮户,他们的口粮和饲料用粮标准就自然低于当地余粮户。对于按照国家计划种植技术作物的缺粮户,办法中规定,他们的口粮、饲料用粮标准,“应不低于当地余粮户的用粮标准”,以便鼓励种植技术作物的农民积极生产工业原料,以保证国家工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合理的。灾区缺粮户口粮、饲料用粮标准,办法中规定“应低于当地正常年景缺粮户的用粮标准”。因为农民在遭受了灾害之后,实际生活条件必然不如正常年景时候的生活条件,因此,规定他们的口粮、饲料用粮标准低于正常年景下缺粮户的标准,也是符合灾区实际情况的。对农村的非农业人口口粮、饲料用粮标准,办法中规定“一般不应超过当地余粮户的用粮标准”。所谓农村的非农业人口,一般是农村里的手工业者、医生、小学教师、小商小贩等。这些人的劳动都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同时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的生活条件也比较高些,因此对这些人口的口粮和饲料用粮标准适当地定得高一点,但是不使他们的用粮标准超过当地余粮户的标准,这也是正确的。
缺粮户的定销数字确定以后,所有缺粮农民都应当用服从国家计划和节约粮食的精神来购买粮食。首先,缺粮户应该服从国家供应粮食品种的计划。办法中规定,“供应缺粮户的粮食品种,可以根据国家在当地有什么供应什么的原则进行供应,并可供应部分薯类。但国家粮食机关应尽力组织调剂,适当照顾群众需要。”这项规定既照顾了国家的可能,也照顾了缺粮人民的需要。大家应该认识,我国地区广大,南方和北方的粮食作物成熟季节和人民用粮习惯都不一样,国家虽然要尽最大可能来组织粮食品种的调剂,但还不可能在任何季节都能满足城乡消费者对粮食品种的需要。因此,缺粮户应该体谅国家的困难,自觉地改变某些生活习惯,国家供应什么粮食就吃什么粮食。
按照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的规定,国家对缺粮户的粮食供应,在时间上要作合理的安排。就是说,国家粮食机关今后将根据什么时候缺粮什么时候供应的原则,分别确定对缺粮户开始供应的时间,并作出分月供应的计划。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两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定出分月供应计划,有些人可能在“先吃国家的,后吃自己的”思想支配下,在一个年度开始的头几个月,向国家大量购买粮食,使国家的农村粮食销量计划指标大量消耗,等到青黄不接,真正缺粮的时候,供应的粮食反而少了,以致形成紧张现象,过多地消耗国家的库存周转粮。根据缺粮户实际缺粮情况定出分月供应计划以后,一方面国家粮食机关要有计划地组织供应,保证满足缺粮户的合理需要;另方面缺粮户也要先吃自己的粮,后吃国家的粮,并多想办法节约粮食,以保证粮食分月供应计划不被突破。这样,农村粮食统销工作就有了稳定的秩序了。对缺粮农民来说,可以及时地得到供应,也不致为购买粮食而耽误时间。对国家来说,由于有了准确的分月供应计划,国家粮食机关就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粮食调运工作,避免迂回运输、相向运输等浪费,以节约运输费用,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
既然实行粮食定销以后,农村缺粮户的合理供应都有了可靠的保证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各种缺粮户应该更积极地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种植粮食的缺粮户应该勤劳耕作,争取生产更多的粮食,争取在不久的将来由缺粮户变成自足户或余粮户。种植技术作物的缺粮户,应该按照国家计划努力增加技术作物的产量,把更多更好的棉花、麻、茶、糖料、油料等工业原料和特产品卖给国家,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事业。这就是当前农村缺粮户的光荣任务。


第2版()
专栏:把粮食“三定”政策贯彻到户

必须正确贯彻政策
中共广东省粤北区委员会书记 张根生
粤北区的粮食定产、定购、定销工作,自六月中旬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展开,到夏收前止,全区一千九百五十九个乡(少数民族乡在外)除三十个乡工作进度较慢外,都已将产、购、销任务评定到户,并在四百零五个乡进行了复查。在“三定”工作中,大多数地区基本上能执行政策,使粮食工作向着制度化前进了一大步。据九个县三百一十八个乡的统计,定购数比一九五四年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多;定销数比一九五四年减少了百分之三十七点五。大部分地区平均每人一年留粮达四百五十斤至五百斤,曲江、仁化等县可达到五百五十斤。平均每个农民留粮都比去年增加了五、六十斤谷。“三定”又大大推动了当前生产,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阳山县第二区在“三定”中超额完成了抢种一万九千亩甘薯的任务,并开了荒地四千多亩;英德县在“三定”工作的同时,开展了积肥运动,全县共积肥四百万担;从今年夏种到八月十五日,粤北全区基本上完成了插秧。这些都为农业合作化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由于“三定”是一项新的工作,工作人员和群众都还缺乏经验,开始时对方针、政策的领会不够深刻、明确,因而对“三定”工作的成绩还不能估计过高。根据检查各地执行政策情况结果及最近各县扩大干部会议所暴露的情况来看,“三定”工作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购销数字的分配不尽合理,特别是户和户之间有偏轻偏重的现象。阳山是“三定”工作做得较好的县,但“三定”真正做得较好,百分之九十的群众满意的乡,不过占该县总乡数四分之一,仍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群众有意见的乡占该县总乡数二分之一,遗留问题很多的乡则占四分之一。从已经复查的乡来看,粮食购销数字须进行调整的户大体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如清远县三嘉乡共四百七十二户,经复查,调高定购任务的三十五户,调低定购任务的六十二户;调高定销任务的十二户,调低定销任务的八户:调整户数占该乡总户数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七八。南雄县已经过了“三定”复查,但在夏征夏购中又查出还有百分之五的户购销数字不够合理,因此再次予以复查调整。其次,还有许多地区在定销时没有做好分月计划供应工作。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这首先是因为某些工作人员对“三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有片面任务观点和重购轻销思想。有的工作人员单纯以产量计购,而定产又很不合理(全乡以一、二个增产率推算);也有的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任务盲目提高产量;新丰县有个别工作人员还错误地提出“产量服从任务”的原则,没有注意参考去年购销的实际情况,或者只照去年购销数(去年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平均分配今年的购销数字;有的工作人员在公布任务后没有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以致有些生产条件较好的农户(主要是中农)应该出售的余粮没有售足,而生产条件较差的农户(贫农和孤寡老弱困难户)出售的粮食则超过了余粮的界限。由于“三定”工作中存在着不少缺点,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受到一定的影响。乐昌县沙州乡副乡长陈来娇领导的互助组十三户中曾有九户闹退组,就是因为购销数字分配得不合理所引起的。其次,由于有些地区的工作人员单纯从数字上进行调整分配任务,忽视了深入地广泛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以致在“三定”之后,有些农民服从国家计划的思想仍未很好确立,有些农民对“三定”政策的认识仍很不够,不知道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有些农民甚至还抱着“少卖多留”的错误思想。
上述情况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充分说明了“三定”到户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认识,彻底做好“三定”工作,实现粮食统购统销的制度化,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这一工作必须作为农村的一项基本建设来看待,百分之百地把它做好。如果只图省事,简单粗糙,对存在的严重问题不加解决,那就会破坏既得的成果,使“三定”工作功亏一篑。为此,粤北区党委决定在八月中旬到九月中旬,以一个月时间,集中力量,切实做好“三定”复查工作,同时完成夏征夏购任务。
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好“三定”复查,必须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一、整顿工作人员的思想,端正他们的作风,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政策、作法,提高工作积极性,打消对“三定”复查的各种思想障碍。粤北区各县在八月十五日左右召开了扩大干部会议,对参加
“三定”工作的一万个工作人员(包括乡的主要工作人员)进行了思想作风的整顿。从反映出的情况看来,绝大部分工作人员是积极热情的,他们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毫不厌倦地努力工作。但也确有一些人对待这一光荣任务,不是抱着热情的态度,而是错误地认为农村工作太辛苦,留恋城市生活,听到要进行“三定”复查,思想抵触很大。他们制造一些荒谬的论调,如“复查是找麻烦”,
“查不查都差不多了”,“上面调我来搞‘三定’的,不是来搞复查的”等,来替自己的错误思想作掩饰。特别是,有一些抽调下乡搞“三定”工作的机关工作人员,天天数着归期,埋怨组织为什么还不快些结束工作,甚至有的偷偷跑回城市。这些都是卑鄙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必须切实纠正。各县在扩大干部会上,对于上述思想已进行批判,很多工作人员经过了检查批判,认识了这些错误思想的危害性。当前主要问题是在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将彻底搞好“三定”复查的决心巩固下来。其次,有些工作人员盲目自满,对“三定”成绩估计过高,认为复查不复查都可以了;有些工作人员则害怕困难,不愿到后进乡(复查重点)工作,不敢发动群众暴露问题,企图草草走过场,或盲目减少定购任务。我们对这些错误的思想也都要给以严格批判,并不断用实际材料,来对有这种盲目自满情绪的人进行教育,以保证贯彻政策,彻底做好“三定”复查工作。
二、“三定”复查工作的中心要求是坚决地、百分之百地贯彻政策。必须把政策和任务统一起来,按照政策完成任务。因此,那种单纯为了完成任务,因而盲目提高农民的田亩产量,压低农民的口粮留量等做法是错误的;这样不仅不能算是真正完成任务,而且是违反了政策。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的规定及全区前段“三定”工作情况,目前“三定”复查中应着重检查和贯彻“只购余粮,不购口粮”“杜绝浪费,保证合理供应”、“受灾减免”等政策贯彻的情况以及夏秋购粮比例的确定等情况。为使政策得到正确贯彻,必须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整购销数字,防止粗糙草率。原来定产很不合理而又只是单纯按产量来简单分配统购任务的地区,复查时首先要正确评定产量,一般可在夏收前所定产量的基础上,调整偏高偏低部分,来核定各户常年产量;对孤、寡、老、弱等缺乏劳动力经营不好的农户要予以照顾。同时并要切实掌握去年购销宽紧的实际情况,掌握人口、粮田等变动情况,进行调整。原来主要是按去年的购销基础参照评产数字来分配任务的地区,应在集中力量着重调整任务偏轻的户和偏重的户;如原来完全没有评定常年产量或评得很不合理的地区,也应正确予以评定,以作为调整购销数字的依据;原来任务分配合理的,就不要再加变动。要正确贯彻政策,还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将各项政策向农民深入宣传解释,调整任务时要多征求群众意见,由评议委员会根据群众意见和分配原则提出调整方案,再经群众讨论通过,并反复进行检查。
三、继续反对工作人员中存在的重购轻销思想,切实做好定销工作。今年统购任务比过去两年都减少了很多。既然购粮数字减少了,严格控制粮食销售量,实行合理的供应,就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否则,就会影响城乡人民的合理供应,并造成市场物价波动。因此,任何认为粮食统购完成,就可松一口气,统销马虎一点不要紧的思想,都是极其错误的。在目前农村的定销方面的复查工作中,除合理地调整某些户偏紧偏松的供应计划外,主要是做好分月供应工作,动员农民先吃自己留的粮,后吃国家供应的粮,提倡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特别要教育农民即使是在收获季节,也要精打细算,按计划消费粮食,这样到明年青黄不接时,粮食供应才有保证。对受灾地区的粮食供应工作也要认真做好,应该增加供应指标的必须增加,以保证灾区生产的恢复。此外,对小城镇的粮食定量供应工作,必须抽出专人领导,贯彻施行;猪的饲料供应,必须迅速搞好,以鼓励农民发展生猪生产。
(原载南方日报)


第2版()
专栏: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青年积极分子

国境线上的伏击手
白朗
扎拉的童年
扎拉——这个云南拉祜族贫农的儿子,七岁就死了父亲。父亲给母亲留下来的除了艰难的日月,还有着四个不懂事的儿女——扎拉和他的哥哥、弟、妹们。他们在母亲苦熬苦拽的抚养下,总算活下来了,可是穷苦和劳累不久就把母亲熬煎死了。母亲的死,给孩子们带来了生的危机,酿成了骨肉离散的悲剧,孩子们用母亲仅有的遗产——一口铁锅,和本村(澜沧县富邦区富永村)地主罗伪昌换了一具薄棺把母亲埋葬之后,便各奔西东了!九岁的扎拉也跟那口锅一样地归依了地主,做了罗伪昌的牧童。然而他的命运真还不及那口铁锅呢!
又瘦又小的扎拉,个儿还赶不上马腿高,可是经他喂养的就有三匹马和三头牛。别的不说,单是放牧和割草,已经远远超过他小小的体力负担了,而他在沉重的劳动之后,还常挨地主恶毒的打骂;吃,吃不饱,穿,穿不暖,有时候,他真不能不羡慕他的伙伴们——牛马的生活了。
那一带的山高、野兽多。一天,扎拉放的马有一匹被突然袭来的豹子咬死了,这本是不可避免的常事。可是,比野兽还凶狠的罗伪昌是没有人性的,他给了扎拉怎样一顿毒打呵!扎拉是不甘心死在地主手里的,他带着仇恨和鞭伤偷跑出来,去投奔拉祜村一位打猎的老人。老人虽然家境穷苦,而且有一大堆孩子,竟也把无家可归的扎拉收养下了。从此,扎拉不但有了个临时的家,还学会了射击的本领。老人爱扎拉的勇敢和聪明,在扎拉十三岁那年,便交给他一枝打兽的铜炮枪,代替原来打鸟的弓箭。扎拉真高兴啊,他成了个小猎手啦!他当真没有辜负老人的培养和期待,竟用那枝枪先后打死了一只豹子和三只大熊。
谁想,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在扎拉十四岁那年,老人就故去了。这以后,扎拉又变成无家可归的孤儿,为了生活,不得不给人放牛牵马。于是,饥寒和虐待又重新落到扎拉的头上!
扎拉回到了家
当新中国诞生的喜讯使每一个边远的角落也欢声沸腾的时候,扎拉已经告别了童年时代,长成为一个很英俊的少年了。就在那年冬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来到了边区。扎拉对压迫他剥削他的人们有着切肤的仇恨,可是,一年又一年的小囚徒般的生活,使他没有机会接近能够启发他觉悟的人。因此,他在欢呼解放的同时,也不能不感到迷茫:游击队是从哪儿来的呢?自己被救出牢笼后又到哪儿去呢?
然而,扎拉不是没有他自己的理想的。他是多么羡慕游击队里扛着枪的小战士呵!扎拉从小就爱枪,如今,已经好几年摸不到枪了;假如自己也能像那些小战士一样背起一枝枪……不,这是梦想!呵,那个小号兵多好玩哪,你看他一本正经地微仰起小脸,一声号响,队伍便集合了——吃饭,开会,操练,锄草,还能学文化呢。假如自己也能……不,这是梦想!扎拉根本就不敢抱任何希望。
游击队的大队长李小春早就爱上了扎拉,扎拉的满脸聪明和天真,一看就知道是个精明能干的孩子。有一天,他便来和扎拉聊天了。他们聊了很多很多。最后李小春向扎拉提出了一个问题:
“扎拉,你愿意参加游击队吗?”
这还用问吗?扎拉太愿意了,太愿意了。扎拉真没想到部队还会收留他。直把他乐得心花都开了,长这么大他真记不得什么时候这样高兴过呵!就从那时起(一九五○年一月),扎拉——这个劳动人民的儿子,真正回到了自己的家,那时他是十七岁。当年六月间,游击队整编扩大,扎拉便正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名光荣的战斗员。连首长和他商议着,查清了他的汉字姓氏,就把扎拉这个乳名改成了袁应忠。
捉俘虏
一九五一年六月,国民党残匪叫嚣着“反攻大陆”,我军引敌深入后,把窜进来的残匪消灭了一部分,也有一部分逃掉了。当时袁应忠所在的二连,驻在靠近拉祜族的地区。连部接到搜山任务后,袁应忠的一个组便奉命连夜出发了,袁应忠带队,很机警地走在最前面。天快亮时,到了东寨。
忽然,在目力将能达到的地方,隐隐地出现了一个人影,袁应忠立刻紧紧盯住了他。过一忽儿就看清些了:那人披着蓑衣,背着挎包,完全是拉祜族老百姓的打扮;可是,你看他东瞧瞧,西望望,神色多末张惶,步子又是多末匆忙,袁应忠判定,这家伙绝不是个老百姓。他告诉他的战友们隐蔽好,不要过早地惊动他,随后,他自己也隐蔽起来。
近了,更近了,再过几秒钟,那个鬼鬼祟祟的家伙就要走到袁应忠的跟前了。袁应忠两眼射出仇恨的火花,激动地擎着上了刺刀的枪,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
“缴枪不杀!”
那家伙一见闪光的刺刀,早吓软了腿,把两手一举,动也不敢动了。
“快说,干什么的?”袁应忠的刺刀紧抵住那家伙的胸膛。那家伙口吃地说:
“送…送信……的。”
一搜挎包,果然有两封信,原来是匪十三中队给匪大队长的密件。袁应忠向俘虏问明了匪大队部的驻处,立刻报告了连长。连长下令全连出动追击。四里地,一恍便到了;十多分钟以后,他们便把一个寨子悄悄围住。当袁应忠领着一排人冲进寨?拥氖焙颍?司??诔苑埂7舜蠖映ひ豢葱问撇幻睿?滔路雇刖拖胩优堋T?χ掖蠛纫簧??
“缴枪不杀!哪个跑打死哪个!”这时,狙击手们也围上来,敌人再也不敢动弹了。
就这样,匪军二十多人便被一网打尽,还缴获了六匹马、二十多头牛、枪枝子弹、金子银子以及标着国民党徽的匪旗。
发动群众
云南的黑山,是一百多里的森林地带,也是各兄弟民族杂居的山区;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藏匿着凶顽无比的土匪,黑山的土匪,在历史上就是出名的。一九五二年,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黑山剿匪的时候,人民受到土匪的谣言蒙蔽,谁也不敢和解放军接近。可是,要想肃清为害已久的匪帮,不依靠群众又怎么着手呢?而要想把群众发动起来,首先就必须懂得兄弟民族的语言才成。谁懂得呢?想来想去,拉祜族战士袁应忠就入了选。就这样,袁应忠便把这个严重的任务担当起来,成了发动群众的骨干。
袁应忠参加部队以后,显然是越来越聪明了。在党的教育下,他多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战斗中,他有着鹰一样的机警,虎一样的神勇;而在他和群众相处中,他知情达理,却温和亲切得像一只可爱的小羊。平常,他跟一个姑娘似的安详沉静,可是,当他向群众做宣传时,他的话又是那样富于说服力和煽动性。
这次到黑山,部队刚进老河滩时,一点也不摸底;老百姓也怕解放军,有的跑掉,有的当土匪去了。袁应忠奉了排长的命令到群众中去了解情况。他实在感到没有把握,但完成任务的决心还是很大的。怎样去完成呢?他首先在心里琢磨着接近群众的办法。他不会抽烟,但他出去却带了一盒纸烟。
他走进姓何的一户人家,那家有个瘫老头子和一个老太婆,六七个孩子唧唧扎扎地。户主人是这家的大儿子,三十多岁。袁应忠一走进去,他吓得掉头就走。袁应忠和颜悦色地把他叫住说:
“老乡,麻烦你们啦,来,抽枝烟吧!”
那人露着满脸的疑惑把烟接了过去。袁应忠又说:
“别怕,老乡,解放军不像蒋匪帮,不偷不抢,不动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不信,你看好啦!”
那人只呆呆地看着袁应忠,一言未发。
第二天,袁应忠又去了。除了纸烟,还送了一些针线;针线是当地稀罕的东西。那人一高兴就搭话了。他悄悄地问袁应忠:
“你是拉祜族的孩子为什么要当‘解放’?‘解放’会杀人的。”
“哪里的话!”袁应忠亲切地笑了,“‘解放’、拉祜是一家,‘解放’也是老百姓出身,你放心,绝不杀人的。”
袁应忠的话虽然亲切诚恳,那人还是半信半疑,摇摇头自语似的说:“我就是怕!”
袁应忠觉得他很老实。便把他和他接触的经过汇报了排长。排长估计这个人可以培养,要袁应忠耐心地去启发教育。果然,排长的估计没有错,当袁应忠第三次去的时候,那人便自然些了。他主动地问道:
“‘解放’,你叫什么名字?”
“扎拉。”袁应忠回答。那人又试探着问:
“扎拉,你怕‘解放’不?”
“不怕,怕,就不参加了。‘解放’多仁义呵!老何,你见‘解放’打过人吗?”
“没有。”本来没有嘛,他只看见“解放”帮老百姓做各种各样的活。他沉思了一会儿才吞吐地说:
“扎拉,我有话跟扎拉说呵!”
袁应忠听他的口气,看他的神色,就猜准他有什么不敢告人的事,便很热情地说:
“老何,有什么话都跟扎拉说吧,‘解放’、拉祜是一家人喏!”
“我有一杆铜炮枪,送给‘解放’吧?要不?”
“不要,不要,”袁应忠果断地摇头说:“‘解放’枪多的是。你留着打鸟吧。”随后便把带去的礼物:咸盐、毛巾和针线放在老何面前。说给他补助一下生活。
老何稀罕地摸着那些礼物,感动得嘴唇都发抖了,终于带着激动说出憋了好久的话:
“扎拉,你可别说,我两个兄弟都到外国去了!”
袁应忠的心突然一动,但他控制着,不动声色地说:
“不要紧,他们以后回来还是一家人。”
“他们是叫国民党拉去当土匪的。扎拉,叫回来才好呵,你可有什么办法吗?”
“是呵,叫回来才好,让我想想看。”袁应忠隐藏着高兴,安抚了老何,便回到部队汇报并要求任务。
上级党委批准了他的计划。袁应忠立刻动员老何陪着他的母亲去动员他的兄弟们回来。三天以后,老太太真的把她的两个儿子动员回来了。还捎带着领回来另外五个被拉走的青年和五枝步枪。
老人家真是多么高兴呵!她感动得竟把准备给瘫老头办丧事的小猪杀掉,硬逼着袁应忠和他的伙伴们吃了一顿新米饭。
通过这类实例的教育,老河滩的群众就发动起来了。解放军在群众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军民结下了不可分离的友谊。当部队移防,要求群众给提意见时,群众都说:“我们的意见就是你们别走。”男女老幼哭着不放解放军,没有办法,部队就晚走了四天。当他们出发时,有二百多人抢着给他们背背包,一直送出一百多里。以后,老河滩群众知道部队缺青菜,常常赶着牲畜远远地把青菜给他们送来。还送来过两面大红旗呢。
两次战斗
正当大雪纷飞的时节,解放军到了西盟区,在一个寨里驻扎下来。部队一到,便搜山、打埋伏,清剿残匪。可是,敌人是非常狡猾的,他们的戒备极严。部队埋伏了几次都落空了。战士们真不服气呵:难道我们就真治不了敌人吗?战士们消灭敌人的心更迫切了。大家纷纷要求任务,连炊事员、司号员也不甘落后。
是二月二日(一九五三年)那天晚上,袁应忠的班长赵云德带领着他们全班去国境线上的南溪河畔打埋伏。天冷,路滑,夜是漆黑的,但杀敌的雄心鼓舞着他们,谁也没感到冷,走起来一个拉着一个,虽说艰苦,也并不感到怎么吃力。半夜,就在小山上的树林里埋伏下来。
天刚亮,班长忽然发现对面山坳处走过来十几个人,相距二百多公尺,班长眼花,看不清楚,他把袁应忠叫过来说:“你仔细看看,那边走过来的是敌人还是老乡?”
袁应忠是善于辨别敌友的。他一看走路的样子就断定准是敌人。于是他和班长迅速地滑下山坡冲到大路边,把子弹推上了膛。还没埋伏好,敌人的脚步声就响过来了。袁应忠和班长敏捷地伏到乱草丛中,动也不动;一动,乱草就要发出很大的沙沙声,会打草惊蛇的。不一会儿,一个敌人缩头缩脑地走过来,袁应忠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他。但是班长不让他动,说这是尖兵,别惊动他,后面一定还有多的。袁应忠只好按捺住激动,拧开手溜弹盖等着。这时候,有两个拉祜村的姑娘迎着敌人走来了,她们一眼就看见伏在草里的袁应忠。姑娘们对他笑了,他连忙使了个眼色,姑娘们马上会意地收起笑容,小声哼着“东方红”若无其事地走向前去。
“马哑(姑娘),‘解放’有没有?”这是对面走来的敌人凶恶的声音。
“马住!(没有的意思)”姑娘一边从容地回答,一边和敌人擦肩走过去。
敌人狠狠地咒骂着姑娘,骂着骂着,就到了袁应忠的跟前。可是真糟糕呵,七个狡猾的敌人竟捆绑带着四个老百姓,一打,不是把老百姓也伤害了吗?只好又放过了。
最后,班长重新布置了任务:把全班分成两组,准备前后夹击。第一组尾随敌后,第二组绕到敌人的前面去。袁应忠分到第一组,做尖兵。他走出不远,就看见一个藏在远远草里的敌人。袁应忠跳过去大喊一声:“缴枪不杀!”喊声未落,一梭子弹就从他的肩头嗖嗖穿过去,他敏捷地还击了两枪,那家伙就像死狗似的倒在血水里了。一搜查,原来是个匪军的中队长。
前后的八、九个敌人一听枪声,全乱了阵,他们把抓来的老乡逼着翻下山坡,正想逃走,狙击手们便赶到了。一阵猛烈的射击,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有的连滚带爬地逃走了。这次伏击,也不能不算是个胜利,可是他们还嫌不够,马上开了检讨会。袁应忠懊恼地说:“只八、九个敌人,应该全部报销才对呵!”经过研究,他们估计敌人一定要来收尸,第二天便又出动了。可是怕死的敌人这天没敢来。第三天,七班长钱文才接受了连首长的指示,带着三个组分三面到小路埋伏下来,准备三面夹击。袁应忠带着他的两个战友——董文武等埋伏在最前面。到下半夜两点钟,就有四个敌人分两批来了,袁应忠第一个发现了他们,他在黑古影里冲着前面的一个就是一枪;当另外两个敌人被他的两个战友打死了以后,袁应忠又连发两枪打倒了企图逃跑的最后一个敌人。他本不想打死他,捉到活的不是还可以探探敌情吗?谁知,当他打开救急包刚想给他包扎,那家伙便断了气。
“还少一个呢?”班长问。
一找,在小沟边找到了尸首。这就是袁应忠在黑古影里,第一枪打的那个敌人。
这次战斗总共不到三分钟,把四个敌人全部消灭,还缴了四枝卡宾枪,而袁应忠和他的两个战友一根毫毛也没碰倒,他们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九颗子弹。
佧瓦山的老乡们,纷纷来看敌人的尸首,还问是谁打死的?从此,“解放军是神兵”的传说,像神话似的流传开来,而袁应忠的机智和勇敢也博得了各族人民的赞颂,都管他叫国境线上的伏击手。
敌人受了几次惨痛的教训,再也不敢来骚扰了。残匪的谣言攻势彻底被粉碎,各民族的大小头人也逐渐消除了顾虑向我党我军靠拢了。
五年来,袁应忠在党、团培养教育下,在无数次的战斗中,已经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斗员,一九五三年就被接受入团。他在去年和今年连续立了两次功。他能说很清楚的普通话,写很生动的小文章。但他一点也不骄傲,谦虚的人是不会忘本的,他能够很正确地估计个人在集体中所占的分量。每当请他谈谈他的模范事迹时,他的第一句话总是说:
“首先得感谢我们的党和毛主席……”


第2版()
专栏:

推广小麦良种碧蚂一号
李梅森
碧蚂一号小麦,是西北农学院赵洪璋教授在一九四七年培育成功的杂交品种。到一九五五年,陕西省四十多个县(市)种植这一良种小麦的面积已达九百九十五万多亩,约占全省麦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据一九四七至一九五○年陕西试验的结果,碧蚂一号小麦每亩平均产量是三百一十三斤多,高出当地原推广的几种小麦产量十八斤至七十一斤。五年来陕西省农民种植的碧蚂一号小麦,每亩产量一般达到三百斤左右,比当地农家品种的其他小麦增产三十斤至六十斤;有些丰产户的每亩产量高达五百斤至六百斤。
碧蚂一号小麦的优点是:籽粒大,皮薄,品质好,面色白而有劲,出粉率高。据西北农学院试验,这种小麦的出粉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九点八三。碧蚂一号小麦茎秆硬,在一般气候和耕作条件下不易倒伏,这也是农民喜欢种它的原因之一。
碧蚂一号小麦的适应地区较广,据江苏省徐州杂谷试验场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三年的三年试验,平均每亩产三百七十四斤多,比徐州当地小麦增产百分之二十三。一九五三年江苏省萧县劳动模范陈永铭种植的碧蚂一号小麦,每亩产量达到六百四十一斤。此外,据山西、山东、安徽、河南、甘肃等省部分地区几年来的试验、试种的结果,这种小麦都比当地原推广的小麦的单位产量要高。河南省洛阳、新乡、开封、许昌等专区,今年扩大试种的结果,每亩平均产量达到三百五十斤左右,比当地小麦一般每亩增产数十斤或一百多斤。甘肃省庆阳、平凉、天水等专区今年的碧蚂一号小麦每亩平均产量也在三百斤以上。
碧蚂一号小麦是半冬性品种,抗寒力中等,在它的原产地,适宜的播种期是秋分到寒露之间。如果和当地一般品种的小麦同时播种,它就会在冬前生长过旺,容易受冻;但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对春霜的抵抗力。碧蚂一号小麦的生长期同其他小麦差不多,例如,在关中地区,它的生长期约为二百四十四天,在山东省济南一带约为二百三十九天。
碧蚂一号小麦不感染条锈病,但对叶锈病、秆锈病和秆黑粉病有轻微感染。另外它还容易遭受吸浆虫为害,所以,在吸浆虫害严重的地区,不宜种植。
碧蚂一号小麦的栽培方法应该适应它的特点。例如,它籽粒大,分蘖力较弱,需要适当密植。它耐肥力较强,在肥沃的水浇地里生长得特别好,产量也特别高;在瘠薄地种植,增产效果不大。另外,碧蚂一号小麦的休眠期较短,遇到雨天容易发芽,所以成熟后应及时收割。
目前,冬小麦即将播种,而各地今年引种碧蚂一号麦种的数量很多,因此,凡引种的地区,应该抓紧时间做好推广计划,及早地把种子发到群众手里。在推广过程中,农村工作人员必须把碧蚂一号小麦的特性和栽培技术向群众解释清楚,在小麦生长期间,应加强技术指导,克服那种“良种推出去后就不管不问”的做法。为了不断提高碧蚂一号小麦的质量,有条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还可以建立小麦留种地,以便不断巩固和加强碧蚂一号小麦的优良特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