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2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我们是怎样推广王崇伦的先进经验的
中共鞍钢机械总厂委员会书记 杨庆春
一年来,鞍钢机械总厂职工在中共鞍山市委和鞍山钢铁公司的领导下,发挥了工人阶级的创造智慧,进行了改进劳动组织、加强计划管理等工作,并提出了改进设备、提高设备运用率等合理化建议一千多件,保证了鞍钢基本建设备品和生产检修备品的供应。在这一系列工作中,我们注意支持了新生事物的萌芽,培养了青年工人王崇伦,鼓励他先后八次改进工具,创造了“万能工具胎”,因而扩大了机床的运用范围,解决了设备不平衡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年完成了全年工作量的四倍,并给机械加工部门开展机械化运动找到了方向。
在领导上的大力号召和推广下,机械总厂全体职工已掀起了学习王崇伦这一革新精神的热潮,很多职工在王崇伦的影响下,改进了生产技术。全厂在学习王崇伦的经验后,共提出了有关改进机械设备的合理化建议三百八十九件,其中有八十六件已获得成功;有很多建议对生产上的贡献很大。
我们在推广王崇伦的经验时,首先统一了领导思想。党委会曾作了专门的讨论,明确了王崇伦改进工具、扩大设备运用效能的经验,是在机械加工部门中开展机械化运动的方向;而这一运动能否深入正确地开展,关键在于领导。所以,我们就组织干部进行了学习,批判了那种不相信群众的创造智慧,对新鲜事物失去敏感,把职工群众的创造改进看成是“荞麦皮”、认为“不稀罕”,或是说:“我们条件不好,不可能改进”等各种错误思想。并指出:王崇伦就是在领导上的重视和培养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同时,也说明:对新鲜事物的敏感、重视和支持与否,是检查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工作者的群众观点、阶级立场的重要标准。这样,就逐步提高了干部的认识,使大家明确了要依靠工人阶级搞好生产,必须大力支持和扶植职工群众的创造,就是幼小的萌芽,也要给以重视。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组织工作。党、行政、工会和青年团组织明确分工,加强了合理化建议的组织领导,把对合理化建议的处理列入作业计划,并供应必要的材料等。同时,大力展开了宣传动员工作,首先召开了全厂职工代表会议,在交代生产任务和作业计划的同时,号召大家学习王崇伦的首创精神,利用旧废料、改进工具、扩大设备运用效能,改进生产技术,解决关键问题。会上,对于学习王崇伦有成绩、改进工具获得成功的职工进行了奖励,对于许多正在研究中的建议和一些新的萌芽,也进行了表扬。会后,各个车间又分别召开了职工大会,使车间作业计划和群众见面,为群众所掌握。同时,我们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王崇伦向职工报告他八次改进工具的经过和经验,并发挥宣传组织力量,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工会车间委员会并发动职工进行讨论。这些作法,收效很大,绝大部分职工在听了王崇伦的报告后,都纷纷检查和修订了自己的个人保证计划。有些工人正在研究自己的建议,听了报告并讨论后,也受到了鼓舞,提高了信心。有些工人并检查了自己的错误思想,表示要向王崇伦学习。这样,在推广学习王崇伦的首创精神中,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群众的觉悟,把增产节约竞赛引向更高潮,从而保证了国家计划和增产节约任务的完成。
在推广王崇伦的先进经验、开展改进工具、扩大设备运用效能的群众运动中,涌现出很多革新事例,我们就抓住这一点,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宣传和动员。做法是:组织各车间学习王崇伦有成绩有创造的职工,在现场进行表演。表演的目的是用群众学习王崇伦的成果,来教育群众自己,进一步推广王崇伦的首创精神,从而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我们责成车间准备表演项目,准备配合表演用的图表,布置鲜明的标语和板报,训练表演时的说明员,要求说明员只讲五件事,创造者、创造物、创造时间、以前情况和现在效能等;避免了说明员抓不住中心的现象。这样,我们就对职工具体地进行了推广先进经验的宣传,也进行了社会主义劳动态度的教育。很多工人看到别人的表演后,自己就努力研究。第二金工车间锻工张有良正研究改进挟具和刀具,以提高铣螺丝帽的产量,看到别人表演后,就努力研究,第二天获得了成功,提高效率近十倍。
在推广先进经验当中,我们也注意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贯彻了劳动经验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针。我们体会到:不只领导上要对职工进行支持和鼓舞,也要使职工之间互相关怀和帮助,所以,我们就教育职工不但自己要研究改进,也要帮助别的同志研究,以消除对先进事物萌芽的歧视。对于全厂的技术员,我们也提出三项要求,希望他们克服非工人阶级思想,积极热情地参加生产革新运动,扶植工人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使之迅速实现。如:第二金工车间工人陈长春把旧机床改装成万能机床时,就得到了很多工人的帮助,他缺什么,大伙给什么,使他很快地获得了成功。
先进经验的能否推广,不光是靠动员和布置,还需要领导的深入检查和具体帮助。我们曾组织了二十多名干部深入车间帮助推广王崇伦的先进经验,收到很大效果。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情况,做到具体领导,克服了领导不深入、一般化和官僚主义的作风,提高了干部信心,丰富了领导经验,出了偏向也可以及时纠正;而更重要的,是使工人群众的建议能及时得到扶植和实现。


第2版()
专栏:

王崇伦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陆灏

他穿着一套蓝色的整齐的制服,背着一只粪筐,粪筐里面有两三堆马粪在晃来晃去。他慢慢地没精打彩地在街上走过,人们都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
在他经过一个篮球场的时候,热闹的球赛勾起了他的球瘾,这个平常好打球的小伙子,身不由己地走了过去。
他马上被人发觉了,立刻就有人叫他:“王崇伦,王崇伦,来打一个吧。”
这位机械工人背着粪筐的奇怪的样子,惊动了很多人。有人就夸奖说:“啊!王崇伦,你真勤俭,歇工还捡粪呢。”
球赛自然而然地停下来了,熟人们向王崇伦围过来。
他的脸通红通红,既然已经走过来,又不好意思马上溜走,他打算应付一下,把问题避开,就答讪着说:“别扯淡了,还是打球吧。”
熟人当中有一个突然问他:“今天不是星期天,你怎么能在家啊!”
这真使王崇伦有口难开,他强打精神而又泄气地辩护说:“不是星期天,我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放假啊!”王崇伦说这句话时,虽然脸上在笑,但心里是很难过的。
“工人阶级还可以自己给自己放假吗?”
“这是怎么回事啊?”
“准是和谁闹了蹩扭了,你快说,我们帮助你解决。”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关切地问着,说着,很多人为他的意外的回答惊住了。
王崇伦觉得瞒着这样的事也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就把为什么没有上班的原因给大家一五一十说了一遍。最后,他还是无可奈何地摊着两只手说:
“我知道这事不对头,但我妈妈不让我去上班,我有什么办法。”
大家知道王崇伦是很孝顺妈妈的,妈妈说什么,他听什么,这次他没有去上班,准是又听了他妈妈什么话了。
“你太成问题了。你母亲讲的话,你也不用自
己的脑袋想一想吗?”
“你的嘴原来是只会说别人啊!”
“你是一个青年团员,你想想,这样做对吗?”
说是责备,还不如说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高尚的关切。一种离开了集体想寻找个人出路给他带来的痛苦剧烈地震动了他,他懊悔地说:“我不对,我已经这样做了怎么办?”
“那不要紧,你明天照常上班就是了。”
“你妈妈要是不愿意,我们大伙儿给你妈妈去说说。”
“我们送你回家吧。”
“不用了,我自己回去能说。”他想,我那么大一个人,还要人家送回去,这像什么话呢。他走回家来,心里窝囊极了。他想自己为一点点小事儿打旋子,出来进去,挺大的个儿,这像什么话。他想过去身上穿破布渣渣的日子,怎么忘得干干净净了呢?
一进门,他就给妈妈说:“我可不能再在家里呆下去了。”
他妈妈惊讶地说:“你怎么啦?你又听信谁的话了?”
“像这样呆下去,人家光看我的笑话,我受不了。”
“别人又不养活我们,你听他们的话干什么!”
“不行。我是一个青年人,别人都说我这事办得不对头。光我一个人走路,我能走到那里去?”
“他们都说些什么?”他的妈妈怀疑地问。
“人们都说光想照顾自己利益的人,实际上他
一辈子也不会得到什么利益。谁也说咱们的想法是
过时的了。”他又向妈妈说:“为了想涨工资,你让我歇工到私营工厂去,结果我现在在家里捡粪,这能呆下去吗?”
“有手艺还怕没有活干?”他妈妈还不信服地说。
“自己看着自己挺聪明,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儿。”王崇伦像是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对妈妈说。
听了这些话,他妈妈的心里不能不有一点点动静,她开始发觉自己的老主意有点蹩扭,就带着忧虑的口气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
“我明天就上班去。”
娘儿俩个正说着说着,忽听见门外有人叫:
“王崇伦在家吗?”
一听这声音挺熟悉,知道是车间的支部书记来串门了。他的妈妈赶紧把他推到对面那个屋子里,要他藏起来;一面答应说:“请进来吧。”
支部书记进了房门就问:“王崇伦到那里去了?”
“捡粪去了。”
“老太太,能不能找一找他,我想和他说几句话。”
他的妈妈一面答应着;一面就往外走。她打算到街上去转个圈,回来说找不见,就算了。可是,王崇伦在那个屋子实在呆不住了。他现在的心里说不上是个什么味道。在旧社会,他去厂里上班,像只狗似的,根本没有人答理他;现在自己不上班,干部还到家里来,自己反躲着不见……他看见妈妈走出屋去,紧跟一步走了出来,对妈妈说:“人家来了,我在这里变把戏,这怎么行?”他不管妈妈同意不同意,回头走向他的房间去了。
王崇伦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还是支部书记先开口:“这几天,脑袋里想些什么?”
他难为情地简单地说了一句:“乱七八糟。”
“怎么样?这两天歇得并不好受吧。”
王崇伦点点头,表示很同意支部书记的意见。他说:“前几天,我因为少挣工资不乐意;现在我才知道,一个工人如果离开了大伙儿,离开了自己的工厂,那痛苦才大呢。”
这一回,支部书记的说话就比刚才严肃多了。他说:“只有把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溶化在一起的人,他才能够愉快和从不感到孤独。”
这几句很简单的话,正打在王崇伦的心坎上。他想起这几天来心里别扭的情形,想起刚才在篮球场上碰到的事情,想起自己稀里糊涂干的这样一件不漂亮的……
支部书记好像很了解似地问他:“是不是决定明天就上班去?”
“对,我明天就上班去。”王崇伦肯定地回答说。
他妈妈一直在听他们说话,她越听,越发觉她的儿子不和她站在一起了。

王崇伦一回到厂里,那阳光灿烂的车间充满着家庭似地温暖。
他虽然并没有几天不到厂里来,但现在却好像是回到了一个离别了很久的地方。车间里出现了新的生产捷报,机床上已经换上新的产品了。
人们见他回来,亲亲热热地叫着他,喊着他,这个说:“王师傅,你可回来了。”那个说:“王师傅,我们可想你呢,咱们在一块多好啊。”他心里热辣辣地,一时说不上话来。
他回到厂里不久以后,车间里做一种叫拉杆的零件。大家知道,这是给志愿军做的活儿,心里都很高兴。
可是,在铣床上作拉杆,只能慢慢地一次干一根,而且废品很多。但当时交货的时间却很紧迫。铣床上的工人们想试做一种新工具,希望从每次做一根,改成每次同时做十根,试验了很多次,全失败了。
王崇伦在刨床上干着别的活,他见到这种情形,觉得自己也应该来参加试验,不能让抗美援朝的任务受到影响。于是在上班时细心研究铣床上的新工具为什么会失败,回到家里,闷声不响从墙上拆下几块砖来,叠成新工具的样子。他妈妈看见了,问他:
“你从那儿弄来的砖头?”
“墙上拆下来的。”
“你是不是疯了?”
“我没有疯才干这事呢。”
他妈妈见说不过他,也就走了。他晚上熬夜,白天照样上班,一连忙了好几天,终于搞成了一个新工具。
当王崇伦搞成的新工具要在铣床上试验的时候,大家把他围得密不透风。人越多,他越发慌,心砰砰地跳,全身紧张极了。他暗暗对自己说:千万别出洋相。可是,那铣床一转动,一个筋斗,拉杆连工具,翻了个身,滚下来了。他脑袋糊的一下,汗??地落下来,把衬衣都湿透了,耳朵边只听见一片喧嚷,意见纷纷。
有人说:“别人干不了,咱们还能干得了。”
有人悲观地说:“够呛。”
有人慢悠悠地挺凉快地说反话:“这工具不坏,真好!”
王崇伦听到这些话,脑袋胀得好大好大,正在走不能走,说不能说,抹不开脸的时候,支部书记走来替他解了围。支部书记想了个办法,让王崇伦跟着他出去了。
王崇伦搭拉着脑袋,走出厂门回家去。他一面走,一面想:为什么新工具会翻筋斗呢?怎么样就能不翻筋斗了呢?他边走边想,低头见到地上有一根树枝,样子和拉杆差不多,他拾起来,放在手臂上,用手拨树枝,树枝就转身移动。他想,现在碰到的就是这个问题,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新工具就好办了。
他回到家里,整个身心被创造拉杆新工具的失败所攫夺了。他沮丧地而又不服气地想着:难道拉杆工具就这样算失败了吗?
正在这时候,他听见支部书记又在门外喊他的名字了。
“请进来吧。”他并没有站起来,淡淡地说了一句。只要一听这种声音,就知道他现在是怀着多么大的心事。
“王崇伦,怎么样?是不是来了一点火?”
王崇伦为了装作镇静,故意想把话说得轻松些,他说:“没有火,喝糖水了。”
“我希望你能坚持下去,不要因为听到那些话就泄气。”
“没有啥,我是个青年团员,这正是锻炼我自己呢。”
支部书记把张明山创造“反围盘”的事迹讲给王崇伦听,又说:“英雄模范都是在困难中产生的。张明山遇到那样大的困难都克服了,我相信你的困难也一定能够克服的。”
“我的困难不算什么。”王崇伦百分之百同意支部书记的意见:“和张明山遇到的困难比较,我的困难就算不了什么了。”他嘴里说这话,眼睛就像明亮了些,心里也就宽松了一些,困难真好像并不那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了。
那天夜里,他睡到半夜,抬起头来,眼睛落到炕头前那张木头凳子上,心里猛然一亮。他想,凳子的腿活动了,只要加些木片,凳腿就可以不转动,我那个新工具,为什么不可以也同样用这个办法呢?
他回到厂里,人们还没有上班,他给车间的领导同志一谈,大家都鼓励他试验试验。但王崇伦说:“有人在,我就冒汗,你们都不在我才试验呢!”
人们听了他的话,都一个一个出去了。刨床旁只剩下他的一个徒弟。
“我能不能站在旁边看看呢?”他的徒弟说。
“可以吧。”
师徒两人忙着试验起来。一试,那新工具,完全好用。铣床上一次做一根拉杆,常常出废品;用这新工具,可以同时做两根,质量达到百分之百。他的徒弟一看,高兴地说:“王师傅,这好使极了。”王崇伦的心里当然乐得不行,可是脸上却仍然不动声色。他故意抿住嘴说:“不一定好使,等一回再说。”他想宁可晚一点高兴,可别喜欢得太早了。
王崇伦的新工具同样也适合铣床使用,但铣床上有的工人觉得自己没有研究成,反而要用别人的办法,这在面子上不好看。有人提议用王崇伦的办法试试吧;有的却不同意。还说:“我们人多,机器多,一根一根干,也能完成任务。”直到最后,还剩下一千多根拉杆了,交货的时间已到,但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会主席张成山觉得这太不像话了,他对铣床上的工人们说:“咱们还是用王崇伦的工具生产吧。”在这时候,有个工人叫李文兰的还怀疑地问:“只剩下一千多根了,还用吗?”张成山坚决地说:“剩一根,我们也要用。”这一夜,王崇伦为了帮助张成山在铣床上安装新工具,弄到过半夜,张成山看他太困了,要他去车间旁边的小楼上睡一会儿。他躺了一会儿,那里能睡得着,只听那铣床上发出呼呼呼的响声,根据这响声,他能听出来,那是同时干几根拉杆的声音。他连忙起来,伸出脑袋喊:“张师傅,怎么样?”张成山高兴地回答他说:“好使,太好使了,谢谢你,你的工具成功了。”王崇伦一听,连忙说:“我还要谢谢你,没有你,这工具还推广不了呢。”
用王崇伦创造的新工具生产,一天一夜,一千多根拉杆,全部做完了。要是用旧办法,需要两天两夜才能做完,特别是废品太多,质量没有保证。
他满怀喜悦地走回家去,这种喜悦只有工作得很好的人才能够得到。他回到家里,家里今天吃好的,全家人都在等他回来。
这小北屋,暖洋洋地,炉火通红,一家人围着炕桌坐下来了。桌子上摆着白面馒头,还弄了好几个菜。王崇伦一看这,心里很有感触,他咬了一口馒头,觉得有很多话涌上心来,他看全家都坐好了,说:
“我今天能吃这样好的晚饭,我自己深深感谢党,感谢毛主席。”他停了一停,接着说:“我可不知道能不能代表你们说这几句话。”他的眼睛特别看了看他妈妈。
房间里静静地没有一点点声音,连他五岁的儿子晋侠也睁大着眼睛听他的爸爸说话。
“你还有别的话说吗?”他妈妈似乎有点生气地问他。
“我还感谢志愿军,没有他们在前方,咱们能吃到这样白的馒头吗?我以后一定好好多干工作,要对得起他们。”
他说完话以后,他的老婆低着头,没有言语。他的妈妈把筷子往桌上一扔,可真的生气了。
“你为什么这样说?我一个老娘儿们在家里,什么也不知道,你们在外面开会上课,回来什么也不说,现在又来批评我了。”她不服气地为自己辩护说:“难道拥护共产党,拥护毛主席,就光许你
一个人拥护吗?”
那天的晚饭虽然吃得并不很痛快,但是王崇伦心里是很喜欢的,他觉得工作和家庭的情况,都是可以越变越好的。

一个卡动器〔注一〕,开始在插床上工作的时间,是整整两个半小时。
插床的工作迟缓,这就使车间卡动器的生产好像患了严重的肠胃病。从车床上下来的活儿到了插床上就被搁住了,因而跟在插床后面工序的铣床、磨床就好像全部瘫痪了一样。在这个时候,最令人心焦的要算是那台刨床,虽然插床很需要有人去帮忙,但这些工作它却一样也不能伸手干。
新产品的生产暴露了车间里机械设备不平衡的严重情况,它使有的机器忙不开交;有的机器却处于半休息状态;有的机器根本不能参加工作。而最严重的问题是因此会使完成新产品的任务发生很大的困难,生产的时间表有被整个推迟的危险。
在困难的面前,每一个人有他自己的想法。
有人说:“再增加四、五台插床,问题就解决了,增加机器那是车间主任和厂长的责任,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有人说:“技术人员应该想办法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才对。”至于问到他自己,他就说:“我要有能力解决这样复杂的问题,早就当技术员了。”
有人还提议说:“把一部分卡动器交给另外一个车间去做,困难不就解决了吗?”事实上,别的车间都有自己的生产任务,谁也没有办法来帮这个忙。
当时,插床上除了要做卡动器以外,后来还要添作反螺姆〔注二〕,本来卡动器都干不了,又要加做反螺姆,插床就更招架不住了。
一时意见很多,真是说什么的也有。
王崇伦听了这些意见,他想,这还像主人翁吗?他觉得既是主人翁,就应该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献给祖国。这几天,他只要一有空,就去站在插床跟前,看着插床工作的情形。他在插床上工作过,知道插床能上下插,是那个圆盘起着大作用,他想要是能把那个圆盘搬个家,安在自己的刨床上,刨床也就能干插床的工作。这样,刨床就闲不了,铣床、磨床也就有了工作。但事实上,这似乎办不到,谁也知道,从来刨床只能躺着干平面的工作,它怎么可能像插床那样立起来工作呢!
几天以后,那卡动器、反螺姆,在插床跟前越堆越多了,而王崇伦想把圆盘搬家的企图实际上却是行不通。在这种情形下面,他根据以往七次的经验,知道只有创造一个新工具,才能解决生产上的困难。
为了想这个新工具,王崇伦的脸色渐渐发黄,眼睛也慢慢凹下去了,他的颧骨更显得高高地突了出来。
这情况急坏了他的妈妈和老婆,婆媳两人嘀嘀咕咕,觉得家庭里发生了严重的事情。
“崇伦老是这么熬,把身体熬垮了,这怎么办?”有一天,他的老婆实在忍不住了,问他的妈妈。
他的妈妈,自从那次吃晚饭以后,看法也确实大有改变,根据他最近的观察,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大约又在琢磨改造什么新工具了。她说:“是啊,谁也不像他,别人全是该工作时工作,该休息时休息,只有他特别。”这位老太太,现在与其说她是在责备自己的儿子,还不如说,她是正在高兴地夸奖他的儿子。她继续和她的媳妇说:“咱们想个办法,能让他做好工作;又能不累垮他的身体。”
“妈,那你对他说一说吧。”
老太太摇摇头说:“我说没有用,他还以为我不愿意他好好工作呢。”她清楚地知道崇伦一直非常孝顺她,但如果拉他的后腿,她知道妈妈的话就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发生很大的威力了。
两个人想了很久,还是他的老婆想出了主意。她们知道王崇伦最爱他的儿子晋侠,她的老婆说:
“到该睡的时候,就让晋侠到小桌上去玩,一玩,崇伦心里准麻烦,这样就做不成事了,可以休息了。”
但是,很可惜,这个办法并没有成功。小晋侠玩了一会儿却为王崇伦说得乖乖地睡去了。第二天,反而连晋侠也知道他的爸爸在干什么了。好心的邻居们最近看见王崇伦面黄肌瘦,他们有时也来关心地问问他的妈妈和媳妇:王崇伦最近怎么回事。这时候,老太太总要呶呶嘴暗示邻人们去问小晋侠。如果有人真的去问他:“你的爸爸在干什么?”小小的五岁的晋侠,他会仰着小红脸回答你说:“我的爸爸在造工具,找窍门。”
大约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王崇伦终于画成了一副新工具的草图。
王崇伦创造的新工具,立刻受到了全车间每一个人的欢迎。车间主任韩剑光一看这张草图,马上肯定了王崇伦的创造,能解决车间生产的大困难,他赶紧把新工具所需要的零件及时分配到各工序去制造。技术员胡延林专门派了人帮助王崇伦画出新工具的详细图纸。工人李海峰、郝国富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帮助装配新工具。那个过去在铣床上曾经怀疑使用王崇伦拉杆工具的李文兰,他也笑呵呵地来看王崇伦的新创造,他看到这个新工具上没有分度盘,他觉得这不能完全保证质量,他提议把铣床上用的那种分度盘改造一下搬到新工具上用,王崇伦马上接受了这个意见。
一切零件都准备好了,可是新工具还缺少一个底座。这个底座,开头没有把它当成是件难事,觉得翻砂铸一下就能解决,想不到当真要用它,麻烦就来了。铸一个新底座,要通过设计科,又要通过生产科,最后才能分派到另外一个车间去铸造,打乱别的单位的生产计划不要说,特别是时间成问题,铸造成了,至少也得两三个月。这时候,王崇伦又想起了张明山,他知道张明山创造“反围盘”,那些材料都是从废铁堆里找出来的。他想,我为什么不能到废铁堆里去找呢?于是,不管是淋着雨水,不管是天快要摸黑,他走遍了鞍山钢铁公司机械总厂的大大小小的废铁堆。一直到了第四天,看到了一个旧部件,有一大半还被压在铁堆里,他使劲拉,脚踩在乱铁架里,把那双新皮鞋也撕破了。他什么也顾不得,一瞧那旧部件,样子和大小正和自己需要的底座差不多,这一下可把王崇伦乐坏了。
新工具试验的结果,证明刨床有了它,过去不能做的工作现在能做了,而且比插床还能干。一个卡动器,在插床上工作需要两小时半;而在刨床上,有了这个新工具,只要四十五分钟就做成了。最出人意外的,是那个新工具,不但能做卡动器,凿岩机上过去不能干的其他十四种零件,现在也样样都能干,于是人们给这个新工具取了一个名字,叫“万能工具胎”。
“万能工具胎”把原来卡动器的生产能力一下子提高了两倍多,车间里因为机械设备不平衡而引起的生产不均衡的情况,大体上是得到解决了。
当人人都在称赞“万能工具胎”的时候,王崇伦的心里却又在想着别的。
那时候,工具车间正在开始讨论一九五三年的生产计划。有人订生产计划,第一条写的是: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不迟到,不早退。下面还注上特殊例外;第二条是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第三条保证不出废品……
你这样订,我也这样订,结果很多人的生产计划是大同小异,相差不多。王崇伦看这些生产计划第一条,几乎人人都有,不过有的没有写特殊例外;第二条、第三条,有的只是把“保证”两个字改成“坚决”而已。
他觉得国家的生产计划交给工人们自己来订,这是工人真正当了主人了,那自己订计划,就得像个主人的样子。他想我既然每天上班,我的生产计划里边就用不着订“出勤率达到百分之百”。他觉得四十五分钟做一个卡动器还是太慢了。在他看来,订生产计划,只说完成多少,而不说要超额完成多少,只说现在能做到多少,而不考虑要用些什么具体办法来争取再完成多少,那太保守了。
他发现在工作的时候,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刀头就会断,一天说不定就要断四、五个,每换一个刀头,需要四、五分钟时间,他的生产计划里就提出要想法改变刀头的形状。结果工作一天,刀头真的可以一个也不断,这样每天就可以节省二十多分钟。
他还专门为自己做了一个工具箱,整整齐齐地摆着自己使用的扳子、钢尺、油石,为的是使自己在工作时使用的工具能手到拿来,尽一切可能节省能够节省的时间。
他采用了很多节省时间、提高生产的具体办法,使本来刨床需要四十五分钟做完一个卡动器的生产纪录,在不久以后,只需要三十分钟就可以了。
也许有人以为这种情况已经不坏了,用三十分钟做完一个卡动器,比起四十五分钟的纪录,已经快了三分之一;和插床上两小时半做一个卡动器的纪录相比,已经快了四倍。可是王崇伦却不是这样想,他并没有满足自己的成就,他正在继续考虑怎样才能使三十分钟的时间更缩短些,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产计划更加提高些。
他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地修订自己的生产计划。他发现自己在每一次做完一个卡动器以后,卸下来,再装上一个,就得费两三分钟,他觉得这是一个漏洞。于是专门做了一个拐形工具,有了这个工具,每次上卸卡动器,就可以节省三十秒钟。
有人却瞧不起这几十秒钟,他们说:“这星星点点的,算得了什么?”
可是,王崇伦却觉得做一个活能节省三十秒钟,一天做几十个活,那就能节省三百秒,三千秒。一个工人在生产中,假若处处都能节省几百秒、几千秒,每个人都能够这样,千百万个人就能节省可观的惊人的时间。
过去,每个卡动器在插床上工作的时间是两小时半;后来刨床只要四十五分钟;再从四十五分钟缩短成为三十分钟;现在,刨床通常十九分钟就可以做好一个卡动器了。我们的王崇伦,他把自己的劳动和祖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你看他把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六倍半,平常一个人要七天半做完的工作,王崇伦只要一天就把它干完了。
这还并不是王崇伦的最新的生产纪录。刨床在做制逆轮〔注三〕的时候,又出现了更新的纪录。开始插床是一小时十五分做一个,现在是五分钟就可以做一个,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十四倍。
王崇伦的生产新纪录还在不断地涌现,这里记下的王崇伦的故事,只是刚刚开了一个头。这是因为王崇伦还很年青,他今年才二十六岁,他的事业也不过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大家都祝福他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我们祖国创造更新的成就。注一、注二、注三:全是凿岩机的零件。凿岩机是矿山用的一种风动工具。(附图片)
王崇伦
王崇伦在检查自己生产的成品
王崇伦正用拐形工具装卸卡动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