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奋勇前进
新建彩屯竖井将移交生产
东北新建的竖井中最大的一对竖井——彩屯竖井,将在今年十月移交生产。
本溪煤是炼优质钢铁的贵重炼焦煤,苏联专家称之为“黑色黄金”。竖井开始生产后,这地下“黑色黄金”,将源源不断地大量倾泻出来,为我们国家工业化服务。现井下正在安装着各种机械、电钻、运输设备。
这一对竖井建成后,采煤是用截煤机、“康拜因”,其次是风镐。运煤是通过刮溜子,传给皮带运输机,运到井下“煤仓”,自动地装入提升箕斗升到井上,经卸煤装置,由皮带运输机运到选煤厂,全部时间只要六十分钟。
这对竖井井下有各种精密的安全装置,电动机都采用苏联新出产的防爆型的。井下还有包扎所、防水门、安全梯、防尘喷雾器、防止瓦斯爆炸的设备及候车休息室、医务所等福利设施。井上,将建设一座可容千余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五层“联合福利大楼”,内部设有淋浴室、暖室、太阳灯室、卫生所等。保证煤矿工人下井安全,上井舒服。
国营安徽造纸厂投入生产
新建的国营安徽造纸厂,已在四月十六日正式投入生产。
安徽造纸厂是一座现代化的造纸工厂。这个工厂是我国设计人员学习了苏联先进经验后自行设计的,所用的各种机器也绝大部分是国内所制造。从一九五一年六月开始建厂,经过工人们两年多的辛勤劳动,到今年三月二十日全部完工,最近又进行了二十多天的试车生产,机器运转情况良好。该厂从原料到制成纸张,目前除了拣料用手工操作外,其余都是用机器进行操作。
安徽造纸厂现在生产的是打字纸,两个月以后,将长期生产大量品质优良的卷烟纸,供应卷烟工业的需要。
沈阳第一机床厂扩建工程紧张进行
沈阳第一机床厂将扩充成为具有高度生产能力的工作母机制造厂,目前扩建工程正紧张进行。扩建工程将使全厂起一个根本变化:在生产上,从碎铁、铸造到加工、装配,都将由手工业和半手工业操作走上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并全部形成流水作业;在运输上,从材料入厂一直到成品出厂,都将用汽车、电车、吊车、运输带、滚轴带等机械搬运设备。工人的劳动条件也将大大改善。每个车间都设有更衣室、淋浴室、水洗厕所等福利设施。通风、取暖设备也很好,可使车间经常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扩建工程全部完成后,全厂的生产能力将比现在提高数倍,这些增加的产量,如果用建设新工厂的办法去取得,至少需五年时间,而且投资很大。现在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只需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就行了,而且最少比建设新厂节省一半投资。
为了保证完成今年繁重的工程任务,职工们克服了架子工不足,及木材供应不及时的困难,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成绩,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计划。
无锡自来水厂将在“五一”前送水
在太湖风景区的北犊山上,一座现代化的自来水厂将在“五一”前完工。
无锡是个工业城市,有数百个大小工厂,几十万居民,可是,在解放前整个市区只有十五口自流井和一些土井。在劳动人民住宅区周山浜一带,近百家人家合用一口土井,半夜就有人起来排队汲水,到了中午,水桶提上来的水,变成了黄泥浆,汲水的人还排着队。
一九五二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根据人民群众的要求和生产的需要,决定建设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不久,从东北鞍山钢铁公司和北京石景山钢铁厂,运来了各种口径的自来水管。这些管子加起来有三千多吨,接起来有八十八里长。经过排管工人一年多来辛勤的劳动,这些管子环绕全市大街小巷,埋到了五尺深的地下。随着埋管工程的进行,可以容纳一万吨以上水量的蓄水池也完工了。
工地建筑工人和自来水厂的职工,热烈地展开了劳动竞赛,争取在“五一”节以前,把太湖的清水送到市区的工厂和居民的家里去。
乌鞘岭七个隧道导坑全部打通
兰新铁路乌鞘岭地区的七个隧道导坑已全部打通。
乌鞘岭的七个隧道工程,是由隧道工程队和第五工程段分别担任施工的。工人们在“打穿乌鞘岭”口号的鼓舞下,经过日日夜夜地劳动,战胜了空气稀薄和塌方、渗水等困难,纷纷提前完成了打通导坑的艰巨任务。四月以前先后打通了五个隧道。最后打通的两个隧道,全部在一个三百公尺半径的回头弯道上,峒内全是坚石和沙夹石,经常有大量泉水从石缝中喷出;其中四号隧道曾在一昼夜喷出了二十八九吨水,因为峒子是下坡道,这些水全都奔流到导坑的最前端,工人们经常站在深过膝胫的水中一面排水,一面开山,经过顽强的斗争,终于在四月六日下午打通了导坑。紧接着这一胜利,五号隧道也提前十天,在八日十时五十分,被十九工区的职工们打穿了。进入山峒的工人,从此可以呼吸着新鲜空气,加紧进行扩大、挖底及灌注混凝土等工程。让铺轨工作能按照预定计划,通过隧道,向西伸展。
辽西石油五厂改建工程全面施工
辽西石油五厂的长减压蒸馏改建工程,现已全面施工。这项工程对提高该厂设备利用率,发挥企业潜在力量作用很大。长减压蒸馏改建竣工投入生产后,可使该厂现有生产能力提高数倍,每月就可为国家多创造十亿元的财富。
石油五厂基本建设职工认识到改建工程的重要意义后,劳动热情很高,从三月开始就展开了劳动竞赛。王庚法、李树森联合小组工人表示:国家建设一元当两元化,我们也要一个人顶两个人干活。结果他们按计划提前完工了,并保证了质量。王树廷小组,过去没做过管箍,大家都很着急。陆占久想:“管箍做不出来,管子就不能安装,就会影响生产,现在能不能保证按期完工就看我们了。”后来他想到学徒时看过做管箍的模型,第二天不等天大亮,他就把这个办法告诉了组长。试验结果,工作效率提高一倍。


第2版()
专栏:

河南省农民开始播种棉花
全省将扩大棉田八十七万五千亩
河南省各地农民开始播种棉花,全省棉田在去年一千零六十八万一千亩的基础上,将完成扩大棉田八十七万五千亩。单位面积产量要求在去年二十二点九斤的基础上提高到二十九斤。
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扩大棉田的任务十分重视。各地都分别召开了各种干部会、棉农代表会、合作社互助组代表会,宣传扩大棉田的重要意义,和贯彻了粮地棉地同等负担、粮棉比价等政策。不少地区用组织农民参观工厂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扩大棉田的教育。经济部门也注意解决棉农缺粮食、缺种籽、缺肥料等困难,并开展棉花预购工作。郏县大营区及时供应缺粮户粮食,供销社又从洛阳购回牲口草,并及时供应棉农肥料,有力地推动了棉田扩大工作。安阳县在棉农代表会上,供销社与代表们订立了预购棉花合同三百七十四件,预购棉花三百四十九万多斤。安阳专区农民在“爱国家,种棉花”的口号下,修订植棉计划形成热潮,全专区棉田由去年的一百零六万亩扩大到一百三十六万亩。洛阳、濮阳、南阳等专区也能超额完成任务。现在不少地区的干部还存在麻痹自满情绪,满足于春耕生产“轰轰烈烈”的声势,满足于扩大棉田面积的任务能够完成,而不肯紧紧依靠互助合作组织,抓住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把群众已经发扬起来的生产积极性引向实际行动,以便保证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安阳县郭王度村对这方面的问题解决得较好,该村党支部在加强对农民政治思想教育,完成扩大棉田任务的同时,以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创造了“四查四算”的办法,发动农民找出了春耕生产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然后有组织有计划地领导农民挖渠开沟三千多丈,从各方面寻找肥源,积肥二千车,突出地解决了全村今春的水利和肥料问题,这样就使棉粮增产有了保证。 (吕建中)


第2版()
专栏:

新疆省各族农民紧张进行春耕
新疆各地的春季播种工作已进入紧张阶段,在塔里木、准噶尔盆地边沿的每一个绿洲上,到处都扬溢着各族男女农民的劳动歌声,拖拉机、耕牛耕马在紧张地进行耕耙。南疆大部地区已完成春麦播种,现在正耕种其他作物。和阗专区三月下旬就种完了五十五万亩春麦,现正播种棉花、玉米。北疆除阿勒泰、塔城等专区部分山区外,其他地区也普遍开犁。春播早的吐鲁番,已播完春麦开始种棉。乌鲁木齐专区北九县和伊犁、塔城、哈密等专区部分县,都正在播种春麦。早种的春麦已经出苗,全部冬麦也都返青,北疆冬麦苗一般高五、六公分,分蘖三个以上,南疆阿克苏、莎车等专区,一般麦苗高九至十五公分,有的已开始拔节。
新疆省今年春耕工作,约比去年提早一个月开始。各地除派出工作组帮助工作外,并训练了大批骨干。在各地干部的帮助下,很多农民都把卖余粮的钱或冬季生产收入购买了牲畜农具。乌鲁木齐专区九个县的农民就买回和整修了一万多件农具。哈密、伊犁等地十九个县的农民共添购耕畜三千三百多头。为了帮助农民生产,人民银行共贷出二百多亿元贷款,供销社拨出农具二十五万多件,并就地组织加工小农具十五万件。
全疆二十三个国营农场在春耕中也发挥了示范作用,带动群众生产。各农场生产计划中,主要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都比去年提高。小麦提高百分之三十七,棉花提高百分之四十八。吐鲁番园艺场和县示范农场共播丰产棉花一百五十亩,争取平均每亩产籽棉八百斤,在它的带动下,一、四、五等区农民把一万五千亩良棉订定了平均每亩产籽棉三百五十斤的大面积丰产计划。 (符镇殿)


第2版()
专栏:

西安市成立新型土工试验室
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机器局勘测队土工试验室已在西安成立并开始了工作。这个试验室的成立,是为了配合西北地区新建的重要工厂做好基础土样化验工作,它采用了苏联式的新型设备和操作方法,工作效率很高。
西北地区过去也有几处土工试验机构,但因为设备条件限制,较大规模的现代化工厂基础的土样,都要送到北京、长春等地的试验机构去化验,这样不但拖迟了新建工厂厂址的确定时间和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由于土样在飞机或火车运输途中,受到震动,容易使土样变质变形,不能保证土壤分析和水分化验的正确。根据西北地区过去的经验,有的新建工厂,因为在设计以前,忽视工程地质勘测和土样的化验,不了解建筑物基础的物理性质和地层状况,以致在建成以后,发生建筑物下沉或倾斜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寿命;有的新建工厂,只是对土壤进行简单的荷重试验,没有作土壤颗粒分析和土壤的稠度、湿度、比重等综合化验,没有全面掌握基础土壤情况,即粗估冒算地决定土壤的承压力。现在有了这个土工试验室,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第2版()
专栏:

武汉市江汉区二十家私营机器工厂职工
按质按量按期完成了国家加工任务
武汉市江汉区机器业私营新生、民建等二十家大小工厂,按质、按量、按期或提前完成了国家第一季度加工订货任务。
这几家私营工厂在去年初开始接受国家加工订货时,由于盲目生产、管理不善,每月都有个别工厂因部分或全部产品返工误期,严重影响了国家建设计划。今年第一季度各厂承接任务比去年更大,时间也更紧。如新生机器厂去年做六部水泥搅拌机,二十五部绞车,还很忙,今年第一季度任务下来较迟,除去新旧年假,必须在三十五天中完成八部水泥搅拌机和三十五部绞车。但是各厂工人在该区机器业党组织的教育下,展开了厂内、厂外挑战应战的热潮,工人们的创造不断地出现。根据初步统计,在十个工厂中,试用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已达二十五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第一季度加工订货任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计和管理人员在改善管理克服盲目性、正确核算工缴降低成本等方面,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如王兴太翻砂厂在为市五金机械公司加工一百二十吨四寸水管中,由于降低了工缴,减轻了水管重量,就为国家节约了二亿五千五百二十五万元。


第2版()
专栏:

华北各地供销合作社
积极供应农民籽种
华北区各地供销合作社配合春耕生产积极调剂与供应农民各种籽种。山西省供销合作社一、二月份里组织调剂了二百四十七万多斤麦种,并供应了一部分其他种籽。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准备了五千七百余万斤鉴定好的优良棉种,供应棉农。该省五个专区和两个市的供销合作社,准备好了三千一百多万斤春麦、花生和土豆等籽种;保定、张家口、宝坻、冀县供销合作社并供应灾区农民早熟作物籽种七百七十三万斤。
不少供销合作社在调剂与供应籽种中,注意了调查需要籽种情况和宣传农药拌种技术。河北通县供销合作社进行了棉农自留种的调查,按照需要供应,以保证实现扩大棉田计划;静海县供销合作社结合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干部学习农药拌种技术;武清县供销社为了解决农民不会用农药拌种的困难,先将农药拌好了,然后供应农民。
(王玉廷)


第2版()
专栏:

沈阳市合作总社
供应菜农水车和杀虫药剂
沈阳市郊区蔬菜播种面积比去年有了扩大,水浇地也增多了。入春以来,市合作总社已将种菜农民需要的生产资料送到农民手里。该社订购了够打一百二十眼井的水泥,从辽西购进了八十台解放式水车,同时根据菜农要求又在合作社的农具厂加工了四十台水车。在发放前,经过了检查试验,一台水车每小时能抽七吨水,浇十五亩菜园子,比旧式铁斗水车的抽水量提高三、四倍。有的菜农说:这回可不怕天旱了,我们今年一定生产又新鲜又便宜的蔬菜来供应工人。
另外,合作社还供给潘建台、白塔铺区的菜农一百四十万斤土豆栽子,可栽植一万亩地。还有防治虫害的“六六六”粉、鱼藤精、赛力散等农药,和五百台喷雾器,正陆续下乡供应菜农。


第2版()
专栏:

浙江省地方国营温州专署农场积极帮助和指导农民春耕生产。图为该农场的工人正在检修抽水机,准备为永嘉县的农民灌溉。
新华社稿 徐永辉摄


第2版()
专栏:

郭王度村的春耕生产运动
 本报记者 吕建中
河南省安阳县郭王度村是产棉区。这里,由于领导方面对农民进行政治教育与政策教育和当前的具体工作结合得好,不仅扭转了农民缩小棉田的思想,按照国家计划扩大了棉田,并且以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把全村整个春耕生产运动推进了一步。
这里的农民在学习总路线当中,社会主义觉悟是显著提高了。深切认识到发展工业,巩固国防的重要;并热烈盼望着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但是,人民政府号召扩大棉田的意义,他们开始时却没有足够的理解。他们认为:
“卖棉没有卖粮光荣。”同时还怕棉价低,怕棉花不能抵交公粮,因此,曾经打算把今年的棉田缩小三分之一以上。
中共安阳地委驻村工作组和中共村支部采用组织农民参观豫北纱厂和工人举行联欢的活的教育方式,给农民上了深刻的一课。
豫北纱厂的工人热情地欢迎了他们,引导他们参观了整个生产过程,举行了座谈会。工人代表向他们介绍了纱厂的生产情况,不说工人们全年的生产价值,仅去年九月至十一月该厂工人找窍门,挖潜力,克服各种困难,就给国家增产节约了二百七十八亿元。他们当场计算了一下:这笔钱,如用来支援农业生产,可买一百三十部拖拉机,或两万六千部解放式水车。
农民看了纺纱机上铸有上海或天津某某工厂造等字样,又惊又喜。他们说:“原来咱中国也能制造这样好的机器呀!”工人又向他们解释:旧中国的纺织工业是操纵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手里,农民种了棉花自己却穿不上衣服,新中国的纺织工业是为了适应全国人民生活的需要,现在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兄弟都翻身了,对纺织品的需要量一天比一天大,纺织工业也就需要迅速发展,因此工人便想办法研究和制造出这些纺纱机来。不说全国,光豫北纱厂现在就由一九五零年一万二千锭子发展到五万锭子。郭王度全村一年所产的棉花,大约只够这一个厂子纺两天到三天。因此农民兄弟们扩大棉田,把棉花卖给国家,是十分重要和光荣的任务。
参观的农民深深感动,因为这些情况是和他们的切身生活联系着的。正由于他们使用了工人所制出来的新式农具,改进了生产技术,全村的棉花产量才由一九四九年每亩六十斤逐渐提高到一九五二年每亩二百六十三斤,超过解放前三倍以上;也正由于国家的纺织工业发展了,布匹价格降低了,现在全村大部分青年人才能穿上新衣,去年光绒衣就买了一百多件。过去,他们总是想着工人吃好,穿好,舒适地住在楼房里,而自己却成天早起晚眠,风里雨里干活。因此对扩大棉田有点想不通,现在他们才发觉自己的思想太窄,眼光太短了。原来扩大棉田,把棉花卖给国家,正是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使用拖拉机,早日过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愿望。被日寇杀死了父亲的郭振玉,过去对工人有点意见,现在他感动得眼角上挂着泪花,喃喃地向工人做了检讨,回村的当晚,他一家人就在全村对工人的赞扬声中,商量了怎样扩大棉田,争取增产,怎样办好自己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与此同时,工作组和村支部还结合上述政治思想教育向农民宣传了粮棉比价政策和贯彻了粮食供应政策。他们回忆了几年来人民政府都规定了合理的棉粮比价。今年,按照人民政府规定的每斤八分之七吋中级细绒皮棉,在当地可换七斤半至八斤四两小米,这比去年的棉价还高一些,按他们的计算如每亩平均产八十五斤皮棉,就可换一千斤粗粮,这就说明种棉花也是有利的。同时,工作组又认真贯彻了粮食统销政策,为帮助棉农解决生产上的困难,人民政府还实行棉花预购,并规定“财政征收,贯彻棉田、粮田同等负担以及棉田以棉花抵交公粮”的政策。全村农民懂得了这些政策以后,喜形于色地表示:“种棉花国家需要,自己也有利,政府的政策正符合咱的要求,坚决扩大棉田。”农民朱怀明本来打算少种一亩棉花,参观了纱厂,又了解了政策以后,他不少种了,还动员互助组扩大了棉田,结果全村棉田不但没减少,而且扩大了六十亩,互助合作组织也大大发展起来,乡支部书记路道平领导的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二十六户扩大到一百四十三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政治思想的提高而大大发扬起来了,这时候,如何把农民这种积极性进一步导向春耕生产的实际行动中去,并使全村的互助合作组织更加巩固起来,就成为一个中心环节了。工作组和村支部在成绩面前没有麻痹自满,他们及时地研究出一套切合实际的“四查四算”工作,发动群众对春耕生产做了充分而具体的准备。这个工作是首先由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创造出来加以推广的。社员们讨论了工人老大哥对国家贡献那么大,生产那样有纪律,有计划,自己也应该学习他们,于是便讨论合作社的生产计划,并订出社员共同遵守的劳动纪律。可是如何保证生产计划的实现呢?由此便进一步检查社里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结果查出了:缺肥料,棉田需要一千二百车底肥,只有七百车,还缺五百车;缺种籽,棉田需要八千斤种籽,只有三千斤,谷子种也缺一千斤;缺农具,有三辆马车要换底,还要添置抓钩、粪叉、铁钯和锨、锄等一百三十件;最后还查出麦苗已经返青,需要整畦浇水和追肥,加强麦田管理。根据以上所查出的情况,又进行了“四算”;即计算春耕共有多少时间,多少任务,全社共有多少力量,以及根据棉花实行密植,和到田间检查,计算麦棵的结果,棉花和小麦要求多少产量。查出这些困难怎么解决?开始有些社员想单纯依靠国家贷款,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为了支援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应该学习工人老大哥的坚苦精神,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于是大家又想出了拉土垫猪圈和牲口圈,挖污泥和粪堆底子,以及积杂草等办法,积肥八百车。缺农具和种籽由各户社员集中了九百斤废铁,十二根木料,组织社内铁匠和木匠赶做农具。同时八千斤棉种和一千斤谷种也由社员集少成多地解决了。此外,为准备抗旱播种和浇麦,又计划疏渠,开沟和挖排水沟。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并组织了生产队划分了生产区,通过总结去年社内窝工、误工、浪费四千多个劳动日的经验教训,实行了包工包产制,召集老农研究了生产技术等。经过这一系列的组织准备工作,社员们心中有了数,满怀信心地订出棉粮增产计划:全社棉田五百八十一亩,平均每亩在产量最高的一九五二年—二百六十三斤籽棉的基础上增产一成。麦田五百四十七亩,平均每亩在去年三百三十六斤的基础上增产一成。同时并和区供销合作社订立了结合合同,预卖给国家五万七千三百一十斤皮棉,和七万四千八百九十斤小麦,并由供销合作社供给他们所需要的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这些成绩和经验,一面写信向豫北纱厂的工人报告,一面向全村——后来又向全县推广,突出地解决了全村缺肥料和兴修水利的问题。当全村农民热火朝天地在进行着积肥二千车,修闸口二十五个,挖渠道和排水沟三千二百丈,争取棉粮增产一成的生产计划时,从豫北纱厂传来了细纱工许杏娣由看九百锭子提高到一千四百锭子的全国最高纪录的喜讯,农民们真是欢欣若狂了,他们连忙把自己的春耕生产成绩再次报告给纱厂工人,并说,让我们互相鼓舞和竞赛吧。……我们现在一看见纱厂的烟囱冒烟,生产就越发有劲了。


第2版()
专栏:

果树入社的经验
姚文锦 赵瑞
果树不入社发生了问题
山西省阳高县王官人屯村果树很多,全村一百八十六家农户中就有九十多家有果树,有二十多家以果树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平常年景,全村农业收入和果树收入的比例是农二果一。因为果树在收入中占很大比重,所以这个村在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工作当中,“果树入不入社”“入了社怎样分红”等就成了必须解决的特殊问题。
一九五二年春,这个村李清农业社初建的时候,参加农业社的六户社员都没有果树,还不发生果树问题。到秋天扩大社的时候,新加入社的二十四户新社员中,有十一户有果树共七十多株,新社员阎龙全靠果树过活,没一亩土地。但在新社员入社的时候,人们还是按照春天初建社时的老规矩办事,谁也没提果树问题。等到土地、牲畜、农具都入社以后,问题就发生了。没果树的社员说:“他们(指有果树的)只算社里的半个人,跟他们合伴实在靠不住。”有果树的社员说:“合作好是好,就是添上麻烦了,又顾社(指土地)又顾家(指果树),两头操心。”生产队长王世荣对合作社能否办好也发生了怀疑,有一次,他在社务会议上说:“往后这个社可闹不好啦,人们净三心二意的,一脚踏着两只船。像阎龙一亩地没种,全靠果树,明年开春种地时,保险他会丢下社里的营生先去作务他的果树,社里指望他做活就得等他闲下来的时候。农业社这不成了‘卖工社’了吗?统一经营还不是一句空话?就说我吧,我有地也有果树,我是共产党员,又是社干部,忙的时候不顾社里不对,不顾家里不行,结果两头都得受耽搁。并且果树又长在地上,地入了社果树没入社,这东西跟大伙没相干,大伙就不会爱护。糟塌几个果子是小事,说不定树木也要受损伤哩。所以,别看我人是入社了,心还在社外哩。”
显然,在王官人屯村这样一个多种经济的地区办社,单纯农业合作是不行的。因此,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决定把果树也入到社里。
果树怎样入社
大家决定把果树入到社里了,但怎样入呢?在研究这个问题的会议上,生产组长任有清说:“土地怎样入,果树也怎样入。土地是死租,果树也做上死租。”没等他说完,王世荣就把这个意见顶回去了,王世荣说:“土地有产量,果树没有一定产量,果树一年大班一年小班,大班下货多,小班下货少,产量不一。果树还分老小,年年要起变化。老的一年比一年下货少,小的一年比一年下货多。产量没个标准,凭啥来做死租?还有些光用工不结果子的小树哩,你说这该作多少死租?”王世荣这一说,大家都明白了果树、土地是两回事,不能用一样的办法去处理,做死租是行不通的。经过研究,最后决定采用入股分红的办法。怎样确定分红比例呢?社干部们跟社员一商量,有果树的要“二八”分(社二树八),没果树的要“对成”分(社五树五)。社干部便用了个折中的办法,订为“四六”分配(社四树六)。这么一来,有果树的可闹翻天啦。阎龙吵的最凶,他说:“我的树大班年下五千斤,小班年下四千斤,用工不过五十来个,就说掏上特等工钱雇人吧,有一千斤果子也满够了。可是社里跟我“四六”一分,大班年就分我二千斤,合作还抵不住我单干呢。”李普也有果树,但他吵的不凶。原来他的树是“干枝梅”,用工挺多,下货挺少,“四六”分并不吃亏。但他明处不说,背后也帮阎龙的腔,因为阎龙一吵,果树分红提高了,他也能跟上沾光。社干部看到“四六”分行不通了,又马里马虎地改为“三七”分(社三树七)。没果树的又闹开啦。他们说:“果树不比闹养种(果树最经不起风、霜、雹、虫),没灾不要说,要碰上个灾年,咱们不等于白受了吗?”没果树的任有清拿李普做比方说:“他的树大班年顶多下一千,小班年顶多下七百,他得用咱二十多个工。按‘三七’一分,小班年咱们才分他二百来斤果子,一个工只平均十斤。假如给他打短卖工,一个工他总得给咱二十斤果子。咱这不是明明吃了大亏了?要碰上灾年,咱们这伙没果树的更是白白给他们劳动了。”
“四六”分、“三七”分都不成,社干部们没主意了,社主任李清就去向上级要办法。区县领导干部对他说:“这问题是个新问题,哪里也没好经验。你们要发扬民主,依靠大家,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创造办法。”李清回来后一面向有果树的人征求意见,一面向没果树的人征求意见。这样一来,慢慢地他就搞通了一个道理,就是:果树用工、下货既不一致,分红比例就不能强求划一,所以死板地规定“四六”、“三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把这个道理在干部会议上说清楚以后,大家一下子心就亮了。王世荣说:“对啦,搞互助合作要自愿互利,‘四六’‘三七’行不通就是因为有的沾光、有的吃亏,没做到互利。要互利就得按各家果树的实际情况来定分红比例。用工少下货多的,树主就多分些,用工多下货少的,社里就多分些,光用工不下货的顶小树最好别入社,反正那些顶小树也用不了多少工,耽搁不了社里的营生。如果顶小树硬要入社,树主就应该给社补工。”他这个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成。但根据这个意见办事大家觉得也还有问题,因为果树从生长到老死年年要起变化,现在下货多用工少的大树一年比一年老了,就变成用工多下货少的树了,反之,现在用工多下货少的小树一年比一年大了,就变成用工少而下货多的大树了。今年根据各家果树的实际情况评出分红比重来,往后情况变了又该怎么办呢?经过大家再次研究,最后确定果树分红比例按各家果树的实际情况来评定,并规定一年评一次,这才算解决了问题。(从一九五四年起又改为二年评一次。因为这村果树自然生长的规律是二年算一个周期,即一年大班、一年小班。评的办法是先评出二年内共下多少果子,然后再算出每年的平均数字。)
一九五三年春三月,果树已经开始发芽,全体社员就推选出李清等三人为评议代表,结合树主自报,到各家果树下评议,看本年度到底能下多少果子、需工多少。用工和下货的大体数字算出来以后,大家又来讨论按什么标准来确定各户果树的分红比例的问题。没果树的社员说:“反正我们在果树上劳动分到的不比在农业上劳动分得的少就行了。”有果树的社员说:“反正我们不比在社外单干落的少就行了。”根据这两方面的意见,社里就确定以农业劳动日的分红标准(根据本年度农业生产计划算出的)为果树的劳动分红标准。(编者按:规定以一般农业劳动报酬作为果树劳动报酬的标准,是不完全妥当的。因为果树劳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技术劳动,果树劳动生产的价值比一般农业劳动生产的价值要大,因此,劳动报酬应规定得略高一些。)比如阎龙的果树能下果子五千斤,需工五十二个。根据农业劳动日的分红标准计算,每个劳动日可分折合二十斤果子的粮食。所以劳动应从果树上分到五十二(劳动日数)乘二十(每个劳动日应分红数)等于一千零四十斤果子的报酬。此外,因为果树统一经营以后,肥料、药械等生产垫本统一由社支付,这笔垫本约值果子六百斤,应从树主的果树收入中统一偿还。这样,劳动报酬和垫本偿还两宗约合果子一千七百斤,这就是社里应分到的数字。其余三千三百斤果子全归阎龙本人。依此算出的分配比例为社里分三点四成,树主阎龙分六点六成。又用同样的办法算出李普的果树是:社里应分四成,树主李普应分六成。总计全社果树的平均分配比例为社里分三点七成,树主分六点三成。这叫做根据工本核算、计算分配比重的办法。这个办法获得了有、无果树社员的一致同意。因为有果树的看到了社里在果树上用多少工,分多少果子,知道自己毫不吃亏,没果树的看到自己在果树上劳动,能取得跟农业劳动一样的报酬,没有白花工夫,所以大家都很满意。有些没果树的社员怕果树遭灾后分红少了吃亏,社里又征得有果树社员的同意,确定:遭灾的歉收部分由树主负担,在一般情况下劳动不因遭灾而减低报酬;但因特殊歉收而影响到树主生活时,劳动报酬少些,等树主下年再补还。
果树入社好处多
从去春到现在一年来的生产过程中,可以看出果树合作的好处很多:
一、果树增产了。经营果树是个比较复杂的技术活,社员阎进保在果树分散经营时因技术太差,一九五二年他的果树才下了五十斤果子。一九五三年合作经营之后,社里派较有技术的任正清、任耀清、张忠、李普、阎龙等人统一管理各家果树,结果阎进保的果树就下了四百斤果子,等于分散经营时产量的八倍。经营果树又是个松紧活,分散经营时老是松时没活干,紧时忙不过来,耽搁上一步,十步也赶不上。合作经营后克服了这个困难,因而做到施肥、锄草及时,使果树枝叶茂盛,果繁个大,还促进了早熟。虫害是果树的死敌,每年顶少发生两次。一九五一年罗虫(又叫黄老虎)发生时,阎龙因人少力单,当时又雇不出人来,耽搁了两天,结果虫子把果树咬成个红棍,那年虽是个大班年,他才下了一千五百斤果子。合作经营后人多手快,又便于使用除虫药械,所以虫害刚一发生就被扑灭下去。去年尽管虫子闹得凶,阎龙的果树还下了四千五百七十多斤果子(比原计划稍有减产),比一九五一年多产了两倍。合作经营又能解决各家生产资料不足的困难,这对果树增产也有很大作用。另外,由于果子成熟迟早不一(朝阳早熟,背阴迟熟),过去谁家熟上个十斤八斤的也不值得卖,不往下摘,结果既影响了背阴面果子的成熟,又造成熟透的果子堕地腐烂的损失。合作经营后熟多少摘多少就避免了这种损失。以上各种条件,促成了果树的增产。一九五一年各家共下果子五千来斤(大班年遭灾),一九五二年各家共下果子八千六百斤
(小班年),一九五三年合作后各家果树共下果子达到一万一千多斤(大班年有灾),比一九五一年增产一倍,比一九五二年增产将近三分之一。
二、发挥了劳动的潜在力量。过去以果树收入为主的农民老是忙时不分明黑,闲时白磨日头。合作后农业社就把他们的闲工用于农业生产上了。阎龙过去全年才做四十个工,去年就做了一百多个。他女人还做了四十多个。同时果树零活多,合作后又给妇女和辅助劳力找到了参加生产的出路,替换出大批男劳力投入农业生产。
三、限制了奸商的投机活动,使农民避免了受高利贷的剥削。所谓“十九不到手,灾害年年有”,这是说果树容易遭灾歉收。经营果树的农民一旦遇到严重的歉收,就不得不依靠借高利贷过活。在没有灾害的年头,当果子熟了的时候,农民急着要卖,奸商乘机杀价收买,农民也只好吃亏。果树合作后不但可以战胜和减轻灾害,改变了“十九不到手”的情况,而且即使果树遭灾歉收也会从农业上得到援助。反过来,农业遭灾也可从果树得到弥补。而且,果子可以由过去的分散出售变为有计划的出售,就会大大限制了奸商的投机活动。
最后,由于果树合作问题得到解决,李清农业生产合作社不仅巩固了而且也扩大了。这个村未入社而有果树的农民,看到果树入社后,不但不吃亏而且有利,都要求入社。去年十二月全村九十多家有果树的农民,除两户外全都要求入社,其中六十户已被批准入社。这就给多种经济的王官人屯村奠定了全面合作化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社员经营果树的兴趣,去年社员们又新培植了一百五十株果树。
果树分红比例还须逐步加以改进
李清社解决果树入社问题的办法还不错,但是目前果树入社的分配比例是生产资料(果树)分得多,劳动分得少,这显然还不够合理。这种不合理的情况需要在今后随着生产的逐步提高而逐步加以改变。
实际上今年李清社已有了一些改变,因为去年农业生产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因而劳动日分红也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一九五二年每个劳动日分红折款六千元,一九五三年每个劳动日分红折款八千五百元。所以,以农业劳动日的分红标准为标准的果树劳动分红也增加了。去年果树劳动分红是以每个工分二十斤果子计算的,今年每个工就以分二十五斤果子计算了。这样一来,今年全社果树平均分配比例也就由社分三点七改变为社分三点九,即劳动分红比去年提高了零点二。到明年劳动分红比重还可能提高到四成以上。劳动分红增加了,有果树的社员会不会感到吃亏而不满意呢?根据李清的体验,他认为不会的,因为这种改变是逐步的,是随着生产的增加而改变的。而有果树的社员一方面是果树的占有者,同时又是劳动者,他们的收入不光依靠果树,也依靠劳动。随着劳动分红数量的逐年增加,他们虽然从果树上的收入减少了,但在劳动方面的收入却大大增加了,所以他们的全部收入不但不会减少,而且会有增加。比如阎龙,他去年除了分到好多果子外,还从劳动上分到一千二百多斤粮食,比往年收入增加了半倍多,所以今年在评议决定果树分红比去年略有降低时,阎龙还是十分满意的。这样,跟着生产的逐年增加,果树分红比例就可逐步趋于合理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