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农民们热烈欢迎宪法草案
代表了农民的心愿
六月十五日山西省榆次县张庆村的一部分农民在上午和中午的歇晌时间,举行了两次小型的会议,热烈地讨论和学习了宪法草案;吃中午饭时,村上的广播员又向全村农民广播了宪法草案公布的消息。半天多的时间,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浪潮,便迅速地在这个拥有五百一十五户人家的大村子里掀起来了。
张庆村的农民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宪法草案表达了农民的心愿,都符合自己的利益。当大家学习到宪法草案第七条和第八条国家鼓励、指导和帮助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并引导广大农民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时,参加讨论的农民都自然地联想起组织起来的好处和近几年来人民政府对全村农民的帮助,以及国家即将在张庆村建立国营拖拉机站帮助农民种地的事情。崔八子说:“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解放以来,我们全村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已经得到了许多好处。去年全村每亩地平均打三百二十四斤粮食,还不是沾了全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都组织起来的光吗?”
老年农民的喜悦
山东济南小王庄蔬菜生产合作社的男女社员们,吃罢午饭就在凉快的大门过道里、稻田边的柳荫底下,分组阅读宪法草案。社长王朋德说:“宪法草案的每一条,都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它规定着保护合作社的财产,鼓励、指导和帮助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又规定了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逐步消灭的政策,这便保障了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副社长王鸿鑫年纪很大了,没有子女,常愁着没人养老,他听了宪法草案第九十三条的规定,感慨地说:“宪法草案一公布,打消了我多年的顾虑。国家照顾劳动的老年人,我干活就更有劲了。”其他社员连忙补充说:“在旧社会劳动人民老了被开除,饿死也没有人管;新社会,政府处处为劳动人民打算,如今的老人们多幸福!”女社员们联想到解放后人民政府给妇女带来的幸福,冯耀兰说:“宪法草案上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咱们妇女的权利有保障了!”
郭荣决心做好两件事
解放以前,刀把子握在地主、国民党反动派手里,他们耍着花招宰割老百姓。北京丰台区张郭庄乡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郭荣,解放前是一个有二十六亩山坡地的中农,可是一年缴纳给反动政府的各种苛捐杂税就得要两千多斤粮食。他全家十一口人起五更睡半夜地劳动一年,也只能混个半饱,真是一点活路也没有。解放以后,推翻了地主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权,他才翻了身,生活有了保障,每年给国家缴的爱国公粮只二百多斤。去年他组织了合作社,全家的收入又增加了一倍,日子越过越富裕。今天的胜利果实都已经写在宪法草案上,谁也不敢再侵占了。
宪法草案还规定,国家鼓励农民走大家共同富裕的合作化道路。拿北京丰台区张郭庄乡农业生产合作社来说,去年三十四户社员中就有二十一户收入增加一倍以上,他们卖给国家的余粮有三万五千多斤。乡亲们瞧着这条道儿好,都争先报名参加,今年他们合作社就扩大到三百八十多户了。眼下他们社里的小麦又获得了丰收。交纳爱国公粮和集体出售给国家的小麦,估计要有六万多斤。有些社员还准备把自己吃不了的小麦卖给国家。
从宪法草案中,合作社主任郭荣和社员们更瞧清楚了社会主义社会幸福生活的远景,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加强工农联盟,决心做好下面两件事情:第一,帮助和团结互助组,带动单干户,共同搞好生产,逐步吸引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第二,加劲生产,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争取秋后卖给国家二十多万斤余粮,三十多万斤油料作物。
咱们的权利有了保障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农民赵金宝听了关于宪法草案的宣传,有许多心里的话,只想往外涌。
宪法草案第八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一切应享权利。这使他不由地想起在反动派统治时代的遭遇。他从十六岁起就租种地主的菜园子地,二十三年中,不知受了多少窝囊气。有一次种了地主祁骏的三十多亩荒了的旱地,讲好种十年。地虽荒旱,庄稼人有把子力气,只要勤拾弄点一样有收成。他把积下来的粪都拉到地里了,可就是缺水,他就在这块田里找水,一直打到第十八眼井时,才见着水,硬把旱地变成水地。下了这些辛苦,才把地拾弄得像样了。可是到五年头上,地主叫几个挂洋刀和匣子枪的伪军官硬逼着他退了地。后来他又租过几个地主的菜园子地,都同样被地主夺了地、把他撵走。
他把过去的苦日子和今天的生活对比一下说:
“解放后,我分到了土地,又参加了互助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现在宪法草案又规定保护咱们农民的权利,生产上就更安心啦!我一定要带头增加生产,给未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民做个样子,带动他们走大家富裕的道路。”


第2版()
专栏:

中央纺织工业部关于纺织工业目前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的报告
(政务院第二百零七次政务会议批准)
在生产的发展方面,一九五三年全国纺织工业主要产品的生产量和一九四九年比较:棉纱为百分之二百二十六点三二,棉布(不包括染整棉织厂)为百分之二百七十五点九一,麻袋为百分之六百零一点二九,日用毛纺织品为百分之一百零六点三九,其余印染布、绢纺织品、针织品、丝、绸等也都有相当的增长。如和我国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比较,除极少数产品如毛纺织品、丝绸等因原料和销路影响,尚未达到历史上最高年产量外,其余都已超过。如棉纱超过了百分之六十九点九六,棉布超过了百分之一百点一,麻袋超过了百分之六十七点六四。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也逐年有所改善和提高。
从一九五零年起,国家开始在内地某些地区陆续建设了新厂,并对部分现有工厂进行了合理的改造和扩建。一九五三年全国纱锭数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百分之十四点零四,其中内地纱锭设备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九点七八,这就开始改变着原有纺织工业设备集中在沿海地区的这一不合理状况,使工厂更接近原料产地和内地广大市场。
解放以前,我国纺织工业的全部设备都须仰赖国外进口,原有几个规模不大的机器厂只能作简单的修配工作。解放以后,经过调整设备、扩建厂房、组织专业分工,同时新建了国营经纬纺织机械制造厂,已能自制全套纺织机器设备。目前正在设计和试制较高性能的纺织机器,今后新建纺织厂所需设备,已可自给。
随着生产的发展,纺织工人的队伍扩大了,全国纺织企业现有职工中国营(不包括中央公私合营)占二十一万六千五百六十人,和一九五零年比较,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八。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了改善工厂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生活的各种措施。四年来国家在集中解决纺织厂劳动保护的主要问题——降温、除尘、安全装置等方面曾作了许多工作,不仅改善了车间劳动条件,增进了职工健康,而且也提高了生产;在改善职工福利方面,四年来国家建立了许多宿舍、托儿所、医院、诊疗所、保健室、妇婴保健站等;在文化教育设施方面,由于业余文化技术教育的开展,工人的文化技术程度有了相当提高,并且还抽调了大批优秀的纺织工人到工农速成中学、纺织工业学校以至纺织工学院去学习。同时,经过几年来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等各项运动,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政治觉悟,涌现出大批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由于国营纺织业生产的发展和设备的增加,纺织工业中社会主义成分和资本主义成分的比重起了重大的变化,以纱锭设备为例,一九四九年社会主义的国营纺织企业仅占全国的百分之四十七点六一,而私营纺织企业占百分之五十二点三九,但到一九五三年国营和公私合营纺织企业已增加到百分之六十四点八,而私营纺织企业相对地降低到百分之三十五点二,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是逐年增长了,从而加强和巩固了国营纺织工业对纺织工业的领导地位。但如以产量的绝对数字来看,私营纺织工业也有增长,例如私营纺织厂的棉纱生产量一九五三年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一点零七。
在国营力量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主义成分的比重也有增长,一九五三年公私合营的纱锭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百分之八十七点二七。除了公私合营企业以外,国家还从一九五零年起对棉花、原麻、羊毛等主要纺织原料,实行了统筹分配,对其产品也分别采取了统购、加工订货或包销等办法,这样就解决了私营纺织业在恢复时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使它们逐步走上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不同程度上纳入了国家计划的轨道,一般地克服了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关于纺织工业今后总的任务,报告指出:“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纺织工业的情况,纺织工业今后总的任务是:在不断改善企业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合理改进、调整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在力量;根据需要和可能,在原料产区有计划地建设新厂;逐步地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纺织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比重不断增长。从各方面努力发展纺织工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底需要,并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报告进一步对这个总的任务作了具体的说明。报告指出:第一,纺织品的供应是关系着全国每一个人的生活,也就是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因而纺织工业目前需要考虑的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它的根本任务,是如何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根据过去几年全国平均每人每年机织棉布的消费量增长情况,以及今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人、农民收入的增加等因素估计,在今后几年内,纱、布消费量将大大增长,因此,除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在力量外,国营纺织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尚需根据需要和可能,新建和扩建相当数量的纱锭,以及相应的织布设备和印染设备。在今后的基本建设计划中,必须逐步解决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使工厂接近原料产地和内地市场,并保证安全。同时应解决纺、织、染设备之间不平衡的问题。至于毛、麻、丝、针织、人造纤维等方面,应按需要和可能,适当地增加设备,并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为了提高国营纺织产品质量,增加品种、花色,中央人民政府纺织工业部曾先后制订了统一的棉纱、棉布、印染品等质量标准草案,目前正在国营厂重点试行中。在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和增加品种、花样的同时,还应注意到降低产品成本的问题,今后仍须大力加强原棉和其他原料物料的节约,加强定额管理,并从非生产开支等方面厉行节约,以降低产品成本。在纺织工业的企业中,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有很重要的意义,应继续解决车间降温设备和除尘设备,增设安全装置,并注意女工的特殊劳动保护,这些措施,不仅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情绪有必要,而且对提高生产效率和改进产品质量也有必要。
第三,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在发展生产、保证需要这一要求下,继续加强对私营纺织业的领导并对其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工作,仍是纺织工业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应配合有关部门有计划地发展国家资本主义,逐步扩大公私合营范围;对一时还不具备公私合营条件,或规模过小的,应有计划地扩大加工订货范围,以加强国家对其生产、销售方面的领导。
报告接着提出了一九五四年纺织工业的方针任务。报告先着重说明完成今年国家计划的重要性。今年纺织工业主要产品的生产计划和一九五三年比较:棉纱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七七,棉布增长百分之十二点六,印染布增长百分之二十三点五三,麻袋增长百分之五点一九,日用毛纺织品增长百分之十五点三,其他纺织品也都有适当的增长。其中,国营纺织工业(未包括地方国营和公私合营)的生产总值比一九五三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七;各种主要产品都有增长;成本计划比一九五三年降低百分之一点一;劳动生产率比一九五三年提高百分之三点一;基本建设计划和一九五三年比较:工作量增加百分之一百十一点六六,建筑面积增加百分之一百十七点八七。其中包括限额以上的建设单位有续建国营西北第三棉纺织厂、国营北京第一棉纺织厂、国营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国营郑州第一棉纺织厂、新疆七一棉纺织厂,新建国营郑州第三棉纺织厂、国营北京第二棉纺织厂、国营石家庄第二棉纺织厂、国营西北第四棉纺织厂等九个。
报告接着指出:“根据纺织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和一九五四年的任务及目前存在问题,一九五四年纺织工业总的方针任务是:以继续加强计划管理贯彻作业计划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推广先进经验;有步骤地建立和贯彻厂长负责制和生产区域管理制及其有关的责任制度,进一步改善劳动组织,深入地开展劳动竞赛;大力培养干部;加强财务成本管理,逐步贯彻经济核算制,把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一步,以达到增加生产,提高质量,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四年国家计划。”
在这个总的方针任务下,报告对一九五四年的工作,作了如下部署:一、在改进企业管理方面:首先继续加强计划管理和推行作业计划。建立企业单位的生产调度工作和充实其必要人员。此外,还应加强原始纪录统计和定额工作。二、加强技术工作的领导。首先,围绕着节约原料,提高品质,减少停台的要求,加强技术组织措施。其次,应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推广先进经验,贯彻机器检修及保修制度。再次,在加强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新品种的设计和试制工作,扩大利用原料资源。三、今年全国国营纺织企业,应实行厂长负责制和生产区域管理制,以克服目前企业领导多头和无人负责的现象。四、加强基本建设领导:首先是加强设计工作,保证按照预定设计进度完成设计任务,并争取提前交图,以便能尽早开始施工。同时要改善工地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在供应新厂的纺织机器制造方面,主要是集中力量进行印染机器及新型棉纺织机器设计,继续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五、在贯彻中心工作的同时,应加强财务成本的管理,逐步贯彻经济核算制。六、大力培养干部,其办法是:加强学校的领导;用增设副职,和举办较正规的干部学校、技工学校,有计划地采取轮训办法,培养各种技术、业务干部与技术工人,特别是那些目前最缺乏的如印染、棉纺织机械和电气保全工等工种。七、关于国家资本主义,今年应整理和巩固原有公私合营各厂;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需要和可能和自愿的原则,对若干私营厂进行合营;加强对各行各业和各企业的调查研究,弄清情况,为今后的扩展公私合营工作作好准备。对于目前已处在中、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应加强联系,继续在业务上技术上经营管理上给以更多的帮助。
报告最后说:为了保证一切工作的顺利进行,应继续在广大职工群众中进行国家在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鼓舞政治热情,提高觉悟,使之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完成和超额完成任务的政治动力。各级领导干部尤应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深刻体会总路线的精神实质,经常以此为尺度来检查工作和总结经验;必须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先进经验,克服工作上的盲目事务性;必须提倡学会技术,学会管理社会主义的工业,提倡钻研业务,树立学习钻研的风气。纺织工业的全体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进一步加强团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戒骄戒躁,努力克服工作中的缺点,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领导水平,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奋斗!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各地农业技术推广站
帮助农民改进了春季田间作业
为了帮助农民改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国家在各地建立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站。到去年年底,全国已有农业技术推广站三千六百三十二个,今年又有增加。东北区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已由去年的九百多个增加到一千零六十个,安徽省今年新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六十八个。
春耕生产期间,各地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农作物的耕作、栽培、选种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对当地农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指导,使田间作业质量普遍有所提高。东北区各地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春耕以前,都深入村屯,通过老农座谈会、技术研究会等形式,从总结当地丰产经验入手,对春耕田间作业进行了具体的技术指导。辽东省各地推广站在春耕以前,为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培养和训练了一万多名技术员。在推广站的指导下,辽西省义县四千多垧棉田的种籽,大部分进行了温汤浸种和赛力散拌种。陕西全省一百二十六个推广站的八百四十多名干部,除正在受训练的二百多人以外,其余都深入农村,根据各种不同情况的增产关键,对春耕生产进行了具体指导,并通过各种方式,向农民传授了技术。河北省各地推广站在棉花播种期间,及时进行了关于粒选棉种、浸种、拌种、抢墒、借墒播种,密植及查苗、补苗、保苗等的技术指导。浙江省今春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比去年有很大开展,新登县水稻田经过盐水、泥水选种的,已占百分之八十四。福建省永安、宁洋两县在插秧前训练了一千多名插秧手,百分之八十的稻田实行了密植,普遍在原有基础上缩短株行距一到二寸。湖南省各地推广站着重推广了“早耕、深耕”、“培育壮秧”、
“均匀密植”、“合理施肥”、“防治虫害”等五项技术,使各地春耕一般提早六天到十天,均匀密植的田,占总田亩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湘潭县训练了均匀密植的技术人员一万五千多人,平均每乡五十三人,全县均匀密植的田,占总田亩数的百分之八十二左右。 
(陈彬)


第2版()
专栏:

京郊红星集体农庄展开麦收工作
全庄准备卖给国家和缴纳夏征的小麦共十万多斤
北京郊区红星集体农庄的庄员们,已完成了麦收准备工作,在二千多亩的麦地上,展开了紧张的麦收工作。二十二个打麦的场地已整理出来,场里用具也已由管理委员会统一向供销合作社置办齐备。收割密植小麦的摇臂式马拉收割机在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工人的帮助下安装起来了,机械总厂的工人仔细地教会了庄员们使用的方法。一部分密植小麦,并将由拖拉机站用机器收割。农庄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们,和各小队的庄员们研究了收割小麦的包工办法;在农庄实习的农业大学的教授、同学们以及其他各单位的技术人员们,正在指导农庄庄员选留优良品种。
农庄根据小麦成长的情况,初步估计了产量,并经管理委员会和各小队长的讨论,作出了麦收分配办法。全庄二千七百多亩麦地,估计每亩平均产量可达一百三十斤,总产量可达三十五万多斤。除去庄内自留麦种、归还庄员自己麦种、照顾部分老弱孤寡的庄员外,农庄准备卖给国家和缴纳夏征的小麦有十万多斤,剩余部分则按庄员劳动日进行分配。 (陈铸)


第2版()
专栏:

宁夏省蒙古自治区巴音浩特粮食购销站从农业区运来了大批粮食,远道而来的牧民正在这里购买粮食。 新华社记者 敏钟杰摄


第2版()
专栏:

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等
积极把新小麦卖给国家
四川省收割小麦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特等功臣黄继光烈士的母亲邓芳芝和一级英雄、特等功臣胡修道的母亲文贵珍,积极缴纳了夏征公粮,同时卖给国家九百八十多斤小麦。邓芳芝卖小麦以后,买了二百斤油枯,同时把暂时不用的二十万元存入了国家银行。
英雄的母亲们的爱国行为,鼓舞了当地农民卖余粮和缴纳夏征公粮的热情。邓芳芝居住的中江县继光乡第四村,全村一百三十七户农民已卖给国家一万一千多斤小麦;文贵珍居住的金堂县金龙乡净因村的农民,已经在五月二十四日集体把夏征小麦送入国家粮库,现在正积极地把余粮卖给国家。 (吴之琛)


第2版()
专栏:

崔桥区建立国家新型粮食市场的经验
中共许昌地方委员会
从河南扶沟县崔桥区的两个集市(崔桥、李桥)试办国家新型粮食市场的结果证明,建立国家粮食市场对活跃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互通有无方面的作用很大。这首先表现在市场内交易频繁,粮食上市量日趋增多。如李桥市场第一集上市粮食六百九十一斤,除群众相互进行调剂外,国家收购粮食四百六十三斤。第二集粮食上市量较第一集上升百分之一百零五,国家收购量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一十五。崔桥市场第一集上市粮食一千一百二十七斤,以后每集上市量都增加到二千斤左右。随着粮食上市量增加,国家在当地粮食供应量也大大减少。该区四月上旬日销量为一万二千斤,中旬降为八千五百斤。由于粮食市场活跃,棉花上市量也骤然增加。全区四月上旬收购三千余斤,中旬收购五千余斤,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从而进一步活跃了农村经济。
农民对这样的粮食市场是欢迎的。他们看到国家新型的粮食市场与旧的自由市场的不同,就积极协助做好市场的管理工作。如李桥市场第一集农民就检举了一私商抢购囤积粮食,崔桥农民也检举了
一个地主套购粮食的违法行为。农民说:“在国家粮食市场进行交易、调剂,价格合理,换购、买卖都方便,谁肯将粮食再卖给私商。”
崔桥区建立国家粮食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在农村建立国家新型的粮食市场,首先要教育区乡干部全面了解国家的粮食政策,认识建立国家新型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开始时崔桥区有些区乡干部对建立市场没信心,存在怕麻烦、怕“烧香引了鬼来家”等顾虑,抵触情绪很大。针对这种顾虑,全面说明国家的粮食政策,说明建立国家粮食市场对活跃经济、调剂有无、补助国家供应等的重要性,又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分析,对干部的教育很大。如该区由于粮食市场停滞,一部分有余粮的农民在拂晓时,偷偷卖粮或夜间黑市成交(东谷村一夜成交四百余斤),很多农民因为得不到正当的自由调剂,缺乏口粮;有的农民因粮种不能调剂,只得将麦子磨两遍后当饲料,或拿绿豆喂牲口。因此就助长了商贩黑市活动,买卖青苗的现象也随着发生。(魏肖海一户买青苗一千五百斤,每斤一千元)。根据这些事实向干部进行教育后,干部对建立国家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始有了认识,信心也增强了。
其次,要依靠党团员,组织村干部、积极分子,向互助组与单干农民展开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与组织工作。着重说明:(一)国家对缺粮户保证不漏掉一户一人的供应政策。(二)粮食统购后,允许农民出卖余粮和调剂有无的政策。粮食统购时应多卖而少卖、不卖的人,现在到市场出售,是有了觉悟,应该欢迎,不得歧视和打击。(三)建立新型市场的目的、性质、办法与群众互相调剂有无的好处。经过宣传,打破顾虑(如:怕把粮食拿到市上当余粮户丢人、怕说违法、不老实,到市场卖不如直接到国家粮食店去又光荣又不误生产等)。造成了劳动增产、卖余粮、调剂粮食是光荣的空气。因此群众纷纷出卖余粮。如院庄村谷子春,统购时卖粮二千斤,现在仍想卖粮买骡子,但不敢卖,解除顾虑后,第一集卖出五百斤,并说:
“如能买到大车,我还要卖小麦五百斤。”张坞岗的妇女刘采兰,过去天天找干部要买粮,现在又卖出小麦二百斤。通过宣传教育与新型粮食市场的建立,使群众进一步体会到党和政府的粮食政策。
最后,要确定恰当的措施,并征求群众同意。我们的措施是:(一)在区粮食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以集市所在地的供销合作社为主,吸收邻乡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负责发动群众性的监督管理。(二)为了防止投机倒把,不许私商参加交易。(三)为了防止交易混乱与贩运囤积,凡实行计划供应的城镇与机关团体等,不得进市交易,缺粮户须持购粮证买粮,并填写购粮数量,向群众说明这样做主要是为防止粮商投机。有特殊情况者,允许农民多购一点。无购粮证需要购粮与调剂者,要有乡的证明,但只在市场买粮有效,到国营粮食店无效
(现正试制市场交易证)。(四)以细粮换粗粮。如市场粗粮不够,可征得群众同意,先由国家将其细粮收下,开具证明,下次上市后有优先权,但对缺粮户,或确实需要调剂而又一再换不到的,粮食店视实力给以必要支持。(五)价格与手续费的问题,采取卖粮与买粮人都有利的原则,规定农民出售价格稍高于收购牌价百分之一点五左右,收手续费百分之二到二点五,购粮价格低于统销牌价。(六)目前对多买粮者暂不收税(供销合作社仍交所得税),只对无购粮证的买粮户,实行限量,每次以六十斤为限(群众目前多是二十斤至三十斤)。(七)准许粉坊、豆腐坊及统购后的油坊,在市场上按生产实数买原料(发证明),其用成品换原料时,所换来的其他粮食,准许卖给国家,粮食部门,视需要给予原料。以上措施执行时,均由宽到严,效果良好。


第2版()
专栏:短评

加强农村粮食市场的管理
许多农村和集镇建立了由国家领导而没有私商参加的粮食市场以后,农民互通有无的交易扩展了,农村经济活跃了。市场秩序良好,粮食价格稳定,农民群众极表满意。
但是,也有一些地区,由于忽视了市场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投机粮商又渗入了市场活动,他们哄抬粮价,制造黑市,抢购粮食。河北省最近检查了四百一十个市场,有一百二十个市场的牌价和市价都有程度不同的脱节现象。在某些地方,并引起富裕农民也趁机抢购粮食,农村有余粮者囤粮惜售,这就妨害了农民互通有无,破坏了农村的正常生活。这种现象必须迅速纠正。
农村初级粮食市场的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很多农村工作干部对建立国家领导的粮食市场,还不够重视,放松了对这种市场的领导和管理。而广大农民也没有深刻理解这种市场和自己切身利益的密切关系,他们有的人还存在着各种顾虑,没有积极参加交易;有的人又没有遵守正当的市场秩序。因此,各地党委必须深入检查,教育农村干部,并在农村中继续深入宣传粮食计划供应政策,宣传国家允许农民出卖余粮和调剂有无的政策,把国家建立的新型的粮食市场的目的、性质、办法和好处,充分向农民说清楚,发动农民群众积极监督和检举粮商粮贩的违法活动。
另一方面,农村初级粮食市场的这些情况,也反映了粮食商人破坏国家计划,反对国家限制的斗争,对这些资产阶级分子的破坏活动,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必须迅速加强粮食市场的管理工作。为了防止粮商混入市场,对于农民参加交易就不能不规定一些必要的手续。这些手续的宽严界线,是宽不能宽到放弃对商人的限制,严不可严到打击农民的交易兴趣。一般地讲,在粮食市场初办时,在交易限额、开具证明、价格升降等方面,放宽和简便一点,是有利而无害的。在与此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严密手续时,就自然应该严密一点。而且,在严密市场管理中,对于大量贩运粮食,哄抬粮价、屡教不改的投机粮商,应给予严厉的打击,对情节严重的,还应予以法律处分。对于城市面食业、复制业也要严格控制,已由国家按照计划供应的不准再凭证向市场购买粮食。
只要采取了以上措施,目前已建立起来的国家粮食市场,才会更加活跃,农民中间互通有无的要求才会进一步得到满足。


第2版()
专栏:

为农民创造使用新农具的条件
——华北农业机械总厂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成就
于明
制造了更多更轻便的新农具
在北京东郊华北农业机械总厂,装配车间的外边,摆满了涂着红色、灰色和黄色的崭新收割机。这些收割机正在一批一批地被运往各地。
今年春天以来,华北农业机械总厂的职工们,已经制造了为农民所喜爱的八吋步犁、三齿轻便耘锄、摇臂式收割机、布可夫式水车等主要新式农具四万多部。这些农具都已按照生产季节及时供应了农民的需要。现在,各地许多农民都正用三齿轻便耘锄锄地,一部分摇臂式收割机已在黄淮平原的麦田里奔驰。
全厂职工今春作了巨大努力,使新农具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八吋步犁的每部售价,已从第一季度的二十二万元降到十六万五千元;三齿轻便耘锄的售价,去年每部是三十万余元,今年已经降低到二十二万余元;摇臂式收割机,去年的成本是一千五百多万元,现在已降低到七百多万元。职工们现在正在继续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为更多的农民创造使用新农具的条件。他们奋斗的目标是:到今年下半年,把三齿轻便耘锄的成本降低到十七万余元,把摇臂式收割机的成本降低到五百多万元,这就是说,只是收割机的成本,就要比去年降低近三分之二了。双轮双铧犁,从七月份起就要大批制造。在没有制造以前,就职工群众们已经研究设计的情况看来,每部的成本已从去年的一百三十多万元,降低到了九十多万元;开始生产以后,要争取把它降低到七十多万元一部。这样,双轮双铧犁的成本也要比去年降低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现在,各地农民,尤其是组织起来的农民,迫切要求供应物美价廉的新式农具,以迅速提高农业生产。华北农业机械总厂的职工们,在这里作了热诚的回答,有力地支援了他们。
在技术革新运动中的职工们
劳动模范王长佩说:“人的思想改造了,就会用功夫改造机器”。用功夫改造“机器”(生产工具),大量节省人力和原料,并保证新农具有一定的规格,就是使新农具更加“物美价廉”的重要原因。经过去年和今年春天的总路线宣传及工农联盟的教育,全厂广泛的技术革新运动展开了,大家在制造任何一种新农具时,都主动想法解决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生产中,职工的数百件合理化建议都得到了领导上的支持。
在制造收割机时,要生产的数量很大,但是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技术水平很低。过去制造十部、二十部,没有工具,就用人工做,每部所用工时的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了很大比例,农具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农民买不起。职工们对改进收割机生产的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厂里制造步犁,经过四年的工夫,才把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使所用工时的费用在成本中的比例大大减少,所以成本降低了。今年制造收割机时,大家坚决主张,在最短时间内,大大压缩工时,降低成本。职工们在这项生产中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许多制造收割机零件的工具,都是边设计,边试制,边生产。到制造收割机的任务接近完成时,全厂职工改进了制造收割机零件的工具达一百多件,工时减少了一半,成本减低了三分之一,任务按时完成。
布可夫式水车是今年初次制造,大家都没有经验。在制造时,要是用人工一截一截的制造水车管子,又一截一截的剪修,那就赶不上使用。再说,每部水车的链环就有四百多个,二千部水车有八十多万个链环,这些链环,不一个个经过检查,到了农民手里就可能发生危险;可是要一个个都检查,用人工一个人一天只能检查一千多个,十个人检查,还得八十多天才能检查完,费了很多人工,也还是赶不上用。王长佩这时就想:“这个任务要是光想用人力来解决,那还是老一套,怎么也赶不上趟,非在机器上想办法不可了。”他和技术人员、工人一起研究试验,终于改进了链环弯形工具,创造了制水车管子的机器,使制造链环、水车管子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有了机器,原来老技术工人的工作,也可用青工代替了。接着技术检查科科长冯希谦和技术工人陈书奇、田金禄合作,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创造了水车链环的自动化检验工具,用电力每个工具一天可检查一万个,比人工效率提高九倍,而且还可分出甲、乙、退修三种不同的产品,保证了质量。制造水车的任务因此也提前完成。
即将大批制造的双轮双铧犁,职工们已经根据农民群众的意见在设计上作了很多改进,双铧犁的犁柱、犁把和牵引板加固了,托轮部简化了,有的地方用球墨铸铁代替了钢材。许多制造双铧犁的工具也改进了。到现在为止,职工们研究设计的双轮双铧犁,所用的工时,比过去已经减少了一半多,由于采用了代用品,原料的成本降低许多,质量还比以前提高。到今年秋天,它将更加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工农间建立了友情
几年来全国一共推广新式农具六十余万件,其中华北农业机械总厂职工制造的,就近四十万件。这些农具的使用,在不少地区都使农业生产显著提高了。所以,广大农民更加热爱为他们的生产直接服务的工人老大哥。我在华北农业机械总厂的厂长办公室、中共总支办公室和工会办公室里,都看到了许多农民寄给职工们的信,这些信充分表现了农民对新农具的热爱,对工人老大哥的感激。今年五一节前,曾经到农业机械总厂参观过的南苑区农业劳动模范、互助组员刘庆荣,打来了三次电话,要送给全厂职工三百斤芹菜吃,工厂再三婉言谢绝,还是阻止不了他的热情。他终于把一畦长得很好的芹菜送给了全厂职工,他说:“工人同志们一天辛辛苦苦的干活,为的是我们,我们种菜就是为的叫工人同志们吃的好好的。今后我一定还要多多增产,保证你们的需要。”这种农民弟兄的崇高友情,无时不在鼓舞职工改进生产,为农民兄弟制造更好的农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