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中南区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纷纷参加互助合作组织争取增产更多粮食
【本报讯】中南区广大农民在完成购粮工作后,正积极投入冬季生产,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为在一九五四年增产更多粮食,卖给国家,支援国家工业建设而努力。
据湖南、江西、河南、广东、广西五省的初步统计,现已播种的小麦、大麦、油料作物和绿肥作物等共达一亿四千五百多万亩,江西省南昌、萍乡等县都超额完成了冬种计划。冬耕、除虫、积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已在各地广泛展开。江西省东乡县计划到春耕时积集各种肥料七百三十四万多担,平均每亩田有肥料二十三担,比去年同时期每亩增加六担。湖北省已有四十余县展开兴修农田水利运动,据随县、荆门、远安等九县三百二十个乡的统计,最近完成的小型塘堰工程有二千三百余处。广东省粤东区现已有九个大、中型水库,七处防洪工程和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工;澄海县能灌溉六万亩田的金狮喉水闸工程,经过四十五天突击,已经完工。各地农民除添购大批牲畜、农具、肥料外,并积极向国家银行储蓄春耕生产资金。截至去年十二月底,中南全区农民储蓄的款项,比去年十月底增加百分之七十点六,其中江西省增加百分之三百五十三点五,湖北省增加百分之二百一十二点九。湖南省衡南县有的农民编了一首山歌,这首山歌可以用来说明目前中南区一般农民积极要求扩大生产的心情:“工农联盟互相帮,你做工来我种粮,你为农业造机器,我为工业来卖粮。卖出粮食千万斤,大量钱款存银行,准备春耕大生产,争取年年多卖粮。”
经过总路线宣传,中南区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了,许多农民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好处,纷纷要求参加互助合作组织。有些“挂名”互助组自动进行了整顿,不少有基础的常年互助组纷纷要求转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河南省浚县一百四十个村的统计,最近新发展的常年互助组有三百八十八个,参加的有二千三百四十户;该县原有的一百零六个常年互助组,最近又吸收了七百零七户,其中有四十个常年互助组要求转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湖北省今年计划建立五百二十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目前已有二百多个社正在酝酿成立。湖南省今年计划组织全省百分之五十的农户参加各种类型的互助组,重点办好三百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南全区根据农民的要求和可能的条件,准备在今年将半数农户组织起来,其中参加常年互助组的将占组织起来的农户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在购粮期间,中南区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也有了发展。湖北省浠水县蔡河、积民两区就新组织了十八个信用合作社。中南区广大农民把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看作是“上渡船”,他们认为:“搞好互助合作,就能发展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第2版()
专栏:

第一汽车厂同时进行施工和生产准备工作
【本报讯】第一汽车厂为适应今年基本建设任务,适当地调整了组织机构。第一汽车厂一九五四年的工程任务很大,工程量为一九五三年的四倍多。其中包括比去年大八倍多的混凝土工程,许多极复杂的管道工程,热电站及五个主要厂房的几千台机器的安装工程,另有配合安装与生产准备的十二个车间要进行生产。为了适应这个任务的要求,该厂已把施工和生产准备工作分开,建立了工程公司与工厂两个机构,分别由中央建筑工程部和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这样,不但施工与生产准备可以同时并进,提早完成建厂任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可建成一支强大的完整的施工力量。现在,工程公司已经组织起来。这个公司,在施工方面,今年划分为十个工区,包括八个建筑工区,一个管道工区,一个道路工区。还有四个直接为现场服务的技术职能处。在附属企业方面,建立了设备相当完善的金属结构、钢筋预制、木材加工、搅拌等工厂。在施工机械方面,建立了一个机械化供应站和水暖、电气、电信等专业施工队伍。这个公司不仅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有总包能力的建筑队伍,并且已有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良好基础。目前全体职工正在紧张地进行各种施工准备工作,有的工程正在进行冬季施工。现在,那里的气候已降至零下二十多度,地面上的积雪已越来越多,这使混凝土工程遭受到越来越多的困难。但是在职工们的努力和苏联专家的热忱帮助下,他们采取了蒸气和电热的保温办法,克服了在严寒季节中施工的困难。机械装配工场已提前超额完成了冬季装吊任务。


第2版()
专栏:

今年新建的四个大棉纺织厂即将开始施工
【本报讯】今年,我国在北京、石家庄、郑州、西安等地新建的四个规模巨大的国营棉纺织厂,正紧张地进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将于三月间同时开始全面施工。
去年,我国开始在上述地区新建四个规模较大的国营棉纺织厂,这四个厂现已在着手安装机器。今年第二季度起即可先后投入生产。今年新建的四个大厂的规模,较去年建立的四个厂增大一倍。因而今年纺织工业的基本建设任务,也比去年增长很多,基本建设工作量为一九五三年的百分之二一一点六六;建筑面积为去年的百分之二一七点八七。这四项工程,就其规模的巨大和技术的复杂程度,都是我国纺织工业历史上空前未有的。
为了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基本建设任务,中央纺织工业部与部属各建设单位,在进行一九五三年新建厂安装机器的同时,就积极地进行了今年新建厂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四个棉纺织新厂的初步设计业已完成,并将于三月起陆续交出施工图。建筑材料供应工作也在紧张进行。由国家统一分配的主要建筑材料物资,已分别运到四个工地。
去年一年,各工地在施工中都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纺织工业部基本建设局从去年十一月份起,连续召开了工料定额、计划统计、劳动保护、施工管理以及工地政治工作等一系列专业座谈会,总结和交流了四个主要工地的先进经验。这些先进经验的贯彻执行,将使今年基本建设的施工与管理水平提高一步,给完成今年的施工任务准备了良好条件。


第2版()
专栏:

佛子岭水库水力发电站积极进行建设
沈阳、哈尔滨电工工人赶制发电站的发电设备
【本报讯】淮河上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佛子岭水库水力发电站,正在积极进行建设。
根据设计,这座巨大的水力发电站,安置五部容量共八千瓩的水轮发电机。水库完成后,被拦蓄在水库里的渒河水量,就按照需要流经导水管,发动涡轮式的水轮,直接带动发电机。在常年可生产电量四千余万度。
安在十七、十八号垛内的两套导水管,重达一百七十吨,由华东钢铁建筑厂制造。该厂在去年十一月完成了制造任务后,就选派了四十一个优秀的技术干部和工人等,来到佛子岭工地进行电焊、放样、装配等冷作工。上海锅炉厂也受华东工业部供销局的委托,派了两位技术干部前来指导。工人们热情的劳动,加上佛子岭起重工的协助,以三十五天时间,完成了四十天的冷作工。一月八日,正式开始安装十八号垛内的导水管。
发电站的水轮发电机是由沈阳、哈尔滨电工工厂制造的。现水轮机及变压器等机件,已开始从东北向佛子岭工地起运。
按照计划,今年内将做好八千瓩容量发电机的基础工程,安装好两部共两千瓩容量的发电机;明年电线将架到合肥。国家将利用极便宜的电力,在佛子岭开办规模较大的竹木加工厂,这座工厂不但用机器加工标准门窗及其他家用木器;而且还用机器加工编制水瓶壳子的竹料,并将以手工业合作社的方式,组织约五千以上的农民,进行手工业生产。
沈阳、哈尔滨两地国营电工工厂工人正在赶制佛子岭水库发电站赶制发电设备。
制造这种发电站的发电设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工人们在增产节约竞赛运动中,积极学习了苏联先进经验,不仅克服了设备不完备的困难,使工作效率提高一倍到三倍以上,并且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台自动调速器和自动高压开关柜。为了改进机件,担任设计工作的工程师们也积极学习和运用了苏联先进经验,并和工人们三番五次地进行精密的比较、计算和研究。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和忘我的劳动下,终于提早七天完成了水轮机的全部任务。哈尔滨电机厂水轮发电机的制造工作,预计三月间可全部完成。


第2版()
专栏:

东北区超高压送电线路正式送电
【新华社沈阳一日电】东北区新建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路,已从一月二十七日起正式送电。一月二十八日下午五时,超高压送电线路的基本建设部门已把线路移交给生产部门。新线路输送出来的廉价电力已安全地供应给鞍山、沈阳、抚顺和阜新等工业城市。沈阳电业局最近批准的一百二十八家用电户,有的已经从这条线路得到充裕的电力供应。
这条超高压送电线路正式送电前,曾经过严格的验收和送电试验。当进行二十二万伏超高压的递升加压试验和冲击合闸试验时,全部线路未出任何问题。这条线路的质量好,是工人们在建设过程中非常注意工程质量的结果。如三零四队的工人接线头时,在每个压接管上都打上“某某小组制”的钢印,以示负责。各工程队从开工到完工,无论是打基础、组铁塔、埋接地装置和架线、紧线等,每个工序结束后都要经过质量检查人员严格的检查和验收。质量检查人员们攀登高塔或跳下基础坑,检查得很认真细致,即使有一点点小毛病也要设法纠正过来。


第2版()
专栏:

周林旺农业合作社走上富裕的道路
凌济忠 董信 朱先本
现在的愉快生活
浙江省龙游县贤求朋村有四十八户人家,参加周林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就有三十七户。去年秋收以后,周林旺社的农民,家家户户粮食堆满仓,苞萝挂满堂,呈现一片丰收的景象。
随着生产的提高,收入的增加,社员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大大改善了。去年一年,全社除添置锄头二百多把,风车一部,水车两部外,还新做单裌衣服一百三十多套,棉被九条,棉袄十四件,毛线衣三件,买卫生衣二件,列宁服十五套,雨鞋二十一双,新建瓦房十间。全社有十八个儿童上了学(解放前只有三个),社里还订有“农民大众”等报。冬天,社员们在白天辛勤劳动以后,晚上就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愉快地学习、读报。有时,大人们在一起谈笑,活泼的孩子们就在灯下唱歌跳舞。邵新富的娘说:“过去天没黑,就关门闭户,一片黑暗;现在晚上张灯点火,学习、唱歌,热闹欢天,贤求朋村真是改朝换代啦!”全社农民,以前有十九户是贫农,五户是雇农,组织起来以后,现在都已经上升为中农,原有的中农生活就过得更好了。正如社员们常说的:“再也不愁没吃没穿啦!”
组织起来以前
贤求朋村周围都是黄泥荒山,村东有条山溪。一九五二年以前,每当大雨以后,村周围的山水就由山溪汇流而来,往往淹没整个村庄;农民一年辛勤劳动所种的庄稼,常被山洪冲毁。雨水多的年分,因土地被淹,一熟作物种三、四次也得不到收益。全村土地上所施用的一点肥料,大都被水冲走,每亩地顶多只能收谷子一百八十斤到二百斤。所以,解放前农民生活十分困苦。
解放后,一九五一年初,贤求朋村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山洪仍然为害,耕牛、肥料、农具、劳力等等都很缺乏,农民在生产和生活上仍有很多困难不能解决。雇农吴樟文在土地改革中虽然分了六亩五分田,但种子、肥料、耕牛一无所有,生产很不及时,田里收成低,还得靠砍柴糊口;老农姜中禄在土地改革时分了二亩四分田,因为缺乏耕牛、农具,别人已经种田了,他还没有耕田,加以缺乏肥料,到秋收时只收了二百五十斤谷子。吴昌其的一亩田和姜中禄的五间茅屋被山洪冲毁,汪麦古的一亩七分五田被冲后种了三次,还是颗粒无收。据一九五一年二十六户的统计,每亩平均只收到二百六十斤谷子,其余较好的,每亩也只收到三百来斤。
找到了走向富裕的道路
一九五二年,贤求朋村的农民找到了走向富裕的道路。劳动模范周林旺从县里开会回来,就对农民宣传组织起来生产的好处。他首先组织九户农民成立了一个互助组。当时正是春耕的时候,九户组员就有七户缺粮食吃。但由于组织起来生产节省了劳动力,组里就抽出三个劳动力出外打短工,又替组外包耕了十多亩田,共赚回大米五担多;组员们又发挥了友爱互助的精神,终于解决了春荒缺粮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了春耕播种,并普遍做到了比个体农民多耕一次。农民亲眼看到,周林旺互助组生活和生产中的困难问题,由于组织起来得到了解决,庄稼也长得很茁壮,就先后又组织了四个互助组。
互助组组织起来以后,组员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可是在分散经营、集体劳动的基础上,又碰到许多解决不了的困难问题。他们往往为了评工找账,生产先后,争吵不休。在这时候,组员们听到说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大家认为听共产党的话不会错,还是早组织起来好,所以在一九五二年六月,就以周林旺互助组为主,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一九五二年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首先在村南村西做好了两条防洪水坝,这就给贤求朋村发展生产打下了基础。社员吴樟文说:“我一辈子的愿望今天实现啦!”也有的说:“合作社刚组织起来就给咱村除了一大祸害。”在爱国增产竞赛的号召下,全社社员提出了“把瘦田变肥田”“保证要比一九五一年增产二成”的口号,进行夏耘施肥,一般都作到耕三耘四,施用的草灰等肥料比一九五一年增加二万多担。这一年社里并特别注意了防虫工作。结果,一九五二年得到空前的丰收,全社秋庄稼共打谷子十二万二千一百七十一斤,平均每亩四百四十一斤,比一九五一年增产三成多,比解放前增产一倍多,比当地互助组和单干农民增产一成半。社里一九五三年更加发挥了组织起来的作用,完全统一经营管理土地,选换良种,培育壮苗,多耕深耕,普遍作到适当密植,合理施肥。这年每亩平均产稻谷四百九十七斤,比一九五二年又增产一成多,比当地最好的互助组增产一成半,比最好的单干农民增产二成以上。全社纯收入每人可得到一千一百斤以上。增加收入最多的周立成,他有五亩五分田,一九五一年单干时纯收入是稻谷一千四百四十二斤,一九五三年参加社后的纯收入是稻谷五千八百零三斤,比单干时增加了三倍多。集体劳动的作用周林旺社的农民深深体会到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好处。一九五三年夏天,稻子正在抽穗,需要水分的时候,却一连五十多天不下雨,社内二百八十三亩田普遍受旱。他们决心要战胜严重的天灾。平塘底的田干了,他们就从沟洞里车水来浇,后坂的田干了,他们就用六架水车接起来,两次车水救稻。富农龚继生在那里有二亩七分田,因劳力不足没有车水,结果减产三成。社员们说:“‘劳力’比‘资本’强,合作社赛过富农。”老佛殿的田干了,他们就用七架水车连接起来,两次把水搬过山头,救出了稻子。单干农民周尚根在那里有三亩田,用二张车就可把水搬来,但因劳力不足,没有搬水,结果颗粒无收。经过这样和旱灾作斗争后,全社庄稼都获得了丰收。去年在早稻成熟时,社里又要割早稻,又要车水抗旱,还要种晚稻和苞萝,各种生产工作都挤在一起。但由于社里八十多个人实行科学分工,男整劳动力负责车水抗旱,收割,下种;妇女负责拖稻草、撮灰,配合车水;老年人养猪,拾狗粪;大点的孩子就出去放牛,所以,做到了边抗旱、边收割,边下种,并且保证扩大了秋种面积百分之二十五。此外,社里土地劳力集中使用以后,二百八十三亩田,平常只要二十八个整劳动力耕种就可以(社内有整劳动力四十五个),其余的劳动力就用来搞副业生产。一九五三年这些多余的劳动力出去帮别人挖山、打油、烧石灰,就赚回稻谷二万五千斤,使社里的生产资金更增加了,在晚稻田中就有条件施用足够的肥料,结果,每亩晚稻田比当地一般农民增产了一百多斤谷子。社里按照土质,分片种植作物,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原因。社外农民羡慕地说:“合作社的田都是一片莲子,一片中稻,一片晚稻,长得齐刷刷的,真是好。”


第2版()
专栏:

归国日侨感谢我红十字会对他们的协助
【新华社三日讯】中国红十字会最近收到从中国归国的日本侨民所组织的“在华日侨归国者全国联络会”于一九五四年元旦发来的一封信,衷心感谢中国红十字会协助二万多名日侨平安回国,并表示决心为加强日中友好与和平运动而奋斗。该信全文如下:中国红十字会:
值此迎接辉煌的一九五四年新春之际,谨此衷心地庆祝贵国人民进入伟大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平建设的第二年度,大大向世界显示了人民胜利的成就。
回想起来,一九五三年是我们在华日侨集体回国获得胜利的一年。去年春天,由于前所未有的国民外交开辟了一条道路,其后即有二万六千名日侨在贵会充满友好精神的特别照顾之下,平安地回国了。对此,我们极为感戴,谨向贵会表示衷心的谢意。
我们隔了八年至十年之后,重新回到祖国,看见故乡的山河,见到父母兄弟朋友,使我们欢欣鼓舞;然而这种欢喜情绪为时甚短。不久,我们就看到祖国日本是美日反动派所统治的殖民地,其情况正如解放前,在蒋匪统治下的中国一样。生活是意外的困难,就职率很低,而且工作不稳定,经济上有着种种困难。不但如此,反动势力正在使用威胁利诱手段对我们进行思想和情报的调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重新想到过去在中国度过的有意义的幸福生活,我们深刻感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政府和广大中国人民的友谊及其强大力量。
然而,虽然在这种反动势力支配之下,去年我们归国日侨与广大的国民群众团结一起,传播了新中国的真相,这不但突破了反动派的所谓“竹幕”的说法——遮蔽日本国民耳目的妨碍物——给群众灌输了新鲜的气氛,改变了他们对新中国的看法;而且逐渐地使群众加深了认识,明了只有在中日友好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使日本获得独立、繁荣并巩固亚洲的和平。
虽在压迫和困难之中,但我们决心为了保护生活和人权,为了日中友好与和平运动,而更加强全国的组织和联系,团结国民群众,应用中国的良好作风来努力奋斗。邀请中国红十字会代表访问日本的事情,虽在去年终究未能实现,但该运动日益走向高涨。我们为了使之早日实现,愿意积极地活动,借以对贵会协助日侨归国表示谢意。
谨此衷心地庆贺新年,并热烈地祝中国人民更加光荣地发展和前进。
日中人民友好发展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辉煌的五年计划第二年度和平
建设万岁!
建立亚洲和平的民族的坚固团结万岁!
伟大的指导者毛泽东主席万岁!
在华日侨归国者全国联络会
一九五四年一月一日


第2版()
专栏:莫斯科通讯

北京—莫斯科首次直达客车进入苏联国境
【新华社沈阳三日电】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首次直达旅客列车,在二日下午三时十五分到达中国境内的最后一个车站——满洲里车站,并按时在当日下午五时十五分开车,向苏联境内的奥特波尔车站前进。
北京—莫斯科直达旅客列车经过满洲里时,受到了热烈欢迎。到车站迎送的有: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副局长刘英才、满洲里铁路分局副局长韩力平和满洲里铁路分局的职工,以及苏联驻满洲里领事欧西波夫等。苏方列车长巴拉吉烈夫在“莫斯科—北京”的歌声和掌声中,接受了欢迎者的献花,并与欢迎者握手致谢。
列车在三十一日下午从北京出发后,运行非常顺利,准时到达了天津、锦州、沈阳、哈尔滨等车站。沿线各主要车站都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天津铁路管理局局长刘国梁,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局长陆平,锦州铁路管理局局长赵文普,沈阳铁路分局局长王树恩,和苏联驻沈阳总领事馆副领事卡奇洛夫,哈尔滨铁路管理局专家顾问团团长卡涅斯基洛夫等都曾到各所在地的车站欢迎。
为了保证这趟列车安全准确地运行,沿线各铁路分局的机务段都选派了优秀的机车司机牵引接送。担任这个光荣任务的司机中有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安全行车模范司机张之林和天津铁路管理局天津机务段模范机车小组指导司机王增光等。将列车从长春牵引到哈尔滨的机车,是曾经安全行车三十八万吨公里的光荣机车。


第2版()
专栏:莫斯科通讯

雅罗斯拉夫斯基车站的盛事
记莫斯科——北京直达列车第一次通车
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 李楠
一列华丽崭新的客车停在莫斯科雅罗斯拉夫斯基车站的第一号站台上。站台入口处挂着一幅红底白字用中文俄文写着“中苏两国人民伟大的友谊万岁”的横额。站台上迎着密雪寒风飘扬着中苏两国的国旗。十多架强烈的聚光灯辉耀着绿色车厢上用中文俄文书写的两个伟大首都的名字:“莫斯科—北京”。
这是开往北京的莫斯科—北京第一次直达列车。列车在一月三十一日下午五点五十分(莫斯科时间)从莫斯科开出。这列火车将经过九千多公里旅程,经过欧亚两洲交界的乌拉尔山脉,经过辽阔的西伯利亚原野,经过美丽的贝加尔湖畔,经过我国的松花江和东北平原直达我国的首都北京。这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直达列车。旅客们将在列车上经过将近九昼夜舒适的旅途生活,从一个伟大国家的首都到另一个伟大国家的首都。
雅罗斯拉夫斯基车站站长康士坦丁诺夫带着笑容热烈地接待来到车站祝贺的来宾们。在车站的各个入口,旅客们和送别的亲友们不断地进来。在这次列车中,从莫斯科出发的共有三百六十五名旅客,其中一百三十五人是直达北京的旅客。在这次列车上有我国学成回国的留苏实习学生,有到我国帮助建设的苏联专家,有我国另一邻邦朝鲜的朋友,有罗马尼亚到北京的工作人员。还有更多的到苏联远东各地的苏联人民。
站台上嘹亮地播送着“莫斯科—北京”这一著名的为人熟悉的歌曲,播送着优美的俄罗斯民歌和使中国旅客特别感到亲切的用中国语言唱的“歌唱祖国”、“咱们工人有力量”等歌曲。在感人的歌曲中,旅客们陆续走进自己的车厢。在一列车厢的中间房间里的是从莫斯科开完机器拖拉机站会议回去的工作人员。在左边的房间里上来了四个朝鲜朋友。右边是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苏联家庭。孩子们扶着车窗向站台上的人挥手。人们在相互帮助着递送行李,在用“莫斯科—北京”的话语招呼着新上车来的暂时还不熟悉的朋友。在这里,人们体验到人民友谊的温暖和亲切。
站台上不息地飘落着雪花,寒风在吹刮着,但旅客们进入车厢却可以感到像在家庭似的温暖和舒适。每部车厢的走廊和房间都铺着高贵的、富有俄罗斯民间风味的地毡,挂着精美的窗帘。每个房间都有无线电收音机,有柔软的沙发,有餐桌和台灯,有象棋等类玩具,有介绍中国和苏联的杂志画报。列车内各种标志都同时用俄文和中文两种文字。在每部车厢里,都有详细的中俄文对照的时刻表。在每个停车站,旅客将听到用俄语和汉语报告当地的地名和停车的时刻。车上,旅客们将能听到苏联的音乐和中国的歌曲。在餐车里,中国的旅客们不仅能看到中文的菜单,还可以吃到仿照中国作法的菜肴。列车上有专门供旅客借阅的图书馆,这里有五百本俄文和中文的书籍。在列车上,旅客可以交送信件和电报;在苏联境内,还可以利用电话和远方城市的亲友谈话。
在这里,人们会感到苏联的铁路员工为准备通车,为旅客的舒适和便利做了多么细致和周到的工作。正如康士坦丁诺夫站长讲的一样:“我们铁路员工把这次通车看作是中苏友谊的一件盛事。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力量使这段旅程成为最便利的旅程。”列车上的苏联工作人员以最大的热情学习中文,他们在莫斯科东方学院教授的帮助下,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已学会了四百多个中文字,已能回答中国旅客的询问。在列车上,人们看见,他们一面招呼旅客,一面还在练习着中国语言。
列车上配备的都是苏联铁路方面优秀的员工。列车长利库利是极有经验的工作多年的人员。列车的司机也挑选优秀的人员担任。这一次列车的司机费利波夫就是一个工作二十三年的老工人。列车上的车厢都是新出厂的。工人们特别改进了制造车轮的技术,使直达列车每小时能行驶七十公里。
列车出发的时刻快到了。站台上的播音机用俄语和汉语交换着报告行车的时刻和沿途旅程应注意的事项。送别的人和来宾挤满了整个站台。苏联交通部部长别什切夫和外交部的人员到来了,我国驻苏大使馆的人员和许多在莫斯科的中国留学生也来了。在车站里,在一间摆着酒瓶和水果的房间里,中苏两国人员举杯为这次直达通车庆祝,为两国人民的友谊,为共同的和平事业庆祝。
在站台上,人们挥着手向旅客们向亲友们道别。两个送别几个朝鲜友人的苏联妇女在轻轻地说着旅途幸福。中国同志在向车厢中的苏联朋友挥着手。一个穿着铁路人员制服的苏联工人大声地说:中苏两国人民,这是真正优秀的人民。电影机拍摄着道别和祝福的人群。
列车缓缓地向前移动了。道别的人们和来宾忘记了风雪严寒赶在列车的前面,欢送列车驶出站台,祝福着这部直达列车载着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驶向东方。


第2版()
专栏:

福在人间
苏光作
天官甲:人们为什么不理我们呢?
天官乙:你瞧,他们为什么要理我们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