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横跨长江的第一座大铁桥
我国人民向往多年的,沟通南北交通的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正式开始施工了。
在武汉,在宽阔的长江上,屹立着两个由几十根巨大的水泥管柱组成的建筑物。它们从江底岩盘穿过深深的泥沙和江水,露出水面六、七公尺。在它们的周围,停泊着专供水上施工用电的发电船、青蛙似的弓着背的起重船、小火轮和向天空伸出一、二十公尺长颈的吊船起卸着各种器材。工人们已将水泥管柱全部沉到了江底,正用巨大的钻机向水底岩石钻孔。在靠近武昌江面的激流里,三只大铁驳浮运着跟四层楼房一样高大的钢围领。职工纷纷在测定它在江上的位置,准备用三只巨大的吊船,将这个一百多吨重的围领,下沉到江中……面对着这个雄伟的建设工程景象,武汉人民都在传诵着:长江大桥开工了!
大桥的开工,是与苏联专家的帮助分不开的。他们帮助我们修改了大桥基础技术设计,抛弃了用压气沉箱建桥的旧技术,创造了用钻孔法修建大型管柱承台基础的新技术,在几十公尺深的长江里,建设桥墩基础。这个新技术保证了工人的安全,并使大桥基础的造价比原来使用压气沉箱的计划减少了一千四百万元。职工们在苏联专家的具体帮助下学会了自制大型水泥管柱,学会了将管柱垂直地穿过十几公尺的沙层下到岩盘,学会了顺着管柱进行水下钻孔和浇灌水下混凝土。职工们都感激地说:苏联专家的积极帮助,是大桥提前开工的决定关键。
大桥机械化施工的规模是非常巨大的。它用来向江底岩石钻孔的钻机的一个钻头,便跟宴会用的圆桌桌面一样大小,有四点八吨重。
为了保证武汉长江大桥建设顺利进行,沈阳、上海、北京和武汉等十几个城市三十多个工厂正加紧赶制各种机具;鞍山、山海关、重庆和大冶等许多地方的工厂加紧赶制钢轨、钢梁、水泥和各种钢料。接受了大桥许多临时订货的武昌造船厂,由中共党委书记亲自向职工动员,并在工程单上加盖“桥”字的圆章。工人们接到这种工程单,便把其他活往后排,首先赶制大桥订货,并且要做得快,做得好。天津、重庆、兰州、哈尔滨、广州、柳州等城市都向大桥工地输送了大批新的技术力量。铁道部还从兰新线、宝成线,甚至集二线和许多铁路局调来了一批人,铁道兵团调来了一部分技术力量,武汉市人民委员会将两个机器厂和一个电焊厂的职工全部输送给大桥工程。这些人员中,有潜水工、装吊工、内燃机司机、焊工、铆工、电工、混凝土工等各种各样的技术工人、技术员和工程师。曾经建设过汉水铁路桥和公路桥的职工,在苏联专家的具体帮助下,技术上都普遍有很大的提高。原来不懂技术的,现在初步掌握了技术;原来技术较低的,现在成了熟练的技工。现在他们组成了一支以近百名工程师为核心的富有经验的技术队伍。他们要在滚滚的长江上战斗几年,并准备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克服困难,提前完成大桥建设工程。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将使我们祖国辽阔广大的土地在运输上大大地缩短了距离,不平衡和不经济的运输状况将大为改变,从而促进全国范围的物资交流。正在祖国内地兴建的钢铁联合企业、拖拉机制造厂和重型工具机制造厂等重大工程及以后的生产,都将在供应上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本报记者 曹葆铭
上图:武汉长江大桥是从汉阳龟山横跨长江到达武昌蛇山的大铁桥。    湖北日报稿 江洪摄
下图:未来的武汉长江大桥,从江底到桥顶有二十层楼房高,是一座双层的铁路和公路两用桥。上层是宽阔的公路,可以并列行驶多辆大型汽车,两旁并有两点五公尺的人行道;下层为双轨铁路,可以往来火车。桥下,巨大轮船可以终年通行无阻。它的钢梁每孔有两千四百吨,一共有三联九孔。这座长江大桥建成后,和它的组成部分——汉水铁路和汉水公路桥一起,将使纵贯我国南北的京汉、粤汉两大铁路干线和长江南北的公路网在这里连接起来。武汉三镇也将连成一体。
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的职工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试制YKC·31型钻机成功。这个不到五吨重的钻头就有三十五吨的冲击力量。
湖北日报 张其军摄
武汉长江大桥第二桥梁队的工人们正把二十五吨重的八号桥墩混凝土锚向江心下沉。湖北日报 张其军摄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得到著名的苏联桥梁专家在设计上的精湛指导。图为苏联专家正在桥墩上指导工人进行工作。 
  湖北日报 张其军摄
全国各地,许多工厂为长江大桥及其组成部分——汉水铁路桥和汉水公路桥生产架桥器材。图为国营山海关桥梁工厂正在为长江大桥生产钢梁。新华社记者 盛果摄
电焊小组工人正在为长江大桥使用的大型管桩配件。
湖北日报:张其军摄
武汉长江大桥工程采用了世界上最新的桥梁施工法——“管柱钻孔法”,使开工日期由原定的第四季度提前到七月份。大桥的施工总进度也将加快,预计整个工程可以因此提前完工。图为长江大桥正桥二号桥墩钢笼架开始下沉。   湖北日报 张其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