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为什么要普查
中央地质部普查委员会常务委员 黄汲清
编者按:今年我国将进行大规模的矿产普查工作,四十三个普查工作队已陆续出发。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今天,本报发表了一些地质工作者、参加矿产普查工作的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文章,以及人民群众报矿的信件,说明开展矿产普查工作的意义,介绍矿产普查的基本知识,反映了参加矿产普查工作的同志们的决心,以及人民群众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关怀。我们希望全体普查工作队的同志们,努力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并希望普查地区的党组织和政府机关以及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矿产普查工作。
解放以前,在一部分人中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中国地大而物不博”,所谓物不博,特别是指着矿产资源说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所谓专家也常说
“中国资源贫乏”,加上有些人看到当时中国的铜矿没有一个好的,石油还不产一滴,钢铁厂也办不起来,就垂头丧气,认为资源贫乏是千真万确的了。那时的地质工不可能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支持,因而缺乏各种近代的勘探设备,限制了地质工作者对矿产的认识,常常低估了一些有用矿产的经济价值,对矿量的估计也偏于保守,这就更助长了“中国资源贫乏”的谰言。举例来说,那时地质工作者就发现某地有一个大铁矿,估计矿量有三千四百万吨,这个数字已经少得不成话了,然而一九四七年出版的“第七次中国矿业纪要”还嫌它太多,认为:“此类矿床不易成富矿,故暂估为五百万公吨”。解放后,经过我们详细勘探,才知道这个铁矿的真实储量比原来估计的数字要大数十百倍。
在解放后四年多的今天,已经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矿产资源是很丰富的。这不是主观的幻想,而是有事实和科学根据的。首先,在短短的两三年中,地质部门的矿产勘探工作已经证实了许多巨大的矿产地。上面所说某地的铁矿,已被证实是头等大的、品质优良的铁矿;大冶铁矿经过几年来的勘探,又发现了新的矿体,储量增加了数倍;某地的铜矿,过去曾当着铁矿开采,现已证明是极重要的矿床,可与苏联乌拉山的巨型铜矿媲美,中南有两处铅锌矿,过去从来没有人重视,今天已成为我国极有价值的矿产地。仅举这几个例子,就可以证明我国矿产资源是丰富的。其次,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矿产资源很早以前就被辛勤的劳动人民开采着。据一九五零年不完全的统计,铁、铜、锰、铅、锌、银、钨等矿产地都以百计,经过这几年的调查和群众报矿资料,产地又增加了不少。这些产地分布于全国各省,大多数是旧矿,过去科学工作比较落后,群众都是看见矿石才开矿,因此可以推想,埋在地下的矿产一定更多。再其次,从理论方面来说,中国的地质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有各种时代的地层,有各式各样的岩石,还有各种可能的大地构造类型。换句话说,产生各种有用矿物的地质条件是完全具备的。曾经有人说:“中国没有新生代的海相地层,所以不能产生大量的石油。”但由于苏联在第二巴库的古生代地层中找到比巴库更多的石油,这就推翻了古生代不能产油的谬论,而我们在中国的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找油的信心更加强了。
中国的地下矿产资源是丰富的,但这不等于说国家建设需要的矿产资源已经解决了。我们要把埋藏在地下的矿产开采出来,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但到哪里去开采,需要多少设备,多少人力,会不会开上两年三年就开完了。矿的品位怎么样,有没有杂着别的矿物,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开采以前进行一系列的矿产勘探工作,正确地计算这个产地的矿量品位,才能供国家考虑是不是值得开采。
不过,我国的矿产地虽多,目前已知的可供勘探的基地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大规模的勘探工程需要巨量的投资,一个中等规模的煤田勘探队每年要用几百亿元,一个大的金属矿,例如锡矿勘探队,每年要用几千亿元,我们决不应该在任何矿产地都花这么多钱来进行勘探工作,我们只能选择最有价值,最有把握的产地进行勘探。这样,在大规模勘探工作开始以前,就要先进行普查工作,初步明确这些矿产地的价值,才能避免浪费。
除了在已知的矿产地要进行普查工作外,还应该把普查工作推广到新的地区去。找寻新的矿产地。也许有人要问:“已知的矿产地已经那么多,地质力量又这么薄弱,检查旧矿还来不及,何必还要找新矿?”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已知的产地诚然很多,但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另有一部分位置过于偏僻,交通不便,短期内无法利用,还有一些矿种,如铬、镍、钒、磷等,是现代工业所必需的,但过去知道得很少,如果不努力找新的矿产地,新的矿种,就不能及时满足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需要的矿产资源。
还需指出:地质工作是重工业建设的先行步骤,应该走在重工业建设的前面。要是重工业今天需要铁,我们才去找铁矿,明天需要铜,我们又去找铜矿。这样,地质工作就可能赶不上和满足不了国家的需要,重工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况且,新建立一个矿山,一般需要三年到五年,而完成一个矿产地的全面勘探工作,也要几年时间。这就是说,第二个五年计划所需要的矿产,现在就应该设法找到。所以,开展普查工作是地质部门迫不及待的任务。


第2版()
专栏:

加强地质研究工作提示更多的找矿方向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侯德封
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是地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三年来,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接受了苏联先进科学的指导,利用了各种勘探资料,作了一些工作,使我们正确地认识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找矿的方向和根据,对普查和勘探工作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例如中国铜矿的产地很多,但是那个地点有希望,值得勘探,我们在过去看不出门道。前几年,有的地区曾进行了很多工作,收获并不大。学习了苏联先进的地质科学,才逐渐认识了那一种矿床类型是有希望的,那一种是中等的,那一种是不重要的,因而在西北探明了巨大的矿床,在华北探勘了有希望的地区,对某些地区也指出了找矿的方向。根据大地构造理论的指导,对寻找中国的煤田也有新的重要收获。特别是锰矿,一向注意不够,当重工业建设迅速展开时,随着钢铁产量的提高,锰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可是,到那里去找足够的锰矿呢?一九五三年春天,我们首先根据苏联的先进理论,研究了锰元素的性质,作了实验,又到野外观察,搜集实际材料,肯定水成锰矿的重要性,并肯定中国的几个锰矿区是水成矿床,扩大了这些矿区的锰矿普查,找到了新的矿区和新的矿层,开辟了我国锰矿勘探的道路。
今年我国要开展大规模的地质普查工作,对广大国土的地下矿产进行多方面的调查了解。这个规模巨大的普查工作,一方面将为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实际材料,从而提高中国地质科学研究工作的水平,得出合于中国自然事实的地质科学理论;另一方面,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普查工作,组织这样大的队伍到这样广的地区去普查找矿,又要求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提示更多的找矿方向和解决普查找矿中的各种理论问题。因此,加强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为了加强地质科学研究工作,需要从几方面来努力。首先要加强地质工作者为人民谋福利的观点,也即是服从国家利益的整体观点。树立这样一个基本观点,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促进地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地质工作者近三年来对这一方面的认识是有了基本的改变和进步的,但在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中,还需进一步提高思想水平与政治水平。过去调查铜就不管钼、镍;只顾找矿而忘了注意水文地质或其他;只顾完成探矿进尺任务,不注意矿床性质;采标本只管矿体不管围岩;只强调自己熟悉的地点而不管目前迫切需要的工业区等等,都是片面的认识,必须克服。
第二、要真实地、全面地收集材料和对实际材料进行深入的鉴别、分析、研究。只有加强这一步工作,才能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自然界;擦皮搔痒、囫囵吞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例如去年对某种耐火材料的研究,是通过矿物鉴定、电子显微镜观察、物理性质的实验和产业部门大量生产试验配合进行的。结果认识了矿石的性质。证明了这种耐火材料有广泛应用的价值,使百分之七十的遗弃矿砂得到利用。在我们地质工作者的面前,还有许多课题尚待解决,例如中国油页岩产地很多,但都没有进行很好的鉴别研究,需要我们作不断的努力。
第三、学习苏联,建立正确的科学理论。当普查队展开工作的时候,要遇到繁复的地质现象,采取什么又记录什么?工作结束的时候,上万的标本,成箱的记录,又怎样分析总结?这需要理论的指导。有一个开采数十年的锰矿区,曾经过几次地质调查,但没有能对矿床作出明确的解释,去年采矿部门认为地表矿石即将采完,最近根据苏联的地质科学理论,才认识了地表矿床的成矿规律,并且证实了原生矿层的存在,证实了这个矿区还是有开采前途的。这清楚地说明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我们中国地质科学的水平还比较低,对中国地质上一些问题还不能都做出明确的结论。我们应当,也必须解决这样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学习苏联和深入鉴别、研究中国的实际材料,逐步地总结出中国地质科学的理论。
最后,要加强组织联系,培养研究力量,支持普查和资源勘探工作。普查的目的是明确的,研究工作的目的也是明确的。问题是研究工作应当有一定的布置。属于哪一类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特别重要的是研究工作应该很好地组织。各研究机构应分别或联合担任一些工作。目前研究力量的确很薄弱,但加强组织联系是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例如耐火粘土的研究,生产部门的研究机构可以试验它的耐火度,可塑性、热膨胀系数等,而不能试验因为什么矿物性质和存在结构使它表现这种性质;后一部分工作是地质研究所可以作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这样,联合起来就可以顺利解决。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正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各生产部门和学校联合起来。我们愿尽最大的努力,使普查工作队及时地扩展效果。


第2版()
专栏:

接受实际工作的考验
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勘查专修科二年级学生 戈定夷
每当我温习矿床学或找矿方法的时候,常常会想起:有这么一天,自己已置身于荒野中的一个勘查队里,踏上从来没有人到过的山坡,仔细地勘察着祖国的土地。根据岩石、矿床的理论,从岩石细微的变化中找寻蕴藏在地下的煤、石油和金属矿。我常常暗自计算几百平方公里大几十公尺厚的煤矿会有多少亿吨煤哟!我甚至想到几年之后,当我走过这一地区的时候,这里会建设起多么雄伟的现代化城市。也许,这里的人们不会知道我们曾经在这里作过的工作,但是,作为矿山发现者,我们首先在这土地上滴下汗珠,怎能隐藏得住心中的喜悦呢?
专修科两年的学习生活飞速地过去了。今年暑期生产实习中,我们就要第一次加入到生产队伍中去,用自己的劳动来完成国家一九五四年普查任务的一部分。这一次的实际工作将考验我们是不是真的能用自己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祖国创造财富。学校里苏联专家曾教导我们:地质工作是很复杂的工作,它除了要花费巨大的体力劳动以外,更要应用从数学、物理、化学直到哲学,从天体宇宙、地球、山河直到微小晶体内部结构的各方面的知识。很显然,我们只在专修科学习了两年,知识是很浅薄的,要做好工作是困难的。但是,我们不怕困难,我们早就下定了向老师,向同学,向工人,向周围一切人学习的决心。只要我们专心学习,今天不会的东西,明天是可以学会的。


第2版()
专栏:

找出更多的矿产建设伟大的祖国
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地质勘查专修科二年级学生 王仁民
两年来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地质方面的许多科学知识,从三叶虫横行的亘古年代到近代华北人的出现;从大得难以捉摸的宇宙到小得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化石;从笨重的钻探机到精细的仪器;从用放大镜观察岩石到用紫外线鉴定矿石。在内容丰富的学识中,我们幸福地度过了两年的学校生活。
去年,我们在周口店作野外实习。每到中午休息的时候,总有老乡们围上来问长问短,打听我们找到矿没有;但因为我们还没有学好本领,我们的任务还不是找寻矿产,无法满足他们的渴望。每当我们停在一个村口时,小孩子嚷着“找宝的来啦!”不一会儿就会有很多人来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的心情也是和老乡们一样,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工作即便是和“矿”有一点关系时,也会给我们很大的鼓舞。
野外实习回来以后,同学们都加紧学习,盼望着能早点去参加找矿工作。今年“五一”节参加游行时,同学们高兴地说:“今天我们化装成勘探队来参加游行,不久,我们将以真正勘探队员的身份来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现在我们快毕业了,我们的生产实习是参加中央地质部的矿产普查工作,真正是“找矿去”了。我们的心情,和飞行员准备参加第一次起飞的心情一样,紧张而又兴奋。在即将开始的新的生活里,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有决心克服任何困难,虚心学习,为祖国找出更多的矿产。


第2版()
专栏:

参加矿产普查工作,提高地质教学质量
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 徐克勤
全国各高等学校地质专修科的应届毕业生和很大一部分教师,都将参加今年的矿产普查工作。作为这次矿产普查的参加者,我感到自己担负着光荣的任务。从高等学校地质系师生的教与学的需要来看,参加这次矿产普查工作更有重大意义。
一千多名毕业学生参加这次矿产普查工作,将得到一个良好的实际工作的锻炼。两年的学习中,同学们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已有了初步的基础,但是两年的时间毕竟是比较短促的,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在地质工作的野外经验方面,都是学得不够的。这次矿产普查工作既包括广泛的面的普查,也包括详细的矿区地质测量及地表探矿工作,对刚毕业的同学们说来是最理想的训练。靠着同学们的努力,教师、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指导、帮助,这些学生们是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并且是可以迅速提高的。
这次矿产普查工作,对培养和提高高等学校青年师资,也是极其重要的。解放以来,由于地质教学任务大大加重,各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增加很多,这些青年教师都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教学工作和实验室的工作中都表现了很高的热情和钻研精神。他们又很热情地学习俄文,钻研苏联教材,其中不少青年教师已经走上讲台。但是地质这门科学内容广泛,野外工作与室内研究工作结合得非常紧密,很多地质现象必须从野外进行实地观察,搜集材料,分析研究,才能使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地掌握这门科学。野外工作对地质教学工作者来说,毕生都是需要的。青年教师们正缺乏这方面的锻炼,这次矿产普查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实际锻炼的开端。
参加矿产普查工作,对于地质教学方面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充实教学内容和加强高等学校地质科学研究工作。解放以前,高等学校的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是十分薄弱的,极其严重地影响地质教育工作。解放以后,我们努力改进教学,学习并采用了苏联先进的科学理论,编写了很多合用的中文教材,成绩是肯定的,但距离教学要求还是不足的。在这次矿产普查中,配合产业部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将会获得很多实际材料,来提高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2版()
专栏:

群众报矿来信摘要
一亲爱的地质工作同志们:
我是守卫在祖国边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个战士。每当我穿过肥沃的田野,越过起伏的丘陵时,总感到伟大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非常可爱,并且猜想着:在这里有没有丰富的宝藏还没有被发现呢!我们的祖国如此辽阔广大,地质工作同志们,钻探工作同志们是不可能走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的,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助你们发现祖国的宝藏。
有一天,我到离驻地五六里外的一个村子里去。在我经过的稻田边,发现有一层东西浮在稻田的水面上,在日光下反射着五颜六色的光彩,就像从汽车里漏下的汽油滴在公路上的水洼里一样。当时我感到很奇怪,莫非这里埋藏着石油?回到驻地后,我找遍了我们所有的杂志书籍,读到两篇有关石油的文章,了解了一些识别石油的方法,我又去到认为可能是石油油苗的地方进行试验,并在田边上找到几大滩黄褐色的稀泥,上面浮着那种彩色油质的东西,这些东西又是从上面一些小洞里涌出来的(这一带都是沙土)。过了几天,正在下了大雨之后,我又经过那里,大滩大滩黄褐色的稀泥都被雨水冲走了,那从田边上涌出来的东西看得更清楚了。我又听说出产石油的地方常有一种白土,这使我想到,我们部队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时,很多单位就在驻地附近的小河边挖了许多白土。我得到这个消息,连午觉也不睡,就赶到河边挖白土的地方,发现也有许多彩色油质涌出来,甚至有的是从白土的空隙中涌出来的。我更认为这种油质可能是宝贵的石油。
我没法找到化验所,没法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每当我经过这个地方,看到那种彩色油质时,心里总感到难受。那些彩色油质仿佛在对我说:
“你既然发现了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赶快想办法弄清楚呢!”所以,我今天写了这封信寄给你们,供你们参考。并希望你们立即给我一封回信,告诉我你们的意见,或者再告诉我一些关于证实石油的方法。
罗中宪
二中央地质部部长同志:
我是华中工学院一年级的学生。自从毛主席提出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后,我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加热爱了。前些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些关于地质勘探和群众报矿的消息,联想起我所知道的两种矿藏,特写信来告诉您。
第一种是我幼年时代在家乡放牛时所见到的,这种矿藏是方形的,没有光泽,它没有矿石收音机上的自然铜光亮,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它是什么矿。在那里,还有一种六角柱水晶,小时候我们常捡了拿回家去,大人们说这些水晶可以割玻璃;但是拿玻璃来试割时,却很难割。上面所说的矿藏,我还记得放牛时曾经捡了一些放在家里,但是忘记把它放在什么地方了。我已经给母亲写了信,要她找到,如果找不到也要她再去捡一些寄给我,然后再转寄给您们进行化验。
第二种是磷矿,这是我前年在桂林读书时发现的。磷矿的地点是在桂林桂江(也叫漓江)的一个大江湾里,数量相当多,它像粉笔一样,一小节一小节出现。我们到这个江湾游泳时,都能找到很多,有时还装一些带回校中来。后来老师才告诉我们这是磷矿,毒性很大,不许随便玩弄。我想:磷在我们的工业建设上是很有用的,所以我也把这种矿藏告诉您。
关于这两种矿藏,请您转告给地质勘探工作的同志们,请他们实地勘探,如果藏量丰富,那就成了祖国建设的宝贝了。我画了两张地图寄给您,地质勘探工作同志们凭这两张地图,就很容易找到矿藏的所在地了。
卢鋋功


第2版()
专栏:

矿产普查的几个方向
中央地质部地质矿产司总工程师 谢家荣
为了找出更多的矿产基地,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为了全面地综合地了解我国地下的矿产资源,为我国工业的合理分布提供资源上的资料,中央地质部从一九五四年起将开展大规模的全国矿产普查工作。这是一种长期性的综合性的并且要依靠群众力量支援合作的工作。它不止是为一个五年计划,而且是为好几个五年计划打基础的工作;是为地质工作中最基本的全国地质图的测制以及为提高理论水平,研究矿床规律创造更多条件的重要工作。
中央地质部普查工作会议上,决定今年矿产普查工作基本上采取“就矿找矿”“点面结合”的方法。什么叫做就矿找矿呢?这就是在古代曾经开过矿的或近年来生产过及还在生产的已知矿区的附近,布置矿产普查工作。这些地区中,固然有些已经是老硐遍布,矿渣累累,有“硐老山空”之说,但古代开矿,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很大,主要是没有抽水和通风设备,往往不能进入深处。所以在老矿区内,如果找到了确有远景的地点,我们就可以用最新技术设备,达到前人未经开过的地方,去开采在潜水面以下的富集矿床;而且由于有了选矿设备,我们还可以去开采前人无法利用的品位较低但是矿量十分巨大的低级矿床,这种矿床也是现代矿业应注意开发的对象。因此,在新旧矿区的附近和其深处,仔细搜觅,不难找到有工业价值的重要矿床。
从另一方面看,大多数矿床的造成,都不是偶然的局部的现象,而有一定的原因和相当广泛的分布。成层的矿床如煤矿、水成铁矿固然如此,火成岩作用所成的许多金属矿床,也是如此。只是由于后来的变化,如褶皱、断裂、风化、冲刷、掩盖等等,常使本来是连续的或是断续相连的矿区,变成支离散漫毫无规则的局面。正因为如此,不论是古代的或是最近的采矿者,往往只抓住了整个矿区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其中最微小最薄弱的一环,去精工细作,却遗漏了其他更大更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已知矿地的附近,尤其在基于地质理论所推测的可能分布的范围内去进行矿产普查,将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就是地质部本年所定矿产普查方法中
“就矿找矿”的基本理由。
什么叫“点面结合”呢?“点面结合”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连点成面”,一方面是“就面找点”。上面已经说过,我们要在就地质理论所推测的可能分布范围内去进行矿产普查。但在全国地质图还没有完成,地质资料还很贫乏的今天,如何能很准确地去推测这个范围呢?这就需要多方面的搜集资料。我国是个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很早以前就开始探矿,古人对于矿石的认识,原有相当本领,因此在许多地区,凡是容易认识的矿石,主要是煤和各种普通的金属矿物及显著的露头,很多都由古人初步开挖过,后来又经三番五次的探采。已往中国地质学者所著的报告中,常有关于这种新旧矿产地的记载,最近的群众报矿,又反映了许多矿产资料,把这些已知的老矿新矿和群众报矿的点连起来,就能成为一个面,再把这个面从已有地质资料,从矿床、构造及交通条件等方面加以研究选择,决定是否值得进行工作,最后把许多选定的面,作为我们进行矿产普查的对象,这样就保证了普查地区是有一定根据的,又不致于局限于一隅。这就叫做“连点成面”。
但是矿产普查的目的是要找出有希望的点,以便进行勘探。而在广大的面中,有许多点往往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少数的点,才值得进一步勘探。因此我们要依据实地观察和地质理论,逐步包围,逐步缩小,在广大的面积中找出若干重点,并在重点的四周圈定范围,进行次一步的详测或勘探。这叫做“就面找点”。把连点成面及就面找点的意义合起来讲,就是“点面结合”。
为了解决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所急迫要求的各项矿产资源,“就矿找矿”、“点面结合”的方法,是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普查工作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矿产普查的唯一方法。有许多矿,我国古代从未开采;有许多矿(大多数是非金属矿如铝矿、磷矿等),由于矿石平淡无奇,既不重也不发亮,容易被人忽视,在群众报矿中很难找到线索;更有许多矿埋覆于盖层之下,在地面上无法发现。这些地区,在我们的资料中是找不到点的。既没有点,就连不起面,更谈不到在面中找出重点。这就必须依据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矿床学上的许多道理,在地质图上广泛地指出可能含矿或较有希望的区域来进行矿产普查;同时配合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学的方法,划出更具体更为狭小的面积,进行钻探或坑探,最后才能把矿探出来。由于矿产普查工作是一种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又由于追踪露头或老窑的线索,将会逐渐减少,因此以学理研究为主要根据的矿产普查法,包括苏联专家最近提出的深处找矿法,是今后矿产普查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以学理为主要根据,进行矿产普查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我国需要有丰富的钾盐矿,以保证农业的发展,但除四川若干盐井的卤水中有微量钾盐外,真正的钾盐矿层,至今尚未发现。依据矿床学上的理论,钾盐是从盐水母液中最后蒸发出来的产物,地层中一般自下而上的层序是白云岩、石膏、石盐及钾盐。钾盐的造成,都与海退时期相符合,除合适的气候外,更须有地形上的特殊条件,如为沙堤所封闭的海湾,浅海或一系列的泻湖等等,没有这些合适的条件就不能完成几乎全部的蒸发,更不能形成较厚的、品位高的钾盐矿层。从这些理论,结合中国地质情况,我们首先就可指出北方奥陶纪及南方的三叠纪末期俱是海退期,气候条件亦颇适合,为造成盐类矿床的理想时期。其次根据古地理的情况,及一些已经发现石膏,石盐,和少量钾盐溴盐的事实,我们就可以指出一些区域,作为今后找寻钾盐矿的理想对象。
再如根据大地构造和沉积型相的道理,我们推想淮南煤田与某处另一煤田同属一个或几个断续相连的沉积盆地,在这两个煤田间的广大平原内,可能隐伏着一个或数个巨大的煤田,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以上是今后矿产普查的几个方向。由于目前国家建设的急迫需要,以及为了充分利用过去已知的资料,我们现在就必须把“就矿找矿”“点面结合”的方法列在第一位,但在今后,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找矿方向,将会日臻重要起来。矿产普查是一个长期性的、综合性的细致复杂的工作,在过去只能当作一种幻想,但在今天,已经逐步成为事实了。让我们把理论与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更多的矿产资源。


第2版()
专栏:

对矿产普查的几点认识
华北地质局总工程师 李春昱
大规模的矿产普查工作从今年开始了。过去几年来地质部门的主要力量虽然是放在重点勘探上,但多多少少也作了一些矿产普查工作,从这些工作中端正了、丰富了和提高了我们对矿产普查的认识,这是有助于今后矿产普查工作的开展的。
首先,我们明确了矿产普查是给重点勘探作准备的,是地质勘探的科学程序之一,不作矿产普查就进行重点勘探是难以避免盲目性的。现在勘探的重点虽然大都是以前已发现的地点,但这些地点有许多是经过矿产普查,对矿床有了正确的认识,然后才布置重点勘探的。例如有一个铜矿,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它当作铁矿,经过一九五一年的矿产普查,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并经过勘探,证实了是一个有经济价值的黄铁矿型铜矿。又有一个煤田,本来是大家已经知道的,但对煤层厚薄变化的规律是不清楚的,经过普查之后,摸清了矿体进展的方向,才确定了勘探的地点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至于那些完全没有线索的地区,不进行矿产普查就贸然布置重点勘探,更是不可想像的事,过去我们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教训,常常为了急于求成,根据不完全的资料即作勘探设计,而地质情况往往和原来的预想不符,因而不是变更原有设计,就是得不到预期效果。今年我们有一个煤田勘探队便是这样的情况,本来以为煤田是很简单的,而且附近还有很多小窑,结果在一千二百公尺的距离内,大大小小的断层竟有十几条,把煤田割得更凌乱,煤层也薄,储量因而减少,不得不迁地勘探,浪费了国家的投资,而且推延了时间,因此,矿产普查的工作阶段是不能超越的。
第二,中国许多矿是在很久以前就被发现了的,许多矿是一般群众也可以认识的。因而有人就以为矿产普查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事实并不如此。矿产普查是一个大面积的工作,必须了解地质构造关系,岩石变化情况,从地质规律作出矿床评价。没有一定地质理论修养和矿产普查的经验,就难以正确地认识矿床,并往往顾此失彼,走了几十里路,观察到的现象连结不起来,而且面积大了,所遇到的现象多了,问题也复杂了,决不能把矿产普查当作很简单的工作。也有人认为矿产普查是很复杂的工作,必须都是有地质理论和实际经验的人参加才行。这也是不对的,不切实际的。如果这样来要求的话,就没有力量开展大规模的矿产普查工作,不能适应国家的需要。我们的经验是在一定的地区内可以由一个熟练的地质工作者率领几个地质工作组,先集中在一处进行研究,对地质取得了共同认识,作出地层剖面,统一划分地层,鉴定岩石性质,了解变化现象、矿床和围岩的关系等等,然后各组分头展开工作,把观察结果逐点记录,再由熟练的地质工作者检查,综合研究,并随时把研究的结果介绍给全体地质工作人员。这样既可以保证进度和质量,也具体地帮助了青年地质工作者的学习。
第三,矿产普查不是重点勘探,在没有遇到有工业价值的矿体时,不需要测制大比例尺的详细地质图。因此有人认为矿产普查不需要一个正规的地质队伍,可以不作严格要求,找着矿就看看,没有矿就走路,也不需作地质图或路线地质图,这是不对的。所谓“找着矿”,不是有没有露头,而是要根据地质理论推断的,如果所经过的地区,不作地质图或路线地质图,而是像“云游道人”式地匆匆走过,则不可能把地质情况联系起来,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论推断。也有人虽作地质图,但不是有系统地填绘地质图,而是在一天或几天跑完之后,就记忆所及,东鳞西爪记在图上,这样对一个区域的地质情况也不能有一个全面的和正确的认识。我们必须了解矿产普查是地质学里一项基本工作,一定要从正式的、有系统地填绘地质图作起,这样对一个地区才能有较全面的认识,对这一个地区的矿产才能有较正确的评价,才不致白跑一趟,空手而回。
第四,根据几年来我们在野外工作的经验,矿产普查工作必须取得广大群众和各级党、政的支持。去年十一月华北地质局邀请华北山区各县派遣代表,召开了一次群众报矿会议,介绍了一些矿石情况,分发了数十种岩石矿物的标本,借以帮助大家对矿物的认识。会后群众报矿来信和送来的矿样较以前显著增加。有一次,我们在陕西耀县进行普查,走得又热又渴,那一带在黄土高原上,非常缺水,要到十里以外的地方挑水喝,但老乡们知道我们是找矿的,就烧了开水给我们喝。华北地质局有一个工程师一九五二年在野外工作时,向群众介绍过孔雀石是寻找铜矿的线索,去年他到赤城工作时,有一位老乡还认识他,并告诉他自己发现了孔雀石,亲自带他上山勘察。这些都说明了群众是热烈支持矿产普查工作的,这支力量是不能忽视的。


第2版()
专栏:

一九五三年中央地质部派了一支普查队到青海去普查,这是普查工作队行进在青海某地。 胡高虹 摄


第2版()
专栏:

普查工作队在测制地形图
胡高虹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