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击破农业问题中的资产阶级理论
——纪念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底几个问题”发表二十五周年
彭达彰
二十五年前发表的“论苏联土地政策底几个问题”一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文献。由于这一著作的发表,当时苏联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中几个资产阶级理论被彻底粉碎了。了解这些资产阶级理论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斯大林对这些理论怎样批判,其中那些问题和我们今天有关,对于我们学习农业集体化的理论,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工人阶级取得政权后的又一项革命任务。这项任务的基本要求,是要消灭农村中的资本主义,改变农村中旧有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以这是一个极其深刻广泛、触动一切、影响一切的革命运动。这一运动,必然要引起农村资产阶级的反抗,引起阶级斗争的激烈化。苏联当时的情形正是这样。
一九二七年苏联已经进入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的工业已经获得了预决性的胜利,但在农业中,仍以个体经济占优势,两极分化还未完全停止。国营农场在全国范围只有一千多个,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仅占总农户百分之零点八,社会主义的力量还非常薄弱。富农的力量在十月革命后的一个时期曾削弱不少,可是在经济恢复时期的几年中,无论是人口方面或经济力量方面,都有新的增长。它拥有五百六十多万人口,年产的谷物共达六万万普特,比之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年产八千万普特数量要大得多。富农能运往市场的商品粮食约一万万三千万普特,比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能运往市场的商品粮食三千五百万普特也大得多。这些情形,就足够说明富农阶级的力量在当时是一个严重不可忽视的力量。加上几次丰年,富农阶级聚积了相当的资本,它们的力量更加巩固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资本主义势力就逐渐嚣张起来,它们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日趋激烈的反抗。一九二八年,正当国家粮食发生困难时,大批大批富农拒绝将余粮卖给国家。他们甚至采取恐怖手段对付集体农民,杀害农村中党的和苏维埃的工作人员,杀害耕畜,放火焚烧集体农庄和国家仓库等。
农村资产阶级的这种反抗,不能不在理论思想战线方面反映出来,许多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农业理论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其中特别流行的见解是“平衡”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自流”论,小农经济“稳固”论,“剪刀形态”论等。
这些资产阶级理论,和布哈林的富农自行“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相比,论点虽各有不同,但其目的都是反对农业集体化。斯大林就以农业必须集体化为中心,针对各种反集体化的胡说进行批判。他在这篇论文中,除根据苏联的实践,论证了马克思的大经济优于小经济的原理不仅适用于工业,同样适用于农业外,还阐明了三个主要问题:
(一)社会主义社会不能自流地建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不能自流地实现。斯大林在驳斥
“平衡”论时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背后,各占有相当的阶级,这些阶级在过渡时期,是以“谁战胜谁”为原则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根本不可能“和平共处”,更不可能希望这种平行发展到某一天自然地出现社会主义社会。斯大林的这一论断,是以列宁的理论为根据的。列宁早在经济恢复时期,就曾指出:“我们要进行这‘最后的决战’,不是同国际资本主义,——那里将还有多次‘最后的决战’,——而是同俄国资本主义,同那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并由小农经济支持着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此种决战”〔一〕。这就是说,当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还同时存在的过渡时期,它就有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个前途的斗争,斗争的结局,只能是一个胜利,另一个被打败。
斯大林在驳斥“自流”论时,又从经济的类别来分析它们的自然趋向。他指出,小农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基本上是和资本主义经济同类型的经济,所以它只能自流地跟着资本主义城市走,而不能自流地跟着社会主义城市走。列宁曾经教导我们说:当我们还生活在小农国家时,资本主义在俄国比共产主义有更坚固的经济基础。因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大批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二〕。小农经济的自然趋势既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所以它就不可能自流地走上社会主义轨道。这里需要有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教育工作。空谈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自流地实现,那就是等于取消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事业不能长期建立在巨大集中的社会主义工业经济和最散漫落后的小商品农业经济两种不同的基础上。斯大林的这一论断,是依据马克思的再生产论从苏联当时的实际经济状况中分析出来的。社会主义大工业之所以能高速度的扩大发展,是由于它是按照扩大再生产的原则发展着,它有自己的积累,它的容量是逐年增加,而个体的小农业则是建立在简单的手工劳动基础之上,生产率很低,不但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有时甚至连单纯再生产也不能保持,一遇意外灾难,立刻陷入破产。工、农业中间的这种差别,说明它们根本不可能平衡发展。最后将会使工业本身的发展也成为问题。因为“农业乃是工业的基础,农业的增长,也就是工业化粮食基地及原料基地的增长。如果没有农业的相应发展,工业的长久发展客观上是不可能的”〔三〕。
为了使农业也能实行积累,实行扩大再生产,我们就必须将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农业。
(三)农业集体化是消灭城乡对立的必然途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各种手段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城乡对立关系达到了极端尖锐的阶段。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城乡对立性的问题还仍然存在。但是社会主义政权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它的任务就是消灭阶级、消灭一切剥削,把乡村和城市结成为一个经济的整体,使乡村与城市达到一致。可见这时城乡对立问题,只能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问题。
因此,作为城乡对立性问题内容之一的“剪刀形态”问题,也只能是一定时期内存在的问题。而且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剪刀形态”问题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剪刀形态”,其性质也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利用“剪刀差”的办法,向农民榨取高额利润,而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剪刀差”,则是为了迅速发展工业才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必要的然而是暂时的办法。同时这种办法所加于农民的负担,在农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条件下,是完全可以负担得了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不去了解这个道理,而嚷叫什么“军事封建剥削”什么“十月革命没有给农民丝毫东西”,这完全是无稽的谰言。
斯大林说,农民正是由于获得了国家帮助,由于共同组织集体农庄的结果,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农民出售谷物时能比从前有更多的收入。只这一点已可使农民的经济状况比十月革命前大为改善。如果集体农庄运动在城市的帮助之下,按已有速度发展下去,使农民的经济状况获得继续改善和提高,那么农民就自然会信任城市,自动提出“面向城市”的口号,城乡对立性也就自然消灭。这样,斯大林就把党所规划的消灭城乡对立性的道路,严格地和布哈林分子所主张的道路对立起来。布哈林分子所主张的道路,是尽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恢复市场“常态”,允许完全的自由贸易,让富农在市场上自由玩弄价格。显然,这只便利于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不仅不能消灭城乡对立性,而且必然使之更加尖锐化。
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某些特殊的历史条件,因而对富农经济可以采取限制其发展和逐步消灭的办法,不必采取剥夺的办法。但这决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放松对富农的斗争。那些将被消灭的阶级为要挽救它的死亡的命运,必然要进行绝望的反抗。富农也决不例外。两年来全国各地富农的各种破坏活动,完全可以证明这一道理。
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我国也有各种反映富农阶级意识的观点和思想,虽然这些观点和思想还没有集中地形成一种理论体系。例如:
一、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有些富农向中农鼓吹“各干各的,互不妨碍”等谰言,这就是“维持现状”思想的一种表现。
刘少奇同志在批评“维持现状”思想时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相反的生产关系,在一个国家里面互不干扰地平行发展,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不可能呢?第一、新的生产关系给生产力开辟发展的道路,而旧的生产关系却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不同的两种生产关系长期并存下去,必然导致生产陷入严重的不平衡状态,甚至导致国民经济的瓦解。在一国范围内是如此,在一个经济部门内也是如此。我国土地改革后几年来,由于个体经济在农业中占优势,已经发生农产品的供应跟不上国家建设需要的紧张情势。如果再让小农经济在农业里长期存在下去,那就不仅妨害农业本身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妨害着整个的经济建设事业了。第二、两种相反的生产关系背后站着利益相反的阶级,它们要求着相反的发展方向。这个道理,从农村里阶级斗争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得十分清楚。现在广大有觉悟的劳动农民,由于认识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使他们仍然不能根本摆脱贫困,所以他们都积极地热烈地参加和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不少的富农却感到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他们的威胁,于是就从外面和里面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常常有些中农在他们的挑拨、拉拢,造谣、恐吓之下,不愿或不敢参加合作社,或中途离开合作社,甚至有些合作社被他们弄垮或弄得变质。富农的这种活动,严重地妨害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可见,“各干各的,互不妨碍”的富农言论,正是破坏农业合作化的一种活动,因此,要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必须驳斥富农阶级的这种谬论。
二、有些人认为解放后农民的状况并没有什么改善,他们叫嚷着“农民负担还很重”。这种人俨然以农民利益代表者的姿态出现,要求立即彻底改善农民的生活。这种论调是把工人和农民生活,城市和乡村生活中间的某些不可避免的差异,加以夸大,要求充分满足农民的眼前的狭小利益,不管农民的长远的根本利益。这只会妨碍我们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速度,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
我们知道,解放后农民解除了封建地租剥削,取消了反动统治所加在他们身上的大量苛捐杂税,获得了政府的各种生产、救济贷款,实行互助合作等等。所有这些,已使大多数农民的生活状况比解放前获得改善,这是不能抹煞的事实。现在虽然有某种程度的负担,但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成,是不能不付以相当代价的。工人阶级在城市里发动劳动竞赛,提高生产效率,进行技术革新,以忘我的劳动精神,来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农民也应当忍耐某些暂时的困难,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援这一建设。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不断获得胜利,农民生活才能得到改善。
勿庸讳言,现在城乡之间是有矛盾的,这主要是社会主义大工业和小农经济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需要对城乡资本主义实行改造,而小农经济却有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并经常分泌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工业建设需要有大量农产品的迅速供应,而小农经济的产品供应量小,增加的速度很慢;社会主义工业建设需要农作物有计划的发展,而分散的小农经济却进行着无计划的盲目生产。这一系列的矛盾是必须克服的,克服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使农业变成集体的、巨大的、机械化的农业。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城市工人供给农村以大量的机器、拖拉机、技术人材和各种工业产品,这样就将使我国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间,城市和乡村间的关系日渐融洽。
三、此外,还有所谓“买卖自由”的论调。这是和国家对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相对抗的。抱有这种念头的人,认为统购统销干涉了他们的买卖自由,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说:“政府管得太宽,业不由主啦”。他们利用统购统销实际工作中的某些缺点,大肆造谣攻击。他们要求粮食市场上的完全自由,即所谓买卖数额自由,时间自由,地点自由,价格自由等。
“买卖自由”这一要求,客观上反映富农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反抗。在统购统销政策实施后,农村资本主义分子已不能利用粮食在市场上投机倒把了,不能利用粮食对贫苦农民进行高利剥削了。所以某些富农分子的叫嚣与反抗是必然的。
粮食自由市场之存在,乃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工农联盟事业所不能容许的。因为,如果允许粮食有完全自由的市场,富农和投机商人就可以囤积居奇,伺机任意提高粮价,粮价提高的结果,其他作为工业原料的农作物的价格也不得不随之提高,并且工人的工资也不得不随之提高,于是工业品的成本和价格也就不得不随之提高,这样就必然使工业品的市场日趋缩小,使社会主义的工业无法发展。如果允许粮食有完全自由的市场,就等于放纵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农村资本主义势力继续发展,就要使农业的集体化无法实现。如果允许有粮食的完全自由市场,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就要沿着互相牵连的圈子,循环往复不断上涨,不断涨价的结果,城市得不到廉价的农产品,农民得不到廉价的工业品,工农联盟的巩固也将因此受到严重的威胁。
斯大林在“论苏联土地政策底几个问题”中着重指出:这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富农的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时公开散布,主要是因为苏联当时的理论思想工作赶不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的要求,因此,在实践成绩与理论思想发展之间产生了距离,予阶级敌人以可乘之机。
现在,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的理论思想工作却是相当薄弱的,落后于实践的要求。而且,理论思想界长期对资产阶级思想缺乏斗争,甚至有些人对资产阶级思想采取投降主义态度,这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事情。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理论思想工作,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附注:
〔一〕“列宁文选”两卷集,第二卷,第九四三—九四四页。
〔二〕“列宁文选”两卷集,第二卷,第六九二页。
〔三〕“联共(布)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决议”,第二辑,第六二页。


第3版()
专栏:

看了苏联舞剧“巴黎圣母院”以后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欧阳予倩
凡看过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的巴蕾舞剧“巴黎圣母院”演出的人,都会受到深切的感动,我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舞剧根据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而成的。这一部小说的中译本有四十万字,这样长的一部小说改编成舞剧,两个半小时演完,如果不是实地看到演出,很难相信能够做到如此的集中和概括。
这个舞剧运用了小说中的主要情节,理出了故事发展的一条明显到一见就能了解的线索,通过几个主要人物极其鲜明、极其生动的形象和贯串动作,充分地表达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雨果的原作以极大的憎恨无情地暴露了中世纪宗教权势统治的黑暗,和贵族阶级的卑鄙龌龊荒淫无耻;统治者对待人民残酷到不可思议的地步,被统治的人民就只有忍冤受屈、度着悲惨的岁月。当时的审判制度所表现的只是混乱、恐怖和审判官的昏愦糊涂。草菅人命的审判官,经常轻描淡写地判决死刑,作为镇压人民的工具。绞刑架上经常一排一排地挂着冤屈者的尸首。舞剧中的女主角爱斯密腊耳达就死在巴黎圣母院前那个绞刑架上。雨果对当时被压迫的人民表示着深切的同情。
这个舞剧表达了原作的人道主义精神,充分地显示出这一作品的人民性。非但如此,这个舞剧极力尊重原作,同时也把过去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不健康、不大近人情的描写部分洗刷干净;有力地揭露了道貌岸然的圣母院副主教和满身金光灿烂的贵族的伪善、堕落的本质和狰狞的面目。同时体现了健康的善良的人民形象,突出了阶级矛盾。原作的创作方法代表着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现在这个舞剧的创作方法则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这个舞剧富有深刻的阶级教育作用。
这个舞剧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的主题思想贯串全局,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个音乐旋律都有机地结合着主题,从头到尾一气呵成。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当你感觉到美到极点的地方,艺术的感染浸到你心的深处,作品里的思想也同时融汇在你的感受之中。艺术的表现必然建立在高度的技术基础上,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所有的节目都证明了这一点——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蹈、舞台美术以及所有的舞台艺术无一不表现着高度的技术。苏联的舞台艺术有着优秀的传统,因之,也就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可能通过巴蕾舞创造出那样多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不可能表达那样复杂而深厚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在两个半小时中,把一个内容丰富的长篇古典作品完满地介绍给今天的观众,使他们得到深切的感动。
这个舞剧是从一个简短的序幕开始的。“天鹅湖”的序幕处理得非常好,这个戏的序幕和“天鹅湖”的序幕有异曲同工之妙。疲病交迫的妇人古杜拉抱着她美丽的女儿小阿涅(长大以后叫爱斯密腊耳达)走到一个教堂的围墙下,晕倒在一尊圣像面前。一群茨冈女子经过这里,以为她死了,善意地为她盖上一条头巾,把小孩抱去抚养了。照原作古杜拉的女儿是在家里被茨冈人拐去的,给她换了一个驼背、跛脚、瞎一只眼的丑男孩子,以后他成了圣母院的敲钟人,名叫克伐济莫陀。舞剧的编剧把原作的这一段作了以上的非常妥当的改变,便真实地切合全剧的主题思想。古杜拉醒过来以后不见了爱女小阿涅,她疯狂地四处找寻,结果只拾到她女儿遗落的一只小红鞋。当她发现了茨冈女人留下的头巾后,从此对茨冈人恨之入骨。库兹涅佐娃饰演的古杜拉,不但表情很深刻,她的舞蹈步伐也深深地使观众体会到她心都要碎了的感情。这一简短的序幕描写了母亲失去了女儿,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显示出浓厚的悲剧气氛的开端。
在以后的三幕中,描写了十五年后,长成了一个年青、纯真的少女的爱斯密腊耳达的悲惨命运。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佛罗洛在企图绑架和占有爱斯密腊耳达的卑鄙阴谋失败后,更陷害她为杀人犯,将她送上绞刑架。美丽可爱的爱斯密腊耳达的纯洁的爱情,遭到外表看来非常英俊而实际上荒淫、虚伪的皇室卫队长费勃的蹂躏。只有外貌丑陋而内心善良的敲钟人克伐济莫陀和爱斯密腊耳达的同伴茨冈人,以及贫民群众才是真心的爱护她。疯狂的母亲挽救不了临刑前才找到的心爱的女儿,一个无辜的少女就这样冤屈地死在当时教权的黑暗统治下。
列金娜天才地创造了爱斯密腊耳达美丽而动人的形象,她和皇室卫队长费勃的三段双人舞:当第一幕被巡夜队解救后向费勃表露的感激和害羞的心情;在第二幕第一场费勃的未婚妻的庭院中,表示了一个少女纯真的、热烈的爱情;以及第二幕第三场在茨冈人酒店阁楼中相会时进一步的爱情的倾诉;这三段双人舞跟随着人物性格和剧情的发展一步步地深入,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可爱形象。饰演副主教克洛德·佛罗洛的克列英在舞剧“天鹅湖”中创造了恶魔罗特巴尔特的真实形象,在这个舞剧中,同样活生生地创造了这个道貌岸然、阴森森的形象,特别是在地下室里向被囚禁的爱斯密腊耳达求爱被拒绝时,充分地暴露了这一人物的丑恶面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杰林契耶夫饰演的敲钟人克伐济莫陀虽然只有很少的几个动作,却真实地刻划了这一善良心灵的动人形象。
我看了这个舞剧,那少女和神父的形象许多天一直在我面前,我们应当从这个剧里学习许多东西:首先,这个戏在帝俄时代上演时,由于沙皇的审查和命令,是当作一个茨冈女子冒险故事来处理的,以最后得到皇帝的赦免为结局。这样便仅仅符合权贵们的消遣目的,完全失掉原作的艺术光彩和人道主义倾向。从现在这样的处理可以懂得悲剧的教育性。这个演出正确地表现了那个残暴时代的气氛和那个社会的特质。剧中几个主要人物是那样鲜明:从副主教能够体会到中世纪教权统治的黑暗残酷;从皇室卫队长费勃可以看出当时贵族阶级的荒淫、虚伪与残忍。在被压迫者方面,有天真无邪的少女爱斯密腊耳达,她的妈妈古杜拉和她的女友,一见就引起人们深切的同情。至于那个敲钟人克伐济莫陀,他的相貌很丑,可是他有炽热的正义感。他们被不公平地抛弄在生活的外面,可是他们始终保持着纯洁高尚的灵魂。剧中的茨冈和贫民群众在那个时候虽然还没有觉醒的表现,但已经看得出他们的力量并不是可侮的。这样的悲剧是有很大的积极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的。
其次,这个戏虽是根据雨果的小说改编的,整个的看来是一个新创作。导演、作曲和演员都发挥了可贵的创造才能,无论从那方面看,都显示出高度的政治修养、艺术修养和极其纯熟的技巧锻炼。我们可以从整个的去学习,也可以从分析片断去学习——例如创造人物形象,处理上下场,舞台调度等等。至于音乐和舞蹈达到美妙的极致,舞台美术的情调、风格、样式和色彩,也都极为调和。同时,从这个戏里完满地显示了集体艺术的集体主义优越性:从头到尾把每个人的表现分开来看:各有特点,各有专长,各有创造;总起来看则是一个整体那么完整,那么统一,那么谐和!这才能产生力量。——这是我们必须争取学好、必须在创作中做到的。
第三,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的舞剧继承了俄罗斯舞剧的传统,根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的创作方法,灌注了新的精神和许多新的原素,他们反对老一套和无意义的舞台形式。舞剧导演布尔梅斯杰尔在介绍舞剧“巴黎圣母院”的文章里说:“全体工作人员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个舞剧中,把创造生动的,使人信服的,毫无舞剧公式化与虚伪的形象当做自己面前的任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联的艺术家是怎样对待传统的艺术遗产的,我们正应该把这样的精神和经验运用到戏曲改革工作中去。
最后,我们也应从这个舞剧的演出中,学习到把一个古典作品搬上舞台,为着突出它的人民性和倾向性,为着更真实地反映生活、加强说服力,经过慎重的通盘筹划,不妨把个别情节加以适当的更动。如将序幕和某些个别部分拿来和原作比较一下,便能得益。
我觉得,我们应该对剧本、导演、表演、音乐、舞蹈、舞台美术以及音乐剧院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各方面,进行有系统的学习研究,那样,对于中国的舞台艺术各方面将是绝大的帮助,最好的营养。我也和其他的观众一样庆幸能看到这样好的演出,它给予中国艺术教育的巨大而美好的影响,将一步步扩展到中国人民中去。(附图片)
被囚禁在地下室里的爱斯密腊耳达拒绝了阴险恶毒的副主教克洛德·佛罗洛的求爱后,克洛德·佛罗洛用死来威吓她。


第3版()
专栏:

努力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的农林建设人材
北京农业大学校长 孙晓村
北京农业大学完全拥护第二次全国高等农林教育会议确定的今后高等农林教育的基本方针和任务,我们将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把它贯彻到工作中去,以逐步提高工作质量,有效地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农林建设的人材。
教学工作是决定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先进农业科学理论,熟悉操作技术,为农业生产实际服务的关键所在。我们的目标是到一九五七年时,毕业学生能基本上按照统一教学计划完成全部学习过程。北京农业大学有六个系,下设九个专业,对今年秋季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按照统一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对二、三、四年级则按过渡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我们计划在三年内逐步创造条件,如大力准备并开出应开的新课,指导学生按照规定的课程种类做课程论文,指导部分学生做毕业论文和举行毕业论文答辩,以期在一九五七年时,能够基本上或在很大的程度上按照统一教学计划所要求的规格,输送国家所需要的干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进行下列几项主要工作:
首先,要在执行统一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努力钻研并掌握它的精神实质,不断注意执行统一教学计划的效果,向高等教育部提出意见,以便修订时参考。
第二,按照统一教学计划,我校还有四十二门新课在目前是无法开出的,因此,必须抓紧时间,从今年起组织力量采用各种方式准备新课。
第三,我校自从一九五二年开始教学改革以来,由于我们对于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即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材等的有机组织的性质认识不够,因而在制订教学计划后,忽视了教学大纲这一中心环节。许多课已有讲义但还没有教学大纲,已有的教学大纲也没有很好地审查,致使各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目的、要求和它们的相互关系都不够明确。我们完全同意这次会议上高等教育部所提出的在今年寒假和明年暑假分别修订一百三十种教学大纲的计划,并保证如期完成高等教育部委托我校主要负责的二十种教学大纲(此外尚有畜牧兽医方面的几种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对我校参预修订的教学大纲也将努力做好。在高等教育部的计划之外,我校还没有的教学大纲,我们也要组织力量制订。
第四,有计划地编写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做好讲授工作的必要基础。我校由于教师们的努力,很多课程已有讲义,如一九五四年上学期所开的八十五种课中,有讲义的计七十九种,占百分之九十三,其中有一部分讲义比较成熟,经高等教育部推荐交流的有普通耕作学、普通昆虫学、有机化学等二十多种。以此为基础,结合已有的或正在翻译中的苏联教本和资料,我们在高等教育部的统一计划下,拟在一九五六年编写出教本和实习指导大纲(初稿性质)八至十种,其中个别的可提早在一九五五年内完成,一九五七年再编写出二十至三十种。
第五,做好实习工作。实习是教学上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环节。两年来,我校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的规模不断扩大,也累积了一些经验。今年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共有学生八百三十人、教师一百一十八人参加,实习场所有国营农场、牧场、集体农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学校实验农场等五十四处。这种教学方式对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学生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掌握操作技术,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品质,都有很大的作用。我们今后要努力搞好实习工作,使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用一致的教学方针得以逐步贯彻。为了做好实习工作,目前要做好今年的实习总结;编写符合教学要求而又具体可行的实习大纲,加强和各实习场所的联系,逐步做到固定实习场所。
第六,有步骤地试行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教学方式。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都是锻炼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式,能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两年来,我校只有植物栽培学教研组和耕作学教研组指导学生做过课程论文,至于毕业论文还没有做过。为了使一九五七年的毕业生能按统一教学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决定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逐步推行课程论文这一教学方式。课程论文必须结合实际,除应注意生产技术问题外,还要注意经济、劳动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对凡已做过课程论文的教研组,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没有做过的,要求指定教师在教研组主任的领导下订出计划,完成准备工作。关于做毕业论文,因为我校还没有经验,因此要求专业课程的教研组在系主任的领导下,指定教师试做。我们计划在一九五五年夏季完成教师试做的阶段,通过论文答辩以取得较完整的经验;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六年开始指导部分学生重点试做。除了上述的工作以外,我们还要不断地改进讲授、辅导和实验的内容及方法,做好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时间,有计划地进行自学,认真检查教学效果,使考试考查能发挥它在教学环节上应起的作用。
关于科学研究工作。这次会议指出,开展高等农林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丰富农业科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关键。我校自从学习关于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的文件以后,由于教师们认识到科学研究工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意义,积极性提高了,行政方面也及时地做了一些工作,科学研究工作便开展起来,在今年上半年,我校的研究题目已从四十二项增加到一百一十一项。这些科学研究工作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直接为了教学的调查研究,包括利用当地材料,重复苏联先进科学理论的试验及搜集和调查农业生产的资料。另一类是结合生产的调查研究,这类工作的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我校现在进行的和过去已取得一定成绩的研究工作,计有作物的杂交和良种的繁育、病虫害的防治及农药的合成和使用、果树蔬菜的栽培、水果及蔬菜的储藏并检疫、牲畜疫病的防除以及农业情况的调查等。这些工作,有的是和中国科学院或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进行的。此外,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研究生开始进行研究工作。在教师指导下,农学、果树蔬菜、植物保护、农用药剂和农业经济等五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已组织了二十三个科学小组,进行研究工作,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他们对专业和科学的热爱,有很大的作用。这次会议对于高等农林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给予很大的重视,而且明确规定了科学研究工作的目的是为生产同时也为教学服务,为教学同时也为生产服务,两者是一致的,是相互结合的。为进一步发挥教师潜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我们准备检查和总结今年的研究工作。到目前止,一百一十一项研究工作中已完成的计有二十项,提出报告的已有十二项。我们拟在今年寒假前开一个科学讨论会,适当地展开学术论辩。同时,以这些研究报告为基础,再加上教师的其他著作,准备出版学报。同时,根据当前的要求,草拟明年的科学研究计划。这个计划将根据我校的具体条件,贯彻下面几项原则:一、科学研究工作能更好地结合生产实际,俾能成为国家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有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二、减少项目,集中力量,并选择几个较重要的题目,组织有关教师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三、总结农民生产经验和整理祖国农业遗产,除要求有关教研组在它的成员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努力贯彻外,拟利用各种机会组织教师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将我校对于中国农业史这一门新课的准备情况报告高等教育部,建议由高等教育部组织有关院校共同进行,使中国农业史的编纂工作早日完成,为祖国农业遗产的整理准备一些必要的条件。四、开展学术上的批评和讨论,从而提高我们的学术思想水平。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北京农业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是从一九五二年秋季开始实行教学改革的。两年来,由于中央的正确领导,教师们的积极努力,我们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假若认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已经告一段落,认为学习苏联已经学得差不多了,那是严重的错误。事实上,从高等教育部在这次会议中所提出的今后高等农林教育的基本方针任务来看,我们目前工作上所已经作到的,距离这个任务的要求还远得很: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还须作很大的努力,才能完全实行统一教学计划;在学习苏联方面,我们还很少能够真正掌握运用苏联的先进科学理论和经验,创造性地指导生产实践;北京农业大学的师资条件还属于比较好的一类,但我们有些课开不出来,有些课的质量不高,培养师资的工作做得很差;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也仅仅是开端,我们组织领导这类工作的经验很不够,全校还没有形成一种十分重视科学研究的风气,我们内部的各方面力量的配合以及学校和业务部门的结合都还不够。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缺点,在贯彻这次会议决议的过程中,集中力量把我校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一步。
为了有效地推进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完成国家给予我们的任务,还必须做好其他的许多工作,而其中带有关键性的一项工作,就是加强政治思想领导。
加强政治思想领导,主要分两个方面:首先,帮助教师通过政治理论、国家政策和时事问题的学习,参加业务部门的会议、深入农村、接触农民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法,不断地提高政治思想水平,逐步清除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改变习惯作风。只有这样,教师们学习苏联、结合中国实际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从而增强各种课程的思想性,教学方面也能有所改进。另一方面是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如这次会议总结中所指出的,在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一、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二、要加强学生热爱体力劳动,热爱体力劳动者,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三、要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三点指示,我们认为是切中高等农林院校的工作缺点的。以我校来讲,对于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过去主要是由党、团组织来做的,行政方面虽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没有抓住主要的环节。今后我们一定要根据国家所给予我们的任务,把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到应有的地位,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品质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健康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热爱祖国、忠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体魄健全、勇敢勤劳、不怕任何困难的坚强战士。而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行政领导方面必须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国家政策,钻研业务,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进一步贯彻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并且勇于接受批评,不断地检查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政治思想的领导,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集体的力量搞好工作。
随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进展,农业愈来愈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材。满足这个需要,而且保证质量。这就是支援农业生产,这就是支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北京农业大学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愿为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而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