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中共浙江省委召开基点乡工作会议
总结结束购粮转入生产的经验
中共浙江省委会于一月二十日到二十三日召开基点乡工作会议,总结完成购粮任务后及时转入领导农业生产和互助合作等工作的经验。
经过总路线的宣传和购粮工作以后,浙江省农村情况起了深刻的变化,广大农民社会主义觉悟显著提高,踊跃把余粮卖给国家,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积极性高涨,这是主要的收获和基本的方面。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一)有些地区由于对总路线和购粮政策宣传得不够全面,部分群众对一些政策和思想界限划分不清。如对囤粮投机和勤劳生产有余粮;对资本主义剥削行为和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正当行为;对高利贷剥削和一般借贷以及对投机奸商和一般私商等还划不清界限。结果少数农民,特别是部分中农,产生了“怕露富”的思想顾虑和“穷光荣”的错觉,因而影响了生产情绪。另外还有一部分困难户缺乏口粮和再生产的资金。对于这些情况,有些干部还估计不足,他们对领导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因而在购粮结束后产生了自满麻痹和松弛情绪。(二)农村中两条道路的斗争,在今后仍然是复杂的和尖锐的。要使全体农民都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还需要一个艰苦的、复杂的、长期的说服教育过程。有的干部对这一点还认识不足,而是满足于短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三)工业品,特别是手工业品的供应不能满足群众发展生产的需要。目前县、区党委对这些经济部门的政治领导也比较薄弱。(四)县、区党委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还跟不上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
根据上述情况,会议提出了购粮任务完成后下一步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并提出了领导方面必须掌握的几个环节:(一)继续深入进行总路线宣传教育,把农民在学习总路线及售粮过程中的觉悟和热情,通过总结工作,肯定成绩,表扬好人好事,巩固下来,并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到发展农业生产和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中去。对于部分农民的思想顾虑和错觉,可通过总结工作,进行总路线“补课”教育,处理遗留问题,对领导干部的缺点应进行适当的自我批评来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民具体的思想情况,提出发展生产和互助合作的大体计划,使农民不仅明确认识前进的道路,并且懂得前进的具体步骤。各地并应有意识地将总路线宣传教育贯彻到各种具体工作中去,使总路线宣传教育经常化。(二)争取今年农业生产品全面丰收,粮食增产一成。各地必须围绕这个中心,研究与制订各乡全年增产计划和发展互助合作组织的计划,确定全年工作指标,找出增产的关键,切实解决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做好普选和整党建党工作。(三)必须认真贯彻目前党在农村中关于依靠贫农和中农的巩固联盟,发展互助合作,限制富农剥削等这一系列的政策,认真贯彻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政策。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农村中资本主义自发趋势的发展,防止侵犯中农利益、排斥贫困农民等现象的发生,才能使增产节约和互助合作运动顺利开展。
会议上并研究了进行以上工作的步骤,同时要求各地进行上述工作时,必须重视依靠党的组织,首先提高党员的觉悟,克服党内的混乱思想,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第2版()
专栏:

新疆各族农民和生产部队积极准备春耕
新疆省大部分地区各族农民已积极展开各项春耕生产的准备工作,很多农民把卖余粮和副业生产收入大部投入农业,扩大生产;有些地区的人民银行还提前发放了今年的增畜保畜贷款。这样就扩大了农民今年农业生产的投资,各地不但修理了原有农具,还大量添置了耕畜和农具。如岳普湖县农民把三十多万斤余粮卖给国家,买回耕畜四百多头、大车三十四辆、其他农具七百多件。伊宁县曲里海乡农民用副业收入买回耕马二十多匹、大车二十辆和其他农具一百七十多件。沙湾县已组织了木匠、铁匠,集中修理大车、犁等农具。各地农民还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积肥造肥并积极送肥。阿图什县两个乡的农民,在半个月内就用毛驴从戈壁滩上驮回刺草四千七百多驮子,沤了肥料。木垒河县二区六乡农民已积肥七千多车,拉到地里去的已有二千多车。有些地方农民为了运送肥料方便,还将乡村里大小道路上的桥梁重新修补了一次。
新疆各地除较早地进行物质准备外,有的地区还注意了技术改革的准备。不少专区和县都在冬季召开了劳动模范及互助组长会议,总结和推广了当地行之有效的增产经验。迪化、焉耆等专区、县还举办了短期农业技术传授班,吸收区乡干部、劳动模范、互助组长和一些生产积极分子等参加学习,使他们初步懂得一般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简单耕作技术,并教会了几种新式农具的使用方法,使群众生产经验与科学技术得到初步结合。为了更进一步推动各地春耕准备工作,新疆省人民政府已由有关单位中抽出负责同志,带领检查小组,在一月下旬分赴各地进行检查。
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生产部队也积极进行各项春耕准备工作。生产部队计划今年耕种八十二万多亩田地,为了争取大面积丰收,各部在封冻前就抓紧整修渠道进行了冬灌。某部在玛纳斯河畔整修的新盛渠,比原来可增加灌溉面积三万亩。玛纳斯河流域的生产部队在封冻前做的准备工作,约可为今年春耕生产节省十万个以上的劳动日。各部还掀起了积肥运动,大家都积极拾野粪、积圈肥和利用杂草、树叶沤制肥料。牲畜饲养员都争取把马匹喂得膘满力壮,各机耕农场普遍进行拖拉机检修、配件和清洁护养工作,以便在春耕生产中发挥更大的力量。


第2版()
专栏:

新洲县刘六乡是怎样结束购粮工作迅速转入生产的
查雪松
湖北省新洲县刘六乡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了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胜利地完成了粮食收购任务以后,农民突出的要求是“参加互助,搞好生产”。领导方面根据群众这一要求,在结束购粮工作时,迅速转入领导生产。
首先,他们抓住群众增产的要求,积极教育群众把卖粮的钱投入生产。他们结合动员送粮,大力进行了增产节约的教育,用“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的口号去动员群众。抓住群众怕钱在手边容易浪费了的思想,号召群众储蓄,为扩大再生产积累资金。因而防止了群众在出售余粮后可能发生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同时,具体帮助农民订生产计划,安排用款。据全乡不完全的统计,有四百二十余户(约占售粮户的一半)共买商品肥料八万五千八百斤,耕牛十九头,新水车十四架,大农具八十四件,小农具一百四十四件;五百一十五户,储蓄春耕生产资金六千四百余万元。
第二,继续深入地宣传总路线,进一步启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刘六乡在购粮中宣传总路线后,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生产积极性有显著提高,但是少数农民思想上还存在一些误解和顾虑。一是把“劳动所得”和“剥削发财”、正当副业和投机商业的界限划不清,把经营一些正当副业也当成了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和走资本主义道路,因而影响了正当副业生产;一是把共同富裕和个人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对立起来,因而助长了“吃大锅饭”的思想。针对这些思想,刘六乡一方面继续深入地宣传互助合作的政策,一方面组织小型的实物图片展览会,运用当地真人真事,进行两条道路的对比教育和社会主义远景教育,并展览了典型的生产计划。这就进一步启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第三,依靠全体乡村干部及在购粮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大批积极分子开展生产运动,积极稳步地发展互助合作组织。刘六乡在购粮工作结束后召开了一次代表会议,总结购粮工作,动员全面开展生产。会上进行了评选模范的工作,肯定干部成绩,巩固和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热情。全乡到会代表一百九十二人,评出了七十个模范,树立了旗帜。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代表们讨论了群众当前的生产要求,使大家明确认识到必须立即抓紧兴修小型水利和积肥工作,全面开展并领导好生产。通过充分讨论,初步订出了各自然村的生产计划和全乡的生产计划。会上同时讨论了农业、副业结合的问题,进行了互助合作政策的教育。最后又组织典型发言,交流了互助合作和生产的经验。会后,干部、积极分子在群众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推动了修塘、积肥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到一月初,原有的七十三个互助组由三百七十户扩大到四百三十八户,另外新组织的互助组有二十三个,参加的有一百六十一户,达到了村村都有互助组。全乡小麦已普遍薅了一次,有一部分薅完两次,普遍上了一次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田都起了坂。


第2版()
专栏:

武汉市许多工厂及时修订二月份作业计划
武汉市许多工厂企业在春节前发动群众及时修订了二月份作业计划,除个别工厂因为产品逢到淡季有计划地降低了产量外,一般工厂二月份的计划指标都比一月份的计划有所提高。
全市十四个国营与地方国营机械工厂已有十三个工厂编好了二月份的作业计划,其中多数工厂已将计划交给群众讨论。江零四三工厂的作业计划经群众讨论后,比一月份计划提高了百分之五,两种主要产品提高了百分之十。汉口汽车配件厂五种产品的日产量都比一月份的计划高得多,如活塞肖一月份的日计划产量为三百四十六件,二月份日计划为四百五十八件。武汉动力机厂扭转了长期不能完成计划的局面,在一月二十五日提前完成了一月份计划,并于当天确定了二月份的计划指标,把指标交给群众讨论。车间、小组在一月二十八日就订出了作业计划。湖北省农具厂在一月三十、三十一两天中发动群众讨论了二月份计划,职工们对完成计划都有充分信心。国营武汉第一棉纺织厂二月份计划日产量比一月份提高两百二十一磅棉纱,但在群众制订小组或个人保证条件时,又比行政计划超过一磅到五磅。其他宇宙烟厂等工厂的二月份计划一般都较一月份有了提高。
这些工厂在制订作业计划时,一般都考虑到了保证完成二月份计划的组织技术措施,并订出了措施计划。各厂群众在讨论计划时,情绪都很饱满,表示决心完成和超额完成二月份的国家计划。


第2版()
专栏:

中苏造船公司广泛组织职工学习技术
中苏造船公司在党委的领导和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广泛地组织了技术学习,使工人的技术水平普遍提高。
随着生产的发展,该公司增加了大批的新工人,新产品也逐渐增多,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该厂今后的生产。为了加强技术学习,苏联总经理西比亚金同志在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命令各厂普遍组织各主要工种的技术学习。党委也做出了关于开展技术教育的决议。各分厂党、行政、工会、青年团干部组成了技术教育委员会,专门领导这一工作,并规定每星期二和星期五为技术学习时间;团委制定了实现党委决议的工作计划,并在全体团员、青年职工中进行了动员,工人都积极报名参加。锻工厂工人邢洪斋说:“我过去认为我这一辈子就是打铁的,不学技术也不要紧,学习总路线后我可明白了,要想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根据党委的指示,该公司的技术教育紧紧地与生产实际和推广先进经验结合起来。如钳工厂准备总结本厂好的生产小组的经验,在技术学习时予以推广。动力厂技师朱公盛除了在课堂上向工人讲理论外,有时还把工人领到现场,拆开车床上的自动电门,讲解电流等技术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苏联专家积极热情地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有时并亲自讲课,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总经理西比亚金同志有时也亲自深入到机械厂等重点厂去了解工人学习情况。
经过不到两个月的学习,很多工人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并且在生产上创造了很大的成绩。如机械厂工人王德全在学习磨刀中,结合具体情况,干什么活磨什么样的刀。在学习多刀多刃的先进经验中,他就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研究将车刀磨成一刀三刃,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倍。造船厂生产组长姜兴富,通过技术学习,改进了风钻前尖,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五十倍。
各厂已根据不同工种组织了八十八个班,目前参加技术学习的工人已达四千二百余名。


第2版()
专栏:

西北铜川和阿干镇煤矿
将大力进行基本建设
西北区主要的国营煤矿——陕西铜川煤矿和甘肃阿干镇煤矿,今年将大力进行基本建设。铜川煤矿将新建和改建各一对竖井,阿干镇煤矿将改建两对斜井。这些基本建设工程完成以后,两个煤矿的年产量约可增加三倍。所产的煤不但可以充分供应西安、咸阳、兰州一带电力、纺织、面粉等工业需要,并且可以部分供应铁路交通的需要。目前两矿设备简陋、产量远远赶不上西北工业发展需要的情况,将可以逐步得到改变。
铜川煤矿今年准备新建的一对竖井,将是目前西北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矿井。这个矿井从井下采煤到地面运输将全部是机械化的,矿井内将使用割煤机、电钻和电动运输设备。铜川煤矿改建的另一对竖井,也将做到部分机械化。这个矿井改建完成,年产量可提高一倍多。阿干镇煤矿改建的两对斜井,准备延伸井下的大巷道,并改进通风设备和采煤方法,使产量增加。上述两个煤矿的建设工程,事先曾进行过一年的地质钻探工作,确定了煤的储量。现在西北煤矿管理局正在为两矿建设积极进行设计和施工准备工作。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湖南某些工厂矿山
开始使用鞍钢制造的无缝钢管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生产的无缝钢管,已开始在湖南省某些工厂矿山中使用。运到长沙的第一批无缝钢管,首先满足了生产上迫切需要的长沙矿山机械厂、湖南内河航运管理局船舶修理厂等单位。这些工厂过去因为没有无缝钢管,锅炉的检修和改装,钻探机和矿山机械的制造都受到影响。当第一批无缝钢管运到长沙后,中国五金机械公司长沙分公司连忙印制通知书,详细介绍无缝钢管的规格和性能,给一些正需要无缝钢管的工厂矿山报喜。第一批无缝钢管经过有关厂矿的试验,证明质量很好。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兰新铁路在迅速成长
交年 洪流
“美丽呀美丽呀真美丽,
红色的太阳照草地,
布谷的羽毛像绿玉;
一心感谢毛主席,
修路人是他派来的,
幸福是他带来的!”
这是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区人民赞美兰新铁路的歌声。
兰新铁路从兰州市起,第一步计划修到迪化,将来再向西修到中苏的边界上,全长有两千八百多公里。这是一条漫长而又艰险的路!它要穿过一座拔海三千公尺的乌鞘岭,通过低于海平线的吐鲁番盆地,它还要横跨黄河天险和河面宽约七公里半的红水河,跨过百里无人的草滩和数百里无水源的戈壁滩……。
从一九五二年国庆节开始修筑兰新路的那一天起,筑路英雄们在“和时间赛跑”的口号下,日夜赶修,到去年十一月底,已提前完成了一百九十公里的铺轨任务。现在,三万多人的劳动大军,正战斗在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的乌鞘岭上。这是全国建筑铁路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施工线路长达六十多公里。在迂回曲折的山沟里,铁路要穿过七座共长五华里的隧道,要五跨青河、三跨龙沟河和两跨古浪河;还要把现有的古浪河填平作公路,把已有的公路改作铁路,另外再从山岭中开辟出一条新的古浪河来。如果把从这段长六十公里的正线路基里所挖出来的土石方,做成一公尺高、三公尺宽的土堤,就可以从乌鞘岭修到北京。现在,乌鞘岭遍地冰雪,气候在零下四十度左右,冻土厚度一般都达到七公寸到一公尺多,筑路英雄们仍坚持着工作,他们在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提出了雄壮的口号:“凿穿乌鞘岭,跨过戈壁滩,修通兰新路,开发西北大宝库。”
英勇的筑路工人们在乌鞘岭的艰巨工程中,发挥了高度的劳动热情和智慧。在修筑路基时,工人们为了打破冻土层,保证工程质量,他们把原来的一班制改为三班制,不分昼夜地施工。为了避免土壤冻结,他们采用了“土壤扒松覆盖法”、“中心拉沟挖土法”和“槽坑取土法”,保证了工程质量。工人们还开展了合理化建议运动,仅仅在小型机械化推土一个月的施工过程中,就出现了一百八十五件合理化建议。五联队劳动模范张松年提出推土机列车的建议;二十四联队工人梁伯琴创造了高架线自动卸土法;二十三联队的工人把滑坡轨道的十字道岔改为人字形道岔,采用了这些方法,使工作效率提高一倍到二倍。土石方工程队的工人们,创造和推行了“并排推土法”、“锁口取土法”、“双刀送土法”、“三角循环铲填土法”等先进工作方法,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多。现在每台机器每小时平均填土工作效率已达到四十八立方。到一月十日,乌鞘岭地区的全部土石方工程已完成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乌鞘岭地区先后开工的桥涵工程共有大中桥涵八座,小桥涵四十一座。在冬季施工中,工人们学习了苏联“土壤蓄热法”和“暖瓶法”,在灌注桥墩混凝土时,搭起暖棚,把暖气管子通到暖棚中,使混凝土达到规定的温度,并把砂子放在锅里炒热。在搅拌混凝土时,根据不同气温条件按一定比例掺入氯化钙,降低冰点,加速混凝土凝固。用这些方法,保证了冬季施工顺利进行。到一月七日,青河五号桥已完成一、三、四、七、八号桥墩及四个桥台的主体工程,约占全部工程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在兰新铁路上已利用大批的机器在进行施工。在乌鞘岭隧道的东峒口,土斗车跑在小钢轨上,一辆跟着一辆从隧道中运出土来,又把必需的材料用平板车送进去。左面山坡上的双轨滑梯从山坡上溜下工程需要的料具,巨大的铲运机轰隆隆地在开辟路堑。在隧道的工地开辟出来的纵横数十条汽车道上,自动卸货汽车展开了多拉快跑的竞赛运动。
在土石方工程队的工地上,几十部推土机轰隆隆地开动着。五、六部推土机摆成“一”字形并排前进,五、六块刀片在太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些坐在坐台上的推土机手们,迎着刺骨的寒风,开足马达,五、六块刀片推起一长条五尺高的黄土,填平了洼地。铲运机一部接一部地铲运高坡。刚从朝鲜驾驶推土机奠定了“签字大厅”地基回国的推土机手李文亮同志,又参加了开辟走向祖国繁荣的新铁路的建筑工程。他工作的二分队一小队共六部推土机和三部铲运机,二十七个男女驾驶员两天完成了三千多人一天的挖土工作量。女推土机手王淑芬学习了一年驾驶,现在已经和她的老师胡友梅开得一样熟练。二分队有名的推土机手郭庆福,创造了安全运转八百小时的新纪录。
兰新铁路的迅速成长,给沿线城镇带来了繁荣。兰新铁路沿线的打柴沟,在通车前是一个冷僻的山村,现在已经成了铁路沿线物产的集散地。打柴沟车站上,每天集结着一百多辆汽车、马车。这些汽车和马车从沿线城乡运来皮毛、药材、食盐和粮食,又从车站上运回各种工业品和各种建筑器材。车站附近新开设了布店、百货店等十多家商店。新建的铁路修理工厂也将要开工生产。永登县最近新开了三家砖瓦厂和一家石灰厂,附近还在筹建一座大型水泥厂。天祝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迎接兰新铁路通过这里,在安远驿车站线上新建了一百多间具有民族形式的漂亮房子。安远驿镇原来只有二十多家商店,现在已增加到八十多家,还有近百个搭着帐篷的摊贩和五家缝衣店。过去买不到的江西瓷碗、上海毛线、橘子等货物,也在市场上出现了。据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统计,去年上半年合作社供应的商品只有一百四十多种,下半年就增加到二百二十多种。砖茶和棉花的销售量增加很多。江西彩花瓷碗几个月来就销售了五千多个。这些,都只是繁荣的开始,更大的繁荣将随着兰新路的修建,继续的向边疆扩展。


第2版()
专栏:

对于临时互助组问题的初步研究
中共湖北黄冈地委办公室
一、解放前旧有的换工互助
习惯
湖北黄冈地区广大农民,为了解决农业生产各方面的困难,很早就有各种旧式的换工互助习惯。这种换工互助习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实质上并不复杂。归纳起来,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劳动力之间的换工互助。其中最大量的是“打换工”,就是在大农忙“抢火色”的季节,采取“换手抓痒”的办法;通常实行一工抵一工的互助形式。这种形式一般是以亲朋、户族为对象,以一村、一湾为范围,以私人感情为基础,成员相对固定,你帮我,我帮你,工多工少,各人心中有数,大体相等,即使有些差额,一般也不去斤斤计较。也有的是根据生产上的需要(如打伙车水等),
“就便”进行换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就得“兵对兵、将对将”,“平打米、凑吃饭”,劳动力较少较弱者,有的叫工加班,有的事后还工,有的甚至拿出工钱付给多工户。“打换工”是在原有劳动互助习惯中,比较合理的一种形式,为农民所广泛采用,有的甚至扩大到日常生活(如做屋、婚丧事情等)各方面的换工互助。其次,有所谓“大帮工”,它是一种临时组合,范围较大,带有很大突击性,一般是为了集中力量,克服天灾人祸困难;也有的是在大家生活已经搞完的情况下,互相邀约替少数人赶紧“煞尾子”,或是给老弱孤寡户帮忙“赶生活”,这种帮工,只以赶完生活为原则,既不算工账,也不要工钱,做到那家就大吃一顿了事(有时也不吃)。它虽然也能发挥集体力量,相对地抢住“火色”,但有些浪费,生活也做得比较粗糙。此外,还有农民与手工工人之间的劳动互助,农民给工人种田,工人给农民做工。其中换工标准,各地有所不同,有的一工换一工,有的各按市价折合计算,虽然有时不很等价,但因各人都从实际与需要考虑,问题不大。
第二种,耕牛、农具的换工互助。这种形式是为了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而出现的。它不仅是农民与农民之间解决困难的一种办法,有的甚至与地主、富农也发生关系。首先,在农具方面,除地主、富农和一些刻薄人家,借此向农民索取人工交换或其他代价之外,大部分是互相借用,不计报酬。水车由于价值较高,如系搬大水,一般仍要给予一些代价,但如系车搭秧水,也很少计较。其次,在耕牛方面,有以下几种换工互助形式:(一)人牛换工。较普遍的是缺乏耕牛的户,为了借有牛户的耕牛“方便”,先给对方帮工,等牛主用完之后,借来使用;此外,少数有牛户,因为劳动力较弱,为了图谋缺牛户给他“赶庄稼”,先把耕牛借给对方先用的也有。人牛换工标准,各地有所不同,有的除还工之外,还须出点牛草。(二)伙养牛,就是几户农民伙买、伙用。在饲养上,有的是按占有牛的股份大小,轮流饲养;有的是交由有条件的一户饲养,其余各户按股供给饲料或其他代价,养牛户还可落粪肥田。(三)“搭牛”或“稞牛”。“搭牛”,有的是无牛户先给有牛户一部分代价,取得
一定使用权;有的到年终有牛户还得将钱归还原主,不计利息,无牛户使用权取消。“稞牛”是按用牛时间或犁田多少,给牛主一定代价。(四)寄养牛,就是甲方投资买牛,交由乙方饲养,双方共同使用,各有方便;如系母牛生下小牛或是小牛养成大牛,乙方并可取得部分所有权。
从以上这些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农村原有换工互助的习惯,完全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民之间的需要而产生的。从黄冈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来看,有些农作不仅有强烈的时间性,而且在一定的季节里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既无钱请工,同时又无工可请,为了争取“千犁万耙,不如早插一下”,解决“一只手捉不到两个鱼”的困难,必须换工互助。同时,有些农事活动范围很大,如车水、修塘、筑堰等,都非单干力所能及,也必须换工互助。
第二,原有的换工互助规模较小,一般都是由三、五户人家组成。因为农民当时只是简单地为了解决困难,抢住“火色”,加上土地的零细、分散,生产工具的落后,不可能在小块土地上,挤上十几二十个人同时劳动,只有具备小型、灵活、简单的特点,才能适合农民的需要。
第三,原有的换工互助,一般都是以亲朋、户族、邻居等一定关系为基础,自愿结合起来的。这不仅是当时宗法社会条件决定它必须如此,同时也因为农民是最强调“一心”、“合意”的,只有平时有一定关系的人相结合,才能打下“互信”的基础,从而全心全力,搞好生产。
第四,原有的换工互助,按照过去的具体的条件来说;基本上也是互利的。特别耕牛、农具的换工互助,是农民历史经验的积累,值得加以研究。互利是维系农民这种互助习惯的物质基础。当然,如果从某一具体互助活动上看,确不是“半斤对八两”,甚至不很互利也是事实;但是,农民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往来是很密切的,今天在这个问题上,张三或许要沾李四一点,明天在那个问题上,李四可能又要沾张三一点,事实上,各人心中有数。同时,由于这种互助的临时性很大,因此,也不斤斤计较。总之,“互利”不能绝对化,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活动来具体解决的。
以上,是从当时情况来看的。其中有些问题,即在今后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中,仍值得注意。当然,过去的换工互助习惯,有若干基本弱点,必须注意加以改进和提高:
第一,由于受着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只能局限在“解决困难、抢住火色”的水平上,加之没有固定的领导与计划,很难作到精耕细作。做活先后也往往不是经过民主讨论安排的,因之在某些地方不是互利的。
第二,在插秧、割谷时,有些大吃大喝的浪费现象,部分贫苦农民,往往因为管不起饭而不敢换工,这样,在一定条件上限制了贫苦农民参加互助。
二、解放后临时互助组的发展
情况
当前黄冈地区各地的临时互助组,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旧式换工互助,完全保持旧有的一套换工互助的形式和习惯,很少有所改进。有的即使选了一个组长,实际上不起作用;不少的在插秧中仍照过去的习惯过分讲究吃喝,浪费很大。尽管如此,也决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作用。因为(一)它对生产仍有好处;(二)暂时还适合农民口味;(三)是新型互助组的起点。
第二种换工互助,比第一种稍有改进的地方,就是:以农事活动为中心,有一定关系(私人感情,田地瓜葛或共塘堰水路)的几户人家凑合拢来,其中除有简单的拨工制度以外,并选有组长掌握领导。这些组长,多半是社会改革运动和生产运动中的积极分子。由于它是以农事活动为中心,虽带有临时性,但组织成员在一定互助活动中是大体固定的。同时,由于有了简单的拨工制度,组员也就开始有了“对工”要求。这些,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创造了条件。
第三种换工互助,比之第二种,是互助的内容加多了,由一个农事活动扩大到在一个或几个主要生产季节中实行互助,具有浓厚的季节性。随着互助活动的增多,不仅有了排工、拨工制度,而且有了简单的评分记工(如死分死记、按时记工等)和定期清工结账制度。同时,因为组织成员基本固定下来,领导核心也开始形成,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组长。从互助活动上看,基本上是忙时互助、闲时不互助,大事互助、小事不互助,有很大灵活性。它和一般常年互助组相比,除领导核心、各种制度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外,主要差别在于仍停留在“抢火色”、解决困难上。这是临时季节性互助组走向常年互助组的一种过渡形式。
黄冈地区的互助组织,以上述情况的临时互助组的数量为最大。据一九五三年四月份十一个县不完全的统计,占已组织农户的百分之九十二点九
(三种合计)。一般地说,第一种最多,第二种次之,第三种较少;在互助合作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第三种也有了相当数量。这就充分说明:发展临时互助组,不仅同样有它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的发展规律,而且决不能完全脱离群众原有的互助形式、习惯和经验。
可是,有些干部由于对发展临时互助组的特点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妨碍了群众旧有互助关系的发展。从指导思想看,一种偏向是不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习惯水平出发,要求过高,认为这种组织是“落后”的,“不像一个互助的样子”,于是急躁冒进,盲目追求高级形式。其结果:一是大擂大轰,搞大编组,破坏了原有的组合基础,违背了自愿原则;一是制度力求“完整”,活动力求
“集体”,把“互利”要求绝对化,从多方面限制了农民在固有习惯基础上的互助积极性的发挥。因此,群众批评我们:“吃锅巴饭,要用戥子称。”本来想换工互助的群众,怕被批评“落后”“不互利”,也只好不互助了;有些互助组为了应付,明规定这制度、那制度,实则虚设,形成“搞起来给干部看,干部走了我就散”,有严重的形式主义;有些互助组因为害怕干涉过多,甚至暗互助明不互助。这些情况,都大大影响了临时互助组的正常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群众许多原有的可行的习惯。比如:在解放前,农民对于孤寡残疾以及缺乏劳力户的生产问题,特别是农忙抢“火色”时,用“大帮工”的办法,集中力量帮忙做,解决得很好。可是,因为有些干部过分强调“等价互利”,组内限制“自由”活动,以致现在这些人的生产成了问题。农民反映:“互助互助,六亲断路。”对这些限制极为不满。
另一种偏向是:认为这种组织“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或者认为“群众既然有习惯,就用不着领导”,轻视对临时互助组的领导,放任自流,使之长时期停滞在固有的基础上。这对今后进一步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生产,同样是不利的。
三、对今后发展、巩固、提高
临时互助组的意见
有领导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临时的简单的劳动互助组织,显然仍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因为这种组织适合多数农民目前的习惯、经验和认识水平,是广大群众所喜爱、所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形式;而且它能在现阶段广泛解决农民抢“火色”和其他生产上的一些困难;同时,随着生产的发展,加上我们的积极领导,就能为引导农民发展常年定型互助组织以及农业生产合作社奠立广阔的基础。
如何发展、巩固和提高临时互助组呢?
第一、必须端正农村工作干部对于临时互助组的认识。两三年来,干部对临时互助组的错误认识是很深的,领导干部应通过总结互助合作运动,大力解决这些思想认识问题,使干部认识这种组织的特点、作用及其重要性。
第二、从黄冈地区几年来的经验证明:发展临时互助组,并不是很困难的,是可以比较放手地普遍发展的。只要我们干部能抓住群众克服困难、发展生产的基本要求,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并在固有互助习惯的基础上,抓住生产中的主要环节,加以一般号召和具体领导,就有可能大量发展。只要我们能用“证明和说服”的方法,耐心诱导,就可以在大量发展以后,逐步改进,逐步提高。
第三、有人认为这种互助组群众自己会搞,用不着领导,或者认为不好领导,很难创造经验,很难树立旗帜,让它自发地发展吧。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根据我区互助合作运动发展较好的地区的经验,只要正确地加强领导,在土地改革后两三年内,这种组织可以发展到农村户口的百分之六、七十,而且能够持续地、不断上升地开展爱国增产运动;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也比较正常。反之,凡是对这种互助组织没有加强领导,使运动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或盲目追求高级形式的地区,就使政策不能很好地贯彻,应该改进、提高的,不能改进和提高,影响了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生产。
第四、要使临时互助组巩固、提高、转向常年互助组,必须经常抓住以下几个关节:(一)要在每一重要生产季节告一段落时,通过总结,使农民系统地认识“组织起来”的好处;(二)要善于研究群众固有的换工形式和方法,总结出几条基本可行的成功经验,从群众原有的水平出发,逐步提高;(三)要不断充实生产互助的内容,如集体研究耕作技术等,启发他们进一步互助合作的要求;
(四)除了县级负责办好若干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外,还要认真地在一个乡或一个基点培养好一个常年互助组,充分显示出“多打粮食”的优越性,树立旗帜,创造出适合于当时当地条件的、为群众所能接受的经验,使群众看到前进方向。
只要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引导大量的临时互助组逐步发展、改进和提高,就不难使一部分转向常年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