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石景山钢铁厂推行车间医师制的初步经验
石景山钢铁厂卫生课课长 王远明
石景山钢铁厂职工医院,自去年十二月开始学习和试行苏联工业卫生的先进经验——车间医师制以来,在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和开展医疗预防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
几年来,石景山钢铁厂的医疗卫生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无论在保护工人身体健康、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许多医务人员的单纯治疗和单纯预防的观点还很浓厚,医疗工作很少结合患病工人的作业、生活、思想情况进行,只是采用药物或手术疗法,加之医疗组织形式不合理,各科医师进行门诊的方式不好,临床医师对现场生产过程、作业环境不够了解,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医疗卫生工作对职工身体健康和生产所起的保证作用。一九五三年九月,我们推行了保护性医疗制度,初步克服了以上缺点,使医疗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但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因此,在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做好治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使医疗卫生工作面向生产、面向车间,就成了我们的一个迫切的任务。根据中央卫生部和中央重工业部卫生处的指示,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研究了苏联工业卫生的先进经验——车间医师制,认识到这是使治疗和预防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使优良的医疗技术深入车间,提高医疗预防质量的最优越的组织形式;也是使医务人员明确分工,加强责任心,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做好工业卫生工作的主要方法。于是在去年十二月,便作出了试行车间医师制的决定。
在准备阶段,各级卫生人员的思想情况是很混乱的,医院领导同志只知道这个制度好,但不知道怎样做。认为既是一件新的工作,又找不到适合本厂情况的具体实施办法,在试行工作中一定要走弯路,表现了信心不足。一部分过去曾下过车间的医师认为,这次还是那一套,恐怕仍然不受欢迎,不如搞搞治疗算了;而且认为内科现有医师、医士大部分是女同志,让她们下车间和工人打成一片是有困难的。至于一般医务人员则认为车间领导干部重视生产,不重视卫生工作,他们不支持医务人员所提出的建议,所以,要搞好卫生工作,必须有专门的卫生机构和专门人员。还有的认为劳动卫生、卫生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专家的事,不是临床医师的事;现在病号多,门诊工作忙,医务人员很难抽出时间来搞这一工作,因此不可能搞出成绩来。而各车间的各级领导干部则认为,医务人员下现场没有好事,不是“挑毛病”,就是“出难题”、“添麻烦”,什么通风、照明、采光、换气,指手划脚地提一大堆意见,弄得无法应付。工人们则认为医师下车间还不是那一套,早就领教过了:不解决问题。
为了清除上述的思想障碍,我们一方面在医务人员中进行思想动员,同时用具体事例批判部分医务人员的错误认识,教育大家认识做好车间卫生工作的关键在于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决心;另一方面又用具体事例和算细账的办法向各车间各级领导人员讲明卫生工作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并针对医务人员过去工作中的缺点,通过重点试验,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扭转了车间领导方面对卫生工作的认识。第一,主动解决车间病人看病的问题。在看完门诊病人的基础上作预防工作,而不单纯搞预防。同时在治疗时就向患者宣传所患疾病的原因和防治办法,以引起职工的注意,和树立医务人员的威信。第二,在下车间初期,通过发动群众解决一部分影响职工健康而又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改善环境卫生,改良生产工具等,并将改善后的情况向车间领导方面汇报,以引起领导人员的重视,从而取得他们的支持。第三,减轻现场领导方面照顾伤病员的负担。车间保健员主动访问患病工人,并将访问情况反映给车间领导人员。这样,病人感到领导方面的关怀;领导方面则感到保健员确实解决问题。第四,定时向车间领导方面汇报车间保健站的工作情况,并请其指示和检查保健站的工作。
为了保证车间医师制的顺利推行,在经过一系列的动员、酝酿后,又调整了现有的医疗卫生组织机构,统一领导关系,明确职责分工。调整后的组织机构是这样的:卫生课设课长一人,副课长二人,负责卫生工作的全面计划和布置,督导和检查计划的执行。另设劳动卫生、卫生防疫人员四人,文书一人,协助课长进行工作。课长和一位副课长兼医院院长、副院长,领导全院的医疗卫生工作。另一副课长领导课内的行政事务工作。门诊部各科由各科主任负责领导,车间医师则由内科主任领导,但行政工作仍由门诊副院长直接领导,这样使各科医师不但负有治疗和预防的责任,同时也避免了医院和卫生课在预防工作方面的互相推诿的现象。另一方面结合厂内的实际情况拟定了车间医师制试行草案,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深入讨论。同时选择客观条件较好的铸造车间(车间比较集中,车间领导方面对卫生工作比较重视),作为重点试验,配备对车间医师制领会较深,热情肯干的医务干部,以便取得经验。通过这些工作,正式确定了车间医师制的具体方案和工作范围、工作步骤,并进行了各级医务人员的明确分工,制定出职责范围和常规制度。当这一方案经过行政方面审核批准后,又和各级行政干部以及工会、青年团组织取得密切联系,在工人中广泛地进行宣传工作,反复说明车间医师制的意义和好处。
一切条件成熟了,于今年一月间,正式全面推行了车间医师制。具体作法是:在按车间重点配备,重点掌握,和人员配备“就地取材”的原则下,根据现有的医疗力量,车间大小、作业情况的优劣,首先调整和健全了各车间的保健站。接着根据内科现有的医疗力量(有四个医师),结合现场情况,把全厂分为四个大车间(每一大车间包括两个或三个车间),每个车间设有医士保健站。保健站只做一些初疗救护及一般疾患的治疗工作,保健站不能处理的疾病,则介绍到医院门诊部治疗。车间医师在整个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他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总负责人,但他主要是负责内科门诊和病房的治疗工作,以及车间的预防工作。车间医师除每日有两小时下病房工作,每星期有两个下午下车间,其余时间完全在门诊部。下车间主要是了解作业环境,生产过程,车间卫生状况,工人劳动条件,调查和了解发生多发病、职业病的原因,研究防治办法,以及负责对保健站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等。车间医师到保健站基本上不作治疗工作。在门诊部,医师、医士主要是看自己所负责的车间的病人。病房现有病床也交由四个车间医师分别管理。为了工作的便利,病房还配备了两名医士,一个医士负责两个医师所负责的病床,协助医师缮写病历,进行常规检查和执行一般的治疗任务。每一个车间医师有责任每周向内科主任汇报工作。这样,不仅通过车间医师能真正把保健站的预防工作和门诊、住院的治疗工作密切结合起来,而且使内科主任通过深入调查和听取汇报,能够更具体地领导车间医师工作。我们的车间医师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边学、边研究、边作的方式逐步推行的。
试行车间医师制以来,车间医师都能按照一定时间到现场指导工作,经常了解工人的作业条件,卫生环境,并结合工人患病情况,了解危害工人健康的基本因素,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建议,督促改善。今年第一季度内,各车间便提出一百一十八项改进卫生条件的建议(属于防止和改善高温、粉尘、采光、照明及有害化学气体等的有四十五件,防止外伤事故的有十三件,卫生防疫、福利设施的有六十件),其中七十二件已付诸实施,改变了一部分工人因作业条件或卫生环境不良而受到健康损害的状况。如焦油槽烟筒改善后,含有苯、沥青、硫氨等成分的黄色浓烟不再威胁工人的健康、影响工人的操作了。其次,由于车间医士保健站实行了初疗救护,工人感染了一般疾病,或发生工伤事故,都能及时得到早期治疗,并且增加了看病的机会,门诊的拥挤现象也随着有了显著的改变。再次,由于门诊、住院医师、医士分别负责所辖车间工人的治疗工作,使患者能从发病开始就得到固定的医师治疗、医师也能对患者作长期的、系统的观察,因而医师的工作责任心加强了,治疗效果也提高了。各车间工人罹病率和因病伤休工率也大大降低,季节病、多发病也减少了。
在推行车间医师制的过程中,一般医务人员的思想和工作作风也有了显著的改变。许多医务人员主动地要求投身于这一工作。门诊部的护士小组除了配合医师作诊查和治疗工作外,并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适时地作候诊宣传教育工作,使工人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一些卫生常识。现在,在每个医务人员的思想中,“下车间”已成为极荣誉的事。一般工作人员也认识到配合车间医师制作好医疗预防工作,乃是不可旁贷的责任。
这些成绩已使车间各级领导人员和工人群众对卫生工作更加重视,扭转了过去对医务人员的不正确的看法。修理部工人李文说:“如今的保健站和以前不一样了,过去拿了药回家,就没有人管了;可是现在每天还有人自动地到家里来访问,这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呢。”有的车间领导人员说:“医师下车间真正作到了为生产服务,以后有问题多和我们联系,共同商量解决。”
推行车间医师制的几个月中间,我们体会到,要很好地推行这一制度,医务人员必须做到:一、要在看完门诊病人的基础上作预防工作,但决不能不作预防工作;二、为群众解除现有的疾病痛苦,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三、对群众守信用,说了一定去作;四、争取车间各级领导人员的信赖和支持;五、加强预防工作的计划性,不要把下车间变成门诊搬家或巡回医疗;六、加强和各方面的联系,如和技术安全人员、福利人员的联系;七、和工人在生活上打成一片,依靠工人解决问题。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工作中没有缺点,我们的缺点还是不少的,主要的有:一、医院领导方面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车间工作的布置,原则性的要求比较多,具体办法和具体帮助比较少,对总结和交流各车间的经验作得不够及时;在推行车间医师制的工作中,还缺乏系统的统一的工作方法,以致各车间在某些方法上自由发展,各搞一套。二、车间保健站对车间工人发病率的统计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不够及时,车间医师也还不善于利用这些统计资料,作为研究和分析发病原因的依据。三、车间医师对慢性病防治观察的意义和进行步骤还不了解,对慢性病的治疗工作,只是在门诊部和保健站孤立地进行,因此收效不大。四、车间医师还只是单枪匹马地工作,未能充分组织和利用各专科现有力量,深入到车间去作预防工作。
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继续研究改进的,我想,我们也一定能够克服我们工作中的缺点。


第3版()
专栏:

美妙的艺术增进我们之间的了解
——印度艺术图片及手工艺品展览会观后
袁水拍
小小规模的展览会里陈列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几千年来的艺术精品的图片和实物。看了展出后的首都成千上万的观众,表示了他们对印度人民的才能和毅力的衷心钦佩。
这里有几十幅摄制得很好的照片,介绍了印度从一世纪起直到十六、十七世纪的著名建筑、雕刻、壁画。那些精雕细刻的具有非常繁复的图案的石柱、石梁、石藻井的宫殿和寺院建筑,充分地表现了印度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惊人的坚持力。恐怕很少人面对这些庄严华丽的、需要成十成百年工程才能完成的艺术杰作,会不惊心动魄吧。
在这些宫殿寺院建筑中,还出现着神佛和在劳动中、作战中的古代人民的雕像。不论是神,还是人,他们大都被那些无名的艺术家们表现得逼真如实,奕奕如生。矫健的躯体,顾盼多姿的眼睛,飘动的衣带,柔软的褶绉,都给人无限美感。艺术家在表现真实时,寄托了他们自己的鲜明理想,舍弃了杂质,强调了精粹,使人物的形象充分显示出他们的善良和美丽的品质来。可能它是一个“佛”,可是何尝不可以看作是当时劳动人民心目中的一个理想的“人”呢?当我看到北方省曼陀罗艺术博物馆所藏四世纪至五世纪的佛像的照片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奥里萨省的一座十一世纪的雕像“女郎写情书”,由于题材的富于生活气息和杰出的表现力,更使人加深了对印度古代雕刻艺术的喜爱。
精美的近代手工艺品,表现了这个民族的艺术传统的悠长和耐久。几世纪又几世纪地,人民保存着祖先的卓越的审美力和艺术才能,精制着各种各样的象牙的、铜的、银的、木的、牛角的手工艺品。民族文化——如同树木的根似地深深地埋藏在土地的底层,无论地面上的树干枝叶怎样受着外界的影响,它依旧坚韧不拔地活在人民群众当中。
这里还有不少妇女的衣服和饰物。有像黑夜一样黑的头纱,有像月光一样银白色的“纱丽”,使人想起那长年温暖的半岛上、榕树的浓荫下的劳动妇女的美丽形象。
观众们都会注意到一个突出事实,有一部分造型艺术、工艺品的式样和风格与中国的很相似:那些石刻、建筑……那些锦缎的花纹。我记得去年在南印度农村里看到一种图案,就和我国民间剪纸中常有的“百吉”的图案一样。千百年来,中国和印度两国文化一再地交流,以至某一种艺术形式的来历——究竟是谁向谁学习的——甚至连专家都一时考证不出来。印度人民喜欢喊“印度中国是兄弟”的口号,的确不是没有缘由的。我们两大民族是有着久远的亲密的友谊的。
展览会上的大半展览品是近年来历次中国访印代表团从友邦带回来的政府和人民的礼品。其中有印度共和国总理尼赫鲁赠送的象牙制的象棋和嵌银腊台,也有亚格拉城市民送的泰吉·玛哈尔陵墓模型。去年中印友好协会访印代表团收受的阿里加城大学学生会的礼品也在会上陈列着,这是两把大铜锁。如果观众知道我们印度友人送锁的含意,就更会感到他们的深情厚意。印度大学生们说,希望我们保卫自己的新国家,谨防侵略者来盗窃,就好像用这样结实的锁来保卫它一样。一九五一年孟买印中友协赠送的一幅锦旗上的、用印地语写的题词,也表现了印度人民对两国友谊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印中友好意味着和平的胜利,战争的失败。”
最近,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了会谈,联合发表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和平声明,把两国人民对亚洲和平、世界和平的迫切要求以及两国之间的相互友好、和平共处的真诚愿望,用庄严的字句确定了下来。无疑地,这个文件将巨大地深远地影响着亚洲人民的命运和历史。
印度艺术图片及手工艺品展览会虽则是规模较小的,但在中印关系展开新的一页的时机举行就具有更大的意义。让我们更进一步地加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吧!让世界近一半的人口,为了和平,紧紧相挽起臂膀来!


第3版()
专栏:短评

认真学习和推行车间医师制
根据第三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和第一届全国工业卫生会议的精神,各厂矿医疗卫生部门应当积极学习和推行苏联工业卫生先进经验——车间医师制。推行这一制度,不仅可以克服厂矿医疗卫生部门的忙乱现象,而且可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善工人的劳动卫生状况。
车间医师制,是对厂矿工人实行保护性医疗预防的基本组织形式,我国某些厂矿已经推行,或正准备推行。今天本报所发表的石景山钢铁厂推行车间医师制的初步经验,是值得各厂矿医疗卫生部门参考的。石景山钢铁厂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厂矿领导方面有决心,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和研究车间医师制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充分发动群众,打通医务人员和车间各级干部的思想,在某些较大的厂矿,是完全有条件推行这一制度的。当然,由于各厂矿的具体条件不同,推行这一制度的步骤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好的厂矿,便应当逐步推行这一制度;至于医疗条件较差的厂矿,则应当从了解这一制度的实质着手,组织医务人员每周抽出一定时间,深入车间、现场,了解工人作业环境、劳动条件以及生产过程,先开展预防保健工作,为推行车间医师制建立基础。但不论条件如何,对于这一制度的推行,都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过分强调医务人员少,门诊病人多,时间不敷分配,医师对车间卫生工作不熟悉等困难,不积极去研究和推行这一制度的态度,是不对的。根据中央卫生部和工业部门卫生机构的调查,不少厂矿是有条件学习和推行车间医师制的,但是厂矿的某些领导干部有着保守思想,没有认真学习和推行这一制度。
此外,目前还有许多厂矿的医务人员对车间医师制的优越性认识不足,认为它跟现行的“车间巡回诊疗”方法差不多。这也影响了车间医师制的推行。“车间巡回诊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工人就诊的时间,又能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但它主要从治疗方面着眼,忽视预防工作,因而不能与医疗和预防紧密结合的车间医师制一样,从根本上降低职工患病率。同时,这种在机床旁边进行治疗的作法,不仅因生产操作的影响不可能收到很大的效果,而且还会妨碍生产的进行。苏联的经验告诉我们,医师下车间的主要任务,不应当是进行简易治疗,而应当是深入了解工人的作业环境、劳动条件和生产过程,随时研究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的各种原因和预防方法,以便降低职工患病率。石景山钢铁厂的经验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认为,已经实行“车间巡回诊疗”的厂矿,应当在医师深入车间、现场,和工人建立初步感情的基础上,根据现有人力、条件,在短时期内逐步推行车间医师制。


第3版()
专栏:

“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
中文版第二十五期内容介绍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机关报“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一九五四年第二十五期中文版已经出版。
本期以“人民民主国家关怀人民的福利”为题发表社论。社论指出,人民民主国家在历史上一段短短的时间内已经有了飞跃的发展,它们已成为工业发达和文化进步的自由、独立的主权国家。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过得更加美好。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的一切成就是在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久经考验的领导下、在苏联的无私的兄弟般的援助下取得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工作的最高准则就是关心满足劳动人民经常增长的需要,关心人民的福利。它们在进一步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的同时,还领导人民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因为只有全面发展农业才有可能保证以食品供应居民,以必需的原料供应轻工业。人民民主国家在制订新的国家计划时都规定要继续提高职工的实际工资,并给农村以经济、政治、组织和文化等方面的帮助。社论强调说:人民民主国家正在胜利地奠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这个新的社会制度将保证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保证不断增进社会福利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任务就是动员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更多的成就,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计划,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国家纪律和劳动纪律。
本期以大量的篇幅刊载了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诺沃提尼在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捷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
本期还刊载了古巴社会主义人民党组织书记豪金·奥多基的“团结古巴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奥多基的文章指出: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帝国主义就一直在加紧进攻古巴,特别是加紧进攻古巴工人阶级和它的政党。文章接着叙述美帝国主义者和古巴的统治者勾结,取消古巴工人阶级已经取得的权利、分裂工人运动、宣布社会主义人民党非法和实施所谓“调整计划”的经过。文章指出,这个“计划”规定要实行削减工资、大批解雇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等措施,以便使面临危机的垄断资本家能保持战时巨大的利润。“调整计划”的实施不仅影响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也侵犯到古巴整个国家的利益。要击败政府的这种卖国政策,首先必须全国团结一致。只有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同帝国主义没有直接联系的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才能保证我们的斗争获得胜利,改变古巴目前的半殖民地的地位。(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张兰英
白原
我知道她的名字,还是在我刚到佛子岭不久的时候。有一天,我从佛子岭水库工地上的“文化走廊”前面走过。在那一道用竹木搭成的“文化走廊”上,张挂着许多水库的建设者们的画片。在那许多画片里面,第一幅画的就是张兰英。这一幅画片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那是很自然的,因为参加水库建筑工程的妇女并不多,而且在那许多水库建设者们的画片里面,又是排列在第一个。那幅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妇女,个子不高,低低的肩膀上扛着一根又粗又长的木头,在风吹日晒的水库建筑工地上奔跑着,从那一片浩大的建筑工地望过去,美丽的、雄伟的水库的连拱坝远远地耸立在她的后面。
四月,在佛子岭,正是花朵盛开的春天。满山的杜鹃花、紫藤花都在开放。一簇簇花丛里,散布出兰草花的浓郁的芳香。弯弯的淠河(淮河的一条支流)从佛子岭的山峡里流过。美丽的佛子岭水库,就建筑在这一个花团锦簇,芳香漫溢的地方。这时候,佛子岭水库的建筑工程快要完成了。有一天,我在水库的建筑工地上,从淠河西岸通过一道木板桥走到东岸上。一个个巨大的拱形建筑连成的水库的连拱坝,从开满花朵的淠河西岸一直连到东岸,远远看去,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串巨大的花瓣。被连拱坝挡住的淠河的流水,从坝下一排斗形的泄水闸门里喷出来,飞溅的水花在太阳的透射下现出了一道道彩虹。按照预先打听到的地点,我走到淠河东岸的一个很高的山崖上。这里,正是水库的连拱坝和东岸衔接的地方。对着连拱坝,在山崖上面有一所用竹木搭成的房子,门旁挂着一块“第五区队器材保管室”的牌子。这时候,张兰英从工地上的运输大队调到水库工程队第五区队来当器材保管员还不久。我问一个正在门口弯着腰清点一堆螺丝的工人:
“张兰英在不在里面?”
听见有人找张兰英,那个工人一边立起来,一边拍着手上的灰尘和铁锈,现出一副又庄重又亲切的神气,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絮絮地对我说了这么许多:
“张兰英刚出去。她调到这里来还没有多久呢!上级为了照顾她的身体,才把她调到这里来。在运输大队天天扛木头,搬水泥,拉钢板,工作又老是抢着干,日子长了,一个妇女,哪受得了?现在她刚到这里才不久,因为对许多器材都还不熟悉,先不叫她干别的,让她坐在旁边看看,熟悉熟悉。在运输大队的时候,有些劳累,趁这时候可以休息休息。可是她坐不住,又和那些灌浆工人一起爬到坝上去了。你看,在那边一个坝拱上,那就是她,……。”
我顺着那个工人所指的方向望过去,沿着一直往前伸延的连拱坝,许多工人们爬在那些参差的建筑架上。倾倒混凝土的哗啦啦的声音,沉重的木头、钢铁的碰击的声音,以及各种捶击的声音汇集起来了,发出了一阵阵混杂的巨响。我竭力用眼睛在那些正在建筑连拱坝的工人们中间找寻,好几次回过头来看看站在我身旁的那个工人,揣摩他给我所指的地方。最后,我看见在很远的一个坝拱旁边有一个人,因为距离远,身子变得很小,正在一群爬在建筑架上的工人中间从一个建筑架的方格子爬到另一个方格子上,手上好像还拿着个什么东西,可是看不清,只有那一头被风飘起的长发把她从那许多工人中间区别出来,那就是张兰英。通过他们所在的地方往下看,在已经建筑到一百多公尺高的连拱坝下面,美丽的淠河静静地流着,好像一幅不知什么时候从空中飘下去的彩色缤纷的锦缎。
“她爬到那么高的地方去干什么呢?”我问。
“帮人家递递绳子呀,拿拿工具呀,看看灌浆的模壳子板有什么缝缝眼眼,就替人家弄弄,没有什么事,一会就回来了。”站在我旁边的那个工人说着,又弯下腰去收拾那一堆螺丝去了。
可是,我一直在那里等了好一会,还是没有见她回来。
过了一天,我又到那里去找她。她穿一身蓝布制服,晒得黑黑的脸,开朗地笑着从那间器材保管室里走出来,把我引到里面一间隔开的小房子里坐下来。她就对我述说她所经历过的生活:
——说起来,想你说不定也到过,我们的家乡,就在淮河下游的洪泽湖边上,属泗洪县管。你知道,在我们泗洪县的穷人家里出生,在洪泽湖边长大的人,那一个没有经过好几次风浪?小时候,我跟着父母亲给地主种地。等我刚好长到二十一岁,乡里的保长王老六就要来把我抢到他的家里去。那一天正是阴历三月十六晚上,我正在屋里睡着,一阵吆喝的声音把我惊醒过来,伏在窗前从月亮下看见王老六带着好几个人,拿着枪把着我家门口。母亲在前屋把他拦住。我就从后门爬上墙头跑出来。那时已经半夜,我想,该跑到哪里去?赶后,我在一家人家的门口停下来,顾不得许多,就拍门。一个男人披着件衣裳给我开门,一见我,就问:
“出了什么事?”
“王老六来我家抢人呢!”我说:“好叔伯大爷,让我进去躲一躲!”
他一把拉着我进了屋,把门关上,就把我锁在他家的一个柜子里面。王老六用绳子拴着我父亲和母亲,带着他们的人挨家找,找不到,又把我父亲关起来打了一夜。天快亮的时候,把我藏起来的那家的男人给我写了封信,让我带着信从我们后窑街走十二里路到前窑街去找那里的区长。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把我藏起来的那家的男人就是共产党派到我们那里去的村长。那时候正是一九四五年,我们那地方是块拉锯地(解放区和敌占区交界的地方),后窑街被敌人占着,前窑街就是我们新四军的根据地。我跑到前窑街,天刚亮。见到了区长,我真想在他面前哭一场。可是,我没有哭。我把我一个人怎样跑出来的经过对他们说了。他们说了好些话来宽我的心,叫我不用顾虑家,有什么困难,他们可以替我想办法。赶后,区长又问我出来以后打算怎么办,说他们可以帮我的忙。
我现在想起来还后悔,要是那时候我就在那里参加他们的工作,到现在也不会进步这么慢。那时候我有个姑母家在解放区。我想,先到姑母家里住下再说吧。谁知到了姑母家里,帮他们搞搞生产,一住住到阴历九月,洪泽湖周围许多地方都解放了。我从姑母家回到了后窑街。家乡解放的第二年,我和李庆荣订了婚,又过了一年,我们就在腊月里结了婚。虽然解放了,可是生活还是很困难。结婚第二年我们就有了个孩子。我和李庆荣除了在地里做做庄稼活,就在洪泽湖里砍草,捉鱼,拔藕来维持生活。这样一直过到一九四九年。六月里,从淮河上下来了大水。洪泽湖里的水长得很大,草不能砍,藕不能拔,鱼也都跟着大水跑了。
后来,我就劝李庆荣出去参加解放军。李庆荣说:
“我走了,你一个人怎么办?”
我说:“你不用顾虑我。你走了,在外面好好干,我在家里好好生产,不管相隔有多远,两个人朝着一条道上走,总有一天,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更好。”
可是想到要分开的时候,心里总是要难过,李庆荣从家里到合肥去,临走那早上,因为心里很难过,看着他走了以后,我就带着孩子回房里睡觉去了。
李庆荣走了没有多久,就从合肥寄了信来,说他在合肥参加了部队,叫我在家好好生产。我在家里种些庄稼,靠政府救济一些,这样过了一年。一九五○年六月里,大水又来了。不停的雨整整下了四十天。洪泽湖翻卷着一人多高的浪头,吼得昏天黑地。地和庄稼一下全被淹光了。
我把家里的东西收拾了一下,就带着三岁大的孩子到合肥去找李庆荣。在合肥找到了他们的部队,在部队的家属宿舍里住了两个星期,由部队上写了封信介绍我到一个搬运站去工作,在搬运站和人家一起拉板车。
接着,治淮工程开始了。而且听说,不久,佛子岭水库就要开工,从合肥去的工人很多。刚好,我们一起拉一挂板车的八个人都是从泗洪被大水赶出来的,一听说治淮,谁也要去。我和李庆荣商量好了以后,写信叫他老爹爹到合肥来把孩子带回了家。等到佛子岭水库一开工,我就和拉板车的一起,由搬运站写了封介绍信,从合肥替水库拉了一车钢板桩到水库工地上来。到了水库工地和工程指挥部一接头,第二天就参加了工地上的运输大队。和我们一起工作的一共三十几个人,除了我,还有五个妇女。我到了水库工地没有多久,李庆荣来信说他也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叫我等他到朝鲜以后来了信,再写信给他。那时候,我们在工地上天天拉水泥,拉钢板桩,搬运木头,常常在过河的时候,有许多地方还得趟水。有时候干了一天,从工地上穿着一身湿衣裳回到宿舍里,那几个妇女就坐在一起唉声叹气。有的刚离开家到这里来,开始听说水库工程很伟大,以为到这里来很惬意,赶后觉得在这里工作苦,就想家,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想丈夫,想孩子,想着想着就哭起来。我常常拿妇女翻身的大道理来劝她们。其实,我也想哩!那时候,孩子刚送回家没有多久,和李庆荣走到了一道,又分开。只是,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如果不是为了将来能够在一起过得更好,日子过得更美,又为什么要想呢?后来没有多久,她们五个人都回家去了。剩下我一个人和男工们在一起。我待他们就像自己的亲兄弟,空下来的时候,常常替他们把穿脏的衣服拿到河边去洗,衣服、鞋子破了,就替他们补补缝缝,也为了不叫自己空下来一个人去想那些心烦意乱的事情。
可是,那时候和我们一起工作的,有一个人叫陈世荣,原来在合肥一个窑厂里当会计,不知怎么跑到这里来,好像我在这里碍了他的眼,天天想方设法找苦头给我吃。那五个原先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妇女走了以后,有一天,我们从一个山下搬运一大堆木头到淠河岸上,木头堆得像一座小山一样,陈世荣就说:
“张兰英,看你能不能和我们一起把这一堆木头扛完,不行的话,就得回家去了。”
我说:“你们能扛完我也能扛完。”
第一天,我和几个人被分出来帮人家把木头架到肩上,让他们扛。第二天轮到陈世荣和其他几个人给我们架,让我们来扛。陈世荣就拣大的架给我扛,有的差不多有一尺那么粗,两丈来长。我扛到河边上,爬不上堆。我们的组长王贵山替我把木头堆到堆上,问我为什么扛那么大的。我说陈世荣故意拣大的给我扛。后来,陈世荣就说,大家排着队扛,不管是谁,轮到大的就得扛大的。这样扛了半个月,一直到把那一大堆木头都扛完了,我也没有比他们少扛一根。
还有一回,我们用小板车从十多里路远的地方拉道木到淠河上游的轻便铁道线上。道木就要拉完,剩下最后一趟了。在去装最后一趟车的时候,因为我走得慢,走在最后面,刚好陈世荣的一辆车就挨在我的前面。我们还没有走到,已经有好些车子装了车,从我们对面往回走了。陈世荣看见人家已经在往回走,就拉着车子赶忙往前跑。本来最后就剩下两车子道木。等我拉着车子走到的时候,陈世荣已经装了车,可是车子没有装满,就往回走。我在后面喊他他也不管,只好把最后剩下的道木通通堆到自己车上。走不远,就要趟水过一道河。车子走到河中心,我就拉不动了。岸上几个参加建筑水库的解放军战士看见我一个人趟着水在那里拉,拉不动,就跑到河里来帮我推,帮我拉。车子拉到岸上,我脚上穿的一双草鞋在水里断了绳子,也在河里被水冲走了。我赤着脚拉上车就去撵前面已经走远了的车子。走了没有多远,一个战士从后面赶上来,看见我没有穿鞋子,就把他脚上的一双布鞋脱下来让我穿上。我提着那双鞋子,一直到撵上他们的时候才把它穿上。
这时候,李庆荣已经从朝鲜来了信,说他们住在山洞里,天天和美国鬼子打仗,虽然一切都很艰难,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保卫祖国,他们什么艰难也不怕,叫我一心一意建设祖国,碰到什么困难也不要害怕。我接到他的信以后就写信给他。我说,困难,哪里都有,我一定照他对我说的一样,绝不向困难低头,叫他不要挂念我。你想,我还能对他说一句假话?有一回,正是十一月里,天下着雪,有一批由竹排运来的木板停泊在河面上,要我们赶快搬到木工厂去。那天早上,大家走到河边上,都不敢下水,只是一个劲嚷着:“谁先下!”有的人就说:“张兰英敢下,我们也敢下。”我把裤腿卷起来,趟过冰冷的河水,从竹排上扛起一块木板就往回走。他们吵吵嚷嚷也都下了水。只花了半天功夫,我们就把那一批木板搬完了。接着没有多久,有一天,运输大队分配给我们七万斤水泥,而且需要当天就由原来放水泥的仓库用小板车拉到一座拌合机的仓库去,因为那时候水库的混凝土工程正在飞快地进行着,当天不把水泥拉完就不够拌合机用。我们想,怎么才能够一天就把这许多水泥拉完?我们在原来的水泥仓库那边放上几个人,把水泥从仓库里搬到车上,在拌合机仓库这边放上几个人,把水泥搬到仓库里去,搬的光管搬,拉的光管拉。这样省劲得多,拉得也快。可是从大清早一直拉到下午五点钟,还剩四十包没有拉完。有的人看着就要下班,看看水泥已经拉不完,把水泥拉到拌合机仓库门前,就撂下车子在路旁坐下来等着下班。那时候,我正在拌合机仓库这边搬水泥。组长王贵山跑来对我说:
“张兰英,你看水泥拉不完了,怎办?”
我说:“不要紧,等我把车上的水泥搬完,让我去拉。”
我把最后一挂车上的水泥搬完,就和王贵山一人拉着一挂车子走了。走到半路上,王贵山悄悄地在后面对我说:
“张兰英,你看,大家都跟着来了。”
到了水泥仓库那边一数,陆陆续续跟着我们一共来了十挂车子,一挂车能拉六包水泥,这一下分给我们的水泥反而不够拉了,又从仓库里领了二十包。
——后来李庆荣还有没有从朝鲜寄过信来?我问。
——寄过。差不多隔十天就接他一封信。朝鲜停战以后,他调到机械连去了。最近不到一个月就来了四封信。
——最近寄来的信说的什么呢?
——说他们现在一边还是不放松地警惕着敌人,一边正在学机器,高兴得不行,给我寄了一张照片来,好几封信叫我替他好好保存着,不要把照片搞丢了。
——他是在学的什么机器?
——我可说不上来。他信上也没有说。也许是他们的军事秘密呢!
——他寄来的照片在哪里?让我看看他的照片。
张兰英伸手从她的贴身衣服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粉红信封来,一边把它递给我,一边对我说:
——在这里,你看吧。
在信封的正面写着佛子岭水库建筑工地的地址和收信人的名字,而在信封的背面却写着:“蝴蝶飞去,快回来!”而且还仔细地在当中注上了发信的日期。等我打开信封,把照片拿出来一看,李庆荣给张兰英寄来的却不是他自己的照片,而是一架斯大林式的大型拖拉机。于是我只好掉转话头来对张兰英说:
——他在信封上写着,要你快点给他回信。你是不是每次接到他的信都很快就给他回信?
——哪一次不是很快就给他回信?只是有时候工作忙不过来,总不能因为给他回信,倒把工作搁下来。
看看太阳快要落山,我们把谈话停止下来。因为张兰英也要下山回他们第五区队的宿舍去,我们一起从那间器材保管室里走出来。山坡上的杜鹃花映照着天上的彩霞,好像开得更加鲜红,更加灿烂。和张兰英在一起走着,我又想起了那个在朝鲜志愿军部队里的李庆荣。我好像看见他就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他一边拿着枪,一边怎样在朝鲜的田野上、像在自己家乡的田野上一样在学着开拖拉机。我看见他为了自己的最好的愿望,怎样兴高采烈地把一张斯大林式的拖拉机照片拿来向自己的爱人表达那无尽止的爱情。我说:
——张兰英,什么时候我替你照张照片寄给李庆荣吧。
——对,把水库的连拱坝也照上。
——不然,就光照座连拱坝寄给他。你看他给你寄的照片,不也是光有架拖拉机?
张兰英没有回答我,只管笑着。我们一起走下了那个开满花朵的山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