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华东区布置防汛防旱工作
华东行政委员会农林水利局最近召开全区防汛防旱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冬春修农田水利工作,研究和布置了全区防汛防旱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是:在保障农业生产计划顺利完成的任务下,努力保证江苏、浙江、上海海塘和大江大河不溃决成灾,一般河流、海堤在目前保证水位和保证风力下不决口,并尽一切可能避免或缩小可能发生的旱灾与涝灾。会议上并对今年防汛防旱工作作了具体布置:(一)各省市防汛防旱机构应在六月一日前建立,以充分做好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各项准备。(二)迅速组织力量,进行一次有系统的、深入的检查工作,对防汛防旱组织建立的情况,工程隐患和险工地段,防汛器材的准备等方面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迅予解决。(三)对灾害频繁的重要河流的险工地段,或准备蓄洪滞洪的地区,均应缜密研究,经过实地调查,科学的计算,及早做出临时措施计划,以便遇到非常洪水时,有计划地缩小灾区。对于那些历来有上下游水利纠纷的地区,应在汛前向群众进行教育,本互助互让照顾整体的精神,协商解决。(四)结合防汛检查做好防旱准备工作,对于易受旱灾地区要强调做好蓄水、保水与合理用水工作,要普遍发动群众整修现有的塘坝、沟渠、水井,尽量蓄积雨水、河水和湖水,以发挥现有工程的蓄水供水输水的效能。(五)加强预报工作,建立汇报制度。在防汛防旱工作中必须要与气象部门密切联系,做好预报工作。(六)准备必需器材,做好物质准备,在容易发生险工和交通不便的地段,更要事先筹集器材,妥为保管。


第2版()
专栏:

山东省积极组织群众消灭春耕“尾巴地”
山东省在今年春耕春播工作中,各地中共党委和人民政府进行了检查,发现不少地区留有春耕“尾巴地”。临沂专区截至四月十九日的检查,全专区有春耕“尾巴地”四十万亩左右,占全专区总春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点五。其他各专区经过检查,都或多或少留有春耕“尾巴地”。这些春耕“尾巴地”多属于没有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鳏、寡、孤、独无劳动力户,或病灾户,有的则属于沿海地区渔民,因正值大海市期间,渔民忙于下海捕鱼,因而未能完成春耕春种。如莱阳专区掖县十二区,许多渔民下海捕鱼后,家中留有三百亩“尾巴地”没人耕种。又如平度县十四区,全区有六百一十六户缺乏劳动力,还有一些户遭受病灾,因而春耕地仅占总春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中共山东省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对这种情况十分重视。为彻底完成今年春耕播种任务,争取全面丰收,各地都派人检查,并组织群众大力消灭春耕
“尾巴地”。到四月三十日,临沂专区已消灭春耕“尾巴地”三十万亩。济宁专署为帮助灾区农民完成春耕播种任务,曾拨发救济款五十七亿元。大部地区对消灭春耕“尾巴地”采取了以下办法:一、动员有条件有力量的互助合作组织吸收无劳力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入组、入社;二、帮助困难户组织起来相互帮助解决困难;三、由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代价的代耕代种;四、发动亲帮亲、邻帮邻。
(张荣安)


第2版()
专栏:

陕西省进一步加强山区经济工作
陕西省人民政府今年进一步加强山区的经济工作。一千多名农业、水利技术干部正深入山区,帮助农民兴修农田水利和进行农业技术改革工作,并根据各个山区的具体情况,有区别地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各种副业。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今年向山区农民贷款总数将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十五左右,现在发放的贷款已近两百亿元。陕西省国营商业部门和供销合作社正源源把许多农具、肥料、农业药械等生产资料和布匹、百货等日用品运往山区。今年陕西省山区的国营商业机构已由去年的一百二十六个增加到一百四十七个。国营商业部门今年已在山区收购的土产特产以及野畜皮等都比去年增加。截至三月底止,据陕西省贸易公司在山区的二十多个机构统计,今年收购的药材、五棓子、漆油等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七十四。中国畜产公司西北区公司在陕西省安康、榆林等五个地区收购的野猪、竹鼠、九江狸子等野畜皮价值达四亿二千多万元,收购的品种较去年增加了十种。绥德专区各县所产的白瓜子,过去一向无人经营,今年由于供销合作社收购,使农民增加收益达一亿二千多万元。今年山区各地供销合作社除供应农民一部分新式农具、药械外,并着重组织当地手工业者制造各种铁、木、竹器农具,以适应山区农民的需要。今年第一季度,国营商业机构和供销合作社供应山区农民生活资料的总值,较去年同期增加两倍以上。这些生活资料的价格较去年十二月份的价格便宜了百分之零点四到三点八。此外,供销合作社在山区也得到很大发展,仅商雒、榆林两专区供销合作社的门市部和货摊子就较去年增加一倍。陕西省人民政府交通厅今年还拨款十四亿元整修山区的偏僻小路,便利农民生产和物资交流。
陕西省山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安康、商雒和北部的榆林、绥德等六个专区,耕地面积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百分之五十四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百分之四十八以上。几年来,由于各地党政领导机关的重视,山区经济已有了发展。今年山区各地人民政府又制订了继续加强山区经济工作的全面计划,以进一步改变山区的经济面貌。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京西城子煤矿工人食堂办得好
全国总工会发出通报介绍食堂经验
京西矿务局城子煤矿工人食堂办得很好,对于保证工人健康和推动生产起了比较好的作用。
城子煤矿工人食堂成立了副业生产组,自己磨豆腐和腌菜,同时还饲养了三十多只食用猪和一只母猪。母猪每年生育两次,能产小猪二十多只。猪的饲料主要是豆腐渣和剩菜剩饭。所以他们吃的猪肉,价格要比市场便宜五分之二。在蔬菜方面,食堂和附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订立了蔬菜合同。这样,不仅保证了按时供给,节省了采购和运输力量,而且价格比在市场购买要低。
在国家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以来,城子煤矿工人食堂大力研究了粗粮细作,并且改善了烹调方法。由于炊事人员开动了脑筋,各式各样的粗粮细作的食品达一百二十多种。千层糕、碗糕、大张煎饼和带馅两面焦等食品,既好吃,又便宜,很受工人欢迎。
城子煤矿工人食堂还建立了食堂卫生制度,主食和副食都由医务人员计算营养。炊事员中选出卫生小组长,检查炊事工具,督促洗刷、消毒、打扫、擦桌子和炊事员个人的洗澡、洗衣、剪指甲、戴口罩等卫生工作。此外,在炊事员中还建立了分工负责制、奖励制和轮休制度等。
城子煤矿工人食堂保证了工人伙食的及时、合理和廉价供应,受到工人群众的欢迎,对保证工人健康和推动生产都起了作用。城子煤矿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第一季度的生产任务都超额完成,工人食堂办得好是一个因素。
城子煤矿工人食堂办得好的主要原因,是煤矿领导方面的重视和积极支持。
中华全国总工会最近把城子煤矿工人食堂的工作经验作了通报。通报指出:有不少厂矿企业的工会组织对工人食堂不够重视,部分工会干部还存在着不关心工人生活的现象,甚至有认为“少办福利就少犯经济主义”的错误思想。通报指出:工会的中心工作是搞好生产,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地改善工人生活。但工会组织也有责任密切关注工人的生活,保证工人健康。工会各级组织应积极地协助企业行政方面作好食堂工作,有条件的厂矿应发展副食品的生产,使食堂工作不断改进,在保证工人健康和推动生产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山西省普遍开展农产品预购工作
山西全省普遍开展农产品预购工作。据四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各地供销合作社已和三千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及八万多个农户签订了预购合同。预购到的粮食有二百七十多万斤,棉花有二千四百五十多万斤。
在开展预购工作以前,从省到县都召开了预购工作会议,组织合作社等部门的干部认真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一九五四年农产品预购工作的指示,端正了对预购工作的看法。然后,各地即结合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宣传和春耕生产工作,向农民群众深入宣传了预购工作的意义和办法。广大农民都纷纷自动和供销合作社订立预购合同。解县南贾村的互助组和棉农在三天内就和供销合作社签订二十八份合同,预售籽棉八万一千八百斤。运城、临汾两专区预购工作进展较快,到四月底,已和农民签订一万五千九百多份合同,预购棉花二千多万斤。
在预购工作中,各地一般都注意了从组织农民生产入手,帮助农民安排生产,同时加强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工作。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根据国家的需要,重新修订了生产计划。如平顺县留村王来富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签订合同后,增种了四十四亩棉田和油料作物,同时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把每亩施肥数量由七十八担增加到九十二担。广大农民为了保证农作物增产,都及时把预售农产品所得的定金投入生产。如榆次县曙光、寇村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签订预购合同以后,便立即用定金购回饼肥一万二千斤、肥田粉一千一百斤及一批农具。
在定金的发放方面,各地一般都通过发动群众民主协商,集中地解决了农民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解县南贾村宣布定金总数以后,发动群众自报使用定金的数字,经过民主协商,发扬了农民间的互助友爱精神,照顾了困难户。  (鲁生)


第2版()
专栏:

沈阳市财政经济委员会
讨论副食品供应工作
沈阳市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于四月底开会专门讨论副食品的供应问题。会议首先检查了过去副食品的供应情况:肉类、蔬菜、水产等,一九五三年虽较一九五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六点二,但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副食品仍然供不应求。经详细讨论后,摸清了副食品生产和供应工作上存在着的问题和困难是:分散生产和集中经营的矛盾;生产季节性和常年供应相矛盾;生产技术落后赶不上消费增长的需要;对副食品的长期保管和长途运输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
根据上述情况,会议决定建立副食品供应的专管机构,明确了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业务上的分工。此外,会议认为必须加强副食品生产与供应的计划性,克服脱销与积压现象,进一步贯彻分区供应和各种合同制,以便逐渐解决上述矛盾。并提出增加产量的具体措施,今年除计划大量打井外,将修建一万平方公尺的温室和五百个温床。关于猪的饲养,除增加头数外,并大量繁殖优良猪种,争取在一九五七年,把全郊区的猪都变成巴克夏和约克夏猪种。此外并筹建一个国营蔬菜农场,和一个饲料加工厂。   (本报东北记者站)


第2版()
专栏:

旅大市郊区农民渔民积极生产
旅大市郊大辛寨子镇胜利蔬菜合作社,今年四月下旬以来,每天向城市供应一万多斤蔬菜,最多的一天供应了一万六千多斤。社员们还写信给访问过该社的工人们,表示要学习工人的创造精神,改革耕作技术。红星蔬菜合作社栽培的蔬菜已达十多种,往年只能栽一次春瓜,今年已改为栽三次,这样就可以经常供应城市的需要。
旅大市郊区著名特产的苹果树已经满开白花,农民们正在加紧防治虫害和进行灌溉。山地果园,有的正在修梯田,改造山坡,保持果园水土。棉花预播已达到国家要求,施肥量约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六到百分之九。
旅大市郊各渔业生产合作社的渔船正抓紧旺季出海捕鱼。长海县沙泡村渔业生产合作社,新修了一只载重二十多吨的尖头式风船,还增添了渔网渔线,今年比去年早二十天出海,现正准备出海捕大嘴鱼。    (本报东北记者站)


第2版()
专栏:

西北区积极收购出口毛皮
目前,西北区正值春毛、羊绒、羔皮等牧业产品上市季节,西北区对外贸易系统积极开展收购工作。
中国畜产公司西北区公司今年增加收购的品种,有野牛皮、野马皮、熊皮、獐皮、艾虎皮、驼羔皮等十四种。目前,青海省的畜产公司已着手收购野马皮、骆驼皮和石羊皮;宁夏省已大力开展黄牛皮的收购工作。中国畜产公司陕西省汉中支公司现在正试收购野牛皮,并在当地出售,以节省牛皮的消费量。


第2版()
专栏:

苏州著名特产玳玳花上市
江苏省苏州著名特产玳玳花已经上市。玳玳花是用来焙制香茶的一种茶花,用鲜玳玳花烘制的“玳玳花干”,可以长期保存,香味不衰,而且便于携带。苏州市郊名胜虎丘附近地区盛产各种茶花。其中白兰花年产两千多担,四季都可采摘。玳玳花年产三千多担。茉莉花年产一万五千多担。现在正是玳玳花上市季节。苏州市合作社和中国茶业公司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虎丘茶花收购站正在收购。中国茶业公司苏州茶厂和苏州市合作社茶叶加工厂今年计划用收购的茶花焙制七万多担香茶,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以上。焙制的香茶将供应北京、济南和华北、东北各省、市以及出口。虎丘茶花收购站在收购茶花时,教育养花农民及时采摘茶花,并注意去掉失去香味的残花,提高茶花质量,使焙制的香茶更加香醇。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赵洪璋和碧蚂一号
本报记者 张潮

搭上陇海路西段的火车,横贯“八百里秦川”,沿途眺望,真是一片好麦色。坐在车厢里,好似在一幅巨大的绿毡上疾驰而过。近处,那阔叶叶、长穗穗、高秆秆、粗节节的麦子,在太阳下闪闪泛光,耀得人眼花。
这时节,也就常常可听到列车上旅客们的惊叹、赞美和简短的问答。
“嗬!往年咱没见过一路上尽是这一色好麦子。”
“这麦子吗?东边已经到了徐州,西头也到了天水啦。”
“这是啥麦子?”
“碧蚂一号。”
“碧蚂一号,唔,哪来的这好麦子?”
一问到这碧蚂一号的来路,答得上的人却还不多,就连关中的农民,多半也只能含糊地答上一句
“咱人民政府发下来的”;至于它的身世底细,除了武功一带的农民外,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可是,跟着碧蚂一号的势力年年伸展,打听它的来历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这有什么奇怪呢?既然它跟广大农民结了不解之缘,谁能对它的身世漠不关心呢?就拿关中来说,这是全国有名的小麦产地之一,共有一千二百多万亩麦地,一九四九年种碧蚂一号的不过二百六十四亩,还不出武功县境,到了一九五三年,就扩大到七百五十多万亩。五年光景,碧蚂一号就压倒当地一切品种,席卷大半个关中,遍布四十几县,占据了西北百分之二十的冬小麦面积。还向陇海路东西两端发展,这股浩大声势,在西北小麦史上是空前的。若拿产量来说,碧蚂一号一出世,每亩平均也增加了四十五斤(市斤)。如此说来,今年要没有意外灾害,少说也能给关中农民增产三亿斤小麦,等于西北全区冬小麦总产量的百分之六。今后它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好处,就更不用提了。
在农村里,关心碧蚂一号来历的人,自然要比在火车上的旅客更多更殷切。
“究竟是谁给咱农民办了这件好事?”“要是在旧社会里,咱非给他修庙挂匾不可。”

说起碧蚂一号的来历,却也有它一段曲折哩。
原来碧蚂一号出生在旧社会里一个“实验农家”——西北农学院。这所学院,坐落在陕西武功县境渭河北岸的张家岗上,楼高地广,风景秀丽,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但在旧社会里,反动统治阶级无非把它当做“花瓶”,点缀点缀罢了,并不指望它真正有所作为;农民就干脆管它叫“大楼家,糟蹋地”。
不过西北农学院毕竟也出了一位有作为的农学家,此人名叫赵洪璋,就在他的手里,养育出了这名贵的碧蚂一号。
赵洪璋原是西北农学院的学生,毕了业,便留在那儿当助教。他跟当时别的农学家一样,学的不外是摩尔根、孟德尔、魏司曼之流的资产阶级学说。照资产阶级的理论,就不会有碧蚂一号的出世。赵洪璋经过自己大胆的钻研,突破了资产阶级的理论。
在十年以前,赵洪璋不愿继续度那学院式的生活,便到大荔的一个农场里去,实地试验小麦。那时候,有一件事常常刺激着他,他年年眼看着大片大片的麦子发生黄疸病,长大了又要倒伏。一种朴素的反抗自然的意志便抬起头来了。
赵洪璋开始研究用杂交育种的方法来抵抗黄疸和倒伏的侵袭。
他到处翻阅各农场试验结果的纪录,发现蚂蚱麦和碧玉麦杂交是抵抗黄疸和倒伏的最适宜的品种。原来蚂蚱麦不怕冷、分蘖多、穗子大,这些正是碧玉麦的缺点,而碧玉麦不怕黄疸、黑疸、秆黑粉、倒伏、落粒,产量最高,成熟又早,这些正是蚂蚱麦的缺点,赵洪璋便决定拿蚂蚱麦作母亲,碧玉麦作父亲,从一九四二年起,试行杂交,培育新品种,并且取它父母名字的第一个字,给它起名为
“碧蚂一号”。
这就是碧蚂一号出世前的情形。
可是碧蚂一号出世并不是一帆风顺呵!
赵洪璋给它父母作媒之初,“家”里的人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有的鼓励他大胆试一试,有的却对他摇摇头说:这是违反摩尔根、孟德尔派学说的,这不是“正道”!这话原也有它的根据。按照摩尔根、孟德尔派的遗传理论,要把杂交的后代分离五、六年,再选单穗或者单株,作五、六年的产量比较试验。这样,育成一个品种通常要花十年到十二年的时间,还不见得有效,而且浪费人力和财力。可是赵洪璋没走这条“正道”,他和几位热心的助手,试用系统分离、单株点播、加肥土地、随时记载、提早比产、加速繁殖等办法,缩短了试验年限,用七年时间就肯定了品种。赵洪璋哪来的这胆量呢?比方说,别的教授试验品种,只用薄地,他为啥偏用肥地呢?原来他从农民中得到了地肥母壮、母肥子壮的实际经验,他相信用这条经验培育出来的品种,一定也适合农民的经验。有些教授一味崇拜摩尔根、孟德尔,当然不懂得也不相信农民的这条实际经验,无怪他们走过赵洪璋的试验地里时,用又奇怪又轻蔑的口气说:“咳!这是搞啥名堂!”
一九四八年,碧蚂一号果然长得品质出众,西北农学院肯定了赵洪璋的成绩,原先赞成的人庆贺他成功,原先反对的人也无话可说了。

碧蚂一号虽然出了世,可惜的是跟赵洪璋命运一样,在国民党统治的时代里,出头无日,在这个名门“家庭”里消磨着光阴。直守到一九四九年西北解放,它才出了头。和广大农民见面了,几年功夫,就名扬西北。
说到出头扬名,少不得还有一点儿波折。
碧蚂一号固然长得非凡出众,只是刚从这个名门“家庭”出来,农民们初见它,口里称赞,心里怀疑,怕它娇生惯养,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时不敢贸然接手。这儿顺便提一提解放前两年的事情:赵洪璋和他的几位同伴,曾经试着将碧蚂一号引到学院附近张家岗上一家农民的地里,跟农民最心爱的三零二号小麦分成两处种在一起,比一比高低。第二年打到场上一称,碧蚂一号果然比三零二号每亩多打了五十斤。到场上参观的一些农民吃惊地说:
“一样的地,这碧蚂一号怎么能多打这许多?还没病,气色好,颗颗又大又硬。”可是过后又有许多农民怀疑起来:“咱祖辈多年种的都是三零二号,产量也比别的品种高,唔,那碧蚂一号的产量,怕是碰上的。”
解放后,农民一时消除不了半信半疑的心理,愿意改种碧蚂一号的人还不多。
不过世事大变样了,那西北农学院不再是统治阶级的“花瓶”了,它打开大门,让农学家们和学员们跟碧蚂一号一道,去和广大农民见面。西北农林部(后改局)、陕西省农林厅和武功县人民政府也在背后给他们撑腰,用种种办法,给碧蚂一号开道引路。
解放头一年——一九四九年,西北农学院第一步就在附近选择整块的土地三百亩,和农民合作繁殖。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他们先宣传了碧蚂一号的好处,跟着就指导农民整地施肥,发动农艺系二十位学员指导播种,还特别在张家岗、崔西沟、杜家寨搞起三处示范地。麦苗长起来了,又发动农民锄草,指导农民田间去杂,麦子快熟了,又宣传良种要纯,单打单碾,晒干扬净。麦子上场后,加成收购(按上等麦价加一成)。这一年,三处示范地的每亩平均产量果然又比三零二号超过七十一斤多。碧蚂一号不光产量高,农民们还满口夸奖它的许多好处:“这麦麸皮薄,出面多,每斗只有三斤半麸皮,出的面有二十六斤,又白又有劲气。”“这几年别的麦子一股劲倒伏,好麦变成了坏麦,有了碧蚂一号,以后就不怕麦倒了。”“碧蚂一号的麦草,咱牲口都爱吃得很哩!”……这一来,就惊动了武功县和外县的农民,碧蚂一号的名气越传越远,外县的农民有些特地跑到西北农学院来,愿意用二斗小麦换一斗碧蚂一号做种子,请求换种的农民一批又一批地踏进了这个“大楼家”的门,他们不光换走了碧蚂一号,同时带走了务育技术。从此,他们把西北农学院叫作“咱的学校”了。
张家岗的农民就住在学院旁边,东探西问,听说碧蚂一号是从赵洪璋手里出来的,简直把他当恩人看待,硬要给他唱一台戏,当然,学院和赵洪璋谢绝了这番好意。
远处的农民虽然不知道碧蚂一号的底细,可是他们懂得:没有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这碧蚂一号也进不了自己的门。因此,他们一见干部,便亲热地欢迎他们。腾出好房子给干部住,捍碧蚂一号面条给干部吃。一叠连声地说:“共产党来了,连麦子也变了样。”“土地改革当中分得了地,如今政府又发好麦种,多打了粮食,我们永远忘不了毛主席。”
从下面一个小麦丰产村的材料中,可以进一步理解广大农民的这种心情。
武功县内有一个元树村,共有六十二户农民,耕地都是旱园平地。一九四九年,全村种了六百零一点九亩三零二号小麦,总产量十六万三千多斤,每亩平均二百七十一斤;一九五零年改种了六百九十五点二亩碧蚂一号,总产量达到二十三万二千多斤,每亩平均三百三十四点三斤,比前一年增产百分之二十三强,其中李怀玉、李明德、李振岐三户,三年的平均产量都在四百五十斤以上。元树村原是落后村,一九五二年秋播前还没有互助组。这两三年中,农民眼看着碧蚂一号的产量年年增加,人民政府和西北农学院又多方面帮助他们,生产劲头也就一年比一年高,到一九五二年秋播时节,全村组织起了十四个互助组,订出了小麦爱国丰产计划,争取日子越过越美。

现在,正是小麦受粉灌浆的时节。
这时节,赵洪璋并没有停止他原来的工作,他和他的助手们,正在新建的科学研究所的麦地里,继续试验着碧蚂一号的“复壮”工作。
现在,他已经抛弃了摩尔根之流的资产阶级学说,他试用着苏联伟大的生物学家米丘林的先进科学理论——复壮法,要把碧蚂一号的品质提高一步,使它长得更强壮,美上加美。
这位创造碧蚂一号的科学家,现在已是西北农学院的副教授,他的外表却是那样朴实,穿着一套褪色的蓝布旧制服,面孔晒得褐酱色,乍一见他,你会把他当作一个农民干部。事实上,他也有着农民的朴实的气质。无论是服饰、言谈、举止,没有沾染一点学院的气味。学院里的人都爱亲切地叫他“劳模”,这是因为一九五零年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开会的时候,西北农学院推选他为劳动模范出席大会。今年,他又被选为武功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当然,更重要的是赵洪璋没有在这些荣誉面前骄傲自满起来。
许多农学家研究了他创造碧蚂一号的经验,认为他的观点和方法基本上是符合米丘林的学说的。他摇摇头说:“这完全是不自觉地胡乱碰上的,我连一些基本的东西都知道得很少,我还得从头学起,特别是苏联的先进科学。”他又说:“还得向农民学习,在培育碧蚂一号的过程中,他们实际上也是我的老师。”
千百万农民正在鼓舞着、期待着这位农学家的新的成就哩。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畜牧业互助合作的旗帜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旗帜——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哈坦胡硕巴嘎(村)的胡和勒泰畜牧生产互助组,由于组织起来,生产得到了发展。在政府贷给牲畜的帮助下,互助组建立了定居地,实行定居游牧,进行有计划的分工,指定专人放收;在生产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改革;如使用马拉打草机、搂草机等新式生产工具,改良畜种,改善牲畜的饲养管理,牛羊分群放牧等。三年多来,互助组牲畜增殖了十七倍,现全组有牲畜两千一百多头,副业生产收入年达一亿多元。随着生产的发展,组员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不断提高,充分说明了畜牧业互助合作的优越性。组员们在学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后,更提高了政治觉悟,现在积极为转为畜牧业生产合作社而努力。     新华社记者 张映华摄
全组组员都按每个人的特长分工。这是负责放马的组员正在牧场上套马。这是互助组的新式马拉打草机和搂草机。
随着生产的发展,组员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所提高。这是组员们在晚上休息时间开留声机,欣赏音乐。
胡和勒泰畜牧生产互助组刚成立时只有三十二头牲畜,现在已有羊一千三百多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