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强迫命令一定把事情办坏
  杨叶
整顿粮食统销工作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宣布供应指标,依靠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然后核发购粮证,凭证按时供应。有些地区采取了全面进行余缺调剂、平均削减供应数字、普遍收回已发的购粮证等等做法。这是不正确的,是不可能收到良好结果的。
有的工作人员看到要求供应粮食的人很多,他们不去分别其中的虚假现象,就认为国家分配给当地的供应指标太低;他们想要求上级提高供应指标,又怕受到批评;于是,就在还有余粮的农民身上打主意。如果把国家粮食市场办好,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吸引有余粮的和需要调剂品种的农民到国家粮食市场上出卖和调剂粮食,那当然是可以的。可是,很多地方并不是通过市场进行调剂,而是强迫粮食较多的人“调剂”给缺粮的人,这就错误了。湖南保靖县第三区金那乡召开了几次大会,反复“动员”仍有余粮的农户把余粮“调剂”给缺粮户;这种“动员”实际上带有强迫命令的性质。保靖县的一些工作人员还把这当成“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全县竟有七十七个乡采用了这种办法。浙江金华专区有些县的工作人员看到哪些农民仍有余粮就进行“揭发批判”乱扣帽子;有些乡村还发生了“搜仓”的事情。兰溪县马涧乡还把“搜”出的粮食放在供应点展览,认为这是一条“好经验”。吉林、黑龙江、广西等省也有不少地方推行这种不正确的办法来整顿粮食统销工作。这样做,很容易侵犯中农利益,引起农村中的混乱。湖南保靖县的许多乡村,在贯彻粮食“三定”政策以后,农民正在积极地安心地进行生产;“调剂”粮食以后,许多农民怀疑
“三定”究竟是不是算数,心里又不安起来了。而且,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增加农村中人为的紧张空气,并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粮食供应问题;金华专区有些地方在采取这种做法整顿粮食统销工作以后,要求供应粮食的人反而更多了。
平均削减供应数字,更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原来的供应数字的分配既是不合理的,平均削减的结果必然仍是不合理。这样做,表面上也许能够“完成任务”;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解决,缺粮的人更加缺粮,统销问题会更加严重。
有些地方过去没有把缺粮户的情况了解清楚,没有经过真正公平合理的评议,就把购粮证发了,发得很不合理。在整顿统销工作的时候,一发现有些领了证的人并不缺粮,就急忙采取生硬的手段把购粮证一律收回。这样做,必然会加深群众的思想顾虑,造成更大的混乱。在已发过购粮证的地区,进行复核是必要的,但是决不可抛开原来的基础,并且必须依靠群众,充分地做好了解情况的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在宣布供应指标后仍应让群众充分酝酿讨论。只有完全不需要供应、今后也不需要供应的,才可以经过教育说服令他们把购粮证退回。不需要那么多的,可以就原证改变数字;不需要早买的,可以就原证改变日期。一律追回购粮证是不妥当也不必要的。


第2版()
专栏:

  各基本建设部门必须加强协作
  郭一民
第一季度,西安地区基本建设任务完成得不好,西北工程管理总局所属五个工程公司,平均完成本季度计划的百分之七十五,西北纺织建筑工程公司仅完成计划百分之七十三左右。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是因为基本建设计划变动大,设计图纸出得迟,以及地方建筑材料供应不上等等。对的,这些原因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基本建设进度。但是,还有一个基本的原因,那就是各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互不协作的现象,因此影响了施工的准备工作和基本建设计划的完成。
在西安地区,这种互不协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只要同基本建设关联的部门,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不协作的现象。以地方材料供应部门和施工单位为例,西北工程管理总局一九五四年八月就向陕西省物资供应局申请一九五五年第一季度的地方材料。当时省物资供应局要求西北工程管理总局一定要提出一个材料计划来,没有计划,生产出材料来,如果不要了,就会造成资金积压。西北工程管理总局开始因为任务没有确定,后来任务虽然确定了,但是任务还不够确切,始终没有提出材料计划,怕提出计划后就要预付一部分定金,又怕以后任务有变动造成材料积压。双方就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休。你说我有大工业优越感,我说你对重点建设认识不足;你说我缺乏整体观念,我就说你本位主义。双方一直争到将要开工的时候,地方材料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后来,中共陕西省委会和西安市委会用内部调剂的办法,才解决了一部分地方材料问题。这样就拖延了第一季度的施工进度。双方如果不各打自己的小算盘,都以对整个建设事业负责的精神来进行协商,至少可以先做出一部分计划和先生产
一部分急用的材料,可是双方都不这样打算,都深怕本单位吃了亏,现在呢?双方虽说没有吃亏,而国家建设却受了损失。
在甲、乙双方之间,也是成天纠缠不清。如预付款给多给少的问题,现场运输道路谁修的问题等,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例如西郊某工地一条不长的专门运料用的道路,就因为谁出钱修的问题扯了很久。乙方说此路不在工区内他们不能出钱修,甲方说他们没有这笔款也不能出钱修。怎么办呢?后来提出要西安市建设局修,建设局表示,他们的投资只能负责修干线,像这样专门运料用的支线不能负责修。以后又扯到运输部门,运输部门表示只管运输不管修路,你们修好道路我们运得快,修不好道路就运得慢。就这样扯了很久不能解决问题。当时工地上急需要砂子,乙方不得不想临时办法,用了六百多根枕木铺在那条支线上,进行运输。就是这样一个不大的问题也扯来扯去扯不清楚。他们也不想想为这么一个小问题而影响了建设工程进度,多么不值得!
问题还不只此,有的同一个部门领导下的几个单位也互不协作。有三个工程是属于一个部门的。三个工程中间原计划要修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建成后不仅运料方便,而在工程竣工后也是要用的。于是就提出由三个建筑单位共同修建。修建费按各工程单位的工作量来分摊。照理说这样做是合理的,而且符合节约的原则。但是,三个甲方协商了两个月都没有结果。第一个建筑单位认为这样办自己吃亏,他们是跨年度工程,而且有部分材料已经运到现场,于是就坚决不同意出这笔钱。第二个建筑单位认为他们暂时可以利用西安市建设局新建的公路,因此,也不同意出这笔钱。剩下来只有第三个建筑单位,他们一定要用这条路,但是怕修好后其他两家也用,不愿意独家出全部修建费,后来就修了一条临时的道路。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算解决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因为雨季就要到来,那时候,三个单位的运输道路还要发生问题。还有西北第一工程公司承建的属于一个部门的,三个工程的混凝土预制场的问题。在三个工程组织施工设计时,承建单位就建议三个建筑单位合建一个混凝土预制场,并说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比一家建一个混凝土预制场可以节省很多资金和设备,承建单位也可以节省人力,而且三个工程所用的混凝土都是一样的规格,这样还可以保证混凝土规格的统一。开始,三个甲方原则上同意了这个意见,但是,当谈到分摊建筑费的时候,就都不同意了。有一个甲方提出他们今年的任务小,今年不能出钱修建。这样一来,其他两个建筑单位也考虑到如果两家合建就要多出钱,因此也不愿意合建了。他们曾向上级请示过,但是也没有解决。联合混凝土预制场就一直拖到现在未能建立。像这样的事件还多,这里不列举了。
产生这些互不协作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部门都有程度不同的本位主义思想。这种本位主义的思想使他们看不见整体的利益。然而,有些人却不承认自己有本位主义思想。有的人说:“这算什么本位主义思想呢?我这是坚持经济核算制度呀!”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难道上面列举的事实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度有一点相同之处吗?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度是建立在国家整体利益的基础上的,它不能为了某一个单位的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也不能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损害另一个单位的利益。
也有一些人认为所以发生这种互不协作的现象,是因为上级没有作明确规定。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有了明确的规定,而没有正确的思想,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现在不是也有一些规定吗?但是,为什么一些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呢?可见还不尽然是制度的问题。那些把互不协作现象归罪于缺乏明确规定和制度的人,不过是企图为自己的本位主义思想找借口罢了。
基本建设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它同每个部门都有关系。任何一个部门如果同整个建设任务脱节,就会发生问题。特别在今天条件不够、经验不足和当年设计当年施工的情况下,各部门必须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加强基本建设中的整体观念,发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第2版()
专栏:

  新绛红星农业合作社的耕畜饲养管理工作
  阎北陵
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饲养牲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开始实行集体饲养时,社员们缺乏经验和习惯,牲口也改变了生活环境,很容易出毛病。牲口有了损失,就会严重地影响社的生产,因之也就会影响社的巩固。改进牲口饲养管理工作,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山西省新绛县小聂乡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共有一百头牲口,要耕三千二百亩土地。社内骨干和社员群众都认识到把牲口管理好饲养好是同全社的集体利益和每个社员的个人利益都有密切关系的事。管理委员会挑选了饲养技术较好、对集体利益比较关心的十一个社员,组成一个饲养组。他们还经过民主讨论,由管理委员会批准,制定了几条饲养牲口的公约:(一)四勤:勤看槽,勤添草,勤饮水,勤垫圈(一天垫两次圈,十天出一次圈)。
(二)五要:草要铡短,水缸要满,草要筛净,槽要刷净,圈内圈外要扫净。(三)五注意:牲口下套后注意让它休息,使用以前注意饮水,注意按时喂养,注意每天检验(发现有病立即治疗),注意随时随地爱护牲口。他们还规定饲养组每七天开一次会议,检查工作,交流经验。在三个月里,饲养组取得了一些管理经验和饲养经验。
为了细致地摸清牲口的脾气,他们把牲口分等分类,固定专人负责喂养。九头骡子,十五匹马,十四头驴,分别固定在六孔对槽上,六十二头牛固定在九孔对槽上。按照饲养员的技术特长,每两个槽固定两个饲养员,分工合作,专职饲养。牲口进圈上槽的时候,饲养员分别把它们拴在固定地位上。久而久之,使牲口养成了集体生活的习惯,进圈后都自动站在自己的地方吃草,出圈时也有次序地一个跟着一个出来。把牲口分等分类以后,避免了饥饱不匀的现象,牲口都吃肥了。如赵兰生的牛,未入社以前喂养得不好,瘦得有气无力;入社以后集体喂养,光溜溜地长了一身膘。
社大了,牲口多了,为了便于管理,他们给每头牲口都起了个名字。骡马就按它的颜色叫“小土黄”“大青骡”“枣儿红”等等;牛就按它们角的形式和其它特点,叫“龙门角”“阴阳角”“扁担角”“地包天”等等,从河南买回来的牛就叫“河南牛”。他们做了一百个小木牌;木牌上一面写着牲口的名字,一面写着专责使用它的生产队名。木牌交给各队队长。社员们用牲口时,从队长手里拿着木牌去拉牲口。如队长分配某个社员使用“河南牛”犁地,就把“河南牛”的牌子给这个社员,这个社员就拿着这个木牌到饲养组交给值日人员,把“河南牛”检查一下有没有毛病,然后把它拉走。牛拉走后,饲养员把牲口的牌子,以队为单位,顺序挂在饲养组的有钉子的木牌上。使用牲口的人用完以后,把牲口交给饲养组,值日人员检查后,把写着这个牲口的名字的牌子仍交给这个社员拿回交给队长。“认牌子不认人”已成为使用牲口的一种制度。这样,就可以起相互监督的作用,喂养牲口的人和使用牲口的人都能爱护牲口。六队王锁稳赶车时,小鞍磨破了马的脊背,饲养组值日人员提出了意见,王锁稳不接受。饲养组把这个问题提到了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开会对王锁稳进行了批评。王锁稳承认了错误,并且自动地整修了小鞍。
全社一百头牲口,每天需水二百担。饲养员为了给社里节省劳动力,开动脑筋想出了一个办法:从离饲养组近的两个井台到饲养场,分别开了两条小水渠,把饲养场的墙根底下挖了两个洞,在每个洞口里埋一个水缸。把水从井里汲上来以后,倒在小水渠里,水就流到缸里。在这两个缸的附近又设置了许多水缸,把水储存起来。找到了这个窍门,每天有两个人干这个活就足顶住八个人干这个活,一天可以节省六个人工。全社牲口每天需草一千二百斤,光每天担草就需要两个人工。他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装置了蓄草和运草的设备,需要用草时可以使草直接由蓄草的地方运到牲口棚内。这样,就不需要每天担草了,每天又可以节省两个人工。在担水、担草两种工作上,每年大约可以节省二千九百个人工。把这些劳动力投入别的方面的生产,将会大大增加社员的收入,给社会积累财富。这是只有农业生产合作社才能办到的事。
他们采用了在饲草中适当拌盐的办法(三头牲口每天吃二两盐)。他们经过实验,认为适当喂盐有许多好处:可以使牲口多喝水,多吃草,能多积肥,还可以省料。
管理委员会规定:每头牛每天吃棉桃皮三斤、麻糁二斤,骡马每天吃麸三斤、料一斤半,驴每天吃三斤麸、一斤料。饲养员掌握了牲口的吃草规律,在拌草时按着定量饲养麸料的原则,每夜刚喂时多添草、少放料,后半夜少添草、多放料。这样就能使牲口“吃饱、吃好、吃了”。
喂牛的槽上,每孔平均有六头牛。牛吃饱以后,肚子膨大,卧下去拥挤得很。因此,站的站,卧的卧,或者这个卧在那个身上,那个压住这个肚子,影响牲口健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有几十年的喂牲口经验的行家赵有良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牛喂饱以后,每隔一头牛把缰绳放长一些。如一孔槽上有六头牛,把第二、四、六三头牛的缰绳放长一些,牲口卧下后,第一、三、五在前一排,第二、四、六在后一排。实行这种办法以后,就再不会因此而影响牲口的健康了。
他们采取了“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提高了全体饲养员的技术。全社的十一个饲养员中,四个人技术较高(其中一个还粗通兽医,有几十年的饲养经验),七个人技术较差。他们对牲口的爱护无微不至。赵有良说:“‘牲口的膘,饲养员的脸’,只要牲口吃的肥肥的,咱脸上就光彩的多。”赵有良还教给大家怎样识别牲口的健康,有了小病怎样医治。因为大家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所以技术差的积极向技术好的学习,技术高的也愿意把技术教给技术差的。张德德喂养技术差,赵有良教他说:“喂养牲口要将人比畜。人吃饭时,如果饭里尽圪?,就不愿意吃。牲口也是一样,拌草时把麸料搅拌不匀,圪里圪?,牲口也一定吃不好。”张德德听了这话,当时就进行了试验,拌草时四角都拌匀,没有一点圪?。这样做,牲口果然吃得快,吃得香,吃得光。喂牲口这活前半夜工作较轻,后半夜较重。他们暂时规定:徒弟喂前半夜,师傅喂后半夜;徒弟年轻容易磕睡,师傅就勤叫唤、多督促,使年轻人逐渐养成喂养牲口的好习惯。不论在大小事上,都是师傅诚心教,徒弟虚心学,师傅爱徒弟,徒弟敬师傅。饲养组成了一个和睦团结的家庭。


第2版()
专栏:

  机械为什么在睡觉
  梅凤祥
近年来,各林区正在大张旗鼓地发展木材生产机械化;而在名闻全国的伊春林区竟发生了大批积压机械的现象。
据林业部检查组检查的结果,到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五日为止,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积压的机械设备,计有各种发电设备十四台、各种电锯九十台、哈林油锯一百二十八台、“阿特兹”拖拉机二十六台、各种起重机三十一台、汽车二辆、平台车一百辆、油罐两台,价值共计三百四十八万九千七百元。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大批机械积压的现象呢?
这主要是由于原东北森林工业管理局和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没有很好贯彻积极稳步发展机械化的方针,盲目地追求机械化。他们没有很好地根据林区资源和逐年木材生产任务量、作业方式等来制出切实可行的使用机械化的长远计划。在编制年度基本建设计划时,也不能很好地根据林区作业方式的特点,对各种设备的使用效能进行详细调查,在合理使用资金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投资,而是抱着“宽打窄用、多多益善”的思想,只要上级批准达到了要钱目的就算完事。一九五三年进口“克五”电锯五十三台,因为没有相应地订购周波电站,一直积压到现在不能投入生产。同年进口的“哈林”油锯一百三十一台,由于没有相应进口锯链、滚珠、动力链、错锯机等各种零件,在投入生产后,磨损了的零件配不上,只得闲置一旁。
在购置各种机械设备之前,缺乏正确的使用计划,没有相应地培养技术力量。以致许多设备因为没有操纵的人而长期积压。如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一九五三年就进口各种电锯九十台,可是至今尚未培养出可以掌握电锯技术的采伐手。一九五四年进口“阿特兹”拖拉机二十六台,由于未掌握技术,使得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今年也闲置起来了。今年进口的汽车起重机二十六台,也因为同样原因闲置未用。现在这些机械设备堆在院子里,任凭风吹雨打。
目前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所属各森林工业局,共有各种电站三十七台、各种电锯九十八台、“哈林”自动油锯一百三十一台。拥有这样大批的电站、电锯,是完全可以使一部分采伐工作机械化的。但三年来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在繁重的劳动工序上仍然是用人力进行。一九五五年,管理局计划用电锯采伐八千八百立方公尺木材,只占全部采伐任务量百分之三点五七。根据林业部带岭森林工业实验学校第一伐木场试验结果,一台“克五”电锯每天可采伐六十立方公尺木材,八千八百立方公尺的木材只需一台电锯半年时间即可完成。这说明今年伊春林区百分之九十六点四三的采伐任务仍用人力进行,显然要使大批电锯、电站继续积压下去。进口的绞盘机是一种良好的集材工具,也没有被利用。各森林工业局有三十二台架杆式装车机和二十六台汽车式装车机,但在山楞,中楞、储木场的装车工作中仍然大部用人力进行。
 伊春林区的很多工作人员认为:机械化不易管理,用机械成本高,不如用畜力。这是完全不对的。一九五四年用机械生产的木材每立方公尺的生产成本为一元二角九分七厘,而用畜力生产的每立方公尺为一元五角一分九厘。这一事实说明机械化生产不仅保证减轻了笨重的体力劳动,而且也保证了降低木材生产成本。
正由于有些工作人员存在着反对机械化的态度,所以他们便不去认真钻研科学管理机械的方法,而是用管理牛马的方法来管理机械。例如,有些机械冬天使用,春天就下山检修,造成长期闲置现象。由于保养检修工作做得不好,三年来损坏了各种电站三台,烧毁了电锯八台、拖拉机六台、电站两台,损失达二十六万八千四百元。
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的领导工作人员,对大批机械积压的现象抱着“熟视无睹”的态度,一直没有采取积极措施,这说明他们的责任心是很差的。林业部过去不深入下层调查研究,只是盲目批准计划,也应负一定的责任。
以上仅是机械积压和机械损坏给国家造成的损失,至于机械没有投入生产发挥投资效益所造成的损失,那更是无法计量的了。
现在林业部已为此事发出通报,指示各森林工业局立即检查和纠正这种现象。


第2版()
专栏:

  汉水航运的新面貌
  康国权
汉水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它发源于陕西,穿过鄂西北,流入武汉市,汇入长江。这是一条性情凶暴的河流。解放以前,从襄樊到武汉长达一千一百三十四里的河道上,只能行驶皮筏和帆船。(春夏涨水时期汉口到老河口之间可通航小火轮)由于汉水上宽下窄、滩险弯急、航道多变,多少年来,也不知损坏了多少木船和丧失了多少人的生命。在汉水船民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汉水江弯又弯,
到处都是滩连滩。
三百六十有名滩,
三百六十无名滩。
有名滩无名滩,
安排不好难过关。
但是,汉水又是一条重要的河流。在汉水两岸的鄂西北山区,盛产粮食和棉花,还出产大量的药材、桐油、牛皮等土产山货。鄂西北山区的人民早就盼望能有近代化的轮船从汉口一直开到襄樊,带给他们工业品,卖出他们的土产山货。可是在国民党统治的时候,反动政府和航业资本家们是不愿意开辟这条成本高、危险大的航线的。
解放后,为了改变汉水运输的落后状况,湖北省交通厅内河航运管理局从一九五二年起就筹划改建汉水运输的工作,负责的工作人员几次到汉水各地考察水情,并先后组织了勘测队和经济调查小组,跋涉千里,忍受严寒和酷热,在汉水全线和沿岸各地区进行勘测和调查。
经过几年的努力,疏浚汉水航道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初步消除了襄樊和汉口之间威胁航行的急弯、窄泓和暗礁等,新设了岸标、浮标等助航设备四百七十九座(上千计的临时棒型标未计算),其中有二百六十六座可以在夜间发光导航;在航道多变的地区还设立了机动拖泓船。为了及时发现航道变化情况,保证轮驳安全航行,襄樊和汉口之间还设立了探泓划三十只,平均近三十五里即有一只。现在汉水可以行驶轮船的里程,已经比一九五零年时增加两倍半以上。
在整治汉水航道的同时,湖北省内河航运管理局又积极地新建和改建了大批适合于汉水航行的浅水客轮和拖轮。一九五四年参加汉水行驶的客、拖轮数量同一九五二年相比,增加了两倍以上;同一九五零年相比,还要更多。
现在,在襄樊到汉口一千多里的河道上,除了大批木船之外,还有一艘艘的客货轮和一列列的拖驳,它们把工业品带到山区,把土产山货带到城市,日日夜夜航行在汉水上。
汉水运输面貌的改变,使城乡物资交流日趋繁荣,沿河两岸人民的生活也随着提高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年月里,这些地区的丰富的物资不能大量运出,人民需要的食盐、布匹等日常用品也不能大量运进。例如鄂北房县山区的人民,过去最感到缺乏的是食盐,现在他们可以得到充足的供应,而且价钱也很便宜。根据一九五四年经济调查,从汉口经汉水调运到陕西安康地区的食盐,每斤成本只需一角八分,比由青海经甘肃调运的食盐成本便宜一半;过去由河南南阳用汽车、火车运经汉口转广州的油脂运费,也较现在由唐白河、汉水经汉口转广州的运费高一倍。现在陕南、豫西南、鄂西北广大地区人民还可以买到由汉口经汉水运去的大批日常用品、布匹、新式畜力农具和肥田粉,同时也可以把他们的大批土特产和农产品经汉水运到祖国各地。
现在,湖北省内河航运管理局的全体职工正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在今年内把汉水航线延伸到距襄樊一百八十里地的老河口,这是河南淅川、陕西白河、湖北郧阳、谷城等县的货物啣接点。为此,航道工作人员们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经在汉水石灰窑地区挖去了淤泥六千余公方;疏浚了宽六公尺、长一百八十公尺的航道,修船厂的工人们建造了“郧阳”“郧西”两条适合汉水行驶的浅水拖轮,四月二十九日已经竣工下水航行在汉水上。目前还正陆续建造新的拖轮。
随着祖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今后的汉水运输将更加繁荣了。


第2版()
专栏:

  积极提高绵羊毛的产量
  高少澄
我国是世界上出产绵羊毛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绵羊毛品种很多,有适合纺织上等毛织品和呢绒哔叽的蓝哈羊毛、美利奴毛、考利黛毛、茨盖毛、寒羊毛、同羊毛;有拉力大、弹性大、适合于纺织地毯、长毛绒和呢绒哔叽的西宁毛和西藏毛;也有适合纺织各种床毯和一般呢绒的河西毛、华北毛、细抓毛和湖羊毛等;还有光泽好、弹力大,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适合织毡毯用的营字毛、哈达毛、散抓毛等。
解放前,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统治下,广大农牧民都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畜牧业受到严重的摧残。一九四九年,全国绵羊毛产量仅及抗日战争前最高年产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解放后,执行了党和政府保护和发展畜牧业的方针,国营商业和合作社每年都以合理的价格大力收购羊毛,全国绵羊的饲养数目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五四年全国绵羊毛的产量已达到我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农牧民的生活也大大地改善了。
绵羊毛是我国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每出口二百二十五斤绵羊毛,就能换回两千斤钢材;出口两千万斤绵羊毛,就能换回和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样规模的一座工厂。
目前我国某些地区取毛办法还较落后,每只绵羊的产毛量只在二斤至三斤之间,而苏联一般绵羊的单位产毛量都是十斤以上,最高的能达到三十斤。如果将我国绵羊的单位产毛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斤,一年就能向国外换回六个二万五千瓩的火力发电厂。所以各地农牧部门应积极推广苏联先进经验,有计划地改良羊种。同时,应扩大羊毛出口。目前全国所产的绵羊毛,百分之二十以上由农牧民自己消费掉了,其余部分是供给国内毛纺织工业使用的。如果全国农民牧民能将自行消费的绵羊毛节省一半,一年即能向国外换回一千部拖拉机。


第2版()
专栏:

  上海青年职工积极收集废料旧料
国营上海船舶修造厂青年工人最近提出的开展收集废料、旧料活动的倡议,已经得到上海市重工业和轻工业工厂广大青年职工的热烈响应。
许多工厂的青年职工订出了节约计划,建立了经常进行节约活动的制度。上海自行车厂的青年节约突击队,从废料包中拣出了可用的材料三千市斤;这个厂技术科的青年职工清理出二百五十多只废、旧卡板,并准备把它们改变规格后使用。上海电线厂青年工人已经收集了旧铜三千八百多公斤,旧铁和旧铅三千二百多公斤。上海钢铁二厂车间和科室的青年,利用下班时间在一小时内就收集了废钢一万七千六百多斤,废铜三百多斤和许多螺丝钉,这些材料共值一千三百多元。上海工具厂青年工人检查了生产上的浪费现象,提出今后“要把每一寸钢制成精密的工具”。上海华通开关厂成立了有四百个青年团员和青年工人参加的“青年监督队”,这几天他们正积极展开节约活动。
在造纸、医药、卷烟、食品、印刷等行业中,青年职工们纷纷揭发和制止材料的浪费现象。上海玻璃厂的青年工人们在瓶子等车间装置了节约箱,把原来每天送进垃圾里的四、五十斤碎玻璃放到节约箱内。新华印刷厂的青年们把残留在空油墨筒里的油墨刮出,每筒可以刮半斤到一斤油墨。上海第一制药厂的工人,过去在操作中每天要丢掉一千五百多只药瓶,把紫铜管、不锈钢和开关等也到处乱丢,现在已经纠正。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工业厅作出计划
 加强地方工业同农业的联系
黑龙江省工业厅作出了关于加强地方工业同农村经济联系的计划。今年为农业生产服务计划的产值,占全省地方国营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三以上,比一九五四年提高百分之二。各种新式农具的生产计划,根据全省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比一九五四年都有所提高:播种机提高百分之十一多;铲?机提高百分之十二多;双轮一铧犁提高百分之三十三多;脱谷机、圆盘耙以及双轮双铧犁、万能中耕锄草机、摇臂收割机、水车和其他各种小农具的产量,也都比一九五四年提高了。
为了适应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的要求,在化学肥料生产方面也比一九五四年有了增加:利用草炭资源做的颗粒肥料,产量计划提高百分之六千三百三十八;过磷酸钙提高百分之一百七十一多;蒸骨粉提高百分之二十多。为了向广大农民说明化学肥料对粮食作物增产的作用,还由地方国营化学厂从增产节约中提出一百二十吨颗粒肥料,无代价送给各重点村试用。
为了加强新式农具的修理工作,工业厅还抽调工作人员分赴重点县检查,并抽调了各县的修理技术工人,在松江和佳木斯两地的机械厂进行了短期训练。结果全省绝大部分播种机得到了修理,满足了春耕期的需要;锄草机也作了修理。
目前各县正在建立农具修配网,以便利及时为农民修理农具;工业厅并规定省直属的每个农具厂都同两个或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关系,以便随时听取农民意见。工业厅则特别加强领导各农具厂的技术管理工作,及时检查各单位对农业生产服务计划执行的情况。  
   (夏泳久)


第2版()
专栏:

  铁道部第一工程区在兰州举行先进工作者大会
铁道部第一工程区最近在兰州举行了先进工作者大会。大会交流了勘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经验,奖励了一百七十四个先进工作者和四十三个集体先进单位的代表。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等在会上讲了话。到会的先进工作者一致表示,回到工地以后,一定要同全体职工一起争取提前完成新建铁路的勘测设计和施工任务,并要厉行节约,为国家降低工程造价。
参加这次大会的许多集体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在建设西北铁路的艰巨工作中有杰出的贡献。如兰新铁路上大爆破组的工人爆破跌落崖时,在空气稀薄、炮烟熏人的情况下坚持施工,保证了任务的完成。五十多岁的工程师蒋曰庶曾经几次深入包兰铁路现场,攀越拔海二千公尺的高山,并经常同职工研究,向农民了解情况,终于勘测出一条又短又好的线路,据初步计算可为国家节省工程费三千万元。工人刘景霞和杨玉光创造了底部拉火和顶部拉火爆炸法,保证工程能顺利进行。


第2版()
专栏:

  江西早稻普遍生长良好
江西省一千六百多万亩早稻普遍生长良好。南昌、上饶、抚州、吉安四个专区的早稻已长到六七寸高,禾叶青葱肥壮,已开始分蘖。赣南插秧较早地区的禾苗已长到一尺五寸多高,有的已封行。目前,各地农民正积极耘禾追肥。赣南地区的早稻已下了两次追肥,农民现正开始耘第二遍草。龙南县各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平均每亩田下了十三担多追肥。南昌、上饶、抚州、吉安等专区的早稻已耘完第一遍草。最近,全省又普降了五十到一百公厘左右的雨量,使早稻生长有了充沛的水量,再过五十天就可望丰收。     (本报驻南昌记者)


第2版()
专栏:

  江苏江堤普遍加高培厚
江苏省长江干堤和沿江的港、洲、圩堤修复工程已基本完工。这次复堤工程共做土方五千六百万公方,超过解放五年来江、港堤检修工程的土方总数一倍。各个堤段一般都比原来加高培厚,南京、江宁、丹徒、江浦等地大部分江堤比去年最高洪水位高出一公尺,沿江并筑起新堤三十余段。全部工程完工后,沿江粮食高产量地区的千百万亩农田、沿江城市和工矿、交通运输企业以及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就有了更可靠的保障。现在,长江汛期即将到来,江苏省沿江各地已开始进行堤防的验收和检查工作,江苏省水利厅并派出四个检查组分赴扬州、南通、镇江、苏州等专区进行检查和指导。
(本报集体通讯员新华日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新疆尉犁野麻织成各种呢布
新疆尉犁县出产的野麻,织成了各种呢、布。
五月初,新疆库尔勒专署收到了中国土产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寄给的一个包裹。里面装着用新疆尉犁县所产的野麻在上海一个纺织厂织成的十多种各色呢、布的样本。其中包括:麻织布、麻纱细布、麻和羊毛混织的凡立丁、华达呢、女色呢、麻和丝混织的麻绫纺以及麻、毛、丝混织的各色呢。专署的工作人员们看了这些呢、布,都很兴奋。专署决定把这些样品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看。天山以南孔雀河一带盛产野麻。解放以前,农民们只是用野麻来编口袋或搓绳索。解放以后,经过纺织专家调查研究,认为野麻是很好的纺织原料,野麻才开始被用来织成各种呢、布。
(本报集体通讯员新疆日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在一个茶叶生产合作社里
  本报记者 于明
在采摘春茶的季节里,我访问了安徽省祁门县的一个茶叶生产合作社。这个社的名字叫“曙光”,它所在的地方叫做老屋杨村。
天曚曚亮,山里的黄莺还没有叫起来的时候,这个山村里就活跃起来了。家家炊烟缭绕,小溪边有人来往匆匆,采茶的妇女们早起打水做饭了。一会儿,她们背着萝筐,脚上缚着竹叶草鞋,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一阵欢笑声,打破了山沟里的寂静。这时,满山遍野都是人群,采茶女愉快地踏上自己的岗位。
山村里制茶的男人们,也在紧张地劳动。在一座三层楼房里,人们像是在工厂里一样有秩序地工作着,揉茶机响动起来,从楼上取下来的经过萎凋的嫩绿幼芽,被揉成一缕缕的青丝。几个人把揉好的茶丝在筛子里细细筛拣以后,就移到楼上发酵了。烘茶的人们燃起了烘炉,把已经发酵的茶丝,一筐筐放在烘炉上烘烤……。就这样,著名的祁门红茶便初制出来了。茶农们把它卖给国家,再经过精制厂加工,它们就变成换取工业设备的重要物资。
茶区有句俗话说:“剥不尽的麻,摘不尽的茶”。这是说,茶园管理得好,茶叶的生产就会不断提高。茶农的生活会过得很好。可是,这里在过去又有这样一句话:“老屋杨的茶叶没有好货,不是花青就是乌条。”几十年来,老屋杨村的茶农却受着被人嘲讽的屈辱,一直改变不过来。他们有什么办法呢?解放前,反动政府的官僚和茶商结合起来榨取他们的血汗,一年采摘的茶叶,连生活都难维持,哪能有力量改进茶叶生产。
解放后,国家用合理的茶价收购了他们的茶叶,使得他们逐渐有力量改进了茶叶的生产。老屋杨茶叶低劣的坏名声,也终于改变过来了。去年,当他们还是两个互助组的时候,便学习苏联先进经验,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就生产出全区最好的茶叶。今年,成立茶叶生产合作社以后,茶叶生产的质量更好了,最初十几天采摘的茶叶都在一级茶以上,直到春茶快要采摘结束时,每斤茶的平均价格仍有一元三角多,比一般的茶叶质量都高。
组织起来,使他们有条件实行各种改革。劳动模范王林茂,在单干时,他一家在采茶季节中,要雇请七个人帮助采摘。去年九户的互助组却只雇八个人就够了;在采茶季节过后,互助组还抽人、畜力帮助别人种了二十亩水稻。今年,在合作社里,茶棵更多了,可是茶季雇工却没有增加,今年还计划帮助别人种三十亩水稻。这里的农民过去很少开垦荒地,由于组织起来,节省劳动力,他们这两年却开垦了荒地四十多亩,今年都种了玉米。王林茂兴奋地说:“我们虽然是个茶叶生产合作社,可是我们也得多种些庄稼,不能老要国家供应。今年国家还供应我们几千斤粮食,我们要争取在一、二年后不要国家供应。”
山村里茶农的生活大大改善了,每个社员,都知道美好的生活是怎样得来的,都对自己的合作社充满了热爱和希望。今年春天大家用自己的木头盖起了三层楼的制茶室。现在,他们又有了新的打算。一个晴朗的早晨,劳动模范王林茂带领我走到山村对面一条小河的急流处,在这里他停下来了:
“这个地方,我们在春茶采过后,就要安水力揉捻机了。到采摘夏茶时,我们就能比用现在的手摇揉捻机节省十几个劳动力。”
“这里要都种上茶树,几年以后就能收茶叶;那边要建立萎凋室,这样就使揉捻和萎凋的工作就近配合起来。”他指着小河急流四周的一片二十多亩的平地,和准备建立萎凋室的地方说。
他带我沿着小河走到了山村南边的一条大河的河岸上,他说:“我们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已经在这里栽杉树二万多棵,以后每年还要大量栽树。我们种了庄稼又栽了树,在茶叶生产比较空闲的时候,就有事可做,一年四季都不会闲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