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中共老庄子村支部是怎样领导农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
王林 郭占岩
中共河北省遵化县老庄子村支部,大张旗鼓地宣传了总路线,所以全村农民在出售余粮,支援国家工业建设之后,又掀起了互助合作运动的高潮。经过酝酿,现已建立起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社的农民共有三十一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百分之四十八以上。
在老庄子村支部是怎样领导农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呢?首先在党内统一了思想。当时在党内存在着这两种错误思想:一种是以党员马?、马显武等为代表,贪大、图快,主张来个大发展。这些人认为去年全村组织起来的农户已占总户数的百分之九十六,群众有互助合作习惯,又有建社的要求,可以“放手发展,户数越多越好”;另一种是以支部书记姜存和王守臣等为代表,束手束脚不敢发展。这些人认为建社是件新的工作,没经验,主张“户数越少越牢靠”,因此当社发展到十一户的时候,就停顿下来。这时党内对建社认识上的分歧,已成了领导群众前进中的障碍。
根据这种情况,支部就领导大家讨论如何贯彻“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建社方针,并发动大家联系检查自己的思想。在讨论中,支部书记姜存首先检讨了自己的束手束脚思想,他说:“我把上级党委指示的精神领会错啦,认为开头办社户数少就算是‘稳步’,其实只要有条件,就可以大胆发展,不要急躁冒进,但也不要束手束脚,这才算真正的稳步发展。”马?也检讨了自己的盲目急躁情绪,他说:“最初,我总认为全村人都入社才好,那样,社会主义就会来的快些。现在我才明白了,这种思想不对头,如果盲目发展,建立起来了也不会巩固”。其他党员也都检查了自己的偏“左”或是偏右的思想情绪。经过讨论,大家统一认识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意义。
党内思想认识统一后,便正式在群众中进行建社工作,召开群众大会,号召群众报名入社。当时报名的只有七、八户,并且都是鳏、寡及缺劳动力的。这就引起了支部的注意。为什么在酝酿建社时要求入社的人很多,而现在报名时就这么少?于是支部号召党员,分头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思想情况,并选择重点户进行个别访问。老中农马显宽过去一直打听入社的事情,现在也不报名。支部派了和马显宽合得来的党员马显武去访问。当马显武提到“你看咱村的合作社咋样”的时候,马显宽说:“依我看哪,咱这社早晚得应了一句老古话:兔子尾巴——长不了。就拿姜兴义说吧,光棍一人,种着二十二亩地,他还有老喘病。让他入了社,社里光给他收拾也顾不过来,那还能增产!再看后来报名的那几户吧,王云葛,五十多岁,凑合着给他算上半个劳动力,光他自己那五亩地也莳弄不过来呀。王继武脱离生产当了干部,也是只剩下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九亩地入了社。挨着往下数,哪家不是这样呢!”王守斋去访问王守英。王守英是个青年团员,在宣传总路线和购粮工作中表现很好,但在建社中他却往后蹭,经了解,他本人倒愿入社,就是他母亲认为“啥事也不能乱抢先。入社后,一家人的生活就托靠给社了。咱得看看社的领导人如何,看看入社的户又是个咋样。”一般群众的思想也很复杂,有的要看看当家人是谁,能不能当好家;有的要看看都是谁入了社,这些人和自己投不投脾气;有的要看看社的制度规定的合理不合理。生产条件好的怕入了社吃亏;生产条件坏的怕社里不要;劳动力少或没有劳动力的怕分不上粮食;也有的人还怕入社后当干部操心。支部在了解群众的这些思想顾虑以后,便研究解决的方法。支部认为全村群众都已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好处已在群众认识中肯定下来,当时在入社问题上所以还存在着这些思想顾虑,是在群众思想提高,有了入社要求,但又对社内的具体问题认识不清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是群众思想发展的必然规律。支部决定在建社过程中通过具体问题的处理,教育群众,解决群众思想顾虑。于是便领导已经报名入社的十九户,进行协商讨论,选举了公正能干的马显武、马?和王守臣分别担任正副社长及会计,草拟了社章。全社讨论通过社章时,吸收社外群众列席参加。当群众见到选出的社干部正合自己的心意,入股分红等问题,也都在社章中规定的很周到、很合理,谁也吃不了亏,谁也沾不了便宜,民主管理及各种制度也都规定的清清楚楚。群众的思想顾虑开始消释了,会后纷纷报名入社。有些想入社,但对某些具体问题还不甚清楚的农民,支部又派党员进行个别解释。比如马显宽参加大会后,他的怕吃亏的思想虽已开始扭转,但对入社后究竟能分多少粮食还摸不着底。党员王守仁就帮助他算了一下账:马显宽共二十二亩地,一个硬棒的男劳动力和一个女劳动力,如果入了社,全年起码能做四百个劳动日,今年社里的初步生产计划,每亩产量要达到四百五十斤,以社内规定的劳力按百分之五十五分红来计算,并不低于他往年的实际收入。这时他才彻底搞通了思想,不光自己报名入了社,并且动员他所在的互助组里生产条件好的中农马显春、马显华、马显文等也入了社。最后社员达到了三十一户。其余没有参加合作社的三十三户农民也在支部领导下分别成立了四个常年互助组。


第3版()
专栏:

经济核算制是社会主义管理经济的方法
苏联经济学博士 科兹洛夫
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制定了经济与文化建设的伟大纲领,大会指出了在国民经济所有环节中贯彻节约制度的必要性。
党与政府提出了全力发展重工业和不断降低零售价格,同时迅速发展人民消费品生产部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经济而节约地管理经济。
经济核算制是国营企业实行节约制的主要工具。经济核算制是有计划地管理经济的一种方法,它的作用在于能够保证发掘和最合理地利用生产的内部潜力,不断地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企业盈利。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核算制的作用
在生产资料属于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不断降低单位产品生产中所消耗的活的劳动和物化劳动,是一种客观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法则要求必须节约而合理地管理经济。越能节约地精打细算地管理经济,则社会主义一切生产部门就发展得越快,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也越提高。因此,最经济而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劳动,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人民是有着切身的利益的。
资本主义式的经营本质上是反人民的。资本家所汲汲以求的,不是如何节约劳动,而是如何节约自己的资本,这种节约首先是靠加强剥削,靠残酷消耗劳动力与掠夺劳动者的办法来实现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动摇着资本主义经济,引起了对物质财富与人力的大量浪费。
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不断提高和改善生产,为不断减少活的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和扩大积累创造了可能性。
取得利润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动力。但社会主义社会也需要积累。这种积累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因此,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有盈利。
节约、企业盈利的增大,不是自流地实现的,而是在采用先进的社会主义经营方法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经过最大限度利用生产潜力的斗争而实现的。
社会主义经营方法的问题是由列宁首先提出的。远在一九一八年列宁即指出必须有计划地组织经济,对于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必须进行最严格的统计和监督,必须实行对劳动的物质奖励制,建立必要制度以发挥劳动人民的创造积极性,并推行经济核算制。
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国营企业之所以必须实行经济核算制,是因为价值法则对生产发生一定的作用。
但是苏联某些经济学者却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一重要原理。例如,雅·克伦诺德在其一九五二年出版的“经济核算制原理”一书中写道,经济核算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法则发生作用的结果”。这种不正确的观点,是雅·克伦诺德对经济核算制的全部论述的出发点。克伦诺德在其著作中对于成本下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定义,没有把成本看作是一种客观的经济范畴,而是从党和政府的政策来说明成本的必要性。由于不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些最重要的问题,著者未能对经济核算制的本质问题,给以正确的说明。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一著作中指出,价值法则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对生产发生作用,但它不是生产的调节者。价值法则发生作用的范围是受限制的。它之对生产发生作用是因为:抵偿劳动力的耗费所必需的消费品,是作为受价值法则支配的商品来生产和销售的。不估计价值法则的作用,就不可能有统计和监督以及劳动的物质奖励制,就不可能说明企业的盈亏。正是因为价值法则对生产发生作用,所以才使经济核算、盈利、成本问题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企业给了社会多少贡献,以及在抵偿活的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方面企业从社会取得了多少,这二者间的一定的依存关系,就是由经济核算制来表明的。
生产物质财富的消耗与生产活动的成果,都是用货币形态来计算的。企业依靠产品销售收入来抵偿其一切生产与销售费用,并从而取得利润——这就是经济核算制的实质。按一切指标完成国家计划则是经济核算制的必要条件。
经济核算制完全从属于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法则。
共产党与苏联政府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经济内部的积累源泉,并发掘新的积累源泉而采用经济核算制。彻底实行经济核算制并改善企业工作能使利润增加。例如,国营企业的利润总额在一九五○年为六百五十五亿卢布,而在一九五三年则为一千一百一十五亿卢布(按照计划)。但是我们还有不少亏损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工作不符合经济核算制的要求。在一九五二年赔钱的工业企业的亏损额达一百六十亿卢布。在采煤工业和木材工业部门中亏损的企业特别多。许多建筑单位没有完成降低成本的任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若干皮革与制鞋工业的工业品成本超过了计划的规定。
违反经济核算原则、纵容亏损、完不成降低成本计划,就会妨碍重工业与轻工业产品价格的降低。
完不成盈利计划,对于国家预算也有不良的影响。例如在一九五二年仅采煤工业即欠交国家预算一亿八千万卢布的利润提成。
经济核算制是以企业的独立经营业务为前提,企业的独立经营业务一方面使国家得以实行对每个企业的监督与领导,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在争取完成与超额完成计划中发挥它的主动性。同时,企业既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就要求企业在完成计划、合理使用资金与保证盈利上,对国家负完全责任。
实行经济核算制就会鼓励完成计划、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先进生产操作法、改善劳动组织、节约材料储备、消除使用材料和设备时的浪费现象,就会鼓励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降低其成本,从而提高盈利。
二、经济核算制与贯彻物质利益的原则
社会主义经营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企业和每个工作人员都应按照其生产成果享有一定的物质利益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国营企业中是通过经济核算制来实现的。
对于完成计划予以物质奖励首先表现在:实行经济核算制的企业取得货币资金的多少,取决于其完成计划的程度。
未完成计划的数量指标、产品质量低劣、产品滞销、原料燃料材料的超定额储备、工资基金的超支、成本超过计划——所有这些都会使企业处境恶化。
在经济核算制之下,企业财务情况须视企业工作如何而定,这就促使企业要不断发掘和发挥内在潜力,以便保证计划的完成。
计划订得如何,对于实行经济核算制具有重大的意义。例如,如果没有很好地计算生产潜力并把计划成本定得较高,那就可能依靠这些潜力来掩盖工作的严重缺点和大量非生产开支,从而就能够不费力地完成成本计划。在农业机器制造业就有这种情形。这个部门的一些企业在一九五一年中因产生废品损失约一亿九千二百万卢布,非生产开支达五千万卢布以上,但是它们却超计划地把成本降低了几达六千万卢布。这种恶劣的计划违反了经济核算制的一项最主要的条例——企业财务状况必须同完成计划的进度相符合。
国家把企业的一部分利润交由企业处理,把它作为他们的补充流动资金与基本建设基金,这就是国家用来提高企业在完成计划任务中所得的利益的一种方法。
一九五三年我国各企业和各部拥有三百三十二亿卢布(占全部利润的百分之二十九点八)可供支配。新增加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流动资金和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基本建设基金开支,都必须依靠企业的自有资金来保证。
许多企业的亏损情况违反了经济核算原则,因为这些企业的亏损要靠先进企业来弥补,这就会削弱进一步提高盈利和扩大积累的刺激。
在按照规定品种完成商品总额的生产计划,以及完成降低成本和取得利润的计划时,各个企业都可以设置物质奖励专用基金——厂长基金。但是,值得提出的是一些企业领导者们对于该项基金中用于个别工作人员与全厂人员物质奖励的部分,常没有加以正确运用。他们往往不计算先进生产者争取节约的成果,这样,就降低了厂长基金在争取完成计划中的作用。
实行经济核算制可以帮助贯彻社会主义的按劳取酬原则,提高每个企业工作人员的物质利益。
考虑价值法则对于生产所发生的作用,正确规定批发价格,对于加强经济核算制和改进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依据正确的成本计划和盈利计划建立的、忠实反映客观经济法则的价格制度,能够鼓励完成计划、改进产品品种、提高产品等级和节约材料。这一切又会帮助提高企业的盈利。
价格的规定缺乏经济的根据,就会破坏经济核算制的原则,降低在提高产品质量中的物质利益。例如在缝纫工业里,为许多制品规定了平均成本,这种平均成本降低了在出产优良产品中所得的利益。这常常会使提高产品等级的企业不能完成盈利计划,从而无法获得厂长基金。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是不合理的,它将阻碍商品品种的改进。此外,巩固经济核算制也要以工业工作人员尽最大努力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与降低成本为前提。
随着购买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商业组织把劣货和次等货退还给企业,并要求处罚这些供应货物者的情况随之增多。例如列宁格勒“维·斯洛兹卡娅”纺织工厂在一九五三年七个月期间,由于自己产品的品级低劣而亏损了二百四十万卢布。
毫无疑义,这些工作做得不好的企业,只有改进其产品质量,才能使自己摆脱这种困难局面。
各企业相互间关系的制度对于加强经济核算制有重大作用。推销和供应业务是按照计划,根据各企业间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而进行的。合同制度加强了各企业争取完成计划,及时供应一定数量、品种、质量的产品的责任。
不遵守合同,就是违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法则的规定,因为这样就会破坏供应计划并常常妨害生产计划的完成。经济核算制会使企业因未履行合同而担负严重的物质责任:如罚款、过期罚金、违约罚金等。
但在实际上,常有不履行合同的事情,同时,许多企业也没有要求对疏忽大意的供货者给以处罚,没有很好地利用经济核算制这一工具的作用。经济核算制的加强,必须为恪守合同纪律而展开有力的斗争。
党的各次决议曾指出财政机关必需在完成经济计划和遵守节约制度方面加强卢布的监督。
信贷机关和财政机关工作中的缺点,削弱了经济核算制,使计划外的资金来源有出现的可能。破坏了企业财务情况应与完成计划的过程相适合的原则。
巩固经济核算制要求大大提高生产计划与财务计划的质量,并使两者取得全面的配合,然而在实际上这点常常没有认真执行。
三、经济核算制和群众的
主动性
彻底实行经济核算制、提高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物质利益,是加强群众创造积极性和开展劳动者为不断改进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指标的竞赛的重要因素。
正确地组织经济核算,可以帮助提高工人争取生产合理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实行厂内经济核算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种厂内经济核算能鼓励每个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改进生产技术和操作法、改善劳动组织、最合理的使用资金的工作,鼓舞他们为完成与超额完成计划而斗争。如果不仅在企业的主要环节,而且也在企业的辅助和附属环节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那末它就能够产生更大的效果。
实行车间经济核算要求大大改进对厂内产品数量、品种和质量的计划工作,要求加强工作的均衡性,并制订车间的劳动计划和降低成本计划。车间的经济核算是以经常改善全部定额制度,采用有技术根据的先进定额,改进在完成计划过程中的统计和监督制度为前提。否则就常常等于玩弄经济核算制,而不是实行真正经济核算的经营方法。
关于厂内经济核算制在降低成本和增加积累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可由莫斯科“镰刀和锤子”冶金工厂的例子证明。在这里,每个车间,都有季度计划,这些计划预先规定了生产总量、各种生产定额、人员编制和工资总额以及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任务和计划价格等。各车间都有季度生产概算与产品成本核算计划。车间生产会议都制定了保证完成计划的各种措施。
在这里,不仅车间,而且大的分间、工段和机组都实行经济核算制。由于正确地组织了厂内和车间的经济核算,正确地动员了工作人员争取发掘内在潜力,“镰刀和锤子”工厂在一九五三年七个月期间,使成本比计划降低了二百一十万零五千卢布。
在社会主义竞赛中,涌现了各种形式的降低成本运动,如“个人节约计算”、争取在每种操作中降低成本以及实行全面节约等。这时,最重要的是使工人知道,每节约一公斤材料和燃料,更好地使用工具,更充分利用机床能力,缩减电力消耗等,都能给予工厂和车间以莫大的节约。社会主义竞赛提高了工人在消灭废品和其他非生产损失斗争中的顽强精神和主动性。
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创造主动性、展开社会主义竞赛,对于加强节约制度的斗争起着重大的作用。× × ×
社会主义制度为不断地改善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和增加积累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不断加强经济核算制、消灭在实行经济核算制中发生的重大缺点,是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强大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丁方、罗毅译自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苏联“真理报”)


第3版()
专栏:报纸巡礼

大力宣扬创造性的劳动
随着总路线宣传的日益深入,广大职工、技术人员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了,社会主义的劳动态度确立起来了,并在生产上涌现出新的气象和不少新的创造。这是实现总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我们的报纸应该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宣传。石家庄日报从去年十二月十六日开始的关于石家庄面粉总厂职工试制小麦脱皮机,推行先出麸皮制粉法成功的连续报道,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
石家庄日报在报道中,对石家庄面粉总厂职工试制小麦脱皮机和推行先出麸皮制粉法的经过作了详细的介绍。报道中说,石家庄面粉厂职工在学习总路线中,明确了自己的日常劳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懂得使小麦多碾出一斤面粉就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多贡献一分力量,因而积极地改进生产技术,以提高小麦的出粉率。去年十二月间,在中共石家庄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厂职工以集体的智慧、忘我的劳动和“不成功决不歇手”的顽强精神试制了小麦脱皮机,使先出麸皮制粉法推行成功。这是我国面粉业继“前路出粉法”之后的又一重大成就。用这种方法制粉,可使每百斤麦子比旧法生产(先碎麦后取粉)多出五斤多面粉,并使制粉过程缩短六、七道工序。仅就石家庄三个面粉厂计算,用同等数量的小麦制粉,每天就可为国家多出三万六千斤面粉,一年就可为国家增加财富一百八十亿元。如果把它推广到全国,则节约的粮食和创造的财富将更为惊人。石家庄日报对石家庄面粉厂职工的这种创造性劳动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报纸连续发表了两篇社论和两篇宣传员讲话,不仅阐明了这个创造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意义,而且强调指出这是工人阶级用实际行动贯彻总路线的良好榜样,全市职工都应该把它作为“样板”来对照自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从事创造性的劳动,以争取社会主义的早日到来。
为使面粉厂职工的这种创造精神深入人心,报纸发表了先出麸皮制粉法的倡议人金天民技师的访问记,以及创造小麦脱皮机的人们的文章,生动地反映了石家庄面粉总厂职工热爱社会主义的心情和提高生产的积极性。报纸同时大力报道了石家庄市党、政领导机关及工会奖励和推广这一创造的活动,并发表了当地许多技术人员在市委和市工会联合会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这些讲话中,出席座谈会的技术人员都表示要学习面粉厂职工的创造精神,并提出自己贯彻总路线的行动计划。如石家庄搪瓷厂工程师卢子平就提出要继续克服一切困难,使自己正在设计的搪瓷用转盘炉制造成功,以代替手工操作。
正由于报纸对职工群众中以实际行动贯彻总路线的范例作了比较突出和深入的宣传,因而产生了巨大的教育力量。当地广大职工看到报纸后,纷纷写信给报社和面粉厂职工,提出了自己贯彻总路线的具体计划。就连郊区的许多农民也写信给报社,表示要更多地增产粮食和工业原料,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和工人阶级一道建设社会主义。这就说明了只要报纸善于用生动的事实来影响群众,就能有效地将劳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引向增产节约的实际行动。 (万春)


第3版()
专栏:报纸巡礼

鼓舞山区群众走社会主义的路
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进行具体的宣传教育,是报纸深入总路线宣传的一种有效方法。湖北日报一月中旬和下旬发表的关于山区也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几篇报道,就根据山区的特点,结合群众的实际经验,向山区农民进行了具体的社会主义前途教育。
湖北省恩施、宜昌两专区均为山区。当地不少农民对山区能否实现社会主义认识模糊,信心不足。如有人认为种的是望山坡田,一年忙到头,收的粮食不够吃,因而不安心于农业生产;有人认为山区连三亩大的平地也很少,将来怎能用得上拖拉机呢?湖北日报根据山区群众的思想情况,在一月十二日、十四日连续发表了长阳县赵家堰乡和恩施县高桥乡党、团员、乡村干部和积极分子经过学习、讨论,提高了对山区实现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报道,用以启发山区农民认识自己的光明前途。例如前一篇报道就以赵家堰乡副乡长周启本的亲身体会,指明了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好处。周启本从一九五二年起组织了互助组,大力改坡地为梯田,进行土地加工,把四等田改良为一等田,大大提高了收获量;而他的互助组的几户也由解放前的“吃上餐愁下餐”,变为“不仅有吃有穿还有余粮”。事实证明,山区群众只要组织起来生产,一样可以达到共同富裕。报道中还以山区农民亲眼看到的扭苞谷的机器等为例,指出随着国家工业的发展,将来山区也可以得到各种合用的机器。又通过该乡民兵中队长黄文友和何运典的现身说法,批判了认为在山区种田不如出去做生意,以及对山区建设缺乏信心,打算搬到外地去住等错误想法。正如何运典在提高了认识之后所说的:“实现社会主义是全国的事,我们山区绝不会例外。”
报纸在一月二十九日发表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在深山里”,更以赵家堰乡农民积极开展冬季生产和参加互助合作的实际榜样,鼓舞山区农民为实现总路线而努力。报道中生动地描写了该乡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力量。该乡农民在总路线的鼓舞下,为了“把更多的粮食卖给国家”,“为了早日过渡到社会主义”,不顾冬日深山的严寒,克服着种种困难,紧张地打壋整地,要将陡峻的山坡改造成一块块平展的梯田。通过冬季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全乡中贫农二百户,已有一百八十三户组织起二十八个互助组。这就为山区群众指明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湖北日报对山区群众宣传总路线虽然还有待继续深入,但该报注意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针对群众的具体思想情况,采用群众自我教育的方式,来教育群众认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积极地组织起来发展生产,这种努力是值得重视的。 (汪华明)


第3版()
专栏:

旅大市沙岗子村人民代表大会
推动全村人民投入春耕准备工作
旅大市营城子区沙岗子村在二月十一日召开了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了当前的春耕准备工作。由于该村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明确,准备充分,发扬了民主,这次大会开得很好,推动了全村的备耕工作。
在举行大会之前,沙岗子村部分农民认为“春脖子挺长,不着忙”,没有积极做好春耕的准备工作;有些农民的冬粪还没有送到地里,而且粪肥也不足,全村百分之四十的土地缺少肥料。党支部和村政府掌握了上述情况以后,切实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为了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作好备耕生产工作,村政府决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讨论这一关系全村人民利益的重大事情。
二月十一日召开的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发动全村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在巩固与发展互助合作组织的基础上,作好全年生产和备耕计划:从多方面积肥、送粪;整理菜园,打好烤菜苗的温床和草扇子,在二月底前打好三十多眼井;在解冻后马上把地耕完;另外整理和准备春耕生产的农具和作好串换优良籽种的工作。
会上全体代表们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这些办法是:一、进一步进行总路线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并在进行宣传同时,结合进行健全生产合作社内部的合理计工制度和劳动纪律的工作;互助组要进一步巩固,制订民主管理制度,并普遍讨论订出各社(组)的全年生产计划和备耕计划。二、为了增加生产,必须发动农民多施肥,要求每亩地的施肥量由去年的二十五堆增加到三十堆,教育群众积极到大连拉粪。动员群众多打炕,从多方面积肥,以保证今年的增产。三、为了做好备耕工作,必须进一步发动妇女参加生产,组织她们参加整菜园、平菜窖、修理白菜等劳动,以省出男劳动力来拉粪、打井等等。
会后,村人民政府立即组织了代表、干部广泛地向农民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代表们除在自己的选区里召开选民会议进行了传达外,并在自己的生产合作社、互助组里,组织了座谈会,以自己的积极行动带动大家。明星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代表安兴盛和社主任组织全体社员讨论修改了社内的各项制度,具体订出了备耕计划。全社一百八十多亩地,确定每亩施肥三十堆以上。目前还缺少七十多车大粪,他们就派出三辆大车起早贪黑地到大连拉粪。他们并在三天内打好了二十五个烤菜苗的温床,组织了九名社员在四天内打好了七十二个草扇子。金星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人民代表门兆全组织社员们讨论修正了全年的生产计划。现在社员周传忠、刘福玉等人正积极修理犁杖,准备解冻后马上把地全部耢完。农民们看到代表们积极拉粪、送粪,整理菜园,也都行动起来。会后全村每天除有十五辆大车到大连去拉粪外,每天还有三十多辆大车往地里送粪。刘茂举等两个互助组已动工打井。全村掀起了春耕准备工作的热潮。


第3版()
专栏:

云南湖北两省大规模展开普选运动
安徽省各县三级干部会议结束普选运动将全面展开
云南、湖北两省的普选运动正以巨大的规模向全面展开。云南省除缅宁专区不进行普选以外,其余十一个专区已全面展开了普选运动。该省到二月中旬的不完全统计,已有三百二十七个乡约一百五十万人口的地区完成基层选举。个旧市的选举已在本月中旬结束,昆明市在二月底以前也将全部结束基层选举。该省其他地区包括许多边疆和辽远的山区地带,普选运动正在热烈进行。
湖北省普选工作已在广大城镇和乡村中开始分批进行。该省黄冈、宜昌两专区和沙市已先后在本月上旬和中旬展开了第一批基层选举工作。黄冈专区正在进行普选运动的一千二百多乡大部分已进入推选候选人阶段,二月下旬该专区的第二批基层选举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其他专区各县除正在进行重点试办工作以外,并在积极训练干部为即将全面展开的普选运动作充分准备。 (新华社)
安徽省各县为部署全面展开基层选举运动而召开的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已经结束。目前大批普选工作干部已经下乡,普选运动即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
安徽省各县召开的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着重解决了普选和生产结合的问题。有些县特别注意加强普选和生产的统一领导。芜湖专区所属各县组织生产普选工作队(组)下乡,县一级领导机关并专门成立了生产普选办公室。许多县并注意研究了普选结合生产的具体作法。各县经过三天到五天会议的讨论以后,扭转了部分干部认为普选和生产不好结合的看法。会议结束以后,经过训练的大批普选工作干部已纷纷到达基层普选单位。到达安徽省革命老根据地金寨等四个县的一千二百多名普选工作干部,已经热情地投入了普选运动。(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开始征集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决定今年十月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现已开始征集作品。这次征集的作品,包括绘画(国画、油画、水彩、素描、年画、漫画、连环画、插图等)、版画、雕塑、工艺美术设计、建筑设计等。该会会员和非会员都可应征。作品以去年十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以后的创作为主,但一九五零年以来的优秀作品也可参加。征集期间到今年八月底截止。
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是在一九四九年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时举行的,展览会的内容主要是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初期的美术创作。近五年来,祖国的面貌不断变化,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新美术有显著进步。年画、连环画的普遍发行,说明新的美术已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欢迎。国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等也开始和群众生活发生了联系。由于这些作品紧密地联系着人民各方面的生活和斗争,在激发群众的劳动热情和爱国热情方面,在配合各种社会改革运动方面,都起了相当作用。举办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就是为了检阅美术方面的力量;使美术作品和广大群众见面,吸收群众的意见和批评;交流五年以来各地的美术创作经验,使美术创作质量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以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一九五四年第六期内容介绍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机关报“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中文版一九五四年第六期已经出版。
本期全文刊载了关于一九五三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国家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报道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一九五三年发展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情况。
本期以“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为题发表社论。社论指出:苏联一九五三年发展国民经济国家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再一次辉煌地证明了苏联社会主义和平经济的繁荣,苏联经济各部门的强大高涨,和苏联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证明了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各项决议正在顺利实现,苏维埃社会又朝着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同时,社会主义阵营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在稳步发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并在一九五三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工业产量在一九五三年年底已比战前提高了两倍。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正在胜利地执行共产党和工人党所规定的各项重要任务,消灭或减少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迅速发展农业和生产大众消费品的工业部门。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新的巨大成就,鼓舞着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劳动人民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而斗争。
本期刊载的重要文章有:匈牙利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伊·纳吉的“不断提高匈牙利人民的生活水平”,印度共产党总书记阿·高士的“印度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
纳吉指出:去年六月间举行的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中央全体会议的决议和政府随后在七月间宣布的施政纲领,标志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新阶段。政府在以提高劳动人民生活水平和加强城乡联系为目的的施政纲领中所采取的措施,巩固了我国的工农联盟——我们的制度的不可动摇的基础。一九五三年下半年施政纲领开始实施后,日用品工业和食品工业的产量增加了,社会主义商业网的零售额增加了,劳动人民的社会保险、保健事业以及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了。为了消除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增长之间的脱节现象,政府采取了目光远大的措施来刺激农民的生产。
纳吉接着说:今年我们面临着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的创造性任务,这就是要沿着过去半年来所走的正确道路前进。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要在清醒地估计我国资源的基础上,依照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及各部门的生产能力来进一步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我们的注意中心是人。我们经济计划的任务就是要在积累和消费之间有正确的比例,而且要保证它们相互适应。我们必须在采矿、钢铁和电力工业中解决一些特殊的任务,使它们跟上我国工业化的速度。
高士分析了印度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时的国内外环境,综述了党代表大会进行的情形和收获。高士说:党根据对目前形势的正确分析,使全党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并为在各方面和各地区详细地制订策略路线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代表大会采取了若干重大措施来改进党中央的工作,作为根本改进党的工作和建立一个群众性政党的第一步。最主要的是,代表大会还使我们党认识到自己在目前局势中的责任。毫无疑问,代表大会的决议对于党有效地去完成这些任务将有很大的帮助。(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