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罗光田入党
本报记者 曹葆铭
七月二十九日,武汉市连日风雨的第三个早晨,外临洪水内有渍水的小张公堤,又遭到了七级风的压迫。一人多高的巨浪冲击着这段薄弱的堤防,有的扑过了堤顶,有的卷走了堤身的泥土和麻包。长达十六里的堤防,到处发生了险情。某工程部队三支队第五连负责抢救的一段,有四十公尺长的堤防,被冲开了十三个大洞,有的堤身被淘空了三分之二。人们投下麻包去堵洞,但只见浪花一卷,这三百五十多斤重一个的麻包便被洪水拖走了。储备的麻包快要用光了,而堤洞还在扩大,眼看有决口的危险。这时候,防汛段长发出了紧急动员令:“同志们,我们要不惜一切保住这段堤防,保卫汉口人民的生命财产!”
就在这紧急关头,人们看见罗光田——一个黑黑的大个子青年战士同排长说了几句话,用绳子往腰间一缠,高声喊道:“现在正是党和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就在浪最猛洞最大的地方扑下水去了。人们连忙拉紧绳索,帮助他挣扎着从水中站起来;他便用肩背堵住最危险的洞口,挡住风浪。这样勇敢的行为激励了大家,青年团支部书记何津先和三十多个战士都跳下水去,用身体堵住了所有的洞口。足以使长江轮渡停航的七级风浪,一阵子往前涌来,就把他们冲向堤壁;一阵子往后退去,又把他们卷向深水中。扑过头顶的浪头打得他们睁不开眼,灌进鼻子的洪水呛得他们喘不过气。被冲得昏沉沉的罗光田和他的伙伴们什么也顾不得想了,保住堤防的念头支持着他们,他们死死抓紧可以攀住的任何东西,任凭风浪冲打。
十点多钟,从远处用汽车和船只运来了麻袋和泥土。人们正准备先堵罗光田堵着的那个大洞,但他叫大家先堵那些容易抢救的洞,最后再集中力量抢救这个大的。有的同志要下水去替换他,但他坚决不肯,他怕堤防在替换时发生危险。他一直由上午八时坚持到十二时,最后用七个大麻包将大洞完全堵塞起来。
抢险队员们抽空吃饭的时候,罗光田放不下心,刚吃了半碗饭又跑上堤去。这时,洪水又在凶猛地冲击堤防,刚刚填上的七个大麻包全给冲走了,上午堤上的洞口一人还能堵住,现在洞口扩大了一倍多,而且越冲越大。罗光田这时急中生智,把捆在腰上的绳索的一端缠在电线杆上,便抱起一捆芦柴跳下水去,用芦柴将洞口堵住,自己紧紧伏在芦柴上,不让风浪将它冲走。这时候,抛在水中防浪用的芦柴和木桩,随着风浪的起伏向他冲来,刺破了他的皮,撞痛了他的肋骨。当人们回到堤上时,发现别的地方也出了险情,大家忙着准备砖瓦来堵塞洞口,没法抽出人来替换他。他咬紧牙关坚持在风浪里,背撞痛了,便翻过身用胸口抵挡,胸撞痛了,又再翻一个身。罗光田一直坚持到下午四时,直到运来了砖石,把堤洞堵塞起来。
黄昏,新的抢险队来替换他们,部队开回去休整。罗光田和其他的伤员被留下由副指导员护送。罗光田在水里泡了一天,这时候已经周身无力,但是,他看见副指导员很忙,自己便挣扎着步行回去。走到半路,他眼前一黑,便从狭窄的堤上栽进湖里去了。幸亏旁边的民工看见,连忙将他抢救起来,抬到指挥部进行急救。这时,他已嘴青面黑,昏迷不省人事了。
罗光田,湖北咸宁人,贫农出身,今年二十五岁,一九五○年参军。几年来在党的教育下,他的觉悟迅速提高,工作一贯积极。他在荆江分洪工程和许多国防工程中都立过功,三次获得“优秀团员”的称号,出席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建筑工程部队举行的首届功臣模范代表大会。由北京开会回到部队后,他立即向党支部申请入党,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共产主义事业。支部委员会讨论了罗光田申请入党的问题,一致认为他历史清楚,思想觉悟较高,可以作为发展的对象。接着,支部送他到党训班学习,进一步对他加强党的教育。部队来到武汉后,他牢记着上级的指示,一心想赶快学好技术,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努力。但是课程刚告一段落,百年未有的洪水开始威胁武汉。这个从小生长在湖北的农民的儿子,是深刻了解洪水对人民的危害的。当他抢救郊区灾民回来,便激动地向党的支部打了个报告:“我决心不避艰苦,不怕流血牺牲,响应党的一切号召,战胜洪水,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保卫武汉一百五十万人民!”
他参加了抢修堤防的工作。在往返一千二百多公尺长的泥泞道上,挑一担土,一般人需要十五六分钟,罗光田却只要十三分钟。他一人一天挑了五千四百多斤土。一休息下来,人们都很疲劳,这个因为有些结巴而平日不大爱讲话的青年,这时一再地鼓励大家:“朱总司令指示过我们: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我们是青年团员,一定要作好党的助手,争取入党。”
罗光田晕倒的那天,周身骨头疼痛,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早晨,部队又要去抢险。他正挣扎着要起床,指导员走来对他说:“你今天就在家里休息。”当他模模糊糊地睡了一阵醒来时,同志们都走了,房里静悄悄的。这时他想起和同村的几个青年高呼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参军,老乡们热烈欢送他们的情形;想起首长们在功臣模范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我们的任务是保卫人民,保卫祖国的建设,……”他想起指导员所讲的黄继光、罗盛教的英雄事迹;想起在训练班里学习的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中有一条是党员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一股力量鼓舞着他,他想道:“黄继光为了一次战斗的胜利,就用身体将敌人的机枪眼子堵住;罗盛教为了抢救一个朝鲜少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这是保卫武汉市一百五十万人,我要跟上去!”
这时,他已经感觉不到骨头疼,连忙穿上衣服,便往堤上跑。他去报告指导员:“其他同志昨天也累了一天,他们都不休息,我一个年青人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指导员只得答应他的要求,他便跳下水去,干了一整天。
连日的劳累使罗光田病了,他每天只能吃两个鸡蛋。指导员又叫他休息,他还不肯,他说:“这是党关怀我。但是,洪水不会因为我生病就不进攻武汉,我一个青年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仍然坚持抢险工作。在部队休整的日子里,他继续劳动着,把同志们用坏了的畚箕、绳索找出来,坐在地上慢慢地修理。
罗光田的英雄事迹很快地传遍了三支队和他们守卫的堤防。支队里响起了热烈的“向罗光田同志学习”的口号,堤上的工人和农民也说:“要向黑大个子(指罗光田)学习!”
八月中旬,罗家湾堤防在一小时内下挫三公分,情况很危急。参加抢险的战士们,在“向罗光田学习”的口号鼓舞下,都是一人扛一个三百五十多斤重的麻包。青年战士江祖孝跌倒了,被沉重的麻包压得晕过去,但经过急救醒过来时,立即又要去扛麻包。指导员不让他去,他说:“我是个青年,不能落后,我要向罗光田看齐!”后来指导员下了命令,他才停下来。和罗光田竞赛的青年团员杨德芝,扛麻包下船时,从跳板上滑到水里,石头尖把脚刺破了,伤口有一寸多深,他也不管,一直坚持到消灭了险情。参加这次抢险的四十名战士,在一小时内,便搬运了三百五十个大麻包。堤上的民工原来是四人合抬一个麻包,看见战士们这样英勇,也自动改为两人扛一个。
在“向罗光田学习”的口号鼓舞下,全支队迅速展开了立功运动。在抢救鄂头湾的重大险情时,有三个同志现场立功。抢救罗家湾险情时,罗光田所在的五连,在现场上立了集体功。
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召开奖励大会那天,罗光田坐汽车进城去参加大会。沿途,他望见由小张公堤直接保卫着的电厂、水厂、纱厂、汽车厂、面粉厂……许多工厂的烟囱都冒着烟,照常生产着。汉水铁桥桥台上的钢梁又伸长了一节。江汉路口的行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还是那么多。巨幅的海报公布着戏院正在上演的戏剧和放映的影片。公共汽车上依然挤满了乘客……。国家的建设照常在进行,市内的人民依然安静地生活。他和所有参加防汛的人们的共同理想实现了,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景象让这个日日夜夜战斗在堤防上的战士更兴奋、更激动呢?他心里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
罗光田在八月十七日——洪水危胁武汉最严重的日子里,由三支队党委会批准入党了。他在申请入党的志愿书中曾这样写道:“我决心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和生命,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在各种工作中,特别是在防汛斗争中,这个由党培养出来的青年战士,已经忠实地履行了他的誓言。


第3版()
专栏:

向苏联雕塑艺术学习
刘开渠
苏联著名雕刻家们的杰出作品,如穆希娜的
“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乌彻提奇为柏林红军烈士纪念碑作的“战士——解放者”、托姆斯基的“高尔基像”及“基洛夫像”、马尼节尔的“舍甫琴科纪念碑”、尼柯拉节的“诗人查赫鲁哈节像”、德洛夫的“朝鲜妇女——和平签名的征集者”、齐加尔的“人民志愿军像”、阿布杜拉赫曼诺夫的“牧羊人”、索科洛夫的“劳动的胜利”和华塔根所作的一些动物的雕像,以及一部分年轻的苏联雕刻家的作品,都展出在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的美术作品馆内。
展品数目虽不算多,但都有代表性,使我们对苏联雕塑艺术的丰富发展和辉煌成就,获得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对于中国雕塑工作者,是有极好的启发作用的。
苏联雕塑充满了社会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因为从伟大的先进思想出发,苏联雕刻家能掌握到生活本质,能广泛的从各方面选取题材,作品内容极其博大深刻。任何人看了都能被深切感动而得到鼓舞。这次展出的“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以典型劳动人民的形象,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巩固的工农联盟;“战士——解放者”,以英勇的红军战士形象,写出了革命人道主义的高贵品质。以上二作均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欢迎,成为世界美术上的杰作。“朝鲜妇女立像”、“人民志愿军胸像”、都鲜明地显示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使我们亲切地感到伟大的苏联人民是和中国人民、朝鲜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并肩保卫着世界和平,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许多作家从劳动人民在各种战线上的生产热情和工作精神,塑造出社会主义建设上和保卫祖国的战线上的英雄人物,表明了苏联社会制度的优越和苏联人民的勤劳、勇敢。这对社会主义的苏联人民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对其他国家的人民也同样能引起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钦佩和敬爱,因而向他们学习,取为自己的榜样。从苏联这些雕塑品中,我们清楚地可以看出,艺术家必须具备先进的思想,他的眼界才能广阔,他才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丰富、多样的艺术题材;艺术以先进的思想为主导,作品内容才能真实深刻,振奋人心。
苏联雕塑品的造型都是以生动的、具体的、鲜明的个性形象综合成的,所以它们能够既含有高度的思想,又有生动真实的感人力量。苏联雕塑艺术和这次的展品,都是我们的范例,我们应好好地学习,从中取得经验,以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
苏联雕塑品是多种多样的,各作家的风格是各有不同的。这次展品在样式上有群像、立像、头像、胸像等;在造型风格上有的单纯、浑厚有力,有的轻巧、温和,有的含蓄、沉着。苏联雕塑家根据题材内容,选用样式,综合形象,肯定造型;他们也充分地利用样式性能,以便更好地突出主题精神。“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本是安装在数十丈高楼之上的大型作品,所以造型单纯,形象轮廓明确,富有装饰性,使观者在极远的地方,就能一目了然,体会到苏联劳动人民的力量。“诗人查赫鲁哈节像”、“基洛夫像”和“高尔基像”,都是头像,是预备近看的,作者在这里就着重的在颜面五官上进行了细致的刻划,充分表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这三个像是异常成功的动人的精品。“劳动的胜利”和“牧羊人”是可以从四面去欣赏的立像,作者不仅从各个角度去追求造型的完整,凡是有关可以突出人物思想情感的地方都做了充分的表现;这两个像陈列在室内或者立在庭园中,远观近看,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这些作品的雕塑手法都是因不同主题的需要而不同的;就是在同一件作品上,也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的地方是细致,有的地方是简略,有的地方是完整,也有的地方是任其残缺。这样不仅不觉得作品有什么毛病,反而更为丰富和增加了主题的突出和感人力量。我认为这正是现实主义的富有灵活性、富有创造性的手法。有人以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是使艺术作品都变成一模一样,这是根本不懂得先进的艺术方法或故意歪曲的说法。从苏联的雕塑艺术及这次的展品看,其思想都是社会主义的,但式样是这样的多,风格是这样的彼此异趣,作品造型和形象是这样的新鲜、生动,表现生活面是这样的广阔,这就充分证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才是真正伟大的艺术创作方法。我们新中国几年以来的美术创作,也正是由于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道路在前进,作品乃逐渐的多样、丰富。但我们还有缺点,就像我们大家所看到的,有的是公式化、概念化,作品形象不真实、不生动,有的只是个别特征的琐碎描写,缺乏典型性格,没有思想性;有的是不适当的形象综合,违反真实本质。照我看,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全面的了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还不够熟悉或注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应有的创作过程。苏联的艺术及这次展出的绘画和雕塑作品,是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熟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好机会,我们应该好好地组织大家到这个展览会去深入地研究。
雕塑品是集中的、具体的表现思想和精神品质的,雕塑品是有实际体积并以坚固的物质做成的。雕塑品不仅可以陈列在室内,且可以安装在建筑物上或立在广场中。因为它能够和人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广泛接触,所以它给广大群众的感受和教育是经常的、深入的。苏联重视和利用雕塑艺术正如利用其他艺术一样,向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人民新的道德品质。我们在苏联的公共建筑上和广场上,到处都可以看到雕塑品。我们新中国为了以社会主义思想去教育人民,以新的观念去培养人民,也应该相应地利用雕塑艺术。五年来雕塑工作者虽然作了些作品,一般人也渐渐认识到和感到需要雕塑品,但是在我们的公共会堂、广场、公园和许多新的建筑物上,都还没有使用雕塑品。我们应该把我们丰富的革命历史,杰出的英雄人物,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新鲜事物,做成各式各样的雕塑品,安置和建立在各个地方,就像苏联人做的那样,这必定会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这必定能更具体地、形象地把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和新的面貌表现出来,使人人更能认识自己所处的新中国是怎样地辉煌,前途将更是如何的光明、伟大,从而更鼓舞人民胜利前进。


第3版()
专栏:

我是怎样讲课的
车文仪
怎样把在职干部的理论课程讲好?在成功和失败的多次经验教训中,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注意备课,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我把自己的备课分为三方面。
第一是有计划地研读基本理论著作,研究社会现象,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增加自己的实际知识。这种经常性的刻苦自学,是讲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积年累月的苦学深钻,才有可能担当起理论教学的艰巨任务。
第二是当讲授某门课程决定后,我就对该门课程做一次大致的通盘的学习,并研究一些有关这门课程的教学指示与教学经验,使自己能了解整个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讲授方法等等。这种讲课前的全面准备工作,是掌握整个教学方向,确定具体教学部署的一件绝不可缺的工作;没有这种准备工作,就会使教学工作陷于盲目。
第三是讲课前的直接备课,这是讲课成败的决定关键,我掌握了以下四个环节:
精读课文,是第一步。目的在于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掌握文件的全盘内容,抓住问题的重点,解决各方面的疑难,使自己把文件钻通钻透,不仅能心知其意,而且能言之成理,不仅能做理论上的阐述,而且能做实际的论证,不仅能做正面的讲解,而且能触类旁通,批驳各种反面的意见,真正做到心里有底。为做到这一步,除了精心地研究课文,独立地进行思考之外,不能不阅读若干参考材料。阅读参考材料的目的在于开拓思路,阐明课文论点,寻求佐证,解决疑难,补充资料,因此就既不可盲无目的,又不可太多太滥。不然,反可能导致认识上的混乱。只有紧紧围绕着课文与讲课的要求,根据明确的目的,来选择与阅读必要的参考材料,才能有助于教学工作。
认识教学对象,也是备课中的一项不可少的工作。只有了解了教学对象,才能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教学要领,对教学对象的特点越熟悉,研究的越透彻,教学的把握就越大。不看对象,自行其是,往往是费力很大而收效很小。所谓了解教学对象,就是要了解听课人的阶级出身、斗争经历、工作性质、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听课要求等等与讲课直接有关的问题。教员要使自己的讲课内容、讲课方法都能照顾到这些具体情况。就是对于不固定的学员,也要尽力摸清这些基本的情况。这虽然很困难,但只要与主管机关联系好,是大体上可以办到的。
根据教材内容与学员情况,来制订教案,这是
“施工”前的整体“设计”。我在制订教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教学目的、讲课重点、讲课纲要以及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在教学中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此外,为了给学员以方便,我在制订教案中,有时还拟好讨论与思考题目,指定必要的参考文件(有时连某书的某页某行都指出来)。我觉得制订教案的过程,就是自己融会课文、归纳心得、结合学员情况进行讲课整体布局的过程,因而也是一个艰苦思考的过程。
编写讲课提纲,这是备课的最后一道工作。我编写讲课提纲的方法是:首先根据教案拟定简明的讲课纲要,求得体系完整,条理分明,然后根据纲要充实内容,写成较为详细的提纲。凡需引证领袖言论的地方,都一字不错的抄好(我不采取课堂上翻书的办法);凡需举出重要例证的地方,都简要地写明;遇有一些重要数字,凡包括有多种项目者就列成表格,需计算百分数者就计算好,有时为使表格眉目清晰,就用色笔分别标出,对自己没有确实把握而在讲课中又非涉及不可的问题,就注上明显的标记,并尽力搜集各种不同的有关论点,准备在讲课时提供大家参考。总之,是要使提纲基本上完备无缺,使自己拿着提纲就能够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堂。
备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人苦心自学的过程。不拿出足够的时间,不付出艰苦的劳动,就不能把课备好。一星一点的粗心大意,自恃聪明,都可能惹出麻烦、铸成错误;都是在政治上不负责任的表现。不打无准备的仗是毛主席规定的一项基本作战原则。不上无准备、或准备得不充分的课,也应该是讲课的一项基本原则。
备课充分,就为讲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好就是教好的先决条件与决定因素,但学终究不等于教,备课终究不等于讲课,要使备课时的一切辛劳能得到相应的报偿,还必须尽最大努力搞好课堂讲授。
讲课态度必须绝对严肃,丝毫不苟。为此,我为自己订立了四条法规,用以督责与约束自己。这些法规就是:
(一)必须正确。这就要讲课态度异常谨慎严肃,出言道语力求有根有据,绝不轻信那些不甚可靠的参考材料;引用文件时,一定先查对确实,绝不单纯依靠自己的记忆;在理论政策原则等重大问题上,如果没有把握,绝不轻易发挥。如果出于必要而必须有所阐明,就首先声明这是自己的见解;如果讲错而又及时发现了,就要当场公开纠正,绝不隐瞒错处,抹煞真理。(二)必须明确。体系完整、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和论点明确,我认为这应该是讲课注意的中心;头绪凌乱、毫无条理、重点不明和内容拖沓,是讲课的大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家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三)必须通俗。我依循着两条途径追求通俗:一是在阐明某些费解的理论原则时尽量运用一些通俗的形象化的日常语言;一是尽力设法通过大家易于理解的一些生动有力的事例来说明问题。故作高深实际上就是欺人自欺。(四)必须老实。不懂就是不懂,没把握就是没把握,绝不装懂,装有把握。当讲课收到较好效果时,就要益发认识到自己责任重大,更加严格检查缺点和注意提高教学质量。因为一点点成功就得意忘形,是政治修养薄弱的表现,是失败的根苗和开始。
我认为讲课技巧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除了讲解的内容之外,语言、声调、姿态,都是讲课艺术上不可忽视的要素。它与讲课的成败有密切的关联。
在讲课语言上,必须求其善于恰当地、巧妙地传达讲课的内容,简明精确地说明问题,语句力求干净利索,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与说服力,结构则要力求直捷了当,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的要求。想做到这一步,当然要下苦工夫,讲课者最根本的工具就是语言,在学习语言上下点工夫是完全必要的。
在讲课声调上,应确切体现讲解内容的情感,帮助大家更好地体会问题,并提高大家听课的兴趣,取得大家情感上的共鸣。直着嗓子叫与无精打采的哼哼,最容易使听课者情绪涣散。
在讲课姿态上,要力求配合讲解和集中听课人的注意力。眼睛要时时巡视全场,观察听课人的表情,检查讲课的效果,千万不要抛开听众,专门去瞧房顶、瞅地皮和看讲授提纲。态度要从容不迫,落落大方,而不要连续不断地做“惊人”的手势,或成为毫无表情的塑像。姿态、声调与语言必须成为协调一致的统一体,用来共同体现讲课的内容,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
有人认为讲课技巧是个纯技术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加以太多的注意。这是不对的。讲课内容的好坏毫无疑义是根本性的问题,但不能因此就说明讲课技巧无关轻重,同样的一场戏,优秀演员表演出来是一种效果,拙劣的演员表演出来是另一种效果。其间可能有巨大的悬殊,这就是技巧影响效果的证明。如果因讲课技巧不佳而降低了学员情绪,影响了学习收效,那讲课技巧就不仅不是个枝节问题,而是个重要的问题了。
如何引证革命领袖的言论的问题也是讲课方法上必须加以注意的。在适当的时机,恰如其分地引用一些革命领袖们的指示,常可以使大家获得更充足有力的论据,扩展大家的知识领域,自然地激发起大家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的兴趣。但这种引证必须十分慎重,既不可脱离历史,牵强附会,又不可违背原意,断章取义,还必须仔细查对,保证不错。引用的文字不可太多、太深、太长,不出于必要尽可以不引或少引;开口是某某说,闭口是某某说,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反会引起学员的反感。至于为了夸耀自己博学多才而大肆引证,那当然更要不得。
如何举例也是讲课中该注意的一个问题。举例的基本目的,是要通过现实的生动事例,来通俗地阐明理论原则,打开大家的思路,启发大家的联想。因此,选择和讲述例证,就应该多加思索,很有分寸。我的看法是:拣选例子必须能以确切说明所要说明的理论原则为准则,不要用那些不能有力地说明什么问题的例子,同时对大家所理解所熟悉的问题就不必多举例,所有的例子最好是取自现实生活,并照顾到听课人的情况与特点,不要使用虚构、假想、陈旧、脱离听众的事例。讲述例证时必须适可而止,不要醉心于事例的诱惑力而冲淡甚至掩蔽对理论原则的阐释。我在讲课中往往过分关心个别举例的兴奋作用,而多少放松了对理论问题的充分讲解,形成喧宾夺主,肉多骨头少,结果就往往使大家强烈地记住了几个生动事例,却弄不清这些事例到底在说明些什么问题。这样一来,就违背了举例的本意,就使举例成为一件不仅无利反而有害的事情。
最后应该谈一谈课后工作的问题。课一讲完,往往会产生万事大吉的情绪,既不认真检查教学效果,又不认真吸收经验教训,群众有问题不能进一步求得解决,自己经过一段实践不能得到相应地提高,这是当前必须引起更多注意的一个问题。应该强调提出,课后工作乃是整个教学工作不可忽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巩固与加深教学效果,接受经验,改进工作的必要环节。在作战上,要求“以战教战”,“打一仗,进一步”,在教学上,也应该要求教一次,进一步。
检查与加深教学效果,发现疑难,组织解答,是课后的一项基本工作。要了解教学效果,教员就要尽可能地到学员中去,至少要设法听取学员的反映。对学员提出的大大小小的疑难问题,则必须认真汇集,严肃对待,给以很好的解答。因为这些问题都是群众自己所关心、所迫切要求得出答案的,绝不能置之不理。在解答问题的办法上,应该根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有时可把大家提出的许多零星分散的问题,归并成几个大问题,做综合的系统的解答;有时可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排列出次序,做逐条逐项的解答;有时可只选择一些重要问题做详尽的解答,对其余的问题则或者用三言五语带过,或者指定参考材料而不予解答。对一些确属重要但一时解答不出的问题,则干脆交代明白,留待以后解决或和其他同志共同研究解决;对一些提得不对头的问题,则可善意地指出应该怎样地提问题。所有提出的问题都应该有个适当的着落,一个都不叫它落空。至于解答的方法,则可根据情况而定:或者组织专门的解答报告,或者在下次上课时顺便解答,或者做书面解答,或者找提问题的人个别解答。但只要是解答问题,就必须郑重其事,认真准备,通过解答确实解决些问题。不经准备,敷衍塞责,轻率解答,是根本不对的。应该掌握的原则是:必须解答,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解答,必须解答得好。
课后检查也很必要。每次讲课之后,教员都应该广泛了解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严格的自我检查,以便发现成功失败的地方,得出一定的经验教训,做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依据。
从以上所述的各点看来,讲好一次课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不经过“千辛万苦”,的确是很难胜任教学任务的,而偏偏有许多时候,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讲课效果却很不好。因而就很容易产生退缩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论如何,知难而退绝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我们应该敢于面对困难,知难而进。我们既然是革命战士,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上又比周围的同志早学了一步,多学了一点,那帮助一下周围的同志,应该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困难当然有,而且很多,但边学边教,勤学苦教,教学相长,“老天不负苦心人”,日久天长,总会有报偿的。因此,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讲课是件好事情,能干就必须干;讲课又是件难事情,干不好就必须加油干。


第3版()
专栏:

配合技术革新运动
上海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配合技术革新运动,组织了成千个工程师、教授和科学家在工厂进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所属各工厂的会员工作组和会员联络小组举办了许多展览会、短期训练班和学习班,传播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国营上海第一印染厂原动部工人黄斌华看到报纸上发表了在冲床上光电管安全装置成功的消息,联想到在锅炉上装置光电管可以控制锅炉的水位,防止发生事故,便积极进行研究。但他在实际试装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能解决的技术理论问题。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就适时地介绍会员赵万程到第一印染厂去作了一次专门性的讲演,系统地讲解光电管方面的专门知识,并实地研究了黄斌华的设计,然后又提供了经过修改的新的设计图样,使工人黄斌华的这一项革新工作终于获得成功。原来制造纺织机的公私合营大隆机器厂第二厂在去年改为制造车床时,技术上发生很多困难。这个厂的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会员工作组就主动和工厂联系,举办了以全厂管理员为对象的
“车床制造技术”讲座和以装配车床工人为对象的
“规格普及”讲座,对完成新产品的生产任务起了一定作用。这个工厂各制造车床的车间由于采用了讲座中介绍的圆盘和圆柱定中心的方法,零件精密度达到和超过了规定标准,提高了产品质量。装配工人在了解车床结构以后,都能按规格和工艺规程装配机器,改变了过去参照原机器装配的办法。
这种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很受工人群众的欢迎。单是以有关工业生产的科学技术知识为内容的讲演,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在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上半年就作了二千一百六十九次,参加听讲的技术工人和干部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四十九人次。(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今年回国升学的华侨学生
受到人民政府和各学校的照顾和帮助
今年回国升学的华侨学生,受到各地人民政府教育机关和各学校热情的接待和照顾。到长沙市入学的七十多名华侨学生抵达长沙时,长沙市人民政府教育局、长沙市学生联合会和各学校曾组织欢迎队欢迎他们到长沙各学校入学。武汉市第一女子中学和第三女子中学,南京市第四女子中学等校的师生都热烈欢迎华侨学生到这些学校入学。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地的文教机关还专门组织了华侨学生工作组负责接待华侨学生。
各地学校对回国华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关心。南京市第一中学组织了十四名优秀学生帮助程度较差的华侨学生补习功课。第一中学校长还给华侨学生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祖国人民对敌斗争的英勇事迹,以鼓舞他们积极学习,热爱祖国。天津、汉口和南京等地的一些学校,为照顾华侨学生生活习惯,还扩建和新建了洗澡房。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的炊事员主动地征求华侨学生对饮食的意见。许多回国华侨学生受到人民政府和学校的照顾和帮助,更加努力学习,决心学好了为祖国服务。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江西灾区医疗卫生工作有成绩
江西省大力开展水灾地区医疗卫生工作,及时预防灾区疾病流行。
随着江西省受灾地区水情的退落,江西省各级卫生组织普遍增强了灾区卫生工作力量,截至目前止,派出的卫生工作人员共有一千三百多名,他们组成了巡回医疗队、临时门诊所、妇幼保健站、血吸虫病防治辅导组,深入灾区为广大灾民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医疗组织已完成了二十七万余人次的治疗任务,江西省各地灾民中有百分之七十九的人享受了免费诊治。妇幼保健人员也在灾区积极开展了工作。南昌、新建的灾区临时接生站,在水灾期间接生达一千多人,九江市在水淹期间,专门组织了妇幼保健船,在水中来回为灾民服务,共接生二百九十四人,为产妇作了产前检查四百七十二次、产后访视一千三百五十五次。
大批的卫生工作人员在灾区还配合当地居民开展了秋季清洁运动,江西省各灾区一般地都进行了三至五次清洁大扫除运动,九江市一次就动员群众清除垃圾污泥达三十六万一千多斤,同时还进行了预防注射、饮水消毒等工作,江西省卫生厅曾在全省范围内发放了六万公斤漂白粉和六六六等药品。南昌专区卫生工作人员替三十万人注射了霍乱伤寒预防针,九江专区训练了大批群众义务消毒员,为灾民进行饮水消毒工作。
灾区卫生工作的迅速开展,更加强了灾区人民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信心。最近以来,江西省灾区的病情显著下降,武溪医疗站原来每日有一百多名门诊患者,现在减少到只有二十多名,余干县在一个月内,门诊人数减少三千零四十九人次。永修县高桥乡原有病人九十多人,现在已有八十余人完全恢复了健康,余下的十数个病情较重的患者也正逐步恢复健康。江西省受灾地区的农民纷纷表示:要以努力生产、战胜灾患的实际行动答谢政府的关怀。


第3版()
专栏:

“连环画原作展览会”受到观众欢迎
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举办的
“连环画原作展览会”,于九月二十六日在首都北海公园天王殿开幕后,除国庆节停止展出一天外,共展出了十八天,现已于十四日下午闭幕,总计参观人数达三万余人,一般反映良好。
此次展出的作品是在北京、上海、沈阳三地出版的连环画册中选择的,共四十三种,四百五十余幅,包括三十几个作者。这些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丰富、多样,刘继卣的“鸡毛信”、“东郭先生”,王绪阳等的集体创作“童工”,顾生岳等的集体创作“赵百万”等,都是早已在群众中流传,很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徐燕荪的“火烧赤壁”,王叔晖的“孔雀东南飞”,吴光宇的“巧媳妇”,赵宏本的“白蛇传”等,以传统技法描绘古典文学和民间故事的作品,观众也很感兴趣。华三川的
“英雄村”,温勇雄的“消灭海盗”,顾炳鑫的“蓝壁毡”等采用钢笔画或素描技法的作品,细致生动,受到读者喜爱。一般观众表示:过去只看到印得很小的画册,现在看到原作,觉得比看画册更加好看,认为这种展出很有意义。很多读者的意见是:描写毛主席伟大事迹的作品,描写工农业建设的作品,描写部队生活和抗美援朝斗争的作品,都还是太少了。这个意见是值得连环画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注意的。
又讯:在北海公园悦心殿举行的“李可染、张仃、罗铭水墨写生画展览会”。于九月十九日开幕以来,连日观众很多,在北京的不少国际友人也陆续前往参观,并很感兴趣。
这个展览会将于十五日下午闭幕,截至十四日止,观众人数已超过三万人。


第3版()
专栏:

邮电部门加强报刊零售工作
邮电部门已在全国各大城市加强报纸杂志的零售工作。各大城市邮局普遍在各支局、营业处开办报刊零售业务的结果,报刊零售数量大大增加,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报纸零售数八月份就比四月份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邮政发行人员把零售报刊当作光荣任务,每到星期日,还把报纸带到公园、公共娱乐场所去供读者购阅。当报纸刊登重要消息时,邮局就预作准备,增加报纸数量,以满足读者的需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的消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在九月二十一日的报纸上刊登出来后,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八大城市这一天共零售报纸六十九万多份。九月二十八日报纸上刊登了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消息,当北京邮局的流动邮车在街头出现时,立刻被群众包围起来。短短几个钟头,全市零售报纸五万四千份。在此以前,刊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六月十五日报纸出版后,各城市邮局立刻有许多人来购阅,仅天津一地就零售报纸十万多份,天津东马路邮政支局这一天零售报纸比平时增加五十倍。七月二十一日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停战和恢复和平问题达成协议的消息传到了上海,各报社联合出版了号外,当各邮政支局把出号外的消息公布后,各工厂、机关、团体、学校纷纷打电话向邮局成批预购,市民们亲自到邮局购买。这一天零售号外十四万份。
中央邮电部邮政总局为了进一步加强报刊零售工作,满足读者需要,九月二十日到二十九日召开了报刊零售工作座谈会,进行专门研究,提出许多具体办法。(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浙江新华书店供应海防前线部队大批图书
浙江新华书店为了满足人民解放军海防部队文化生活的需要,最近曾运送了大批图书供应海防前线,受到了海防部队指挥员和战斗员的热烈欢迎。
当新华书店的营业员带了大批图书渡海到达某海岛时,守卫在岛上的部队立刻协助他们建立了书摊。战士们从各个阵地上赶来买书,营业员在一个地方很快就卖出了近二百本书。这些书中有“论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是苏维埃人”、“保卫延安”、“上甘岭”、“渡江侦察记”等。战士们特别喜爱吴运铎著的“把一切献给党”一书。某高射炮连的指挥员和战斗员每人都买了一本书,有很多战士一个人就买了四、五本书,他们说,我们要学习书中英雄人物英勇奋斗的精神,为解放台湾、保卫祖国而斗争。(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