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刻变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清华大学教务长 钱伟长
五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一九五三年全国高等学校的学生已达二十一万六千七百六十五人,今年暑假又招收了九万余青年入学,这个人数是解放以前的旧高等学校无法相比的。仅以清华大学为例,单是今年新生的数量就和解放前全校的学生总数约略相等。
这五年来,由于各级学校贯彻了为工农服务的方针,工农学生的比例逐年增高。一九五三年秋季入学的全国高等学校新生中,工农学生占有百分之四十以上。国家对于工农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重视。许多高等学校附设了工农速成中学,给工农青年进入高等学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像清华大学附设的工农速成中学,今年暑期毕业生三十人,不仅全部考上了大学,中间还有一人是华北区考上清华大学的第一名。工农青年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各校根据工农青年的特点和情况,都设立专班或指派专门教师指导他们的学习。由于工农青年政治觉悟较高,毅力较强,因而在学习上的进步也较显著。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二十八个工农学生,一年来学习的结果,百分之八十达到了优秀和良好的成绩。解放前,劳动人民的子女,很少有走进高等学校大门的机会;而现时,在人民民主制度下,高等教育执行着为工农服务的方针,并且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
解放以来,新中国妇女粉碎了数千年来的封建枷锁,政治、经济地位普遍提高,这种情况也反映在高等教育的范围内。五年来,高等学校的女生人数不断增长。在本年度入学新生中,仅华北区各校的女生便超过了三分之一。女生不仅参加文、法、师范、财经、理、医、农等科的学习,并且也大量地参加各种工业技术的学习。解放前,在大学工科里的女生可以说是寥寥可数的,就是毕业了也因受到旧社会的歧视,很少能获得技术员或工程师的职位。现在不同了。根据华北区十个工业大学的新生统计,女生人数已超过三分之一。清华大学学习土木建筑的新生中,女生人数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女生在学习当中一般都积极努力,成绩优秀。清华大学上年度一百四十几个班中有三分之一的班长是女生,她们领导着、团结着全班同学进行学习。
由于高等学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年有增加。只今年高等学校就有四万多名毕业生在国家统一分配下走上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种工作岗位。回想解放前,全国高等学校一年也毕业不了一两万人,而且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好像永远是解决不了的难题。但在解放以后,由于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每年毕业生虽较以往为多,却仍不能满足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这说明,在新中国,一个青年的生活和工作的道路是无限宽广的。
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人数扩大了,而且内容也丰富了。自一九五二年后,经过了院系调整,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并参照苏联经验,设置了一百七十多种专业。每个专业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这里面有很多专业在解放前并不认为是一个独立的学科,甚或有些专业是闻所未闻的。但是由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飞跃进步,就在一定时期内要求培养这些专业干部。例如铸工及铸工机械这样一个专业,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除了加拿大都朗多大学有这样一个类似的专业外,就没有独立设置的,但是我国现在有四个铸工专业。又如水能利用企业电气化这样的专业,在资本主义国家内就根本找不到。这些专业经过了两年多来的努力,有的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已有第一批毕业生进入工厂矿场工作了。
为了保证这些专业干部的质量,高等学校在中央高等教育部统一领导下,修订了教学计划和必要的教学大纲,执行着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方针。高等学校教师们夜以继日地努力提高自己,开出了数以百计的新课程,来满足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我国高等学校内首次出现了像土木施工、工业设计、工序自动化、继电器保护、水能利用、铸造机械、机械制造工学、房屋架设、电力拖动等崭新的课程和教材。由于苏联专家的无私帮助,在全国各个高等学校内逐渐形成了不少新型的先进科学的基地。
在解放前,高等学校里反映着半殖民地教学的特点,只有很少的课程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讲授,有些人甚至荒谬地认为用中国人民的语言不可能讲授科学和技术。解放以后,高等学校里已经完全扫除了这种可耻的现象。经过千百个教师的努力,我们编著和翻译了上千种教材和参考书。学生从进学校到毕业,已经全部使用中文的教材。为了编著和翻译这些教材,全国的科学工作者还审定了几十万个科学技术名词。这些工作不仅解除了学生在学习上语言隔膜的困难,提高了学习效果,并且为我国科学的发展和普及,准备了很重要的条件。
高等学校经过五年来的改革,师生的政治思想也有了显著的进步,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树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思想的领导地位。在高等学校里,不仅普遍开设了“中国革命史”、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和“政治经济学”等三门共同必修的课程,有些学校还进一步设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课程,而且教师们通过一切课程,向学生在进行着普遍的政治思想教育。在高等工业学校里,建筑设计要求以“对人的关怀”作为领导思想,不断地批判着结构主义、世界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建筑思想,要求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一切生产课程无不强调对劳动人民的关怀,注意机械化和自动化以减少体力劳动和提高劳动条件。一切设计课程全面贯彻着为劳动人民节省资金的经济观点,和一切建设必须要互相配合的全面观点。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建立学生作为一个未来的新型工程师的责任感,使他们体会到任何细微的疏忽都会给祖国带来巨大的损失。通过教学过程,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做为一个高级建设人才,必须具有创造地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一切教学活动,培养着学生们的专业思想,使学生们体会到通过各自的专业来为祖国建设服务,乃是高级建设人才最光荣的职责。同时,教师们也努力进行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热情地关注着我国和苏联有关专业的各种建设的成就。水利系的学生,会如数家珍地告诉你关于古比雪夫水电站的一切和他们对于扬子江水电站的伟大理想。张衡和罗蒙诺索夫等伟大的科学创造已逐渐为学生们所通晓,并且为学习着这些伟大科学家的光辉成就而感到骄傲。新的品质在学生中迅速地成长着,当生产实习后学生们离开工厂、工地和有关业务部门及研究机关返校的时候,这些部门的人会告诉你,“这些学生工作得很好,和旧大学的那些少爷小姐毫无相像之处。希望他们能早些毕业,参加我们的工作。”他们在实习场所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新型的劳动知识分子所应有的良好的印象。
理论联系实际已经确立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原则,不仅我们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数量是根据祖国建设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的,就是高等学校各种教学措施也都贯彻着联系祖国建设的实际的原则。我们在讲堂里可以听到像佛子岭水库连拱坝的结构问题、郑州发电厂的施工布置问题、东北高压线的架设问题、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工厂化施工问题、郑锡坤的分别起动法,以及全国各地机械制造厂的高速切削和多刀多刃等问题的分析。我们看见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里运用着各地工业建设的具体资料,甚至就在进行着实际问题的设计。每年夏季全国有数以万计的高等学校学生在各工地、各厂矿、各业务部门、各研究机关进行生产实习,在实习指导人员领导下钻研着各种的实际问题。他们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总结性的学习过程,不仅从实际中吸取了题材,并且运用着几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处理这些实际问题。高等工业学校在培养新型的工程师上获得了各个企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和企业部门之间订立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合同。这种合同保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的实现,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每年暑期内数以千百计的大学教师到全国各厂矿各工地和机关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科学活动。同样,每年也有数目众多的工程师、技术人员进入高等学校参加业余的学习或兼课。这些交往使高等学校和企业部门及机关的联系日益密切了。这就给高等学校带来了切合实际的科学研究题材,推动着带领着我们教师向前迈进。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毕业生的情况里可以完全反映出来。今年暑期清华大学毕业的一班专修科同学,是完全根据教学改革以后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的,他们虽然只学习了两年,但是从他们的毕业实习的具体表现里,从他们的毕业设计的答辩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他们不论在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方面都肯定地超过了旧制四年毕业生的水平。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全体教师不懈的努力,已经克服了不少的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国家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展开经济建设的时候,国家对于高级技术干部的需要也在与日俱增。伟大苏联帮助我国重建和新建的一百四十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就需要大量的掌握先进技术的干部。因此,高等学校在今后不仅在数量上要培养更多的干部,在质量上要给予这些干部更近代化和质量更高的训练;并且在训练的专业类型上也将较过去更为复杂更为广泛。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些任务的艰巨性,但在五年来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我们完全有信心来完成这些光荣的任务。


第3版()
专栏:

前进中的普通教育事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央教育部中等师范教育司司长 孙文淑

让我先来引用一些基本数字。全国中等学校学生人数一九四九年是一百二十六万七千多人,一九五三年是三百六十二万八千多人,即增加到百分之二百八十六以上;全国初等学校学生人数一九四九年是二千四百三十九万一千人,一九五三年是五千
一百五十万四千人,即增加到百分之二百一十一以上。这些数字说明,我国普通教育事业在五年内有了巨大的发展。
人民的普通教育事业发展的特点是:它始终贯彻着“为工农服务”的方针。五年来,成千上万的工农子女欢欣鼓舞地涌进了学校的大门。解放以前的上海,无论公立和私立的学校里,工人子女上学的人数是很少的,有些学校根本就不准劳动人民的子女入学。解放后,人民政府除了在一般学校里大量招收工农子女入学外,并在工人居住区有计划地增校增班,仅一九五二年就有四万多工农子女进入了中学、师范和工业、电机、医务、护士等中等专业学校。全国工厂企业的职工子弟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在反动统治时期,山西省所有官僚资本家办的厂矿根本没有办过职工子弟小学,现在山西省国营和地方国营的厂矿企业部门,已有一万五千三百多个职工子女,在四十所职工子女小学校里学习。全国铁路系统职工子弟学校学生人数已由一九五○年的十一万七千人,增加到了一九五三年的二十万人。
在广大农村,农民们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把自己的子女送入学校。
据一九五三年度的统计,全国初等学校中,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子女已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中等学校(不包括中等技术学校)中占百分之六十点九。学生成分的这一根本变化,标志着“为工农服务”的方针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人民政府在五年内创办了五十八所工农速成中学。一九五三年暑期,工农速成中学的第一批毕业生一千六百八十人,有一千六百二十二人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其中包括六十名留苏预备生。后者在国内经过一个时期的俄文学习,就要到苏联留学。
少数民族教育是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五年来它同样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压迫下,大部分少数民族人民从前是根本谈不上文化教育的。解放前湘西苗族聚居区几十里内找不到一个识字的人,海南岛有些黎族人民对数目的概念也是模糊的。这种无文化的状态现在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民政府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创办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学校。现在,全国少数民族小学已达二万六千四百三十六所,学生二百五十余万人;少数民族中学二百三十三所,学生十三万多人。这些学校都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教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可以说是十分迅速的。拿新疆省教育工作最为落后的乌恰县来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全县只有三十五个小学生,到一九五三年,已增加到九百四十八人。在解放得较早的地区,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已达百分之九十四点一。各兄弟民族劳动人民的孩子们,在祖国团结友爱的大家庭里,积极愉快地学习着。

为了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的光荣任务,全国普通教育五年来在整顿巩固,提高质量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今天我国学生的政治质量和旧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的学生是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起来的。一九五一年数十万青年学生响应祖国号召,志愿报名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行动,集中地表现了我国学生的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今天的学生一般都有着明确的政治方向,数百万青少年学生参加了自己先进的组织——青年团和少年先锋队。新的一代在学校、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受到社会主义的教育。“一切为了祖国”的思想已经深入学生的心,而且,正在成为他们的行动。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饱满的学习情绪是学生学习成绩逐步提高的保证之一。这里特别使人兴奋的是在工农速成中学学习的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们的成绩。他们大多数人在入学时的文化水平是很低的,但是经过顽强的努力,他们都在三、四年内学完了普通中学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课程,基本上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由原有的高小上下的水平提高到了高中毕业的程度。学业成绩优秀的学员的比数很大。例如,北京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今年暑假的毕业生中,理工科班学生重点课程成绩全得五分、四分的占四分之三,文科班学生重点课程几乎全是五分和四分。在东北工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学习的新中国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有六门课程都得五分。
总的说来,全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年比一年在提高,优秀学生逐年增加。北京市第八中学在解放初期,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很低的,考试不及格是普遍现象。一九五○年高中毕业生一百多人考大学,只取了十几个人。可是最近几年起了重大的变化,学生学习成绩逐年在上升。一九五一年度上学期,全校八十分以上的学生只占全体学生的百分之四十六,一九五三年度上学期就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二了。去年暑假,高中毕业生百分之百地考上了大学,各科总平均分数在六十分以上。南京市第一中学,解放前(一九四八年下半年)留级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八点三,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已降低到百分之二点五七。
学生们的健康状况大大改善了。这是由于解放后人民的物质生活已经普遍提高,由于全国学校开始贯彻毛主席“三好”的指示和政务院“关于改进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由于学生们自觉地积极地锻炼,许多学校的记录表明:健康学生的比重在逐渐增加,而学生的疾病在逐渐减少。例如一九五三年大连中学的调查,和一九三九年的统计对比,各年级男生身体平均增加二点七公分,体重增加二公斤以上。这是可喜的现象。

这里我要特别叙述一下,五年来,普通教育事业为我国工农业生产战线培养了一支强大的劳动后备军。
祖国经济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鼓舞着青年学生积极地参加建设。最近一年来学校中开始加强劳动教育,许多青年学生把劳动看作是光荣的事业。现在已有数百万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工农业生产。哈尔滨某工厂一九五○年曾吸收一百名初中学生,现在,他们绝大部分都已成了工长、技术员、调度员、检查员,个别的还当了车间主任。
大批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成了农村新生活的建设者。他们在互助合作运动当中,在农村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文化工作当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山东蓬莱县潮水乡一百零九名农民家庭出身的高小毕业生,全部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或互助组。去年秋天,全乡仅有两个互助组,今年春天已经有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一百三十八个互助组。在潮水乡互助合作运动的迅速发展中,高小毕业生的积极动员家长和邻居入组入社的行动,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在河南淅川县,到今年四月为止,已有一千二百八十三名高小毕业生参加了农业生产。在他们当中,有一百三十五人参加了乡人民政府的工作,一百六十六人当了民校教师,九十四人当了党的宣传员,一百四十五人当了广播员,六十四人当了板报员,一百三十五人当了读报员,二百二十七人参加了农村剧团的工作。
参加农业生产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在学习生产技能,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科学耕作方法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在这当中,他们得到了锻炼,其中有不少人已经成了生产能手,成为互助合作组织中的骨干分子。初中毕业生吕根泽和高小毕业生徐建春,就是他们的出色代表。
今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党和人民政府将要努力培养他们,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

普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和师范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分不开的。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师范教育。五年来,师范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全国有三十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将近四万人,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最高年(一九四七年)相比,增加了约百分之九十二;中等师范学校七百九十一所,学生三十六万九千多人,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最高年(一九四六年)相比,增加了约百分之五十。五年来,师范学校已为全国中等学校输送了约三万名以上的教师,为全国小学输送了约三十万名教师。为了培养祖国的新一代,这些年轻的教师努力学习苏联的先进教育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许多教师积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的常常深夜还在备课;有的不仅课堂教学认真负责,而且在课外耐心辅导;有的则苦学苦读,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以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师范学校不仅要源源不断地为普通教育供应师资,而且要努力保证师资的质量。在这方面,师范学校已经作了许多工作。旧中国遗留给我们的师范学校,不仅数量过少,而且系统紊乱,课程庞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实际,是完全不能适应今天培养人民教师的需要的。新中国建立之后,师范教育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九五一年颁布的新学制,确定师范教育有自己的教育体系,高等师范学校全部独立设置。在教师中间,相继开展了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苏联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教学改革,逐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为了克服师资供应和人民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两者之间所存在的不平衡状态,党和人民政府对于师范教育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注意。今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分配比例,师范学校招生名额占总名额的百分之二十七点六,仅次于工科,而列于第二位。按照中央教育部的计划,在今后五年内,一方面要扩大和继续增设高等师范以及中等师范学校(仅高等师范学校即拟新设二十余所);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的临时的过渡办法,以培养更多的师资,适当满足普通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
人民的普通教育事业在前进。它担负着光荣而重大的使命。作为人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为自己所肩负的光荣使命而自豪。我们将以艰辛的劳动争取人民教育事业的新的更重大的成就。


第3版()
专栏:

学习文化,提高生产
——五年来的工农业余文化教育
皇甫瑾
为了摆脱没有文化的状态
新中国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今天,无论在工厂,在矿山,在大小城镇,在广大农村,在祖国的边远地区和辽阔的草原上,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和工作之余,愉快而紧张地学习着文化。政府和群众团体开办了大量的工农业余学校,同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工厂的“车间学校”,煤矿的“坑口学习小组”,农村的“地头学习小组”,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运输队的“大车队学习小组”,以及近来出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办学”等,努力把更多的迫切要求学习文化的人,组织到“自己的学校”里来。现有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一九五三年已有二百五十八万职工、一千二百三十多万农民参加了常年业余学习;农民参加冬学的有一千九百三十九万人;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吉林延边地区、广西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少数民族人民参加工农业余学校学习的人数也在日见增加。
在旧社会里,劳动人民受着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长期处于愚昧和没文化状态。今天,解放了的劳动人民,深深地感到不识字会怎样地影响自己政治上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因此他们渴望摆脱没文化的状态。同志之间、师徒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在日常生活中都以努力学习互相勉励。许多工人和农民的家庭全家参加了文化学习,他们把“努力学习文化”写入了爱国公约。工厂和农村的文化生活随着识字人数的增加而更加充实。显著的特点是:书报开始成了工人和农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群众性的图书馆事业有了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一般都订有报纸。吉林省蛟河县韩恩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四个生产队,每队都有一份“新农村”,一份“农业技术”,社里还订有“人民日报”、“东北日报”和“吉林日报”。读报组、俱乐部、业余剧团、歌咏队在工厂和农村里更加活跃了。
苦学苦练
在学习文化当中,千千万万的工人农民发挥了苦学苦练的精神。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的副社长申纪兰,白天劳动,晚上工作,回家还得做饭,有时还要出外开会。人们都这样说,她的工作这么忙,要坚持学习是困难的。可是她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不一样,她深深感觉到没有文化的困难更多。在她出席世界妇女大会的日子里,因为没有文化,不能很好地把在外国听到的和见到的用文字记载下来和传达出去,她感到懊恼,她觉得对不起祖国的姐妹们!她下定决心要学好文化。她的主要困难是“忙”,她克服这个困难的办法就是“挤”。每天无论劳动、开会都带上书本和水笔,一有空就学习。在地头休息几分钟的时间里,她学习,在开会等人的时候,也拿出书本学习。为了练习记笔记的能力,开会时能记几句就记几句。到外面开会的时候,她总要向教师领课,回来一定交作业。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政治活动后,自己练习着写感想,不会写的就问别人。这样,她从不会签自己的名字到认识一千五百生字,能看报纸和“华北人民”杂志,能写三、五百字的文章了。这样的例子是很多很多的。几年来,在工农业余教育中,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学习模范。他们曾经从各个方面总结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归纳起来,就是这四个字:苦学苦练。
工农群众由于深深感受到没有文化的痛苦,所以他们在学习中,不仅自己苦学苦练,还高度发挥了互助友爱的精神。“互教互学”成为我国群众性的工农业余文化教育的特点之一。工农业余学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来自工农,而且有不少是“扫盲班”毕业的学员。在他们当中,涌现了成千上万的模范群众教师。这些群众教师,一般都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有的群众教师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便努力钻研业务,一面学,一面教;有的群众教师能够联系实际,创造许多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方法。他们的一个共同愿望是全心全意地为工农文化翻身事业服务。陕北农民模范教师任逢华说:他唯一目的就是要使群众“不花钱,不误工,又学会了字”。凭着“诚”、“信”、“恒”的工作精神,他坚持了近二十年的群众业余文化教育工作。
第一封信写给毛主席
几年来开展识字运动的结果,出现了第一批基本上扫除了文盲的工厂:长春新华印刷厂、北京人民印刷厂、抚顺露天煤矿北机电厂、石景山发电厂……在这些工厂里面,每到休息时间,图书馆里总是挤得满满的。长春新华印刷厂职工自己订的报纸已达一百九十五份,大部分职工都能给黑板报或报纸写稿子了。
农村里出现了不少的“文化村”。吉林省榆树县正义村的农民业余学校,一直坚持了六七年。这个原先是贫困和没有几个识字人的村庄,如今有了农村图书室,成立了农民业余剧团,还组织了农民文艺创作组,一年来,农民创作的文艺作品有二三百篇,有的还在刊物上发表过。
当然,完全扫除了文盲的工厂和村庄,在目前来说还不太多,但全国扫除文盲的数字是在逐年增加的,到一九五三年为止,在职工中已扫除文盲近一百万人,一九五三年在农民中扫除文盲三百零八万人。许多“扫盲班”毕业的学员升入了业余学校的高级班(组)、业余中学班或业余技术学校,继续提高文化、政治和技术水平。不少在业余高级班或中学班毕业的职工,被选送入工农速成中学或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工农群众过去不识字,真是“白纸画黑道,越看越发恼”,现在睁开了文盲的眼睛,看书读报,还能写信、写文章。可以想见他们的心情是多么愉快!许多工人、农民热情地把自己亲手写出的第一封信,寄给敬爱的毛主席,表示他们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说不尽的感激的心情。
政治和文化水平提高以后
工农业余学校同时也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党的各种政策有效的宣传阵地。几年来各种政治运动和中心工作,一般都在业余学校里进行过讲解和讨论,一方面提高了工农群众的政治觉悟,一方面又推动了运动的开展。随着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人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文化学习对于工人们的找窍门、挖潜力、提合理化建议、改进技术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山西晋生纺织厂工人李兰菊,原来只能看二百纱锭,文化水平提高以后,她努力钻研郝建秀工作法,现在已能看四百纱锭。天津纺织机械厂钳工王鸿志,在学习中懂得了“物体接触面积愈小,所受压力愈大”的道理,改进了工具,提高生产率五倍,并节省了很多材料。罗德运是京汉铁路江岸工务段的三十多年的老模型工人,经过学习,懂得了许多科学道理。他读了詹天佑的故事,受到了启发,决心设计一部螺旋床。由于学会了算术,他能够设计、制图和计算,并能够写笔记,帮助记忆,于是仿制了螺旋床,提高生产率七倍。另外他仿制了木刨机,可提高生产率二十倍。许多优秀工人在提高了文化水平以后,被提拔为生产管理干部和领导干部。如天津棉纺厂职工业余学校学员有一百二十一人被提拔任工资员、会计员、测定员和统计员。兰州市有十二个工人当了厂长或副厂长。这些工人出身的干部,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保持着工人阶级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农村的冬学和民校在向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显著的。例如,山西长治琚寨村在土地改革以后,农民随着生活的改善,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有些干部放松了对互助合作的领导,使村里发生了这样的阶级分化:有三户农民发展到雇长工的地步,有十五户农民卖土地卖房子。当时党支部依托民校,向农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并培养了模范互助组,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教育,干部和农民中间的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便扭转过来了。一九五一年组织起来的农户达到了全村农户的百分之八十五,第二年大批互助组即转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时又在民校里宣传了苏联集体农庄的美满生活,大大鼓舞了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他们自编的一首快板,反映了这种情绪:“单干不如互助好,社比小组更要高,生活要想更美满,集体农场是目标。”
农民学习了文化,给他们接受科学道理打开了大门。给他们提高生产技术准备了好条件。吉林省榆树县正义村许多农民都懂得肥料的要素——氮、磷、钾,并且知道那种肥料适合那种土壤。村里的农业技术研究小组经常阅读“农业技术”和其他书报,他们在生产中吸收了黑龙江肇源县的丰产经验,推广了“等距宽播”的耕作方法,纠正了“增产到顶”的思想。所以正义村年年丰收。过去在农村推广新农具,曾遇到不少困难。例如步犁是很好的新农具,但有的村子买了之后,因为没人能够看懂使用法说明书,不会使用,只好把它挂在墙上,成了“挂犁”。现在“挂犁”都下地了。
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的宣传,以及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为工农业余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工农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更加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正在日益改善,他们已感觉到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就要提高文化水平,因而学习要求也更加迫切了,而大批高小、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以后,群众教师的队伍空前壮大了。可以相信,在总任务的光辉的照耀下,今后我国的工农业余文化教育事业必定会有更大的发展。(附图片)
赵志方绘
赵志方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