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5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吴玉章
在“五一”节给全国教育工作者的一封信全国教育工作者同志们!
当着全世界劳动人民正在庆祝自己团结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时候,我代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们教育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劳动大军——脑力劳动者,是光荣的工人阶级的一个部分。国家极其重视我们的劳动的贡献,也殷切地期望我们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这种重视和期望在政协全国委员会庆祝“五一”的口号中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国家号召我们:“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用先进的科学知识、社会主义的思想、热爱劳动和遵守纪律的精神去教育青年和儿童,为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而奋斗!”这是一个具有无限鼓舞力量的伟大号召。在这个光辉的节日里,让我们全国教育工作者们来一致地响应这个号召!
庆祝口号中提出的用热爱劳动的精神进行教育的要求对我们是十分重要的和适时的指示,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体会和积极注意。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到,人类和一切动物不同的也是最宝贵的特点,就在于能劳动生产。人们为了生活,就要取得自己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为了这个目的,就要进行改变自然界的劳动生产活动,从而也改进了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久的、必需的条件,人类生活中的一切财富、整个人类历史以至人类本身,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小孩都知道,假如一个国家中止了劳作,不用说一年,即令是几个星期,它也会因饥饿而死亡。”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劳动者乃是文明的创造者和人类历史的创造者,而社会发展的历史则是劳动群众的历史。劳动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事情,劳动者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们。可是,在以往各个阶级社会中,剥削阶级剥夺了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使他们处在被压迫的痛苦地位,并用尽一切可耻的办法来诬蔑劳动人民,而为剥削制度作辩护。在阶级社会中,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的对立形成起来,把劳心者看作高贵的事业,而把劳力者看作卑贱的事业,有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谬论。因而养成了许多受过教育的人只想“不劳而获”,“升官发财”,成了社会上的寄生虫。这种对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到极其尖锐的程度。劳动人民是社会革命的担负者,只有在劳动人民用革命手段掌握了政权而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主人以后,劳动才不再是可耻的和繁重的负担,而变成了“光荣的事情、荣耀的事情、豪迈和英勇的事情”。
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现在,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并且正在为实现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斗争。实现总任务,就是要逐步消灭剥削、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建立一个生产资料为全体人民所公有、劳动人民友爱合作、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劳动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是依靠我国全体劳动人民的英勇劳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由此可见,从理论上说来和从现实生活方面说来,劳动教育都应该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事业,既然是劳动人民为实现总任务而进行的斗争的一部分,就必须贯串着劳动教育的精神。我们的教育是为劳动生产服务和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我们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使他们在身体上、知识上和思想上都有一定的准备,以便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成为各个劳动战线上的各种后备力量;而决不是要把他们养成什么脱离劳动生产、脱离劳动人民的人。如果劳动观点不能在我们的教育中明确地、巩固地树立起来,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不能完成任务。列宁曾经反复教导我们说:“我们的教育应该与劳动大众反对剥削者的斗争结合起来”,要使青年们“个个都是有知识的,同时又都是善于劳动的”,要使青年们“在劳动中与工人农民打成一片,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所以,劳动教育应该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经常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的人民教育与剥削阶级所垄断的旧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一贯重视劳动教育的。在共同纲领上就规定着“爱劳动”为国民公德之一,对待劳动的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在我国社会上树立了优势。但是同时,旧社会轻视劳动和轻视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我国社会上还遗留着很大的影响;资产阶级的思想也还在继续侵蚀到我们的学校中来。这些,都不会不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自己和对学生们发生影响。这种情况,加以过去几年来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忽视劳动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联系国家建设的实际情况不够等缺点,现在,加强劳动教育,主要是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就更应引起我们的深切重视。
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应当贯串在全部教育工作过程之中。一方面要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品质的教育,一方面也要给予必要的生产劳动的知识教育,使学生们都是热爱劳动又善于劳动的。为此,就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观点,使学生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劳动人民在历史上的作用和我国劳动人民的历史任务,培养尊敬劳动人民和爱护劳动成果的品质;培养劳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认真有恒地从事劳动的习惯;使他们熟悉应有的生产常识和基础知识;引导他们懂得学习是劳动的准备,立志参加建设伟大祖国的劳动事业。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决不能采取简单急躁的和生硬的方式,必须采取耐心地、长期地、细致地启发诱导的方式。学生的基本的劳动活动就是学习,要教育学生养成勤劳不倦的学习精神和习惯。要有意识地善于通过各科正课的教学来进行劳动教育,加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说明各科知识和实际生产活动的联系,唤起学生成为劳动后备军的强烈愿望。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地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日常的家庭劳动以及各种社会劳动,使学生逐渐养成以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集体利益服务的精神,加强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结合。这些活动都要正确地组织,照顾学生年龄、性别、体质和知识能力上的特点,而不妨碍正课教学和学生健康,服从于学校教育的目的。
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这不仅是为了良好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服从集体的思想和习惯,而为未来参加劳动作好准备。这些教育应该都是和爱国主义教育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
大家知道,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出现了我国高小和初中毕业生逐年增加的可喜现象。这是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的结果,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熟悉并且特别感到兴奋的事情。可是,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是要有计划地、按比例地发展的,教育事业应该随着经济事业的发展而相应地发展,否则就会违反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客观规律。目前国家还不能创办那么多的学校,使所有的高小和初中毕业学生都全部升学。我们的小学和中学本来就担负着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新生和为工、农业生产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学校不断地供应大批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毕业生参加工、农业建设,这种要求还将随着各种生产技术的改进与提高而日益突出地显示出来。许多事实说明,中、小学毕业生在国家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中是能够起巨大作用的,他们既能够成为生产上的积极力量,又能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高自己。但是,动员那些不能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劳动生产是有困难的,主要的就是他们的思想上受着过去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特别是轻视体力劳动和农业劳动的错误思想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抓紧对高小和初中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服从国家需要的教育,极为重视地进行深入的工作,按照总任务的精神,联系城乡各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对象的具体思想表现,用各种方法说明道理,循循善诱,以提高他们的认识,克服他们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思想障碍。要向学生讲清劳动与知识的关系,使他们懂得人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社会实践,而劳动生产乃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学校中所学得的普通基础知识只是参加劳动的一种必要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在劳动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要讲清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都是同样地光荣和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逐渐消灭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相对立的现象,而使之很好地结合起来。要讲清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各种劳动是同样光荣和重要的事情,同样是国家建设不可缺少的和有发展前途的。要讲清创造性的劳动的意义,在我们人民的国家里,从事任何有益于人民的工作,都能取得人民的尊敬和党与政府的重视,只要热爱劳动,肯用心思,任何方面的实际工作都有可能进行创造革新工作,获得卓越成绩,而对祖国作出重大贡献。在这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已经参加生产的中、小学毕业生获得显著成绩的实际范例进行宣传。例如山东掖县后吕村参加农业生产的优秀的青年团员、担任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的徐建春,吉林延吉县海兰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青年团员吕根泽,当了东北区劳动模范、区人民代表的初中学生、某厂技工阎启明等,都是广大中、小学毕业生的榜样。除此以外,教育工作者还要加强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宣传工作,帮助进行毕业和参加生产前后的组织工作,对那些不能升学而又一时难以参加生产的毕业学生给以可能的业余学习上的辅导,使他们有能够继续学习的机会。所有这些工作,都应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和各方面密切配合地来进行。
应该指出:在这种劳动教育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负有重大的责任,正因为如此,提高我们本身的社会主义觉悟,以身作则,就成为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所在。几年以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下,尤其是经过近半年来的总任务学习,教育工作者的劳动观点和劳动积极性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和增长。但是,不可否认地,在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中间,还残存着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的错误思想,有意无意地给学生灌输了片面的“当专家”和“当干部”的思想,造成只有升学才有前途的错误观念,甚至散布了资产阶级追求名利的个人主义思想;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得不明确,对劳动教育缺乏应有的注意;在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中也常常是偏重于宣传社会主义的美好远景和鼓励学生的远大理想,而严重地忽视了宣传艰苦奋斗和平凡劳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国家建设迅速发展的形势,我们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都要求我们把自己的思想水平提到更高的程度。所以,结合总任务的学习,继续提高我们的社会主义觉悟,改变对劳动生产的不正确观念,明确中、小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十分必要的。
亲爱的同志们!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从各级学校中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各种程度的劳动后备人才,国家把这个教育任务放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身上,乃是使我们感到无上光荣的付托,也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现总任务中的具体政治任务。我们工作的好坏,不能不对实现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发生重大的影响。在国家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的政治旗帜之下,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之下,我们必须加强自己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和业务水平,加强劳动积极性,提高教育工作质量,团结一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
在这光荣而伟大的节日里,我衷心地预祝同志们工作胜利,身体健康!
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 吴玉章
一九五四年四月三十日


第3版()
专栏:

乌兰巴托—北京
新华社记者 孙世恺
四月十五日,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乌兰巴托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当天下午三时,由十三名“钢铁的骑士”组成的“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北京自行车远足队”,从苏赫—巴托尔广场乘自行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进发。
这十三名“钢铁的骑士”,是从全国十八个省踊跃报名参加这次长途远足队的近千名青壮年中选拔出来的。里面有工人、大学生、教师以及部队和机关的工作人员,有空军驾驶员、坦克驾驶员,还有国家滑雪选手和举重选手等。他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嘱托,要在五月一日前赶到北京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
行程的第二天,天又降雪,“骑士”们冒雪前进。第三天雪更大了,狂风吹起雪花,弥漫了天空,有时在十多公尺外就看不见行人。遇到雪深的地方不能骑车,就推车前进,有的地方推也推不动,他们就扛起自行车前进。这一天只走了六十公里。第四天天气晴朗,路也好走些了,
“骑士”们想到中国人民的首都北京,全身就增加了力量,这天一直走到下半夜两点,一共走了一百八十公里,赶出了因雪耽误的路程。
二十一日下午一时,“骑士”们按照计划进入我国边界上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某地。在这里,他们见到了从北京赶去欢迎的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对外文化联络局的同志。休息时,他们兴致勃勃地和我国边防军的战士们打篮球、排球,中蒙的伟大友谊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力量。
从锡林郭勒盟某地出发后,前面是一片杳无人烟的辽阔草原,狂风一阵阵击打着自行车,有时还碰见成群的黄羊等野兽。天黑了,他们就在草地上架起帐棚露宿,中蒙的友谊使勇敢的自行车手们对这荒凉地带也感到温暖。二十多岁的青年工人队员巴图敖其尔,虽因气候的突然变化患了感冒病,也坚持前进。这样,一天又一天,“骑士”们依靠着自己的热情、力量和自行车的双轮,越过了二百四十公里的草原。
过了苏尼特右旗政府所在地温都尔庙,沿途的村庄越来越多了,“骑士”们觉得北京临近了。自行车加速前进,驶过我国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二十六日到达张家口,次日又继续前进。沿途市镇和村庄的居民热烈地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宾。少年先锋队员们把鲜花献给远足队员们。正在田里耕种的农民们,放下农具鼓掌欢迎。有些农家并在路上洒了水,压住尘土,好让“骑士”们安然地驶往北京。
继续前进。万里长城出现在远足队员们的眼前。队员们一直骑着自行车爬上高峻的八达岭,眺望着人民中国的锦绣山河。下岭时,十多辆自行车像飞一样,冒着小雨前进。
二十九日上午,北京市的二十六个自行车运动员到城外二十五里的清河镇欢迎他们。当身着灰色运动服、前身披带着红色的用中蒙两国文字写着“乌兰巴托—北京”的金字标志的队员们出现在首都街头时,人群夹道欢呼,坚毅勇敢的“骑士”们胜利地结束了“乌兰巴托—北京”间一千四百多公里的长途行程。
当记者在和平宾馆访问他们时,队员们精神焕发,脸上看不到疲劳的神色。自行车远足队队长丹毕向记者讲述十五天的行程时,兴奋地说:我们沿途看到新中国建设的情景,大家都欢腾起来了,我们要和中国人民一起度过“五一”节。相信通过这次访问,一定会增进中蒙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附图片)
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的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北京自行车远足队行经天安门前新华社记者 王纯德摄
在旅途中的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北京自行车远足队新华社记者 塔吉古勒摄
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北京自行车远足队驶到北京市鼓楼大街时,热烈地向欢迎者招手答礼新华社记者 塔吉古勒摄


第3版()
专栏:

青年团中央欢宴苏联青年代表团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在三十日晚设宴欢迎应邀来我国访问的苏联青年代表团。以谢列平同志为首的苏联青年代表团全体人员出席了宴会。
中国方面出席宴会的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廖承志、荣高棠、刘导生、罗毅、区棠亮、章泽、胡克实,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钱三强、吴晗,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田德民,青年团华北工作委员会书记葛步海、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书记张大中,首都文化艺术界人士及解放军、志愿军战斗英雄和北京市工、农业劳动模范等。
出席宴会的共九十人。
宴会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苏联青年代表团名单团长 亚历山大·纳·谢列平 苏联共青团中央委
员会第一书记团员 斯·伊·科列斯尼科夫 苏共中央青年处处

德·普·戈留诺夫 “共青团真理报”总编辑
伊·阿·朱布科夫 共青团中央军事体育部
部长
勒·克·巴利亚斯娜雅 乌克兰共青团中央
书记
纳·麦·加吉耶夫 阿塞拜疆共青团中央书

克·穆尔塔扎耶夫 乌兹别克共青团中央书

格·特·格里戈里扬 共青团中央副秘书
长、代表团秘书
米哈伊尔·弗·达维多夫 共青团莫斯科市
委会书记
布·阿·尼古拉耶夫共青团鄂木斯克州委
会书记
维·克·奥特捷列诺夫 大剧院演员、布加
勒斯特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得奖

布·克·卡利亚达 列宁格勒歌剧和巴蕾舞
剧院女歌唱家、斯大林奖金获得者
尼古拉·斯·奇基列夫 著名青年镟工、斯
大林奖金获得者
特·麦·什库尔科 农业科学院研究生、社
会主义劳动英雄、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代表
叶·弗·斯维特拉诺夫 作曲家
维·纳·菲利娜 乌克兰共青团区委书记
勒·伊·安德里亚诺娃 大剧院女演员
斯·克·弗拉索夫 大剧院演员
维·克·李森科 翻译
阿·纳·科尔图诺娃 翻译(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剧本月刊”公布一九五三年独幕剧评奖结果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剧本”月刊,在一九五三年一月曾举办独幕剧征稿及评奖。自一九五三年一月十五日(征稿开始日期)到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即预定截稿日期止,共收到应征稿六百六十七件。按题材说,其中描写工人生活的占全部稿件百分之十七点二,描写农民生活的占百分之四十,描写部队生活的占百分之六点八,描写兄弟民族生活的占百分之○点五,描写城市及学校生活的占百分之一九点九,其他占百分之十五点六;按艺术形式说,话剧占全部稿件百分之七十四,新歌剧占百分之十五,地方戏曲占百分之十一。参加应征的专业作者占全体应征作者的百分之三点六,业余作者占百分之九十六点四。
全部初选稿件都由“剧本”月刊编辑委员会审阅和讨论。在进行评选期间,也征集并研究了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创作部门和观众、读者的意见。评选工作现在已经结束,全部评选结果和关于评选工作的说明都在本年五月号“剧本”月刊上公布。得奖剧本名单如下:
一等奖:“妇女代表”(孙芋作)。
二等奖:“人往高处走”(兴台村剧团集体创作,栾凤桐、李心斌、李永之改编,金剑修改),“夫妻之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下厂小组集体创作),“开会”(邢野作),“百年大计”(丛深作)。三等奖:“草苗争长”(李直、张蓬作),“长海来了”(李赤、周一璞、刘适、赵公汉作),“和洪水赛跑”(章明、梁信作),“锁不住的人”(于雁军作)。


第3版()
专栏:

谈独幕剧
张光年
在相当长的期间,独幕剧创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以往各地文工团和群众业余剧团为了配合当时当地的宣传任务,也临时编写一些小型剧本上演,这些剧本的数量很大,上演时也收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可是,反映生活具有相当深度的、可以在全国推广的独幕剧却是很少见的。职业剧团很少把独幕剧列为正式上演节目;因为观众总觉得那些戏是所谓“宣传戏”,不愿意拿钱买票来看独幕剧的演出。最近一两年来,上述情况开始有了改变。我们逐渐产生了一些较好的、生动活泼的小型剧本,这些剧本已能够在全国工农群众业余演剧活动中逐渐推广了;这对于充实业余演剧的内容,提高业余演剧的水平,当然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我们的职业剧团、包括大城市的剧院,现在也乐于把独幕剧作为正式的上演节目。他们看到,凡是经过精心排演的独幕剧节目,其受欢迎的程度并不减于一般的大型剧本,有些剧本在剧场中经过较长期的考验后,还被剧团列为自己的保留剧目。这些情况,转过来对独幕剧创作也产生了有益的刺激作用。
从这次评奖结果看来,独幕剧创作已开始呈现活跃的气象。我们的剧作者已能运用独幕剧的体裁成功地塑造群众中的先进人物的形象(如“妇女代表”);描写目前农业和工业建设中的重要主题(如“人往高处走”“百年大计”等);抨击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如“夫妻之间”“开会”等);而且在艺术上也渐趋生动活泼了。有些剧本带来了相当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些情况,说明一年来的独幕剧创作有了可喜的成就。
前面说过,我们的独幕剧创作还只是开始活跃起来,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青年作家的习作。目前还不宜于对独幕剧创作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是,根据独幕剧来稿中普遍存在着的某些缺点,对独幕剧作者提出几点希望和建议,还是很有必要的。
写得尖锐一些、单纯一些、活泼一些。——这就是我打算在这篇短文中向独幕剧作者提出的建议。
决不能因为独幕剧是一种短小的形式,就认定它不能表现比较重要的尖锐的主题。我们过去许多著名的独幕剧作品,如田汉在“九一八”以后创作的“乱钟”及其他独幕剧,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抗日救国的民族义愤,表现了沸腾的时代感情。洪深早期创作的独幕剧“五奎桥”,揭露了农村的阶级矛盾,歌颂了农民对地主阶级的抗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优秀的独幕剧如像胡丹沸的“把眼光放远点”,李之华的“反翻把斗争”等,都描写了当时重要的尖锐的主题,并在思想和艺术描写上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显然,独幕剧不能不受到它的体裁、篇幅的限制。要处理线索繁复的情节,描写众多的人物和场面,独幕剧是难以胜任的。但这并不是说,短小的篇幅只能表现一些身边琐事,一些无关大体的琐屑的情节。独幕剧作者需要锻炼自己使自己具有以最经济的篇幅来表现当代最尖锐的社会冲突的能力。需要选择最足以表现一定社会现象的特征的精彩的生活片断,通过尖锐的性格冲突的描写,指出生活发展的趋向。当然,这并不妨害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物和事件来着笔,从生活的侧面表现重大的主题,从平凡的事物写出生活的真理。
从这次的评奖结果看来,我们作者的视野还是不够广阔的,思想的尖锐性还是受到限制的。我们的一部分作品已开始接触到当前重要的主题;可是我们还不善于从多方面来描写我国过渡时期的艰苦斗争和人们的思想、心理的巨大变化。描写工业建设题材的剧本还很少见。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在独幕剧中还没有得到生动的反映。我们的独幕剧已开始能够塑造正面人物的典型性格了;可是大部分剧本,正面人物的面孔仍然是比较模糊的。我们的作者已开始掌握了讽刺喜剧的形式,可是我们对生活中的消极现象的揭发和抨击,还缺乏锋利的击中要害的描写。目前我们很需要从多方面揭露阶级敌人的阴谋活动,批判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腐朽思想;需要通过突出的描写,刺破那些官僚主义者、伪善者、居功自傲者,各式各样卑鄙的个人主义者的鬼脸。可惜这样的剧本还很难见到。这些都说明我们对独幕剧这一锋利的艺术武器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我们还没有充分发挥独幕剧的战斗作用。
至于我们常见的有些独幕剧,完全忽视了对于生活的艰苦性的描写,作品中出现的不过是思想一致的人们偶然发生的细小的争论,“好的和更好的”人们之间一时的误会或毫无社会意义的冲突,这显然是受了“无冲突论”的有害影响,取消了独幕剧的战斗作用。
戏的大小是由生活素材的体积和艺术形式的容量来决定的。不能把多幕剧的材料简单地压缩为一个独幕剧,使剧本里面只剩下一些干枯的故事轮廓。独幕剧并不是不需要细致的层次分明的描写,并不是不需要淋漓尽致的发挥。可是独幕剧的篇幅有限,因此情节就要单纯一些,人物少一些,使作者腾出手来,集中笔力描写主要的东西。
在我国戏剧遗产中,有许多精彩的单打戏,它们原来也多半是大戏中的一段,经过舞台上不断地补充修饰,变成一出一出完整的独幕剧了。像“白蛇传”的“断桥”一场,白蛇、青蛇和许仙的性格在对比的描写中表现得非常鲜明,舞台上的性格的冲突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像“秦香莲”的“闯宫”一场(在滇剧中写得最精彩),通过秦香莲和陈世美的层次分明的、越来越尖锐的性格矛盾,表现了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社会冲突。我们也有像川剧“评雪辩踪”(原属“彩楼记”中的一段)这样非常有趣的讽刺喜剧,淋漓尽致地刻画和嘲笑了人们某种性格上的弱点。这些剧本的篇幅都是短小的,人物都是很少的,故事线索都比较单纯,而性格的刻画和内心的发掘却是深入的、丰富多采的。我们的作者需要从这些优秀遗产中学习有益的东西。
我觉得我们的短剧还可以写得更单纯、更简洁一些。像评奖中的“草苗争长”、“和洪水赛跑”这样的剧本,固然都描写了当前重要的题材,艺术上也有其可取的地方,可都因为情节不够单纯、出场的人物较多,分散了笔力,使主要的东西未能突现出来。有的作者,希望在作品中多装一些东西,使内容全面一些,以为这样可能加强思想的效果;而效果却是适得其反的。那些线索繁复、事件重叠、且有了一个以上的所谓“副主题”的剧本,即令在多幕剧中,也很少有收到良好效果的。试想,在一个独幕剧中,装进了那样多的东西,等到作者把事件、人物一一介绍清楚,已经费去了大部分的篇幅,哪有时间来描写和发挥呢?其实,不妨选取一件事情,着重描写一两个人物,这样倒容易写得深入一些,明朗一些。我觉得,与其复杂而单薄,倒不如单纯而深刻一些。
我们的独幕剧,现在有越来越长的趋势。像邢野的“开会”,在万把字的篇幅里,描画了一个主观主义的、专门把好事办坏的区干部的形象,这样比较简洁的剧本,已经很少看到了。通常的独幕话剧,往往超过了两万字,有的剧本还写成三、四万字,分为若干景,在臃肿的篇幅里,仍然没有把主要的东西描写清楚。当然,字数并不是决定性的条件;可是,如果我们初学者不在独幕剧体裁中锻炼自己剪裁的能力,那么,在写作多幕剧的时候,我们又将臃肿冗长到什么地步呢?
我们希望独幕剧从内容到形式都写得活泼一些,多样化一些。
独幕剧本来是一种比较生动活泼的艺术体裁,便于及时地反映新鲜事物,也便于作者发挥其艺术上的独创性。可是目前独幕剧所反映的生活面,总的说来,还显得贫乏和单调;艺术的构思也显着平板呆滞,缺乏新鲜的东西。独幕剧作者似乎还不是主动地随时运用自己的武器参加生活的战斗。往往是,当一个社会运动或宣传运动来到的时候,编辑部忽然收到了同样题材、同一主题的大批剧本,这些剧本在思想、情节和艺术风格上的一致性是太可惊了;而在平时,编辑部很少收到新鲜题材的新剧本。我们有些作者的眼光和思路似乎受到了某种固定东西的束缚。举例来说,在描写工业建设和工人生活的许多剧本中,反对保守思想是大家习惯采取的主题;在这些剧本中,老工人总是有保守思想的,代表先进势力的一般是青年工人,而且恰好是他的学徒。如果老工人是先进的,他的冲突对象一定是一位不相信工人智慧、不相信苏联经验的工程师。而支持工人的创造发明,促成冲突的解决的,则必然是一位党委书记。在描写农业合作化的许多剧本中,反对加入合作社的总是老年人,冲突的对方总是他的儿女,促成他的转变的则经常是天灾人祸等偶然事变的压力。这样就不得不使观众感到厌烦了。
观众到剧场里来,总希望从舞台上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从思想上得到一些新的启发。需要运用独幕剧这一灵活的武器,从各个方面来描写我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需要多方面地描写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劳动农民思想上的变化。需要描写各个阶层、各种行业、各样工作岗位上的人们的生活和斗争,总起来汇成一幅新生活的灿烂的图画。
对独幕剧特别不需要规定出一种固定的格式。在这一灵便活泼的体裁中,有作者颇多的自由发挥的余地。作者可以根据素材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各自发挥其艺术上的独创性。我们需要各种风格、各种样式的独幕剧。
目前,独幕剧的样式还是过于单调了。我们需要一些深刻的、耐人寻味的讽刺喜剧,为剧场带来一些健康的笑声。需要一些有趣的、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儿童剧;这是值得为孩子们大声呼吁的。群众业余的演剧活动迫切地需要一些小型歌剧和表现现代生活的小型戏曲;可惜这样的作品太少了。
我们希望熟练的作家也能看重独幕剧这一锋利的武器,用他们的作品来充实和提倡这一重要的艺术体裁,并带动青年作者提高写作的水平。
有人说独幕剧需要更集中、更简练或更尖锐,因此说独幕剧是最困难的体裁,说小戏比大戏更难写。这种说法,曾经使有些初学者对独幕剧望而却步。其实,这说法是很值得怀疑的。难道说,果戈理的“巡按”和他的独幕剧“赌徒”比较起来,前者集中、简练的程度及其思想的尖锐性都比后者差一些吗?同样地,在契诃夫的“樱桃园”、“三姊妹”和他的独幕剧“蠢货”、“求婚”之间,又怎样区别其高下和难易呢?每一种艺术体裁都各有其特点,因而各有其创作的甘苦。独幕剧和多幕剧都需要思想上的尖锐、明确和艺术上高度的集中和简练。但多幕剧所组织处理的矛盾冲突较之独幕剧总是要复杂和繁重一些。青年作者经常从独幕剧著作中来锻炼自己处理矛盾冲突和刻画人物性格的才能,在遇到处理比较复杂的题材的时候,就容易避免主题分散、事件复杂和体态臃肿的毛病。显然,这种锻炼是有很多好处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