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学习党的四中全会决议克服集体领导中的缺点和错误
中共宽甸县委会
学习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等文件后,我们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检查了县委会的领导。
经过学习与检查,首先使我们认识到,要实现正确的领导,必须严格地遵守党的集体领导原则,一切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全体领导成员深刻研究和详细讨论后作出决定。过去,我们没有明确地认识到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个别领导同志只要他的意见自以为是对的,自以为是按照党的政策办事、自以为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就可以不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就可以个人决定问题。并用这种个人决定问题来表现自己有“先见之明”,表现自己“高明”。因此,许多原则性的重大问题,往往不经过委员会讨论,个人便作出了决定。去年春天,在制定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计划时,就是由县委副书记和办公室主任二人商量一下,便往下布置。结果这个计划中的错误,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有时对某些重大问题采用“传阅”文件的方式来解决。文件虽经各委员传阅了,却往往一字未改;有的委员对传阅文件抱着“别人盖章,我也签字”,“多数同意,我不反对”的态度;即使有的委员对传阅的文件提出不同的意见,也得不到统一的解决。结果使文件的“传阅”形成了无谓的“旅行”。有时虽然也召开会议来解决问题,但因事前充分酝酿准备不够,讨论得不太好。也有时事前根本没有酝酿准备,会议上所要研究讨论的中心议题,开会前各委员还一无所知,或即是知道也仅限于“题目”上的了解;至于具体讨论什么和怎样讨论就不清楚,只有坐着“听会”。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取消了各委员研究讨论问题所需的思索过程,影响各委员的思考,致使有的委员默不作声,有的委员沉默寡言,有的委员即是发言,也多属谈感觉和讲体会,东扯西拉,对问题的讨论当然难以系统深刻,作出正确的结论。另一方面,县委会的领导上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散主义。有的委员自以为对自己部门的工作比较“熟悉”了,“懂得多一些”,说别的委员对这些工作“生疏”,都是
“外行”,便认为自己起草的指示或总结出来的经验“差不多少”,不需要经过其他委员们的研究和讨论了,甚至认为即使讨论,也是“重复”,“提不出什么问题”。因此,有许多原则性的重大问题,仅由部门领导人和党委书记商量一下,便布置下去了,形成“一人决定,大家照办”。有些重要问题,虽然也提交委员会讨论,但也往往是从“以备后患”出发,一旦出了差错时,便可以说“经过党委研究啦”,以推卸自己的责任。
经过学习四中全会决议,我们明确地认识了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各委员的分工必须是在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而不应各行其是。过去,我们对部门工作与党委全部工作的一致性和整体性认识不清,把两者对立起来了。有的委员认为把部门工作作好,是自己“唯一的责任”,如果去作自己部门以外的工作,便是“多管闲事”和“不务正业”。有的委员更错误地认为,如果部门工作搞坏了是“丢人”,而党委的全面工作做不好,则与自己无关。比如有的委员因为没有负责管农业生产工作,对农业生产问题的讨论,便不热心,很少发表意见,甚至根本不愿去参加这类会议。也有的委员感觉自己在全体领导成员中比较年青,参加党委的时间又较短,因此,误认为党委的全面工作有书记和常委负责,自己可以“少伸手”,甚至把在党委会议上坚持原则性的辩论,当成是“强词夺理”,是“夺权”,对重大问题的讨论,也就常常抱着“随声附和”的态度。由于存在以上这些不正确的想法,结果使党委委员的活动,全陷入狭隘的部门工作的小圈子里了。委员和书记之间,委员和委员之间,形成了“分裂”和“割据”状态,大大减弱了党的集体领导的作用。
经过学习检查以后,县委会认为,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加强党委的集体领导,首先要彻底批判大家对集体领导的错误认识,消除对集体领导的一切糊涂思想,加强每个领导成员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每一个委员不仅要作好自己部门的工作,同时要参加党委的全面领导工作。除此以外,还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委会的会议制度。以后无论中心工作或部门工作的重大问题,都必须在党的全体委员会上或者党委的常委会上讨论,作出正式决议,然后分工负责执行。在一项工作过程中或工作完毕后,委员会必须及时听取负责委员的汇报,以监督和检查对决议的执行。党委会认为,这是防止个人包办,贯彻集体领导的具体措施。为此,党委会规定,每月必须召开两次全体委员会议,三次常务委员会议。每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必须事前通知各委员,凡是对重大问题或专门问题的讨论和决议,可委托有关委员负责起草书面材料,预先分发各委员,以便充分准备意见。
经过学习四中全会决议,我们还认识到,加强党的集体领导,还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实现集体领导的一项重要保证。过去,我们对此也是认识不清的。因而党委会本身的民主生活就不够正常。比如有的委员仅满足于县委团结的现状,而看不到大家在思想上和作风上还存在着的若干缺点,错误地认为大家都是领导干部,水平都“相差不大”,谁也不比谁“高明”多少,无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有的委员以个人主义来对待党的事业,明明看到某些违反党的集体领导的现象,心中虽然不满,但是也不进行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开展,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变得软弱无力,致使有些党员干部的活动违反了党的政策和组织纪律,滋长着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比如,有的党员干部便忘记了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谦逊态度,漠视党和群众的作用,而把工作成绩看做是个人的功劳,自高自大,夸夸其谈,看不起别人的工作,说自己是“为人民服务”,而别的部门的干部则是“白吃饭”。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开展,党委会的自由主义空气相当浓厚,互相之间有意见,不摆到桌面上根据党的原则去解决,而是在背后议论纷纷,散布不满空气。为此,县委会计划今后定期总结工作,通过总结工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检查县委会在领导思想上、作风上的缺点,严肃对待错误,并将批评和自我批评贯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经常向一切妨碍集体领导的主观主义和分散主义进行斗争。


第3版()
专栏:

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人民监察局工作条例
(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政务院第二百一十九次政务会议批准)
一、为监督铁道系统有效地和质量良好地完成国家所给予的运输任务和基本建设任务,并严格地监督铁路财产不受损害,根据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二百一十九次会议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建立人民监察局和加强监察工作的决定,特建立铁道部人民监察局。
二、铁道部人民监察局受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和铁道部的双重领导,并以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为主,铁道部人民监察局在各铁路管理局、各工程局派驻总监察,在铁道部人民监察局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三、铁道部人民监察局的任务:
(一)对铁道系统各单位对国家资财的收入、使用、保管和统计工作,实行经常的事前的和事后的监督。
(二)对经铁道部批准的生产财务计划的制订、执行和总结(决算、资产负债表)及各种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的完成情况,进行经常的监督和检查。
(三)监督和检查铁道系统各单位和全体职工对国家有关铁路的决议和命令、铁道部长的指示、命令和铁路章则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铁道部人民监察局的权限:
(一)在管理局、工程局以下的企业单位,凡监察人员不同意的开支,不得支付。如该单位仍认为有必要开支时,须经过管理局长或工程局长商同总监察的同意,方可开支。对于管理局、工程局的开支,总监察和管理局长或工程局长间发生争执时,得呈报铁道部处理;其中确属紧急开支,管理局长或工程局长可先行开支,再报请上级处理。
(二)向下级监察机构发布命令和指示。
(三)向铁道系统各单位发出通知,令其提出监察范围内有关的各种计划报告、表报、说明书、通知书和会计统计等一切材料和文件。
(四)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直接和有关人员接洽监察工作范围内的一切问题。
(五)将监察和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切问题通知各级有关的领导人,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各种建议,必要时得报告铁道部和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被检查单位首长须根据上述建议提出改进措施。
(六)对违法失职的有关责任人员,提出处分的建议。
(七)对造成国家损失的责任人员,责令其赔偿。
(八)因违法行为应给予法律制裁的人员,按规定手续将检查材料送交检察署处理。
五、铁道部人民监察局的工作方法:
(一)根据监察工作计划,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得依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检查。
(二)监督和检查各种业务交易是否合理合法、各项开支是否符合计划和规定标准。
(三)审核各种单据文件、生产和财务统计资料、帐簿表报和资产负债表。
(四)审核各种合同契约协议书,重点监督采购材料验收和工程验收。
(五)组织不脱产的人民监察通讯员担任义务监察工作;必要时得吸收其他人员参加一定范围的监察工作。
六、铁道部人民监察局内设以下工作机构:
(一)秘书科
(二)人事科
(三)开支监督处
(四)收入监督处
(五)基本建设监督处
(六)工厂监督科
(七)人民来信受理处
七、铁道部人民监察局各级工作人员的任免:
(一)人民监察局局长、副局长、总监察、副总监察由铁道部商同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报请政务院批准任免。
(二)人民监察局内各处长、副处长由铁道部商得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同意后任免。
(三)人民监察局内科长、副科长、主任监察员、监察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由人民监察局局长任免。
(四)总监察所属各科长、副科长、人民监察室主任、主任监察员由人民监察局局长任免;其他人员由总监察任免。
八、总监察工作条例和监察规程另行规定。
九、人民监察局按规定向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和铁道部提出工作报告。亦可单独向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提出报告。
十、本条例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后施行。


第3版()
专栏:

西南七千多名高等学校学生开始生产实习
西南高等学校今年应该参加生产实习的七千多名学生都已经开始生产实习。其中工科学生有四千多名。重庆大学参加实习的学生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三。
今年西南各高等学校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分布在西南、西北、中南等地。重庆大学学习地质采矿的一百九十多名学生,已参加西南、西北等地的地质普查、详查等工作。四川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还派有学生到宝成铁路和成阿公路去实习。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进行实习工作,各院校都派有指导实习的教学人员随同学生前往实习场所。重庆大学随去指导实习的教师有一百一十多人。他们到达厂矿、农场等实习单位后,很快就和有关单位组成了统一指导实习的机构,有计划地领导学生展开实习工作。在实习中,学生们一般都能虚心学习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实际经验,印证、巩固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有些学生还在实习中有了初次的创造。重庆大学在重庆空气压缩机厂金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的学生,虚心学习工厂职工的实际经验,并根据所学的机械、热处理等方面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简化了刨床的工序,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四川大学在简阳实习的学生,利用仅有的仪器小平板作测量工作。他们以六天的时间完成了五百多亩耕地的测量,并保证了工作质量。这个大学在某国营农场实习的学生运用营养等方面的知识,在保证牲畜健康的条件下,改进了饲料,使这个农场每年可为国家节约不少资金。实习学生们有的还帮助实习单位校核了工艺规程,使操作既符合理论要求,又适应设备的性能。
学生们从工作实践中更加深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干路与城市道路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们,在实习中认识到公路修建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他们表示今后更要全面学好正课,毕业后献身于汽车干路和城市道路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东北区普通中学高中和工农速成中学
一万多名毕业生积极准备升学考试
东北区有九千六百多名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和一千一百多名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经过毕业考试已经毕业了。现在,这批毕业生正加紧进行复习,准备升入大学的考试。
东北区今年普通中学高中和工农速成中学毕业人数都有增加,仅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人数就比去年暑期毕业的人数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八点一。他们经过几年来的学习,都有很大进步。工农速成中学的学生,经过三年努力学习,都由刚入学时的高小或初小程度提高到高中毕业水平,这次毕业考试成绩大都是四、五分。
为了帮助毕业学生投考大学,各校都成立了升学指导委员会或升学指导办公室。各校教师也都亲自领导学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准备升学考试。许多学校还邀请大专学校各系负责人员为学生们作专业情况介绍,邀请当地文教机关负责人员作关于选择科系志愿的报告,进一步鼓舞了学生们投考大学的信心,引导学生们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个人条件确定了选择科系的志愿。沈阳市第二中学学生、青年团员杜钦和张忠信等人按照国家需要和个人条件,选择了机械制造系和地质系。青年团员张晶还,根据国家需要和个人物理、生物等课程成绩一向较好,决定学农。(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武昌县召开首届首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湖北省武昌县在六月三十日到七月三日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到会的二百五十多个代表,除审查了武昌县过去的工作并讨论、决定了今后的任务外,特别认真地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致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拥护宪法草案。
武昌县担负着直接支援武汉市工业建设的重大任务。参加会议的人民代表从解放后几年来的亲身体验和对总路线的学习中,对国家工业化的好处有着特别深刻的体会。代表们一致认为,宪法草案保证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这是一部真正反映人民要求和愿望的宪法。李家桥乡人民代表向本华说:“我们乡里农民天天看到附近农场里的拖拉机、播种机、锄草机在田里干活,效率比我们用人工干要大得多。去年,人民政府用七部抽水机帮我们乡里克服了一千多亩田缺水的困难,使生产没受影响。这些事情都使大家看到工业化的好处,想早一天工业化。现在宪法草案规定要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我们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更有保障了。”人民代表王胜群说:“这几年乡里农民都穿上洋布,家家都用热水瓶,这都是工人老大哥多造机器多造日用品供给农民,并且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的结果。”
为了用实际行动拥护宪法草案,会议认真地讨论了如何支援国家工业化的问题。会议一致决议:首先必须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和组织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在农村中必须继续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改造小农经济,使个体经济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全县争取今冬明春发展一百六十到二百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大量互助组。在沿江沿河地区要全力保证安全渡过今年大汛,并尽力搞好生产,争取丰收。要进一步贯彻国家对农产品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政策,以保证对城乡人民的供应。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清华大学
建成水力枢纽和露天试验场
清华大学最近建成了供水工结构和水能利用课程作实验及研究用的水力枢纽及露天试验场,六月二十七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水力枢纽建造在该校的校河上。它的正常挡水位是四十二点八公尺,滚水坝及泄水孔的最大泄洪流量为十五秒公方。滚水坝旁建有小型水电站,可以发电七瓩。露天试验场建在水力枢纽下游东岸。它的面积有一千八百平方公尺,最大应用流量为一秒公方,除寒冷天气外,一年可工作七、八个月。
这座水力枢纽是在苏联专家高尔竞可同志倡议和具体帮助下,从去年九、十月开始设计和修建的。清华大学有关教研组、实习工厂的人员和学生们积极参加了这个水力枢纽和露天试验场的建筑工作。水力枢纽及露天试验场建成以后,清华大学水工结构和水能利用课程的实验和水利系的科学研究工作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这个新型实验设备可以直接为产业部门服务。在六月初全部工程还没有完成以前,他们就已开始为某水力枢纽作坝下冲刷的整体模型试验;将来黄河、长江上下游的巨型水力枢纽也可以在这里进行试验。


第3版()
专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举办高中毕业学生升学指导节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了帮助今年高中毕业学生做好升学的准备,定于七月十二日到七月十六日每天十九点三十分到二十点举办高中毕业学生升学指导节目。主要内容有: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曾昭抡、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徐达本、地质部副部长许杰、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副局长姜椿芳以及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校长张锡俦、北京政法学院院长钱端升、中央体育学院副院长徐英超等向高中毕业生的讲话;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等学校的同学谈自己学习的体会。


第3版()
专栏:

一九五四年的莫斯科住宅建设
苏联 维·拉古金科
苏联住宅建设的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仅在卫国战争结束后的几年中,苏联就给工人和职员建筑了建筑面积达一亿八千三百多万平方公尺的住宅,并为集体农民和农村知识分子建筑了四百多万幢住宅。
在苏联首都莫斯科,自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住宅总面积已增加了一倍。莫斯科市内经过改建的大街道、河岸街和广场上,已盖起了几千幢新的多层的住宅大楼。在以前的工人住宅区及其他地区也建造了许多这样的住宅大楼。几百所学校、文教和市政机关也都在建筑中。
莫斯科的住宅建设正在不断地扩展。一九五三年莫斯科建筑工人超额完成了住宅建设计划,建成了建筑面积达八十一万二千平方公尺的住宅,而原订计划是七十二万平方公尺。此外,并建造了每所可容纳八百八十名学生的二十六所新学校、十三座医院、六个门诊部、五十二个幼儿园和托儿所。首都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已得到设备完善的新住宅。为了具体清楚地说明莫斯科每年住宅建设的规模,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一条大街上的全部房屋都是七层到八层楼,总建筑面积为五十万平方公尺,那末这条大街就会有七公里长。
今年,莫斯科的建筑工人们又面临着一些重要的任务,这就是要兴修建筑面积达九十万平方公尺的住宅,建筑四十二所学校、十二个医院、可容纳三千一百人的几所电影院及其他一些文化生活福利机关的建筑物。
预定今后每年要建造建筑面积达一百万平方公尺的新住宅。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零年这一段时期内,苏联首都应建筑的新住宅的建筑面积将达一千万平方公尺,差不多等于革命前莫斯科的总建筑面积。
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莫斯科十年总改建计划”的决定,标志着莫斯科市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阶段。
建筑师和城市建设者们在历史上首次有了可能按照统一的计划并遵照城市建设艺术的高度原则来建设城市。
在城市建设史中还找不到这样的例子:城市最主要的街道,像莫斯科的高尔基街,是由劳动人民的住宅构成的。
由于转向在首都建筑高达八层到十层楼甚至更高的住宅,以及工程总量的增加,建设中起了质的变化。根据卫生方面的需要,多层楼房之间应该有相当大的距离,院子和房屋之间的空隙的大小,应该能保证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和阳光充足,还应保证充分的条件便于居住者的休息,儿童的游戏和体育活动。
莫斯科西南区房屋的设计和建筑可作为这样一个范例,国立莫斯科大学新校舍位于这个区的中央。这个区将在十年内建造建筑面积达二百万平方公尺的住宅。这些住宅建筑群将拥有面积共达一公顷(合十五市亩)的宽阔而荫凉的院子。在规划新建筑时,苏联的建筑师们周密地考虑到了居民的文化生活福利设施,如商店、学校、儿童机关、体育场、交通、汽车房、电影院、图书馆和日用设备制造厂等等。
随着劳动人民物质福利的不断增长,苏联人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了。一九五四年住宅建设的标准是:每一家住宅中有两三间或四间房子,带有一个前厅、一个厨房、一个浴室和一个储藏室,房间内应有各种设备,包括电视设备在内。
莫斯科的建筑工人们现在的一项极端重要而且规模巨大的任务,就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期间内保证首都全体居民都有舒适而又质量优良的住宅。这项光荣的任务只有充分利用了高度水平的现代技术才能完成。把由地基到屋面的结构和结点全部装配妥当,用工厂制造的大型构件来安装建筑物,以及在先进的工业基础上大批建筑多层楼的住宅,这就是莫斯科建筑工人们的工作计划。
目前苏联的建筑工作中正采用着许多新办法。例如,在建筑多层楼房时运用预先装配好的钢筋混凝土构架。墙壁用现成的和一层楼一样高的壁板安装而成。壁板是用带有泡沫混凝土或泡沫玻璃等隔热材料的钢筋混凝土薄层制成的。这种现成的壁板也可用作天花板,而且不需要抹灰。
完整的现成楼梯、花色的天花板都可由工厂来制造。卫生设备的构件也可使用珐琅质镶面的现成壁板。在工厂就预先把排水管、自来水管、瓦斯供应装置和通风装置的一些必要管道设备夹入壁板之中。隔墙是用石膏块砖和石膏干燥抹灰制成的。工厂还制造现成凉台、屋檐和镶面砖来供应建筑工人们。
所有这一些及其他许多方法都已很好地应用于大规模的建筑工作中了,因为大规模的建设有了强大的工业基础。莫斯科新建的两个钢筋混凝土构件工厂已经竣工,这两个厂每年可生产二十四万多立方公尺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这一产量足够供应住宅建筑中造天花板、圆柱、主梁、楼梯及其他房屋构件所需钢筋混凝土的一半以上。
苏联两个最大的陶瓷镶面砖工厂,可供给莫斯科建筑工人约一百万平方公尺的镶面砖和板,从而免除建筑工人从事建筑物抹灰的工作。
对现代建筑的主要要求正在顺利实现:把建筑工地变为装配工地,在这里起重机是主要的机械。
进一步提高建筑工作工业化的程度,是保证莫斯科市宏大的住宅建设计划顺利完成的条件。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农村知识青年刘秉文
李公然
刘秉文是黑龙江省讷河县十四区翻身村人,今年二十一岁。一九五○年他还在本区完全小学五年级读书,因为家庭问题休学回家,参加了生产。几年来,在劳动生产中,在互助合作的道路上,刘秉文正在成长起来。他现在是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任,黑龙江省的劳动模范,并已光荣地参加了共产党。
走大家富裕的路
这是一九五○年的事。正在夏锄的时候,翻身村的头等户郭春芳把互助组里的刘秉文家和贫困户刘凤山、倪洪福三家甩了。刘秉文的爹一怒而要单干,他说:“咱两匹马,八垧地,爹儿俩还莳弄不过来,何必跟大伙一块乱蹼蹬!”刘秉文就向爹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他说:“爹,你没看见,河那边马庆福互助组打的粮食,那年不比咱们多。原先日子过得不赶咱们的,如今都比咱们强了。再说,我们自己干,凭这人马刀枪,一旦有个天灾病药的,这些地能莳弄过来吗?……”有一次,刘秉文的妹夫倪洪福抹墙,因为是一个人,又要弄泥浆,又要爬梯子抹,上来下去地忙得不可开交,不慎从梯子的半中腰滑跌下来了。刘秉文爹只有这一个女婿,很心疼。这时刘秉文对爹说:“要是有互助组,这些活可以换工做,就不会出这码事。这下他的地咋办?”经过刘秉文的反复动员和用事实来说服教育,他爹才同意了组织互助组。但他爹说要硬找硬:“互助组倒是好,可得人硬马硬才行。和那些什么也没有,还拉了一屁股饥荒的穷户插组,咱们还不得吃亏!”刘秉文又耐心地解释说:“互助组人马换工,怎能吃亏呢。再说,也应当想想咱们过去的日子;今天咱们日子过好了点,就把贫困户扔在一边?咱们不能走个人发财大伙受苦的旧路,咱们一定要走大家富裕的新路。”后来,在党支部书记孟继信的帮助下,组成了一个五户的互助组,其中三户是贫困户。刘秉文被选为组长。
刘秉文当选互助组长之初,心里很慌。他虽然是在农村长大的,由于念书时不常下地,对庄稼活还不熟。但种地的一般知识,只要肯学,倒还容易,他很快就学会了。可是,要领导好一个互助组,却不是单凭热情能行的。
一九五一年春天,组里接连发生了几件纠纷。一天,刘凤祥和赵忠福因工账不清吵起来了。这个说,你欠我不少马工,那个说,你欠我很多人工;大家都要求对方补钱,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又一天早晨,组里套上刘秉文家的车送粪,还没走到粪堆,车轮出轴了。一看,“别头针”(车轴头上插的一个小铁棍,管车轮不掉的)没有了。原来刘秉文的爹看到自己的新车轴给磨得精细,也没评分,一心疼就偷着把“别头针”拿下来了。接着,还发生了另外几件事。
刘秉文看到这些情况,很是纳闷。他想,咱组不错,也订了互利制度,评分、轮作都合理;就只我家的车没评分,让大家随便怎样给好,但这是我自己家的车呀。为什么大伙这样呢?他仔细一想,才找到了问题的所在:过去虽然订了互利制度,但没有使大家了解切实搞好互利的重要性,组员还存在着“互助组嘛,分得那么清还叫互助组”的思想。特别是亲戚之间纠缠不清,以致发生了问题。
刘秉文向党支部书记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支部书记同意他的看法;并亲自参加了他们的小组会。在会上刘秉文用组里发生的事情,说明认真实行互利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变了组员的认识,从而建立了合理的互利制度。以后,刘秉文研究了组的工作,学习外地经验,又实行了工票制度,包工制度,互助组就更巩固了。
一九五一年的春夏之交,阴雨连绵,野草丛生。正铲地时,贫困户李万金、李天仲、于瑞福又被张安英组挤了出来。眼看地要荒了,他们来找刘秉文组帮助。刘秉文和组员们一商量,首先遭到了有马户刘凤祥和赵忠福两户的反对。刘秉文让互助组讨论他提出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赵忠福的日子较过去好了些是怎么来的;一个是组内有马户和无马户有谁占了便宜或吃了亏。讨论的结果,一致认为:赵忠福单干的时候,一年不如一年,他要不参加互助组,好日子是得不到的。一九五○年,组里多打了粮食,他才买了那匹马。组内有互利制度,人马换工,大家都不吃亏。最后,互助组同意去两付犁的人马,帮助李万金他们铲趟,还同意了他们入组的要求。不久,他们又吸收了从三区尚义村投奔来的贫困户郭海昌入了组。
到一九五三年,刘秉文组已有十六户,这些户原来绝大多数是贫困户。这年春天,刘秉文组准备建社,郭春芳组要参加社,当下商量好了。到秋季,县委批准了,可是郭春芳嫌刘秉文组穷,又不愿参加了,反而想邀刘秉文、刘凤祥等较富裕的户到他组里去,和他一起建社。刘秉文严厉地拒绝了。这时有些组员受了影响,建社的情绪不高。刘秉文认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决心要把社建立起来。他向组员宣传了合作社的优越性和农村的光明远景,讲清了自己组具备了建社条件,并且发动团员、积极分子起骨干作用,最后,终于在中共讷河县委、十四区委的具体帮助下,农业生产合作社胜利地成立起来了,名字叫“新兴”。现在社员回忆那时的情形说:“那时刘秉文真坚决,……这回算打了个胜仗!”
种麦的故事
去年,政府号召小麦平播密植,提前播种。翻身村的群众都怀疑这新经验:小麦没垅那行?早种还当不了冻死。刘秉文带头和郭海昌、刘凤海三家提前十多天播种,并实行了平播。不久小苗出齐了,又茁又壮,绿油油的,像一张绿毛毯似的。群众都夸奖麦苗长得好。
谁知,在麦苗长到一寸多高的时候,忽然下了一场霜。麦苗搭了头,黄了,趴在地上,看去像秋天的满地黄叶。有些群众说开风凉话了:“这才是新经验呢!”刘秉文的爹更加生气:“你不听老人的话,七斗多麦种白瞎了。”郭海昌、刘凤海的思想也都动摇了。刘秉文又是气又是急,一天跑到地里去好几遍,看到那一片黄色,心里像针刺着一样,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他想:“苗要死了,影响多坏呀!”他又想起了党支部书记的话:“这是技术革新,是和群众的保守思想作斗争……必须想一切办法,做出样子。”于是,他又到了麦地,拔开苗一看,还有绿芯。他心想:“还没死,到技术推广站去想办法。”他刚要走,碰到乡邮递员送来了报。他拿过一张“黑龙江农民”报,看了一会,自言自语道:“大豆上盖头粪能保苗,麦子就不能吗?‘农业技术’上也讲过:上黄粪可以增加热力……对,试试看。”果然,上过盖头粪不几天,麦苗就一个劲地长了起来,又茁又绿,把别人的麦又拉下了。
这三块平播地的麦子熟得格外早,偏巧风又大,他们组不得不分一部分力量来连夜抢收。他们从向阳村马庆福社借来了一台马拉收割机。收割那天,村政府组织了全村互助组长和老农来参观,有很多学生、妇女和多年不出门的老头也自动来瞅热闹,大家对这一片早熟的新麦赞叹不已。
抢收的第二天晚上,人们连着干了两天两夜,困得脑袋“滴哩噹啷”的。这时麦已割完,只有一些麦子还没码上。半夜间,大伙实在支持不住了。刘秉文抬头一看,天空蓝洼洼的,远处有几颗星星在眨巴着眼睛,一点风也没有,就说:“好吧,回家睡觉,明儿再干。”
半夜里,刘秉文睡得迷迷糊糊,忽然被雷声惊醒,一个闪电把外边照得通亮。他扒窗镜一看,天空像锅底一样漆黑,云低得快要掉下来了似的,风也起来了。刘秉文想起地里的麦子还没码完,急忙跳下炕,出去敲钟召集大伙。他们一脚深一脚浅地借着闪光走,刚到地里,风大起来,开始掉雨点了。刘秉文像指挥军队一样:“大家快把刘凤海、郭海昌的麦子码起来!”刘凤海抢着说:“你家的也没码,咱们分两伙干。”刘秉文斩铁断钉地说:“分两伙会分散力量。先把他两家的码完。”所有的麦子快要码完了,大雨哗哗地下了起来。大伙瞅着被浇了的刘秉文家的麦子,一方面感到惋惜,一方面又都怀着对刘秉文敬佩和感激的心情。
在购粮工作中
一九五二年十月,翻身村建团,刘秉文被批准为正式团员,并被选为支部副书记。
购粮工作开始了。新民屯(刘秉文家所在地)的购粮任务由刘秉文担当起来了。刘秉文首先说服了爹,把自己的十七石多余粮全部卖给了国家。
刘秉文的老丈人孟庆林,家里有余粮。经过好几个人去动员,他仍不卖。一天下午,刘秉文借口串门到了孟庆林家。刘秉文想了解他到底有多少余粮,就有意识地东拉西扯;孟庆林也就无意中说了。扯了半天,刘秉文在心里一算,有八石多余粮,便问孟庆林:
“你老卖多少粮?”
“本来没有余粮,我是你的亲戚,要不卖点,你也不好做工作,卖二百斤吧。”孟庆林见刘秉文皱皱眉头没吱声,一咬牙:“卖三百斤!”
“这些日子村里开会你老都听着了,咱们国家正在往苏联那个方向走。那时种地都使机器,粮食打得如山,生活过得也幸福。但是要过这样的生活,我们就得作很多事情,把余粮卖给国家就是一件重要事情,你老说对不对?”刘秉文不介意地闲谈着。
“对!对!”孟庆林连连点头。
“再说国家买粮价格合理,要啥给啥,我们老百姓一点亏也不吃吧?”
“一点不吃亏!”孟庆林恳切地说。
“我们有余粮放在家也不下崽,放时间久了还要坏和糟损。要是把它卖给国家,买马添车,使死财变活财,这样对国家对自己两相当。”
“是呀!”
“你老把八石多余粮都卖给国家买一匹大马多好啊!”
经过刘秉文耐心地劝说,最后孟庆林心活了,但还是没说卖多少。刘秉文鼓励了两句,就回家了。
刘秉文回家路过二叔丈人孟庆田家,见屋里还点着灯,他扒门缝一看,来气了——孟庆田正在窖粮。第二天,刘秉文向党支部汇报了情况。支部书记亲自和刘秉文到他们两家去动员。最后孟庆林把八石多粮都卖给了国家,孟庆田把窖的两石多粮也卖了。这样一来,推动全屯很快完成了购粮任务。
不久,刘秉文参加了整党学习,进一步提高了阶级觉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打这以后,我的目标更明确了,工作遇到困难,一想起入党举手宣誓那天,浑身都是力量!”
× × ×
刘秉文在继续前进着。今年四月,他受到了青年团黑龙江省委会的奖励,荣获了“优秀团员”的称号。他在受奖以后说:“我对人民的贡献太少了,即或有些成绩,也是由于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才得来的;而党和人民就给我以荣誉,我心里实在有些不安。我绝对不骄傲,因为我知道这就是党和人民对我的鼓励。我一定不辜负党的期望,进一步把社办好,争取更大的光荣!”
他正在严格地履行着自己的诺言。今年他们社的一百多垧地(有二十来垧新荒),百分之八十五是扣茬,耕作技术也提高了。春耕还正在热烈开展中,他们就已经在核计着夏锄生产了:如何改善劳动组织,怎么间苗,怎样开展竞赛……。他们在为实现全社增产八百石粮食的计划而努力着。我们相信:刘秉文会不断前进,作出更大的成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