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苏联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的成就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王淦昌
人类很早就有了解原子和改变原子的梦想,但是实现这个梦想是经过很多科学家的不断努力,经过漫长的年代才逐步成为可能的。到罗蒙诺索夫,原子第一次成为科学的基础;至门捷列也夫,发现了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的周期律;而对原子内部和原子核深处的了解还是最近半个世纪的事。十六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得到了关于利用原子能的科学原理,人们正希望根据这些原理来释放原子核中蕴藏着的巨大的能来造福人类,但是美帝国主义者却在全世界进行原子讹诈,企图挑起另一次世界大战,妄想把人类推向灾难和死亡的深渊。在这样的时代里,苏联政府和人民把科学的每一个成就都用来造福人类,特别是在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上创造了光辉的榜样,在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早在一九二九年,苏联科学院斯科贝尔琴院士首先用一种仪器使高速电子的轨道成为圆形,从而很准确地测出它的冲量。这个方法,通常被称为斯科贝尔琴法,现在它是原子核物理和宇宙线研究中一个广泛应用着的有效方法。依靠了这个方法,许多人得出了很重要的结果。正电子的发现,就是一个例子。
一九三二年初,中子发现后不久,苏联物理学家伊凡宁科就认为中子这个不带电而质量很近于质子的粒子,是存在于原子核内的;他并且认为,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是质子和中子。由于伊凡宁科的这个提示,使物理学家对于原子核的内部构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很准确地分析各种原子核实验的结果,从而使这门学科很迅速地向前进展,达到了今日的发展阶段。
一九三四年,切仑科夫在已故苏联科学院院长瓦维洛夫的指点下,经不断钻研,证明第二射线通过液体时能使液体发光。苏联理论物理学家弗伦克和塔姆,更从理论上把这个现象加以阐明,提出发光的必要条件和推论出这种光的各种性质。人们管这种现象叫作切仑科夫效应。目前利用切仑科夫效应来探测高速带电粒子的仪器,即切仑科夫计数管,已经成为高能原子核物理研究中几乎不可缺少的工具了。
一九四四年苏联物理学家维克斯勒发明了同步加速器和同步回旋加速器,解决了带电粒子的动能继续不断增加的问题。目前这些仪器已能使质子的动能增加到几十亿电子伏特。用这样高能的质子撞击物质,可以产生介子和重介子等,还可以作其他实验,对于研究当前最基本的物理问题,即基本粒子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预料,维克斯勒的发明对于将来研究最基本的物理问题,会起比现在更为重大的作用。
在铀原子核分裂的研究方面,苏联学者彼得沙克和弗利洛夫准确地测定了铀原子核天然分裂的半蜕期。弗伦克尔则在铀分裂机构的理论方面有创造性的贡献。
在宇宙射线(同原子核物理有很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的研究方面。斯科贝尔琴院士早在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一年内就观察到宇宙射线中的电子级联簇射,而英国人勃勒克等直到一九三三年才观察到这种簇射。关于电子簇射的理论,苏联理论物理学家朗道、塔姆和贝伦基曾做了不少很有贡献的工作。
苏联学者在原子核物理上的贡献是很多的,上面所说的只是几个例子而已。我们知道,在目前情况之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的开展,是和掌握应用原子能的方法、技术分不开的,二者是相辅并进的。今天,苏联已经胜利地完成了原子能的发电,这说明苏联在原子核物理的学理研究上或技术上都已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苏联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苏联科学院院长涅斯米扬诺夫说过:“从理论的探索与实验的研究,在卫国战争才开始时就证明了利用原子能的原则上的可能性。”在那时,苏联很多工业地区沦于敌手,苏联科学家们和工程师们在困难的条件下从事原子能和平利用问题的研究。卫国战争胜利结束后不久,于一九四七年内,就掌握了原子能的秘密,一九五三年八月,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宣布,美国在氢弹生产方面已不是垄断者了。一九五四年七月一日,苏联又宣布一个五千瓩的原子能电力站已经开始输送电力。而美国呢,连建立这样规模的发电站都还没有开始。人们懂得,使用原子能发电,比较一个只产生中子、放射性同位素或可分裂物质(可以做原子弹的原料)的原子堆,在技术上要困难得多。要使发电机能够得到较高的效率,就必须使原子堆在摄氏五百度以至六百度、七百度的高温下进行工作,因此,耐高温的合金就成为一个严重的困难问题。中子和其他放射线的侵蚀也是一个十分难于解决的问题。我们又知道,在高温下各种化学作用特别强,一般材料很难经得起原子堆中大量中子和放射线的打击,也不容易在高温下不受化学作用的侵蚀。选择善于导热又不善于吸收中子的液体或气体也是一个困难的问题。通常的材料是很难满足这些要求的。可是苏联的科学家已经克服了这许多困难,胜利完成了原子能电力站的全部工作。并且正在着手建立一个十万瓩电力的原子能电力站。美国帝国主义虽以氢弹来恫吓全世界人民,但苏联在这方面,根据莫洛托夫外长最近的报告,他们已有如此的成就,以致落后的已经不是苏联而是美利坚合众国了。这些事实充分说明,苏联在原子能应用方面的科学技术是进展非常迅速的,目前的水平已远超出于美国了。
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同位素的应用。在原子堆中,核反应的结果产生了很多同位素,而且利用原子堆中所产生的中子又可以制造各种同位素。这些同位素都是很有用处的,因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但是它们的原子核性质,如放射性、质量等是有差别的,由于有了这些差别,我们就可以利用近代物理的方法来区别这个元素的原子,或用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追踪这些原子的运动。例如,如果我们要知道食盐在我们身体内是怎样循环的,只须食用放射性钠做成的食盐,再用一个计数器从身体外部来观测,就可以知道它怎样循环和怎样从肾脏排泄出去。这就是平常所谓“标记原子”或“示踪物”的研究方法。这个新方法的好处,不仅只是简便,它还可以使我们解决以前在实验上难于解决或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它有时使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现在科学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就是人类已经能够掌握原子核内部的规律,我们对各门科学、各种技术以至于生产问题的处理(这些问题全是以元素,即原子为基础的),就必须考虑和利用这些规律。所以,同位素的应用实际上就是由于原子核物理的成就带动其他科学和技术向前发展的一个方面。
苏联对于同位素的应用,一直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用各种方式来推广这个方法。他们在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医学等研究中,在生产部门或技术部门中现在都广泛地采用这个方法,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例如他们利用放射性钴来检查机件的损伤;测量化铁炉中铁水水平和高炉的损坏情况。例如他们利用同位素的放射性创造了自动控制和管理技术的有效办法,创造了许多冶金、造纸、橡胶工业所使用的特别仪器。苏联学者利用放射性磷研究了植物的生理过程,发现了植物的根和叶部吸收养分和输送养分的规律,因而使我们知道怎样适当施肥和控制其他条件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一九五二年苏联主要产棉区乌兹别克用这种方法提高棉产量百分之十二。
光合作用是一个很重要,但又是很复杂的问题。科学家们很早就知道植物吸收空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阳光和叶绿素,将二氧化碳及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这是我们无数农民终年辛苦劳动所企待于农作物的一个基本过程,也是我们所企待于森林的一个基本过程,换句话说,这是我们一切食物,一切农产品、木材等的根本制造过程,如果我们能了解它,该有多大的意义呀!苏联学者利用放射性碳发现了植物叶中固定二氧化碳的最初产物,了解了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的一些反应本质……虽然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但利用同位素已经使光合作用的研究大大推进一步。这方面的成功(那怕是部分的成就),一定又将给人类带来幸福。
苏联地质学家利用同位素来决定岩石和矿物的绝对年龄,确定了五十亿年前地球还没有固体的外壳,确定较近事件的时间……。化学家利用同位素来研究动力学和反应性能……。生理学家利用同位素来研究巴甫洛夫学说……。
我们还应当提一下中子的应用。中子也可以视作第某号元素。中子除和分裂性物质反应产生原子能,和一般元素作用制造同位素外,苏联学者还广泛地利用它来研究分子结构;用它来做化学分析;用它来探矿等。中子的利用也是科学家面前很有意义的课题。
苏联在同位素的应用上虽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但他们认为这还不过是一个开始。苏联学者在同位素方面的研究,同资本主义国家成了强烈的对照。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使用同位素只凭少数科学家的兴趣,而且在同位素的供应上,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就很明显地说明:谁是真正为了科学文化的高度发展和为了人类的繁荣和进步。
把原子爆炸用于开凿运河,把原子能用来发展动力,把同位素用来改革生产,促进各门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这就是苏联的道路,也就是人类进步的道路。而美帝国主义一小撮的原子狂者,却叫嚣着要用原子弹来屠杀人类。
苏联对我国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在发展原子能上的友谊帮助,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相信,我们在苏联的直接帮助下,一定能迅速地掌握原子能。


第3版()
专栏:

纠正忽视读者来信的现象
徐兑
近几年来,许多报纸编辑部都更加重视读者来信工作了。由于重视和加强了读者来信工作,编辑部收到的来信就越来越多,广大群众同党和人民的报纸的联系也就更加密切。矿工夏芸生在给人民日报编辑部的一封信中说:
当我内心产生了不可压制的喜悦的时候,当我遭受了不合理的待遇的时候,或者是当我有了问题不能解决,有了困难不知道怎样克服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党报,我要给党报写信。因为我相信党报是关心人民的,而我正需要党报的指导和支持。
这封信表达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对我们党的信赖和要求。
但是,群众对党报的信赖和要求,在今天还没有引起全体党报工作人员的普遍重视,因此,他们在对待群众来信工作的态度上也有所不同。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人民日报编辑部收到读者张丙申的来信,他从亲身的体验中,对目前一些报纸编辑部处理来信工作的不同态度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尖锐的批评。他的信是这样写的:
目前许多报纸编辑部对读者来信来稿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一、对读者来信是热情的,因而在处理上是认真负责的。
二、对读者来信来稿的态度比较冷淡,在处理方法上多采取形式主义的应付的办法。如果你常给报社写信写稿,你就会经常收到这样的回信:“来稿太杂乱,不用。兹将大作退回。”或者是“来稿收到,经研究无法刊用,留作本报参考。”……有的报纸编辑部想的办法更巧妙,它们把处理办法归纳成一、二、三、四……条印在纸上,给读者复信时,只在某条上划上一个“×”号。这多省劲啊!
三、更严重的是对读者来信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不管你来多少信,如不刊用,一律是“不覆不退”。山西日报有些编辑人员对待读者就是这样的。我曾给山西日报写了五、六次信、稿,所受到的是同一的待遇:“不覆不退”。我去信催问了一次,该报编辑部仍然是置之不理。
读者对以上编辑部处理来信工作的几种作法有些什么反应呢?请继续看张丙申的来信:
毫无疑问,第一种作法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但是在今天,能够认真负责处理来信来稿工作的还仅仅是少数编辑部和少数编辑工作人员。
第二种,是目前最普遍的、但却是不受读者欢迎的,甚至使读者看到就头疼的一种作法。读者都有这样的意见:“你们(编辑部)当真忙得连一封比较详细的信都不可能写吗?党和人民要办一个报纸,难道人力竟缺乏到这种程度?”奇怪的是,这种不受广大读者所欢迎的作法,却偏偏是目前大部分报纸编辑部所乐意采用的。应该指出,这种现象绝不仅仅是因为报纸编辑部人手太少,更主要的,还是由于这些编辑同志不重视读者来信工作。他们认为读者来信不值得仔细研究,走马看花地看一遍,自然提不出中肯的意见,结果就只能写个简单的像“收条”一样的复信了。
读者对第三种作法的意见最大。许多读者在和编辑部联系时,都是抱着很大的热情和希望,而报纸编辑却连只字都不回。这种现象虽然不是普遍的,但也不是个别的。我认为对读者来信“不退不覆”的作法,是一种贵族老爷式的态度,它不应该是我们人民的报纸所应采取的。如果继续这样作下去,不管你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势必使党报发生日益脱离群众的危险。
这个意见是正确的,这从许多报纸编辑部内部刊物上经常刊载的读者批评各报处理来信不当的信件中可以得到证明。当然,实际工作中也是有困难的。这主要是目前不少报纸编辑部人力不足,且干部质量不高;再加上处理读者来信工作还缺乏系统的、成熟的经验,读者来信的内容既广泛复杂,而数量又时有增加。在任务重、干部弱的情况下,工作中的某些缺点和错误也是难免的。但为了迅速提高读者来信工作的质量,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工作中的缺点,并努力克服它。从各报内部刊物上所刊载的读者意见看,一些报纸编辑部在处理来信工作中的共同缺点有两个:
一个是,有些应该发表的来信没有发表,编辑部对读者来信的利用率还很低;另一个是,在个别处理信件中,正如读者张丙申所指出的,还存在着相当普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现象。官僚主义的表现是:拖延、积压,没有处理结果、没有交代,甚至当群众一再催问时,编辑部还是置之不理;形式主义的表现是:照转、照复、不解决问题,以及大量来信在“留作参考”或“转有关机关处理”的名义下未能发挥实际作用。这些缺点在各报编辑部存在的严重程度虽有不同,但这些缺点的存在和发展,必然要影响到党报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为什么读者来信不能被充分利用到报纸上发表呢?
大家知道,列宁曾经教导我们:“只有在每有五个领导的和经常写作的作家,就同时有五百个甚至五千个非作家工作人员的时候,机关报才会是活泼而有生命力的。”(“布尔什维克报刊文集”)但是有些党报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领会这个道理。他们往往片面地强调作者积极分子的重要性,而忽视广大群众来信的作用。有些同志甚至只是习惯于依靠党政领导机关了解情况,而不习惯于研究和运用来自广大群众的生动材料。当然,编辑部依靠党政领导机关了解情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它不能代替人民来信的特殊作用。因为人民来信是从群众的角度提出问题,反映情况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和多样。为了全面地掌握情况,编辑部必须把自上而下的了解和自下而上的反映相结合,任何偏废一面的现象都是对工作不利的。至于作者积极分子,毕竟只是编辑部群众队伍中的少数骨干分子;任何队伍如果只有骨干,而没有群众,是不可能发挥巨大战斗作用的。党报为了保持它的高度思想性和科学性,必须吸收党和国家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工作人员、学者和专家来参加党报工作。但是只重视同五个作者积极分子的联系,而忽视同五百个甚至五千个普通群众联系的做法,却是应该反对的。
报纸上发表来信不多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报纸编辑部没有确立全编辑部处理来信的原则。苏联
“真理报”的经验证明,要想发表更多的读者来信,必须由编辑部各组通过各种形式利用来信的材料。读者来信中提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性的问题,往往成为“真理报”社论的主题;来信中所反映的具体材料,就成为社论或专文中最有说服力的论据。至于利用来信的材料画漫画、写小品文,这就更多了。一九五三年,“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百二十五篇小品文,其中有九十篇以上是利用来信材料或来信提出的问题写成的。此外,“真理报”还有很多经常出现的、生动的栏目,也都是为了发表更多的来信而设立的。就以“给编辑部的信”这一栏来说,“真理报”编辑部各部都争取在这里发表更多的来信。
我们有不少报纸现在也是按照全编辑部处理来信的原则进行工作的。但是有些报纸却不是那样,在这些报纸编辑部来信由读者来信组处理,来稿则由编辑部其它组处理。应当指出,从写作形式上把来信来稿加以机械的区分,并由不同的组分别处理,这是很不科学的。这样,许多有益的意见和材料就会因此而分散,失去了发表的价值;有的时候,不同的组为了同一个问题都在进行工作,这就浪费了人力;同时,在报面上也容易出现“读者来信”栏和其他版面报道重复的现象。根据苏联报纸的经验和我们有些报纸几年来摸索的结果,来信来稿必须按照同一原则作统一处理,处理这些来信来稿应当规定为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任务。这是从组织上保证更好地处理来信、更多地发表来信的必要措施。
读者来信不能更多发表的第三个原因,是某些编辑工作人员在处理来信时,缺乏调查研究和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在某些报纸编辑部里,的确有一些工作人员满足于就稿改稿,而不愿意耐心地在来信的基础上作些必要的调查、补充和对证工作,不愿意细心地作一些分析研究工作,从群众的日常生活问题中,提出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的问题。有些编辑工作人员甚至只从写作技术着眼,来衡量读者来信的价值,一些有内容的来信,往往因为“文字不精练”、“来信交代不清楚”等理由被批上“不用”字样,存进档案柜子或退还读者了。在这种情况下,读者来信发表的可能性自然越来越小了。
争取更多的来信发表,这只是读者来信工作的一个方面。其实,还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来信,是需要编辑部分别解答和解决问题的。因此,如何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同样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但是这方面的工作往往更加被忽视。有些报纸工作人员认为:“编辑部处理读者来信的主要任务是为报纸服务,而不是为读者个人服务。”
显然,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编辑部重视读者来信工作,不仅是为了获得可以发表的材料,更重要的还在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发挥群众对党和国家工作的监督作用。列宁曾把劳动者来信看作一种政治气候的晴雨表。我们许多做报纸工作的同志也有这样的实际体会。以人民日报每天收到的来信看,批评、建议、控诉和揭发性的信件约占来信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虽然这些来信所提出的问题往往同读者有切身的利害关系,但它却暴露了个别地区、个别干部在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中有了偏差或问题。在报纸上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发表这些来信,但是编辑部认真地处理了这些问题,就会发挥人民群众——国家的主人对工作的监督作用,就会提高群众的政治积极性和热情。对报纸编辑部来说,我们认真地为读者服务,处理了读者的问题,读者就会以自身的体验,一传十、十传百地在群众中扩大党报的政治威信,吸引更多的群众同党报联系,参加党报工作,这不是很自然的吗?
也有一些党报工作人员认为读者来信中反映的都是“小事情”,不值得重视。不错,有一部分读者来信的内容确实是同党和国家工作没有多大关系的小事情。对待这一部分来信,编辑部一方面要有不拒绝小事情的态度;另一方面要教育读者怎样处理这些小事情。但是有些小事情或者可能发展为大事情,或者本身就具有社会意义,并不如某些同志所看的那样“小”。人民日报每天都会收到几封建议废品回收的来信:有的建议回收牙膏空管,有的建议回收废钢铁,有的建议回收废纸和破布条。他们说,在国家工业化的初期,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物资。我们能够说这些来信都是不值得重视的“小事情”吗?不能。为什么这些在解放以前不会有人注意的事情,在今天引起了人们普遍的注意呢?这是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了,是人民关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种具体表现。党报工作人员的责任,就是要鼓舞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提高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如果我们把这些来信都看作“小事”而不加重视,甚至把它放在档案柜子里而置之不理,就会打击群众关心国家建设事业的积极性,这将是严重的政治损失。人民日报还曾收到一个学生的来信。这个学生在信中说,有一个农民问他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不能正确地回答,要求编辑部帮助他解决。我们能够说这是“小事情”吗?不能。替这个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会帮助他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会通过他来帮助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上只是几个例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编辑工作人员如果能以正确的立场和观点来识别问题,就可以加强来信工作的政治思想内容。
在某些报纸编辑部里,也还有这样一种人,认为来信所要求解决的问题应该由其他机关处理,于是就把读者来信推出去了事。本来,读者来信的内容既广泛又复杂,为了更有效而及时地解决读者的问题,编辑部将一部分来信转请各级党政机关处理是必要的。同时为了加强各级党政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编辑部不仅可以委托各部门协助处理来信,而且也有责任教育群众,把一些应该在当地解决的问题,直接向当地主管部门提出,由他们负责解决,不一定非把问题提到编辑部来,因为目前各级党政机关都设有处理人民来信的部门或干部,对人民来信工作一般也是重视的。但目前有些报纸编辑部在这方面的工作是有缺点的:一个缺点是,有些同志在怕麻烦、不负责的错误思想支配下,把一些不应该转请各机关处理的来信也转出去了,这就把党报编辑部降低到一个转信站。另一个缺点是,有些机关在处理报社转去的读者来信时,还做得不够认真负责和及时,而某些报纸编辑部又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督促制度,更缺乏向官僚主义作斗争的勇气,结果就使得一部分来信未能充分发挥推进工作的实际作用。
为了在报纸上更多地利用读者来信,同时改进个别处理来信的工作,报纸工作人员中各种忽视读者来信的思想和对待来信的不正确态度,显然是应该加以纠正的。但是必须强调指出,提高读者来信工作的关键,还在于编辑部对来信工作加强领导。报纸的总编辑和编辑委员会应该把来信工作看作是编辑部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应该规定处理来信是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注意提高编辑部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使得他们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正确处理来信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读者来信来推动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可能进一步把读者来信工作做好,从而更加巩固报纸同群众的联系,丰富报纸的内容,提高报纸的思想性和战斗力。


第3版()
专栏:

铁路线两旁
——河内—睦南关铁路沿线散记
本报驻越南记者 展潮
河内—睦南关铁路,和第一号公路平行地一直向着东北方向伸展。铁路的南半段在公路的左侧,北半段在公路的右侧。我们的吉普车在第一号公路上前进,铁路线上的情景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一列不很长的客、货混合列车,自河内车站开出,以每小时二十到三十公里的速度,在已经铺上石渣的新轨道上行驶,它是开往离河内五十公里的北江省省会府谅商市去的。车上载满了拿着扁担和箩筐的农民,带着货物的商人,挂着挂匙的干部,还有些一看就知道是学生的欢欢乐乐的青年。大概因为这段路刚通车的缘故,人们都喜欢站在两个车厢之间的接合处,向被阻在桥头上的我们的吉普车招手、欢呼。
从府谅商往北,铁路线上又是一番不同的景象。工人们正忙着在已经接了轨的新线路上铺石渣、安号志,有些地方还在修临时给水设备和建筑简单的站房。工人们全神贯注地工作着,很少有人去看附近发生的事情。他们只有一个想法,这就是:加紧整修工作,争取全线早日通车。
不远的地方是一列工程车,火车头吐着大量的白烟,听从讯号旗的指挥,缓慢地前进或后退。有几节敞车上尽是些热热闹闹的孩子们。打仗的时候,他们连铁路的影子都没有见过,现在却比大人先坐上火车了,还有几个孩子拿着金星红旗、放开嗓子叫:“河内—睦南关!”“睦南关—河内!”好像这条路已经通车似的。
在铁路路基的两旁,展开了广阔的田野,这是美丽、富饶的红河三角洲北边的北宁省和北江省底田野。这个时候,稻田里的秧苗已经长得很好了,农民们有的在除草,有的在车水,有的在池塘捞鱼,还有的在翻耕田地,有的在插秧。据说这带的夏稻一直到二月底插秧还来得及。
划分开广阔的田野的是桥河、商江等大小河流,还有给土地带来生命的水渠。铁路沿线,正在加紧油漆的桥梁左近,停泊着竹排、竹船、木船和短航程的汽船,码头和渡口上充满着各种声响。
许多新的村镇在铁路旁边出现了,靠近车站的地方人口正增加着。
回想不久以前,当法国殖民者还盘踞在这里的时候,那种荒凉的景象,就会惊觉变化有多么快和多么大啊!
一九五一年七月,法国侵略军为了对付日益发展着的红河三角洲的人民游击战争,消除对它心腹地带的威胁,以便腾出手来进犯北越解放区,采取了极其野蛮的办法,在三角洲的周围制造了一个几百公里长、五公里宽的“无人区”。这个“无人区”,跟铁路成平行线,缠绕过北宁省和北江省的西部,然后再从北江省的北半部横穿过铁路线,折向东面的广安省境里去。当时,为了制造这个“无人区”,法国殖民者曾经派去大批军队,首先用火油把居民的房子点着,把人赶到据点附近的“集中村”里去,然后用大炮轰击那些不愿离开或者企图逃向游击区去的群众,直到那里的房舍全部毁灭、一个生物都没有了的时候为止。平日一有点动静,所有附近各个大小据点的法国侵略军的迫击炮和机关枪,都集中地朝着那里打,使人们不敢走向那个区域,大好的田地全部抛荒了。直到越南人民军在奠边府获得历史性的胜利,法国侵略军按照日内瓦协定撤走的初期,这一带还是长满着蒿草的荒野。
据统计,北江省全部耕地面积共十九万亩(北越亩,每亩约等于中国五亩多),被划入“无人区”里去的就有四万六千多亩,如果再加上据点和交通线周围被铁丝网圈起来的“禁地”,荒地至少要在五万亩以上。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但是有光荣斗争传统的北江省人民,也和其他省份一样,在越南劳动党和民主共和国政府的领导下,响应胡志明主席的号召,当和平刚一实现,就大力开拓“无人区”。目前,北江省开荒的面积共有一万三千多亩,人们正继续努力,从交通线到边远地区,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开垦全部荒地。
我们在路上停下来,走进一个离铁路和汽车路都不远的村子里。这个村叫做“三山村”,它就是在过去的“无人区”的中心。这里离北江省会府谅商只不过六公里多一点。全村一百多户人家,现在差不多全都从流散的地方或者“集中村”里搬回来了,就是人口稍为减了些,过去约有五百口人,现在只剩下三百多口人,这些人口的减少都是直接或者是间接地和“无人区”的制造者相关的。人们回到村里,一边就着原有的地基把房子修起来,一边就向荒野展开攻势。现在,全村二百多亩水田不仅都开出来了,而且全种上了夏稻。由于团结互济和政府的帮助,农民的生产资料迅速增加着,全村现在有了一百多头水牛,离以前的数字已经不远了。我们在一个叫吴兴良的地方干部家里坐了一会,又沿着到处是瓦砾的土道走出来。一伙年青人正在村子中间一块场子上打排球,他们中间有许多人,都曾经自动替铁路上砍过枕木。吴兴良告诉我们说:等到火车一通,大家的生产竞赛劲头就更大了。因为火车的腿长,生产出来的东西很快就可以卖出去,需要用的东西,例如农具、肥料、油、盐、布、手巾等等,也很快就可以买进来,而且价钱要比现在便宜。所以村子里的人都无条件地爱护自己的铁路。许多过去曾经参加破坏敌人交通线的游击队员,现在夜间都自动轮班到铁路上去担任警戒,预防敌人特务混进来捣乱。
从三山村再往前去,就是一个叫“箩”车站的地方,这里也属于过去的“无人区”。全村约莫有一千人上下,也都是不久前才搬回来的。现在在新修的简单的房舍里,升起一股股炊烟。到处都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经过这一带,就到了前几天铁路南北两线接轨的地点,这里已经在“无人区”界外的东北部,是过去游击英雄们出击的地方。再往前进,便逐渐进入丘陵和山岳地带,这是越南人民抗战期间在北越的老解放区,谅山省便是处在这个区的东北端,和我国的广西省紧密相联。
谅山省约有二十万左右的人口。省境的物产,除了稻子、玉米、红薯等粮食外,以林产最为丰富。这里有各种贵重的木材——红木、紫檀木等,还出产大量的茴香、香菌、木耳、茹莨(染料)等,此外还出产桔子、蜂蜜和竹器。畜产也多,可以供给平原各省和向国外出口。但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许多土特产都没法大量向外运销。而山区里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由于交通运输的困难,感到供不应求,例如食盐、布匹等,既少又贵。一旦铁路通车,这些问题就可以得到适当的解决。这就是为什么谅山省各族人民对修复铁路工作这样热衷拥护和支持的原因了。当修建铁路的民工来到谅山市的头一天,他们门前出现了一担柴火,上面写着:“第一担拥护修复铁路民工的柴火!”
但是,人民热情参加和支援这条铁路修建工作,不只是看到铁路的经济价值而已,一个我们曾几次在那里休息、用饭的村子的农会副组长陈文莲异常兴奋地说:“我们把铁路修起来,把北部建设好,加强我们的力量,不让美帝国主义、法国的坏家伙和吴庭艳集团来破坏我们的和平生活。”他的话道出了越南人民普遍的心思。(附图片)
越南和中国的列车调度员在机车前面亲切地交谈着。越南“人民画报社”摄
在河内—睦南关铁路的一座桥梁上,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 越南“人民画报社”摄


第3版()
专栏:

无锡惠山泥塑艺人组织起来
江苏无锡惠山的泥塑艺人,自去年六月成立了供销合作社,截至去年年底共销成品七十万零一千九百二十四件。该社先后建立了检验、评议等小组,又组织了六个加工互助组,社员人数由一百人左右陆续增加到二百三十余人,连加工互助组在内,共有五百余人。生产资金扩大了,社员的收入,平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五,生活上有了显著的改善。社外艺人,要求入社的逐渐增多。供销合作社在今年二月六日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正式成立了生产合作社,并总结了过去几个月的工作和制订了本年度的计划。其他作粗细泥货的全部艺人也都准备组织起来,由江苏省惠山泥塑创作研究所在业务上直接给予具体的帮助。
为提高惠山泥塑艺人的业务水平,江苏省惠山泥塑创作研究所已决定开办业余泥塑研究训练班,分高级、中级、初级三组,组织艺人进行学习。还准备把老年艺人的创作经验、方法以及惠山泥塑历史发展情况,整理、编写为初级组的教学材料,使年轻职工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艺术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惠山泥塑艺术,是广大人民所喜爱的,它有宽阔的发展前途。但目前也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如:只求数量,不求质量,部分艺人的粗制滥造,某种程度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等等,都是急待克服的。 (张文俊)


第3版()
专栏:

中央歌舞团合唱指挥学习班开学
中央歌舞团合唱指挥学习班二月二十一日开学上课,由苏联合唱指挥专家列夫·尼古拉也维赤·杜马舍夫主持教学。预计在一年半时间内学完合唱指挥必修的全部课程。学习班有学员十多人,来自各音乐学院、音乐团体,毕业后可担任专业合唱指挥工作或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系的教师。(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上海举行美术展览会
二月二十六日,上海市有二千二百多个工人、学生、战士以及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广场展览馆里欣赏了“一九五五年华东地区美术作品展览会”展出的四百八十一件美术作品。
这些作品绝大部分是过去一年来华东地区各省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和上海市的三百十八个美术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其中有年画、宣传画、漫画、彩墨画、版画、水彩、素描、粉画、连环画和雕塑等。作品中的“炮击一江山岛”、“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佛子岭水库竣工典礼”、“扩建中的工厂”、“合作社干部”以及“新上海之夜”和“车间医生”等都很受观众喜爱。不少彩墨画的年老作家,已经突破了他们几十年来套用古人笔法、讲究行派的作风,开始深入生活,创作出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展览会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的,从二月十六日开始,到三月中旬结束。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