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8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学习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的经验
黄河规划委员会委员 李锐
经过水利部、燃料工业部、地质部和其它有关部门五年的努力和苏联专家组的帮助,关于治理和开发黄河的综合规划报告已经编制出来了。
解决黄河的问题,为什么必须先作好全河流的规划呢?这是因为一条河流特别是大的河流,自然情况非常复杂,它同社会经济的关系也非常复杂。这两方面的情况如不弄清楚,要治理和开发河流,以及为此目的在河流上选择工程目标时,就可能带有盲目性和偶然性,不仅不能获得应有的效益,还会影响整个河流的合理开发。
河流的天然水量和河流的自然坡降(各河段上下游间的落差)都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河流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根据各国民经济部门提出的迫切要求,正确选定第一期工程;同时根据全流域(或某一主要河段)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布置河流的梯级开发方案,使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第一期工程和梯级开发,都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河流的资源——河流的水量和落差。
同河流关系密切的国民经济部门主要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城市和工业给水等五个方面,他们对于河流各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矛盾,情况是错综复杂的。河流综合利用的基本原则就在如何以国家最经济的投资,从国民经济的最高综合效益出发,来满足各有关方面的要求,而不是仅仅满足某一方面的最高利益。
以上五个方面间的矛盾主要在于要不要水和如何使用水这两方面。中国一般河流的洪水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如黄河水量的百分之七十集中在七、八、九、十几个月。为了消除洪水灾害,要求控制洪水时期超过河道排泄能力的多余水量。但是发电、灌溉、航运、城市和工业给水都需要水,都唯恐水量不够;其中灌溉、给水是消耗水的,发电、航运只使用水。这四个方面在用水上有共同处也有矛盾处,它们都要求提高河流的枯水流量(一般每年十一月至第二年三月是河流枯水季节),但对水量的分配、用水的时间和取水的地点都有一定的抵触。灌溉用水随农作物生产情况而变化,一年四季不平稳;发电用水季节性变化较小,且可比较灵活处理;航运只要求航道维持一定的深度;城市和工业给水一年四季用水也是比较平稳的。
河流的天然流量很不均匀而且变化很大,如黄河最大和最小流量相差约二百倍。怎样才能解决上述五个方面对河流水量盈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要求呢?用什么办法来控制河水的流量呢?主要的办法就是修筑拦河坝,在坝的上游形成一个水库。水库的作用就是对河流的天然流量进行控制和调节,根据人们的需要来平衡水量。打个比方,水库好像是银行,天然流量是收入,人们的需要是支出;如何作好收支平衡,满足各方要求,就是水库的任务。这种水库调节和水量平衡的计算,在苏联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所有水电和水利工程设计中都必不可少。
防洪和其他四个方面对于水库的关系,主要是水库水位消涨的矛盾。防洪要求在汛前降低水库水位,以便空出库容来拦蓄洪水;而其他四个方面特别是发电则要求水库保持一定的深度,并供给所需的水量。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充分研究掌握了河流的水量变化情况,并根据各个方面的需要作好了合理的水库调节和水量平衡的工作,防洪同其他四个方面的矛盾以及四个方面之间的矛盾都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如果在水库上游作好了洪水预报的工作,能及时放水和蓄水,水库调节还可以作得更合理,更好地利用河流水量。现在丰满水电站的水库操作就是这样办的。
在河流上修建拦河坝以及一系列的水工建筑物的时候,也必须认真地考虑它们的综合利用问题,即使之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综合要求。正如城门为一切车马人等通行,不能为大人开大城门,为小人开小城门。如拦河坝抬高了水位,给水力发电造成了落差,同时也为灌溉和给水造成了有利的取水条件,水库区内的航运也增加了便利。在有防洪要求的河流上修建水电站,必然要考虑到最大的洪水,必然要装建泄洪的设备来控制下游的安全泄量,因而就完全没有必要另外再修建一套专为防洪的水工建筑物。因此拦河坝、溢洪道、水电站的厂房、灌溉和给水的取水口,以及船闸等各个水工建筑物,都应当根据当地河流的自然条件、各个建筑物的技术要求和经济比较作全盘统一的考虑。在设计水力枢纽的总体布置时,如果对国民经济任何一个方面考虑不够,就会造成水工建筑的不合理,甚至引起不可补救的损失。
中国许多河流的洪水问题特别严重,水灾影响到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考虑水库的综合利用时,往往防洪需要摆在最首要的地位。在有严重水害的河流上修建水工建筑物时,发电和灌溉等自应服从防洪的要求。这就是说,河流的综合利用固然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但并不是从平均观点出发,而应根据经济分析比较,分清主次关系,取得统一协调。
历史说明,上述对于河流综合利用规划的原则,只有在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才能彻底实现;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生产资料和土地的资本主义所有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这个根本的原则。河流开发和水利工程不合理的例子,在美国和其他各资本主义国家是举不胜举的。
中国人民同黄河的灾害作了几千年的伟大的斗争,积累了许多治理水害和灌溉、防旱的经验。但是过去由于社会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对于黄河只能从消极的治理出发,而不可能提出全面开发的口号。历代治理黄河,只局限于在下游地区修筑河堤输送洪水和泥沙入海,当然这些工程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黄河的洪水,但这毕竟只能暂时减轻水患,而不能根本解决黄河的问题。千百年来,泥沙仍旧在下游河道内淤积,河床仍不断在抬高在变化,河堤就不得不同河床竞高。如果洪水过大过猛,河堤被冲破,黄河就有另改新道的危险。这种危险今天仍然存在。
对于黄河的灾害问题,不仅要从其结果——下游的洪水和泥沙淤积来解决,更重要的是必须从灾害的原因——中游的水土流失来解决。水土保持工作要在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区域获得成效,自然不是短期内所能办到的,须作几十年的持续努力。因此为解决黄河下游迫切的水灾问题,就必须同时解决洪水和泥沙的问题;就只有选择适当地点,修建有巨大库容的水库,使之拦蓄洪水和泥沙,以争取长的时间来作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除开水灾之外,整个黄河流域还有常易发生的严重的旱灾。现在黄河流域的灌溉面积仅为全流域可能灌溉面积的百分之十,下游广大耕地极少得到黄河灌溉之利。为了同旱灾作斗争,增加农业产量,黄河流域迫切需要发展灌溉。
黄河流域有丰富的矿产和水力资源。甘肃、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等省区在今后几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将要建成许多工业中心城市,为此就需要大量廉价的电力,因为只有廉价的电力才能更快推动工业的发展。黄河本身蕴藏的丰富的水力资源和优越的技术经济条件,正好来圆满地完成这个任务。可是目前黄河一瓩的电力也没有被开发。
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的发展,工业城市的成长,对于黄河的航运、都市和工业给水,也将提出新的要求。
因此,为解决黄河的问题,我们自然不能再走历史的老路,再不能只从消极的治理出发,而必须结合积极的开发,充分利用黄河的资源,根据苏联的经验,以综合利用的原则求得各有关方面最大的综合效益。在解决黄河的问题上,我们国家今天的政治经济情况,完全可能也完全必须走综合利用的道路。特别是为解决下游洪水和泥沙问题的巨大水库,需要国家巨额的投资,更应该完成最高的综合利用的任务。
然而由于中国河流洪水问题的特殊严重和防治任务的急迫,以及旧中国技术资料的极端贫乏,在开国之初,不得不在没有作好河流规划之前,就动手解决某些河流的防洪问题。历史传统观念给我们的某些限制,以及苏联先进经验推广的不够,也使得河流综合利用规划的原则曾不容易得到贯彻。有些技术人员对河流的综合利用有过一些不正确的和混乱的观念:如认为综合解决所有水利事业的要求是不可能的;或者也赞成综合利用,但将河流上游下游割裂,分而治之;或者将水库机械划分为几层,各不相犯;或者将有机的水工建筑物孤立安排。总之,对河流的规划、水库调节和水量分配的计算以及具体的工程布置,都发生过不合乎综合利用原则的事。这些不合理的思想也曾反映到黄河规划工作中。如黄河各项第一期工程的选择问题,特别是三门峡的选定,就是批判了对综合利用的某些不正确思想之后,才得到完满解决的。
黄河综合规划,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计划。规划的任务是要解决五个迫切的问题,即:防止下游严重的洪水灾害;灌溉面积的广泛增加;发展工业和农业所必需的电力;航运的相应发展;广大黄土区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根据黄河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各项目前利益和远景开发的结合,规划报告中拟定了自龙羊峡至海口间四十六个梯级的开发方案,选择了若干处库容很大具有高度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力枢纽,如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黑山峡和三门峡,都能解决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项问题。其中三门峡和刘家峡水力枢纽已被选定为第一期工程。四十六个梯级方案布置中避免了若干重要川地、平原和灌区的淹没;自龙羊峡至海口河道共计二五三七公尺落差,计划利用二一一二公尺,利用率达百分之八十三。灌溉远景的发展几乎使用了黄河全部可利用的水量。规划报告中还规定了各河段综合利用的不同特点:自龙羊峡至青铜峡一段,主要为发电,同时结合防洪、灌溉和航运;自青铜峡至河口镇一段,主要为灌溉和航运,发电意义不大;自河口镇至龙门一段,主要为发电和水土保持;自龙门至邙山间为当前黄河治理和开发的关键地段,主要为防洪(拦泥沙)、灌溉、发电和航运。邙山以下主要为航运和灌溉。
以上全河分段的各项问题实际上是整个黄河问题的若干方面,其相互间都有互相约束和互相发展的综合关系;在解决任何一项问题时都不能忽视问题的综合性,必须尽可能求得其他问题的同时解决。例如解决灌溉问题时,灌溉区的选择必须利用第一期水力枢纽所造成的水量调节的有利条件;计算灌溉水量时,必须和发电、航运的要求取得协调;设计灌溉工程建筑物时,必须同时考虑灌溉渠中的通航问题,落差集中处的发电问题,以及泥沙淤积和可能遭遇的洪水问题;在水土保持地区发展灌溉,则必须同水土保持的支流水库相结合。
龙门至邙山间为解决黄河问题最关键的河段。在此河段修建第一期工程自应综合解决当前和长远的防洪、拦沙、灌溉、发电、航运等任务。防洪和拦沙为一个问题的两面,两者应同时加以控制。泥沙不能再听任继续下冲,否则下游河床照旧淤积,堤防紧张如故;同时稳定河道和灌溉均要求水库放下清水。因此,为解决上述各大问题,必须选择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适宜建筑高坝的地点,以造成有巨大容积的水库。
经过周密比较,三门峡为唯一能够解决上述综合任务的地址。综合规划也规定了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作为第一期计划的主要工程之一。当前的任务、就是集中力量作好这项工程。三门峡工程,按计划提高水位达拔海三五○公尺高程时(河面为拔海二八○公尺),水库容积为三六○亿立方公尺。
拦河坝式的三门峡水电站建成之后,在防洪、灌溉、发电、通航各方面,将得到高度综合的效益。在防洪方面,可以把设想中的黄河最大洪水流量由三万七千秒公方减低至八千秒公方(将来更可减低至六千秒公方),此项流量为下游河道的安全泄流量。对下游伊、洛、沁三支流洪水再加以控制后,就可根本解除黄河下游洪水的威胁。可以拦蓄泥沙,下泄清水,使下游河床不再淤高,河道趋于稳定,两岸大堤便于防守。可以调节枯水流量,给灌溉、发电、航运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泥沙得到控制,流量得到调节,三门峡下游广大地区在一九六七年以前,可以顺畅地发展灌溉面积二千二百余万亩。由于流量的调节和拦河坝将落差集中,三门峡水电站发电的能力达到一百万瓩,多年平均发电量约为四十六亿度(等于我国一九五二年发电量的百分之六十四)。这个巨大的电力可以供给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正在发展的主要重工业地区。以三门峡水电站为中心连结附近地区的火电厂,将成为中国中部的大电力系统;将来更可以同长江流域计划兴建的水、火电站连结起来,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个电力系统。三门峡下游航运也将得以改善,在水库区域内可以发展航运。
三门峡水库有巨大的淹没损失,这是在黄河规划工作进行中所遇到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但这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一方面要看到解决黄河问题的伟大的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看到经过总路线的宣传教育之后,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不断提高,在我们国家内能够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因而相信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对于被迁移居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作了妥善的安排,这个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解决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一问题,阻碍了整个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的实现。
为了减少黄河的泥沙量,减少三门峡水库的淤积,同时为了发展广大黄土区域的农业生产和改善该区人民生活,在修建三门峡水电站的同时,必须大力动员广大群众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和兴建以拦泥沙为主的支流水库。根据水土保持工作的十五年计划,到一九六七年,流入三门峡水库的泥沙,估计将减少一半。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同三门峡工程所担负的使命是密切关联着的。
总之,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可以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受到黄河水灾的威胁;同时在广大地区内为工业、农业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特别是围绕这一个巨大的电力中心,可以建设起整套的大工业,建设起几十个现代化的农场,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巨大的作用。
黄河问题是中国几千年来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对我国当前的和长远的社会主义建设,关系极为重大。三十多年来苏联在河流综合利用方面创造了整套的学说,进行了和正在进行伟大的建设,今天我国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完成了黄河规划的工作。苏联专家以丰富的经验、高度的技术和辩证的思想方法具体地向我们传授了这一先进的科学,他们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重大的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提高了解决像黄河这样复杂问题上的思想水平。
在进行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各个有关部门进行了全面的合作,使这一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但在工作过程中,也遇到过许多问题,有过一些不同的意见,这些问题和意见最后都获得了解决,从而取得许多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对综合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如何逐步求得思想认识的一致。
黄河综合利用规划为我国所有重要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像长江这样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河流,毫无疑问也应该走这条道路。


第2版()
专栏:厉行全面节约,克服一切浪费

各机关应该注意节约电讯费用
本报记者 高长任
湖北省有不少机关在使用电报、电话时,是从不注意节省的。在省级机关里,有些机关无限制地提高电报的等级,本来发“平”“急”的电报就可以了,他们却要拍“加急”、“特急”的。有些机关,对于时间性不强、可以邮递的文件,或者所发出的文件在当地报纸上已经公开发表的,他们也往往发了电报。在武昌的湖北省统计局和在汉口的武汉市统计局只一江之隔,电话联系很方便,但在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份,省统计局竟由武昌向汉口发了一个电报给市统计局。有些机关发电报时,文字冗长。农业部门有时竟将有关农业生产经验及互助合作运动中典型人物介绍等长达一万字的文章用电报发出。使用长途电话的浪费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有些机关负责通话的同志,经常在通话之前无准备,拿起话筒就漫无边际地长谈起来,有时通话达两三个小时。通话重复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每年,征收农业税和粮食统购统销的时候,粮食厅、财政厅、财委会都分别打电话给各地所属单位要数字。而这些单位的数字则是一个来源,这不仅造成财力上的浪费,也使所属单位的工作人员忙于应付,造成人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在地委和专署机关里,使用电报、电话的浪费现象也同样存在。去年,中共荆州地委曾把防汛指示用电报发到没有防汛任务的京山县;又有一次,把非灾区增产粮食的指示用电报发到重灾区洪湖县。在中共襄阳地委办公室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位同志给前洪山县委打长途电话,要县委办公室汇报情况,通话时间长达四小时零二分,地委办公室的同志只记了十几个字,后来大概由于时间太长,这位同志竟疲劳得在话机旁边睡着了!
无限制地滥用电报、电话的结果,使各部门的电讯费用的浪费达到惊人的程度。据湖北省财政厅统计,一九五四年全省付出的电讯费用,相当于一九五三年的百分之二百六十五。荆州地委和荆州专署机关今年第一季度内就开支了电讯费十六万元,把省里核定给他们的全年的电讯费用光了,还超支两万元。此外,因滥发电报、滥用电话而占用线路,影响别人发报、通话的损失,就无法计算了。
造成这种浪费的主要原因,是各部门从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有供给制思想。他们认为电讯费可以实报实销,在草拟和签发电报时,不考虑电报内容的缓、急,文字的长、短,受文机关的远、近。有些负责同各地联系的工作人员,企图在长途电话中很快地把什么问题都细致地了解,他们就常常轻易地挂“加急”长途电话,同对方慢慢地谈。至于通话时间过长,话费超支,他们是不考虑的。
今年四月底,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开始揭发和批判了各单位使用电报、电话的严重浪费现象,并订出了使用电话电报的管理制度,要求各单位把电讯费用限制在核定的指标之内。这些规定已经使得有些单位开始重视节约使用电报电话。如最近湖北省各地进行粮食的征、购、销工作时,粮食厅、财政厅、省人民委员会财粮贸办公室为了节约使用电话,只由财粮贸办公室同各地通话,了解工作的进度和数字,再抄送其他两个单位,就克服了过去三个单位同时打电话向下面要同样数字的浪费现象。
不过,这仅是节约电讯费用的开始。今后,如何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树立节约观念,坚持节约制度,还是需要各部门深入进行节约的思想教育、并在制度上加强检查和监督的。


第2版()
专栏:

改进市内粮食运输工作
马珍
北京市所需要的粮食主要是从外地调入的,市内的粮食运输部门,一向认为只有做好接收工作才是分内的任务;对于市内调运,则认为:供应工作由经营部门管理,运输力由运输公司调配,运费由货主负担,都不是自己的工作范围以内的事。因此,很少注意市内运输上的合理或不合理的问题。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后,情况就大大不同了。按照规定,市内的调运,运力的分配,运费的支出,都由调运部门负责。这样一来,很快就暴露出了在市内粮食运输工作中的缺点;同时也发现了在粮食储存工作中,只照顾到了保管的方便,忽略了供应上的分布平衡(如玉米只存在东郊一个仓库)。车等磅、磅等车的窝工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并且经常发生迂回、倒流等不合理的现象。如海淀区合作社到东郊仓库提取白玉米八万斤,要比从西直门仓库提去多开支运费一百一十多元;有的合作社今天把代购的粮食送到仓库,明天又要办手续提取。这不但浪费了运输力,浪费了运费,也增加了仓库人员不必要的事务工作。特别是小杂粮,每个代销单位销量不大,但普遍需要,由于品种分配不平衡,不断出现“挨门拜年”、“散花灯”的迂回运输的现象。
为了改变以往的情况,北京市粮食局的运输部门提出了“定库定点”的合理运输办法。这办法是:以仓库为中心,按照仓库的容量和出库能力,供应的需要(包括人口数目和所需品种、等级),加工厂和代销单位的分布情况等,合理地划分供应区域,一定的仓库负责供应一定范围内的代销单位。由外地调入的粮食,根据各库供应任务和供应规律,按品种、数量有计划地分拨到各库。储备粮则摆在离城区较远的仓库;要选择最短的运输路线,进行合理的调剂;要尽量做到每个仓库储存的品种齐全,数量充裕,不使这个区域内的代销单位再到别的区域的仓库去提取。
从一九五四年八月份起,他们先以永定门仓库为中心,在前门区试验了这个办法。他们绘制了地图,把零售公司、合作社和代销店分别类型,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标明距离仓库的里程,给直线运输指出了合理的方向。然后,由销粮单位提出需粮计划,交给仓库按计划配车,把粮食直接送到销售点。同时实行了统一计划、统一托运和统一支付运费的办法(由银行划拨);并规定了定期提取粮食和定期配拨小杂粮的制度。把各单位提粮日期、时间、品种、数量也都详细排列出来,以便仓库按计划做好准备工作。
过去,市内供应粮的运输是没有计划的,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提,各方面都很被动。实行这个办法以后,市内粮食的运输工作走上了计划的轨道。不但解决了仓库人员忙闲不均的问题,并且给仓库人员实行工作定额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仓库能够合理地安排工作,为改善经营管理打下了基础。
实行了新的办法,按照计划运输,加速了车辆的周转,缩短了车辆在路上的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省了运费。如前门区合作社一九五四年七月份粮食运费平均每百斤是一角三分三厘七毫,实行新办法以后,八月份降低到每百斤一角零九厘八毫,每百斤粮食运费节省了二分三厘九毫。按八月份运量计算,共节省了运费三百五十多元。运输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运输部门在运费收入上平均每百斤比过去增加了六厘。
实行了新的办法以后,加强了粮食工作部门同运输公司、零售公司、合作社的联系,改进了各方面的工作。提粮手续简化了,节省了许多时间;代销单位减少了要车事务,也避免了车辆放空的浪费现象。
目前,市内短途运力很感缺乏,而且运费很高,一般大城市都是如此。实行新办法以后,每月市内粮食运输使用的运力可减少将近百分之三十;同时,因为消除了相向、迂回等不合理的运输现象,对于维持市内的交通秩序也有很大好处。
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起,北京市粮食局已在全市普遍实行了这个办法。这个办法在别的城市也是可以仿行的。不只是粮食的运输调拨适用这个办法,百货公司、零售公司、消费合作社也可以试行。


第2版()
专栏:

对本报批评的反应
六月二十二日本报发表的“不能容许这样浮报预算浪费粮食”一文,批评了武汉市武昌湖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浪费粮食的现象。最近该院已来信检讨。该院决定今后对购粮计划要加以详细的审核,做到确切详实。
为了消除浪费粮食的现象,该院决定做饭要按人数下米。有剩余时,如果剩余的是稀饭,就把它合在面里做馒头,或者作流汁或半流汁过滤粥等;剩余的是干饭,就把它留下第二次食用,或晒干磨成米粉。做面条要按人数下锅,不够再煮,或以馒头补充;剩余的用清水漂净,第二次食用。包子、馒头、卷子改做成一、二两大小一个,剩余的下次再吃。流质也按人配制。病房工作人员要耐心询问病人,看病人能吃多少就添多少,以免吃不完。


第2版()
专栏:

领导农民在缺苗大田中抢种秋菜、荞麦
赵起
北方许多地区在今年春播、夏种阶段发生干旱,有些地区还发生了虫害,因此有不少大田缺苗断垅。利用大田中的缺苗隙地,抢种一些适时的农作物,是这些地区当前一件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立秋”以前,北方地区的农民有在大田中种植萝卜、蔓菁、芥菜等秋菜和荞麦的习惯。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领导部门,应该依据农民原有的习惯、立即领导农民扩大这些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把缺苗、断垅的大田都补种上。根据农民的经验,在缺苗十分之一的大田中,补种萝卜或蔓菁等,每亩可增收秋菜三、四百斤;补种荞麦,每亩可增收荞麦一、二十斤。对这些增产数字是应该重视的。
萝卜、蔓菁等秋菜虽不是粮食,但它是农民的重要的辅助食品,同时也是牲畜的好饲料。农民如能收获一定数量的秋菜,不但可以解决本身缺乏蔬菜的问题,多余的还可以供应附近中小城市人民的需要,增加农民的收入。
补种秋菜、荞麦的时间正是紧张的夏锄阶段,因此必须领导农民安排好各种农活,同时做好中耕、除虫、补种秋菜等工作。今年大部地区都缺乏秋菜种子,各地农业生产领导部门和供销合作社应注意帮助农民解决缺乏种子的问题。


第2版()
专栏:

火星体育协会和煤矿职工举行体育运动会
全国公路运输职工和海员等举行球类选拔赛
为开展职工体育运动和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今年十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中国火星体育协会(中国第二机械工会职工按自愿原则建立的群众性的业余体育组织)和全国煤矿职工七月间先后举行了体育运动大会,全国公路运输职工、全国海员等七月间分别举行了球类选拔比赛大会。
中国火星体育协会全国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七月十日到十三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开幕式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陈毅,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胡耀邦、章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荣高棠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部分代表,以及苏联专家等共二万多人。大会经过三天半的紧张比赛,选拔出优秀运动员组成了火星代表队。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全国许多工厂、企业和机关的九个体育代表队的七百四十多名运动员。比赛项目有足、篮、排球和田径、自行车、举重等。
全国煤矿第一届职工体育运动大会七月二十四日到二十八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副部长徐达本、王林,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副主席朱学范,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荣高棠和苏联专家等。参加这次体育大会的有三十一个单位的九百一十八名运动员,他们都是从全国各煤矿选拔出来的,其中有井下矿工、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小组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少数民族职工。大会初步选拔出了一百一十名优秀运动员。大会比赛项目有球类、田径、自行车、摔跤等。
中国公路运输职工球类选拔比赛大会七月三日到十日在上海举行。八天内进行了三十七场男女篮排球和足球比赛,选出了中国公路运输职工球类代表队。这个代表队共有六十一人,包括足球和男女篮、排球五个队。
全国海员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球类选拔比赛大会在七月二十三日闭幕。大会在七天中举行了三十二场球赛,从各个航区选拔出五十八个优秀运动员,组成了足球,男子篮、排球和女子篮、排球等五个代表队。
中国人民银行第一届球类选拔比赛大会的足球比赛部分,七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六日在青岛举行。参加这次比赛的有中国人民银行十六个省、市分行按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组成的五个足球代表队,共有运动员九十一人。通过这次比赛,已选出优秀运动员组成中国人民银行的足球代表队。


第2版()
专栏:

万多名复员军人参加鞍钢建设
参加鞍钢生产建设工作的复员建设军人已有一万多名。
这些复员建设军人中,有厂长、工长和各工种的工人。他们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在钢都建设事业中作了很大的贡献。从一九五二年到现在,他们有五百四十多人被评为鞍山市的复员建设军人模范或革命残废军人模范,不少人都是全市或各工厂、工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革命残废军人杜明远复员到鞍山不久,就参加了鞍钢三大工程的建设,并被评选为先进生产者。最近三年中,他还连续被选为鞍山市革命残废军人模范。今年五月有一天,炼钢厂四号平炉的排水沟堵住了,从平炉上流下来的热水越积越高,钢水碰到水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给水厂工人、复员建设军人刘春义一看到这个情况,立刻不顾一切地跳到没腰深的热水中去疏通水沟,虽然他那条受过伤的右腿在热水中疼的厉害,但他还是坚持把排水沟疏通了。贮煤厂工地副主任、复员建设军人赵玉亭认真钻研业务,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去年他提出一项节约器材的建议,为国家节约了四万元的财富。今年七月间他又提出文明施工的建议,执行后节约了三百多个人工。赵玉亭在建设无缝钢管厂时,曾和特等劳动模范王进忠共同领导模范混凝土队,实行流水作业法,连续创造了推土、挖土的新纪录。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在云南边疆的解放军抗疟队 帮助五十多县人民防治疟疾
活跃在云南边疆的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疟队,两年来在五十多个县内帮助各族人民进行了疟疾防治工作。
抗疟队员们经常带着药包,在村寨里逐户为少数民族人民进行体格检查、给他们服药预防和喷射杀虫剂灭蚊。队员们在各村寨喷射的杀虫药剂面积有二百七十多万平方公尺;受到治疗或预防的共十五万人次。
为了不影响农民生产,抗疟队员们的防治工作大都在黎明或黄昏进行。在白天,有的抗疟队员把开水和药亲自送到田里。在山区,抗疟队的“流动卫生货郎担”经常从一个山头转到另一山头,哪里有病人就到哪里去。每逢赶集时,他们就在街上摆开药摊,进行免费治疗。
经过抗疟队和地方卫生机关的积极防治,很多地方的疟疾发病率有显著下降。以前疟疾流行最重的思茅,发病率已经下降为以前的百分之七。以前被称为“高度疟区”的双江县,现在疟疾流行的季节里也很少有人生病了。傣族农民在一首民歌里歌颂这种新景象说:“往年谷黄床上躺,今年谷黄收割忙。”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四川近三千名革命残废军人 将往农村担任农业社会计
二千九百多名革命残废军人已在四川省各革命残废军人学校的会计训练班结业。他们很快就要出发到全省各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去担任会计工作。
这些革命残废军人过去都是文盲和半文盲,现在都具有了高小和初中的文化水平,并了解了农业互助合作的政策,初步掌握了会计业务的基本知识。有三分之一的学员还能担任会计辅导员的工作。
这些革命残废军人都是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斗争中负伤的,百分之四十七以上是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他们在学习中继续发扬了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志愿军功臣、一等残废军人祝泽民的头部、胸部和脚部都受过伤,学习时经常头痛、眼花,但他顽强地坚持学习,休息和睡觉时也默记着功课,终于掌握了会计业务,作业成绩都在八十分以上。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俄文友好报受到中苏读者欢迎
由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主办、今年四月十五日在北京创刊的“俄文友好报”,受到中国和苏联读者的欢迎。几个月来,它通过各种形式向苏联人民报道了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成就,向中国人民介绍了苏联人民在共产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经验,同时还广泛地宣传了日益发展着的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俄文友好报”是在苏联专家直接协助下编辑的,并尽量地学习和吸取了苏联工作的先进经验。它经常在第一版轮替地刊载“今日中国”、“在苏联各地”和“在五年计划的工地上”或“新中国日常生活的报道”、“和我们的记者谈话”等专栏,报道在中苏两国伟大建设事业中的新动态和新成就。第二版经常发表“在新中国的地图上”、“新中国的人物”、“中国的历史掌故”等专栏和其他介绍中国各方面重要情况的专题文章和讲演稿,以及中苏两国作者关于阐述两国伟大友谊的文章,同时特别注意发表两国先进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间互相交流工作经验的来信。这个报纸曾经几次发表了鞍山钢铁公司和苏联德聂泊捷尔仁斯基钢铁工厂、乌拉尔重型机器工厂等许多著名工矿单位的工人之间的热情的通信,也曾发表了中国国营友谊农场和苏联国营日丹诺夫农场工作人员间的通信。
这个报纸上经常地报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个方面的情况。最近这几天的报纸,用很大篇幅介绍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情况,并发表了有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文献。此外,曾系统地刊载了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综合报道和专题文章。不少苏联读者说,这个报纸帮助他们知道了关于中国的许多情况;许多中国读者说,这个报纸经常供应了他们学习苏联的新材料。
“俄文友好报”创刊初期,销售不足两千份,目前国内外发行总数约一万份,其中对外发行数量已经超过五千份,主要是销行于苏联各地。最近,苏联“真理报”赠送给“俄文友好报”的整套新的印刷设备已经运到北京,印刷条件改善后,它将能满足更多读者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国务院任命一批国家工作人员和高等学校工作人员
国务院七月十八日任命了一批国家工作人员和高等学校工作人员,名单如下:
谭生彬为监察部部长助理;
张萃中为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
凌莎(女)为北京师范学院院长;
李建勋为天津师范学院副院长;
孙宗溶为合肥矿业学院院长,朱献民、程自立为副院长;
郭庆棻为江西师范学院副院长;
陈唯实为华南师范学院院长,徐霁远为副院长;
张永青为西南师范学院院长,谢立惠、王逐萍为副院长。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