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2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一九五三年组织烈属、军属参加农业生产和代耕工作的情况和问题
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优抚司
一九五三年的农村优抚工作获得了很大的成绩。各地更加重视了组织烈属、军属参加农业和副业生产。特别是在互助合作组织有基础的地区,大都注意了教育和组织烈属、军属参加互助合作组织。河北省一九五三年把整顿代耕的过程当作组织烈属、军属参加生产的过程,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据邯郸、鸡泽等四个县的统计,烈属、军属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已由一九五二年的百分之五十增至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区一九五三年根据新区、老区的不同情况,对新区烈属、军属着重加强“劳动光荣”的教育,吸收他们入组、入社生产;对缺乏生产资料的老区烈属、军属,则有重点地帮助他们解决耕畜、农具等困难,因而参加生产的不断增多。据陕西、甘肃、宁夏等省部分地区的调查,烈属、军属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已达百分之六十左右。甘肃省不少地区的烈属、军属参加生产和互助合作组织后,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不仅解决了他们生产中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且能以剩余劳力进行编草帽、挖甘草等副业生产。各地有许多烈属、军属已成为生产积极分子和劳动模范。
许多地区有目的地使用了优抚事业费,把优抚事业费集中使用于帮助烈属、军属建立家务。东北和西北地区在这方面做出很大成绩。东北区去年集中抽出优抚事业费五百六十亿元帮助烈属、军属生产和建立家务。很多烈属、军属添车买马改善了生活和生产条件,自动谢绝了代耕和实物补助。据甘肃省西固、环县等十县统计,政府用优抚事业费帮助三千九百八十九户贫苦烈属、军属建立了家务,占烈属、军属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强。宁夏省盐池县由于集中使用优抚事业费,使百分之七十的烈、军属都建立了家务。经验证明,凡是不这样做的地区,政府虽然发放很多款项,贫困烈属、军属的生活困难仍不能获得完满解决。
代耕工作中的某些不合理现象在去年得到进一步的纠正,使享受代耕与负担代耕的状况更趋合理。一九五二年,陕西全省烈属、军属土地代耕面达百分之四十左右,去年纠正了部分地区存在的烈属、军属、工属倒置、应代耕而未代耕、不应代耕反而代耕等不合理现象,使全省代耕面平均降低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由于代耕面的适当缩小,不但减轻了群众的负担,且使真正缺乏劳动力而又贫苦的烈属、军属的土地,受到切实的照顾。凡是经过整顿的地区,一般负担勤务的劳动力已扩大到总劳动力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个别区、乡扩大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纠正了过去把代耕负担集中在部分农民身上的偏向。如河南省沁阳县一九五二年免勤面很大,每村上至村长下至组长免勤者多达八十余人,少者三十余人,群众每个劳力平均负担六个工,经过整顿,每个劳力只负担二点二个工。
代耕组织形式在去年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凡是互助合作组织基础较好的地区,代耕与互助合作组织相结合的代耕办法已成为基本的组织形式。黑龙江省去年代耕地约有百分之八十是生产互助组代耕的。河北省宣化等七县由互助组、合作社代耕的达百分之七十左右。江西省也有半数以上的县开始重点推行这一办法。福建省适应山区土地分散的特点,采取了分块分丘的包耕办法,即烈属、军属代耕土地较分散的,由几个互助组分块包耕。这一方式受到群众的欢迎。由于代耕组织形式的改进和提高,就更好地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进一步健全了代耕制度和加强了代耕者的责任心。大部地区的代耕农民都订立了代耕计划和代耕公约,做到“先军属后自己”。这些地区被代耕的土地因而能精耕细作、多打粮食,烈属、军属的生活也得到改善。与改进代耕组织形式同时,有些地区清理了代耕工资。河北、山西两省去年实行“以劳力代耕为主,结合全省财力调剂”的代耕方法,基本上纠正了地区间代耕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
许多地区把优抚工作作为整个农业生产工作中一部分,与生产工作同时布置和检查,使优抚工作变成了经常性的工作。山东省沂水县十一区人民政府每逢布置、检查、总结农业生产工作时,就同时布置、检查、总结代耕工作。四川省武胜、岳池、营山等县在交代秋季生产政策时,也同时交代代耕政策;检查秋耕秋种和评定秋征减免,也同时检查烈属、军属的生产和代耕情况;评选农业劳动模范时,也评选烈属、军属生产模范和优属代耕模范。有些地区更把代耕工作作为区、乡干部会议的内容之一。这样就保证了代耕地能够及时地耕种收割,并能及时地纠正代耕工作中的缺点。河北省涉县在检查中发现有一百多户烈属、军属的土地应代耕而未代耕,即根据实际需要作了两次调整。北京市海淀区在“八一”建军节时采取了联合检查组(由附近两三个乡联合组成)的办法检查代耕工作,工作人员到军属、群众、代耕组的地里察看庄稼,评比、观摩代耕的好坏,对于推动优抚工作发生很大作用。
但一九五三年的农村优抚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加以解决。首先是还有不少能够参加生产的烈属、军属还没有参加生产。如松江省密山、鸡西两县三个村有十九个能够劳动的烈属、军属,只有十三人参加了生产。河南省许昌县天王寺乡有一个军属,群众给他代耕,他自己却游手好闲。甚至有个别烈属、军属根本不事生产,出卖土地坐吃山空。能够生产和有生产条件的烈属、军属所以没有全部参加生产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工作干部对组织烈属、军属参加生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真对他们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和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上的困难。
其次,代耕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某些地区代耕面仍有过宽或过窄的偏向,致有的应该享受代耕的烈属、军属未能享受。在负担代耕勤务方面,有些地方不齐工、不算账、拖欠甚久,招致群众不满。
第三,代耕与互助合作组织相结合的形式,还没有引起各地普遍重视,许多干部还不明白这样作的好处与必要。有些人把“固定代耕”看成“固定不变”的形式。有的地方互助合作组织与代耕组织重叠,在生产上发生矛盾。
根据上述情况,各地在今后的优抚工作中,必须按照第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的精神,在一九五三年优抚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发动和组织烈属、军属从事劳动生产,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上的困难,使其逐步建立家务,达到生产自给;特别是要随着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引导烈属、军属走组织起来的道路。此外,各地应该在春节期间进一步整顿代耕组织,发动群众切实做好代耕工作,并使之与互助合作组织相结合,以保证今年代耕的土地的产量。


第3版()
专栏:

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
青海省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于一月十六日到二十五日在察汗乌苏召开首届人民代表会议,正式成立了相当于专区一级的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蒙、藏、哈萨克、回、汉、撒拉、土等族代表一百零八人。
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出官保加(蒙族)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方新(汉族)、丹科(藏族)、王德海(蒙族)、秋实结(藏族)、哈木(哈萨克族)为副主席,齐雨民(蒙族)等三十七人为政府委员。会上并成立了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协商委员会,选出方新为主席,马丹江(蒙族)、多科(藏族)、多福拉(蒙族)、尼哈买提(哈萨克族)、阿什当(藏族)为副主席,朋错达尔吉(蒙族)等三十九人为委员。会上,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官保加,副主席方新、丹科、王得海分别作了有关自治区各项工作的报告。自治区协商委员会副主席马丹江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哈木,还在会上传达了西北行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的精神,代表们认真讨论和通过了各项报告,决定今后海西自治区应在继续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社会治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的效能,有步骤地进行各项建设事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逐步地改善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全区计划一九五四年各种牲畜要在一九五三年的基础上,增殖百分之十二到十五。各族代表还向会议提出九十多件有关民族团结和发展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提案。这些提案经过会议分类整理,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后,交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逐步付诸实施。
一月二十五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政府委员宣誓就职,他们表示今后要在中国共产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和全区人民共同努力,为建设海西自治区而奋斗。
会议最后并通过了向毛主席,西北行政委员会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的致敬电。
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时,西北行政委员会,中国共产党青海省委员会,青海省人民政府等都致送锦旗、贺电等表示祝贺。(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青海省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首届人民代表会议
向毛泽东主席致敬电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海西各族人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向您报告:我们青海省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已经正式成立了。四年来,在您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我们海西各族人民空前的团结起来了。过去被马匪步芳残杀迫害、十多年来在山野里过着流浪生活的哈萨克族人民,已经得到了安置,建立了家园。我们各族人民一天一天的增进着互助合作的友谊,团结在您的周围,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已经开始了幸福的生活。在广大的牧业区,真正出现了“人畜两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截至一九五三年年底,我们的各种牲畜比一九五一年增殖了百分之五十三。在辽阔的草原上,已有了十六所学校,牧民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各族人民的子弟已有三百三十八人参加了人民政府工作。所有这些好处都是在您的领导下得到的。我们各族人民高兴地歌唱着“毛主席像太阳”。我们完全相信,永远跟着您走就是幸福就是光明。在中国共产党和您的领导下,今后我们一定会把海西自治区建设得更加繁荣和幸福。这次我们海西各族人民的代表欢聚一堂,商量并决定了我们各族人民的大事。我们向您保证: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紧密团结各族人民,努力发展畜牧业生产,支援国家工业化的伟大建设。最后,我们谨代表海西各族人民向您致崇高的敬意,并祝福您身体健康。
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人民代表会议
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五日


第3版()
专栏:

阿尔顿曲克的哈萨克族人民已安家立业
青海省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阿尔顿曲克的哈萨克族人民已安家立业。阿尔顿曲克的哈萨克族人民共有二百零五户,八百三十四人。解放前,他们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下,长期过着流浪和贫困的生活。去年三月西北行政委员会召开甘、青、新边境哈萨克族头人联谊会和各民族团结会,通过了加强民族团结和安置哈萨克族的协议后,他们才结束了多少年来的流浪生活,在柴达木盆地南缘以郭里峁为中心的水草丰美的草原上安居下来。去年九月,在西北行政委员会甘、青、新三省边境各族访问团的帮助下,哈萨克族人民成立了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领导全区人民加强民族团结,努力生产。此外,人民政府还大力救济了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人民,帮助他们建立家务。仅在去年一年内就发给各种布匹四百四十六匹、棉花四千六百二十八斤、砖茶一千九百三十二块、白布帐房五十顶、镢头和铁锹二百零七把和大批的面粉。现在哈萨克族人民都能喝上奶茶,吃上面粉。在去年冬季来临之前,他们都穿上了温暖的棉衣,住进了暖和的蒙古包和帐房。为了帮助哈萨克族人民进行生产,人民政府还发放了八千四百二十二只羊和二百五十八头牛。去年九月,当牛羊运到郭里峁后,哈族人民欢欣鼓舞,积极进行牧畜业和副业生产。他们除打圈三十三个,打井二十一口外,去年一年还猎获熊、鹿、野牛、羚羊等野兽一千多只,收入一亿二千多万元。目前,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人民,在中共阿尔顿曲克工作委员会和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的领导下,正在积极准备建立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青海省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介绍
新华社记者 侯毅
青海省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位于青海湖的西面,面积有三十一万平方公里。西北和北面隔着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新疆、甘肃接界,南面隔着昆仑山、巴颜喀喇山和玉树藏族自治区相连。自治区境内富饶的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自治区四周的高山,终年覆盖着积雪,雪水汇集成无数的内陆河流与湖泊,灌溉着这块肥沃的土地。
青(青海)新(新疆)公路沿着盆地的南缘横贯全境,把自治区和青海省农业区紧密地联结起来。
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是个相当于专区级的自治区,辖都兰、天峻和阿尔顿曲克等地区。自治区共有两万多人口,包括蒙、藏、哈萨克、汉、回、土、撒拉、维吾尔等八个民族。柴达木盆地在群山环抱之中,气候温和,境内到处都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对发展畜牧业有极其便利的条件。全区共有各种牲畜八十五万多头,每年可产大量的皮毛,并出产鹿茸、麝香、大黄、熊皮、狐皮、猞猁皮等珍贵的药材和兽皮。盆地的部分地区,很适宜于农业生产。盆地的中部、西部和北部,还是一片未经充分利用过的良好草原。在辽阔的荒草原中,栖息着成群的野羊、野马和野牛。自治区境内著名的茶卡盐池,东西长约六十里,南北宽四十里,池内有现成的盐的结晶体。冰碱、硼砂、硝和硫磺的产量也非常丰富。去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曾在这里进行过初步勘测,发现深山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但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年代里,居住在这块富饶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却过着极端穷困的生活。过去,马匪步芳除想尽各种办法劫夺各族人民的财物外,还挑拨煽惑各族人民互相仇杀,使得人畜得不到安宁,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很多人被迫流散到深山野谷里,和外界断绝来往。
青海解放后,海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才开始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新生活。去年三月,西北行政委员会在兰州召开的甘、青、新边境哈萨克族头人联谊会和各民族团结会,使海西地区各族人民空前的团结起来。蒙族和藏族人民,把水草丰美的郭里峁草原,划给哈萨克族人民居住和放牧。在各民族人民团结的基础上,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的筹备工作才开展起来。全区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工作中,已培养了蒙、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干部三百三十八名。人民政府并帮助各族人民进行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工作。去年全自治区的各种牲畜比一九五一年增殖了百分之五十三。人民政府还发放各种贷款和救济款三亿五千多万元,帮助四百六十六户贫苦牧民建立了家务。阿尔顿曲克的哈萨克族人民在得到人民政府救济的大批牲畜、粮食和蒙古包后,也开始进行生产。全自治区的各个部落都普遍成立了草原管理委员会和保畜委员会的组织,领导牧民保护草原和改善牲畜饲养管理方法。在农业生产方面,去年全区共兴修和整修水渠二十八处,使单位面积产量比一九五二年有所提高。各族人民并组织起来进行挖大黄、挖碱、驮盐、打猎等副业生产。
四年来,自治区的贸易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全区除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察汗乌苏设立了国营贸易公司外,并在香日德、希里沟、曲麻莱、天峻等地设立了国营贸易商店,在巴隆旗、王家旗、克鲁沟等地成立了供销合作社,另外,还经常组织流动贸易小组到边远地区进行贸易,因此,使各族人民的生活都有了显著改善。现在全区已有近半数人口能够吃到大米、面粉和挂面等细粮。


第3版()
专栏:

像爱护亲人一样地爱护烈属、军属
“决不让英雄的母亲——黄继光妈妈碰到困难!”
黄继光烈士的故乡——四川省中江县继光乡,去年被评为全区拥军优属模范乡。在人民政府和群众的关怀和照顾下,烈士的母亲——黄妈妈家去年获得了空前的丰收。她的二亩四分水稻田,平均每亩打了七百五十斤,比前年增产百分之十一。
去年春天,人民政府为了照顾黄妈妈家的生产,送了她二百多万元慰问金、二百斤油枯(肥料)和一架包米脱粒机。黄妈妈添置了农具和肥料,做好了生产的准备。栽秧的时候,互助组组长胡世代抢先给黄妈妈栽秧。当黄妈妈到北京时,黄继光烈士生前亲密的战友和继光乡党支部书记顾平均,隔不上两、三天就要到她家去看看,帮她照管生产和料理家务。十一区区长常到她家去探问生产情况。秋收时,顾平均动员群众替五十三户烈属、军属打谷子,他自己也亲自替黄妈妈割谷、打谷、挑谷。秋收过后,黄妈妈的小儿子黄继恕到成都去上学,家里缺人干活,村里的民兵和青年马上就组织了代耕队。黄妈妈的房子旧了,人民政府拨了四百万元替她修新房子;村里的民兵和青年,都替她担柴、烧瓦,二十天内就把新房盖好了。黄继光烈士的英勇事迹鼓舞了继光乡的人民,他们对英雄的母亲表现了无比的热爱和尊敬。他们觉得能替黄妈妈家做点事就是最大的光荣,都表示:“决不让英雄的母亲——黄继光妈妈碰到困难。” (群)
热爱志愿军的亲人
一天傍晚,住在重庆市郊大坪正街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家属刘淑筠的小儿子在捉迷藏时不慎跌在石头上,右边肾脏受了重伤。
左邻右舍就像自己的孩子受了伤一样地焦虑和关心。正在作晚饭的妇女代表李树芳,马上来帮着照顾。优抚委员熊秀英正在洗头发,也等不得头发吹干,马上赶到当地人民政府,替刘淑筠写介绍信,让孩子进城治疗。当刘淑筠抱着孩子到公共汽车站时,站上候车的乘客已经排成长长的行列。售票员和乘客们知道是志愿军家属的孩子跌伤时,都让她先上车,并且争着替她抱孩子。
西南卫生部直属医院外科主任医师王安定亲自给刘淑筠的孩子诊断,诊断的结果确定孩子的右边肾脏受到严重损坏,必须割除。可是妈妈耽心孩子太小经不起开刀的手术,有点犹豫不定。医生和护士为了使孩子早点得救,耐心地给她解释,终于说服了这位妈妈。这时,邻居又替她带来了区人民政府的免费治疗证明书,居民段的优抚委员会又借给她三十万元的零用费。施行手术后,保住了这个志愿军亲人的小性命,九天半以后,刘淑筠笑嘻嘻地搀着已经痊愈了的孩子,走出医院大门。
人民政府的关怀和群众的爱戴,使刘淑筠深受感动,她把这件事情写信告诉了在朝鲜的儿子。
(据新华社讯)
“你的工作精神鼓舞了我!”
在浙江省衢县人们传颂着店员工人汪世成同志拥军优属的模范事迹。
汪世成同志不管白天黑夜,落雨下雪,只要一有空,他就到烈属军属家里去访问,慰问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有一次,军属蒋耀富的女儿蒋金莲脚上生了很厉害的疮,不能走路,要求汪世成同志给他帮助。这一天正是端午节,汪世成同志还没有吃中饭,马上背了蒋金莲到县民政科、县医院,交涉看病的事情,直到下午三四点钟把事情办好,他才回家吃中饭。又如,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军属余之敬老公公,突然生了很严重的病,一家人都很着急。汪世成同志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半夜赶去给他找医生看病,借钱给他买药,并且亲自给他煎药。
汪世成同志还注意协助政府为军属解决职业问题。例如,军属毛吉水一家七口人,生活上有困难。汪世成同志就把这个情况向政府反映,终于给毛吉水找到了工作。现在,毛吉水一家人,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都添上了新衣服。
汪世成同志平时能组织群众参加优抚工作,他在自己所在的棉布业工会里,成立了优抚工作组;在他的影响下,衢县城区先后成立了八个优抚工作组,和居民区优抚工作委员会。现在,汪世成同志被大家推选为衢县城区优抚工作委员会和衢县优抚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
汪世成的模范行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军属徐云妹说:“人民政府培养了像汪世成这样的好同志,我一定要写信给儿子,要他在朝鲜争取立功,来回答政府对我的关怀。”志愿军战士叶志中在信上说:“你的工作精神鼓舞了我,提高了我的工作积极性!”(林静)
“我也尽了一点心意!”
在四川省璧山县,有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爆破英雄黄家富的父亲黄再廷,牵着一条又肥又壮的牛向家走。真不幸,在半路上牛伤了脚。
这条牛是去年春天,黄家富在朝鲜前线的立功喜讯传到县里后,人民政府送给黄再廷的。二月间,当青草刚刚发芽、干草缺乏的时候,又给他送来了五十万元人民币。黄再廷就用这笔钱买了四百多斤谷草,饲养牲口。这次,牛伤了脚,他感到难受透了。
可是事情说来也巧,正当黄再廷焦急的时候,来了一个不相识的农民,他的名字叫黄德勖。他看牛伤了脚;赶紧给牛洗了脚,上了药。临行时,黄德勖坚持不要任何报酬,只是说:“我知道你是英雄的父亲,只要你告诉家富一声,让他晓得我也尽了一点心意,那就比金子都还贵重。”(吉汇)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傍晚,下了一整天的雨还没有停止。在南京铁路工会的一间办公室里坐着一位衣服湿透了的老人,身边站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他用焦急的口吻诉说着他的遭遇。
老人是山东省黄县第八区楼子庄村人,名叫王希武,是个军属。他的儿子在江苏松江县工作。他和几位同乡一同去上海,想到松江县看看儿子。过浦口时,同伴失散,身边没有路费(钱放在包袱里,被同伴带走了),他心里非常着急,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跌破了头皮,孙子的鞋子也掉了。
正在办公室工作的黄少卿同志听到老人的诉说后,站了起来,亲切地对老人说:“现在铁路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你是军属,我们更要很好地照顾你。”接着给他端来了一碗滚热的茶,从口袋里摸出三万元交给了老人。没等老人回话,小刘又打来一盆热水要他洗脸,笑着对老人说:“你真来得好啊,你到了工人的家里,哈……”老章又给客运室打了电话,要他们很好地照顾。一个女干部一声不响地走出去,到附近的铁路工人家里找了一双小棉鞋,给老人的孙子穿。
这时,老人和刚进来时完全不一样了,他那发愁的面孔上开始出现了笑容;孩子偎依在他的怀里,吃着饼干。
老人临行时,从衣袋里掏出了笔记本,要工人同志们把地址写下来。他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回去后我一定把钱寄还你们!”同志们回答:“没有什么好谢的。你是光荣的军属,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曹志坚)


第3版()
专栏:

记一个志愿军文工团员
若水
我第一次看见她是在刚到朝鲜不久的时候。那晚赴朝慰问团演戏,礼堂外面挤满了人,门一开,大家一拥而进。一个小家伙在人缝中乱钻。人丛中有人逗着玩问:“这个小不点是谁呀?乱挤!”“小不点”回过头来,眯了眯眼睛,没答话,又一股劲往前钻。
第二天我又看见她了。那时她和好些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志在一起。我们相互交换姓名和通讯处。她也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了自己的通讯处。从此我们便相熟了。
她只有十六岁,文工团里数她最小。她的相貌是平凡的:两条短辫子,微黑的皮肤,颊上有几点雀斑。她走到那里,那里就热闹起来,只听见一片声叫:“小陈敏!小陈敏!”
小陈敏入朝才一年半,变化可不小。人家跟我讲她从前的故事:刚到朝鲜,碰上了飞机,她也不躲,好奇地想看看扔炸弹。猛地一个炸弹落下来,把她掀倒在一个坑里了。人家赶快过去扶她起来,一看,浑身是土,幸好没受伤。她心神一定,哇地一声哭开了,说:
“我妈知道不知道呀!”
她妈又不在朝鲜,哪里会知道!
我问她:“你想家不想呀?”
“开头也有点想;现在不想了。我呀,就情愿在部队里呆一辈子。”
停一会,她说:“我就喜欢部队生活。革命大家庭比哪儿都温暖。妈也爱我,可只关心我吃得怎么样穿得怎么样。部队首长就不同:他对你挺照顾,可又是有原则的。你有错误,他不迁就,而是帮助你改正。”
“这里生活苦吧?”
“不苦。祖国人民供应得挺好,样样都替我们想到了。也有苦的时候,可是精神上很快乐。”
她跟我讲故事。过去行军时,她一个人背三十斤东西。人家要代她背,她不服气,结果走着走着就掉了队,还是别人抢过她的东西背上了。晚上睡觉,二三十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那时正赶上雨季,屋子发潮,木头墙上面都长了蘑菇。她睡在墙角里,脸就贴着蘑菇了。夜里尽漏雨,衣服被子全湿透。她们把锅、脸盆、罐子全都用来接雨。还不够,就连胶皮鞋也吊起来接雨。醒过来一看,好些人的身子都浸在水里了。虽然没睡好,大家还嘻嘻哈哈,蹦蹦跳跳的。越是艰苦,大家越是团结友爱。到一个住的地方,大家都抢坏地方睡。小陈敏受到的照顾特别多,她觉得周围的人全是她的哥哥或姐姐。
去年夏季反击战中,小陈敏也去过前沿阵地。她跟另外一个有经验的男同志一起,带了花,带了糖果去慰问战士。上前沿得爬山。有些山又陡又高,“上山四条腿,下山坐电梯”。一路上还得通过好几道封锁线。她腿短,可跑得飞快,一面跑一面摔交。她对摔交满不在乎,爬起又摔倒,摔倒又爬起。有一回一个炮弹在她身旁不远的地方爆炸了,没炸着她。她爬起身来还乐得格格笑;再一摸脑袋:哎呀,帽子没有了!原来帽子给炸飞了。
“那你不怕呀?”我问。
“不怕。只要你抓住炮弹的规律就容易躲啦!”她说。
她一到前沿,总要使战士吃一惊:“哎呀,怎么你们也到这个地方来了!”可同时也很高兴,立刻围了上来。他们两个就又是说,又是唱,完了一个又一个。最后结束了,班长就问大伙:
“同志们!咱们用什么来回答文工团同志的慰问呀?”
“打胜仗!”战士们雷一样地回答。
于是他们两个又到别的阵地去。气还没有喘过来,咽一口唾沫又唱。
战士渴望听见文工团员的歌声,文工团员必须面面照顾,那儿都去。小陈敏说:“有一回才好玩呢。有一处地方离我们挺远,那儿人又少,我们没有顾得上去。他们就来电话了,说想听我唱歌。我说,‘好,我就来吧。’他们说:‘甭来啦,你来我们也担心;就在电话里给我们唱一个吧!’哈,真逗!我就对着耳机,一连给他们唱了三个。”
小陈敏歌子记得多,一天到晚尽唱。她的嗓子也的确好,我听她唱过几支朝鲜歌曲,非常清脆。战士最喜欢听她唱歌。她唱着唱着,大伙也都跟着她唱起来。伤员也说:“小妹妹,你这一唱,我的伤口也不痛啦!”她一唱完,大伙总是叫:“再来一个!”她马上再来一个,从来不拒绝。也有的战士说:“你别太累啦,留着嗓子吧!”她说:“没关系!我的嗓子唱不哑。”
但是她的嗓子终于唱哑了,哑得连自己都觉得难听。她急得想哭:“怎么办呢?这个嗓子唱出来还能叫战士听着高兴呀!”她就做些别的事情:乘战士出去执行任务的时候,在他们房间里贴上画,贴上标语,布置得漂漂亮亮的;找出他们的脏衣服血衣服来洗;在他们的床头偷偷放上一封自己写的慰问信,祝贺他们胜利归来。过几天嗓子好了些,她又跑到前沿去唱起来。
“有时在坑道里演唱,真气闷。”她说。“人太多,洞又窄,简直透不过气来。里面一片黑,加上又累,一进去就困。有一回我唱着唱着就睡着了,迷迷糊糊听见一个声音说:‘怎么没声音啦?’我猛地一想:还没唱完呢!连忙振作起来接着唱。”
我和她都大笑了起来。“那你有多长时间没睡啦?”我问。
“嗄,那一次就接连四天四夜没睡。”她淡淡地说,“走在路上,腿软得像棉花,不听自己使唤。东南西北也分不清,明明一条大道,走着走着就走岔了。上面飞机在扫射,我还不知道呢。真笑死人!”
我不由得又注意看了看她。她还是那副脸:黑皮肤,几点雀斑,带点俏皮相,眼睛总是喜欢眯起来,一眯,就只有两条缝。完完全全是个普通女孩子,倒退两年的时候还是个又娇又嫩的娃娃。四天四夜没睡觉?就是她?
“你怎么能作到的呢?”
“我自己也不知道哇!当时不觉得什么,过后一想,连自己都奇怪。真的,在学校里的时候,我要是开了三个钟头的夜车,第二天就头昏一整天,什么都干不了。”
“其实我们这个算什么呀!”停停她又说。“你没看见战士呢。几天几夜没睡觉没吃饭,几百公尺的高山,一冲就上去了。有的腿负了伤,不愿叫人抬,爬着下来,一面爬还一面唱。见了人就叫:‘今儿个打得真痛快!我够本啦!’”
我递了半个削好的苹果给她,听她说下去。
“战士就是可爱,叫他们最可爱的人真一点也不错。”她咬了一口苹果,接着说。“打完仗下来,你瞧他们一个个又黑又脏,瘦得不像人样,可是你还从心眼里觉得他们可爱。”
“你跟他们做了很好的朋友吧?”
“当然啰。”她掏出她的纪念册给我看。那上面满是战士的题字和相片。那许多话都写得很亲切,有的叫她“可爱的陈敏同志”,有的叫她“亲爱的小妹妹”。
“下连队呀,就得和战士打成一片。”她说,“要慢慢摸他的心。一跟他弄熟了,他就拿你当亲人,什么话都跟你说。听他们讲打仗故事才过瘾呢!”
“看见这张相片吗?”她指给我看一张战士的相片。接着就讲了一段故事。
这个战士叫李家驹。反击战以前,小陈敏下连队去辅导文娱工作,跟他弄得挺熟。他们常在一起聊祖国,聊将来。“将来祖国十年计划完成后,我们在那儿呢?”小陈敏就说:“那时候呀,你一定当上了军事学院的学生,信不信?”李家驹乐得合不拢嘴,也说:“那时你一定成了出名的歌唱家,在国际比赛会上得第一名。你一定到我们学校来表演吧!我们好好欢迎你!”反击战开始了,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小陈敏献了一束花给李家驹,对他说:“祝你打好仗,咱们庆功会上见!”李家驹说:“没问题,你等着我的胜利消息吧!”
过了三天,陈敏也到前沿去慰问了。她到了李家驹那个班,可没看见他。班长告诉她:李家驹负伤了。
“伤重不重?”她着急地问。
“不轻。”班长说。“他打得挺顽强,是个硬骨头。三处挂花了,还不断喊着冲。我跑上去替他绑扎。他说:‘你是对战争负责的。别管我,赶快上去,别误了时机!’他真是好样的!”
第二天陈敏在医疗所看见了李家驹。她安慰他,他只是摇头,表示听不见。原来他的耳朵被炮弹震聋了。她急了,把嘴凑近他的耳朵去唱歌,希望使他高兴。可是李家驹的眼睛湿润了,他说:
“小陈敏,我对不起你!我没有完成任务就负了伤……”
陈敏大声说:“我才对不起你呢!你是英雄,我却什么也没有做!”
李家驹还只是摇头。……
“后来呢?”我问。
“后来——”她停了一停,说,“他牺牲了。我亲眼看见他死的。他对我说,‘别难受,给我唱一个吧!’我就唱,唱着唱着,他的眼睛就闭上了。”
这时我看见她的眼睛里含着两颗晶莹的泪珠。
“后来我哭了。”她说,“我第一次感到那么难受。人家把什么都贡献出来了,可我呢?我就恨自己能作的事太少,只会唱唱歌……”
“不,”我紧紧握住她的手,说:“你为祖国做得并不少,你比我们很多成年人还做得多呢!”
我们回国之前,部队和慰问团共同举行了宴会。我端起一杯葡萄酒给她:
“小陈敏,喝吧!我祝你健康!”
她微笑了:“我也祝你身体健康。将来我们通信吧,我要寄给你一张在前线的照片……”
志愿军里有不少这样的女孩子,她们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血和火的革命斗争,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她们是战地的花朵,是祖国的骄傲。她们在飞快地成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