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建设的科学基础
苏联 茨·斯捷潘年
苏联共产党在其革命地改造社会的活动中,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所揭示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法则的知识为依据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党的世界观。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唯物解释和认识这些现象的辩证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这门关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发展的最一般法则的科学的实质。
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去认识社会生活的现象,就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关于社会发展法则的唯一正确的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共产党活动的理论基础。
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的牢固依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社会学法则的原理,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物质资料的社会的生产和分配法则的政治经济学的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的自然历史的过程。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是历史发展的全部进程所准备好了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不但正确和全面地解释了世界,而且指出了革命地改造世界的途径。它是社会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这个阶级的利益是和客观的历史行程、和人类的进步发展的利益完全一致的。

彻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能科学地证明资本主义崩溃和共产主义胜利的不可避免性,证明共产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必然性,揭示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表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征。
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是通过革命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不调和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一整个新社会形成的过渡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在其原来的基础上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一个共同的经济基础,即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没有人对人的剥削的,而劳动是人们的荣誉和光荣的事情。没有民族和种族压迫的新制度保证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这些条件下政治革命的任何基础都消失了,而正如列宁早已预见到的,以共产主义精神从经济上和文化上改造新社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却产生了。
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的第一性和社会意识的第二性、关于物质需要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关于人民群众即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作用的原理,对确定党在不同的斗争阶段上的战略路线,对根据历史条件改变政策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党在制定自己的政策时,不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而是从成熟了的经济需求、从人民群众即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推翻了剥削者政权和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之后,党完全按照客观经济法则的要求,估计到国家的具体历史特点,而规定了经济问题上的政治路线,提出了用加速发展重工业(保证全部经济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改造、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手段)的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的基础的任务。
由于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物质生产的基础建立了,剥削阶级和人对人的剥削消灭了,劳动者的物质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各尽所能,按劳取酬”这个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实现了,我们祖国的独立得到了保证,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防御能力加强了。
社会主义的胜利标志着最重要的客观的经济要求的实现,即标志着整个生产关系体系中生产关系完全适合于生产力性质的确立,并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场所。
党依据这个法则并按照新的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法则的要求,制定了并实现着进一步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的基本条件)的纲领。
党在解决社会发展的物质需要所提出的任务时,以辩证方法为指南,在自己的政策中精确地估计到存在于生活中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有阶级对抗的性质,在这里,生产和群众的消费之间的破裂是必然的。因为这里的生产是以牟利为目的的,而群众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则被限制在最小限度内,且常常低于这个限度,这在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中、在农民的破产中表现了出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决定劳动者的福利的不断增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的是另一种性质的矛盾,即全体人民的无限增长的需要和每个一定的时间内所达到的物质和文化财富的生产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全体人民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超过在每一段时间内达到的生产水平并推动生产前进,这种消费在以高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继续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在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着。
有些宣传员武断地说,完全适合排斥矛盾,如果有矛盾,那末就没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完全适合。
这种论断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把矛盾看做发展中的契机,而不是看做任何发展的经常的和根本的泉源。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适合是暂时起作用的因素,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就不同,这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完全适合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和产生着的矛盾不会引起冲突,它们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的范围内和基础上依靠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得到解决。
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和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之间、整个工业和农业之间、集体农庄生产的巨大生产潜能和畜牧业、蔬菜和马铃薯业这些部门的显然落后(其原因主要是对这些部门的物质上的鼓励不够)之间的某种不相称的现象,是国民经济中现存的部分脱节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反映。
否认苏维埃社会发展中的现实矛盾,不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际上是有害的,因为这样就不能及时发现现有矛盾,并妨碍动员力量去克服这些矛盾。
共产党正确地反映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并实行各种措施,以保证所发生的矛盾和困难的克服,保证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善。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说,任何一种社会的和经济的现象,在它的可能性还没有发挥净尽以前,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反之,任何一种经济上的新措施,在它的客观条件还没有成熟以前,是不可能实现的。贯彻这个唯物主义的原则,是消除政策中各种空洞理论和冒险主义的特效药。用揠苗助长的办法来对待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成熟的东西是不行的。
伟大的列宁说过,共产主义在社会主义得到发展和巩固的时候便会到来。从这个原理的角度看来,现在苏联发展的历史时期是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期。这是苏维埃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统一的前进过程的两个密切联系着的方面。
苏联人民由于建成了社会主义,便根本改变了自己的社会经济状况,永远根除了剥削,消灭了失业现象,保证了自己享有真正的劳动、休息、受教育和社会保障的权利,获得了高度的文化。所有这些事实都表明,在我国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状况中发生了真正的飞跃。但是还有若干重要任务,首先是生产丰足的消费品的任务尚待解决。
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主要任务是:在强大的不断发展的重工业的基础上生产丰足的消费品,充分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使每个劳动者都能用自己的工资购得必需的质地优良的食品和日用品。斯大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全面扩大和发展个人需要,全面而充分地满足文化程度很高的劳动者的一切需要。
在现今条件下,党的全部经济政策的主要方针是: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其丰富的可能性来大力地并按比例地发展一切国民经济部门,生产丰足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需要。这就是党的主要关怀所在。
生产充足的生产资料的重工业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物质准备的基础的基础。党和政府在发展重工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现时在社会生产的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之间形成了某种不相称的现象。党和国家根据客观经济法则的要求,制定了保证急遽发展生产消费品的国民经济部门的措施,这就能在两三年内大大提高对全体居民的质地优良的食品和工业品的供应。
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的特征是:我们有充分可能使农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大力发展和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的重工业的飞速发展结合起来。
解决生产丰足的消费品这项全民任务的重要环节就是:全力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巩固集体农庄制度,充分利用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内唯一正确的集体农庄形式的农业劳动组合所蕴藏的一切潜能。
充分利用集体农庄制度所蕴藏的一切潜能,使农业劳动组合在进一步加强农业机器站并提高其在集体农庄生产中的比重和指导作用的基础上达到全面的发展——这就是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能在以后发展的阶段上由现在的经济形式逐渐过渡到更高级的经济形式,那时,现在的经济形式所蕴藏的潜能就发挥净尽了。
这个发展的辩证法——用全面巩固并发展现存的经济杠杆和工具的办法过渡到高级的经济形式,是许多经济现象的特征。通过全面发展苏维埃贸易,我们在将来就能以产品交换制来代替它;通过全力巩固和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取酬原则,我们在将来就能实行共产主义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逐渐的量变在一定阶段上就会引起旧质到新质的过渡。
可见,社会主义制度下产生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通过这种或那种经济现象中蕴藏的一切可能性和潜力的充分而全面的利用,就能得到克服。
在这里鲜明地表现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最重要的规律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根本矛盾的解决导致该经济形态的灭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与此不同,这里现存的和正在产生的矛盾的克服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它一往直前地向着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揭示出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且也论证了主观因素反过来对社会存在的作用,阐明了先进思想和政治机构的巨大的动员、组织和改造的意义。
在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下,主观因素的作用在不断增长。因此共产党的领导和指导活动、苏维埃国家的经济组织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就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党在动员人民群众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时,和关于社会发展及主观因素的作用的各种主观唯心的观点进行坚决的斗争。理论问题上的主观唯心主义表现在:否认经济法则的客观性质,唯意志论地解释党和国家的作用,散播对个人的崇拜,把劳动者的共产主义教育过程和经济任务的解决割裂开来。
同时,某些宣传员走上了使客观发展条件绝对化、使经济法则偶像化、轻视主观因素作用这条不正确的道路。
党在其实践活动中一直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发展只是为这些或那些任务的解决创造客观条件和可能性的重要原理。
但是可能还不是现实。客观经济法则本身不能自流地、自发地使苏维埃社会走向共产主义。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客观可能性,并使之变成实在的现实,是由人来实现的,是通过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积极行动来实现的。
党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并团结人民群众,动员他们为建成共产主义、为解决经济发展中最迫切的任务而斗争。为此,党加强自己的组织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觉悟,培养共产主义的积极建设者。
由于深刻地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法则、牢固地掌握了它们并善于利用它们,党就能在自己的政策中正确地反映出物质发展的需求,及时发现增长着的矛盾并指出克服它们的道路。
党不断淬砺并改善它所掌握的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断提高全部思想工作的水平,经常关心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修养的提高,反对教条主义和书呆子习气,主张创造性地掌握并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革命理论。
各种科学领域在党的领导下举行的创造性的讨论,对根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残余和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一切知识领域中去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增长和对群众的共产主义教育,是克服下面矛盾的最重要的条件,即已确立的苏联人民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在我国的统治地位和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之间的矛盾。
共产党遵循着自己的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反对反映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利益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一切表现,反对对待过去和现在的国外科学和技术成就的虚无主义态度的再现。
要在世界科学中居第一位,不但要迅速推进祖国的科学,而且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国外自然科学的一切成就,坚决剔除一切唯心的解说和臆造。
共产主义是在批判地掌握科学和技术思想的一切成就的基础上建设起来和建设成功的。
共产党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已成了全体苏联人民即苏联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公认的世界观。共产党遵循着这一科学的世界观,正满怀信心地领导苏联人民走向共产主义的完全胜利。
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国际的、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实现了国内政策中急遽提高全体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这个主要任务,就会更加充分地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会更明显地向全世界表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所有的人过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
这就是共产党的世界观的力量,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向各国人民指出了新制度战胜衰朽的旧世界的一般规律性——的力量。
(译自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七日“真理报”)


第3版()
专栏:

用光辉的榜样吸引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刘舒 张湛
编者按:一月下旬本报收到刘舒等同志的来稿,指出河北日报关于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十周年纪念的报道存在着不深入、不生动和缺乏计划性等缺点,提出了报纸应该充分有效地宣传现实生活中的榜样的问题。本报曾将读者的这个意见转告河北日报。河北日报表示虚心接受这一批评,并自二月份以来已加强了对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报道。现将刘舒等同志的文章和河北日报的答复一并发表如后。
河北省饶阳县五公村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耿长锁社)是我国历史最久的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社在毛主席所指引的“组织起来”的道路上,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由四户发展到二百八十七户,带领着广大农民由贫穷逐步走向富裕。它被河北省领导机关誉为“社会主义之花”,在全省农民中也享有很高的信任。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该社举行了隆重的建社十周年纪念大会。前往祝贺和参观的,不仅有河北省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及华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局的代表,而且有全省各地的数百名劳动模范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代表。显然,这是河北人民特别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地报纸应该抓住这个事件进行生动活泼和深入人心的宣传,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耿长锁社在全省农民中的影响,并以此吸引广大农民更加积极地沿着互助合作的轨道前进。
如果说河北日报不重视这个事件,那当然不是事实。编辑部在繁重的购粮宣传中,抽出了一批力量投入了纪念大会的采访。应该指出,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那天的报纸对这件事的报道,也是集中而突出的。报纸不仅以很大的篇幅刊登了耿长锁社举行建社十周年纪念大会的消息,全体社员给毛主席的信,中共河北省委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林铁主席给耿长锁社的祝贺信,而且发表了详细介绍该社建社十年经过的长篇通讯,并组织了一期画刊。但是如果拿这个大会的实际收获、它在群众中已经和可能产生的作用来和报纸的报道相对照,人们就会发现,报纸还没有很好地尽到自己的责任。
报纸上的消息给人以一般化的感觉。大家知道,报纸所报道的这个大会不是一次普通的集会。它以耿长锁社这个光辉的榜样,向到会的各地代表有力地证明了只有“组织起来”才是农民由贫变富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它将说的和作的、听的和见的,密切地联系了起来,因此具有最大的说服力量。到会的劳动模范们对耿长锁遵循共产党的指示,坚忍不拔,克服困难,度过灾荒,经过十年奋斗,使社员由穷逐渐变富的生动事实,感到衷心的钦佩。耿长锁有计划地组织烈军属和孤寡户入社,使得孤儿、寡妇的生活也有了依靠和保证,这种集体主义的互助精神,尤其给予到会代表以深刻的教育。因此各地代表在大会的座谈会上心悦诚服地表示要向耿长锁和他领导的合作社学习,并且从热爱耿长锁社出发,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可是报纸对劳动模范们的这种深切感受的报道,却是“代表们从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学习了经验,更加坚定了办好合作社的信心”这样空泛无力的语句。
如果说这个纪念大会给予了各地来参观的代表以深刻的教育,那末它在当地群众中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事实也正是如此。人们从耿长锁社为祝贺春节给全省工人的信中,知道自从那次大会以后,在五公村就有八十多户农民要求加入他们的合作社。对于这样有意义的事情,截至一月底为止,报纸并没有专门的报道。至于这个大会在五公村周围农民的生活中掀起了怎样的波浪,那也是读者所关心的。例如,报纸说过,离五公村仅三里地的大曹庄,就因为农民们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发生了阶级分化,不少遭受天灾人祸的农户大量出卖土地,走向贫困的境地,因而和五公村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末,这些农民对于耿长锁社建社十年、带领大家走向共同富裕的光辉成就作何感想呢?人们在报纸上找不到任何答案。
这个内容丰富的、有意义的纪念大会不仅向河北全省农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对于耿长锁社社员本身也是一次现实的教育。它帮助人们提高了对互助合作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该社女社员王银和她的婆母娘过去是两个无人照顾的寡妇,三天两头掀不开锅;自从入了社,现在有吃有喝了。六十二岁的王银在纪念大会上感动地讲了话,她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证实了:毛主席指示“组织起来”的道路,就是庄稼人步步登高走向幸福的道路。原来有一部分想退社的社员,经过总路线宣传、购粮工作和这次纪念会的举行,现在不再这样想了;曾声明退社的作了检讨,表示坚决不退社,并积极动员其他农民入社。报纸如果选择一些认识提高了的社员,由他们“现身说法”,以解除群众中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各种怀疑和顾虑,那对于广大农民该是多么生动的自我教育!可惜,报纸上既没有任何参观代表的文章,也没有任何耿长锁社社员的文章;而报纸如果不紧密依靠广大积极分子的合作,那自然难以顺利完成任何重大的报道任务。
纪念会开完了,各地的参观代表们回去了,读者对这个纪念会也就渐渐忘却了。因为人们除了在一月九日的报上看到中共邯郸地委邀请邯郸专区参加耿长锁社建社十周年纪念大会的劳动模范座谈了自己的感想之外,再也看不出这个纪念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例如,耿长锁社的成绩怎样鼓舞了各地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热情,耿长锁社的经验怎样被传播和学习……。
报纸说得很对:耿长锁社“像飘扬在河北平原上的一面旗帜,召唤着全省农民走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读者并不满足于报纸已作的努力;人们有理由要求报纸更好地依靠作者积极分子,更加系统地从多方面宣传这个光辉的榜样,让它发挥更大的鼓舞作用。
河北日报编辑部的答复(摘要)
“用光辉的榜样吸引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一文中指出我们报道中的缺点,是正确的。我们对于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十周年的报道,虽然尽了一些努力,但正如该文所指出的,没有进一步抓住这个极富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进行生动活泼和深入人心的宣传,以进一步扩大耿长锁社在全省农民中的影响,并以此吸引广大农民更加积极地沿着互助合作的道路前进。经过检查,我们认为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对这一事件的政治意义和它在全省人民特别是全省农民中的影响认识不够。因此我们的报道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低,缺乏生动的鼓舞作用。发表的大会新闻,没有突出地体现出耿长锁社的发展和提高是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胜利,没有具体地宣传大会所起到的作用。发表的建社十周年的通讯,则又被介绍历史材料所束缚,而不能起到应有的宣传作用。关于各地农民对耿长锁社建社十周年的反映,我们虽曾向部分记者和通讯员布置了这一报道任务,但由于我们没有制订全面的完整的报道计划,特别是布置以后又缺乏检查,致使来稿形成自流。另一方面,也由于很多通讯员都忙于购粮,未能及时把稿子寄来。直到春节以后,这类稿件才陆续寄来一些。没有能够把耿长锁社建社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全省农民中所起的影响及时而生动地反映出来,从而起到扩大这种影响的作用,这是我们报道中的一个重大的损失。
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耿长锁社建社十周年这项报道中,其他某些报道也有同样的缺点,因而不能达到应有的思想水平。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我们计划在编辑部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研究出改进的办法;并在全体编辑记者中进行一次教育。


第3版()
专栏:

中印友协和中国文联分别举行报告会和座谈会
中印友协代表团团长丁西林报告访印观感
中印友好协会于十八日举行报告会。应印度印中友好协会邀请赴印度参加印中友协第一次全国会议的中印友好协会代表团团长丁西林、副团长夏衍、团员袁水拍、谢冰心在会上报告了访问印度的经过和观感。
报告会由中印友好协会副会长陈翰笙主持。出席报告会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外交组、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及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司徒美堂、邵力子、罗隆基、王芸生、周鲠生、梅汝璈、吴茂荪、方明、陆璀等二百多人。
丁西林团长在报告中指出:印度广泛阶层的人民对中国普遍地怀着好感,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近年来的胜利鼓舞了印度人民,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丁西林团长接着报告了代表团在印度访问的详细经过。他说,中印友协代表团在印度逗留了五个星期。在德里,除参加大会外,并拜会了印度总统普拉沙德博士,副总统拉德哈克里希南博士和总理尼赫鲁。尼赫鲁总理和印度政府外交部外事秘书拉·库·尼赫鲁均设宴招待代表团。各地印中友协负责人、印度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员、各界著名人士,也都和代表团进行了广泛的亲密的接触。代表团在印度一共访问了十九个城市,包括十二个省和邦,全程约八千八百公里。代表团一共分别参加了群众大会、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招待会、座谈会、宴会、文艺演出会等约二百余次。直接和代表团见面的印度各界人民估计在二十五万人以上。丁西林团长说:代表团在印度各地访问时,受到了印度政府和印度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在叙述印度各界人民热烈欢迎代表团的情景时说:千千万万印度人民的热情的眼睛望着我们,无数友谊的手伸向我们,一片欢呼的海洋包围着我们。“印度、中国是兄弟”的口号响遍了印度的南和北,全国的城市和乡村,内地和海滨。丁西林团长说:据印度友人估计,代表团沿路接受印度政府、人民团体和个人所赠的花环,如果连接起来,长可达四公里。丁西林最后说:通过这次代表团的访问,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已获得了进一步的加强。
夏衍、谢冰心和袁水拍也先后讲话,夏衍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印度访问过中国的代表已有二百多人,这些代表回到印度之后,绝大部分都积极参加了印中友好运动与和平运动。谢冰心在讲话中谈到了印度妇女关心新中国妇女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幸福生活,并对中国妇女表示崇敬的情况。袁水拍说:印度的文化和艺术,说明了印度民族的活力。袁水拍最后并在会上朗诵了他在访问印度期间所写的一首歌颂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诗篇。(新华社)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十六日举行各文学艺术团体负责人座谈会,邀请中印友好协会参加印度印中友好协会第一次全国会议代表团团长丁西林,副团长夏衍,团员袁水拍、谢冰心报告访问印度的观感。
座谈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周扬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阳翰笙、阿英、邵荃麟、萧三、陈白尘、张光年、吕骥、赵沨、江丰、华君武、王尊三、戴爱莲等二十多人。
丁西林报告了代表团访问印度的经过。他说:代表团在印度旅行了八千多公里,访问了十九个城市,曾经和各界人士以及几十万群众见面。代表团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印度人民都把中印两国的友好和代表团所带去的中国人民的友谊当作重要事件。夏衍在报告中盛赞印度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他说:印度人民在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就,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女作家谢冰心报告了她和印度妇女界接触的情况:印度妇女对新中国具有特别真挚的关心,她们曾经为代表团举行了六次座谈会,还热情地为代表团作了许多次音乐舞蹈表演。诗人袁水拍报告了代表团和印度文艺界的友谊的交往。他说:印度人民特别爱好诗歌,经常有诗歌朗诵会。他又说:每个访问过新中国的印度作家,回去后都写了关于新中国的文章;中国的许多文学和美术作品曾在印度的报刊上转载。丁西林、夏衍、谢冰心、袁水拍在讲话中一致感谢印度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和友好的招待,并一致希望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山西省榆次县近城乡
普选工作密切结合生产进行
山西省榆次县近城乡普选工作紧密结合生产进行,截至目前,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人口调查、选民登记、代表选举等项工作,并在积肥和春麦播种等准备工作上做出了显著成绩。
一月中旬普选工作在该乡开始时,干部和群众耽心普选会耽误生产,或说:“现在的干部就好,还选什么呢?”工作组发现这些问题后,分别召开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会议,教育干部和群众正确认识普选与生产的关系,认识两者可能结合和必须结合的道理。同时,又以去年地主阶级分子李生枝向郭狗练倒算翻身果实的事例进行教育,用回忆对比的方法从政治上算了三笔账,使干部和群众认识了人民民主政权对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杨村青年团支部组织委员张玉重说:“要是不好好干,让刀把子握到坏人手里,就会闹得自己的脑袋叫人割走,还不知道是怎回事哩!现在的好光景也就保不住了。”这样就引起了干部、群众对普选工作的重视,积极投入普选活动。
干部和群众发动起来后,为了使普选、生产紧密结合,便从组织领导上作了统一安排。首先成立了乡选举委员会,制订了工作计划,在选举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以村为单位,组织了统一工作组(即把党、政、团各部门在乡的所有干部完全编在一起),大村十二、三人,小村七、八人。各村干部都是集体领导,分工负责。这样,不仅把生产工作与选举工作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克服了普选、生产、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三项工作的对立,而且避免了工作组对普选工作的包办代替。
近城乡共一万五千八百九十五亩土地,粮食收购后,群众增产小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全村计划今年播种五千多亩春麦,每亩施肥七十担,比去年增加二十担,所以农民当前在生产上的主要要求是积肥。工作组根据这种情况,依照群众早晨拉粪积肥的习惯,确定早晨至午饭前是积肥生产时间,午饭后是选举活动时间,并帮助张平安农业生产合作社、药光胜互助组制订了短期生产计划,带动互助组和个体农民以实际行动迎接普选。工作组干部不论在开会、调查、登记等方面,都尽量做到多用心、多走路,不让群众多走路,多误工。如在审查选民资格时,新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正在进行社员、组员成分的审查,他们便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为单位,划分选民小组,同时进行选民资格和社(组)员成分的审查,使两项工作结合进行。后来酝酿代表候选人,又和酝酿评选农业生产合作社干部结合起来,群众非常满意。
由于统一领导,明确分工,普选紧紧围绕生产进行,现在该乡的普选工作已顺利地完成了人口调查、选民登记、代表选举等工作。而且通过普选,又大大推动了全乡的生产。全乡群众在张平安农业生产合作社、药光胜互助组带头下,每天有很多大车到榆次城内拉粪积肥,按全乡土地计算,共需肥料一百一十一万二千六百五十担,现已完成八十九万担,所欠二十二万余担,春耕播种前可全部完成。原计划冬季积燃料三十九万七千五百斤,现已积下三十五万八千斤。在互助合作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去年组织起来的户数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现在成立了一个二十六户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新建立了许多互助组,组织起来的户数已达百分之七十。现在全乡人民正满怀信心地要搞好基层选举,并争取今年每亩土地要在去年平均产粮食三百二十五斤的基础上,增产到三百六十八斤半,以便生产更多的粮食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第3版()
专栏:

福建省长乐县仙街乡普选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巨大效能
福建省长乐县第二区仙街乡自去年八月完成普选后,政权组织更加健全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巨大的效能。该乡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宣传贯彻国家总路线,动员农民出卖余粮、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和开展冬季生产运动,获得很大成绩。
普选后,仙街乡人民政府所属七个专门委员会作了明确的分工,建立经常的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了每个委员的作用。从前,事无大小都归乡里几个主要干部处理,少数乡干部忙得不可开交,各委员会的委员却没有工作做,而工作还做不好。现在每个委员都有职有权,分担一定的工作任务。乡里一般民事纠纷都由本选区调解委员直接处理,只有调解委员单独不能解决的案件才交到调解委员会去研究处理。这样解决问题很快,最多不超过十天;从前积压了很久的十一件纠纷,普选后三天就解决了。半年来全乡调解了民事纠纷一百九十二件,其中由各选区调解委员直接处理的就有一百五十件,因而使群众更加安心生产,加强了团结。乡政府委员也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领导生产。各个委员会除了明确分工外,并都注意到部门工作结合中心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如民政委员会在去年夏收中,结合丰产评比运动检查了代耕工作,当发现军属陈伙明的晚稻田里有杂草时,马上督促代耕组去除草;秋收中并结合作好了代耕的清工算账。文教委员会在去年九月份结合积肥,搞好了卫生工作。治安委员会在购粮工作中,积极收集材料,揭发奸商的破坏活动;投机粮商陈细命囤积粮食,就被治安委员陈章层检举出来。余粮入仓后,武装委员会马上组织民兵保粮护仓。许多工作做得又主动又及时。
半年来,仙街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过五次会议,乡里重大工作都经大会讨论决定,然后由代表贯彻到群众中去。该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集中讨论了宣传总路线和购粮工作,代表们从算账、对比中认识到总路线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纷纷保证要深入宣传贯彻总路线,带头把余粮卖给国家。陈密官等五个代表当场保证卖出余粮一万三千斤。工人代表林善楚、林仁柱表示要监视投机粮商的破坏活动。会后,代表们分头深入选区向群众进行传达。代表戴桂月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教育富农戴可清卖出余粮四千九百斤,并发动妇女替没有劳动力的群众挑粮。工人代表林善楚也组织了九个工人帮助三个互助组挑余粮卖给国家。代表们的积极宣传动员,使全乡购粮计划胜利完成。
干部和代表积极宣传总路线后,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和冬季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两个垮台的互助组已经重新组织起来,四个将要垮台的互助组经过整顿也巩固下来,并组织了一个信用合作社。王铁殿互助组过去是挂个互助组的名,全组七户组员都去做生意,现在也已经自动纠正过来,订了生产计划,全组集中力量进行生产。近一个多月来,全乡已有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二十六个互助组订出生产计划。目前,全乡有五百六十九亩地已种上冬季作物,冬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百分之六十。而且每天有六十多人出外拾畜粪积肥。 (滕健、陈康)


第3版()
专栏:

拉萨藏族人民举行传召大会
藏族人民每年藏历正月在拉萨举行的传召大会,已于二月六日开始举行,这是拉萨一年内最大的一次宗教集会,二月十七日又值达赖喇嘛受比丘戒典礼,故今年传召的景象特别热闹。每天黎明,大昭寺内便响起了佛鼓佛号的声音,喇嘛们开始进行各种宗教活动。黄昏前,僧俗男女围绕着“林廓”大道和八角街念经祈祷。藏历正月十五日前后,从四方赶来的农、牧民们在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下表演各种舞蹈,在布达拉宫后面举行赛马射箭。
拉萨市每年在传召期间,人口便要增加很多,今年拉萨市人民医院特地准备了大批医药器材,扩大了门诊业务,替参加传召的藏族僧俗人民服务。为了保持市区在传召时期的环境卫生,拉萨市清洁卫生委员会每天派出清洁队巡回清除市区垃圾。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政治部在传召大会期间散发了数万份藏文宣传品,宣传毛主席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受到藏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拉萨、拉卜楞藏族人民欢度灯节
二月十七日(藏历正月十五日)是藏族人民的灯节。这天夜晚,拉萨市充满了节日的狂欢。大街上的灯火和月光互相辉映。一座座相连的高大彩牌,把环绕大昭寺的八角街装饰得像一座美丽的花园。这些彩牌华丽美观,表现出藏族人民的艺术才能。他们用颜色鲜艳的酥油塑造盛开的牡丹和飞翔的白鹤,象征吉祥的寿星老人和仙果,还有精心绘制的孔雀和盛开的桃花。许多人家在门前搭起各色的花帐篷。沿街窗口和屋顶平台上都挤满了观灯的群众。街中心燃起明亮的火把。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各地赶来过灯节的农、牧民,拥挤在灯火辉煌的大街上。狂欢一直继续到深夜。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首府拉卜楞的藏族人民,愉快地度过了今年的灯节。今年观灯的人比往年更多。灯节前三天,市场上便呈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国营贸易公司新修建的门市部开张营业,藏族人民都兴奋地参观了这座大楼。各国营贸易公司、合作社及私营商店的门前,整天挤满了人群。广大农、牧民购买了大批农具、耕畜和鞍具、藏靴、镰刀等,成交总值达七十亿元以上。
在欢度佳节中,藏族人民组织了歌舞队,带着丰盛的礼品去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演出藏戏招待解放军指战员。自治区的电影队连续放映了苏联和我国工业建设的影片,招待解放军和群众。拉卜楞寺嘉木样活佛还设宴招待各部队和自治区及夏河县机关的首长。
灯节夜晚,拉卜楞寺大经堂四周竖满了高大的彩牌,牌上有酥油塑造的鸟兽、花草、宫殿、佛像。牌前点起一层层的酥油灯。往来观灯的群众十分拥挤。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