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更好地为生产和消费者服务

为钢都职工举办冬装展览
中国百货公司鞍山市公司从八月二十八日起举办冬季服装展览会。在展览会上陈列着棉衣、绒衣、毛衣、皮夹克、鞋、帽等三百多种冬季服装。其中友谊式棉上衣、开剪式呢子女马甲、苏联式棉袄等很受欢迎。
钢都的职工们对于百货公司举办这样的展览会表示很满意。不少人在意见簿上写道:在冬季还没有来到以前,就先让我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冬季服装,真是想得周到。许多人积极地对服装样式等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中国百货公司鞍山市公司即将根据群众的意见,组织加工三十多种人们喜爱的冬装。      (时英)


第2版()
专栏:更好地为生产和消费者服务

秋收前的物资交流会
秋收以前,河北省张北县利用当地的庙会,举办了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四乡农民踊跃地参加了这个交流会。外县的合作社和农民也赶来购买牲畜。会上,供销合作社等供应给农民大批秋收、秋耕的农具和百货、布疋等日用品。其中农具值八千多万元。大会期间,供销合作社还收购了大量肥猪和蛋品。大会总交易额达四十三亿余元,其中牲畜占半数以上。      (张秉谦)


第2版()
专栏:更好地为生产和消费者服务

“收野草根,供应便宜盐巴”
贵州省雷山县民族贸易商店今年上半年组织货郎担,翻过苗岭山脉的主峰——雷公山,到毛坪、挑江等五个边远乡供应生产和生活资料,收购土特产品。货郎担到山区以后,多年没有人收购的构皮麻、黄柏皮等土产品也有了销路。民族贸易商店的干部还教会许多群众加工土产品的方法。五月份,他们在桥兑乡就指导群众生产和出售了三百多斤茶叶,换回一批食盐和铁质农具。上半年,民族贸易商店在这些地区共收购黄柏皮、麦冬、金银花、猪鬃、麝香等土产四十五种,共值一亿五千二百多万元;供应铁质农具五千八百多件、油枯四万八千多斤,以及一批少数民族人民喜爱的花丝线、绸缎等物品。当地苗族人民感激地说:毛主席真关心苗家,派干部来收野草根(指药材),供给我们便宜的盐巴和农具。      (张子武)


第2版()
专栏:更好地为生产和消费者服务

水果丰收的季节
水蜜桃、李子和太平果陆续大量上市的时候,锦州市东郊和西郊的批发交易市场上,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八月份以来,每天水果的上市量,比七月份增加三倍多。锦州市的国营商业部门和供销合作社及时设立收购点,组织收购组,大力展开收购工作。同时,派出推销员到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地建立联系,及时供应这些大城市的需要。
今年,锦州市附近地区水果收成良好,园农们要求供应大批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中国百货公司锦州市公司,早就准备了大批青布、蓝布、毛巾和姑娘们喜爱的各种花布、花袜子等物品,源源运到各地供销合作社。卖出水果的园农们,正纷纷到合作社愉快地选购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品。 (柳耀东)


第2版()
专栏:更好地为生产和消费者服务

渔民自己的供销合作社
辽宁省安东县大孤山渔业供销合作社提前采办到大批秋季渔业生产资料。有些渔钩、格线、血粉、青麻等物品是在当地买不到的,供销合作社便派人到大连、岫岩等地采购。另外,还从山东省烟台市买了四百斤鱼铜和一些零星渔具。这些渔业生产资料,供销合作社过去很少经营。往年每到出海的时候,渔民们只好自己到大连、安东等地去购买,既费钱又耽误生产。今年,供销合作社早就把这些生产资料准备齐全了。渔民们都说:这才真是咱们渔民自己的供销合作社啊!


第2版()
专栏:更好地为生产和消费者服务

增产一定有把握!
在增产粮食运动中,湖北省非灾区的供销合作社积极供应肥料、农具和籽种,支持农民秋种秋收。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在省内加工和调剂饼肥,又从外省采购八百万斤化学肥料和一百余万斤菜种。
对有困难的农民,各地供销合作社结合预购棉花、生产贷款或用土产品换肥料的办法,进行供应。同时,咸宁等县,组织了四十九个牲畜交易站,调剂耕牛二百六十八头;当阳县各区供销合作社在当地加工了大批箩筐,板仓等农具;长阳县一区供销合作社加工各种农具一万一千多件。该县一区杨树乡王辉三,看到合作社准备了肥料、种籽和农具,生产劲头更大。利川县九区新龙乡胡廷相互助组。原来认为缺种,增产计划只订九百五十斤,在合作社的帮助下该组修订了计划,增产二千六百斤。农民普遍反映:“有了合作社的支持,我们增产一定有把握。”       (谢林等)


第2版()
专栏:更好地为生产和消费者服务

订立供销合同
秋雨后,甘南的辽阔草原更丰茂了,牛羊已到了膘肥肉美的季节。牧民为了改善生活,准备冬季牧场用的日常用品,赶着大批的牲畜,前往各个集市,换取粮食和工业品。中国食品公司甘肃省公司甘南藏族自治区办事处成立以来,和碌曲、玛曲、舟曲、卓尼、临潭等地贸易合作部门订立了收购牛、羊、猪的合同,并且调拨巨款,在各集市展开了收购工作。牧民们把大量食畜卖给国家,又从贸易公司和供销合作社购买所需的日用品。现在,该办事处在夏河已收购牛羊肉畜七百余头,供应城市及工矿区的需要。


第2版()
专栏:更好地为生产和消费者服务

烟农们的喜悦
从八月上旬开始,河南省许昌专区新烟已经大量上市。每天有一两千个农民到市上出卖烟叶。国营烟麻公司、合作社每天收购的烟叶达十二万多斤。人民政府今年又按青黄四级新烟等级,适当提高了收购价格,每斤烟叶比去年提高一百五十元;比前年提高三百元。
烟农们把卖烟叶所得的钱用一小部分购买生活用品,大部分钱都用来购买肥料和杀虫药剂,争取烟叶全面丰收。在市场上,农民们拿着买到的工业品,个个欢欣喜悦。给地主扛过十几年活的杜老二说:“如今的日子越过越强。我去年穿土布,今年买了细布;去年使小毛驴,今年要换个大骡子。还使上了水车和新式步犁。” (何朝宗)


第2版()
专栏:

人民银行总行指示各灾区分支机构
加强灾区贷款工作扶持群众生产自救
为扶持灾区群众生产自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指示所属在灾区的分支机构加强灾区贷款工作。
指示说:灾区的银行应以扶助群众生产自救作为今冬明春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主要工作是发放好生产救灾贷款,特别是发放好九千四百亿元专用救灾贷款,发展和巩固信用合作组织。指示说,在有条件发展信用合作社的地区,应积极帮助群众组织信用合作社。因为灾区信用合作社吸收存款比较困难,银行应加强领导并在资金上给以有力支持,促进信用合作社巩固起来,使它在生产救灾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于灾区贷款的来源和使用,指示指出,除总行已拨款九千四百亿元外,还要注意通过信用合作组织,调剂农村资金,发掘群众潜力,组织群众间的互助互济。总行所拨的救灾贷款主要放在重灾区,并有重点地使用,防止平均分配。秋季贷款主要是解决购买麦种、保畜、捕鱼及保秋等所需要的资金;冬季主要是扶持农民进行各种副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以增加收益;明春主要是支持春耕生产。对于部分灾民生活中的困难,要从实际出发,给予必要的贷款,帮助克服。
指示又指出,农民遭受灾害以后,集体互助的力量和作用更加显得重要。因此,灾区贷款要特别注意扶持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并鼓励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克服困难,生产渡荒。
指示还特别强调灾区贷款的发放,应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和救济粮款、社会互济等各项救灾措施结合起来,事先必须作通盘研究和计划,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农贷资金的作用。在发放贷款时还要注意和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的物资供应工作配合起来。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玉门炼油厂高溶点沥青车间开工生产
玉门矿务局炼油厂兴建的高溶点沥青车间主要工程胜利完工,并且开始生产。九月一日下午已顺利地生产出第一锅高溶点沥青。这个车间的日产量比过去小规模生产时增加了十六倍到二十倍。从此,很多年来被弃置在戈壁滩上的沥青原料,将可用来支援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了。
今年五月份,玉门矿务局炼油厂小规模生产高溶点沥青时,抚顺、南京、天津、西安等地的一些工厂就写信索取样品,并要求订货。玉门矿务局为供应这些工厂的需要,从七月一日起,就开始兴建高溶点沥青车间,参加建设工程的职工克服了挖土方和制大型沥青锅的困难,终于如期完工。这座车间的设备在防冻和冷却性能方面都有许多改进,工人们操作起来既安全又简便。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把更多的棉花卖给国家
辽宁省一等植棉劳动模范 岳德孚
我家住在辽阳县第十区耿家村。我听到国家实行棉布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和棉花计划收购的消息以后,心里很高兴。
我们家已经种了两三辈子棉花。可是在过去敌伪和蒋贼统治时代,种棉花的人却买不起布,穿不上衣裳。我们全家七口人,连被子都没有,穿的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种棉花不但要给地主缴租,给鬼子缴“出荷棉”,还要受私商的剥削。有一年冬天,快到腊月底了,我们家孩子大人还没有穿上棉衣裳。有一天,我背了六捆棉花起大早到辽阳市去卖,想换几尺布给孩子添补一下棉衣。没想到一到市场,私商就压起价来,直到天黑才卖出去,六捆棉花只卖了三捆的钱。想起这些事情来,真叫人难过!
自从解放以后,“种棉人穿不上衣裳”的事情再也没有了。几年来,因为有国家帮助,我们的棉花生产有了不小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穿用的布疋就越来越多。在一九五一年以前,我们全家每人平均一年只能添六、七尺布,到一九五一年增加到十来尺,一九五二年又增加到十七八尺,现在计算起来,我们每人一年得添二十尺布。真是一年比一年穿的暖,穿的好。
国家在现在的情况下,不实行棉布统购统销和棉花统购行不行呢?我怎么想也觉得不行。就拿我们家的情况来说,买的布一年比一年多,可是生产出来的棉花每年增加的却不太多。一九五零年我们一亩棉田拣三百五十斤棉花,一九五一年增加到三百八十斤,一九五二年因为年成不好,一亩才拣二百九十斤,到一九五三年才又恢复到三百四十斤。这样,棉花产量的增加赶不上需用量增加的快,国家要不实行棉布统购统销怎么能行呢?如果国家不实行棉花统购,也同样不行。像头两年,每年一到这时候,棉花贩子就三三两两地到村里来套购棉花,嘴里说多给钱,实际上却把一等花压价成二等花。这样不但我们种棉花的人卖花时吃了亏,私商把棉花都囤积起来,更影响了国家棉织工厂的生产。工厂生产少,咱们也就穿不上足够的便宜布了。
我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为了拥护棉布统购统销和棉花统购,我除了向村里群众积极宣传国家实行这个政策的意义,让大家都把棉花卖给国家以外,还要领导我们社的社员好好打尖打杈,放秋垅、拿大草,争取每棵棉花在霜前再多开两个桃,全社一百七十亩棉田就可以多拣一万五千斤霜前花卖给国家。


第2版()
专栏:经济工作述评

做好受灾地区的生产救灾工作
林准
经过几个月来的艰苦奋斗,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沿岸地区的人民,已经基本上战胜了百年未有的洪水。目前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领导人民做好生产救灾工作,迅速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今年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的防汛斗争和生产救灾工作,是过去任何政府都不能比拟的。由于我们进行了艰巨斗争的结果,武汉市水位虽曾高达二十九点七三公尺,却仍然屹立在洪水面前,南京等城市也始终抵御了洪水的侵袭。在淮河流域,广大的平原地区有的免除了灾害,有的减轻了灾害;苏北运河堤防也始终保证了安全,苏北平原数千万亩农田完全免除了灾害。在防汛抢险阶段,国家即已拨出了救济款五千五百多亿元,贷款九千四百亿元,供应口粮五亿一千多万斤,各种晚秋作物种籽两亿多斤。为了帮助被淹地区的人民转移到安全地区,党和政府还进行了巨大的组织工作,使灾民有计划地有秩序地进行了转移;安置地区的群众,也发扬了高度友爱互助精神,使灾民在生活方面和生产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方便。因此,受灾地区的人民都充满了战胜灾害的信心。
但是要领导受灾地区的人民最后地战胜灾害,渡过灾荒,还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艰巨任务。
领导受灾地区的人民搞好农业生产,是早日渡过灾荒的最基本的办法。目前全国受灾农田大部分已排除了渍水,除了经过抢救保持了一定收成的以外,需要补种或改种的农田,也已大部分进行了补种或改种。作好这些农田的田间管理工作,提高这些农田的收获量,就能够解决灾区人民今冬明春的大部分口粮问题。同时,随着江河的落水,及时地作好那些尚未脱水农田的排水工作,争取能够不误农时地播种小麦、大麦、油菜、蚕豆、豌豆等作物,对灾区人民早日渡过灾荒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渡荒需要,受灾地区还应尽量利用冬闲地,田边隙地,多种白菜、芥菜等各种冬季菜蔬。俗话说:“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家有三担菜,不怕年景坏”。这些都是群众的宝贵的渡荒经验。如果作好了这些工作,渡过灾荒便基本上有了保证。受灾地区的耕牛饲养问题,目前由于采用了寄养或集体放养等办法,已暂时得到解决。但是对保护灾区耕牛安全过冬,和准备灾区耕牛过冬所需饲草问题,各地必须及早大力设法解决。这一个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着受灾地区明年春耕生产的能否顺利进行和今后农业生产的能否迅速恢复发展。
领导受灾地区的人民,在不妨碍农业生产并有利农业生产的原则下,搞好副业生产,也是渡过灾荒的一个有效办法。去年许多水灾严重地区,今年春荒不重,主要是由于副业生产有成绩。河北省受灾地区的人民去年一冬副业活动,获利达六亿斤粮食之多,不仅解决了渡荒时期的困难,而且还利用副业盈余添置农具、购买耕牛,扩大了农业生产。今年受灾地区有些也已经动手在搞副业生产,如江苏省江浦县七个受灾较重的乡,已经搞起的副业生产有打鱼、织苇席、织渔网、挖药材、编竹篮等十多种,其中打鱼一项,预计到年底即可收入鲜鱼五、六十万斤。今年的受灾地区,一般出产丰富,副业生产门路多,特别是沿江沿湖的受灾地区,水上副业有一定的基础,今年水大鱼多,更应大力开展水上生产。在组织副业生产的工作中,人民政府应当解决灾民从事副业生产的困难,银行、信用合作部门,应当在贷款等方面给予帮助;商业、供销合作部门,应扩大对灾区的收购计划,供应或者贷给灾民生产工具和原料,同时和灾民订立供、产、销合同,以保证灾民生产的计划性,不会因原料不足而中断生产,也不会使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销路。
但是,目前有些受灾地区只注重副业生产,忽视农业生产,这种作法也是错误的。例如湖北省鄂城县草陂乡,忙于荡船摆渡赚钱,以致有一百五十石稻谷可以抢救也没有抢救;这个县应山乡有八个互助组,只注意去搞副业生产,原计划种三石田的菜,一升也没有种。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干部不了解搞好农业生产是渡过灾荒的最基本的办法,开展副业生产必须以不妨碍农业生产和有利农业生产发展为原则;不了解副业生产虽然能够帮助灾民解决一部分困难,但副业生产不能直接生产粮食,如果受灾地区不尽可能生产一部分粮食或代食品,减少受灾损失,解决本地区的口粮问题,就势必增加政府粮食供应工作的困难,这对灾区人民是十分不利的。
大力开展农村互助合作运动,是保证灾区人民能够迅速恢复生产,渡过灾荒的主要环节。如果把互助合作同生产对立起来,以为在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灾荒,忙于恢复生产,就可以放弃对互助合作的领导,这是十分错误的,其结果只会使灾荒在农村造成严重的破坏,使广大农民破产,使农村阶级发生分化。目前有的受灾地区,已经发生了放青苗的现象,这是值得十分注意的。如果不加强对受灾地区互助合作组织的领导,在广大农民中间贯彻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生产救灾节约渡荒的救灾方针,那么,在受灾地区发生放青苗等现象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因此,受灾地区的党政领导机关,必须注意把生产救灾和互助合作很好的结合起来。
今年的生产救灾任务是相当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坚决贯彻党在农村的领导方针,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灾荒是一定能够战胜的,困难是一定可以克服的。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兴建西郊商场
北京市西直门外苏联展览馆的西南面路南,一个月前只是一片庄稼地,现在已兴建起一座富有中国色彩的联合商场:每一所屋子都是绿顶绿窗红窗格。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开幕以后,商场将为观众们服务。
联合商场的进口处宽十四公尺,这里将竖立起一座大牌坊。商场的前排是苏联商品售卖处。人们在参观了展览会后,可以从这里买到各种苏联的日用品、食品、玩具以及各种纪念品;还可以到国际书店,购买苏联出版的各种书籍。里边设有四个茶室,可以供给七百人同时饮茶休息。宽大的院子内,将要进行绿化工作。商场内有食品零售部,专供应参观者以各种点心和水果。商场中部,设有一座高大宽敞的经济食堂,这里可在同一时期内供七百人进餐。在商场的西南角,还有回民食堂。此外,院内将建设两个书亭,由新华书店和邮局向观众们供应书籍和报张杂志。
联合商场的西面,一个新的公共汽车站正在建筑中。参观者在商场内少憩后,就可从西门走到汽车站(这里有问询处、食品零售部和母子候车室),乘坐二路公共汽车经阜成门前往朝阳门;也可乘三路、七路公共汽车经西直门到达崇文门;还可乘新辟线路车经西直门到达前门。


第2版()
专栏:

郑州的新面貌
本报记者 陈迹
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叉点——郑州一天天在改换着它的面貌。
郑州的西郊的田野,已经变成一个美丽的新工业区。在这里,可以听到国营郑州第一棉纺厂的纺纱机和织布机转动的声音。一捆捆棉纱和细布已装进车厢,运往各地。在这里,可以看见国营郑州第三棉纺厂的淡红的职工宿舍和宽敞的大厂房。今年四月,郑州第三棉纺厂开始兴工,现在它的厂房内部工程快要竣工,即将安装机器。它开工生产后,每年可以生产几百万疋细布和几万件棉纱。今年五月一日动工的国营郑州油脂化学厂的壮丽的厂房也快要落成了,明年春天它要全部投入生产,一年可以生产一千七百多万斤棉籽油。
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的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中。许多新出现的高大的建筑物,已经改变了郑州纺织机械厂原来的面貌。新建的郑州面粉厂,在投入生产以后,可以制出供给六十万人食用的面粉。活跃在郑州郊外的测量队,也正在紧张地工作着,为更多新工厂的建设做准备工作。
去年十月二十四日开始发电的国营郑州电厂,虽然已把郑州的发电量提高许多倍;但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它的能力已经显得不够充分。
随着许多新的工厂的出现,郑州的城市建设也在蓬蓬勃勃地展开。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的自来水厂,已开始修建。它比郑州原有水厂大一百多倍,将可保证郑州工业和人民生活的用水。解放初期,郑州只有一条狭窄的水泥马路;现在已有十多条水泥的和柏油的马路。去年郑州还没有公共汽车,目前已有三路公共汽车。在通往工业区的柏油马路上,奔驰着的公共汽车,不时地传出年轻的女工们欢笑的歌唱的声音。四年前,在郑州街道上,只有少数的路灯摇幌着暗淡的灯光;今天一片辉煌的灯光照亮着全城。三万四千多公尺的下水道工程,也在积极修建中。许多臭水沟都已填平。一幢美丽的清洁的河南工人疗养院,已经落成。今年十月一日河南省的工业劳动模范就要来到这里休养。在郑州,还不断地出现着新的戏院、文化宫、书店、制冰厂和食品工厂。在金水河岸,在道路两旁,在沙丘地带,过去已种植了七百万株树木,今年又种植了四十多万株。几年以后,郑州不再受风砂的侵袭。过去被人称做“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的郑州,将要变成一个现代的美丽的新工业城市。


第2版()
专栏:

正在建设的梅山
新华社记者 石正章 龚灏
从六安城坐上去梅山的汽车,三个多钟头便可到达大别山区正在加速建设的治淮重要工程之一的梅山水库。由于这座水库建成以后,它要拦住史河十七亿多立方公尺的洪水(按新近的设计),这不仅对史河和淮河两岸的人民减去洪水的威胁,并且对繁荣山区的经济带来新的条件。现在新的金寨县城就要在水陆交通畅达的梅山建设起来,成为大别山区一个新的经济枢纽。这座未来的山色之城已在草木茂密的山野规划出了它的瑰丽的轮廓。不久,这座新建的城市就像是水库的一个花朵开放出来。
我们在国庆节来临之前访问了这座未来之城。在这个四面环山的狭长地带里,近万名的工人和民工以他们的智慧和劳动绘制着一幅幸福生活的图景。他们已经完成了梅山水库的二百五十九公尺长的隧洞工程。国庆日前,他们还要争取完成水库上游围坝合拢的工程。为供应城市建设需要的砖窑工人们,正在调土赶制砖坯;百里内外的农民,为了迎接这座城市的诞生,在日夜不停地向这里运送着竹木和柴草。城市的设计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为这座城市规划图样。一位城市设计人员从城市规划的草图上告诉我们:那是横架在史河上的巨型拱桥,他和介于大小梅山之间的八十多公尺高的水库连拱坝互相辉映。跨过史河拱桥,在河的西面是一个面积四万平方公尺的公园,将来的梅山人民大会堂和工人文化宫就要建设在这里。园外纵横着宽阔洁净的马路。公园南面为水库的管理所区域,两万四千瓩发电量的水力发电站以及可以居高瞩远俯瞰“人造湖”、连拱坝和城市全貌的休养所也设在这里。居民住宅区的位置在公园的南北两侧。公园的西面是和政府机关区毗连的市场区。沿公园往北再走两三华里,就是初步规划的工厂区。它们将给盛产竹、木、茶、麻和粮食的富饶的大别山区带来新的繁荣。那时,史河上游的轮船和通往梅山的汽车也将在这里成为会集点。水库建成以后,凶暴的史河便会从水库到公园的林荫道旁静静流过。在城郊大龚岭的幽美环境里,一个可容二千名学生的中学已经快要动工了。
现在,从清晨到夜晚,已从金寨、麻埠等地迁到这里来的国营百货公司、食品公司、商店、供销合作社和新华书店等,都在接待着它们的新顾客。从前这里的居民要跑到几十里路以外的地方去买油买盐,现在他们就地得到了这些生活用品的供应;而且可以吃到山东的苹果、福建的荔枝、镇江的虾子酱油,用到上海等地运来的日用百货。
这幅创造幸福生活的建设图景,鼓舞着参加建设的人们以忘我的劳动工作着。在人民解放军部队里曾立过一等功的开山机驾驶员梁永芝,在一九四九年进入大别山区剿匪路过梅山时,梅山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山沟,而现在他目睹这个开始建设的新城市,感到极大的兴奋。由于他忘我的劳动,最近他已被评为一等功臣。共产党员、把钻工马延森,在他分离了六年的妻子来到梅山时,正是工作最紧张的时候,虽然工地和家庭只有一河之隔,但他为了提前完成工作任务,连续六十天没有顾得回家。梅山建设动工后,附近的农民陆续不断地来参观建设的情景。他们惊喜地说:“山区社会主义来得这样快!”参加梅山区互助合作代表会议的代表参观过梅山的建设以后,立即给工人写了信,保证要搞好互助合作,多打粮食来支援工业建设。曾经在一九二九年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革命工作的陈和清,看到今天梅山的建设景象,心里更是喜悦。他宁愿为了人民的利益把十二亩水田让给国家建设新城市,而自己和互助组员一道积极转入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农民杨登云说:“我们豹子、野猪成群结队的梅山,已经成了热闹的市镇了,再不会有人嫌我们山里穷、山里苦了!”


第2版()
专栏:

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副部长 杨显东
中国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棉花的国家之一,具有长远的种棉历史和丰富的栽培经验。可是,解放以前,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之下,劳动人民受到残酷的压迫,棉花市场掌握在官僚买办阶级手里,棉花的销路和价格没有保证,棉农受到无情的掠夺和剥削。因此,国内的棉花生产,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尤其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棉花产量更逐年大量缩减,以致国内棉花生产长期处在不能自给自足的状态,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棉花和棉织品。进口最多的一年(一九四六年),输入的外国棉花,竟相当于当年国内棉花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五。这种情况,充分表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下,生产的发展是要受到种种阻碍的。
棉花产量质量都提高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就按照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有计划地大力发展棉花生产。历史上长期依赖大量外国棉花进口的不合理现象,在新中国很快就转变了。一九五二年,国内生产的棉花,不仅完全能供应全国纺织工业所必需的原料和满足广大人民的衣着需要,而且还可以多余一部分作为必要的储备。这一年的棉花产量,比起旧中国生产最多的五年(一九三三——一九三七年)的平均产量,已增加一半以上。如果以全国刚解放时一九四九年的棉花总产量为一○○,一九五○年增加到一六○,一九五一年增加到二三五,一九五二年增加到二九一;三年内增加产量近两倍。一九五三年由于国家有意识地不让棉田过分扩展,加以这一年不少棉区受灾,产量受到一些影响,但全国棉花总产量仍为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二六五。全国的植棉面积,按照国家计划迅速扩增,几年来棉田面积已较解放前扩增一倍以上。棉田单位产量也逐步提高,如以一九四九年的水平为基础,至一九五二年,三年内就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四点四。翻身后的劳动人民发掘生产潜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过去所难以想像的。过去每亩棉田产三、四百斤籽棉的极为稀罕,而现在一般农场和先进的农民每亩生产三、四百斤籽棉已是极平常的事。几年来,并且不断创造了高额的丰产纪录:一九五一年山西解县曲耀离每亩产九百一十二斤;一九五二年山西翼城县吴春安农业生产合作社每亩产一千零二十一斤多;一九五三年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军垦农场的一部分棉田每亩产量达到一千三百四十九斤。
棉花的品质也有显著的改进。一九五○年所产能纺细纱的长绒原棉仅占全部棉产量的百分之六·八,一九五三年就上升到百分之五十九·七三;一九五三年所生产的棉花,平均纤维长度较一九五○年增加了二·六公厘。旧社会长期存在的在棉花中搀水搀杂的严重恶习,解放后由于广大群众觉悟的提高,加以政府正确地贯彻了分级检验工作和优棉优价政策,在短短两三年内就纠正了。过去国产棉花中从来没有能供纺六十支以上细纱的,现在也有了。
棉花生产为什么能提高
为什么这几年来棉花生产能这样快地发展呢?基本的原因是解放后在具有显著优越性的新的社会制度下,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消灭了封建的土地制度,广大的劳动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生产积极性,长期被束缚着的生产潜力大量解放出来了;国家还给了农民许多物质上技术上的帮助;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对于产量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只就国家的帮助来谈:
首先,政府为了奖励农民按国家计划增产棉花,制订和执行了一系列保障棉农利益的政策。如每年在棉花播种以前公布棉花和粮食的合理比价,与棉农订立棉花预购合同,政府保证收购,而且保证种棉花对农民有利,使农民完全打消了过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怕生产出来棉花没有人收购或卖不到合理价格的顾虑。种植棉花虽收益较多,但政府规定仍按一般粮田的标准缴纳农业税,并准许棉田用棉花来抵交公粮;同时,产棉区所缺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资料,也由政府保证调剂供应,免除了农民怕多种了棉花缺粮食吃的顾虑。
其次,政府大力供应棉区各种必需的生产资料,如棉种、商品肥料、防治棉田病虫的药械、新式农具等,并且发放了必要的贷款,帮助棉农解决实际困难,为按照国家计划扩大棉田和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过去棉田施用细肥的很少,现在全国棉田每年施用饼类肥料和化学肥料已达一百万吨以上。几年来供应棉区的喷雾器和喷粉器,共有六十多万架。只一九五二年,国家供应棉区防治棉花害虫的药剂就有七千九百多万斤;这一年因防治棉花病虫害而挽回的产量损失,估计约有一百五十多万担皮棉。河北省石家庄专区是一个主要产棉区,自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三年上半年,仅这一个专区就推广了新式步犁五千五百多架。另外,国家用了很大的力量兴修水利和排除水害,灌溉棉田的面积逐年增加。河北、山西、陕西等主要产棉省份,灌溉棉田已达到棉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河南省引黄济卫灌溉渠修好后,灌溉棉田二十多万亩,根据一九五二年的对比,灌溉的棉田比不灌溉的每亩多收籽棉五十到六十斤。
第三,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广了改良棉种。解放以前,推广改良种工作虽已进行了多年,但直到一九四八年,良种面积仍不到棉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主要棉区选定了十个细绒棉推广种(都是陆地棉改良种),设置了一百多处良种繁殖基地,先后建立了六十二所近代化的良种轧花厂,几年来累计贷发出优良种子三亿一千多万斤,并普遍发动群众进行选种留种工作。到了一九五二年,凡比较集中的主要细绒棉产区,良种都已达到基本普及的程度。一九五三年全国良种棉田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二,比一九四八年的良种面积扩大了二十四倍。推广的良种,一般可较农民原来的棉种增加产量百分之十至二十,衣分、绒长等更有显著的提高。
第四,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改良运动。各主要棉区都因地制宜地制订了植棉技术指导纲要,并找出关键性的增产技术改进措施,大力组织推行。几年来,主要的改进项目是深耕、密植、及时播种、保苗匀苗、合理灌溉、适当整枝、减少蕾铃脱落和防止徒长晚熟等。过去农民对细绒棉一般习惯稀植;经吸取苏联先进的密植经验,通过许多农场和劳动模范的实地试验,证实了适当密植是增加产量提早成熟的正确方向。几年来,各个棉区已大部在原来密度基础上每亩增加了几百株到一千多株,一般都收到显著的增产效果。如山东省高密县共有三十多万亩棉田,原来植棉密度每亩约二千株左右,一九五二年因推行密植,每亩加到二千五百至三千株,全县平均产量提高了二成以上。又如,灌溉棉田过去普遍存在着大水漫浇的不科学的做法,几年来已总结推行了小水轻浇、畦灌、沟灌、实行冬灌、提早春灌等合理灌溉的办法。陕西泾惠渠灌溉棉区三十八万多亩棉田,一九五三年由于全面实施了灌溉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的改进,较一九五二年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一点四倍。虽然部分棉区群众中早就有棉花整枝经验,但过去许多人一直抱怀疑或否定的态度,不敢提倡推广。几年来,从总结实践经验中,已完全肯定了整枝技术是保证棉花增产促进早熟的主要措施之一。北方棉区现已广泛实施棉花整枝;南方棉区也在逐步扩大推行。湖北省荆州农场一九五三年整枝试验的结果,实施整枝的比不整枝的产量高百分之二十一点八,霜黄僵烂花少百分之三十点二。另外,盐垦区改变棉田不敢耕地的习惯;南方许多棉区改撒播为条播;棉麦两熟制地区克服两熟栽培中存在的矛盾,争取棉麦两季增产;北方棉区实施抗旱耕作法,保证及时播种等,也都做出许多成绩。
广大农民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由分散的个体经营,逐步改变为较大规模的集体经营,合理地使用土地和劳动力,在棉花增产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是极为显著的。如山西省一九五三年全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棉田,平均每亩产籽棉一百八十九斤,高出全省平均产量百分之三十五点八。
几年来国家设置的许多国营农场,由于在大面积上实施机械耕作和采用科学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增产的成绩更为显著。如一九五三年新疆全省国营农场和部队生产的农场,在六万多亩棉田上,平均每亩产皮棉七十二点三斤,超过全省平均产量一倍多。北京郊区的国营五里店、彰化、和义等农场,一九五三年共种五千零二十五亩棉花,平均产量也高于农民平均产量百分之五十左右。国营农场大规模的经营和先进的生产方法,已成为引导广大农民组织起来采用新技术发展生产的鲜明旗帜。
必须继续努力提高棉花产量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国家决定纺织工业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劳动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棉花和棉布的消费量也显著地增加。如东北棉布的消费量,解放后五年以内,就增加了十三倍多。几年来,我们国家大量发展了棉花生产,基本上满足了国内的供应。今后,随着国家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人民对棉花棉布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还要有计划地继续增加棉花的生产量。在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没有完全实现以前,要大大提高棉花的产量当然是相当困难的,是很难赶上人民对于棉花棉布的需要增长的速度的。因此,不能不实行棉布计划供应、棉花计划收购。但是,不断满足人民需要的根本办法还是不断发展生产。农业工作者和棉农一定要认识自己对于进一步增产棉花的重要责任。中国的棉花生产有着极大的潜力,发展前途是无可限量的。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的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也都从过去那种工作不受重视、陷在小圈子里发挥不了作用的局面中解脱出来了。几年来,农业科学机关和农业试验场经过整理和充实,科学技术人员受到尊重,并在政府帮助下提高了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因而能密切地配合国家的需要,发挥出科学技术方面的力量,不仅帮助解决当前生产上的主要问题,并给今后继续发展生产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道路。过去一般认为我国棉区最北的界限不能超过北纬四十二、三度,而现在棉区已推进到黑龙江省北纬四十六、七度的地方。新疆、沿海垦区有着大量可以开发的新棉地。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运用有性、无性杂交的方法,已选育出绒长达一又二分之一吋的能供特种工业用的长绒原棉。另外,长绒的海岛棉也已在我国初步引种成功,我国农业合作化、机械化的事业正在日益发展,增产棉花的科学技术和机耕经验都正在不断创造发展中。在我国的优越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人力物力都可以充分发挥出对生产有利的作用;加以我国自然条件的优厚,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完全有条件在现有基础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棉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