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中共张庆村支部领导全村实现了合作化
邓峰
榆次县张庆村的党支部以一年半的时间领导全村农民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全村五百一十六户,除地主、富农和一些暂时尚不愿入社的富裕农民外,其余四百八十二户农民都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张庆村党支部原来对农民积极入社的高潮是没有足够准备的。建立农业合作社以前,只有十二名党员;但在合作化运动面前,他们并没有束手束足落在群众的后面,没有用过多的条件去限制和挫折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运动虽遇到不少困难和曲折,可是党支部都一一把它克服了。
坚持把农业合作社办下去
一九五三年春天,张庆村就由三个互助组合办成了一个三十户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不久,社员们正在积极生产的时候,县委恐怕办不好社,要他们转组。这时,社员们表示一定要办下去,有的社员说:“上级不管也要办,咱们又不是办坏事。”党员们从自己体会中也深深感到社员们入社是真正出于自愿。像支部书记张元儿一辈子单身东奔西走,土地改革后虽然有了点家业,但生活困难还很多,是坚决愿意办社的。党员李三毛也是贫农,一九五二年参加了互助组,就多分了八石粮食,他同样拥护党的合作化政策。党员韩全娃弟兄三个过去都是当雇工,眼下也很乐意搞社。根据这些分析,支部向县委提出坚决保证:“一定把社办好,一定增产。”县委就允许他们办下去了。
可是,支部确实也没有个好的领导办法。开始,党员们只知带头和鼓舞社员积极劳动。社外农民进城拉肥一天一次,他们起早搭黑一天两次。社外农民每亩地平均施肥三十担,农业社每亩地平均施到六十担。播种时他们把高粱都种到低凹地,玉茭、谷子种到好地里。只抓了这么两条,秋苗子就比别人的好。
尽管苗子长得好,但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发生了不少问题。有牲畜的户不愿牲口作价入社,闹情绪。有些社员间为评分记工发生纠纷,互相不说话。李英虎天天看着牲口不劳动,整天谩骂党员干部说:“我拉牲口进社,你们连根驴毛也没,把我的劳动日给你们拿去养活家口吧。”社外资本主义势力就趁机进攻。有人说:“农业合作社要能办好,我头朝地走路。”“农业合作社是牲口死的快,干部老的快,家具坏的快。”村长杨立业在前面走,后面就有人讽刺说:“看人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社里修猪圈拾了些烂砖头,社外人就往县里报告,说他们抢用公产。地主李英儿也趁机进行破坏,拉拢社员侯有儿出社。在这种情况下,支部确实感到有些困难,但他们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还是在县委派来的工作人员和驻社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积极把社办下去。对于某些急躁情绪,他们作了检讨,并把牲口作价入社改为租用和雇用,劳动管理上也实行了小包工,还领导社员学了“社会往那里走”的小册子,坚定了社员的思想。同时,在社外揭露和批判了不正确的言论。从此社员的劳动劲头又高起来了。
经过一年的忙碌,也有经验,也有教训,也还有一些问题。但由于增了产,农业合作社还是巩固的。当年秋粮每亩平均四百二十八斤,比互助组高八十六斤,比全村平均产量高九十斤。不管劳力多的或土地多的,劳力少或土地少的,家家户户比上年收入都多,被评为省的丰产模范单位。党支部在领导全村合作化的运动中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从群众中选拔办社骨干
一九五四年春季,全村农民普遍受到了总路线的教育,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农业合作社又给全村农民做出了榜样,全村有二百四十多户农民积极报名入社。正在群众热情很高的时候,有些党员却主张“紧缩”。他们说:“去年领导三十户的小社还吃了大力,要是扩大到二百多户更无法领导。捏小碗的材料要来捏大瓮恐怕捏不成。”他们还耽心工作人员从哪里来呢?把三十户老社员都让当了干部也不够呀!因此,只主张办个五十户的社。可是后来加到八十户、一百户还是不行,有许多农民托工作人员三番五次说情,要求入社。在这种群众热情难却的情况下,支部决定先根据要求入社农民的思想和成分进行站队审查,审查下多少办多大。经过逐户审查,结果有一百八十七户是思想真正自愿,其中贫农占百分之六十,就确定先吸收这批人入社。支部确定了社的大小后,就在全村找工作人员。从老社员和互助组组长中提拔了九个,像张黑小原是老社生产组长,提成生产队长,周蛮小原是互助组长,入社后也提成生产队长;又抽出七个党员、七个行政工作人员担任社工作人员;并把领导过土地改革、在群众中威信较高的焦福星确定为第一社长,把勤俭刻苦、为人公道的杨立业确定为第二社长。支部把工作人员配备好以后,把名单带到社员中酝酿讨论。支部的意见正合社员心意,大家反映说:“有这些人领导,更放心啦。”
按照党的政策来处理问题
社扩大了,户数很多,支部在领导处理具体问题时遇到了新的困难。老社员和新社员、中农社员和贫农社员之间,意见常有分歧,时常开会争吵得下不了台。中农要求十个指头一般齐,贫农认为自己是干骨头上长肉不负债就算。评产时,中农要按应产量定,贫农要按实产量定,老社员说他们的土地加了工要普遍提一成,还有牲口租价、农具租价也定不下来。这时,支部就抱定一个主意:好好学习党的政策,把思想发动同处理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接着就领导全体社员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学习了社章,讲解了农村发展的方向和大家富裕的道理,并联系活人活事作比喻。经过这样学习,社员思想提高了,问题处理也顺手了,支部本身也感到有了办法。搞完“四评”工作以后,支部又领导大家实行了“三定包工”,运用了夺红旗、搞竞赛的方法,来鼓动社员的劳动情绪。一九五四年虽然雨涝歉收,但张庆村这个大社却丰收了,每亩平均产量三百六十九斤,比全村平均产量三百四十四斤高二十五斤,又一次达到省的丰产模范标准。
一九五四年的六月,国家要在张庆村建立拖拉机站。这个风声,立刻传遍了全村。有的开互助组会,有的开家庭会,都在商量入社的问题。原来动摇不定的农民也下了最后的决心要入社。地主、富农分子的破坏活动也更加厉害起来,他们一面装上积极面孔报名入社;一面背地里想办法对抗运动,造谣生事,说什么“土地连了片就不分红了”,“咱村是水地不宜用拖拉机,机器耕的深、翻出生土来扎不住苗”等等。这种尖锐的斗争形势并不是所有工作人员都认识清楚。在审查社员时,一部分社工作人员主张先吸收富裕户入社,道理是:富裕户底垫厚,社内拖累多,这些人进了社,就能扶持了贫农。党支部领导社工作人员展开了讨论,把扩社中各种人的表现摆出来让大家认识。这样,大家认识到,必须切实贯彻党在目前农村工作中的阶级路线,防止地主、富农分子的破坏活动。社工作人员思想统一了,宣布不吸收地主、富农入社,也宣布了张存海等八户思想不坚定的富裕户暂不吸收。这样做以后,富农的阴谋失败了,党员、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的阶级觉悟又在实际斗争中提高了一步。积极慎重地发展党的组织
农业合作社发展的速度很快,党员的质量从实际斗争中也有所提高,但党员的数量却仍然显得很少,有的生产队连一个党员也没有。这一客观形势就使得支部对发展党的工作重视起来。去年一年,这个支部共吸收了新党员十名。这些党员都是从建社、扩社的实际斗争中锻炼、考验和培养出来的。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支部选择成分好、历史清楚、在社内表现公正、敢于同不良倾向斗争、劳动积极的优秀的社员为培养对象,确定支委分工个别帮助,每当生产季节和政治运动末期还进行思想鉴定。这个支部所发展的十个新党员都合乎党吸收新党员的要求。如新党员张全根、韩万桃,斗争积极,立场坚定,办事公道,已由一个普通社员被选为副社长。新党员周铁巨、印根亮二人挖干渠带头下水,舍己为社,受到社员赞扬。
全村基本合作化后,反革命分子并没有放弃对农业合作社的破坏,而是活动更加巧妙和隐蔽了。今年春天,由于这个村去年的统购中有偏重偏轻的缺点,让老社员多卖了一些粮食,秋收分配时又有平均分配的毛病,又因去年秋天雨多地湿机器耕过的土地土块很大,因而社员一度喊叫缺粮,劳动情绪消极,对机器耕地的好处也发生了怀疑。这个空隙就被反革命分子抓住用来离间党和群众的关系,他们挑拨说:“周围村都没大社,偏偏咱村搞大社;没有社的村统购轻,有社的村统购重,这些都是咱村焦福星、杨立业(党员又是社长)这两个害虫坏了事。”又在群众中散布什么“拖拉机、圆盘耙,耕下的土块人头大”。在这种局势下,党支部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面教育群众,核实粮食供应;一面调查反革命活动情况,教育群众识别坏分子。当群众觉悟进一步提高之后,反革命分子武中喜等再隐蔽不住,被政府逮捕法办了。这就有力地打击了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党内和群众的警惕性也更加提高,对敌斗争的经验更加丰富了。
今年夏收,社里的小麦是使用机器耕种后的第一次收获。机耕机种的小麦平均每亩产三百四十斤,最高的四百八十斤,全部小麦亩产二百五十二斤,比去年老社亩产一百九十斤多六十多斤。完成国家统购任务后,每口人留到小麦一百斤,加上豌豆大麦留到一百三十斤,全社没有缺粮户了。年年要国家救济的二十多户老弱孤寡户也有了足够的口粮。社员说今年有三满意:“机耕增产满意,‘三定’政策满意,收益分配满意。”社员在社的思想更加坚定。
张庆村的党组织,通过领导合作化运动有提高有发展,但目前党员的质量和数量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严重任务,要求张庆村的党支部在巩固农业合作社的斗争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战斗力。
(原载山西日报,本报略加删改)


第3版()
专栏:

罗马尼亚少数民族的幸福生活
罗马尼亚 达·米克洛什
在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同占居民大多数的罗马尼亚人生活在一起的,还有为数约二百四十万人的各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马扎尔族。其次是日耳曼族、塞尔维亚族、乌克兰族、犹太族、利普凡族、鞑靼族和土耳其族。他们的居住区分布在全国各地。在过去,少数民族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他们受到双重的压迫——资产阶级地主的剥削和民族的压迫。被法西斯支持的资产阶级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统治,其主要特征是反对马扎尔族的沙文主义和反犹太主义。这种政策的目的是想掩盖剥削人民的本质,挑拨民族关系,以便削弱国内劳动人民的团结和反对反动统治的斗争力量。
资产阶级地主的残酷统治,可以从下列事实得到证明:反动政府强迫实行了四百多项法律和法令,使少数民族处于屈辱的地位,各项权利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侵犯。在那时候,少数民族的人是不许担任文官职务的,并且被禁止用本民族的语言教学。只有一小部分的少数民族才被允许进入罗马尼亚学校。由于所谓“罗马尼亚归化法”,数千名工人和职员被驱逐到街头。
我国由苏联军队解放后,人民掌握了政权,少数民族的生活也起了根本的变化。罗马尼亚工人党遵循着国际主义和列宁斯大林民族政策的原则,坚决地废弃了民族压迫的政策,宣布少数民族和罗马尼亚人享有平等权利,以实现各民族兄弟友好的伟大理想。党的原则很快地就变成现实。今天,民族平等已经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认,并且成为国家的政策。
马扎尔族自治区的成立,是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的光辉体现。这个自治区位于我国中部,在东喀尔巴阡山脉西部的穆列希河流域,它的面积相当于全国领土的十分之一,共有六十万居民,其中五十万为马扎尔族。
在过去,这里的居民生活在极端贫苦之中。罗马尼亚的民族主义政府压迫马扎尔族人民,对他们没有丝毫的关心。由于丰富的地下资源和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这里就成为旧罗马尼亚最落后的地区之一。这里只有两个工厂和几个锯木场,大部居民都是牧民或贫瘠土地的耕种者。在这个高原地区,谷物难以成长,只有很少几个果园。
虽然马扎尔族的人民是勤劳而能干的,但是仍然不能得到经常的温饱。每逢秋天的时候,许多人不得不流浪到全国各地去寻找只能赚取几个列伊(罗币)的工作。而一些忍受不住困苦的人则移居到国外去谋生。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下,任何地方都是找不到幸福的。
只有在解放以后,他们的生活才起了根本的变化。今天在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的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大家庭里,一切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象都已消除了。在马扎尔族自治区里,司法、治安和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行政事务,都是由马扎尔族劳动人民自己管理的。本民族语言的通行,大大地促进了广大群众和政府的团结。自治区的行政机构也尽量照顾到居住在这里的其他民族的特点、需要和风俗习惯。各民族间的牢不可破的新的友好关系,已经在这里建立起来了。
更明显的一个事实,就是这里的行政中心塔尔古·摩列苏城正在迅速地发展着。从前作为贵族和地主的冬季疗养地的这个城市,逐渐变成为工业区。东南欧最大的、每三四分钟就可以出产一整套卧室用具的家具工厂,已经在塔尔古·摩列苏建立起来了。这个工厂的全部生产过程都是机械化的。它的一部分产品还输出到国外去。
装配和修理纺织机器的恩塞尔·诺尔工厂也在人民政权的年代创建起来。它早在今年六月间就提前半年完成了五年计划。赛克勒县已有三十一个企业提前完成了生产计划。一个现代化的奶粉工厂已在匈牙利族自治区建立起来了,它第一次供给这里的劳动人民以上等的奶制品。其他工厂在人民政权年代里也得到发展;其中包括乔治乌—德治纺织工厂、塔尔古·摩列苏的安德列·伯拿特制糖厂和生产上等鞣皮制品的山陀尔·裴多菲工厂。这些事实清楚地说明,在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马扎尔族自治区也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现代化的工业为这里的居民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它们的产品也提高了本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马扎尔族自治区在农业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劳动农民已经体会到了组织起来的好处,许多人都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乌德瓦尔伐瓦、科若斯帕达克和阿科斯伐尔瓦等集体农庄的收获量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纪录。集体农庄庄员们已为自己盖起了新的房舍和俱乐部。同时,政府还以选种、贷款等形式大规模地帮助个体生产者。科兹玛·卡若里——一个个体农民,因为自己的劳动成绩而获得了政府的奖章。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马扎尔族自治区正在实行着广泛的文化革命。解放前,这里共有六万个文盲,现在已经绝迹了。一个拥有数百个图书馆和电影院、戏院以及两千多个艺术团体的稠密的文化网已在这里建立起来了。一项极重要的文化设施,就是最近才庆祝了它的建校十周年的塔尔古·摩列苏医学——制药学院。学院里有设备完善的耳、鼻、喉科,小儿科,神经科和其他科系。百分之五十七的学生享有助学金,他们不仅可以免费食宿,并且还可以每月从国家得到津贴。学院里的学生是用本民族语言学习的。在这里工作着的有名教授包括在巴甫洛夫学说研究上获有显著成就的德索·米斯科基博士,施行过大小七万五千次手术的马加斯博士,多年来研究睡梦的文斯·温代博士和其他许多人。除了这个学院之外,在马扎尔族自治区还有八百多个各级学校,学生们用本族语言学习着,同时也学习和通晓着国语。
这里的赛克勒国家剧院已经闻名全国,它拥有几个国家奖金获得者和功勋艺术家,如格奥尔基·科瓦斯和尔诺·沙波等人。自从剧院建立以来,共有一百三十多万观众已在这里欣赏过了罗马尼亚的、苏联的和匈牙利的戏剧。
在自治区还出版着马扎尔文的报纸“红旗”和文学月刊“实话”,“实话”的投稿者中包括卓越的马扎尔族作家和诗人,他们有很多人都是国家奖金获得者。
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雕刻家伊斯特万·乔瓦西就在塔尔古·摩列苏生活和工作着。他因自己的木刻作品“朝鲜人”而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的金质奖章。
我们还可以举出我国这一地区这些年来所获得的更多成就,但是以上的例子已经足够有力地说明:罗马尼亚工人党的民族政策已保证了国内各少数民族的多方面的发展。在我们的经济和文化事业不断前进的同时,罗马尼亚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间的友谊也在不断巩固着。他们正在肩并肩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争取和平的胜利而斗争。
(本报特约稿)


第3版()
专栏:

从我国瓷器的发展谈到“全国陶瓷展览会”
陈万里
瓷器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它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烧成瓷器的胎质,从不透明体而达到了半透明体,这是经过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和长时期艰苦辛勤的操作才获得的。但是,只烧成一种素面的瓷器,在器物的表面上呈现的光亮面只有白色的一种,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的,于是又发明了色釉,首先发明的是青釉。
釉是一种矽酸盐。施釉在素地(即成形的胎)上,经过火烧,就成了有釉的光亮面,便于洗拭,不致被尘土或腥秽所污染。在釉药里,要是加上了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火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色釉。例如加了氧化铁的色釉,在氧化火里烧了呈黄色,经过还原火就成了青色,这就是青釉。从东汉末期到六朝时候,在半瓷质的器物上,已普遍使用青釉,但是在技术方面,还掌握得很不够。经过隋唐以至北宋的汝州瓷、南宋的龙泉窑,才达到了完成阶段。这一种碧玉般、海水般的色釉,从来为全世界爱好我国瓷器的人们所企慕和喜爱。它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第一个极重要的发现。继青釉瓷的烧成,应用氧化铜而烧成了红的色釉,这种釉首先见于钧窑的器物上的紫红斑,仿佛在蔚蓝的万里晴空,涌现出一片红霞那样的灿烂。嗣后经过南宋末期和元代的不断试制,成为明代永乐、宣德时所谓的鲜红和宝石红。清代康熙时仿制这种色釉,就有所谓郎窑红、豇豆红等种种名称。这种红色釉,从南宋末期到清初,其间曾有时失传,有时恢复,断续了好几次,原因主要在于使用氧化铜的含量和还原火的处理是否适当。但是这种绚丽夺目的釉色,始终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光辉的发明之一。和红色釉发现的同时,又发明了青花。先是用氧化钴配成绘色剂,用来在尚未经过火烧的素地上绘画,罩上白釉,然后进窑去烧,结果在洁白光润的瓷器上,出现了淡雅宁静的一种青色的图画。这就是彩绘的开始。同时,由于这种釉下彩的发见,从而对于釉上彩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此外,由于宋代的封建经济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的水平,手工业生产的组织有了很细的分工,技术也比较唐代提高了,所以各地方的陶瓷工艺,非常发达。除了青釉以外,红色釉和釉下青花,也正在那几百年间孕育滋长。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江西、福建、广东等地,都风起云涌地创造了许多烧造陶瓷的新的方法,并且都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各地特有的风格。
我国陶瓷工艺,就是这样经过千数百年来继续不断的创造、发展,获得了国际的荣誉。但是近百年来,外因帝国主义的侵入,内因从满清政府以至军阀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产陶瓷业一直呻吟于苛捐杂税和外瓷倾销的双重压迫之下,产品因之低落,有许多技术失传了。同时,由于为了获取官僚、地主和新兴买办阶级的喜爱,造型、色釉和装饰图案,都流于庸俗怪诞,丑态百出,向来著名全国的景德镇瓷业,也是千疮百孔,奄奄待毙了。
解放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极大的关怀和重视,各地陶瓷业的面貌已逐渐改观了。即使在偏僻地区,也都踊跃生产,供应广大人民的需要。这是我国陶瓷业起死回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机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目前正在举办的“全国陶瓷展览会”,当然有重要的意义。
以景德镇的产品来说,从这次展览会上就可以看到在技术上有不少可喜的成绩:
第一是红釉的烧成,并经化学分析,把成分和含量作了科学的记录,我们应该向景德镇的老艺人们欢呼道贺这件大喜事。今后要进一步研究怎样来把握和控制还原火,就是说已往仅凭经验来测定火度的,今后一定要依靠科学来生产。
第二是失传了很久的乌金釉,也烧成功了。听说景德镇的老艺人们都愿意贡献出自己多年辛勤工作中获得的经验,集体研究、创造,因此,其他失传了的鳝鱼黄、茶叶末等,也已烧得很不错了。
第三是青花的烧制,也有了很大成就。但据说由于使用珠明料的分量没有标准,因而青色的程度很有差别,这不成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因为青的色泽,是可能追踪到康熙时代的标准的。
第四是最近一年来新品种的生产,如雕塑的瓷像等是有相当成绩的,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历史人物的造像,代替了过去那些陈旧的不健康的瓷雕。
这次展览会中,还选择陈列了各地的产品,虽不全面,也可以大致看出全国陶瓷工艺在解放以来的一个新的面貌,而且其中有不少优良的产品。例如广东饶平的日用瓷,彩绘的花卉鱼鸟,比较简洁而不繁琐,比较淡雅而不穠俗,瓷胎比较的薄而细致,釉也比较的细而润泽,同时由于釉下彩的一次烧成,省料、省人力而减低了成本,是符合于实用、经济而兼顾到美观的。这些展品,可以给各地陶瓷工艺一种鼓励和启发。广东佛山石湾的陶器中,还有好些新品种,而蓝釉器的显亮明朗的程度,更是从唐三彩以后所未曾见到的。河北峰峰的白地黑花的制品,在这次展览会中也很突出。展品中有仿宋的作品四件,虽系仿制,确能看出依然保存着宋代的优良技巧。安徽界首的陶器,色彩清亮;山东淄博的日用套盆,虽只红绿两色的花卉,色彩却极明快;也都值得提及。可惜山西的黑釉,四川荣昌烧酒坊多种多样的陶器和福建德化的日用瓷,都来不及赶上参加展出。
总之,这几年来我国陶瓷业的成就是肯定的。此后应该怎样进一步的提高,在即将召开的全国陶瓷会议上,会有全面的和重要的讨论,这里只谈谈我在看了这次展览会以后的一些粗浅意见。
首先,要恢复和继承固有的优良的传统技术(如色釉、青花等种种方面),并从原有基础上向前发展和提高。举例说,这次展品中有一件仿乾隆时代釉里红的缠枝莲瓶,烧得是很成功的,就可以在这个技术的基础上,来烧制用釉里红为装饰画的实用器皿,决不因仿制成了这件缠枝莲瓶,就可以满足了。同样地,也可以制出康熙五彩加金的成品。但在我们的思想上,必须肃清复古的和保守的倾向,我们的目的,不是仿古、摹古、拟古,不是为仿制而仿制,而是要在掌握了这个技巧的基础上,来创造合乎新时代的要求而为广大人民所喜爱的作品。
其次,不必要的美术加工,浪费了人力、物力,增高了产品成本,而赘余的加工的结果,又未必为人民所爱好,因而成品销不出去,成了仓底货。以“万花不到头”的大型的盘和瓶为例,这种不计成本而又庸俗的制作方法,倡始于乾隆时代,是专为宫庭和特权阶级服务的。本来,瓷器自有它本身的美术价值,要是在白釉上,涂满了纠缠不清的花叶,色调又是那样错综芜杂,就失去了它的美感了。“万花不到头”不过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其他不少器皿上,也都能发见这种类似的过分加工,这是值得注意研究的一个问题。
此后的方向,究竟将怎样呢?除了一部分美术瓷以外,应切实的向日用瓷方面下功夫。第一,必须提高瓷的质量,胎要细致,使之比较的薄一些,釉要洁白,使充分发挥出瓷的本身的美,这是在瓷土、釉料求得标准化方面可能及早做得到的。第二,要求造形的适当和美化,以及制品的规格化,那就需要设计的审慎和工具的改进。同时质量和造形必须符合实用的要求,例如现在景德镇瓷器中有一种向光绪末年假冒唐英题款的所谓“古月轩”的薄胎器皿看齐的碗和瓶,是丝毫没有实用价值的。第三,瓷的质量和器皿的造形,有了相当的提高,同时就应注意适当的美术加工。这种美术加工——彩绘,必须照顾到实用、经济和民族的固有风格,绝对不是浪费人力和物力来盲目的追求形式。
总起来说,这次展览,景德镇瓷器有一千二百余件,其他各地陶瓷也有六、七百件,这是第一次全国陶瓷的检阅。在这个展览会上,各地得有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纠正过去自高自大、傲视一切的态度,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批评,埋头研究,向提高和普及日用瓷方面进行工作,那么,一年或两年以后举行第二次全国陶瓷展览的时候,定能呈现出更进一步的新气象来。


第3版()
专栏:

山东、四川、甘肃等省开始准备办冬学
山东省今年参加冬学的农民,将从现有长期学习的一百六十多万人增加到三百一十二万人。该省要求到明年冬学结束时有四十万学员不再是文盲。
现在山东各地已开始进行今年冬学的准备工作。早在九月初,山东省教育厅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东省委员会就发出了关于开展冬学的联合指示。随后全省十五万多民校教师都分别参加了总结办学经验的会议。农村基层文教组织也都进行了整顿。目前各地正在物色优秀的初中、高小毕业学生充任民校教师。有些县已开始筹备房子、桌凳,并进行学员登记等工作。山东省教育厅和省合作社今年还为农村冬学准备了电石灯六万多个,电石两千吨。
今年山东省还特别强调要“以社办学”。过去全省在一万多个农业合作社中办学的事实证明,这种学习形式最受群众欢迎,学习效果也大。如莒南县后寨子村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办的学校,以生产队为学习小组,利用生产空隙随时学习,在农忙季节也没有间断学文化。(本报驻济南记者)四川省温江、简阳等县已经开始为今年的冬学作调查研究等准备工作。广汉县正在准备选拔和训练冬学教师。四川省教育厅编印的六万多份供训练冬学教师用的学习参考资料已陆续发往各地,教育厅根据农民需要正编印“农村应用文”“农村应用算术”等补充教材。
教育厅的工作人员说:农民在合作化运动开展后对学习文化的要求特别迫切,所以今年冬学的准备工作比历年都开始得早。四川省教育厅制定的冬学工作计划规定今年入冬学的农民将有四百五十万人,比去年多一百五十万人。今年的冬学将以农业互助合作组织为基础,由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单独或联合办学。各地还将因地因时制宜采用多种办法帮助乡村干部和积极分子参加冬学。在冬学中,农民们将受到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农业合作化政策的教育。  (新华社)
甘肃省今年入冬学的农民将有四十八万人,比去年增加三分之一。全省最近已训练了冬学的辅导干部四百九十七人。正在训练的业余教师有一万人。
几年来,甘肃省各族农民中已有五万四千多人经过业余学习,在语文方面达到初小、高小程度。他们在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和文化学习中起了骨干作用。天水专区参加业余学习的一万四千多人中,有一千三百多人担任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会计、记工员和业余教师。张家川回族自治区有二十七名去年冬学毕业的学员担任了互助合作组织中的领导工作和会计等职务。高台县农村妇女程兰英过去一字不识,一九五三年参加乡的速成识字班,结业时得到了全班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去年冬季,她被推选为乡的冬学教师,今年春季又被评选为区的模范教师,得到甘肃省教育厅的奖励。(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全国陶瓷展览会在北京开幕
地方工业部、中华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总社筹备委员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陶瓷展览会”,十月三日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和殿开始展出。
这是解放后第一次全国性的陶瓷展览。展品约二千件,都是最近三年来的产品,是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四十多个产区送来的近万件陶瓷新产品中选出来的。有日用陶瓷、美术瓷和各种陶瓷雕塑品。
江西景德镇的产品,展出最多。几年来,景德镇陶瓷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不小的提高,失传很久的“钧红”、“乌金”、“鳝鱼黄”、“茶叶末”等名贵色釉获得了恢复和发展。科学研究工作者、美术设计工作者和老艺人们精心研究和设计创作的新产品,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广东的枫溪、高陂、饶平和湖南的醴陵等地出产的日用瓷器如餐具、茶具等,造型和色釉,都有改进,成本也较低,受到人们的欢迎。著名的产陶地区江苏宜兴和广东石湾的生产,也都由解放前的衰落转入了繁荣,宜兴的陶器土质优良,细致美观;广州市美术工作者和石湾陶器艺人合作的人物、鸟兽等雕塑品,都真实动人。
展览会在会场设有售品处,便于观众选购各种陶瓷器。


第3版()
专栏:

拉萨举办农牧文教卫生展览
在国庆节开幕的拉萨农、牧、文教、卫生展览会在几天中已接待了一万六千多个观众。
这个展览会农业展览室展出的拉萨的农业试验场和解放军战士在高原上培植成功的二百五十多个品种的农产品中,一颗重四十六斤的莲花白菜和一斤十二两重的大蕃茄特别惹人喜爱。原来生长在内地的茄子、菜豆、甜菜、黄瓜、葫芦、香瓜、醉瓜、哈密瓜等鲜美瓜菜,都第一次在高原上生长出来。展览的粮食作物中有今年第一次播种的苏联冬黑麦,每亩能收九百多斤。
在畜牧业展览室里,陈列着羌塘出产的“长毛羊”毛,羊卓雍湖滨一带的细毛羊绒和六十多种酥油、干酪等乳制食品,还有各种各样的马具、皮靴、酒器和拉萨、江孜、山南等地出产的色泽鲜丽的花裙、氆氇等毛织品。国家支援西藏的一百六十多种兽医器械和药剂的样品,拉萨兽疫防治血清制造厂新制出的牛瘟血清和疫苗,受到牧民们的称赞。
拉萨小学学生的家长们在文教展览室里满意地翻阅着孩子们的藏文作文、算术草本和图画。八岁的强巴登达所作的画上画着藏族代表把哈达献给毛主席,十一岁的泽仁作了一幅“解放台湾”的水彩画,在展览的手工作业中,有一座孩子们集体塑造的天安门模型。卫生展览室里展出了祖国支援拉萨人民医院的三十多套贵重的医疗器械,其中新运到的婴儿培养箱特别引起藏族妇女们的兴趣。
在展览室外,一部联合收割机正在作小麦脱粒表演。在这座庞大的机器旁边还陈列着许多五铧犁和万能中耕器,这些农业机械都是刚从内地运来的。
展览会在藏族人民中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西藏地方政府噶伦阿沛·阿旺晋美在参观后说:在短短几年中,西藏能得到这么大的成就,各界人民看了一定非常高兴。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全国体操测验将在北京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决定在十一月中旬在北京举行“一九五五年全国体操测验”。
参加这次体操测验的将有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广州、重庆等十三个城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体育学院等共十五个单位的优秀男、女体操运动员。测验的项目在男子组方面有单杠、双杠、吊环、鞍马、支撑跳跃(纵跳马)和自由体操六项;在女子组方面有高低杠、平衡木、支撑跳跃(横跳马)和自由体操四项。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调查民间艺人发展民间文艺
新疆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正积极调查民间艺人,准备进一步有计划地组织民间艺人发展民间文艺,活跃群众中正当有益的文化娱乐生活。
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农村和牧区,都有锡伯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回族等各民族的许多民间艺人。他们有的擅长各种乐器,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随口编唱诗歌。他们创作和表演的有秧歌、龙灯、狮舞等各种舞蹈以及冬季里的“念说部”(即男女老少大家围着火炉,由一人看着书连念带讲并带表情,念讲者的音调悦耳,表情逼真)。
几年来,这些民间艺人的活动,对各项运动和工作开展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因他们的活动大都是自发的,很多艺人仍沿袭着旧的形式和内容,因而不能充分满足群众的要求,和适应开展各项生产建设工作的需要。经过这一次对民间艺人的调查和将来的组织改造,不但可以进一步发展各民族的民间文艺,而且将使民间文娱活动在配合宣传,开展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本报集体通讯员新疆日报编辑部)


第3版()
专栏:

回到山东的复员军人大部参加了互助组和农业社
回到山东省农村的复员建设军人,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参加了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一支强大力量。即东全县一千五百七十八个正副农业合作社社长中,复员建设军人就有三百六十四人。徂阳县西柳乡共有六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就有五个社的社长是复员建设军人。益都三区大关营村复员建设军人李滨,带头组织了互助组,以后又把互助组转为农业合作社。他在社内不管场上坡下、浇地捕虫,都做在别人头里,往往工作到半夜,带动了其他社员,大家都努力生产,保证了各样庄稼的丰收。全村群众看到农业合作社的好处,也纷纷要求入社入组。李滨光荣地被选为中共支部书记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胡平)


第3版()
专栏:

渔船上有了保健员
浙江沿海的玉环县坎门区人民政府最近利用渔业生产空闲时间,开办了一期渔业生产合作社保健员训练班。参加学习的共有渔业合作社社员和互助组组员八十八人,他们中很多是具有初小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人,里面还包括有六位小学教师。
学员们都努力学习,清晨四点钟左右,有的学员就起来在山头上自学或几个人合在一起复习功课。根据结束时测验统计,学员平均考试分数是八十点八分。
学员们通过这次学习,政治认识和预防疾病、外伤急救等卫生常识水平都大有提高。他们非常感激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学员之一的青年团员渔民叶潘学在学习中说:“我来学习时,社里人都说毛主席比爷娘还好,我们自己想不到的事情,他都替我们办起来了。现在我们已经有收音机,能够预知气象,生命有了保障;以前只听说海军兵舰上有医生,今天我们社里的渔船上也要有保健员了。我们一定要搞好生产,用劲支援解放台湾。”
学习结束后,前台乡有两个渔业合作社和一个互助组当即在区卫生所帮助下成立了保健室,负责社里的卫生常识宣传教育和一般外伤急救工作,很受群众欢迎。    (福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