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4-02-15

1954-02-15新闻联播 文字版

全国许多省市深入检查去年优抚工作

第3版()<br/>专栏:<br/><br/> 全国许多省市深入检查去年优抚工作<br/> 按照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的通知,全国已有许多省、市在春节前后开始检查了一九五三年的优抚工作。<br/> 有些地区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来对优抚工作进行检查。安徽省不久前已有二十一个县、市在向烈属、军属等代表传达总路线的会议上,结合检查了一年来的优抚工作。这种检查目前还正在或即将在各县以乡为单位召开的烈属、军属、复员转业军人代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上来深入进行。上海市江宁等五个区已先后邀请烈属、军属和复员转业军人代表举行了座谈会,征求他们对优抚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另外有虹口等三个区已在区的优抚工作委员会会议上,检查了优抚工作。西康省各城市和乡村也都在春节前一周内以派出所辖区或乡为单位召开了烈属、军属代表座谈会,讨论改进优抚工作问题。<br/> 抽调干部组成检查组重点深入城市和乡村,也是各地检查优抚工作的一项重要方法。东北行政委员会在一月上旬抽调干部组成四个检查组分赴松江、辽东、沈阳、抚顺等省、市检查对复员转业军人的安置情况。河南省抽调了二百多名干部分赴省内九个专区的三十个县、市结合慰问进行对优抚工作的检查。广东省人民政府在一月初就派出两个组到汕头、潮州、江门、佛山、石岐等市、镇检查组织烈属、军属生产和介绍就业的情况,现已检查完毕;最近又组织了五个组分别到粤东、粤西、粤中、粤北和海南五个行政区检查农村的代耕工作。福州市组织了四十四个访问队,在春节前分别深入各街道重点了解和检查烈属、军属的生产、生活情况,各区人民政府将根据这次检查的结果订出一九五四年优抚工作计划。西安市也派出检查组到郊区检查了四个乡的代耕工作,同时检查了区人民政府执行优抚政策的情况。<br/> 在检查优抚工作中,有些地区已注意到及时解决帮助烈属、军属生产和改善他们生活的若干问题。辽东、辽西两省在检查的同时,都要结合进行整顿代耕组织的典型试办工作。江苏省射阳县决定通过检查帮助烈属、军属做好麦田追肥等冬季生产工作。经过检查,有些地区的优抚工作已有了初步改进。西安市回民聚居的第六区,在春节前召开了九次烈属、军属座谈会,烈属、军属们在会上提了一百多件改进优抚工作的建议,经过检查发现的问题都及时作了处理。要求就业的四个烈属、军属已被介绍去投考国营西北第三棉纺织厂,七户有临时困难的烈属、军属已得到补助。安徽省寿县在检查优抚工作后,县人民政府发放了五千万元修建补助费,当地群众并自动献工献料,帮助复员转业军人修建了一百四十七间房屋。广州市西区在检查后,现已着手由政府帮助烈属、军属成立一个手工业合作社,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 (新华社)

感谢苏联的真诚援助

第3版()<br/>专栏:<br/><br/> 感谢苏联的真诚援助<br/> 建设鞍钢无缝钢管厂劳动模范 锺振庆<br/> 鞍钢——我国第一个巨大的黑色冶金联合企业,正在迅速地成长起来。鞍钢新建的三项工程——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第七号炼铁炉,在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已先后竣工投入了生产。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胜利。这一巨大成就完全是在伟大的苏联大公无私的援助下取得的。当全国人民热烈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四周年的时候,我们深深感谢苏联对我国的真诚援助!<br/> 鞍钢三项工程是苏联帮助我国新建和改建的一百四十一项工程中的一部分。我国人民都清楚地知道建设鞍钢的重要意义。为了加速祖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首先发展重工业,我们要把鞍钢建设成为祖国工业化的基地。这个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很光荣的。在建设三项工程中,我们曾碰到了技术上的严重困难。譬如开始时,我们不但不懂得技术,连如何进行准备工作都不会。但是,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击退,因为我们有了苏联这样一个伟大友帮的援助。在苏联给予我们全面的、无私的、系统的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援助之下,鞍钢三项工程终于胜利地提前完成了。这是中苏友谊的结晶。<br/> 苏联的真诚援助,是我们加速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重要保证。这是在我们参加三项工程的建设中所特别深刻地体会到的。我在施工前曾参加了苏联专家亲自指导的技术训练班学习,专家从每一台机器的设计、机器的构造、性能和安装的过程,一直讲到将来使用时可能发生什么故障和怎样检修。苏联专家恨不得一下子把他们的科学技术全部教给我们。这使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毛主席所一贯教导我们的“走俄国人的路”、“向苏联学习”的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在施工中,我领导我的小组百分之百地贯彻了苏联专家的每一项建议,因而保证了全组的安装工程——从清洗、安装到试运转,从未发生过事故,都达到了所要求的优等质量,提前完成了安装计划。苏联专家为了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还像母亲教孩子走路一样,手把手地教我们操作。在无缝钢管厂的建设中,就出现了“中国的翻料机安装专家”王锡波。全厂的二十多台翻料机、给料机都是在这位“中国的翻料机安装专家”的指导下安装成功的。我国的技术力量也就是在专家这样的培养下成长壮大起来了。<br/> 我们不但感谢苏联共产党、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对我国建设事业伟大的、无私的援助,感谢苏联专家帮助鞍钢建设事业的卓越贡献,而且专家们的认真严肃的工作作风,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记得去年一月,无缝钢管厂开始主电室设备的紧张的安装工程时,不幸电气安装专家正在这时生病了。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这位专家起先坚持不肯休息,每天照常工作,后来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到沈阳疗养。在治疗中,这位专家还不忘鞍钢的建设。当翻译去看他时,他已不能拿笔写字了。于是他就把安装主电室配电盘、调整器需要注意的事项,都口述出来让翻译记下,送到工地去。专家的病还没完全好,就要求出了院;回到鞍山那天,下了火车就赶到了工地,检查我们几天来的安装情况,指导我们进行更艰巨更复杂的工程。为了帮助我们按期完成任务,苏联专家有时连续地工作十八个小时,甚至连假日都不休息。这种工作的动力,正是伟大的斯大林同志所指示的为了“互相帮助和求得共同经济高涨”的国际主义精神。<br/> 沿着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成功的道路,我国人民在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尽一切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工业,新工厂、新矿井的数目在增加,新的水电站、城市和铁路正在建设起来,这些建设将使我们国家的面貌变得更加美丽,并使我国劳动人民的物质福利逐步提高。我们并不满足于已有的学习成绩,我们深知,我们建设事业的每一成就,都将增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苏联人民建设共产主义的成就,时时鼓舞我们前进。我们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教导,在今后的长期建设中,还要更加倍地努力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为逐步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更加壮大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力量而奋斗。<br/> 愿我们的友谊日益巩固与发展!

向苏联农民学习,办好我们的农庄

第3版()<br/>专栏:<br/><br/> 向苏联农民学习,办好我们的农庄<br/> 山西省长治县中苏友好集体农庄主席 刘元庆<br/> 二月十四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四周年纪念,我代表全体庄员向指引和鼓舞我们前进的伟大苏联人民,致以敬意。<br/> “向苏联农民学习,走苏联农民的道路”,这是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主席领导下,解放了的全中国农民的一条心愿。多年以来我们通过电影、书报、图片展览,特别是中国农民赴苏参观团代表劳动模范李顺达同志从苏联参观回来给我们作了报告以后,使我们对苏联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苏联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就像一座光芒万丈的灯塔在照耀着我们;苏联农民的幸福生活,好像一块大磁石在吸引着我们。<br/>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七日是我们难忘的日子。伟大的列宁和斯大林所创造的、苏联农民所实践的农业集体劳动的种籽,在我们山西省长治县王村、关村、南垂、捉马等四个村,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了。就在这一天,我们九百一十八户农民,学习着苏联农民的榜样,在集体劳动和“按劳取酬”的原则下,把各家私有的一万四千五百余亩小块土地,刨了地界,连成一片集体公有的大地,组织了集体农庄。因为它成立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五周年,又当全中国人民开展“中苏友好月”运动的时候,所以全体庄员把它荣幸的命名为“中苏友好集体农庄”,来表示我们对苏联人民的衷心钦敬,表示我们向苏联农民学习的决心。<br/> 建庄第一年,我们碰到了不少困难,但由于在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终于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了第一年的胜利。在管理上学习了苏联集体农庄的经验,实行了庄员分队,土地分段的生产责任制;实施了计划生产,定额管理和超额奖励办法;实行了劳动日制度,开展了劳动竞赛,充分发挥了男女庄员的劳动积极性。在耕作技术上学习了苏联农庄选择良种,适当密植,合理施肥等先进经验。特别是使用了苏联工人老大哥制造的现代化的机器拖拉机,全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用复式犁进行了二十二公分以上的深耕,比我们用人工、畜力耕地深一倍多。这不但节省了我们的人力和畜力,减轻了庄员的劳动,因而增加了我们养猪、运输、榨油等副业生产,而且改良了土壤,发挥了土地的潜力,使我们建庄第一年在困难多端和旱灾、虫害的袭击下获得了丰收,生产量超过往年百分之十三点三五。庄员收入普遍增加,多的每户分粮一万一千余斤,超过往年好几倍。在人民政府号召农民把余粮卖给国家时,全庄九百一十八户庄员都自动把自己一百零二万斤余粮卖给了国家,每户平均一千一百多斤,超过当地农民一倍多。我们把卖粮款除一部分投资扩大生产外,有的存入银行储蓄起来,有的购买自己从未享受过的手电灯、胶鞋、钢笔、自行车等日用品。生活也开始有了变化,庄员们都说:“这才是第一年呢,望后瞧吧”。<br/> 从我们农庄的第一年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是无比优越的。我们每个庄员都从自己一年来的亲身经历中,看到集体农庄比互助组和土地入股、集体经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力量更大,好处更多,我们农庄仅仅由于合并土地就增加了三百多亩土地,庄员中什么人材也有,每天有四十五辆胶皮车在外运输,二百多男女庄员在灰厂烧灰,几十人在养猪、榨油,而地里的庄稼活还要样样做在别人前头,所以大家说:“在集体农庄里,只要好好劳动,再不用发愁土地少、人口多、粮食不够吃了,再不像过去那样去央求地主、富农了,更不怕因高租、高利贷、天灾疾病逼得卖房卖地家破人亡了”。周围三百六十多户农民看到农庄的好处,都纷纷请求入庄,其中一百四十六户经庄员代表大会批准,吸收为庄员了。现在全体庄员正在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和建庄一年胜利的鼓舞下,为实现一九五四年生产四百八十九万斤粮食(其中计划卖给国家一百五十万斤)的计划,积极进行春耕准备工作,虽然严冬腊月冰雪在地,仍有七百多男女庄员在野外积肥,已积下六十余万担。“为了祖国工业化,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学习苏联经验,爱护自己的农庄”已成为我们全体庄员的行动口号。我相信在党与政府领导和关怀下,在伟大的苏联人民的帮助下,只要我们全体庄员一致努力,继续学习苏联的农业先进经验,中苏友好集体农庄在一九五四年一定会创造更大的成绩,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全体庄员的生活,也将逐步像今天的苏联农民那样幸福。<br/> 最后让我代表中苏友好集体农庄全体庄员,向我们伟大的朋友苏联人民致以崇高的敬礼!

目前形势和报刊(莫洛托夫同志在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二日全苏编辑会议上报告的摘要)

第3版()<br/>专栏:<br/><br/> 目前形势和报刊<br/> (莫洛托夫同志在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二日全苏编辑会议上报告的摘要)<br/> 一、报刊和党的口号<br/> 同志们!这次会议,报纸编辑的会议,早就酝酿成熟了。报刊,首先是我们的一切报纸,在整个党的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较之一九二五年上次编辑会议的时候,我们在这方面有了巨大的成就。<br/> 自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以来,国家工业化的口号成了我们的中心口号,报刊在解释党的这个基本口号上起着何等巨大作用,用不着再说了。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把集体化的口号提到群众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这一口号在广大农村的贫农和中农群众中、更不用说在工人中间普及开来,报刊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报刊的意义,首先是报纸的意义,现在由于党提出了如文化革命和自我批评这些口号而特别重大了。如果报刊在实现文化革命口号的工作中应该占有特别显要地位这件事是容易理解的话,那么报刊在实现自我批评的口号中也已居于首要的地位了。<br/> 当然,自我批评不应该只是报刊的特点。在目前,自我批评的口号应该贯彻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自觉的无产者的工作中,无论他是在什么组织中工作都是一样;因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的机构中,党的机构也不例外,存在着很多的官僚主义和很多的所谓“官僚主义的变相”,自我批评的口号就能动员工人群众,和这些现象进行斗争。可是在报纸编辑会议上应该真诚地承认,这个口号对于报刊本身今天同样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要使这次会议保证我们对于实现自我批评口号的基本任务有真正的全面的理解,参加会议的人都应该认真地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口号应该如何运用到报刊自己这方面的工作中去,特别是运用到报纸的工作中去。<br/> 党的政策获得了广大工人阶级的一致拥护,同样在农村中也不仅获得了广大贫雇农阶层的拥护,而且也获得了中农群众的一致拥护。这是广泛地实际地开展自我批评口号的基本前提之一。然而,有了工人和先进农民阶层对于我们政策的深厚的信任和群众性的拥护,党还是要时常去检查自己机关中工作的正确性,检查这些机构所执行的方案的正确性,而且为了适应新的情况,党还要提出新的任务。……<br/> 五、自我批评口号和报刊<br/> ……自我批评口号的主要意义,在于引导群众和我们机关里的缺点进行斗争,尽一切力量来发动自下而上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害怕开展自下而上的自我批评,害怕普通的工人或农村中的贫农“批评”得太激烈或太粗鲁,是一种最坏的变相的对群众的官僚主义态度。我们应该和我们机关中的这种官僚主义的恐惧,进行一系列的无情的斗争。难道我们某些机关官僚主义的攻击对工农通讯员运动没有影响吗?最近对这件事情的注意显然是放松了。应该希望“真理报”召开的工农通讯员代表大会,会着重地提出这个问题。<br/> 开展自我批评的意义,不仅在于把群众吸引到一切无产阶级组织的工作中来,而且在于在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来重新教育群众。社会主义的任务,不仅是改造小商品经济,而且要重新教育劳动群众本身,首先是对劳动者的先锋队——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由此可见,自我批评的口号具有何等深刻的政治意义,是很明白的。<br/> 在这儿出席会议的同志们中间,一定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在讲到关于自我批评的时候,经常想起许多的困难,在实际开展这个口号时所遇到的困难。困难无疑是很多的,在这个问题上,有时候甚至党组织对机关报也缺乏必要的支持,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地对待自我批评的态度这方面,也未能进行足够的斗争。报刊工作者,首先是地方报纸的总编辑,应该知道的这类事实不只一个。所以,我们的报刊,而首先是我们报纸中那些办得最好的,真正站在自我批评的前哨,并不是徒劳无益的。真正和工人与农民群众有联系的报纸,现在从广大工人和农民那儿收到了大量的批评苏维埃、合作社、职工会、经济机关和党组织本身的缺点的材料。我们的报纸所收到的这种材料正愈来愈多。不在报纸上广泛运用这种材料,实际上就不可能使自我批评开展起来。现在走在自我批评前列的最好的报纸工作者,今后也应该坚定地、始终不渝地以革命的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站在这个岗位上。必须消除这样的事实,这就是报纸上的“工农检查局专栏”似乎变成和整个报纸毫不相干的一部分。必须使报纸在党的领导之下,更坚决地消除缺点,更准确地击中官僚主义的脓疮。在这方面特别必要时,上级的党机关要对地方报纸加以帮助。但报纸的领导人员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所完成的只是党组织和党所领导实现的那个工作的一部分。<br/> 众所周知,最近四年来我们报纸的发行份数提高了一倍。然而我们的报纸还是达不到千千万万的劳动者那儿去。不仅在偏僻的乡村地区,就是在城市里面,文化落后的劳动阶层也还没有报纸。所以我们不能不承认,建立如像“工人的戈比”那样的尽可能通俗的报纸的时机已完全成熟了。同时必须把“农民报”办得非常通俗,使农村中的文化最落后的阶层更易于接受。报纸方面要用适当的措施,使自己的工作更能结合实现文化革命口号的任务。<br/> 报刊在经济建设事业中特别巨大的作用,大家是很熟悉的。直到最近我们对服务于农业的需要这方面来说,是不够的。因此,中央委员会号召我们必须创办一个大的新农业报纸。中央的特别是地方的农业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和农村有关的各种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参加这个报纸的工作。<br/> 还要谈一谈关于报刊本身的自我批评问题。不知为什么我们听不到中央的领导的机关报批评别的中央机关报这样的事情,而且对地方机关报的批评几乎也是缺乏的。其实,在共产党报刊的专营的情况下,这种情形是极其有害的。不仅是中央方面,而且在各个地区都应该按照这个方针大踏步地前进。<br/> 最后,应该谈到关于我们的新闻报道的问题。由于这个缘故,主要的由于要谈关于国际情况的报道问题,我就要讲到塔斯社这个敬爱的机关(从席位上发出呼声:“请吧!”)。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重大的改善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我们在国外新闻方面有时候有着最“有趣的”详尽的报道……报道了很多的小事情,报道了中国的某一个张将军的生活事件。还过多地注意了如普恩凯尔那种卑劣的社会党人在国际联盟中的空谈。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应该大大地缩短。我们应该注意到资产阶级阵营中,特别是社会党人和帝国主义集团中每一个无论多么重大的变动和新的事件。同时,对于国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注意得太不够了,对于资产阶级国家中劳动群众真实的情况是完全不够注意的,而这是主要的事情!我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工商业报”(第二百十一期)不久前发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关于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世界经济组的报告的报道,报道中引举了关于世界经济和个别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可惜在这些材料公布之后,其他的报纸,却没有发表任何的报道。这完全不是因为它们已刊载过这些材料的缘故。必须提醒大家,具有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和对群众有布尔什维克的敏感的好的报道,我们还常常是缺乏的。但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br/> (原文载于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苏联“真理报”,鲍碇译自“布尔什维克报刊文集”)

我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第3版()<br/>专栏:<br/><br/> 我体会到工作的快乐<br/>  谢承仁<br/> 我开始教书是在一九四九年。<br/> 回想四年多前我刚到北京第一中学时,连教案也不会写,更不知什么教学法、教学原则。但是,我并不灰心,我知道,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有克服了困难,才会尝到工作的快乐。因此,我努力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慢慢地我从工作中摸到了一点门路,从一个生手变成一个熟手。我明白了教育事业是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树立了专业思想。<br/> 为了把书教好,我曾下过很大的功夫。例如,前年暑期,在近代史方面有个问题不明白,我前后到北京图书馆去了十三次,看了四十多种参考书,写了三万多字的笔记。有一天回家的时候,因天下大雨,路上没有车,我打着赤脚,冒着雨走。我把抄好的笔记贴身放在胸前,用手紧紧扪住,生怕被雨淋湿了。我知道教材非常重要,只有熟悉了教材,才能确定教学目的,找出重点,写好教案。<br/> 从来,我对写教案不敢有一点马虎,写好以后,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加以修改;讲课前再预习一遍,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妥。有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每一学期我都能从容按照计划完成。<br/> 我担任的是历史课。这是一门富于思想性的科学。我在讲课时,特别注意这门课的特点,那怕是举一个例子,都要经过再三考虑。平常我不仅给学生讲授一些历史知识,我还时刻注意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次我问一个同学:“巴黎公社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他回答道:“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接着我叫另一个同学站起来补充,他说:“他答的不完全。应该说是世界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刚说完,紧接着另一个同学站起来纠正说:“他的补充我同意,不过他也有一点地方说错了。应该说摧毁了旧的国家机器,因为巴黎公社并没有消灭国家。”当我看到同学们从学习中获得了新的知识时,我感到极大的快乐!<br/> 为了使同学们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我经常给他们介绍各种书籍,帮助他们成立了历史研究小组,常常请校外的同志来给他们作报告。每逢各种纪念日,我又帮助他们出壁报,或者举办展览会。学校里缺乏挂图,我便利用假期领导同学给学校绘制了三十多幅大大小小的图表。<br/> 我喜爱自己的学生,我愿意常和他们在一块。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弟一样看待,时刻关心他们,对他们全面负责。天冷了,有同学没有衣服穿,我把自己的绒衣脱下来给他;有同学病了,我多方照顾他们,把自己的牛奶让给他吃。星期天,我和同学一起去游天坛、北海。寒假中,有的同学因为路远不能回家,我便请他们和我一块过新年。围着火炉,给他们讲江阴人民守城的历史故事,给他们讲祖国江南的春天,三峡的风景……彼此之间没有一点隔阂,大家尽情地笑着、玩着,只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祖国太伟大了!生长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时代,我们真是太幸福了!<br/> 我对同学们的要求是严格的,从来不放松他们一点过错。同学犯了错误,我不轻易在大家面前正颜厉色去责备他们;我把他叫到寝室里,给他解释,让他认识错误,承认错误。我并经常鼓励同学向功课好、作风好的同学学习。<br/> 同学们也都愿意和我接近,把我当作他们最亲密的兄长。他们常和我谈自己的志愿,谈他们的家庭,……我永远忘不了同学们对我的关心。有一次,我在讲课时忽然觉得肚子痛,像刀绞一般。同学们看见我脸色不好,知道我病了,连忙递上一张纸条劝我休息。一下课,一个同学端着一杯开水,拿着一包药,送到我手边,说:“老师,您吃点药。这是我们到校医室领的。”进了医院,每天都有同学来看我。有一天,我朦胧地睁开眼,只见一个学生站在我面前。<br/> 契诃夫说过:“假使人能够在每人自己的土地上做了他能做的一切,这个人生会多么美妙呀!”为了伟大的祖国,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愿意终身保持“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为它献出我的一切!

为了培养新的一代

第3版()<br/>专栏:<br/><br/> 为了培养新的一代<br/>  温寒江<br/> 在北京第三十五中学一年多来的学校领导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有觉悟、有知识、体魄健全的新的一代是何等光荣的事业。每当上千活泼可爱的学生站在我面前时,我总是带着一种兴奋和骄傲的情感。<br/> 我和教师们一起学习。每次教师们从课堂下来,走进教研室时,我也带着文件、笔记,参加教师的学习。他们安静地阅读文件,或埋头写笔记,或漫谈着问题。他们认识到: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培养具有新思想、新品质的下一代,必须自己先具备新思想和新品质。<br/> 教职员在开始学习时不是没有困难的,许多人感到自己的政治水平不高,工作又忙。我就启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求大家养成学习的习惯。每当新的学习一开始,我给教师们讲学习的意义、方法和步骤,使大家重视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又根据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向教师做辅导报告。有了困难问题,我还找同志们一起来研究,或向上级请示,把问题弄清楚。学习了总路线,教师们掀起了热爱学生、热爱工作的热潮。当我看到教师们的进步时,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愉快!<br/> 我常接近教师们,慢慢地熟悉他们。我感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可亲的,因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加里宁语)。我往往通过工作同教师们谈话,征求他们的意见。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三番五次地同教师商量。他们也启发我,使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们不断在进步着,一个上学期对学生还是瞪眼、发急的老教师,这个学期已能耐心地对待学生,并且和学生经常生活在一起了;一个过去认为基础不好的学生是“不可救药”的教师,通过课外辅导使一个留级四年的学生升级了;一个缺乏经验的新教师,在同志们帮助下把课教好了。有的教师研究了本科各学年的新教材,有的教师耐心地为几十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补习功课,指导作业。在改进教学工作中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不少教师已能灵活地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检查批改作业的方法;有的教师改进留作业的方法,有的教师创造了许多复习课的方法。<br/> 青年学生是很可爱的。当你看到一个学生的新的品质成长起来的时候,当你每一次看到你的学生获得更优良的成绩的时候,当你听到一个学生流俐地、完满地回答了你的问题的时候,就像一个工人看到了自己的优良的产品、农民看到了丰收一样地感到愉快和骄傲。我戴着红领巾参加了少先队的中队会,我对他们说:“祖国像一个大花园,你们是花园里艳丽的鲜花,党像阳光一样地照着每一朵花,不久,这些花就要结出丰富的果实来。”<br/> 学生们积极学习我国和苏联青年英雄的榜样。黄继光、邱少云和卓娅、马特洛索夫、奥列格等的英雄形象和爱国行为,鼓舞了他们爱学习、爱集体的热情,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应当这样生活,由于你的生存使别人生活得更加美好。”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团队的帮助下,学生们举办了许多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班会。通过这些班会的活动,逐步地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和自觉地遵守纪律的习惯。<br/> 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他们常常把自己珍贵的礼物送给教师。他们给老师贺年,写慰问信……,一个语文课教师带病上课,学生发觉以后都站起来请他休息,派人把他送回去,自个安静地温课;一个数学教师病了,夜里当他睡着时同学用自己的被子给盖上。这一切都鼓舞了教师们,使他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一位教师在总结中说:“每当我进入教室踏上讲台,看见孩子们的笑脸时,内心里充满了兴奋和愉快。”<br/> 同学们团结友爱的精神在成长着。高中一年级有一个同学病了,全班都关心他,轮流着去看他,给他送饭,给他写慰问信;他病好时,全班都以愉快的心情来欢迎他,有的帮助抄笔记,有的给他补习功课,使他取得了优良的成绩。<br/> 我爱自己的事业,为着年青的一代,我愿献出我的一切力量。

三个老年人

第3版()<br/>专栏:<br/><br/> 三个老年人<br/> 苗得雨<br/> 山东省莒县爱国村吕鸿宾农业生产合作社里,有三个老年人。他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入了合作社,忘了头发白”。<br/> 这三个老年人,一个是吕安志,一个是杜绪,一个是吕发。吕安志快五十岁了,杜绪快六十岁了,吕发快七十岁了,可是他们劲头大,精神足,敢和任何一个小伙子或大壮汉比。<br/> 他们并不感到老。吕安志经常讨厌他那满嘴上的胡子,说:“要不是儿子快要娶媳妇了,我非剃掉不可!”杜绪经常哼着小曲,干起活儿来,用脚步或家具当鼓板,哼什么“合作社,忙生产,社员们,用劲干,老黄忠八十都上阵,俺比他还少吃二十年饭哪!”吕发经常自言自语的说:“小鬼,先别来叫啊!——我现在正年轻。”<br/> 他们三人,都是去年初秋才入社的。入社前,各有不同的情况。吕安志早就打了谱,已经等了很多日子了。开始组社时,他就要加入,当时他在互助组里当组长,又是家底厚农具齐全的户,社长吕鸿宾劝他先不入,入了的话,会把小组弄垮了。吕安志就听了吕鸿宾的话,等了又等。天天晚上,叫儿子小仓儿念报,了解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事情。为了创造入社的条件,在计划以外多攒了二十车子粪。秋上,合作社要扩大的消息,一传到他耳朵里,他第一个报了名。<br/> 吕安志是最爱干活的人。他推着很重的车子,在路上遇着崖头,向来不绕路走的:“就凭我这嘴胡子,怕了你?”一用劲就过去了。解放前,他把这股子劲用过去以后,也感到伤心,“肚子里扯着大锔,这是何苦?”有时候,在过了崖头以后,就执拗地歇上吃顿饭的功夫。如今呢?趁着“攻”崖头的那股子劲,早就一溜风似的走远了。别人问他:“过了崖头怎么还那么来劲?”他说:“嘿!谁知道!”<br/> 秋天耙地,不小心,他把脚戮了一道口子,一寸多长。他一声不响,撕了块衣服角包了包。耙完了以后,才回家上药。社里负责人来看望他,他笑着说:“不要紧,只破了皮!”大家劝他休息,他没法,只得闲了两天。到了第三天,闲不住了,他一瘸一拐的去耕地了。这时候,伤口还没合缝,四周肿的像气蛤蟆一样,结果发了,只得又闲了一天。第二天,又下了坡,伤口又发了,他气的再也不养伤了。他说:“我一听见坡里牛鞭响,就待不住了。”是嘛,在这轰轰烈烈的秋耕秋种运动中,一个听着干活就像小孩玩花灯一样高兴的人,怎能养得住伤呢?<br/> 杜绪本是外乡人,解放前无依无靠,无地无房,受苦受罪,熬到了共产党来,才有了十八亩地。在受穷的年月里,没有一天舒展开脸,白黑都闷着头子抽烟。有时愁极了,就乱唱一通。有时候就蹲在街头巷尾的人群里讲故事,拐弯抹角的骂地主。入了社,觉得就像进了温暖的家庭一样,他说:“我是一个小孩子,躺到了亲娘烧热的炕上!”他原来不姓杜,姓张,被杜家地主拾去以后才姓杜的。别人问他是不是要改过来,他说:“现在改过来别口了,管姓什么都一样。我挂心我的老爹老娘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可能早死了。”他提起过去的事情,心里害冷。可是,想起自己已经翻身了,又和吕鸿宾在一块劳动,心里就暖起来。高兴极了,就编段快板唱唱。<br/> 丰产麦地和“试验区”,由社内各生产队推出内行的人共同种。那是些谁呢?杨华春扶犁开沟,这是全社拔出的“上手”,扶的正,走的直,快慢均匀;随在后边,是杨太升和杨作福溜“三合肥”<br/> (粪、豆饼、过磷酸钙),这是全社拔出的手勤、腿快的人,溜的不多不少,速度又快;随后,吕凤文拉着用两个耙齿造的“两用?”(为了使粪、种隔离,又搂宽播幅);随后,杜绪自己溜种,他是全社拔出的最会溜种的手;随后,吕春蓝溜干灰,这是全社拔出的溜灰最精心的手;随后,吕敬、吕安吉用?盖平,这是全社最有力气的人。杜绪看着看着,觉得有意思,编出了一段歌:<br/> 杨华春扶犁挥着鞭,<br/> 杨太升、杨作福扒肥在后边,<br/> 吕凤文,把沟掩,<br/> 老杜绪溜种跟着颠,<br/> 吕安吉、吕敬把?拉,<br/> 撒灰的本是吕春蓝。<br/> 咱这伙像盘大机器,<br/> 一拨弄到处都动弹!<br/> 丰产麦子,全是他溜的种籽。他的本领在全社里拔了顶子。他的本领并不是早先就很好的,是入了社以后又进一步提高了的。他的本领提高了,社的生产也提高了,他感到特别愉快。<br/> 吕发是庄上过日子的“老把手”。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他认为弄在一块要“出乱子”,不如自己耕种“有条理”。他对人说:“我老了,转眼就入土了,还入社哪?”其实他是不相信合作社罢了。后来,看着看着,合作社越搞越好,大大比过了自己的“老把手”,就进合作社来,说:“我老了,也跟你们青年人靠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里集体劳动,精密分工,使他发生了兴趣。他觉得这里边的气味,和互助组不一样,和单干更不一样,这个气味是新鲜气味。又经常听吕鸿宾讲苏联的幸福生活,在这个老年人的脑子里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觉得干了一辈子庄稼活,糊里糊涂,如今才摸着了“奔头”。他对人说:“我压在心上的盖,揭开了!”他想起十月九号那一天,就眯溜着眼笑:“那天真有意思!二十多辆车子一齐响,一块很大的地,转眼就压满了粪堆,若是单人独手,得几天哪?光愁也把劲愁尽了。大伙子都为了完成计划,身子最赖的也比往年大汉子推的多。杨作柱长得就像瘦猴一样,一天推了三十多车子,往年要是推二十车子,他娘就高兴的磕响头啦!这天刮大风,夹着小雨点,还没听见谁提一提呢!”老人在自己家乡熟悉的土地上,头一次见到了这样的景象,哪能不欢喜?<br/> 过去他听见谁说合作社不好,他总是随从着说“是不好”;如今谁要是说合作社不好,他把白眼珠子一翻:“俺的社,哪处不好?”晚上活儿结束后,他很细心的把家具收拾起来,检查检查那处坏了,或者丢了,弄得停停当当,准备明天用。有些人,不关心社的家具,他就当场提出批评。有空的时候,总爱在合作社的院里串游,这里整整,那里弄弄。有一次,看见猪把圈墙攻破了,他急忙找块石头堵死。牛绳断了,他把自己家的?拿来就搓。别人并没有分配他去做,他做了也不习惯对人叙说。耕地时,他扶着一把犁,扶得特别细心,不兴有一点弯弯。两只脚还随时踩着土块——明看,耕完了还要耙,可是他觉着不踩碎它,两只脚没法往前迈。种上的麦子出来了,他来看,自语的说:“这一片是我耕的,看,麦苗多嫩生!”<br/> 吕发入了社,爱惜社里每一件东西,关心社里每一件事情。社里的每一点每一滴,都像带着一条线一样,挂在他的心上。秋天打场,场边上的豆粒,他都一粒一粒的拾干净,剩一粒心里也不实落。他说:“社是家,咱不操心谁操心!”老人们,进了合作社,眼界开阔了,他们的心得到了温暖,他们的“老力”为大家使出来了,使他们在精神上进入了真正的青年时代。这便是“入了合作社,忘了头发白”的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