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争取把每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都办好
算一算社员们今年能不能增加收入
中共中央西南局农村工作部
编者按:办好现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但可以带动全体农民为完成国家的农业生产计划而斗争,并且对于进一步开展合作化运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现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根据各个地区最近反映的情况,生产好、经营管理好、组织巩固的,大约占百分之三十;生产工作做得很不好、经营管理比较混乱、组织不巩固的,在一般地区大约占百分之十,也有占百分之十以上以至百分之二十的;中间状态的约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占现有社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办得不好的社,如果不大力加以改进,就有减产的可能;它们虽然不占多数,但对于整个农村的生产和合作化运动的影响却是不小的。占现有社总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中间状态的社,内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也迫切需要加以改进。办好现有的社的中心问题,就是帮助这些社做好生产工作,充分发挥劳动力和土地的潜在能力,保证增加生产。现在,有些地区领导方面已经加强了对落后社的具体领导,而且抓住了增产的重要环节;有的已经开始改变了落后社的面貌。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领导干部却仍然盲目地认为“问题不大”;还有一些干部在碰到困难的情况下失去了信心,认为“有一些社办垮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本报已于八月三日发表题为“进一步帮助所有农业生产合作社做好生产工作”的社论;现在,再把关于这个问题的情况和一些地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集中发表,希望大家密切地注意这个问题,切实地加以解决,争取每个社都能增加生产,都能巩固起来。
最近,西南地区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都较认真地进行了一次秋收分配试算工作。根据一些典型社试算结果,今年如不遭遇意外灾害,完成了增产计划,绝大多数社员的收入要增加,有些劳力强土地少的社员甚至可比入社前增加收入一两倍。通过试算,使每个社员了解全社能增产多少、自己能分多少、为什么能多分,对提高社员认识和劳动积极性有很大作用。有的社员说:“过去光晓得合作社能增产,究竟能增产多少不摸底;又怀疑社里能增产,不一定自己能多分,这一算心里就亮堂了。”纷纷表示要加劲生产。一些过去不多出来的人也出来干活了。
但是,由于各户原来生产水平不一、劳力、技术相差悬殊,和一些其它原因(如一些原为小商贩、手工业者或有其它收入的社员,干部因工作误工多挣分少等)约有百分之五至二十不等的社员户收入可能要比入社前减少。根据四川省简阳县解放社试算,完成增产计划后,一百一十七户中仍有十七户要减少收入。这十七户情况是:原来产量高的四户,土地多劳力少和缺少劳力的七户,有其他特种收入的六户(果农一户、菜农五户)。四川隆昌县新生、曙光二社共九十户,试算结果有十八户即百分之二十的户可能减少收入。计劳力弱技术差的八户,土地好产量高、人口多劳力少的六户,干部和烈军属四户。往年这些户多是稍请点零工或以牛工换人工,或全家动员、亲友邻居帮忙,或将土地出租自己干点其它活路、再加上经营点副业,收入仍不少;入社后虽然解决了他们缺乏劳力,或缺耕畜农具,或缺乏肥料,或生产技术不好等困难,但因为合作社是实行以劳为主的分配原则,相对地减少了土地的收益,他们的收入就减少了。
经过试算,预计可能较往年减少收入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十以下的户,只要今后在劳力调配上适当注意,使他们有机会多得些工分,就可大体解决。收入减少较多的,单从劳力调配上照顾还不够。因为他们情绪不安,有的看秋收,有的打算退社,有的依赖政府救济,有些干部或积极分子有话不好说,受到家庭责备。他们的不稳情绪影响着其他的社员和社外群众。因此,分配试算不是单纯的算账,而是一项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很多社一方面通过大多数户增加收入的可能性,使社员认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提高社员把社办好的信心。另一方面把可能减少收入户减少收入的原因分析给社员听。特别是着重说明:许多困难户入社后在合作社集体力量的帮助下,已减少了过去的许多困难(如请不到工、租不到耕牛以致要多付工资,或不得不延误季节而减产等),现在生活、生产都日渐稳定;而随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集体力量的日益强大,这种困难就会越来越少,就会逐步和大家共同富裕起来。使他们看到社会主义的前途,积极热情地拥护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进行这些教育同时,还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使预计增加收入户确能增加收入,使可能减少收入的社员也能增加收入。
各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首先是抓紧增产关键,采用新技术,预防或战胜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社的增产计划。据解放社推算,如能超额完成增产计划,就有一半预计减少收入的户可变为增加收入。遂宁县五星社,利用一些不用的田坎地角,扩大耕地面积二十一亩,所产的粮食足够十五个人一年食用,全社收入增加了。社员收入也就有了保证。
其次是发展社的集体副业和社员的家庭副业,并帮助社员解决从事副业生产的一些困难。如解放社有二十多户社员想喂猪,但缺乏饲料和本钱,社里就向人民银行贷款买了六十多只猪和羊,分配给他们饲养,又将全社所有能作饲料的豌豆叶、葫豆叶、菜根菜叶、红苕藤、玉米叶等分配给需要饲料的社员,换取猪肥,既增加了社里的肥料来源,又增加了社员收入。
第三、在组织生产中,通过合理组织使用劳动力,有意识地组织可能减少收入户的劳力从事农、副业生产,尽可能使他们有多得工分的机会。但在照顾这些户时应很好地进行计划工作和教育工作,从有利于生产出发,防止为照顾而照顾的偏向,如分配给一些不能胜任的工作反而会影响生产和团结
(如有的社员不会喂牛,为了照顾他分配去喂牛,结果把牛喂坏了等现象)。同时要注意教育全体社员,说明照顾他们对巩固合作社、达到共同富裕目的的重大意义,克服某些社员的嫉妒和平均主义思想。
第四、对一些因特殊情况减少收入的,则采取不同办法处理,如解放社对菜农果农采取“包工包产、超产分红”的办法,使这些户收入不减少。对社干部误工太多的,主要是从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着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使他们有时间参加生产。对某些手工业者,在不影响社里生产的原则下允许出外作点工以增加收入。隆昌新生等二个社十八户可能减产的,用合理调配劳力解决了六户,另外编夏布的三户,饲养耕牛的三户,替社里养猪、羊、鹅的六户。经过这样一些措施,减少收入的户大体都可能增加收入,或是不减少收入了。有些户虽然收入减少了,但支出也同样减少了,如往年请工要付工资、饭费等,现在就不需要付了。各社对这些户也分别说明了情况,安定了情绪。
试算以后,思想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做得好的社,都提高了社干部和社员办好社的信心,加强了社内中农和贫农的团结,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2版()
专栏:

原因在于盲目自满
张万良
河北省安次县今年春季共有一百三十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春播前,曾进行过一番整顿。当时,据县委分析,全县有问题的社约占全县总社数的百分之十。但是整顿以后,进入紧张的生产阶段时,动摇涣散的社反而逐渐增多了。
经过一番整顿,全县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订了生产计划;有一半以上的社实行了小包工;有九个社内清洗了地主富农;每社平均有五个骨干。看到这些数字上的成绩,县委领导满足了,认为全县绝大多数社“没大问题”了。
实际上这次整顿并没有解决多少问题。有一部分社原来建社基础不大好,社员入社是抱着
“试试看”的态度,自留地多(一般留百分之二十,有的留百分之三十至四十),而且是留好地。有的社干部自私,入社时抬高自己生产资料的入股价格,引起社员不满。还有个别社领导成分不纯。这些问题在整顿时都没有适当处理解决。因此,一开始生产,许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像古县村的张让社、郎凤元社、东杨庄的杨玉全社等都是县里认为“整顿以后生产很好,没有问题”的社,可是一到农忙时,社员就只顾耕种自留地,不关心社里生产。有的社土地已经撩荒了,社员思想动摇,吵嚷着散伙。另外,社干部在派工中避重就轻、记工时以半劳力记整工,处处想占社员便宜,也成了比较普遍的现象。
县区干部认为社里“没问题”,社干部又只愿说好不愿说坏,因此,真有了问题也很难及时发现。如廊坊镇富春山社,今年建社不久就死了两头牲口,但社干部汇报社内经营管理情况时,却说得很好,对死牲口的事一字也不提。古县村是重点村,经常住着一个县委派去搞互助合作的专职干部,还有区委的工作组。可是,村里有两个社因为统一支配劳力有问题,社员要散伙,闹了十多天,工作组都不知道。一区是全县办社比较好的一个区,到今年六月间,在四个乡二十一个社中,有六个社生产不如互助组,社员情绪动摇,问题较多,占了百分之二十八点五。可是根据县委掌握的“情况”,有问题的社仍是“不超过百分之十”。
县委工作肤皮潦草,却又盲目自满;安次县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有问题的社反而增多了起来,原因就在这里。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省绥化县薄弱社情况调查
中共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
为了帮助薄弱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迅速改正缺点,我们在绥化县召开了“薄弱社工作座谈会”;并深入六区兴福村王振东社和马显成社(两个较差的社)进行了调查工作。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和我们对改进薄弱社的意见如下:
一、薄弱社的情况
绥化全县有十个薄弱社,占现有社的百分之六点七,都是今年新建的社,绝大多数处在偏僻边沿地带或工作薄弱的村里。这些社的建社条件基本具备,并有一定的领导骨干;但建社半年来这十个社的生产总是落后的;经营管理都很混乱;社的领导力量薄弱,社员信心低落。
从生产上看:十个社有九个社的生产还不如当地互助组好,进度慢,耕作质量比较粗糙。如六区王振东社,社内劳动力和土地的比例和当地互助组相等,但社的生产却落在互助组后面。全村头遍铲?基本结束时,社内还有三十二垧地一锄没动。后来请人帮工,才算没扔地;耕作质量也不如当地较好的互助组或单干户。就目前情况看,其中有三个社如果不及时大力改进,一定要减产,到秋后要比互助组少打粮(原因是耕作粗糙,缺苗、瞎地多,中耕不及时等)。
从经营管理上看:十个社有八个社是比较混乱的。生产没计划。如王振东社,夏锄要求铲?几遍,每种作物怎样要求,社员和理事会都不清楚,各人有各人的主张和见解。劳动组织比较松懈,劳动计算也不合理。因此,出勤率很低。马显成社二十个男劳力,平均每天都有四、五个歇工的;有时歇工的超过半数。计工是“老十二分”,既不实行死订活评,又不实行小包工,影响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在财务管理上,一般是制度不健全,花钱没计划,少数社贯彻勤俭办社精神不够。马显成社铺张浪费,至目前已欠外债两千多万元;建社时花一千多万买一台胶皮车,现在“干闲”,积压了资金,还得出利息;不少社账目混乱,有的社半年来一次账目也没公布。许多社员说:“合作社的账不清,我的心就乱。”
从政治工作上看:一般都是开会少,教育少,社内外没有竞赛,一切会议不按时召开。王振东社半年多只开了一次批评检讨会,结果是“会没开好,仇疙瘩更大了”。
从社员思想上看:社员们一般是相信合作社“这条道好”的,可是不相信自己所在的合作社能搞好。据六区两个薄弱社看,真正有长远打算,并积极干的社员是少数;多数抱着观望的态度说
“好就干,不好就散”;少数社员盼望社垮台,
“下雨不如下雹子好,打光了不用铲”,铲地时鼓动别人“粗拉点干”,不服从领导。有的社员曾因春耕时卖糖葫芦影响生产,被劝止后,他就说:
“合作社把我的‘钱串子’给‘撅’(折断)了!”这类人常说:“走差了一步棋,当初不该入社。”
“手插到磨眼里了!”“到秋说啥也不干了。”有的说合作社像“笆篱子”,使人“不自由”。七区王明久社十一户分成了三派,名义上是贫农当主任,实际上是富裕户操纵社,把持领导,排斥贫困户;社内许多工作贯彻不下去。
二、形成薄弱社的原因
1、县委区委(主要是区委)对这些社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领导。县区干部下乡时,愿到先进社,不愿到边远的落后社;或者只一般地叫某同志负责“照顾一下”,结果是这些社长期无人领导。这是形成薄弱社的基本原因。
2、有些社建社工作粗糙。如王振东社建社时,硬“劝”了三户入社;其中有两户现在常闹问题,社干部后悔“当初不该强求他入社”。建社时没解决好的遗留问题也多,有的社连马租多少都没确定,社员们说“心里没底”,是个“糊涂社”。
3、社的领导骨干没有经验,特别是主任能力弱,有半数左右的薄弱社理事不团结;这些社又处在边远地带,距离有经验的社较远,遇有难题不能及时解决;长久下去,就形成了薄弱社。
三、怎样改进薄弱社的工作
就座谈会上的意见和我们在两个落后社工作的经验来看,应着重从这样几方面改进薄弱社的工作:
1、用落后社的事实及其在群众中发生的不好的影响来提醒干部和教育干部,使他们正视改变落后社情况的必要,使他们了解“只许办好,不许办坏”的重要意义。在座谈会上,大家认为:如果社办坏了,结果不但要少打粮,而且对社外影响很坏,对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有很大妨碍。经过座谈后,社员要求县区领导方面去帮助工作。县委拟再次召集有薄弱社的区的区委,研究布置加强薄弱社的工作;特别是对于三个肯定会减产的社,拟派得力干部帮助他们扭转局面,搞好生产。
2、县委区委应立即指派得力干部,普遍深入检查薄弱社的工作。要找出各社的症结和改进的关键,对症下药,迅速改进。目前应特别注意帮助各社找出各该社的增产关键,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证增加社员收入。如王振东社,没有生产计划,有的主张夏锄第二遍不铲就?,有的主张加工铲二遍,有的主张两遍就挂锄,有的主张要多就非请工不可。后来召开了社员大会,挖掘劳动潜力,民主制订了夏锄计划,计算了社内劳动力和耕作时间、活计,确定不请工也可以做到扣槎地两铲两?,耲槎地三铲三?。同时,还建立了十日满勤奖励制。这样做了之后,劳动出勤率有所增加,社员们还满意。
3、加强对薄弱社骨干和群众的思想教育。(1)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坚定社员办社信心;
(2)进行民主办社和搞好团结的教育,加强全体社员和骨干分子对办好合作社的责任感;(3)进行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勤俭办社的教育,克服依赖思想和浪费现象。在进行思想教育中,应结合社内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领导地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表扬模范先进事例,发扬正气,加强团结。
4、交流好的办社经验。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使先进社的经验有机会向薄弱社传播;也可以组织薄弱社干部或社员代表到邻近的较好的社实地参观;条件成熟时可建立互助合作网,定期交流工作经验。
5、提高社内骨干分子的能力,扩大社内骨干分子的队伍。在帮助各社改进工作时,要依靠各社内部的力量,不可包办代替;同时,县区干部对村支部干部和社内骨干要耐心地热忱地边作边教,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可单纯地批判指责。要注意培养积极分子,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扩大领导力量,形成领导核心。这不仅可以为今后发展党员团员创造条件,也可以为今后从根本上扭转薄弱社的局面打下基础。要教育社内骨干分子,特别是社主任,学会民主办社,有事和社员商量,理事分工负责,发挥全体社员和理事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会组织劳动,充分发挥社员们的劳动力,克服生产上的盲目混乱和无人负责现象。要提高村支部的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使村支部能经常加强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领导,保证合作社的正常发展。只有这样,薄弱社才能真正改进为健全的社,才可以不发生“人走工作走”的“回生”现象。


第2版()
专栏:

在灾害袭击下坚持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
中共湖北省荆州地委
农业生产合作社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近来连续阴雨,荆州地区形成涝灾;农业生产受到严重袭击。
在这情况下,特别需要发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带动互助组和全体农民,坚定抗灾信心,团结一致为战胜灾害而斗争。但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干部和社员群众在思想情绪上却很混乱;农田全部被渍光的社,情况更为严重。有的社的骨干丧失了领导信心,领导机构开始涣散。监利“联盟”社社长黄隆坤,丢开社里排渍的工作,一个人到湖里打鱼去了。潜江四区刘堂社社长李家德、副社长柳保珍,面对一片汪洋,苦无办法。田高未渍的,想退社自谋生计。沔阳“金星”社社长刘艳芳六亩高水田未受渍,想退社又不好正面提出来,就借故发脾气、吵架,想把社搞散伙拉倒。在社员方面,思想情绪更复杂。有些社员对于合作社能不能战胜这么大的水灾怀着疑虑,想逃荒去,想“各搞各”。有两种人思想波动最大:一种是有高田的户。他们认为社里要统一分粮,没渍的田也给被渍户背了,划不来。他们后悔:“倒不如单干强,自己收粮自己得。”天门友谊社四户高田户都要退社。沔阳七区“兴华”社社员周贤木的爷,埋怨儿子不该入社,四处投人,拍掌捶胸,要把入社的耕牛,农具要回来。另一种是有手艺的社员。他们想退社后凭技术“跑江湖”渡荒。如江陵“五星”社社员华继秀会织布,一家人打算到荆门拾回桥去投亲戚织布过活,连还能插秧的田也不准备插了。
这些情况,直接牵连到社内分配政策和互利原则;如不妥善地加以解决,就会影响社的巩固。根据各社已行的办法,我们的意见,总的原则应是坚持统一经营,各尽其能。社内应尽一切力量争取增加全社的生产,增加社员的收入,秋后在分配比例上对高田户加以适当照顾。另方面,对高田户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为了眼前小利误了社会主义的大事,是因小失大;使他们了解,如果以后遇到天旱,高田的收成也会不如低田。对于有手艺的社员,主要应按技术分工,评工计酬;也要教育他们,在社内统一进行副业生产,对个人对全社都有好处;团结一致战胜一时的困难,是为了将来更大的幸福。
田被渍光的严重受灾户,在生产救灾工作一时未跟上去和社的领导混乱时,耽心分不到粮食会挨饿;特别是劳力弱和过去吃尽单干亏的社员,知道单干没好处,既怕社垮台,又想早找自己的“出路”,因而一时处在进退两难境地;不过他们靠社的思想是主要的。如潜江李台社有个社员看到社里田淹了,向社长李正法说:“你们千万要想个办法,千万别让社垮台,要一垮,我们只有饿死。”齐荣桂说:“合作社要一散,我们母子俩只有死路一条,我们两条命是靠了社里的。”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合作社里。也有少数退社的。如监利“红星”社社员崔炳林,已经退社逃荒去了。但,这在目前仅是个别的现象。
总的来说,在我区新办社的第一年,就遭到大涝灾的为害,对社内各种制度的破坏很大,增加了办社工作的困难,严重地影响着社的巩固。另方面,这次渍灾对全体社干部和社员群众是一次严重的考验;办好社渡过灾荒仍是社员的迫切要求,战胜渍灾,渡过灾荒,就能更充分地显示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更有力地吸引农民群众在合作化的道路上前进。
发挥合作社的优越性,战胜灾荒
怎样在灾害袭击下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呢?根据各地经验,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领导干部要深入各社,表明态度,分析情况,将灾情分类排队,实行具体领导,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信心,不能丝毫动摇。这是扭转混乱局面,稳定社员群众情绪的重要关键。
根据各社报灾情况,主要应从分别两种情况来领导:一、渍水不大而又有条件排出的社,大力组织排水。如石首六个社除一个社未受渍外,五个社的田被渍百分之六十。被渍的田大部是可以救出的。领导方面就发动社员订出切实可行的排渍计划,以排渍为当前社的中心工作。“东升”社被渍的田已全部排出。二、渍水大又无力排出的,秋收无望,农业减产已成定局,则以生产救灾工作为中心。如潜江四区刘堂社五百多亩田全部渍光,就领导全体社员投入副业生产,买了许多渔具,并和浩口国营粮店订了加工整米合同,又抽部分劳力去窑上合伙烧窑。这样,人人有了事做,生活有了保障,社也就稳定下来了。
其次,要运用对比算账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的教育,提高社员们的信心。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回忆对比。事实表明,过去农民是一家一户地进行生产,挡不住自然灾害的袭击,对于在各种灾害下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体会很深;只要我们善于诱导,群众是能自己教育自己的。如洪湖四区“洪峰”社受灾后,最初社员普遍要出门逃荒;经过回忆逃荒之苦以后,社员杨家祥说:“辛未年逃荒到南山里,我两个妹妹因没吃的都卖在外面了,逃得妻离子散!”社员傅柏说:
“过去都是没办法了才出门的;那时节没人领导,搞得好就活过来,搞不好就卖人死人;辛未年逃荒,家里把我卖给湖南给人家当儿子,长大了才跑回来。”同时,大家认识到:现在有人民政府领导,只要我们把合作社办好,大家想办法,灾荒是完全可以渡过的。实际上,不到万不得已的境地,群众是不愿抛乡离井去逃荒的,俗语:“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金窝银窝舍不得穷窝”,就是明证。只要加强领导,使农民感到不逃荒也有办法,农民是愿意坚持抗灾斗争的。
二、算大账与算细账相结合,算农业账与算副业账相结合。如洪湖一区“红河”社,这样算了一下账:农业方面,未渍田五十二亩,每亩平均收三石谷,共可收一百五十六石;赶种晚谷二十五亩,可收谷五十石。副业方面,喂猪十五头可赚六百万元,折合谷子八十三石;养鱼二千八百尾,到明年可卖三百万元,折合谷子四十一石。全社共可收入三百二十六石谷,平均每户可分二十一石五,足够顾得住社员半年以上的生活。各社这样具体实际地算账以后,大大地鼓舞了社员情绪。如潜江刘堂社算账后找到了生活门路,原来要退社的柳保堂说:
“只有社里才能解决困难;退了社就没办法。”
三、迅速地把生产领导起来,实际地显示出合作社的优越性。监利“红星”社的田大部受渍后,就组织全社劳动力投入生产自救,分为经营粉坊、捕鱼、喂猪等四套班子,每天实际收入六万元,可以维持日常生活,打消了社员对社的疑虑,树立了渡荒信心。潜江李台社妇女社长胡桃?积极领导妇女捕鱼,七天得鱼一千九百余斤,卖钱一百五十八万元;瞎子李传富说:“合作社真是救了我一家人的命。”
第三、要在进行了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修订社内生产计划,重新确定社干部的分工,合理使用劳动力。
过去社里所订的生产计划,发生渍灾后已被打乱,不适用了。因此,在社员思想初步稳定了的基础上,就应发动社员重订生产计划,重新分工领导,分组进行各种农副业生产。这样,才能使社里的工作重新走上正轨,避免陷于忙乱。
第四、要加强灾区经济工作。供销社和贸易部门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副业生产,帮助克服副业生产资料和产品销路的困难。据各地反映,前一时期鲜鱼曾一度滞销,水产公司有怕积压的情绪。江陵“五星”社的鱼销不动,只好把鳝鱼砍断喂鸭子。这就严重地挫伤了群众经营副业的积极性。现在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变,但仍应继续注意。
凡是领导干部发扬艰苦深入的作风、巩固社的领导核心、紧紧地依靠社员群众的地区,都使农业生产合作社找到了生产门路,而且使全社经得住考验,提高了社员的觉悟,进而巩固了社;并且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农村的生产救灾运动。潜江刘堂社在排渍中和附近的互助组团结一致,带动了周围的群众。柳保元互助组在发生水灾后退出了三户,剩下九户也准备各搞各的;看到附近的刘堂社生产搞得好,都要求入社;退了的三户也来申请。由于他们前一时期在排渍中已经有友好的关系,经社员大会讨论,吸收他们全体参加了。这样,刘堂社不仅巩固了,而且由二十二户扩大到三十四户,在农民群众中有力地显示了合作社的优越性。


第2版()
专栏:

为什么平山县有些农业生产合作社发生垮台和涣散现象
振生 高奎
河北省平山县是老解放区,党的基础较强,按理说互助合作运动应该有较大的成绩,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去年全县组织起来的农户占总农户百分之二十三点一,经过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宣传,今年只增加了百分之三;全县六十九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五个社垮了台,十四个社有社员退社,许多社不能巩固和提高。
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和中共平山县委忽视领导是分不开的。
平山县委在今春建社时,领导思想上有分歧:前县委副书记李建修认为应该依靠农村党的组织,结合总路线总任务的宣传,大力领导建社工作;县委委员郑瑞平(县长)怕影响自己掌握的购粮和普选工作,认为社办多了没法领导。多数县委委员同意了郑瑞平的错误意见,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就把发展社的工作交给了少数干部去做。一月中旬抽出一般县区干部二十三人,到村里去直接找建社对象进行建社。因为县委没有抓紧领导,这些干部建社时抛开了乡、村党的基层组织,没有从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着手,结果建的社数量少,质量也低。如南滚龙沟李民署社建社时,区干部只找了个互助组动员动员,没有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村支部书记王志太入社后,自留耕地百分之四十五,不起带头作用。这个社建立起来后不久就垮台了。三区区委副书记张树英在田营村,用允许大量贷款的方法建立起韩银来社,建社后因贷不到款,加上长期无人领导,社也垮了。社垮了一个多月,村支部还不知道。由于建社时思想基础差,建社后又缺乏具体领导,全县建了六十九个社,到四月份就有五个社垮了台。
县委没有从领导思想上检查这些情况是怎样产生的,单纯地采取了分工包干的办法:全县六十四个社,把五十八个社包给了县、区干部。因为县委领导思想不重视,对干部没有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和具体指导,包社后并没有改变放松领导的情况。五个县委委员,有四个人包社后两个月没到社里去过。县长郑瑞平说:“我光管办公室的工作,工作太忙了,政府包的社已派能力强的干部管着呢!”实际情况却是,郑瑞平分工包了孟岭村社,派民政科科员任凤兰去领导,任凤兰对办社是外行,一听说去领导社哭了一场,民政科长动员了三天还是思想不通;到了社里也起不了领导作用。社里光搞副业,农业生产搞得很糟,现在社长崔金亭退了社,社快垮台了,郑瑞平也没设法解决。县领导干部包的社是这样,各部门包的社更不会好。县妇联会包了河村杜来娃社,长期没人过问。社内窝工现象严重,副社长说:“上级不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走呢!”
县委把分工包社变成了推出不管。而且分工时不看条件,错误地叫银行、供销合作社等经济部门也包社;这些部门也得抽出干部,脱离业务去住社进行领导。县委没有统一领导,本部门又不检查督促,不少住社干部自由散漫,不积极工作。人民银行平山县支行包了郑家庄任寿田社,只四户,没什么问题,住社干部没什么事干,就每天看些京剧大全,看困了就睡。青年团县委会包了王母村李丑娃社,社里因窝工快要垮台了,团县委书记刘国治找中共县委书记赵世芳商量,赵世芳说:“咱们是明确分工,垮了你们负责。”不帮助解决问题,只是批评了一顿。县委思想上不重视办社,区委也就没有加强领导;各区也照县委的做法,把社包出去。中共三区区委书记左祥来说:“这一包社,咱们就减轻领导责任了。”把全区互助合作工作交给区委宣传干事周思义负责掌握。全县六个区,有四个区是组织委员或宣传委员负责掌握互助合作的。一区区委包了义羊村胡庆云社,胡庆云等把五百万元的牲口贷款分花了,社员贾连秋退了社,把社里的二亩七分棉花毁种成玉米,住社干部李明芳在这村住了两个月也不知道。由于县委没有认真贯彻“书记负责,全党办社”的方针,大大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在互助合作运动中的骨干作用。有些乡、村党支部见到农业生产合作社都由县、区干部包了,就认为领导社和自己没关系。中共孟贤璧乡总支书记刘汉杰说:“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区里包了,咱又一点不懂,这一下可省心了。”古贤乡六十个党员,只有九个参加了互助组;十一个支部委员,只有两个参加了互助合作组织。有的党员,不但不积极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还发展资本主义。阎常峪村党支部书记阎凤理和三个党员,还雇着长工;田营村党支部书记盖宗堂等干部不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却搞戏院子分红牟利。县委书记赵世芳说:“平山县农村党员不参加互助合作组织是一般情况,这是互助合作运动落后的主要原因。”可是党员为什么不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呢?应该说主要是县委忽视领导和教育。
为什么县委忽视领导重要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呢?郑瑞平县长的话可以答复这个问题。他说:
“种完了棉花,搞粮食计划供应,农业爱国增产竞赛又是突出的中心,中心工作太忙了,县委真没工夫去搞互助合作。”就这样把生产和互助合作对立起来,放松了对互助合作的领导。中贾璧乡从六月十一日到十七日,接到县区发下的五种表格,包括七十三项,内容重叠复杂,乡总支部书记阎永禄一熬就是半夜,他说:“上级布置互助合作是一套空的,要数字填表格是实的,还是先填表要紧。”
中共平山县委最近做了个秋后发展两千多个社的大计划。如果县委忽视领导互助合作的思想不扭转,不加强具体领导,现有的社得不到巩固和提高,那么发展社的计划一定会落空,也一定会给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业增加困难和造成损失。


第2版()
专栏:

莱阳专区互助合作组织在夏季生产中的几个迫切问题
姚光
从山东省莱阳、莱西、蓬莱、栖霞等县部分区乡的材料看,由于进行了总路线的教育和各级党委对夏收夏种和社、组的经营管理主动地采取了有效措施,今年夏收夏种中互助合作组织有所提高,社的生产管理一般比夏收前好,组的生产管理也比去年同期为好,因而一般社组夏收夏种工作比往年做得好。但是,在夏收夏种中也暴露出了极为严重的问题:
一、一部分社的经营管理工作还跟不上生产的需要。
部分社未能按照计划进行生产,秋苞米和红薯晚种了十余天。主要原因是:(1)社员自己经营的自留地与社的集体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许多社员光顾忙自己的,社里的活没人干。据几个区的统计,这样的社约占百分之十到十五。(2)热心搞副业,耽误了苞米、红薯的播种。(3)有些社的个别队领导太弱,而其他队又有严重的本位主义思想,不去帮助。这种现象是比较多的。(4)没有全面地运用各种劳动力,也没有周密打算合理支配劳动力,误工窝工不少。
在评工计工方面,虽有很大改进,实行了包工制,但也发生了一些新问题,引起不满和紊乱。有些社员未能保证做活的质量。包的工分太低,大部分社包工后社员虽积极地干,但所得工分仍少于基本分一至三成。有些社各小组未及时评工计工,积压在一起,清不出来。
有些社小麦预分问题处理得不够合理,有的社员收入减少,思想发生动摇。
这些问题如不能迅速解决,就必然会造成生产上的严重损失,影响社的巩固。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通过总结夏收夏种工作,肯定成绩,表扬在夏收夏种中的好人好事,以实例进行教育,提高社员的觉悟;进而分析和解决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中,要针对社员思想进行教育,提高集体主义的思想,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重副业轻农业的思想,对比利害,提高觉悟,研究解决办法;并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基础上,照顾社员个人的利益。在总结中,还要根据下段生产需要和前段经验教训,调整劳动组织,调整骨干、作物、农具、牲口,加强薄弱的队;总结前段包工和计工评工的经验教训,解决前段发生的问题,清工结账,研究改善办法。此外,还要检查小麦预分中发生的砌题,加以合理的解决。
(二)抓住做好下段的小段计划,具体研究,抓住下段增产关键。可根据夏季的有利条件,多养猪,多积绿肥,领导方面要把积肥当做一个重要的生产关键来领导,培养典型,交流经验;各社要做出计划,分工专人负责组织检查,并应合理调整肥料价格,刺激社员积肥积极性。今年各社一般秋苞米多,谷子高粱密植的多,因而需要很好进行夏季追肥,来保证今年丰收。
二、部分常年互助组因为不能适应夏季农活紧张、时间性强烈的特点而涣散解体。
莱阳三区山前店乡八十二个组,在夏收中原组原样坚持下来的二十七组,化大组为小组的十七个组(或计工或不计工),部分组员单干、部分组员集体干或小组干(不计工或计工)的十六组,分散单干的二十二个组。其次,有些组机械实行“以工换工”为主的办法,在夏收中未能用忙时加分或提高工资的办法来解决社员闲忙时欠工和闲时还工的矛盾,因而劳力多的社员夏收中不愿给别人干活,互助组就解体了;也有因劳力较少的组员怕立即就要找工资(不让以后还工)而解体的。
因此,对互助组要特别抓紧整顿。村支部委员要分工负责,加强对互助组的领导。主要抓住三点:(1)首先检查和解决夏收夏种中发生的问题,把坚持下来的提高一步,把涣散解体的整顿恢复起来;(2)抓住做好小段计划、发挥劳动潜力、搞好评工计工、民主协商先后等四个环节,解决农活先后的问题;(3)根据夏季生产特点,协商解决农忙欠工和农闲还工间的矛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