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湖北省两年来在农业生产方面执行国家计划的情况和问题
湖北省省长 刘子厚
一、两年来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一九五三年是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这一年全省粮食产量完成计划百分之一百零四点五,较一九五二年增加百分之七点二二;棉花因灾减产,也完成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一点六四,相当于一九五二年的百分之九十一点一二。
一九五四年全省遭遇了百年来未有的特大洪水,但由于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关怀,以及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我们终于战胜了洪水,缩小了灾害,同时大力开展了生产自救运动,为恢复生产准备了极有利的条件。
今年的任务是艰巨的,一面要恢复灾区生产,同时总产量又要有所增加。
今年麦收总产量预计十七亿九千万斤,完成计划的百分之一百零四点九。目前禾苗生长情况很好,秋季丰收在望。只要我们抓紧防汛、抗旱和除虫工作,争取超额完成增产计划是完全可能的。
根据几年来的生产情况来看,农业增产潜力是很大的,但是由于当前各种条件的限制,收成的不稳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尽力战胜自然灾害,争取年年稳定增产,已成为全省人民的迫切要求。
二、对于农业增产关键的体会
经验证明,湖北省要完成农业增产计划,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两年来,湖北省根据“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大力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截至一九五五年春,组织起来的农户已占全省总农户的百分之六十六点七九。其中农业生产合作社已发展到一万四千二百五十个,参加农户有三十万零五千多户。互助合作组织同单干农民在生产方面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而农业合作社则更显著和突出。根据孝感、襄阳等十个县十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统计:一九五四年农业生产合作社粮食作物(水稻)单位产量高于当地单干农民单位产量的百分之二十八强;高于当地临时互助组单位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二九;高于当地常年互助组单位产量的百分之十五点六四。同时各地运用各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网的领导方法,以社带组,社、组带单干农民,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农业生产运动。
实践已充分证明,发展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仅是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必要步骤,而且也确实是一种投资少、收效大、收效快的农业增产办法。
当然,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的问题还是不少的,如互利问题,生产管理问题。但只要我们注意解决,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两年来,由于合作化运动的健康发展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正确实施,广大农民已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社会主义,积极地要求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省委计划在一九五五年度,将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四万五千个,入社农户将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十六左右;计划到一九五七年秋前,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我们认为只要领导抓紧,完成这一任务是可能的。为了实现这一任务,省委决定从全省抽调将近一万四千个优秀工作人员去充实和加强基层组织,组成
一支有力的办社队伍,加强对合作化运动的具体领导,和进一步贯彻“三定”政策,以促进农业生产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二)兴修水利,战胜水旱灾害。湖北省既怕水又怕旱,特别是怕洪水成灾,因而兴修水利,逐步控制和战胜水旱灾害,是农业增产中最突出和带有关键性的环节之一。国家为保证荆江大堤,保障几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曾兴修了荆江分洪区。在去年防汛中,显然它已起了重大的作用。
但在江汉治本计划没有完全实现以前,巩固堤防仍然是每年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
一九五三年全省干、支、民堤岁修工程共完成土、石方四千五百多万公方。一九五四年在防汛斗争胜利之后,随即进行了大规模的堵口复堤工程,计土方七千二百五十多万公方,石方三十万公方。根据今年第一个洪峰的考验,证明堵口复堤的工程是坚固的。
为了战胜干旱和水涝,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两年来,全省共兴建和整修了各种大、中型防洪灌溉排水工程一百三十五处,兴建和整修各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约四十多万处,总受益田达一千九百多万亩,大大增强了防旱防洪和排水排渍的能力。
经验证明,治本工程是重要的,但小型农田水利绝不可忽视。因此,今后除了积极配合国家江汉治本工程的实施和继续加固堤防外,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充分发动群众,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并逐步发展抽水机站,为增产保收而斗争。
(三)因地制宜,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是农业增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依靠互助合作组织和各种农业生产能手的带头示范作用,依靠各级国营农场技术推广站和广大农村工作人员的积极努力,两年来,我们在总结和推广先进生产经验和贯彻各种具体增产措施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以下的成绩:
推广了良种。到一九五五年为止,全省推广水稻胜利籼良种七百四十八万亩,占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八点三五;小麦南大二四一九良种一百八十万亩,占播种面积的百分之十一点零五;岱字棉等棉花良种二百四十万亩,占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七点八二;其他如金皇后玉米和苏联红洋芋等高产作物良种,也正在积极推广。推广各种良种一般都可增产一成到三成,高者可增产五成以上。这确是一种简便易行,又易为群众所接受的增产办法。实践证明,各地都有良种,农民也有选种习惯。因此,强调本地选种是重要的,外地引进良种,必须先行试验而后逐步推广。
扩大复种面积。湖北省气候温暖,无霜期较长,给多收一季提供了有利条件。解放几年来,冬播面积逐年有所扩大。但复种是有矛盾的,最突出的是上下茬的矛盾。因此,在地力、劳力可能的条件下,必须从选种和改进耕作方法方面适当求得解决。经验证明,湖北地区复种南大二四一九小麦、三月黄大麦、油菜、蚕豆等是适宜的。这些品种成熟期早,给下茬影响小。此外,在耕作方法上,现在有些经验也是值得提倡的。如黄冈地区推行的“下稀秧,育壮秧”和“掇秧法”的经验,解决了稻麦两熟的时间矛盾。又如荆州、襄阳地区推行的“条播套种”办法,对解决棉麦两熟矛盾,争取棉麦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逐步扩大复种面积,确是一个增产的重要门路。但如盲目扩大,不顾及地力和下季作物,也会造成损失。因此,必须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逐步推行,不能贸然从事。
多种高产作物。湖北省薯类种植面积约为三百八十多万亩,产量低,平均每亩产量一千斤左右。今后三年内计划将薯类面积再扩大三百万到四百万亩,经过良种推广和加工培育,每亩提高产量一、二千斤是可能的。这样就等于增产几亿斤粮食。全省山区各县必须首先重视这项工作的具体安排。
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全省可以利用的荒地约在五百万亩以上,其中百分之七十是整片分布在江汉平原地区,土质肥沃;但需配合洪湖、长湖水系整理和府河治本工程进行水利建设,才能逐步开垦。现在已经建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勘测规划,要求在一九五七年前垦种到九十万亩。此外,对其他零星荒地,也要发动群众结合兴修水利就地开发。
肥料也是争取增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湖北省过去每年动员群众挑塘泥、挖草皮是有巨大成绩的;但对提倡猪肥绿肥重视不够,今年已作布置,要多开辟新肥源。逐步推广新式农具,改进耕作技术,提倡精耕细作,也是争取增产的重要条件之一。
以上几个方面,证明都是增产的基本办法。为了争取稳定的年年增产,完成计划增产任务。需要在这几个方面继续贯彻实行。三、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具体领导
两年来湖北省在改进领导方法方面做过一些努力,突出的是改变了“一揽子”的领导方法,加强了集体领导和实行了分工负责的办法。
去冬以来省委通过了改进县、区、乡领导方法的决议和提倡了深入重点召开现场会议的领导方法;同时机关整风又强调反对官僚主义的一般化作风。这些措施都收到了一些效果。这是好的方面和进步的方面。
目前的主要缺点是一般化的领导方法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具体表现是:开会多,指示多,深入检查少,具体帮助少,认真总结经验少。开会、发指示当然是需要的。但只限于这些就是严重的官僚主义。
领导方法问题,不是一个能够孤立解决的问题。它首先必须提高农村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发挥他们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高度积极性,这是解决领导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土地改革结束后,有人说农民自己会生产,用不着领导,这显然是极端错误的。我们已批判过这种观点;同时也应指出,生搬硬套、强迫命令同样是错误的。但是一般化的领导方法正是促成放任自流和强迫命令的根源,不解决领导方法的一般化问题,下面的工作偏差是会不断发生的。
从现有经验看来,深入重点召开现场会议的方法,是实现具体领导的有效办法。它既是群众路线的方法;同时也是解决点面结合问题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既教育了群众,又教育了干部。
但是推行这种方法,不是没有抵触的,主要是有些工作人员有骄傲自满情绪,看不见群众的智慧。因而教育干部,深刻体会毛主席的教导:要放下架子,先当小学生,而后当先生的道理是必要的。
教育干部全面地关心农村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农村各项政策都是有利生产和促进生产的,那一方面出了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到生产。
现在看来,仍须反复说明农业增产是国家和农民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是发展农业合作社的根本目的。农业改造和农业增产二者是统一的,不能偏废,如果忽视或放松了农业增产,不但农业生产合作社得不到巩固,即农村各种工作都会陷于被动,造成前进中的严重困难。
国家计划和贯彻执行计划的各种措施,各级党委和人民委员会也必须具体讨论和具体布置。各项工作如何贯彻,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和相应的组织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增产的技术指导,省委决定调配县委级工作人员加强县农业科的工作。
五年计划后三年的任务是繁重的,困难是有的。但只要我们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积极稳步地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大力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具体领导,我们相信:按照现在湖北省的条件来说,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是完全可能的。


第2版()
专栏:

  绿树成荫的田家庄
  本报记者 康伟中
从甘肃省天水市西行十五公里,在层层叠叠的山坳里,可以看到一个绿树葱茏、风景秀丽的山村——田家庄。这个村是天水县推广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村。全村土地面积有四千五百六十亩,有山地也有平川。这个村住着一百八十户人家。村的周围种植的树木已经茂密如林,绿树成荫,过去那种荒山童坡的面貌已经大大改观了。
田家庄位于渭河水系的耤河南岸,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这里从山上奔泻下来的十多条大小河沟,过去每逢夏季暴雨过后,汹涌的山洪滚滚而下,冲刷两岸的农田,这不仅减少了耕地面积,且破坏了土地的肥力。粮食产量日益下降,农民生活极端贫苦。
解放后,党和政府领导田家庄农民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从一九五二年开始,天水县把它作为全县的重点村,加强了领导,帮助群众解决树苗问题,并派技术人员下乡协助。到今年春天,全村植树总数达二十四万多株(合七百多亩),其中一部分洋槐、榆和柳树已经长大成林,并已起到了保持水土和护坡固沟的作用。同时还进行了田间工程和沟壑治理工作;现在,全村共培地埂七百亩,挖地坎沟三百五十多亩,种草木樨一百五十多亩。此外,还进行打坝堰、筑谷坊、挖涝池、填陷穴等工程。这就拦阻了山洪,蓄积了雨水,保住了地墒,每亩平均产粮从一九五二年三百二十一斤提高到一九五四年三百七十一斤。由于植树造林,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而且解决了群众的燃料、肥料和饲料的问题。
田家庄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对周围村庄也起了推动作用。目前,天水专区正把这一经验推广到全专区,曾组织了许多工作人员和劳动模范相继参观和学习。附近有些村庄还根据这一经验,开展起水土保持工作。


第2版()
专栏:

  地方国营企业必须按时按计划向国家缴纳利润
  上海市财政局企业财务处处长 顾濂溪
为了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了胜利地实现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必须通过国家预算来动员大量建设资金。目前我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部积累。从上海市地方预算来看,一九五五年地方国营企业的收入要占地方预算收入总数的百分之三六点四三,仅略次于各项税收数。因此,地方国营企业如何按时按计划缴纳利润,是保证实现国家预算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家的建设是按计划进行的,因此必须按时按计划供应各方面所需要的资金。这就要求各项预算收入,首先是国营企业收入能按时按计划缴纳。按时按计划缴纳利润,还能促使企业努力完成产销计划、成本计划和利润计划,改善资金运用情况,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度。因此,按时按计划完成预算缴款,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九五四年以来,上海市地方国营企业一般都能按月按计划数缴款。一九五四年执行结果,绝大多数企业超额完成了利润计划和缴款计划,企业实际收入总数完成了预算数的百分之一二二点四,同时扭转了过去缴款上半年松下半年紧的现象,保证了预算收入的均匀。
但上海市地方国营企业执行预算缴款计划时,还有很严重的缺点。不少企业单位因完不成利润计划,也就不能完成缴款计划。一九五四年没有完成利润上缴计划的有三十二个单位,其中多数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没有完成生产、销售或成本计划所造成的。如纺织工业局所属内衣针织厂、电机织袜厂,长期以来因为产品质量低劣,成本高,影响利润和利润上缴计划的完成。有些单位因为资金运用不善,原材料和成品大量积压,占用了应上缴的利润。如中华冶金厂、中国离心机铸厂、木材一厂等三个单位就拖欠了一九五四年利润三十八万元,到今还未缴纳。全部地方国营企业今年第一季完成利润计划百分之一○○点八六,但缴款数只达计划数百分之九五。很多企业会计决算报告不能按规定时间报送,以致影响了财政机关对企业超计划利润的结算和财政监督的进行。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不少企业的领导人员只注意完成生产计划,忽视完成利润计划,忽视合理地运用资金,忽视履行缴款的义务。他们认为这些不过是财务人员的工作,认为生产计划完成了,利润计划和缴款计划完成与否是次要的事情。而财务人员则单纯起了记帐的作用,没有通过财务计划的执行,督促企业全面地完成计划,没有把督促企业认真执行缴款计划作为财务人员的职责。企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的缴款情况也不够关心和没有严加督促,个别企业完成预算缴款有困难时,主管部门不采取积极措施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而是抱着放任自流的态度;有些企业主管部门甚至认为所属地方国营企业比公私合营企业单位少、规模小,因而不加重视。财政机关对企业缴款情况也缺乏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对非法占用应缴利润的违反财政纪律现象没有进行严肃的斗争,缴款制度也不够健全。
为了保证上海市地方国营企业能按时完成和超额完成预算缴款计划,企业领导人员和财务人员首先应该明确认识按时按计划上缴利润是实现国家预算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企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和必须遵守的财政纪律,从而认真地执行预算缴款计划。其次,各企业应该在供、产、销平衡的原则下,积极增加生产,试制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降低原材料消耗定额,降低管理费用、车间经费及非生产性支出,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利润计划。同时,要防止盲目采购,合理降低原材料储备定额;防止盲目生产,避免产品积压;积极处理呆滞物资;及时结算,加速资金周转;推行月度计划,保证资金运用计划化。业务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地方国营企业的领导,逐步提高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督促他们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成本和财务计划,及时报送会计决算报告,按时按计划完成预算缴款,及时结算超计划利润。主管部门并有权在所属企业间进行调剂,以保证整个部门缴款计划的完成。财政机关也应通过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检查和督促,对不能按时按计划缴款或任意占用应缴预算款项的违反财政纪律现象,进行严肃的斗争,使社会主义企业所创造的财富和积累的资金能迅速地为国家建设服务。 (原载解放日报,本报略加删改)


第2版()
专栏:

  拥护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
  定量供应的粮食完全够吃
  王一平
德恒店是北京市崇文区的一个粮食代销店,兼营酱食,一共有八个职工,都在店内吃饭。过去每天早上吃四斤米的干饭,中午七斤面的面条,晚上吃稀饭、馒头,没有馒头就在外面买点贴饼。像这样吃法,不算在外买的熟食,八个人每月吃粮总在三百斤上下。六月份有人回家了,共用粮二百六十一斤。这算是用粮较少的一个月。
六月底,德恒店在定七月份购粮计划的时候,八个人有七个主张还按三百多斤定,只有尹福田主张少定一些,他是崇文区店员组联会的主任,又是区节约委员会的委员,懂得节约粮食的意义,也想带头把计划订得少一点,他认为六月份虽是有人回家,少吃了粮食,但是七月份只要大家注意节约也差不多够了。于是由他作主,订了二百六十一斤的用粮计划。计划订了,大家的思想认识并没有统一。那时菜蔬中西葫芦比较便宜,尹福田提出多吃西葫芦少吃面的办法,没人理他,有人见他的饭量大,还半开玩笑似地对他说:“把粮食分开,各吃各的吧!”
后来,大家参观了北京市节约粮食展览会,工会和粮食行业又不断开会进行节约粮食的教育,大家对节约粮食的认识也比过去提高了。可是由于前一阶段没注意节约,做饭还同过去一样,原订的二百六十一斤粮食,到二十六号早上就吃完了,以后又申请追加了四十斤,吃到月底还差一点,全月共用粮三百零一斤,七月三十一号还是吃的稀饭,出外买的馒头。大家也感到这样吃法不行,要想办法改进。
八月,崇文区在鲁班馆派出所管区内试行粮食定量供应的办法,按照试行的定量供应标准,店员工人每人每月供应三十一斤粮食。他们八个人每月只能买二百四十八斤粮食,比过去的实际消耗量少了。但是这次大家的情绪反比过去高了。有一个人说:“这是试验的,咱还按过去那样吃,不够再补。”这个说法立刻遭到了反对。八个人共同研究了够不够吃的问题,大家认为:志愿军过去吃一把炒米一把雪,还注意为祖国节约粮食,我们现在环境这样好,为什么不能节约呢?而且按照店里各人的劳动量来说,每天站柜台,没有什么重劳动,每月三十一斤,只要计划得好也是够吃的了。
经过详细计算,每天平均用粮八斤。把早饭改成二斤高粮米粥;中午少吃面条,多吃馒头和窝窝头,五斤面的馒头,还能剩一些晚上吃,吃窝窝头时四斤面就够了;晚上再煮一斤高粮米的粥,加上中午剩的馒头。像这样试吃了几天,一天八斤粮食足够了。定量供应的粮食够吃了,心里有了数,大家又要求换换花样吃。前些时在供应的粮食里搭配了一些马铃薯,他们就用马铃薯掺面粉烙饼,烙出来的饼好吃又耐饿,但是年纪大一点的职工吃起来太费劲,又改用马铃薯掺面蒸卷子,这样大家都爱吃了。最近马铃薯吃完了,他们又想办法把干饭稀饭搭配吃,早上吃稀饭时,中午就吃馒头;早上吃干饭,中午就吃窝窝头;隔几天也能吃一次面条。八月份,吃到二十四日为止,没有到外面买熟食,平均每天并不超过八斤粮食。
在试行定量供应办法的过程中,居民委员会和工作组的同志都对他们说过:如果实在不够,可以从多余的户里调剂一些给他们。(全选区内大部分户按定量供应的粮食都吃不完,已经有不少户把多余的粮票交给居民委员会,要求调剂给不够吃的或是交还国家。)但是八个人中没有一个说不够吃的。他们认为国家这样按劳动定量是最合理的,在闲谈时他们常说:过去核实供应,虽是减少了浪费,但是一人一个饭量,同是店员工人,订的用粮计划就不一样,国家怎样掌握呢?像现在这样订下来,各人自己也好安排生活。有几个工人家在农村,他们说:过去因为在粮店里做活,不愁没粮吃,早上也要吃干的;其实我们从小在家早上都是吃稀的,现在每天站站柜台,比地里的农活轻多了,早上吃稀饭是完全可以的。他们自己够吃了,还经常在店员工人中进行宣传,把自己的经验介绍出去,让大家都能按定量供应的标准做饭。


第2版()
专栏:

  我家用粮可以做到更合理,更节约
  庄淑仪
国务院公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根据我的切身经验,我认为这个办法是切合市镇实际情况的,是正确的。因此,我坚决服从这个办法。我的根据在哪儿呢?从我家的具体事实就可以得到证明。
我是长沙市的居民,我家有六口人,五个大人,一个小孩。一家人的生活,由我二儿子做小摊贩生意来维持。每月的收入最多不过三十元。在长沙市没有实行粮食核实供应前,家里每月用粮没有个计划,吃多少买多少,一个月要吃一百九十斤至两百斤粮食。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要花在购买粮食上,家里的钱经常不够用,多少要向别人借些钱才能周转得过来。
今年六月,长沙市实行了粮食核实供应,我家精打细算,订出了用粮计划,每月能节约粮食六、七十斤,少花六、七块钱,家里生活也显得宽裕了。过去一个月要想吃斤把油、肉,或是要想给大人和小孩添制点衣服都相当困难。现在每月能吃上一、二斤油、肉,还可以给大人和小孩制套把新衣。每月用粮有了计划,生活也好安排,用钱也跟着有计划了。我家不再向别人借钱,一个月的收入也就够了。从六月到八月,我家一文钱也没有向人借过。我二儿子过去挣钱,心里总没有个底,现在也心中有数了。因此,我深深感到政府实行粮食核实供应,好处实在是很多。
订七月份用粮计划时,我的二媳妇思想不通,她怕吃不饱饭,认为政府把粮抓这样“紧”,是不是因为去年洞庭湖地区遭了水灾,粮食不够了。她坚持要订一百七十五斤,一点也不能少。我是街道妇女委员,从区上听报告回来,我懂得粮食核实供应的道理,在订粮食计划的家庭会议上,我说:“政府实行粮食核实供应,是要我们节约粮食,又要我们能吃饱饭。去年洞庭湖地区遭了那样大的水灾,由于政府实行了粮食统购统销,掌握了足够的粮食,长沙市粮食供应始终没有不够,粮价一点也没涨。”她说:“每颗粮食都吃在肚子里去了,有什么浪费的。”我说:“浪费是有的,我们的饭煮得太硬,一斤米才煮两斤饭,如果改进煮饭方法,提高出饭率,一定会节约出粮食来的。”她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反对我的话,只好说:“那好吧!你订多少算多少,由你的便,反正政府是不会让我们饿饭的,吃不饱了再去买。”最后,我家把七月份用粮计划订为一百五十斤,这个计划被派出所批准了。
计划订出来了,我要使我的二媳妇相信我的话是正确的,我开始研究煮饭方法。我听到人家说,把米先焖后蒸,不但出饭率高,而且比较容易消化,我想这个方法很简单,试试看。第一天,我用秤称了四斤半米来煮,然后再秤,平均每斤米出了三斤十二两饭,饭粒不硬不烂,全家六口人,吃得饱饱的,胃里感到很舒服。由于提高了出饭率,七月份我家只吃了一百三十六斤,节约下来十四斤。八月份订计划时,我认为还可以减少六斤,只订一百三十斤,节约了六斤。我的二媳妇看到全家人都吃饱了饭,每月又节余出六、七块钱来,她也很满意。她说:“应该相信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办法。”
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办法后,我相信我家的用粮可以做到更合理,更节约,并可以更有计划地安排家庭生活,同时更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金容记)


第2版()
专栏:

  柴达木盆地上的一支年轻的地质勘探队
  一批批年轻的地质勘探人员,正在柴达木盆地的辽阔的戈壁滩上,为祖国寻找丰富的石油矿藏。在今年短短的两个月中,仅青海省石油勘探队的地质人员就发现了十几个面积很大的储油构造。
  地质勘探人员在工作中得到了当地的蒙、回、维吾尔、藏等族人民的热情支援。地质勘探人员纷纷表示:要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积极完成国家交给自己的光荣任务。(附图片)
  地质细测人员翻山越岭了解储油构造的全貌。
                    新华社记者 赵淮青摄
地质细测队的队员们正在测量构造点。把确定了的许多构造点在图纸上联结起来,就能绘成一幅储油构造的全图,钻探人员便可以根据此图来确定深钻井位。         新华社记者 赵淮青摄
黄昏时候,地质勘探队的队员们围着收音机收听来自北京的消息。                   新华社记者 赵淮青摄
生活在戈壁滩上,水是非常宝贵的。地质勘探人员的饮水,是由当地各族人民支援勘探工作的骆驼队从数十公里以外运来的。
                    新华社记者 赵淮青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