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加强集体领导,提高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中共松江省直属机关委员会副书记 陈云鹏
集体领导是我们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这是因为,只有集体领导,才能排除个人领导,保证党的各项决定、指示、计划制订和执行的正确性,避免在制订和执行党的决议时发生片面性的缺点或错误;只有集体领导,才能保证党委思想认识上的一致,并及时揭发和消除党组织领导成员在思想作风上以及执行政策上的缺点或错误;只有集体领导,才能抵制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的偏向;只有集体领导,才能增强党的团结,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同时集体领导也是培养和熟悉干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集体研究和处理问题,能够锻炼每个领导者的思想方法,丰富他们的领导经验,并使党的组织能够熟悉和了解每个领导者的政策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以及组织观念。
如何贯彻集体领导制呢?从我们这里的情况看,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纠正对集体领导制的各种错误认识。党组织和党员们对集体领导的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一部分党员认为省直属机关是全省的首脑机关,领导干部水平较高,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因而不实行集体领导也不会出大的差错,而实行集体领导,则需要进行很多准备工作,增加许多麻烦。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而是不对的。领导水平较高,斗争经验丰富,是实现正确领导的一个有利条件,但还必须严格遵守集体领导原则,才能保证所决定的问题完全正确。斯大林曾指出:“个人的决定总是或几乎总是片面的。”(“与德国作家路德维希的谈话”)不管领导者个人的水平多么高,斗争经验多么丰富,但仍有它的局限性,因而个人决定问题,也就难以完全正确。这些同志所以不能这样去认识这一问题,正是因为他们强调了领导者个人的作用,而忽视了集体领导的作用。那种认为集体领导麻烦的说法显然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只看到准备工作的费事,而没有看到集体领导的重要作用,没有想到如果贪图简单和省事,将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许多损失。就从准备工作来说,是否太费事呢?其实不然。准备工作不外乎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即在会前把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通知与会人员,使他们能够事先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以便准备自己的意见。在讨论一切重大问题之先,党的组织还必须责成有关人员起草书面材料,发给有关人员,以便大家进行更充分的酝酿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如果把这些准备工作看成是费事,那么,所谓省事,就只能是凭某个领导者个人处理问题和决定问题,这样必然会给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些说法实质上反映了某些党组织的领导者,还是习惯于个人决定重大问题,而不愿意抛弃个人领导的习气。因此必须批判这种不正确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贯彻集体领导制才能把全体领导成员的智慧和经验投入集体事业中去,使党的领导更加有力、正确和完善。
有些人说,实现集体领导会妨碍党组织领导的主动性。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因为任何党组织领导的主动性,都必须以领导的预见性做基础,而这种预见性,显然不是靠少数人所能做到的。因为个人的聪明才智总是带有局限性的,只有发挥集体智慧,吸取集体经验,才能加强党组织领导的主动性。因此,实现集体领导不但不会妨碍党组织领导的主动性,相反的将会加强党组织的主动性。
有些人说,实现集体领导会妨碍党的团结。理由是:集体研究讨论就会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就会产生分歧意见,就会闹不团结。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党内既然有分歧意见,就需要在广泛的开展批评开展争论的基础上,来批判错误的意见,肯定正确的意见,求得党内思想的统一,因为党的团结是建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团结,是建筑在正确的政治原则和正确的组织原则基础之上的团结。这些同志所以害怕集体领导会妨碍团结,是因为他们把党的团结理解做大家一团和气、和平共处,见到缺点和错误听之任之,也不去批评不去纠正。这样的来理解党的团结显然是错误的。这种一团和气的所谓团结,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团结的原则根本不相符合的。
有些人说,实现集体领导,就会减轻个人的责任。理由是:集体领导靠大家出主意想办法,错了由大家负责,这还不是减轻了个人的责任吗?这种认识显然也是错误的。这种想法反映了有些同志还缺乏对党全面负责的思想,而且也还不了解党组织的领导成员个人在党组织中应负的责任。集体领导的原则要求每个领导成员开动脑筋,认真钻研党的政策和深入地了解工作中的问题,在集体研究和决定问题时,大胆负责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当党组织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做出决定、指示后,每个领导成员的责任就是按照自己的分工,独立负责地去努力执行党的决议、指示,同时,通过执行情况考察决议、指示、计划的正确性,及时向党组织作负责的汇报,积极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很明显的,实现集体领导,不但没有减轻了个人的责任,而是加重了领导成员个人的责任;事实上,在集体领导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党组织内,习惯于个人决定问题,很多党委委员根本不关心党的全面工作,把很多重大问题都推给书记去包办,这才真正削弱了党的领导成员的责任心。
为了贯彻党的集体领导制,必须克服以上各种错误认识,使每个党员都认识到任何违犯党的集体领导的原则的现象,都会影响党的团结,影响党的总路线的顺利实现,从而和一切违反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的现象进行斗争。
第二,贯彻党的集体领导的原则,必须健全党委制。党委制是贯彻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的基本制度。党委制健全了,一切重大问题都在党委会上由全体委员集体研究决定,就可以避免个人决定问题,保证领导的正确性。健全党委制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有些党员认为健全党委制是县以上党的领导机关的事,党的基层组织则不必强调党委制。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健全党委制是党的各级组织的事。因此,也必须加强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作用。有的总支、支部由于对委员制的认识不明确,因而不注意运用与发挥委员制的作用;有的总支、支部很少开会研究比较重要的工作,而用传阅、征询意见的方法,代替集体讨论;有的总支或支部中,支部委员常常单独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比如有关全体党员的学习问题,只有宣传委员一人处理,支部委员会就不过问。党的基层组织在贯彻党的政策和联系群众方面担负着重大的任务。因此必须纠正这些错误的看法和做法,认真发挥这些组织的集体领导作用,才能正确地贯彻党的各种政策。
党组织的委员必须经常关心和研究党组织的全盘工作。只有如此,党委委员们才能够在党的委员会上提出比较正确和全面的意见。但是,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有些兼职的委员往往根本不过问党组织的工作,而专职的委员则不关心党组织的全盘工作或中心工作,只是孤立地关心他们各自管理的部门工作。党的委员会的书记,有的常常只关心全盘工作或中心工作,而不太关心部门的工作。这都是不对的。因为党组织的委员,都是党的委员会的一员,而党的委员会是负责领导所属地方或单位的整个工作的。如果党委委员不关心党委的工作或党委的全盘工作,就是没有承担起党员的委托。而负责党的部门工作的委员如果不过问党组织的全盘工作,则部门工作也是做不好的,因为部门工作,决不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去进行。党的各级委员会的书记,在关心全盘工作或中心工作的同时,也要关心各部门的工作,妥善地安排部门工作,使之为实现全盘工作或中心工作服务。也只有这样,党委委员才能在党委会统一领导下,正确地执行分工负责制。
召开党委会,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松江省直属机关党委召开全体会议时,一般的都能在开会前两三天将要讨论的问题写成书面材料发给与会的人员。在会议上,党委并指定党委委员先做有关问题的报告,然后展开讨论。这样,到会的委员都能积极地提出比较成熟的意见,而且会议的时间短,会议的决议一般也都是正确的、可行的。但有的总支、支部往往不注意会议的准备工作,以致委员在会议上凭临时感觉和想像发言,提出的问题零乱、不系统,抓不住要害,想到哪说到哪,甚至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党的各级委员会议,必须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去讨论与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党委制要求用互相批评的办法来彼此纠正错误和补充经验,以便制订正确的决议。一年来在实践中体会到在会议上研究与讨论问题时,如果能够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就会提出许多不同的观点,经过争论,就取得了一致的认识。这种统一的认识是真正体现集体意志集体智慧的。相反的,如果会议上大家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害怕分歧,对错误的意见不批评不争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决议也通过了,但这种决议并不能代表集体的意志和智慧,实际上是违反集体领导原则的。
健全会议记录制度,是健全党委制的一项必要措施,也是党委对自己决议负责的一种表现。因为通过会议记录,可以反映党委的领导思想,帮助党委随时来检查自己的决议是否正确,以及提高党委委员对自己所发表的意见和对党委会议的责任感。同时,它也能帮助党委集中多数人的意见,而又保留少数人的意见。但我们有些党的组织对健全会议记录制度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总支、支部会议记录制度极不健全,内容间断不全,字迹潦草,看不出会议讨论和解决的中心问题。有的总支、支部甚至根本没有会议记录。时间长了,大家对会议决定也就忘了。当上级党委检查他们所决定的问题时,一个委员说一样,特别是遇到错误的决定,大家就都想推诿责任。因此,党的各级委员会开会时,应该指定政策、文化水平较高的同志负责记录。记录应该把开什么会、什么议题、时间、地点、出席和缺席的人数、谁主持、谁做结论、有那些争论、决议的内容是什么等,都记得清清楚楚。
第三、党组织应按期召开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会议以及支部党员大会,来向党员报告工作并改选各级党的委员会。这是实现集体领导的重要方法。按期召开这些会议,不但能使党员对党的委员会及党的领导者进行监督和检查,而且能够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对党组织工作的责任心,从而改进和提高党组织的工作。党组织的活动受到了党员的经常的监督,就可以避免或防止某些领导者因一些微小的成绩而骄傲自满的情绪。松江省直属机关党组织(主要是总支、支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十分明确。虽然多数总支、支部都能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进行改选或向全体党员报告工作,有些单位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形式主义的做法还是存在的。如有的总支、支部在进行改选时,只是单纯地认为委员的任期已满,该换换了,因而不认真地考虑下届委员会的候选人名单。有些党员对此问题也缺乏认识,因而使一些思想意识不健康、不重视党的工作,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的党员被选为委员。因为有了这种认识,这些党组织也就不认真总结和检查过去的工作,他们认为改选不向党员交代一下过去的工作也说不过去,于是就应付了事。在这些总结报告中,常常只是罗列一些事实,对过去的工作缺少分析批判,成绩不能肯定,缺点和错误得不到揭露和批判,今后需注意的问题提不出来。这种做法显然是不能达到贯彻集体领导和发扬党内民主的目的。为此,党的各级组织及党员必须要认识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或支部党员大会的重要意义,并认真地、切实地执行这一制度。


第3版()
专栏:

提高艺术修养,努力艺术实践
法西斯细菌”上演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演的五幕六场话剧“法西斯细菌”,在五月二十三日起在北京青年宫公演。它通过俞实夫和他的朋友赵安涛、秦正谊、钱琴仙等人物,描绘了抗日战争中知识分子的各种思想和不同的表现。俞实夫受到现实生活的教育以后,认识到“最危害人类生命的,不是斑疹伤寒细菌,而是法西斯细菌”,他抛弃了“为科学而科学,不问政治”的思想,走向抗战的道路。同时,剧本还通过日本法西斯军队侵略中国这一事件,反映出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情绪;也从剧中人静子身上看出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法西斯情绪。事件的发展教育观众,法西斯主义必然要灭亡的。
剧本“法西斯细菌”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作者是夏衍。第一次演出这个戏的是重庆中华剧艺社,当时的导演就是洪深和应云卫。在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五年期间,曾先后在成都、桂林等地演出。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排演这个剧本时,仍由洪深担任导演。在排演过程中,剧作者夏衍曾给演员报告创作动机和剧本的主题思想,给予演员在进行人物创造方面很多启示。     (郭奋杨)
“送上门去,就地开荒”
鞍山市文工团为了满足鞍钢职工在文化生活方面的迫切需要,决定参加市基本建设文化服务队。派出音乐舞蹈队以小型多样的形式,深入工地、矿山及工人住宅区作巡回演出;同时,也负担辅导职工业余文艺活动的任务。为了提高职工业余剧团及业余文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该团并将与鞍山市文化局、鞍山市工会联合会及青年团鞍山市委联合举办业余文艺讲座,进行辅导。
该团计划全年上演一百二十场,将演出话剧
“红旗”、“春风吹到诺敏河”、“长海走不走”及歌舞“东北大秧歌”等节目。排演反映建设鞍钢的劳动人民生活斗争的节目。为了提高演员业务水平,保证演出质量,该团负责音乐舞蹈方面的同志已分别到北京、济南、沈阳等地向当地各艺术团体学习琴书、演唱等,话剧队也深入农村体验生活。
(刘玉诠)
话剧“红旗”“人往高处走”将上演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继“非这样生活不可”之后,将在最近上演“红旗”(三幕话剧)和“人往高处走”(独幕三场)两剧。
“红旗”是描写某机械工厂在红旗竞赛中通过工作定额的问题,歌颂了工人阶级中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创造性的劳动热情,并批判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该剧的导演和演员于今年一月赴大连工矿车辆厂体验生活,通过参加工会工作,参加师徒座谈会、技术人员座谈会、拥军奖模大会与深入车间参加劳动,与工人交了朋友。春节时演员们分头向老师傅拜年,并随工人访问队到农村进行工农联盟的宣传。返京后,即开始进入紧张的排练工作。
“人往高处走”是写某村在互助合作运动中,一个中农如何认识了自发资本主义思想的错误而走上合作化道路。春节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宣传中,该剧曾在北京东郊、观音堂、高碑店一带农村演出,各村在演出后都开座谈会对该剧展开讨论,一致认为在看戏后,更进一步认识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好处。春节演出后。该剧导演和演员,再次下乡到黄土岗生产合作社体验生活,结合演出实践再次进行排练,使大家对剧中描写的人物有更深的体会。
以上两剧在剧场上演后,即到北京市各工厂巡回演出。
新旧戏曲剧本对照演出
为了检查一九五三年重庆市的戏剧改革工作,以西南文化局和重庆市文化局等单位组成的工作组于五月十九、二十日两天组织了川剧“宝莲灯”和
“铡美案”的新旧本对照观摩演出,邀请了西南、重庆市各文化机关负责人,各川剧院负责人和编导、演员等观剧。演出后,又在二十四日下午举行座谈会。会上,吴晓雷等老艺人介绍了其他兄弟剧种“宝莲灯”和“铡美案”的修改本中值得学习的地方。与会者认真地研究了新旧剧本的优缺点,大家都认为新旧剧本的对照演出不仅是检查、研究工作的良好方法,也使修改剧本时便于识别旧剧本中的精华和糟粕部分,以发扬剧中的人民性而剔除其封建性,这对参加戏剧改革工作的同志是一个较好的帮助和教育。   (西南局宣传部文艺处)
中南作家协会制订工作计划
中南作家协会最近制订了一九五四年的工作计划要点。根据这计划,今年将组织十四位作家到工厂、农村、部队深入生活。根据作家个人所订创作计划,今年可创作长篇小说两部,长诗两部,多幕话剧两部,中篇小说两部,独幕话剧二至三个,及短篇小说、短诗数篇。创作委员会与长江文艺编辑部将着重组织优秀的独幕剧、短篇创作,和加强对作家与通讯员的培养工作。组织老作家对新作家与通讯员经常地进行创作的帮助和指导,并决定今年召开通讯员会议,帮助通讯员进行短期学习。此外,准备有计划地培养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者,正确地开展文艺批评工作。组织文艺讲座和座谈会,有计划地组织作家开展社会活动。为了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计划中确定今年年底召开创作会议。
安徽省继续发掘民间戏曲剧目
安徽省文化事业管理局于四月份内,召开了地方戏剧目研究座谈会,以进一步发掘各剧种固有的优秀剧目。到会的有倒七戏、黄梅戏、泗洲戏、皖南花鼓戏、越剧、京剧及梆子戏等七个剧种的十五个剧团的干部、艺人、戏曲创作干部等五十余人。
过去安徽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曾组织力量,对倒七戏、泗洲戏等几个剧种的剧目进行过“摸底”,但并未摸清。这次会上,通过对各剧种剧目的具体研究,启发老艺人从过去受群众欢迎的、演员最拿手的和在农村中最流行的等方面的戏里去找。这样,又选出了本戏十六本,小戏和折戏四十五个。这些剧目所表现的题材非常广阔,有讽刺性的“挂门牌”、“闹黄府”,有表现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爱情生活的“三赶”、“二姑娘看灯”,有反映封建统治者迫害人民的“打哈叭”,有表现人民智慧、勇敢,富有爱国思想的“拦马”等。这次挑选,突破了专找小生、小旦戏的狭小圈子,对丑角戏等,也选了不少。整理工作,将以小戏和折戏为重点,由国营剧团的编剧干部和艺人共同整理。
(金全才)


第3版()
专栏:

华东区有一万名产业工人和工农干部
今年暑假后将进入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华东区有一万名产业工人和工农干部将在今年暑假后进入工农速成中学学习。为接纳这批工农学生入学,全区除原有十六所工农速成中学外,今年又新设立九所。全区工农速成中学今年共增建校舍八万九千多平方公尺。这批校舍有的正在设计,有的已经动工,大体上都可在开学前完工。
华东行政委员会教育局、高等教育局和各省、市人民政府教育厅、局,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工农速成中学的招生工作和干部、师资的调配工作。华东区高等学校已抽调出具有大学程度的职员、教师等一百一十多名,他们将参加下学期工农速成中学的教学工作。上海各高等学校抽调出的六十多人,正集中在华东速成实验学校学习,研究如何针对工农学生的特点,着手准备他们将要担任的课程。(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中共中央西南局办公厅召开会
议讨论加强县区人民来信工作
中共中央西南局办公厅为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于五月五日召开各省人民来信工作会议,讨论加强县、区人民来信工作。会议指出,自一九五三年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后,县、区人民来信已增加很多,仅四川省去年即收到人民来信三十万件,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但是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深入检查,层层照转和积压拖拉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县处理来信因简单从事,致使问题未得正确解决。为加强县、区人民来信工作,会议认为必须把处理来信工作与各项运动及日常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从而发挥群众自下而上的批评监督作用。同时应加强县委对这一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各部门力量共同处理来信工作。县、区并应配备专人或指定专人兼管,建立登记、批办、检查、归档等必要制度,保证人民来信及时正确的处理。
(本报西南记者站)


第3版()
专栏:

全国总工会召开首次全国工会疗养院院长和休养所所长会议
讨论如何提高现有疗养院质量问题
中华全国总工会最近在青岛疗养区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会疗养院院长和休养所所长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中国防痨协会等部门也派代表参加。
这次会议贯彻三月份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劳动保险会议所提出的工会疗养事业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方针,着重讨论和解决了如何整顿巩固和提高现有疗养院的质量问题。
会议期间,西南第二工人疗养院、扎兰屯铁路疗养院、中国第二机械工会大连疗养院等七个单位出席人员介绍了关于整顿巩固和提高疗养院工作的经验。这些疗养院经过整顿后,对于解决职工的慢性病、降低职工疾病率、增进职工身体健康起了很大作用。西南第二工人疗养院今年二三月份收容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职工一百五十人,经过疗养后已有一百三十人恢复了健康,回到生产和工作岗位。扎兰屯铁路疗养院去年收容患肺结核病的职工三百三十五人,也有二百多人恢复了健康。
现在全国工会组织举办的疗养院、休养所共有一百五十多处(不包括基层工会组织举办的在内),约一万八千多床位。如经全面整顿巩固提高质量后,每年将有很多患慢性病的职工得到疗养,对于恢复职工身体健康,推动生产,将起很大作用。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赠送农业生产合作社收音机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最近将二十八部四灯干电池式收音机送给全省二十八个重点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收音机都附有全套的附件和电池,不用添加任何附件就可以收听广播。
收音机下乡受到社员们热烈欢迎,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确定了管理收音机的专人,纷纷写信感谢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对他们的关怀。三河县刘万祯农业生产合作社信中说:
“我们要以一九五四年棉、粮全面丰收的成绩,来回答共产党和毛主席对我们的关怀。”(邬逸欣)


第3版()
专栏:

中国青年出版社、华东少年儿童出版社几年来出版了大量儿童读物
几年来,我国出版了大量儿童读物。中国青年出版社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四年第一季度,已经出版儿童读物一百一十五种,共印行了五百多万册。华东少年儿童出版社自一九五三年成立后,在一年里已出版初版书一百三十种,重版书一百八十八种,印行了四百多万册。除了书籍以外,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出版了“小朋友”、“少年文艺”等刊物,目前“小朋友”已销行十万份以上。
为儿童特别欢迎的读物,在中国小说方面有:“罗文应的故事”(张天翼)、“鲁迅和他少年时候的朋友”(冯雪峰)、“小燕子万里飞行记”(秦兆阳)、“毛主席的小英雄”(柯仲平)、“杨司令的少先队”(郭墟)、“小鸭子学游水”(金近)等;在剧本方面有“大灰狼”(张天翼)、“果园姐妹”(乔羽)。翻译苏联作品方面有:盖达尔的“学校”、“铁木儿和他的伙伴”、“远方”、 “第四座避弹室”等,马尔夏克的“十二个月”、班台莱耶夫的“文件”、瑞特柯夫的“我看见了什么”、尼·尼·诺索夫的“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在人民民主国家的作品中,“朝鲜少年游击队”一书,销行已达十六万册以上。这些作品都给了我国儿童极深刻的教育和影响。
为了满足广大少年儿童对文艺读物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中国青年出版社将继续出版适合儿童需要的文艺作品。在中国小说方面,将出版“五个杏子”(寇德璋)、“从河南到四川”(杨天白)等;剧本方面将出版“做一个好队员”(陈正、命夫);有关中国历史故事与民间文学方面的著作,从今年起,也已开始有计划有系统地陆续出版。翻译苏联的小说将有“阿尔泰的故事”、“莫洛佐夫的故事”,古典文学名著将有“托尔斯泰童话选集”等;另外还将翻译出版德国的“第十三号营帐的少年”、“埃希利和学校广播室”,捷克斯洛伐克的“北洋的呼声”,罗马尼亚的“红荷花”,波兰的“我们的道路”等。


第3版()
专栏:

中国第一所儿童电影院
新华社记者 邹士芬
今年元旦,中国的第一所儿童电影院在长春市斯大林大街附近落成了。这是一所高大的凸字形的白色建筑物。影院的大门上有用霓虹灯装饰着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徽和“儿童电影院”几个大字。
这所影院虽然是由一所一般的电影院改建的,但它的内部的各种设备和布置已经完全不同了。场内八百多个座位已换成适合儿童身长的座位了,小观众们坐在上面,感到格外的舒适。在休息室和阅览室里有许多特制的红色小绒椅和圆形小桌,每个桌子上都放着鲜花。为了保护儿童的眼睛,阅览室还装上了日光灯。
影院在开幕的那一天,放映了苏联影片“幸福的儿童时代”和德国神话片“神灯”,以后影院就经常专门放映着为儿童们所喜爱的影片。几个月来已放映的有“小海军”、“团的儿子”、“为孩子们祝福”、“棉桃”、“宝盒仙笛”等儿童故事片、童话片;也放映了一些容易为儿童理解的一般纪录片和故事片,如“鞍钢在建设中”、“斯大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人民心一条”、“草原上的人们”、“斩断魔爪”等。
儿童电影院还为配合学校教学和思想教育,及时放映有关的影片。长春市第五中学的学生们在学过植物课本里的米丘林栽培方法以后,正在用米丘林的方法试种着各种植物。影院就为他们放映了“米丘林”。当各学校里进行纪律教育时,影院就放映了“一年级女生”。许多儿童在看过电影以后,上课时把手放在背后,渐渐养成了专心听讲的习惯。
影院另附设有游艺室,儿童们可以在游艺室里做各种游戏。影院还设有广播喇叭的空场,儿童们可以在这里听音乐,听专门的广播员用通俗易懂的话报告时事。如果儿童们要了解某一影片的主题和内容,就可以找电影院里的专门负责这方面问题的辅导员。影院工作人员们都像保健员那样的耐心而又亲切地关心来影院的小观众。
这所影院现在已经受到长春全市儿童们的无比的喜爱和儿童家长们的重视,无论市内和郊区的儿童都喜欢到这里来看电影,他们的父母也常常带他们到这里来看电影。儿童电影院虽然和长春市别的影院一样,每天放映三场或四场,但它却是全市八所电影院中上座率最高的。从今年元旦到四月止,儿童电影院的小观众已有十二万九千多人次。有些小观众还时常到影院来帮助作清扫工作和维持秩序。他们还和影院的工作人员举行座谈会,访问影院经理,对影院提出意见和要求。
最近,影院已按照小观众们的意见和要求,作了一些工作。阅览室不久就要增添三百多册各种新的画报、儿童故事书和有关经济建设的通俗书籍。游艺室将要增加各种新的玩具。同时影院已开始准备以学校生活为题材的幻灯片。影院还计划在今后两年内将场内座位全部换成软席,并改建一个可以容纳二、三百个儿童活动的大游艺室。


第3版()
专栏:

朱文熹是怎样学习的
中共辽西省直属机关委员会宣传部
编者按:辽西省人民政府农业厅研究组组长朱文熹(共产党员),刻苦钻研政治理论和党的政策,曾三次被评选为辽西省直属机关学习模范。今年三月十六日,中共辽西省委宣传部曾通报表扬他的学习模范事迹,并号召全省干部向他学习。朱文熹的学习成绩,说明了工农干部提高文化和学习政治理论是完全可能的。
朱文熹是辽西省昌北县人,今年二十四岁。他出生在一个贫农的家庭里,从小就参加劳动,给地主做过短工。小时候,靠着半耕半读,断断续续地念过五年半书。一九四七年,昌北解放了,朱文熹做了农会的文书,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这次尖锐的阶级斗争中他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工作更加热情积极了。
为了培养这个年青的农民出身的干部,组织上在一九四九年把他送到辽北学院去学习。在学校里他更加靠近了党,不断地接受党的教育,有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觉悟,于一九五○年春,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做了党员,他就更加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为了党的事业,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好好工作。
一个只念过五年半书的人,要学习一些化学公式和农业技术是很困难的,可是困难并没有吓倒他。朱文熹一想到党的事业,一想到党和人民对他的殷切希望,就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力量。在党的领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再加上他自己的苦学,终于很快地赶上了其他的同学,在学期终结时,他当选为学习模范。
学习一年后,朱文熹被分配到辽西省人民政府农业厅工作。开始时,业务不熟。他还记得:有一次费了很大力气写了一个召集党支部委员开会的通知,结果总支审阅时几乎全都给删改了。类似的情况开始时是很多的。朱文熹虽然到学校学习了一年,可是由于原来文化水平低,参加工作时间短,理论知识和实际斗争经验都还不多,因而学习起来总有些吃力。比如他想读一读报纸社论,可是有时碰到几个名词自己不懂,就不易坚持下去。
当时党组织分配他保管党内文件,农业厅副厅长孙良才常去借阅文件。他看孙良才还回来的文件上有划的红蓝标志,就非常羡慕孙良才读的精细用心。他想:“孙良才为什么学习这么好呢?一定有窍门。”一天,他抱着很大的希望到孙良才那里去请教学习的窍门。可是,孙良才却告诉他:“什么事情都不能依靠投机取巧,成就的大小总是由努力的情况决定的。”以后又把自己怎样逐步养成学习习惯的经验,向朱文熹作了介绍。朱文熹深受感动,于是下决心刻苦地学习。
从此以后,朱文熹便开始阅读一些简短浅近的文章,凡是拿起的文件一定坚持读到底,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起孙良才的话,鞭策自己继续前进。读一遍不明白,就读两遍,两遍还不行就读三遍。这样由浅入深地学下去,慢慢地就体会到学习的益处,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养成了习惯。一有空闲,他就想看看书报,一天不学习,就像有件大事还没办似的。几年来,他一直没间断过业余自修,发给他的各种党的文件都精细地阅读,并且按期读了“人民日报”、“东北日报”、“辽西日报”、“中国青年”、“中国农报”等报刊,有了一些基础之后,他进而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毛泽东选集”、“斯大林传略”等理论书籍。这就使他的文化水平、政策业务水平都迅速的提高,他过去连一个通知都写不好,可是现在他已经是“东北日报”、“辽西日报”的通讯员了。由于刻苦学习,他在理论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去年辽西省直属机关调整学习班级时,他已经可以参加中级组的“联共(布)党史”学习了。就是下乡的时候,他也总是想法挤出时间来学习政治理论。他的刻苦学习精神也感动了很多同志。
一九五三年国家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号召全党努力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经验,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新时期的需要。这一号召得到了广大干部的热烈响应,也进一步提高了朱文熹的学习热情。可是怎样学起呢?翻开“联共(布)党史”一看,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他一开始费了很大的力气去研究政治名词等等。可是过了些天,他就觉得这样学下去不行。为了集中力量学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他觉得必须纠正这种学习方法,决定把学习与当前任务联系起来。但是又产生了“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他在乡下工作时先读了“联共(布)党史”第十一章有关农业集体化理论问题,但由于越过了九章、十章,对农业集体化问题体会不深,特别是对于小农经济改造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农业合作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关系认识不足。后经辅导员的帮助,省委学习室又介绍了学习“联共(布)党史”九章的重点问题,并讲了学习九章的意义,他才发现自己走了弯路,他对九章又作了深入钻研。他从几年来的学习中,特别是这段学习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树立正确学习观点和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只有更深入更细致地体会党指示的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目的,紧紧抓住中心,从自己现有水平出发,循序前进才能学好。
朱文熹在学习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几年来无论学什么,他总是善于用文件的精神来对照和检查自己,如果发现自己的思想、工作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就认真进行检查和改正。他知道,自己出身于旧社会,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一些旧观点旧思想,而革命理论正是克服这些非工人阶级思想影响的锐利武器。他常说:“革命给了我们无限新的美好的东西,可就怕习以为常不去注意,只要注意了,就处处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只有多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由于过去对工农联盟、对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认识不够清楚,当党和国家提出了首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后,朱文熹也产生了忽视农村工作的思想。可是后来学习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了较全面的理解之后,马上对自己过去的片面认识进行了严格批判,彻底克服了想改行的思想,工作劲头更足了。经过“联共(布)党史”第九章的学习,他对小农经济改造问题的认识比过去深刻了,从而理解了党对互助合作运动“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这个基础上他又实事求是地检查了过去的错误认识和执行政策中的一些偏差。在总路线学习中,他又进一步认识了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系,于是又对照自己过去的工作,检查了只从提高农业技术着眼,对互助合作运动注意不够的片面认识。
朱文熹不仅在政治理论学习中能够注意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就是平常读一本小说,看一篇通讯,也能经常以书中的英雄人物来对照自己,如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他就经常以保尔的精神来鼓舞自己,并且也学习保尔那样,每天检查自己:“今天为党又做了些什么事情呢?”看到了书中描写的战斗英雄们克服困难、艰苦卓绝的意志,爱国丰产金星奖章获得者任国栋努力工作和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都使他得到了很大启示。他并且把自己的心得写成材料交给党支部,作为思想情况的汇报。
由于朱文熹在学习中能够经常这样检查和对照自己的思想,就使他在理论政策的学习中,能够在自己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上,逐步深入地去领会,这样就切实地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和认识水平,因而他的政策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提高得较快,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不断在加强。
(原载东北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