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支援工业建设,供应人民生活需要
天津各厂今年将增添大量新产品
天津市国营及地方国营工厂为了支援基本建设,供应工业生产及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许多工厂将在今年增添大量新产品。
国营天津纺织机械厂今年将大量生产我国从未制造过的单程三道粗纱机和合股机,供给国内现有的及新建的各纺织厂。国营天津钢厂在苏联先进经验的指导下,今年准备生产沸腾钢,浇铸较大的钢锭,该厂去年试制扁钢成功,今年也将大量生产,供应交通运输部门等基本建设工程使用。国营天津动力机厂今年准备试制一百二十马力中速柴油机。这种柴油机在我国目前用途很广,可以作为基本建设工程、矿山以及小城市照明等小量发电的动力。天津地方国营工业局所属轧钢厂等厂今年将生产转炉钢、钢窗料、吊车、卷扬机及吊车控制设备、油毡纸、红丹粉、蒸汽压路机锅炉等多种新产品,供应基本建设与工业生产。国营天津染料厂去年试制酸洗抗蚀剂成功,今年将正式生产。这种酸洗抗蚀剂具有抵抗酸对人体侵蚀的能力,对从事酸洗工作的钢铁工人的劳动保护工作将有很大帮助。地方国营天津油脂厂今年计划大量生产火车头上需用的硬脂黄油、原脂黄油、碱脂黄油等,供应天津、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三个铁路管理局和各机务段的需要。
为了供应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华北纺织管理局所属天津各棉纺厂今年将增添府绸、卡叽布、直贡呢、色府绸、色卡叽布、花直贡呢、花洋纺等新产品。地方国营工业局纺织工业管理处所属各厂准备增加毛哔叽、泡泡纱、纯士林灰斜纹布、灰华达呢等新产品;该局所属各厂将生产脸盆、漆布等日用百货及鸭类罐头、鱼类罐头、果酱罐头等食品。不少工厂都根据人民的喜爱,改进了产品的样式。地方国营橡胶一厂今年即准备生产男女两用拉锁雨鞋五万多双供应市场。地方国营天津针织厂也将根据人民群众的爱好,在针织品颜色和式样方面作若干改进。
随着城乡人民的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厂也将相应地供应新的用品。国营天津人民制墨厂今年大量生产轮转墨,供应各地报社印制报纸使用。地方国营红星工厂今年准备生产手摇油印机、布纹誊写钢版,供应市场需要。地方国营津南制革厂、工农兵乐器厂等将增产大量的足球、篮球、钢琴、风琴、三灯和五灯收音机及手提消毒器等医疗器械。


第2版()
专栏:

东北局负责干部将深入工厂宣传总路线
为了深入地向职工群众进行总路线的宣传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完成和超额完成一九五四年的国家生产计划,中共中央东北局许多主要负责同志,将分别向沈阳市某些国营工厂的职工做有关总路线的报告。现已确定做此项报告的主要负责同志有:东北局第一副书记林枫,第二副书记张秀山,第三副书记张明远,东北局委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顾卓新,东北局委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汪金祥,东北局秘书长赵德尊,及东北局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喻屏、薛光军、马辉之、孙鸿志、张树德、李正亭等共十二人。东北局秘书长赵德尊已于一月二十三日下午赴沈阳机床二厂,向职工作了关于总路线的报告。
此外,东北局其他负责同志及东北局各部委若干处长,亦将分别向沈阳若干高等学校的教职员、文艺工作干部和若干工厂职工做此项报告或解答学习中的某些问题。


第2版()
专栏:

西安基本建设职工学习总路线后觉悟提高
西安地区基本建设职工冬训委员会(包括西北建筑工程局、陕西省建筑工程局及西北纺织局、电业局等九个单位)所主持的一万七千多职工冬季训练工作,已在中共西安市委统一领导下,于去年十二月下旬普遍展开。经过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学习后,工人们明确认识了基本建设对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意义,认识了个人在国家建设事业中的光荣任务和前途,认识了个人利益和阶级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一致性,克服了冬训开始时的“闹工资”、“闹福利”等现象,并初步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过去不安心工作想转业的工人不转业了,请长假的人减少了。过去有些工人想赚钱买地,囤粮,开铺子,当“老板”,现在,他们打消了这些错误思想,把余钱都存入国家银行。市建筑工程公司工人范正志说:“我们不应该光看到眼前小利益,必须服从国家长远利益,要知道‘大河有水小河宽,大河没水小河干’。仅八至十五等八个中队,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一天内,工人们把余钱存入国家银行就有三千七百九十万元。来自农村的工人还劝说家庭把余粮卖给国家。有一个小组的五个工人写信说服家庭,把七、八担余粮卖给国家。工程师赵福仲没有学习总路线前,也曾主动地学习过苏联先进的塑性理论的设计经验,但是他想材料用多点和自己无关,如果用苏联的塑性理论,房子出了问题,自己还要受处分,因此仍用英美落后的弹性理论进行设计;学习总路线后,他才认识到增产节约是加速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方法。因此,检查了去年由于没有按照先进经验设计的四个工程(浪费水泥一百七十六吨),并在这次设计大众剧院时,大胆地采用了塑型设计,估计可节省全部水泥用量百分之二十多。他还说:“我过去认为有了技术就行了,学习了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后,才认识到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才能提高设计水平,才能做出适合国家建设需要的设计,否则就会犯错误”。
目前各单位将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指示,启发广大职工,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检查去年的工作,表扬好的,批评坏的,使职工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为作好基本建设工作打下基础。
(马超卿)


第2版()
专栏:

出口土产特产和国家工业化的关系
张维奇 胡明
目前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伟大的任务而奋斗着。要逐步地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就必须发展重工业。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还较落后,许多近代化的工业设备及各种重型的精密的机器自己还不能制造,必须从国外首先由兄弟国家进口。为了进口就必须组织出口,如苏联帮助我国新建与改建的一百四十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其中包括钢铁联合企业、有色冶金企业、煤矿、石油加工工厂、机器制造厂、汽车厂、拖拉机制造厂、电力站等等,这些厂矿的设备,都是通过贸易方式,用输出我国的农产品、土特产品及矿产品来换取的。因此,发展国营对外贸易、完成国家的进出口计划,对促进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有重大作用的。
我国可供出口的商品种类是很多的,不少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销路很好。仅举几种出口土特产品的价值来看:
出口一吨茶叶可换十吨厚钢板,出口一吨葵花子能换两吨肥田粉,一吨猪肉可换五吨厚钢板,十吨猪肉可换一部拖拉机,十九吨桔柑可换一部载重一万二千斤的运货汽车,二千多斤干蛋(鲜蛋加工制成的干蛋粉)可换六万斤汽油,一万九千多吨花生仁可换一个容量两万五千瓩,能供应八十万到一百二十万人口城市用电的火力发电厂,一万多吨烤烟可换一个像鞍钢无缝钢管厂同样规模的全套机器设备(不包括国内基本建设施工、土木工程等部分),一吨生丝可换铺一公里长的钢轨,出口五百多吨生丝,换回的钢轨就可铺成一条和成渝铁路一样长的铁路。
从此,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出口与国家工业化的密切关系:出口是为了保证进口,多出口就能多进口,少出口就少进口,不出口就不能进口。为了保证国家工业化的逐步实现,保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就必须保证各种机器、工业原料及成套设备的及时进口。为此,就应该根据内外销结合、统筹兼顾的原则,在适当满足国内人民需要的条件下,努力完成出口任务。斯大林同志教导过:“我们不能像旧时那样地说:‘自己吃不饱,也得要输出’。我们不能这样说,因为工人和农民要像人样地吃饭,而我们在这一点上是完全支持他们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对人民消费无损的条件下,采取一切办法,使我国输出增加,使国家手中能保持一定的外汇准备金”(论苏联经济状况和党底政策,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三日给列宁格勒党组织积极分子作的关于联共(布)中央全会工作的报告)。为了实现内外销兼顾的原则,凡对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商品,除积极地有计划地进行增产并适当供应国内需要外,还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挤出一部分以供出口;凡对国计民生关系较小的商品,应该积极组织出口;有些商品(如肉类、花生),可适当节减国内消费,以满足出口需要。不积极改进工作,不积极组织出口,就会妨碍我们的工业建设。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只顾外销不顾内销,影响国内市场供应,也是不对的,所以要统筹兼顾。
从一九五三年我国出口的几种产品来看,出口数量占生产量的比重是不大的,增加出口肯定是有可能的。据统计一九五三年出口冻猪肉仅占全年全国养猪量的百分之一点五二,占全年屠宰量(即可供食用量)百分之二点一五;出口鸡蛋约占全国全年产量百分之七点多;出口烤烟比较多,但也只不过占到全年生产量的百分之十八点七一。再如丝绸,茶叶,花生等等许多产品的出口,都还没有超过战前的出口数量,其中有的还相差很远。
为了逐步地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向广大群众宣传进出口与国家工业化的关系,教育群众要按照国家的计划积极地增加生产,改进品质,并把多余产品卖给国家。这对群众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对个人和对国家都有好处。只算几笔账就可说明这个道理。在一九五三年全国农民卖给国营公司的毛猪约值一万八千多亿元,卖给国营公司的鸡蛋约值四千六百多亿元,卖给国营公司的水果(只计算苹果、橘柑、香蕉三种)约值一千九百多亿元(地方国营公司及合作社收购数未计算在内),农民增加这么多收入,对生活上的改善与生产的发展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如果不注意有计划地增加生产,不动员群众将产品卖给国家,许多宝贵的东西就会被零零星星的消耗掉,不但使群众减少了收入,也使国家减少出口货源,以致影响进口任务的完成,对祖国工业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相信,只要大家能积极地、有计划地领导群众增加生产、节约消耗,并按合理价格作好收购工作,我国的出口货源是不会减少而会不断增多的。同时,在收购、加工、储运等经营环节中,如能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损耗,厉行节约,降低成本,充分地发挥我国人民的潜在力量,国家的出口任务一定可以完成,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各种机器、工业原料及成套设备,也一定可以保证进口。


第2版()
专栏:

太原郊区三十一个农业合作社给全国工人写信
要让工人老大哥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菜
亲爱的全国工人老大哥们:
当全国人民正在进一步学习总路线的时候,我们太原市郊区的三十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以无比欢欣鼓舞的心情给您们写这封信,衷心地感谢你们对我们的支援,并报告我们去年的生产情况和成绩。
一九五三年我们的农业生产获得了空前未有的丰收。全郊区三十一个农业社共产粮食二百零二万四千二百八十斤,每亩平均产量二百六十一斤,超过个体农民平均产量三十六斤,超过全郊区平均产量三十二斤,比去年增产了百分之十至四十以上。副业生产收益也很大,据二十六个社的不完全统计,全年副业收入三亿七千万元,占农业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六。
我们所以能够获得上述成绩,是因为共产党、毛主席指引我们走上了大家富裕的道路,也多亏工人阶级的大力支援。六区南街农业社有稻田一百二十余亩,往年每亩平均产量六百斤左右,去年每亩地上了六十斤硫酸錏,结果产量就提高到九百斤。五区小虎峪农业社的十亩旱地丰产玉米和八十三亩坡地谷子,由于使用了新式步犁,深耕五寸左右,防止了秋旱,加上每亩地又上了三十斤肥田粉的追肥,结果获得了高额丰产,玉米每亩平均产一千一百九十七斤,其中有二亩零四分每亩产到一千三百斤;谷子每亩平均产三百四十五斤,也达到了全面丰收。古城营农业社种四十余亩菜地,过去常发生虫害,产量不高,自从去年用上滴滴涕后,就扑灭了虫害,获得了丰收;其中九亩三分白菜,就产了九万余斤。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品也降低了,如一九五○年买一张七寸步犁要四十二万元,现在只要二十九万元了;生活日用品也是一年比一年便宜。所有这些,都证明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绝不能离开工人老大哥的领导和支援。
为了在工人阶级领导下进一步地加强工农联盟,使社会主义早日实现,我们三十一个农业社去年共卖给国家余粮六十万斤,以支援祖国工业建设。今年我们还要努力增产,并适当扩大麦地面积,争取把更多的粮食卖给国家。同时,我们又初步计划扩大菜地三百七十七亩,以带动群众大量种菜,并试办温室种植冬季鲜菜,做到冬夏常青,让工人老大哥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鲜菜和细菜。靠山的农业合作社,除大量栽种果木树外,并做好保持水土,闸山沟防治洪水的工作,以便绿化城郊和保卫工业建设的安全。另外,还要多养鸡、多喂猪,供应城市的副食品。
亲爱的工人老大哥们,今后希望经常通信,互相鼓励,共同为胜利地、超额地完成今年的增产计划而奋斗!
太原市郊区小虎峪、瓜地沟等三十一个农业社
(樊宝珠 赵修身代笔)


第2版()
专栏:

鞍山市灵山农具厂职工
献工一日买新式农具送给农民兄弟
鞍山市灵山农具厂职工听到该市组织工人代表团去访问农村的消息后,在一月十五日自动献工一日,并用这天工资买了三台“工农联盟号”收割机和六台大型双轮双铧犁,以鞍山全体职工名义赠给农民弟兄。
在献工那天,职工们干活格外起劲。铸造车间刘玉林翻砂小组工人,在一个上午时间就完成了往日一整天的工作量。制犁车间赵纯家小组做铧板时,超额完成任务百分之三十五点五,并改进了卡锯,提高了产品质量。这一天,全厂所有的人员,没有一个人缺勤。
送给农民弟兄的礼物——三台“工农联盟号”收割机,已由鞍山工人代表团分别赠送给热河“五一”集体农庄、黑龙江绥化县民吉村王喜明农业生产合作社、吉林省蛟河县韩恩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三台“工农联盟号”收割机,按最低限度来算,每天可收割一百七、八十亩麦子,顶一个农民干两个月。


第2版()
专栏:

蒙绥牧民积极发展畜牧业支持工农业生产
内蒙古自治区和绥远省各地牧民积极发展畜牧业,以大量的牲畜、皮毛等畜产品支援工农业生产。截至去年十一月为止,内蒙古各地牧区供给工业生产上需要的羊绒羊毛五百六十二万多斤,牛羊等各种畜皮五十五万多张。去年一年,绥远省各地牧区也通过供销合作社供给绥远毛织厂、清河制呢厂等毛织工业生产部门八十八万多斤羊毛。特别是当寒冬到来的时候,绥远省各地牧区又拿出二万来张羊皮供应省内矿区职工制做防寒皮衣,使工人们情绪饱满地从事工业生产建设。在支援农业生产方面,各地牧民也献出了很大力量。如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为例,牧区仅由合作社系统供应给农村的耕畜即有马三千八百四十一匹、牛四千四百头,另外还有三万只母羊(包括少数种羊)。由于牧业对农业的大力支援,过去缺乏牲畜的地方已增加了耕畜。如宝昌县二区农民在一九四九年平均五户还不到一头耕畜,到去年十一月间两户就有了一付牛犋。耕畜的增加,就直接帮助了农民进行精耕细作,提高了粮食产量。多伦县三区在一九四九年,由于缺乏耕畜农民很少耙地、耱地和进行秋翻地,但到一九五二年春季耙耱地已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秋翻地已占百分之八十五。因此,从一九五零年每亩产二斗粮,提高到一九五二年每亩产三斗二升粮。
蒙绥地区畜牧业能够发展,和工农业产品的支持、帮助有很大关系。如去年内蒙古东部区曾以四万八千多块豆饼(每块五十斤)供应给呼纳盟陈巴尔虎等四个牧业旗充作牲畜饲料,帮助牧民保畜过冬。又以二百二十台打草机、搂草机,五十台水车,以及大量生活必需品供应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又如察哈尔盟太仆寺左旗每年从农业区输入五十多万斤粮食,使解放前每年宰食三千七百多头牲畜的情况,到去年已变为仅吃六百头。因为牲畜消耗的减少,该旗牲畜的数目,已从一九四九年的一万多头发展到去年的三万二千多头。


第2版()
专栏:

江苏省专卖事业公司试用非粮食原料酿酒
每年可节约粮食一千多万斤
中国专卖事业公司江苏省公司试用非粮食原料酿酒成功,每年可节约粮食一千余万斤。
中国专卖事业公司江苏省公司在节约粮食和保证市场供应的要求下,从一九五三年第二季度开始,组织酿坊和副业酿户互相学习技术,推广非主要粮食制酒,并积极组织各地寻找含有淀粉、糖质和纤维素的产品试验酿酒。从去年八月份以来,各地本“就地取材”的精神,使用了烂山芋、草子、茨菇、菱角、蒿苗籽、芡实和青菜汁等试酿已经成功。现已开始大量生产的有菱角、茨菇、芡实和蒿苗籽四种。根据初步估计,用这四种原料酿酒每年可产四十六度烧酒五百多万斤,一年就可以节约粮食一千余万斤。
根据中国专卖事业公司苏州支公司试制的情况,每百斤菱肉可酿四十六度烧酒十七斤,估计每年可收购三千万斤菱角作原料,每百斤菱角可剥五十七斤菱肉,按每百斤菱肉出酒十七斤的标准来计算,每年可产四十六度菱角酒二百九十万斤,约可节省四百七十万斤红粮或五百八十万斤大麦。茨菇酿酒是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宝应批发部试酿成功的,每百斤茨菇可产四十六度烧酒七斤到九斤半,由于茨菇保存困难,每年约可收购二千万斤,按每百斤出酒九斤半计算,则可酿酒一百九十余万斤,可代替三百数十余万斤红粮。
芡实可酿大曲酒,江苏省专卖事业公司镇江采购供应批发站试酿的结果,每百斤芡实产六十二度面酒四十八斤二两。芡实产量很大,每年可收购二百余万斤,可制六十二度曲酒一百万斤左右,能代替二百二十万斤红粮。
蒿苗籽即蒿苗(亦称蒿白)的种子,盛产高邮湖中,菱塘、闵塔等水网区亦有出产。根据中国专卖事业公司高邮批发部的试酿,每百斤原料,可产四十六度烧酒五十三斤。且可酿六十度到七十度的酒。目前仅高邮湖的蒿苗籽即可收购六十万斤左右,可酿四十六度烧酒三十万斤以上,约可代替六十万斤红粮。现江苏省专卖事业公司,已总结了这些经验,加以推广,并且号召各地继续试酿,以便更好地节约粮食。(陈宗英)


第2版()
专栏:

河北山西河南等地及时供应农村缺粮户食粮
河北邢台专区、山西运城专区、太原市及河南上蔡、商水县等地,在收购粮食的同时,及时解决缺粮农民及市场的粮食供应问题,使缺粮户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粮食。
河北邢台专区各县自去年十一月上旬到十二月中旬一个多月内,就拨到各县代销站六千八百二十多万斤粮食;据不完全统计,已供应到群众手里的粮食有两千七百六十万斤。山西运城专区仅去年十一月份一个月内,全专区供应了群众小麦六百八十六万三千五百多斤,秋粮一千三百二十七万二千多斤。太原市供销合作社和粮食公司,在收购稻米的同时,从市内调出杂粮一百四十多万斤供应农民食用。河南上蔡县在去年十二月上、中旬即供应城镇缺粮户和灾区缺粮户小麦十六万四千六百斤,杂粮三十六万三千九百多斤。信阳专署粮食局并从淮南调到上蔡大米一百万斤。商水县人民政府为了保证灾区农民和非灾区缺粮户都有饭吃,从外地调运来大批粮食,除发给救济粮外,又大量供应灾民食粮,仅胡庄一个乡,在去年就得到政府供应的粮食十七万余斤。
为了做好粮食供应工作,河北邢台专区、山西运城专区粮食局召开了各县粮食局局长会议,邢台专区还召开了各县粮食收购办公室主任会议。会上依据上级指示和当地群众生活习惯,制订了供应方案。为便利群众买粮,各地都根据不同的经济作物区和交通情况,适当地增设了售粮供销站。山西运城专区在各县设立了一百四十四个供销站,克服了购粮中的等待拥挤现象。上蔡县十八个供应点实行了“连带上班制”,灾区的缺粮农民不分早晚,刮风下雪,只要需要就能在粮食供应站上买到粮食。在各地大张旗鼓宣传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中,和购粮工作同时,进行了粮食供应工作,不仅解除了群众怕“买不来粮”的思想顾虑,同时使群众全面地懂得了国家粮食政策的重大意义,懂得了执行粮食政策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提高了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因而纷纷自动地把余粮卖给国家。
由于缺粮户能用合理的价钱买到需要的粮食,有力地支持了群众的生产,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灾区农民由于及时得到了口粮,解决了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鼓舞了灾民生产自救的信心。


第2版()
专栏:

安东市永华食品厂
利用玉米骨酿酒试酿成功
安东市永华食品厂副厂长梁凤山,用玉米骨酿酒试酿成功。去年十一月份,梁凤山就着手研究用玉米骨子(脱粒后的玉米棒)酿酒。将玉米骨经过充分干燥以后,磨成粉末,按照“烧糠”的操作法进行小型试验,结果“?酒”出酒率达到百分之十点四,质量和用高粱糠酿成的酒相同。根据化验结果,判定:玉米骨含有淀粉百分之三十七点一三,将来出酒率可以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第2版()
专栏:

“二七”老工人在新的年代里
新华社记者 袁蓬
今天在郑州铁路管理局各单位里,还有许多在三十一年前积极参加“二七”大罢工的老工人。他们当年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作过英勇斗争。今天,在国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年代里,虽然这些老工人大部分已经须发苍白了,可是他们大部分仍然坚守在生产岗位上,把晚年的全部精力贡献给国家和人民。
在郑州机务段工厂,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戴着老花眼镜的老工人,他开着全段最大的一部机床——能刨刮一丈多长工作物的大龙门刨。这个人就是“二七”罢工时的工人敢死队员王荣才。他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早以前,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们,就劝他按照劳动保险条例退休养老,可是他总是拒绝,他说:“你们别看我年纪老了,我的精神不老,技术也还在,只要我活一天,就要为新社会的建设出一把力,不能落在青年人的后边。”的确,王荣才的工作干得不错。四年多来,他在郑州机务段没有出过一件返工活。相反地,他做许多活所需要的工时是一年年地缩短了。比如他现在刨刮机车上重要部件导板所用的工时,就比一九四九年差不多缩短了三分之二。其他“二七”老工人的工作,也都像王荣才那样获得显著成绩。“二七”大罢工时的京汉铁路郑州工会庶务副主任刘桐,现在郑州车辆段钳工班负责检修螺丝的工作。而且工作做得很好。郑州车辆段钳工班班长楚伯超说:“解放几年来,郑州车辆段从来没有因为刘桐的螺丝修不出来影响过出车。”刘桐的工作是相当艰难的。因为郑州车辆段的套螺丝机床现在还不够用,刘桐干活是用手工,他每天站立在工作台旁,用双手扳动着螺丝刀架子,有时身体累得很疲乏,可是他始终没有懈怠过。刘桐说:“工作累不累呢?真累。可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好比上高山,要怕累,山就上不去。”
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目标,鼓舞着所有“二七”老工人,他们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二七”老工人李伦谦,原来在郑州车站的调车机车上烧锅炉,有一次因为修理机车碰坏了腿,不能再在机车上爬上爬下地干活了,上级就在去年年初调他到郑州机务段工厂烧茶炉。李伦谦烧茶炉,一个人要供给全厂几百个职工开水。他干这个工作,也像过去当机车司炉时候一样认真负责。郑州机务段工厂的制度规定,职工们是在每天上午八点钟开始上班,李伦谦在每天早晨五点钟就来到厂里生火了;晚上,李伦谦又比所有的职工走的都晚。他常说:“只能叫水等人,不能叫人等水。”有时候他还亲自把水送到车间或办公室,免得职工们来回跑着取水,耽误生产。当人们称赞李伦谦工作精神时,他总是谦虚地说,做得还不够好。
“二七”老工人们不仅把本身负责的工作做好,而且都非常关心别的职工的工作。因为他们知道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要靠大家的力量。在这方面,郑州机务段机车甲检台上的工人,非常感激
“二七”老工人郑国钧对他们的帮助。郑国钧本来是制动组的钳工,不直接在甲检台上干活,可是他对于在他的工作地附近的甲检台的工作时常留意。有一次,郑国钧看见甲检台正在起架机车,甲检台的四根丝杠有三根都在向上升起,有一根丝杠却在中途出了毛病,停止转动了。这个情况如果晚发觉一会儿,上边的机车就要翻倒下来,不仅要摔坏机车,而且要摔坏工人,由于郑国钧及时发现立即提醒甲检台工人的注意,就避免了这个大事故。
“二七”老工人还帮助年轻的新工人学习技术。像前边所说过的七十岁的老刨床匠王荣才,就曾经教导好几个学徒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刨床操作。经王荣才亲自教育出来的青年刨工刘家振,现在已经参加了东北某重工业工厂的建设。郑州机务段锅炉班老工匠、“二七”老工人刘志清,在解放后几年来,已经培养了五个学徒成为三级或四级工匠。刘志清的大徒弟、出色的铆钉工匠邓康贵,已经参加了湘江大桥的修建工程,现在又在建设汉水大桥。刘志清另外四个徒弟有的调到了铁路系统其他工厂做工,有的已经出国帮助朝鲜人民的恢复经济建设工作。
爱护国家资财,积极贯彻经济核算,也是“二七”老工人的一个特点。如刘志清,他每天只要工作稍有个空闲,就要在车间和场院里四处搜寻,看有没有浪费现象。他看到有机械设备在场院里放着,怕生锈,就找人把它抬到库房里。他看到有些工人在工作中不大爱护材料,就提出严格的批评。为了反对浪费,有时,工厂的负责人没有及时接受他的合理意见时,刘志清就一直写信告到中国铁路工会郑州区委员会的主席和部长们那里。刘志清常常对人说:“你要糟塌工厂里一点材料,比糟塌我家里的东西还令我心疼。”像刘志清这样高度爱护国家物资的品质,对所有工人都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第2版()
专栏:

宣裕民农业合作社怎样改善了和群众的关系
陈昌 吴光焕
去年,辽东省辽阳县英守堡子村宣裕民农业生产合作社,认真学习了互助合作政策,积极团结群众共同搞好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脱离群众的作风,在群众中真正树立了威信。
模范互助组脱离了群众
一九五二年,宣裕民农业生产合作社还是互助组的时候,有一度和群众的关系很不好。许多组员都认为:“咱们是省植棉模范领导的模范互助组,名闻全省。”所以,在群众面前处处表现很高傲。中共村支部书记刘洪章也领导着一个互助组,可是宣裕民组的组员就瞧不起他们。东北区、省、县、区的干部,来时都是直接到宣裕民组里,使得别的互助组十分“眼气”。报上常登宣裕民组的模范事迹,全县的互助组差不多都学习,可是本村的农民就不学。有的说:“你模范你的,谁照你们学!”特别因为有些农民对农业负担政策不了解,棉田定产以后,都说是“叫植棉模范给连带的,不然产量定不了这么高。”抱怨宣裕民使他们多出了公粮。宣裕民有时听到群众在背后说他们,他就批评群众有“落后思想”“走富农道路”,群众听了更加不满。他们和群众的来往越来越少。组里牲口满圈,有的群众推碾拉磨虽有困难,也很少来借。有的群众说:“人家那大互助组,咱们‘够不上’去借,再说,人多嘴杂,你行他还不行呢!”有时群众在一起闲谈,组员一走过,就住了话尾。组员们都纳闷,寻找病根究竟在什么地方。宣裕民说:“在什么地方?明摆着是两条道路发展不同,这是斗争!”这样一说,真正的病根子越找不到了,一个模范互助组却严重地脱离了群众。
找到了病根
去年春天,从宣裕民互助组转社起,中共区委发现了这种情况,明确认识到互助组、合作社团结群众的重要性,了解了孤立地培养模范一定脱离群众,因为模范是从群众中来的,是群众的模范,不是政府的模范。区委把这些道理想通了。转社时,区委书记姜永汉就亲自掌握,耐心地对村支部书记和党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清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就是领导好互助合作,搞好生产,并且要培养模范,利用模范事例教育农民,帮助模范带动群众。这样,首先在村支部内部对这些政策有了正确认识。以后区委又在社里进行“团结群众,搞好生产,改善群众关系”的政治教育。区委还在该村对群众着重宣传了互助合作政策、负担政策。提高了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使他们改变了对宣裕民社的看法,明白了负担政策,再不抱怨宣裕民了。同时,合作社的社员认识到自己脱离群众的不对。他们找到了过去的病根是:没有主动从各方面去团结群众,帮助其他互助组、单干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搞好生产。支部书记刘洪章也检讨了过去支部放松领导的缺点。
党支部加强了领导
支部书记刘洪章,从思想上认识了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好生产,领导好互助合作后,就经常到社里参加他们的会议,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改进和群众的关系。春天,社员张永曾因为地多,只一个劳动力,怕吃亏,退了社。支部知道了就对他进行教育。张永曾因此思想通了,又回到社来,并且成了骨干。支部还经常对社主任宣裕民进行个别帮助。社员罗春阳说:“刘支部书记在早连问都不问咱们,今年可真变了啊!对咱们真关心。”社里生产一贯走在前头,又全面使用新技术,支部就抓紧了合作社的先进事例,在群众会上宣传,推动群众。棉花打水杈、撸土叶是新办法,群众怕打了损害棉花,合作社就先做。支部组织了三十多人去社内实地参观表演,村技术员、宣传员也很快学会,一面自己做,一面宣传,后来引导群众都照着做了。间苗、追肥等也都是由合作社先做,组织群众参观,然后推广。群众前后共参观了八次。从此,使合作社变成了全村生产上的旗帜了。
过去,有很多群众认为合作社是“归大堆”,白挨累,分不着东西。支部就针对这种思想,在群众会上用社员的具体例子,宣传农业生产合作社按劳取酬、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并拿合作社庄稼块块长得好的事实进行教育。这才使群众的疑虑慢慢消除,看法也慢慢改变了。
团结群众生产
在区委和村支部的领导下,社员对群众的态度也大大改变了。去年春耕时,农民李玉章雇不上牛犋,眼瞅着地就种不上了。社员宣泽民知道后,回社一谈,社员们就说:“要帮他把地种上。合作社应该团结群众搞好生产,何况他又是贫困户!”社里决定和他换工。李玉章五亩七分地,春耕阶段计算,牛犋得十一个工,合作社用大牲口,六个工就种完了。按“等价互利”来说,共折七个人工。李玉章还工时,因他扶犁扶得好,给社里犁地评到十一、二分,五、六天就还上了。他说:“今年若不是合作社,我这地就得扔。”
夏锄时,单干户孙延昌因为春起雇别人牛犋没付现钱,到?地时,别人就不给?了。孙延昌瞅着庄稼发愁。社员知道了,回去开管理委员会研究,大伙都同意帮他?地。孙延昌乐得说:“不叫合作社帮助,我这地铲完就?不上啊!”间苗时候,刘洪章互助组妇女少,间不过来,草苗齐长。社里马上派了五名强壮的女社员去援助他们。原先刘洪章互助组的女组员在劳动上光讲同酬,不讲同工,一律和男的评十分。这回社员帮他们一边间苗,一边谈论合作社中妇女怎样评分记分。女组长尚德敏给她们讲社里同工同酬的道理。从此,刘洪章组纠正了过去的毛病,妇女按做的活多少、好坏评分,男的对妇女们的意见也就少了。不少群众说:“合作社不但自己生产好,还抽人帮别人搞好生产。”
去年合作社的庄稼块块都好。群众评论:“合作社的地有记色:讲棉花,那块桃多、桃大就是;讲高粱,那块又粗又黑就是;谷子又高,穗又大的也是。”不但社的地好,挨着合作社的地,差不多也好。原因是:宣裕民和社员在地里干活,看见群众运用新技术不合适时,总是要亲自去告诉他们怎样做。刘庆绵组追硫铵不会追,有时追到棉花叶子上,宣裕民就到他的地里,自己追个样子,教给他。孙文言老婆在地里间棉苗,间得太密,又不等距,宣裕民也亲自给她间个样子看,并给她讲等距、间苗和密植的好处。农民李玉阁的地挨着合作社的地,棉花长得和社的差不多。李玉阁说:“你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你能丰产,咱也要丰产。”所以挨合作社的地,有很多都照合作社使用的新耕作法做了,庄稼长得都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