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一个宣誓
——为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四周年而作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
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会长 郭沫若
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它在事实上比任何兄弟还要亲密。我们中国人民爱护这项高贵的友谊比爱护自己的眼睛珠还要细心。
这种感情在我们中国人民的心中是有它的深在的泉源的。我们中国人民是在最艰难、最困苦、最受着屈辱的时候,握着了伟大的苏联人民向我们所伸出的温暖的有力的手。这身受者的感激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当我们受着帝国主义集团的横暴的蹂躏,用种种不平等条约捆扎在我们身上,使我们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是苏联政府首先自动地宣布废除帝俄时代和旧中国之间所缔结的不平等条约。
当我们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规模的军事侵略,一切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在冷眼旁观,并在暗中支持日本帝国主义,如像美国正经常以大量的棉花、废铁、钢材、机器等卖给日本作为侵略战争工具的时候,伟大的苏联人民以无比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支援了我们。而在最后主要是由于苏联的军事力量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使它无条件投降了,我们的绵亘了八年的抗日战争才得到了胜利的终结。
当我们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之后又继之四年的国内战争,中国人民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所全力支持的蒋介石的反动政府而建立了人民自己的祖国,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首先承认了我们的便是苏联。那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真真是仅次于我们的国庆日,在我们是同样不能忘记的一天。那天是“国际和平斗争日”,也是我们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正式成立的日子。苏联曾派遣了以法捷耶夫同志为首的文艺工作者代表团来参加了我们的开国典礼,并参加了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的成立大会。这些日子的光景,在我们是永远会和昨天的情况一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要恢复战争创伤,我们要发展国民经济,我们要以苏联为榜样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国家,但我们的经验缺乏,近代产业的基础薄弱,尤其是在生产建设上极端需要的科学的基础十分薄弱,我们要完成当前的伟大的光荣的新的历史任务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在这时,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应我们中国政府的邀请,派遣了不少的优秀的专家来帮助我们,在财经建设方面,在文教建设方面,都把极丰富的智识提供给我们,甚至还照顾到我们的干部同志们的身体健康。这样使我们很快地完成了恢复阶段的任务,而走上了计划建设的阶段。
今年已经是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了。我们的建设事业,在苏联政府、苏联人民和苏联专家的伟大无私的帮助之下,一切都在迅速地进展中。我们的重点是要首先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而我们重工业建设是毫无基础的,在苏联的帮助之下,我们的一百四十一项的重工业建设已经在发展中或创建中,在几年之后,我们的工业基础便会巩固起来了。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真正基础。我们预想到我们的光辉灿烂的前途,那就是苏联的今天已经达到的景况,谁个不会由衷地欢欣鼓舞?谁个不会由衷地向苏联人民表示热诚的含泪的感谢呢?
伟大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成功以来,苏联人民所给予我们的帮助,那真是说不尽的。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把所有的纸笔用尽了,都写不完。”我在上面所说到的,主要还是物质力量上的帮助。在精神力量方面,苏联人民所赠给我们的最大的礼品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便是在伟大的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三十多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我们是依靠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灵活运用使我们的人民革命胜利了,我们是学习着苏联的先进经验而又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走上了胜利的途径。是苏联人民引导着我们,是伟大的人类导师列宁、斯大林引导着我们,共同走向共产主义,而使全人类得到真正的持久和平。
我们的友谊是在艰难困苦中缔结的,是向着这样光明正大的目标发展的,因而它是永远牢不可破的,它是两国人民共同福利的韧带,是保卫世界和平的最坚固的堡垒。
这友谊,这比我们自己的眼睛珠还要高贵的友谊,已经由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所亲手拟定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所固定下来了。这条约的历史任务和精神意义,因而也就是无比伟大的,无比崇高的。条约所规定的任务是共同保卫远东和平,防止日本帝国主义的再起,防止任何国家勾结日本帝国主义重新进行侵略。条约所规定的任务同时还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经济关系与文化关系。我们的条约是和平条约,是建设性的条约,是真真正正地名实相符的友好互助条约。四年来我们对于条约的规定有了忠实的实践,无论在保卫和平事业上,在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与文化关系上,都有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苏联人民所尽的力量比我们更多,所发挥的作用比我们更大,苏联人民在这方面对我们帮助也是真正伟大的。
但是,我们是能够了解的。苏联人民伟大无私的精神所希望于我们的就是要我们赶快把国家建设好,赶快把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完成。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如果成功了,那么和平阵营也就更加壮大了。不仅远东和平可以确保,世界和平也可以因而巩固。这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苏联人民所企图达到的目标。正因为这样,所以成其为伟大。正因为这样,所以成其为无私。这种高贵的品质和精神,我们是能够体会的,这正是我们的很好的模范。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以求达到能够具有这同样的品质和精神。
因此,我们也怀抱着这样的了解。只要我们能够专心地学习苏联,专心地建设我们的国家,逐步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中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那就可以提高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水平,因而也就能够更有效地从事于保卫远东和平与世界和平的事业,促进中苏两国人民之间的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更使这交流尽可能地遍及于全世界。这在我们便是对于条约的最好的实践,而同时也就是对于苏联人民的最好的报答。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弟子学得更好的,是以弟子学得好而为快乐的。苏联人民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能够体会到老师对于我们的热爱和殷切的希望,盼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本领都传授给我们,盼不得我们能够早一天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像苏联一样的最坚强的和平堡垒。我们决心不辜负老师的希望,决心要使老师能够得到更多更多的快乐。
老师同志!你们请放心吧!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科学工作者、一切社会活动工作者,在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订四周年这一天可以宣誓:我们要以更好地向你们学习,来实践我们的条约,来完成和超额完成我们自己的任务和共同的任务,来纪念我们的伟大导师列宁和斯大林!


第3版()
专栏:

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四周年
——为苏联“真理报”而作
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 吴玉章
伟大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到今天已经四周年了。值此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进入第二年,朝鲜停战已经实现,保卫和平运动已有巨大发展之际,我们来庆祝这个节日,是有重大意义的。
四年来,中苏两国忠实地履行着同盟互助的义务。中苏两国的经济和文化关系有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苏联给予了我国以兄弟般的慷慨无私的援助。中国人民在伟大苏联的援助下,以英勇的劳动进行恢复工作的结果,到一九五二年,已使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超过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工业生产比重显著上升,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在全部国民经济中有保证地得到逐步扩大。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已从一九五三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并已胜利完成了第一个年度的计划,进行了一百三十项重要基本建设,其中包括去年底开工生产的鞍山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这三项工程被人们恰当地称誉为“中苏友谊的结晶”。在文化交流和其他方面,中苏两国的关系也有了广泛的发展。达到了今日全世界文化最高峰的苏维埃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人民建设自己新文化的榜样。显然,我国国民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完成恢复阶段,我国整个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发展,都是与苏联的援助分不开的。
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之下,循着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斗争。
为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苏联的援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对于我国的建设事业的国际主义关怀,在马林科夫同志等苏联党政领袖去年秋季写给我国工农业展览会的题词中充分地表达出来了。题词中说:“在人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事业中,会永远得到苏联各族人民、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友好和积极支援的保证。”正是这样,在我国经济建设开始之时,苏联热诚地给予了我国多方面的援助。根据去年夏天我国政府代表团和苏联政府商谈的结果,连同过去三年来帮助我国设计的企业在内,至一九五九年末,苏联政府将帮助我国新建与改建的一百四十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给以系统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援助,这就将使我国人民能够在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成就的努力之下,逐步地建立起自己强大的重工业,使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中国人民衷心感谢苏联伟大的、全面的、长期的、无私的援助。正如毛泽东同志致马林科夫同志祝贺十月革命三十六周年的贺电中所说:“当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苏联的慷慨援助下,沿着苏联所胜利地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光荣道路上前进的时候,我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感觉到中苏两国之间的亲密无间和两国友好的无上珍贵。”
为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学习苏联是尤其重要的。关于学习苏联,毛泽东同志曾经作了重要的指示。他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讲话中说:“我们要进行伟大的国家建设,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要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无论共产党内、共产党外、老干部、新干部、技术人员、知识分子以及工人群众和农民群众,都必须诚心诚意地向苏联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而且要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苏联是中国人民的良师益友,苏联所走过的道路也就是我国现在和将来所要走的道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已经完全证实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的正确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卓越的榜样。中国共产党正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苏联经验,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路线、方法和步骤的。因此,学习苏联就显得更加具有迫切的实践意义。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之下,中国人民正在进一步地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苏联执行新经济政策、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苏联人民在国家工业化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国各地的建设部门正在进一步努力贯彻苏联专家的建议,四年来的许多事实都表明了:凡是认真学习苏联并切实运用苏联经验的地方,工作就能顺利进展,避免许多错误。今后,苏联经验在我国建设工作中将更加显示出巨大的推动力量。
为了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人民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人民深知:保卫世界和平斗争的胜利发展乃是自己建设事业胜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中国建设事业的成就又是增加和平民主阵营力量的强大因素。中国人民从苏联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历史和自己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帝国主义侵略者是不会甘心于他们的失败的,他们总是执迷不悟地企图挑拨新战争。因此,热爱和平并正在建设自己的幸福生活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苏联人民一样,一贯地以保卫世界和平为自己的责任。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就鲜明地贯串着为持久和平与国际安全而奋斗的崇高精神,并且着重规定了“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的重要条款。四年来,中苏两国信守条约的规定,团结一致,忠诚合作,彼此协商有关两国共同利益的重大国际问题,为保卫世界和平与安全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在这个斗争中,中苏友好同盟已经是并将继续是反对新侵略的可靠保证,是远东及全世界和平的坚强堡垒。目前的国际形势表明: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在为了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为了争取和平和制止新战争而作的努力中,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朝鲜停战已经胜利实现。美国帝国主义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诡计正遭到重重困难,帝国主义侵略阵营的战争阴谋受到日益严重的打击。现在,中国人民必定继续加强与苏联的兄弟同盟,使之巩固得像钢铁长城一样,成为世界和平的前卫,并继续加强和整个和平民主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团结,努力发展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和经济文化关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冷战”和挑衅政策,为争取迅速召开政治会议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为争取召开五大国会议并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而斗争。
在欢欣鼓舞地庆祝中苏友好同盟四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兴奋地看到:苏联人民正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地沿着共产主义建设的道路前进。在苏联人民创造性的劳动之下,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正在胜利地实现。去年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和苏联共产党中央九月全会所通过的著名决议、苏联部长会议和苏共中央关于农业、日用品生产和扩大苏联贸易的各项决议,将进一步加强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增进苏联人民的福利。苏联人民在共产主义建设事业中所获得的辉煌成就和伟大力量,引起了中国人民和全体进步人类的欢呼。苏联始终不渝地执行着和平外交政策,正如马林科夫同志所说:“苏联政府,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竭尽一切力量,以使各国人民和平相处,促使国际紧张局势缓和,并建立正常的国际关系”。苏联本着这种方针在保卫和平事业中所作的努力,引起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绝大多数人民的深刻响应。全世界一切民族的善良公正的人们都拥护苏联,团结到苏联的周围,并把希望寄托给苏联,这乃是当代历史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包括着七万万以上的人口和相连的占世界四分之一土地的中苏两国的兄弟同盟是不可战胜的力量。尽管帝国主义者费尽心机来挑拨诽谤、阴谋破坏我们中苏两国的友好团结,他们丧尽天良的恶行已经遭受了并将彻底遭受到可耻的失败。中苏友好同盟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日益巩固与发展着,它是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它对于中苏两大国的繁荣和对于全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胜利,都将继续发生巨大的作用。
伟大的牢不可破的中苏友好同盟万岁!


第3版()
专栏:

中苏文化交流的新时期
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总干事 钱俊瑞
四年前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开辟了中苏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中苏两国的文化交流就是实现这种真诚团结、友好、合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中苏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长远的历史。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里面说:“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又说:“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从这时起,在中国先进人物们的努力下,苏联革命的理论传到中国来了,苏联的文学传到中国来了,苏联的戏剧与电影传到中国来了,苏联的美术、版画也传到中国来了。这一切给在重压下的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鼓舞,因此受到中国人民的极大热爱。旧中国从北洋军阀到蒋介石匪帮这些反动统治者,对待苏联文化,都是视若洪水猛兽的。他们用百般无耻与野蛮的手段,来遏制苏联文化的传布。读进步的苏联书籍的人曾不得不遭苦刑和杀身之祸。然而这一切手段都是徒劳。因为在窒息中的中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苏联的信息有如清新的空气一样。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区里,苏联的文化得到了广泛深入的传播。尽管是在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下,苏联的书籍仍是大量的印刷,甚至用油印、手抄的办法流传。在那里,苏联的书刊起着巨大的教育作用。随便举一个例子,
“克里空”直到今天仍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个戒条,而大家知道,这乃是苏联作家考涅楚克的剧本
“前线”中的一个角色。
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旧的中国,创立了新的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家。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固定起来的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团结更加巩固和发展了,中苏两国的文化交流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蓬勃地发展起来了。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又是一个年青的国家。我们的先人曾创造了丰富的、灿烂的文化,对整个人类有过极大的贡献。可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特别是近百年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压迫,中国不仅在经济上落后了,而且在文化上也落后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之后,就要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就要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因此,中苏文化交流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获得了新的更加重大的意义。一方面,这种交流通过各种文化工具,帮助着中苏两国人民增进相互的了解和友谊;另一方面,这种交流首先是帮助中国人民的各项建设工作的前进,推动我们建设自己的新文化。
四年来,中苏文化交流的规模和成就是巨大的。
在出版方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到一九五三年年底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所翻译出版的苏联书籍达五千零三十六种。其中列宁著作出版了五十二种,共印了三百多万册;斯大林著作出版了五十六种,共印了九百多万册。特别要提出的是斯大林全集的出版,这是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已出版的第一卷和第二卷都印行了一百万册。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以及苏联共产党的文献,对于我国广大人民,首先是干部起了极大的教育作用。
苏联的文学书籍,受到了中国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众的热爱。这些书籍以其高度的思想性与卓越的技巧强有力地感召着我国的读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普通一兵”、“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真正的人”、“远离莫斯科的地方”、
“收获”等书影响尤大。这些书中的人物活在朝鲜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士们的心中,活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的心中,活在中国青年学生们的心中,鼓舞着他们的战斗、工作和学习,指导着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奋勇前进。
中国的剧院里演出了不少的苏联剧本。每次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曙光照耀着莫斯科”一剧,曾在全国许多地区演出,拥有特别众多的观众。现在北京的剧院正在上演索佛朗诺夫的剧本
“非这样生活不可”,帮助我们提高政治警觉和对旧科学技术人员的思想改造工作。看苏联电影更是中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难忘的一九一九年”、“库班哥萨克”各影片的观众达到了二千万人次左右的数目。
介绍苏联的展览会是帮助群众认识苏联的有效形式。在中国,曾经举办过一些大型的展览会,像苏联建设图片展览会、斯大林七十寿辰展览会、列宁生平事业展览会、苏联宣传画和讽刺画展览会等。为了到这些展览会上来学习,有些观众从远道背负着行李赶来。至于小型的展览会,则已深入到工厂的车间、农村和街道商店的橱窗,且数目是不可胜计的。如上海等大城市里,还出现了固定的相当规模的街头橱窗展览。
四年来,中苏两国文化界代表团和代表的来往日益增多。他们对于两国的文化交流有巨大的贡献。每一个来华的苏联代表团和文化界人士,都和中国的文化界接触、座谈,他们把苏联文化的成就带给了我们,他们的讲稿和座谈会发言,有许多已经翻译出版。每一个到苏联的中国代表团,总是受到苏联人民的热情接待,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参观的机会,满载而归。
为了更直接地向苏联学习,培养建设祖国的人才,四年来我国派遣了近二千名留学生,到苏联学习。他们在苏联教师的亲切教导下和苏联同志的关怀下,顺利地进行学习。
中国知识界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展开着热烈的学习苏联运动。中国科学界热烈欢迎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会议所作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中苏科学家合作的决议。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所长钱崇澍博士的话可以代表一般中国科学家的意见:
“我十分需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所以我虽然已经七十岁,还在积极学习俄文。我衷心欢迎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会议通过的决议。”现在,中国的生物学家、农学家们学习着米丘林、李森科和列别辛斯卡亚的学说,医学界学习着巴甫洛夫的学说,并实行了组织疗法、睡眠疗法等先进的治疗方法。中国的文艺界则学习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还要指出的是,应聘来中国工作的苏联专家们对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文化教育工作人员给了巨大的帮助。这种学习,不仅是理论上的钻研,而且很快地应用于实践,收到很大的成效。苏联的先进理论与经验大大扩展了中国知识分子们的眼界,并帮助他们批判和逐步纠正自己所受到的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中国人民十分兴奋地注视到,中国的文化成就受到苏联人民的极大重视。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受到苏联读者的热烈推崇;中国戏剧“屈原”、“西厢记”、“白毛女”、“在战斗中成长”、“三岔口”已在苏联成功地演出。中国影片不仅在苏联各城市,而且在苏联的集体农庄中放映。中国的优秀文学著作获得斯大林奖金,并在苏联广泛流传。苏联的科学家们热诚和关切地在研究中国科学的成果。李森科院士对于中国农作经验的高度评价成为推动中国科学界改造和发扬我国民族遗产的座右铭。在向苏联人民介绍中国文化方面,我们曾作了一些工作,但我们的工作做得很不够,远不能满足苏联同志们的愿望,需要我们今后大力加强。
很显然,中苏两国四年来的文化交流,已经大大促进了我们两国人民的紧密团结,已经给我国的建设以巨大的帮助。在这里,我们特向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文化界的同志们致以诚挚和亲切的敬意。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蓬蓬勃勃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作。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将紧跟着经济建设的高潮之后在新中国出现。毫无疑问,中苏文化交流的发展将促使这个高潮的到来。


第3版()
专栏:

我们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工厂镟工
斯大林奖金获得者 谢·布舒耶夫
不久以前,我们车间收到了一封从中国寄来的信,信上写着我的名字。中国的同志们在信里向我祝贺新年,并预祝我在劳动中获得新的成就。
中华全国总工会给我寄来了一份礼物:一本一九五四年的记事日历。
我回想起自己在人民中国的那些日子。我记得,我们苏联工会代表团团员无论到什么地方,人们都是如何殷勤地接待我们。在北京,在沈阳,在上海,在南京,处处都把我们当作最亲密的朋友来款待。在沈阳参观一个机器制造厂时,工人们要求我在镟床上表演我的操作方法。这是我很乐意做的。
我在我们的“红色无产者”工厂出产的苏联镟床上,进行了示范表演。靠着翻译同志的帮助,我作了解说,并答复了工人们提出的问题。当我的操作结束时,发现生产效率要比原来的定额快十倍到十五倍。工人们立刻拿起切削刀,量它,把它画下来。
我会见了很多中国镟工。他们向我叙述了人民政权建立以后在生活上发生的那些变化。
沈阳的一个先进生产者向我说:“现在我们是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我们在苏联的兄弟般的帮助下建设着强大的本国的工业。我们将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富裕。”
当我从中国回来时,同志们都向我仔细打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新的生活的情况,都为兄弟国家劳动人民的成就感到高兴。我给我们工厂带回了一面锦旗和一幅丝织的毛泽东同志的肖像,这是沈阳工人给我们的礼物。一个由中国的名手用石炭精心雕制的和平鸽,从这个人的手里传到那个人的手里。
在回答工人们关于中国的许多问题时,我看着自己的日记,回忆着与中国的工人和工程师会晤的情景,谈到正在向自己的光明前途迈进的人民中国的那种热情澎湃的生活情形。我们车间的工人极感兴趣地听我介绍人民中国的大规模建设工程。我曾亲眼看见淮河流域的具有全民意义的建筑工程。我看见成千成万征服自然的建设者在那里多么努力地工作着。他们响应自己敬爱的共产党的号召,几乎是从全国各个角落到那儿来工作的。
苏联工人极其关怀地倾听了关于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劳动功绩的叙述。
去年夏天,我在莫斯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农业展览会上遇见了沈阳的镟工马鸣贺。我在中国结识了他,现在看见他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高速金属切削法,这是多么令人高兴啊!他的切削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分钟一千五百公尺。展览会上,马鸣贺在一台中国机器制造业出产的最新式的车床上表演。我的朋友马鸣贺要我也在这台车床上试一下。我证实了这是真正优良的车床。中国的车床制造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造出了这样好的车床。
马鸣贺访问了我们的工厂,到我所工作的机械修配车间来。我们老朋友又见面了。
马鸣贺说:“你还记得你把自己的切削刀送给我作为礼物的事吗?现在我自己正在我们的工厂里磨制高速切削刀。苏联工人首先采用的快速多刃切削法,也在中国的其他工厂得到了日益普遍的推广。”
我们,苏联人民,都很兴奋地注视着中国人民是在怎样建设着本国的工业。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初生儿——第一汽车制造厂的顺利建设,很使我们高兴,我们很愿意与中国的同志们交流经验,给他们以必要的技术帮助。
正在中国建设着的汽车制造厂的机械修配车间的许多未来的领导者,现在正在我们的机械修配车间进行生产实习。车间主任王达训、技术部领班刘清岳、工长秦庆华和其他一些同志,都正在学会运用我们多年来集体工作所积累的先进经验。
刘清岳研究修配车床的先进方法,了解新装备品生产的操作过程。机械大修小组组长麦哈依尔·瓦西里也维奇·多道罗夫给予刘清岳同志以很多的技术帮助。
工长秦庆华成功地修配了许多复杂的车床,包括六个主轴的半自动车床在内。
工长牛仁海一面见习,一面在镟床、镗床、转塔车床上很有把握地工作着,并制造了大型压榨机的许多零件。毫无疑问,他将来在自己祖国的新的汽车制造厂中也会工作得很顺利的。
中国专家们在苏联企业里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着生产实习。我国工人想尽一切方法帮助中国的同志们,把自己丰富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这也是中苏两大民族伟大友谊的一个明证。
我们知道,中国工人和工程师很愿意学习苏联同志的经验,因此我们也乐于传授这种经验,来充实中国同志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生产效能,发展工业,改造农业。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是永恒的,任何人都不能破坏这种友谊。
〔注〕文内中国实习人员的姓名均系译音。


第3版()
专栏:

向中国朋友祝贺
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苏联“十月十二日”集体农庄主席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 普·马里宁娜
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四周年的这一天,我衷心地向亲爱的中国人民祝贺。我们苏联人以中国人民的成就而自豪。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及其久经考验的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发展工业和农业的巨大成就。
当我们从报纸和无线电广播中得知在你们国家建立了许多新的工厂和发电站,并且农业也正在实行巨大的改造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喜悦。我们为鞍山钢铁公司机械总厂的刨工、劳动英雄王崇伦、沈阳第一机床制造厂的镟工马鸣贺,以及其他许多爱国者、生产先进者的成就而感到兴奋,他们是新中国建设者的先头部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周年的时候,我曾随同苏联代表团来到你们的国家。我访问了北京、上海、南京、哈尔滨和中国的其它许多城市。我们参加了北京的国庆盛典,并蒙毛泽东同志亲自接见。这些会面是永远不能使人忘怀的。
不论我们到什么地方——在中国乡村里,还是在工业企业里,人们到处像对亲兄弟亲姐妹一样地接待我们。我回想起了同农民们的一次会面。他们对我们谈到他们如何从自己的村子里赶走地主并获得土地,他们怎样过着新的幸福生活。我把我国建设集体农庄的经验和苏联人民的成就告诉他们。那次座谈会进行得生动而热烈。座谈会之后,我们——苏联人和中国人,纵情地歌唱、欢乐。在回到祖国之后,我把你们的成绩和对苏联代表团的热烈招待,告诉了我们集体农庄的农民们。
集体农民们对中国的生活发生浓厚的兴趣。影片“白毛女”、“内蒙人民的胜利”及其它一些报道中国人民英勇事迹的影片,在我们集体农庄的农民中受到了广泛的热烈欢迎。这些影片也在我们的俱乐部里上演。在我们的俱乐部里还曾举办了有关中国的讲演会和报告会。
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用他们的劳动业绩巩固着世界和平。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迅速提高农业所有部门生产水平的重大工作。苏联共产党提出了一项任务,要在最近两三年内给居民以丰足的粮食和给轻工业以充分的原料。集体农民和农业机械师们正在为完成这个任务而努力劳动着。
一九五三年我们集体农庄每头乳牛的平均产奶量,超过了五千公升。我们向国家和市场交售和供应了大量的马铃薯、肉、牛奶、油和蔬菜。集体农庄得到了一百多万卢布的货币收入。所有的集体农民都过着文明的、富裕的生活。在集体农庄里有成百的牲畜,所有的农作物都获得丰收。
所有田间工作和饲畜工作都已基本上机械化了。农庄本身拥有十二部汽车。
今年我们决定要从每头乳牛获得五千三百公升的牛奶,从每公顷土地上收获两吨半的谷物,使每公顷土地生产二十五吨马铃薯。
我们预祝亲爱的中国朋友用他们的劳动业绩来进一步巩固世界和平。


第3版()
专栏:

我们在加强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事业中的贡献
苏联埃尔莫洛娃剧院导演 伏·科米萨尔热夫斯基
苏联人民异常关注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艺术成就。苏联人民欣赏中国的音乐,听中国的歌曲,读中国作家和诗人的小说和诗歌,满怀兴趣地看中国的影片和戏剧。为争取和平斗争的伟大思想所鼓舞的并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中国艺术,是苏联人所亲切了解的。
在莫斯科的一些剧院里,曾经成功地上演了中国作家们的戏剧。“白毛女”、“西厢记”、“战斗里成长”等剧吸引了许多观众。我们的埃尔莫洛娃剧院上演了郭沫若的历史悲剧“屈原”。贯穿在这个剧本中的对祖国和自己人民的忠诚的思想,主人公对自由、正义和人民幸福的渴望,对于我们苏联演员来说,也是亲切和容易理解的。
也像所有的苏联人一样,我们是了解我们伟大邻国——中国人民的生活的。但是这个剧本谈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久远的时代,谈的是生在两千多年以前“战国时代”的中国人民的天才儿子、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方面,我们的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就不能不努力研究该剧所涉及的时代。
在克服这些困难方面,莫斯科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内所珍藏的有关古代中国的丰富材料,给我们以很大帮助。例如,我们研究屈原时代的服装时,就使用了附有中国古代画家的插图的屈原的作品。我们熟悉了最近发掘的关于楚国——屈原的祖国——的材料。
剧院全体人员衷心地感激中国同志们的宝贵帮助。我们非常高兴的是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把剧中某些部分演给剧作者看。郭沫若曾看过了该剧的预演,并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意见。他向我们详细地叙述了关于屈原所处时代的中国的情形,告诉了我们关于诗人传记中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谈了些屈原在楚怀王宫廷里的生活,他和卖国贼——宫廷官吏们的斗争以及他在国内的流浪生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郑振铎教授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他对该剧的布景、服装和道具提供了一些意见。这些布景、服装和道具是功勋艺术家、画家雷金所设计的。
现在来谈一谈该剧的音乐。著名的苏联作曲家、芭蕾舞剧“红罂粟”的作者格里艾尔为“屈原”一剧配曲。这位音乐家并不是第一次写关于中国情节的音乐作品。尽管如此,格里艾尔在为“屈原”一剧配曲时,还选听了数百件中国音乐家的作品和中国的民间歌曲,然后才开始动手创作。
我们认为,屈原这个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自由和正义的诗人的不朽形象已深深地印入了观众的心里。我们感到欣幸的是,在伟大的苏联和中国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四周年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完成了演出该剧的工作。
谨祝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他们正在最幸福、最正确的生活道路上前进——之间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更加发展和巩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