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内务部发出评选、奖励优抚模范工作的指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政部、各省人民政府民政厅、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局发出关于继续开展评选、奖励烈属、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复员建设军人模范和拥军优属模范工作的指示。
指示中说:自从本部在一九五二年七月十一日发出关于评选烈属、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复员建设军人模范和拥军优属模范的指示以来,各地都普遍地开展了这一工作。几年来的经验证明,表扬模范,树立旗帜,是推动优抚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但目前有些地区对模范的培养还注意不够,对模范的材料也掌握得少,特别是运用这些模范事例来教育广大烈属、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复员建设军人和人民群众更做得不够。因此,评选和奖励优抚模范的工作必须继续予以重视和改进。
指示要求各地在今年秋收以后,结合优抚工作的检查总结,以县、市为单位,认真地进行一次评选模范的工作。在遭受严重水灾的地区,如条件许可时,应当结合生产救灾工作进行。评选模范的条件,应该照顾到各个方面,如生产、工作、遵守政府政策法令、防汛抢险等。在烈属、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和复员建设军人方面,主要应该是评选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和积极参加生产
(农村特别是参加互助合作运动)的人物,或者是在生产岗位上有新的发明、创造的技术革新者(城市或工矿企业的劳动模范与技术革新者)。在群众方面,农村主要应该是积极帮助烈属、军属参加生产的互助合作组织;城市主要应该是积极吸收烈属、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和复员建设军人参加工作或者积极教育帮助他们生产和进步的机关、团体和企业单位。
指示最后说:评选和奖励优抚模范工作的重点在县、市。县、市模范代表会议必须开好。应通过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切实掌握所属区、乡积极分子和模范人物的具体情况,加强对他们日常的教育和培养,鼓励他们巩固现有成绩,继续发扬光荣,密切联系群众,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这才能为评选模范工作做好应有的准备;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模范得到巩固,并不断发展和提高。评选和奖励模范的工作,要密切结合当前的工作进行,不能孤立地为评模而评模,临时强拉凑数。对模范们应当分别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兰新铁路工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实行大爆破开山法节省工程费十亿元
修筑兰新铁路的工人们最近进行了一次大爆破开山,一炮就炸掉了阻碍工程西进的跌落崖半个山头。
跌落崖高达一百八十多公尺,石质风化,并受过地震的震动,因而崖上乱石时时向地面跌落。兰新路要从这里修过,现在施工和将来行车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加速工程进度,筑路工人采用了苏联大爆破开山法。
开凿炮眼的工作开始了。工人们向党坚决保证:“放不响大炮,决不下山”!当炮眼导坑挖到二十多公尺长以后,由于导坑弯曲狭小,峒内空气稀薄,再加上火药爆炸的气味以及打风钻飞溅起来的石粉,使在导坑内工作的工人呼吸困难。后经青年团员刘景华提出用滑车往导坑内拉风管的办法,缩短了导坑内排烟时间;工人王福成提出用湿麻袋片裹住风钻杆工作,消除了打风钻时飞溅石粉。同时,工人们还集体研究用手推车出碴和峒内铺铁板的办法,克服了峒内出碴的困难,加速了工程进度。原来每班开挖炮眼导坑进度是八公寸,后来最高达到一点一七公尺。经过三十六昼夜的紧张施工,到九月三日下午,一条长达四十六公尺直捣跌落崖“心脏”的炮眼导坑挖成了。工人们把三种不同的四公吨半黄色炸药装入峒内。九月五日下午八时半,人们都隐避到了安全地带,只见一人按动了电流导火索,一声震天轰鸣,按照计划跌落崖左半面崖头大部炸掉。经过测量,这一炮炸掉的石头共有三万八千三百二十四公方,这些石头要用火车载运,需占三千四百二十一个车皮;这些石头如果叫这次担任开挖炮眼导坑的三十名工人用人工打眼放小炮的方法施工,需要五年半的时间。这一炮炸掉的石头,据初步计算为国家所节省的工程费用有十亿元之巨。


第2版()
专栏:

龙烟铁矿马万水掘进组提前完成全年计划
龙烟铁矿马万水掘进小组在九月二十七日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国家计划,并做到了安全生产。
马万水小组经过国家在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学习,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检查出组内有些工人不爱学习,在生产中不听指挥等缺点,加强了组织性和纪律性;并加强了同辅助工的团结和合作,发挥了辅助工的积极性,如轨道工人提出改进“过道叉”的建议被采纳后,提高运输效率一倍多。
该组在技术革新运动中,进一步巩固了马万水的先进经验——“稀眼深孔作业”,按岩石性质灵活地运用“两次拉槽”、“中间拉槽”等先进操作方法,减少了刷帮卧底工序,实行“边打边装”操作法,缩短了装炮点炮时间。
该组还合理地调整了劳动组织,建立了岗位责任制。他们经常利用班前班后会、半班会、周末检查等会议,及时地交流了工作中的经验,同时也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但提高了技术,而且做到团结一致。 (高英侠 吕 桐)


第2版()
专栏:

上海市郊兴建一座人工降雨灌溉站
在中央和华东农林水利部门帮助下,根据苏联先进农业技术科学经验,上海市郊大场区塘南乡兴建第一座人工降雨灌溉站,并于国庆节前夕试行放水成功。
这座人工降雨灌溉站的建成,可使周围三百五十市亩土地常年得到灌溉。由于人工降雨及时并能充分满足蔬菜所需要的大量水分,将促使蔬菜成长更加迅速;由于机器代替了人力,将大大减轻当地农民挑水浇菜的繁重体力劳动。
人工降雨灌溉站的建成,使当地农民进一步认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美景。很多互助组要求转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些单干农民也要求入社,走集体化的道路。
(本报上海记者站)


第2版()
专栏:

学习苏联农业建设的经验
中国参观苏联农业展览会代表团团长 李书城
今年八九月间,我们曾荣幸地应苏联政府的邀请,并蒙中央人民政府的委派,参观了宏伟壮丽的苏联农业展览会以及莫斯科近郊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罗斯多夫省等地的集体农庄、国营农场、拖拉机站、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归国之后,又有机会在祖国的首都参观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中的农业馆,我和赴苏参观的全体团员们都感到无限的荣幸。本来在苏联参观期间,我们就已得到了全面的学习机会,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经验。现在,苏联政府又将这些具体材料陈设在中国人民面前,对中国的农业工作者和亿万中国农民们必将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对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农业必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从我们在苏联和我国首都北京参观中所看到的,苏联农业是在发展强大的工业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业,科学技术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生产经验最丰富,集体农庄制度已获得辉煌的胜利,并正在日益巩固和发展中。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中的农业馆,就是以实物来展示社会主义农业的成就,集体农庄制度的强大,工农联盟的牢固,农业科学技术与先进经验的无比的丰富。它是我们中国农业工作者与亿万农民极其珍贵的学习宝库。
从农业馆中,我们看到苏联集体农庄制度比任何私有的农业生产都具有决定意义的优越性。由于苏联是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集体农庄,所以它的生产率大大增长,商品率已发展到高度水平,公有经济不断的扩大,庄员物质文化生活一年比一年的上升。如楚瓦什自治共和国斯大林集体农庄每公顷春麦在一九四四——四六年产十四公担,而到一九五○—五二年则产三五·八公担,因之商品率随之增长。农庄的现金收入也因而逐年增加,一九五○年这个农庄的总收入为九十五万八千卢布,一九五二年收入一百三十七万七千卢布,一九五三年则收入二百六十七万七千卢布,公积金在一九五○年是一百五十七万卢布,到一九五三年则增至二百五十万多卢布了。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扩大是巩固和发展集体农庄的重要条件,而农产品商品率的增加对于国家工业建设是有极大益处。同时,对集体农民也有极大益处,如这个农庄的劳动日报酬,一个劳动日在一九五○年为一·三公斤粮,一·三卢布;到一九五三年则增至三公斤粮,六·九卢布。而我们在莫斯科近郊看到的列宁集体农庄,每个劳动日收入则是四十卢布。随着集体农民收入的增加,其物质文化生活也逐年增长起来。如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中所介绍的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台尔曼集体农庄,在一千多公顷土地上的棉花收成,平均每公顷产三四·六公担,这仅是介绍其增产情况,据我们在苏联所了解的,这个农庄每个庄员家里都有一辆胜利号的小汽车,像这样高的生活水平,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的农民所不及的。苏联农民所走的道路是光辉灿烂的,他照耀着中国农民的前途,我们中国农民一定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要走苏联农民所走的道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向完全社会主义的合作社(集体农庄)及完全机械化的前途迈进!这是农民走向富裕幸福生活的唯一道路。
苏联集体农庄的生产是这样强大,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规模生产,可以高度的发挥机械化的效能,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有了强大的工业基础,能以现代的科学技术装备农业,譬如目前已有一百二十六万部拖拉机,三十二万六千部联合收割机和九百五十多万部其他农业生产工具。在广大的农业生产战线上,为九万三千个集体农庄和四千八百五十七个国营农场服务,现在翻耕秋耕机械化已达到百分之九八,谷物播种已达百分之九一,谷物收割已达百分之七七。我们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列宁集体农庄与斯大林国营农场,曾亲眼看到用机器收获向日葵和甜菜。在罗斯多夫农业机器制造厂看到大量的生产玉米收割机。我们也看到在各农庄和国营农场中都在装备着自动引水器和电挤奶器,奶牛的产量都是很高的。这次苏联展览馆中并给我们陈设了很多苏联新式的农业机器,如耕种机,播种机,收割机等等。看到这些农业机器,不仅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奋和羡慕;同时也使我们想到中国当前的任务必须建设强大的工业,以便将来中国的工业能为我们农业服务,生产大量的农业机器。而目前中国农业工作者和农民们则须首先大力推广新式农具,以提高粮棉生产的商品率,全力支援国家的工业建设。苏联的经验证明,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农业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现代化的生产工具,而农业不能机械化,不仅不能获得稳固的丰富的产量,也不能减轻农民的劳动。
我们需要从苏联展览馆中学习的另一方面,是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苏联十分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它是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重视发明创造,更重视群众的生产经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像在苏联所看到的一样,集体农庄与国营农场中的社会主义先进生产者的丰产经验,被总结和广泛的推广着,政府给他们最高的荣誉和奖励,他们被人们尊敬。我在其他地方从来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农民像霍普丹(社会主义先进生产者,女,一九五二年她的玉米每公顷产二一·七吨)这样被人尊敬。由于先进生产者是最光荣的称号,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鼓舞着。阿塞拜疆“五月一日”集体农庄出现了六位社会主义先进生产者,三百四十六人得奖。就是在农业展览馆中介绍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莫洛托夫国营农场,在我们去参观时,知道他们农场有二十三位社会主义先进生产者,几十位获得勋章,上百人得功章。所有这些都是因丰产或发明创造而获得的。苏联社会主义先进生产者的生产经验受到政府和科学研究机关的极大重视,他们的先进经验丰富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内容。库尔干省“列宁遗志”集体农庄的田间耕作学家斯大林奖金获得者Т·С·马尔采夫的“获得作物高额而稳定产量的耕作法和播种法”在苏联各地被广泛的讨论着。不仅科学研究机关,国营农场、集体农庄中也都在研究试验每一项有利于提高产量的科学技术。而科学研究机关则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气候土壤条件组成专业的或综合的试验研究网,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的进行试验研究工作。现在全苏农业科学研究机关已育成并推广了一六七三个产量高的农作物品种和四十三种生产能力高的牲畜品种。而这些新的品种并都是经过集体农庄的生产证明了的。其次是他们在栽培方法与整个的生产过程中,都非常重视研究如何使机械化程度进一步发挥效能,以提高产量和减轻人的体力劳动;这是我们不论到那一个集体农庄、国营农场或科学研究所都可以看到的。这些经验和方法,给中国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与农业科学研究机关提供了工作方向,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
全苏人民正以无限信心迎接大规模的农业建设。派遣了十五万熟练工人和专家参加这项工作。他们已在一年之内(到八月十日)完成了开垦生熟荒地一千四百万公顷,大大超过了原来的计划。苏联农业建设规模的巨大是惊人的。这种建设大大有助于世界和平事业;同时,也只有在和平的条件下才能有力的发展经济建设,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国人民也以同样的心情在建设自己的祖国,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的时候,当新的国家机构更加充实、领导力量更加增强的时候,中国农业工作者和全体农民们更加提高了信心,增强了意志,在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积极的努力的发展农业生产。苏联政府又正在这时候在我国的首都举办展览会,把他们三十多年来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和先进的科学知识无私的介绍过来,我们除了表示衷心的感谢之外,并把它当成我们学习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的极其珍贵的宝库和学校,苏联的农业建设是我们中国农业工作者的光辉榜样,苏联农民走过的道路,是全世界劳动农民必走的道路,苏联农业的伟大成就给中国农业照耀出光明灿烂的前景。向苏联学习,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第2版()
专栏:

帮助我国建设糖厂的德国专家
在华北糖厂工地上,有一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专家组。以沃尔夫同志为首的四位专家,带着德国人民的友谊,从易北河畔越过千山万水来到我国黄河之滨,帮助中国人民建设幸福的新生活。华北糖厂是一座以最新技术装备起来的工厂,全部机器都是民主德国工人兄弟制造的。从工厂设计、施工到机器安装,也都是在德国友人热忱帮助下进行的。在五个月以前,当工地还没有开工的时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就派专家沃尔夫和克雷希莫同志来我国协助部署施工,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派来了锅炉专家缪勒同志和电气专家邱木斯基同志。在工作中,专家把先进技术传授给我国技术人员和工人。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使我国职工深受感动。他们处处考虑到工厂要建筑得好,还要节约。专家曾建议增加废丝干燥设备,这样就可以利用大量废丝作为上等的牲畜饲料,还可减低糖的成本。在冬季施工采暖问题上,专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比较节省的办法。专家说:我们应该在每件事上想法节省一些,把中国人民珍贵的财产用在更需要、更有价值的地方。专家们都为自己亲身帮助中国人民进行工业建设、增强保卫和平力量而感到光荣。专家克雷希莫同志说:“中国有丰富的物产,众多的人民,而且是这样好的人民——勤劳、智慧、不怕困难。中德两国人民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祖国,两国的人民互相帮助,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保卫世界和平,过更幸福的生活。”
(志 霄)
(附图片)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专家在现场教给工人机器安装技术 张竹平摄


第2版()
专栏:

沈山铁路复线通车百余公里
今年一月三日开始施工的沈(阳)山(海关)铁路复线工程,到九月末已完成由双羊店车站到西刘车站一百公里长的铺轨工程,这段线路现在已经开始通车;其余由西刘车站到新民车站六十公里长的路基工程和架桥工程亦已完成,并作好了一切铺轨的准备工作,只要钢轨一到,全部工程很快就可竣工。已经竣工的工程质量,完全合乎设计要求,路基在今年多雨的季节里也没有下沉,完全可以承担一小时五十公里的行车速度,桥墩承载力也达到设计标准。
沈山复线全部通车以后,运输能力要比过去提高一倍以上,依靠沈山线运输材料和原料的工地和厂矿,就会更快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原材料,农民也将更方便地取得各地运来的大量工业品。


第2版()
专栏:

湖南省农民
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一倍多
今年湖南省计划油菜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一倍多。目前各地农民正在忙着翻田播种,争取及时完成按照国家计划扩大油菜种植面积的任务。
九月上旬起,湖南省许多地方就开始动员农民有计划地多种油菜,为国家增产更多的油料。新宁、洞口、武冈、邵东、安化等县许多农民,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互助组带动下,都根据国家需要和自己可能条件,订出了扩大油菜种植面积的计划。邵东县云水乡农民计划油菜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五倍多。宁乡县鹤林乡曾昭春、邹映奎两个互助组的组员经过讨论,认识到多种油菜生产食油可以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和供应城市人民生活需要,菜饼可以做肥料。这两个互助组已由原计划种油菜八亩增加到二十亩。这个乡的农民过去没有种植油菜的习惯,今年推广了四百四十多亩。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短评

作好混合施肥的试验工作
今年秋季种麦期间,我国有一部分国营农场和农业试验研究机关,要开始进行混合施肥的试验工作。这是对我国今后改进农田施肥方法,解决肥料不足的困难,和提高农作物产量,都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混合施肥方法,是苏联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森科提倡的一种新的施肥方法。这种施肥方法是根据植物土壤营养的生物学观点而创立的。苏联的实践经验证明,在酸性灰化土壤的小麦地里,过去每公顷(十五市亩)需施用三十吨到四十吨厩肥,现在采用混合施肥方法,只需用两吨到三吨厩肥,加上三公担到五公担(每公担等于二百市斤)石灰,和二公担到三公担磷灰石粉的混合肥料,就可以得到同等数量的收获。这就是说,混合施肥方法,可以使厩肥的效用提高十倍。
目前我国缺肥情况是相当严重的。由于肥料的不足,许多地区的农田施肥都很少,有的甚至完全不施肥。以一九五三年为例,全国农田施肥面积只占种植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农林厅在十二个基点村的调查。今年水稻有百分之十六点六的种植面积没有施肥。又如湖南省南县四区一个乡,只早稻施肥,中稻晚稻很少施肥。江西省有所谓不施肥的“斋田”。河北省邢台县李演庄旱地棉有百分之五、六十不施肥。这就不能不影响农田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解决肥料不足的办法有两种:第一是扩大肥料来源。例如养猪积肥,扩大绿肥播种面积,采用化学肥料等等。目前我们也正是用这些办法来解决肥料不足的困难。但是所有这些办法,目前都还受到很大的限制,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第二,必须改进施肥方法。混合施肥法,就是一个提高肥料效用,扩大施肥面积的好办法。目前我国农民施用的肥料主要是厩肥,同时我国也不缺乏磷矿石和石灰,因之我们采用这种施肥法是可能的。
作好混合施肥法试验工作的主要关键,就在于农业领导部门必须真正认识这种施肥方法对我国今后解决肥料不足的困难,提高肥效,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实际意义,认真研究生物学观点的施肥理论和方法,加强对试验研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在试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李森科院士的混合施肥法的原理,结合当地土壤、作物、气候等具体情况,设计适当的试验方案,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试验,找出最适宜于当地的混合施肥方法,作为今后向群众推广的根据。
目前有些地区的农业领导机关对这一试验是不够重视的。有的地区只要求做试验,却不给做试验的农场说明试验的性质,也不发给有关试验的参考材料;有的地区由于对这一试验没有很好研究,草率从事,以致试验计划发生错误;有的地区在试验开始阶段,就急于向群众推广。这些作法都是错误的,必须迅速纠正。


第2版()
专栏:

浙江省筹划水利冬修工程
浙江省正积极筹划水利冬修工程。金华专区计划兴修的二百多个小型水库,大部分已完成勘查、设计工作。衢州专区准备第一批兴建十五个水库和四处较大的防洪工程,已有九处完成勘查和测量。今年遭受严重内涝灾害的杭(州)嘉(兴)湖(州)平原水网地区,准备在冬修中大力培修圩堤,疏浚河渠,以增强防御内涝的能力。浙江省水利局并派出两个勘察队到杭嘉湖地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勘查工作,为根治当地水涝灾害作准备。此外,不少地区还开始进行了水利技术人员的训练和物资准备工作。预计部分工程在十月间就可开始动工。
浙江省今年计划冬修的各项水利工程约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其中大部分是群众自办的各种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部分较大的工程国家将发放贷款或投资扶助。全部工程完工后,受益农田可达四百万亩,约可增产粮食一亿三千九百万斤。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河南省产烟区农民
努力争取超额增产烟叶
河南省许昌、安阳、商邱、信阳等主要产烟区农民,提出要超额增产五十万斤烟叶,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互助合作组织带动下,各产烟区农民除把早烟和晚烟的脚叶、顶叶全部烘烤或晒制外,又研究和推广了培育二茬烟(早烟采收前后每株留一个?子,再加强管理可长出一些叶)。据许昌、襄城等五个县不完全统计,培育二茬烟七万二千五百六十八亩。估计各产烟区培育二茬烟有二十多万亩。目前二茬烟生长旺盛,一般每株有四、五个叶。留?较早的二茬烟已有一尺到二尺高,有十四、五个叶,差不多赶上了当地晚烟的生长情况。襄城县双庙乡的一千多亩二茬烟,已开始采收烘烤,每亩收烟叶七十斤左右。现在各产烟区农民正根据地力和二茬烟的生长情况,进行适时打顶打?、浅锄保墒、防治青虫和拔除地内青草,促使二茬烟早熟、增产。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有机质肥料、石灰物质和磷肥的混合施肥法
邓锡鎏
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苏联的农业科学正日益进步。目前在苏联,关于植物土壤营养(即根部营养)问题和施肥问题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辉煌的成就。这便是苏联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森科院士所提倡的植物土壤营养的生物学观点,以及依据这种观点而创立的为有益的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有利条件的施肥理论。这种施肥理论,是根据苏联先进的米丘林农业生物学说和威廉斯土壤学说,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种生物学观点的施肥理论同过去的单纯化学观点的施肥理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李森科院士根据植物土壤营养的生物学观点所创立的施肥理论,提出了一种科学的混合施肥方法,即有机质肥料(腐植质、腐熟的厩肥、浇有粪汁的泥炭等)、石灰质肥料(石灰石粉和其他石灰肥料)和磷素肥料(过磷酸钙、磷灰石粉等)的混合施肥方法。这种施肥方法能够充分发挥肥料效用,达到经济利用肥料的目的。
这种混合施肥方法,是在作物播种前一星期内
(最好是一、两天内),每公顷以一吨半到三吨有机质肥料,三公担到五公担石灰质肥料(以石灰石为标准)和二公担到三公担磷素肥料(可用二公担到三公担过磷酸钙或三公担到四公担磷灰石粉,最好是用半公担到一公担过磷酸钙加上二公担到三公担磷灰石粉),把三者混合以后,按照种子播种深度施入土中。混合肥料的调制方法是,先将腐熟的有机质肥料和磷素肥料用锹翻拌均匀,然后加入粉碎的石灰,同样仔细地混拌均匀后,即可施用,不须经过堆沤。调制好的混合肥料,可以均匀撒布在地里,用圆盘耙耙耕松土加以覆盖。也可以条施于播种沟内,或穴施于播种穴中。蔬菜作物(黄瓜、蕃茄等)施用于播种穴或定植穴中,每一穴至少需施用这种混合肥料二百到三百公分。果树则可在春季进行松土时施用,每一棵柑桔树和果树需施用五到十公斤的混合肥料,最好在每棵树下挖三到五个二十公分深度的小穴集中施用,或在树冠范围下挖圆沟,把肥料平均施布在沟内。
至于水稻田的施用方法,目前还缺乏实际经验。理论上来说,可以在水稻秧苗移植时,把混合肥料施于田面,或者把混合肥料加上水调制成糊状,把它蘸在秧苗根部,然后插植。
李森科院士指出:在非黑土地带(大部分的土壤酸性强,土壤中缺少有机质和氮、磷养分),采用这种混合施肥方法,谷物产量可以获得相当于每公顷施用三十吨到四十吨厩肥的收获量。例如,在准备播种冬小麦或冬黑麦的休闲地上(酸性灰化土),过去要施用三十吨到四十吨厩肥。现在证实如果在播种前一星期内,每公顷用二吨到三吨有机质肥料,加上三公担到五公担石灰和二公担到三公担磷灰石粉的混合肥料,按照种子播种深度施入土中,这样施肥所收获的冬小麦产量,和施用三十吨到四十吨厩肥所获得的产量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采用这种混合施肥方法,可以把同样一份有机质肥料的施肥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十倍。这种混合施肥方法,根据苏联近几年来在几万公顷土地上大规模生产试验的结果证明,不但应用在灰化土上,而且应用在黑钙土、退化黑钙土或脱硷黑硷土上,它的效果也都不错。同时,这种混合施肥方法,不仅对提高冬季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有很好的效果,就是对中耕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园艺作物(蔬菜和果树)等也都有同样的效果。因此,今天在我国肥料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积极试验和采用这种混合施肥方法,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种混合施肥方法的效用为什么这样大?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谈一谈土壤微生物和植物营养的关系。我们知道,土壤中含有极大数量的肉眼看不见的各种微生物,一公分(合三点二市分)重量的肥沃土壤中,往往含有几百万到几十万万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于植物土壤营养有很大的作用。必须了解,植物的土壤营养过程和动物的营养过程是一样的,它是一种生物学过程。在动物营养过程中,动物有机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在于把原来不适于动物有机体器官和组织直接吸收状态的食物,经过消化作用后,转化成为能被吸收利用状态的物质。在植物土壤营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而执行着和动物有机体消化系统的机能相似作用的,就是土壤微生物。土壤中通常可能储藏着大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但是这些物质是处于难被吸收的化合物状态下,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它们。然而,在具备适当条件时,通过土壤微生物群生命活动的结果,这些物质就被微生物转化成适于植物吸收状态的养料。例如,铁细菌可把矿物中的铁分离出来并积累在土壤中;矽酸盐细菌能把铝矽酸盐中的钾分解出来并积累在土壤中;分解复杂多醣类(纤维素)的微生物群和分解复杂有机氮化合物的微生物群能够把土壤中动植物有机遗体(植物绿色群体,藁杆,动物骨骼等)分解成为无机物质,供给植物的利用。在改造土壤里植物不能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同时进行着另外一种过程,这就是利用土壤里的无机化合物,或者利用空气中的氮素和二氧化碳进行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植物营养的来源。例如,固氮细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固定起来并积累在土壤中。这样,由于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土壤中就具有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和灰分原素(磷、钾、铁等),就为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创造了物质条件。所以,植物土壤营养过程是借助于和它相适应的有益的土壤微生物底生命活动来进行的。
每一种植物在它的根部所分布的范围内,都有和它相适应的土壤微生物群生活着。每一种植物的生活和适合于这种植物的土壤微生物的生活是相互联系着的。当有益的土壤微生物群的生命活动越良好,越旺盛,土壤中植物所能吸收的养料就形成得越多,植物也就能够生长和发育得越良好,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植物生长得越良好,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就愈多,这些分泌物能促进有益于这种植物的微生物底发育良好。这就是植物和适合它的土壤微生物的相互联系。相反地,当有益的土壤微生物底生命活动不旺盛,土壤中植物所能吸收的养料就会少些,植物的营养就受影响,从而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样当然不可能获得丰产。由此可见,土壤微生物对于植物土壤营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要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首先必须创造有利于有益的土壤微生物活动的生活条件,以促进它们旺盛的生命活动。
为土壤微生物群正常的生命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就能够保证土壤肥力的提高。土壤里往往由于缺少对有益的土壤微生物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一小部分物质,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以致土壤肥力低,农作物缺乏养料,产量少。只要在土壤中施用一些必需的物质(肥料),补足有益的土壤微生物群正常生命活动所缺少的条件,土壤就会变得肥沃,并能显著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由于有益的土壤微生物集团生命活动的结果,使土壤中的植物营养物质丰富起来,这样,混合肥料的施用量虽然相当少,农作物也能获得高额的产量,混合施肥效用良好的道理就在这里。
为什么混合肥料必须在播种前一星期内,按照种子播种深度来施用?
在植物根系周围(根圈)和根表面的土壤中,栖居的微生物特别稠密,它比根圈外边没有植物活根的同样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要多几十到几百倍。例如在苏联莫斯科的灰化土中,小麦根圈内一公分重量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目为十七亿五千万,而根圈外一公分重量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目仅为二百五十万;三叶草根圈内一公分重量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目为二十五亿,而根圈外一公分重量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目只有一百二十万。许多种土壤微生物在根圈内现出强烈的生命活动,而在根圈外,没有这些种微生物的存在,或者它们的生命活动受到严重的抑制。这些事实说明了植物根部所分泌出来的
一些有机物质(糖和有机酸)是微生物繁殖的有利条件。而生活在根圈中的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许多产物,是植物根部营养的必需物质,并且也是根圈外边某些微生物所需的养料。而这些生活在根圈外的微生物底生命活动,能够把土壤中植物不能吸收的物质转化成可吸收状态的物质。因此,促使植物根圈范围中有益的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旺盛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由于植物根部的营养既然是借助于相适应的、有益的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这就必须保证这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正常的条件。所以,对于植物根部附近或根上的有益的土壤微生物,特别是对于植物幼根范围内有益的土壤微生物,应当而且必须给予充足的养料。正如李森科院士所指出:“这些生活在幼根范围的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是植物正常营养所必需的。我们推荐的有机质、矿物质磷和石灰的混合肥料,是在农作物幼根范围内生活的微生物必需的养分。”因此,混合肥料必定不要在播种前过早地施用,而应在播种前一星期内(最好是一、两天内)施用;并且施用不要过深,而应按照种子播种的深度来施用。这样施用的目的就在于:正当农作物的种子发芽幼根开始生长的时候,既不早不晚,也不深不浅地供给作物幼根范围内有益的土壤微生物以必需的养料,使它们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促进它们的生命活动,从而就可以使得农作物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提高农作物的收获量。
李森科院士所提倡的植物土壤营养的生物学观点,以及依据这种观点而创立的为有益的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有利条件的施肥理论,其正确性和科学性在苏联已完全为广泛的生产实践所证明。这一重大的科学理论的创立,不但在学术上,明确了植物土壤营养的真实过程,是一种生物学过程,不是单纯的化学过程;而且在农业实践上,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物营养条件,以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问题,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途。
这种科学的施肥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有着极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有机质肥料缺乏,农田施肥不足,影响农业增产,学习运用这一先进的施肥方法,将可以大大地改善这种情况,迅速地扩大施肥面积,为各种农作物的大量增产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农业对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支援力量。所以,各地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事试验场和国营农场,以及农业工作者,必须积极地并且认真地学习这种科学的施肥理论和技术,正确地掌握这一理论的原理和实质,结合各地不同的土壤作物等条件,进行试验研究,创造并积累各地具体应用上的实际经验,找出切合当地具体情况的施肥措施,为今后推广工作做好准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