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佛子岭水库工程全部完工
治淮工程中的佛子岭水库工程已经胜利竣工,五日,在水库工地举行了竣工典礼。上午八点钟,水库的建筑者们、专来参加典礼的各地来宾和佛子岭周围的农民共一万多人集合在水库的连拱坝前面。沿着坝顶插起的鲜艳的旗帜,在高空中飘扬。佛子岭水库自一九五二年一月开始建筑,在今年十月底全部完工。这个水库建成后,可拦蓄洪水五亿八千万立方公尺,使七十万亩田地获得灌溉,并可发电九千五百瓩。
在水库竣工典礼开始后,连拱坝下面的泄水闸门启开,从闸门中喷出巨大的水花;同时,从水库发出的电力,使连拱坝顶上的彩色电灯一齐明亮,宣告淮河流域第一个水力发电站的诞生。这时候,从人群中响起一片掌声。典礼进行到最后,由乐队领着人们走到连拱坝顶上,在一个个拱顶连接起来的弧形通道上沿着坝顶游行。人们在这里可以眺望整个水库的风光。
晚上,用水库发电站的电力点亮的灯光把水库装饰得辉煌灿烂。
(本报安徽记者站)


第2版()
专栏:

辽宁省国营商业部门争取完成销售计划
辽宁省国营商业部门采取积极措施,争取完成全年销售计划。
沈阳、抚顺、鞍山等五市的百货批发站,在十月中旬召开了一次内部物资交流会,针对各地商品的积存和缺货情况,互相进行了调剂。辽宁省商业厅召开各县工商科(局)长会议以后,有些地区的销售情况有了好转。全省十月下旬后五天的卖钱额,比前五天增加了百分之十五点三。十月份,沈阳、鞍山、抚顺、本溪等市国营商业总销货额,占第四季度销售计划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其中煤业建筑器材等公司完成计划较好。许多地区的国营商业部门采取了扩大推销的有效办法。沈阳市百货批发站派人访问合作社,研究供应情况,铁岭百货公司各商店的职工都订出保证完成销售任务的具体计划,批发商店营业小组保证定期给合作社印发商品目录,根据库存情况帮助合作社采购,联络员保证到基层合作社去扩大推销,并要邀请合作社主任参观仓库,把适合农村需要的商品摆到农村市场上去,同时,各个商店每周都要组织营业员参观一次仓库,做到仓库里有什么,商店里就有什么。
×××
沈阳市商业局日前召开基层商店经理、批发部主任以上的干部座谈会,批判了部分干部对完成商业计划的消极思想。沈阳市市长刘宝田曾到会讲话,动员国营商业部门的干部努力完成国家计划。
座谈会上,有些单位的负责人检讨了在完成商业计划中的不正确的思想。如市百货公司的负责人检讨说:过去我们只是盲目地、片面地叫喊计划大、没法完成,而忽视了主观努力。市食品公司水产批发站一连三个季度都超额完成了计划,十月份,有些干部错误地认为:第四季度条件好,没有什么问题,结果这个月的计划便没有完成。水产批发站经理就在会上检讨了自满情绪。会上,大家还用具体事例说明了加强主观努力就可以完成计划。如水产批发站长期没有打开销路的十七万斤大海米,加工成五香大虾仁以后,畅销各地。沈阳百货批发站的推销员深入工地宣传,推销了很多过去销不出去的小块玻璃。
(本报辽宁记者站)


第2版()
专栏:

中国医药公司成药下乡工作有成绩
中国医药公司系统通过国营百货公司、供销合作社等开展的成药下乡工作,已有不少成绩。目前,全国有九千九百六十二个基层合作社、三百零六个县百货商店及二百七十八个贸易公司已经经营成药。河北省滦县、昌黎、乐亭、抚宁等县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基层合作社经营成药;广西省已经有八百零三个基层合作社经营成药,占总社数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一;山东省基层合作社设立医药门市部的有八百八十九处。山东省日照县和河北省冀县的供销合作社还配备了几十个医生兼代治病。这就适当地解决了目前农村缺医少药的一些困难,使不少农民的疾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在水灾地区,成药对治疗下肢溃疡、疟疾、痢疾等病症起了更加显著的作用。
在开展成药下乡的工作中,许多地区的国营医药公司和卫生行政部门注意训练了营业员,解决了经营技术上的问题。目前,各地已训练了二千九百一十八名经营成药的营业员,推动了各地百货公司、供销合作社经营成药工作的开展。
各地供销合作社经营成药的数量逐渐增加。一九五三年全国合作社系统经营的成药,仅占医药公司销货总额的百分之二点四,今年第三季度已上升为占百分之六点九八。山东省文登专区供销合作社每月销售的成药,已占当地医药公司销货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各地国营百货公司销售的药品数量也很大。四川、江苏等省医药公司通过百货公司销售的药品,已占医药公司销货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广西省按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城乡分工的原则,确定基层合作社向当地百货公司进货,这就克服了医药公司机构不普遍的困难,促进了成药下乡工作的开展;十月间在该省合作局召开的一次内部物资交流会上,中国医药公司广西省公司协助他们把计划衔接在一起,并签订了第四季度的供销合同,结果一次成交一百三十三亿元,其中卫生部核定的经验方成药占百分之六十以上。


第2版()
专栏:

向苏联戏剧专家学习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 孙维世
今年春天,我接到一个电话,知道苏联戏剧专家普拉东·乌拉季米诺维奇·列斯里同志到中国来了。这消息使我兴奋得说不出话来,这不仅因为列斯里同志是第一个到中国来教学的苏联戏剧专家,而且因为他还是我过去在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学习时的老师之一。想到这里,苏联卫国战争艰苦年代的情景就立刻在我眼前浮现出来了:当莫斯科近郊隐隐地响着炮声,在飞机不断的袭击中,苏联的戏剧大师们坚持在他们的戏剧工作岗位上,无论是在前线、在后方,他们都在用感人的艺术,响应着保卫祖国的号召。戏剧学院照常上着课,老师们用史迁普金、叶尔莫洛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伟大的现实主义传统教育着新的一代。苏联人民是热爱和平、热爱艺术的,战争并没有松懈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已故的苏联人民艺术家米海依尔·米海洛维奇·达尔汗诺夫,那时已经是六十余岁的高龄了,他每天还要提前两小时到学校来给我们上课。在冬天,莫斯科天亮得很晚,早上七点钟,天色还是乌黑的,他已经到学校里来了。他检查着我们的教室,看我们是否还像往常一样的清洁整齐;他了解我们每一个人,他知道谁是一早就到学校来作准备工作,谁是在上课前匆忙赶着来的……在他的鼓舞下,我们都刻苦地学习,因为我们知道,目前的学习就是祖国交付给我们的迫切任务。
有一天早上,我去学院上课,赶电车摔了一跤,头上碰了个大疙瘩。当我坐在课室的时候,米海依尔·米海洛维奇走到我的面前温和地问我说:
“你今天怎么啦?”我忍着痛回答道:“没什么,”他望着我的眼睛摇摇头说:“孩子,说老实话吧!”由于他亲切的关怀,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涌了上来,我说:“米海依尔·米海洛维奇,原谅我,我今天摔了一跤。”他摸了摸我的头,派了一个同学把我送回家去。他自己身体有病(肝脏癌),走路都很艰难,但是他还要坚持工作。有一次我在高尔基大街,看见他在行人道上蹒跚地走着,我跑到他面前握住他的手,他微笑着问我说:“想念祖国吗?”我点了点头,他说:“祖国期待你的就是在这里好好学习,学习完了回祖国去可以作许多工作呢,这也是我们盼望你所作的事情!”亲爱的米海依尔·米海洛维奇,我的老师,我经常带着最大的敬意与热爱来回忆着您!
苏联功勋艺术家尼古来·米海洛维奇·戈尔卡柯夫也是我经常怀念的老师之一。在学习“导演构思”时,他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启发,从他那里我初步认识到作为一个导演应该怎样向生活学习,怎样去认识生活和积累知识。在战争的年代里苏联学生经常到工厂、集体农庄、国营农场、伤兵医院去作义务劳动。我们在参加义务劳动后就把我们的感受讲给他听,当我们在劳动中真正感到幸福、受到教育时,这种感受就变成一种艺术创造的力量,就和我们所学习的体系紧紧结合起来。尼古来·米海洛维奇·戈尔卡柯夫是一个智慧的、渗透人类灵魂的艺术家,他尖锐中肯地指出我们在体验生活中的某些缺点,使我们认识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思想的教育。尼古来·米海洛维奇对我学习的要求是严格的,而在生活上,他对我又是这样关怀:那时在学校里只有我一个中国女学生,每逢过年过节,他就请我到他家去吃东西,那时候的粮食是定量分配的,大量的粮食都供应前方去了,这种节日的聚会是从他每日的口粮中节约下来的。我和他的女儿在一块吃着玩着,他慈爱地在旁边看着我们,使我感觉不到远离祖国的孤独,只觉得生活在这个充满国际主义的大家庭里是多么地幸福!
许多感人的事情是怎样也说不完的,让我来谈谈到中国来的这位苏联戏剧专家普拉东·乌拉季米诺维奇·列斯里同志。他也是我热爱的老师之一,他是一位真挚、爽朗、热情的艺术家。他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工作了三十年,在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教了二十年的书,有着丰富的导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经验。这次他到中国来作中央戏剧学院的顾问,帮助我们培养新一代的戏剧工作者。他除了直接领导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表演系的教学工作外,还开办了一个导演干部训练班,集中了全国优秀的有经验的戏剧干部在这里学习。导演干部训练班的学习时间是两年,在他领导下仅仅在三个月内就已经完成了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一年的教学计划。他不仅是我过去在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学习时的老师,这次我在导演干部训练班协助他工作的过程中,又受到了他的教育。
导演干部训练班学员的选拔是严格的,首先进行的是政治考试,只有政治考试及格后才被允许参加业务考试。有些有经验的戏剧干部因为政治考试落了榜,就失掉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次考试更加推动了全国戏剧干部的政治学习,更加明确了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原则。
在业务考试过程中,他是不管你资格多老,参加戏剧工作的时间有多长,他考的只是真才实学。所谓“才”,就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秉赋,表演的真挚和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接近的程度;所谓“学”,就是一个戏剧工作者的文艺修养——对中外文学戏剧作品的理解,对一般的美术、音乐方面的常识等等。许多过去在文艺工作团及宣传队有过贡献的戏剧干部,在全国已经取得胜利的环境下没有抓紧时间自学,有些同志对世界文学戏剧的名著和中国古典文学及“五四”以来的优秀剧本读得太少,因而也失掉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次考试,更加明确了文学修养对于一个戏剧工作者的重要,这就引起了全国各剧院对于业务学习的重视。目前,首都各剧院规定了演员自学的书目和计划,组织了演员业余的朗颂等,并提倡苦修苦练,提高政治、钻研业务,都是和中央戏剧学院的这次考试分不开的。
普拉东·乌拉季米诺维奇·列斯里同志除了完成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工作外,对首都各剧院的演出都作了宝贵的指导。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排演契诃夫的名剧“万尼亚舅舅”的过程中,他亲临指导排演,使我们在导演艺术、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各方面的工作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在病中、在工作之余、在星期日都不断地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他的耐心细致的排演,他的反复解说和启发,他对形体动作的要求和示范表演,他对待我们的亲切、关怀和爱护,我是很难用语言来说出我们对他的感激的。这个戏就要和观众见面了,这次演出的收获不仅限于参加“万尼亚舅舅”的全体同志,不仅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收获,而是中国话剧运动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排演“万尼亚舅舅”的过程中,他对剧院的作法上也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他认为一个剧院必须有自己的上演剧目,应该作到每日轮换演出。如果排出一个戏来,不断地连演一两个月,演完就丢开,然后,再排新的剧目,再不断演出,这种做法,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演出方法。这样下去,有戏的演员容易疲塌,不能认真地进行创造,没戏的演员就老没戏可演,剧院永远没有自己的保留节目,演出质量也永远不能提高。一个剧院有了四个像样的剧目以后,就可以进行轮回演出。在演出过程中又排新戏,逐渐增加演出剧目,这样演员就不会没事可干,演出质量会逐渐提高,同时又可以逐渐满足广大观众的要求。
他认为剧院行政的任务就是给演出创造条件,保证演出,而不是干涉艺术创造。他认为剧院院长应该努力设法使剧院建立起保留节目的演出制度,能每日不间断地进行轮换演出;而导演的责任就是要排出好戏。剧院的行政与艺术应该职责分明,齐心合力搞好生产——演出,来为观众服务,将共产主义的道德思想灌输给观众。
普拉东·乌拉季米诺维奇·列斯里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对我们都起着很大的教育作用,最近苏联政府又派来了一位有名的戏剧专家波里斯·格里哥列奇·古尔涅夫到中国来,在他来到中国短短的几日内,他的谦虚、耐心、刻苦的工作作风就已经使中国同志们对他发生极大的尊重和敬爱。从他们身上,我感到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血肉相连的友谊,看见他们,使我想起许许多多可敬可爱的苏联老师们。让我们努力向苏联戏剧专家们学习,学习他们大公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们高贵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学习他们卓越的艺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


第2版()
专栏:

纪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 林巧稚
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七周年纪念日来临的时候,我们敬向正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的苏联共产党、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
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三十七年以来,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着人类过去没有走过的道路,在工农业生产上,在文化科学建设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世界各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光辉的榜样。
苏联政府和人民一贯兄弟般地同情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并在新中国诞生后,给予了我们巨大的援助,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极大的保证。
最近发表的中苏会谈公报,又一次地令人更清楚地看出,中苏两国人民兄弟般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中苏两大国的团结,就是保证世界和平的伟大力量和可靠的支柱。
为了使我国更好地吸取苏联建设的先进经验,苏联政府和人民曾多次邀请我国各方面的代表团到苏联去访问。去年在世界医学会议后,我们在回国途中,在苏联有过一个月的参观时间,老大哥的热诚的招待,兄弟般的无间的感情和亲切的教导,使我们学习了很多并受到一次极其深刻而具体的社会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的教育。今年十月,北京苏联展览馆开幕了,以苏联各方面的成就,实际而生动地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鼓舞我们更加努力学习苏联,来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值此伟大节日,我们向苏联共产党、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衷心地表示感谢!
中苏两国的兄弟般的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


第2版()
专栏:

在西藏军区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力帮助下
西藏受灾地区藏族人民正在重新建立家园
曾经遭受水灾的年楚河畔的江孜、日喀则地区,在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和西藏地方政府的赈济帮助下,藏族人民正在恢复和建立新的家园。
今年秋天,年楚河流域的部分村庄和农田曾遭受洪水灾害,中央人民政府除拨款救济外,并指示西藏军区和西藏地方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救济工作,帮助灾民战胜灾害。三个多月来,灾民们已经得到了三次救济,不但初步克服了灾民生活和生产上的困难,而且大大鼓舞了他们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热情。洪水刚刚退落,人们便在驻当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的帮助下,排除积水抢救庄稼,大大缩小了受灾农田的面积。在有些受灾较重的地区,补种了各种蔬菜和早熟作物。
年楚河两岸秋收已经结束。和往年秋收结束时一样,来自藏北、羌塘的牧民们赶来大批的牛群,他们正在帮助农民打场。田野里,人们到处在紧张地翻耕田地、整修田埂,有的在忙碌地挖土背运石块,修筑水渠;姑娘们赶着成群的小毛驴,驮运修建房屋的木材和土坯。沿河两岸已出现了不少新的房屋和村庄。被洪水冲毁的河堤和水渠已部分修复。在受灾较重的扎奎溪卡的一个村庄里,全村农民组织起来修复了六条总长达百里的水渠,全村的六座水磨已有四座重新转动起来。秋收时他们还进行了变工互助。全村有九户人家正在修建房屋,十多户人家已从帐篷里搬进了新房。
在江孜市区,一向繁荣热闹的甲日九大街,曾经被洪水淹没了一半,现在许多商店已在过去的地址上恢复营业。每天中午,大街两旁挤满了摊贩。遭受水灾的织毯手工业户,在中国人民银行江孜支行的扶助下,已有三分之二的人家恢复了生产,人们趁着目前的销售旺季,正在赶染毛线准备织毯,许多人家的房顶上都晒满了各色羊毛和毛线。
现在,江孜、日喀则两地的救灾委员会正大力扶助灾民进行副业生产,进一步组织生产自救;驻当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也正在帮助架设年楚河上的桥梁。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支援湖北省水灾地区的农民恢复生产
武汉市人民捐献寒衣五十多万件
为支援湖北省水灾地区的农民恢复生产,武汉市人民热烈响应武汉市支援湖北省灾区农民捐献寒衣委员会的号召,已捐出了五十多万件寒衣(包括寒衣代金),并分别运往监利、沔阳、嘉鱼、鄂城、汉川等县。在捐献寒衣当中,工人群众首先热诚地给了水灾地区农民弟兄巨大的帮助。他们共捐献二十一万五千八百零六件寒衣和一亿五千一百八十四万余元代金。全市干部对水灾区农民也寄以无限的关怀。从马来亚返回祖国现在市救济分会工作的伍瑞兰同志捐出了十件全新的棉衣,并在她亲手缝制的一件棉袄里包了她写的慰问信。在大专学校捐献的一万七千多件寒衣中,新棉衣都是由同学们和职工家属缝的,他们并写了大批的慰问信,向水灾区农民致以亲切的慰问。工商界捐献的寒衣共十二万五千二百五十四件,代金七十一亿一千余万元。代金由政府设法帮助购买棉花和布匹,交居民妇女负责制成棉衣。妇女们听说给水灾区农民做棉衣,非常高兴,大家提出“不浪费一根线、一寸布”,细心地裁剪和缝制。江汉、江岸和硚口三个区六十三条街道的妇女因为注意了节省布料,多缝了一千四百多件棉衣。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建筑工程局进行冬季施工准备
北京市建筑工程局所属各公司今年有三十三个工地进行冬季施工,施工面积有二十七万平方公尺。现冬季施工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北京市建筑工程局所属各公司于十月中旬,组织了冬季施工训练班,组织行政和技术干部学习冬季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混凝土的蓄热法、砖墙冻结法、抹灰工程等。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还吸收党、工会、青年团的干部参加学习,并且进行了测验。在施工设备和材料方面,各单位早已拟订了计划。有的单位已把部分设备如蒸气锅炉、管道等运到工地。专家招待所、北京市百货大楼等工地,正准备安装锅炉。有的工地正在盖暖棚。
×××
北京市百货大楼正在赶工修建中。自十月六日开始,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三工区的工人们,分日夜两班工作,十月十一日完成了基础工程,十月二十六日完成第一层结构工程。现在第二层结构工程正在进行中,预计可在十一月十日完成。为了争取在严寒来临以前做好主体结构工程,工人们在保证“好、快、省、安全”的要求下,争取在十一月三十日以前完成第四层的结构工程,十二月中旬完成全部结构工程和第一、二层的砌砖工程以及内部水暖锅炉和电气装修工程。
现在,工地正在制订冬季施工计划,准备保温设备,并将在十一月十日开始举办冬季施工训练班。全体职工保证在十一月二十日以前做好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


第2版()
专栏:

鞍山又建一座煤气贮藏塔
在钢都鞍山,目前正在建造一座三层湿式煤气贮藏塔。现在,鞍山已有两座容量一万立方公尺的煤气贮藏塔,供给着市内铁东、铁西等区一万一千一百多户使用,但随着生产建设的迅速发展,许多新建住宅还缺少煤气装置。
这座新建的煤气贮藏塔位于立山,修成后可以供给鞍钢太平村、工人村、友好街和胜利路两侧以及和平区南部一万三千二百多户(将近七万人)做饭用的煤气。这项工程已于九月上旬开始施工,全部工程将在一九五五年竣工并开始利用。 (曲六功)


第2版()
专栏:经济工作述评

正确贯彻粮食统购政策
刘春
实行粮食统购工作一年来的经验证明,除了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做好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而外,还必须根据国家的粮食统购政策和法令,因地制宜地规定简便易行的粮食统购办法。这对于正确贯彻粮食统购政策,简化手续,节省时间,保证完成粮食统购任务,以及促进粮食统购工作的逐步制度化,是完全必要的。
在去年粮食统购工作中,各地一般地是采用“调查农民的余粮,自上而下地逐级颁发任务控制数字,动员农民自报,结合民主评议”的办法。这在初次实行粮食统购,对农村粮食产、消、余、缺的极其复杂的情况还不清楚,干部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是切合实际的。这样做既利于教育农民,又利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完成任务。在去年那样的情况下,这种办法是利多害少,因而是必要的正确的。但由于没有一个具体的办法,作为干部和农民执行国家粮食统购政策的具体依据,以致有些地区在粮食统购工作中,政治觉悟高的农民带头多卖了余粮,甚至有的卖掉了口粮;较落后的人没有卖足;对富农更没有一个具体的约束,因而就产生了畸轻畸重的现象;同时,又由于全面评议,面大事繁,工作进行较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各项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在今年夏季小麦统购期间,各地在过去的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一些比较简便的统购办法。从执行结果来看,干部觉得有了办法,增强了信心,偏向发生得少;农民觉得摸到了政策的底,消除了顾虑,踊跃售粮。
各地制定的办法,形式虽然不同,但一般都抓住了查实产量、核定开支标准、规定统购率,结合民主评议四个基本环节,这是非常必要的。
查实粮食产量,是正确贯彻粮食统购标准和合理的分配粮食统购任务的重要关键。这是一项关系着广大农民的直接利益的复杂工作,必须进行适当的思想工作和必要的组织工作。根据去年秋季和今年夏季粮食统购工作中评定产量的经验:首先要教育乡村干部,使他们真正懂得粮食统购政策,并由乡干部组成评议小组或评议委员会,认真地、实事求是地评定产量。定产应以实际产量为根据,但方法须力求简便易行。农业税常年应产量和去年统购中有关产量的材料,必须充分运用。在实产量和应产量大体一致的地区,可依应产量计算;在实产量高于应产量,但两者的差额大小大体一致的地区,则以按应产量加成计算的办法为宜;在实产量与应产量悬殊且两者差额又不规则的地区,则须划片估产,但划片不宜太多,分等不宜过细,尤其不能逐户计算。办法拟定后,须交群众进行讨论,经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由上一级人民委员会批准。今年夏季统购中,凡这样做了的地区,评定产量的真实性都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群众满意,工作进展顺利;反之则引起了农民不满,工作也陷于被动。
为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并保证完成国家粮食统购任务,必须根据“统购余粮,不购口粮”的原则,适当地规定农民的口粮、种籽、饲料开支的标准。由于各地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不一致,在规定上述标准时,一省之内不能硬性规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只能规定一个控制性的一般标准。省内的一个地区或一个县必须本着保证农民够吃、够用的精神,结合具体情况,参照省规定的一般标准,因地制宜地作具体规定。各地计算各项开支标准的经验是:吃粮,按当地一般中农的消费水平,规定每人平均食用量,依据每一农户在家人口计算,对于流动人口按其在家时间留下或剔出口粮;种籽用粮,按种植亩数、粮种,参照当地农民留种习惯确定;牲畜用粮,根据当地骡、马、牛、驴、猪等的一般用料,确定平均标准,按每一农户现有大、小牲畜数量估算。计算用粮的开支时间,应根据各地的粮食收获季节,以整年计算为宜。对于各项开支标准,因为目前不易确切计算,必须根据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掌握。
为正确贯彻“统购余粮、不购口粮”的原则,还必须合理地规定统购率。统购率必须既能鼓励农民生产积极性,又能保证粮食统购任务的完成,还能体现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各地规定统购率的基本经验是:在每人平均土地和产量差额悬殊的地区,必须采用累进制,即根据余粮多少的不同,将余粮户分为若干等级,依级变更统购率,余粮愈多,则统购数量愈多。在每人平均土地和产量大体一致的地区,则可采用比例制,即只规定一个统购率,按比例计购余粮。在粮食统购工作中,对农民的粮食的产、消、余、缺等情况还不能确切掌握起来的时候,为避免影响农民的生产情绪,防止统购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偏差,还必须给农民留下少量的余粮,由农民自由支配或准其到国家粮食市场进行调剂,这对国家和农民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留给富农自由支配的余粮,不能超过当地一般中农留粮水平。一切统购率都要既能保证完成统购任务,又能防止余多购少和余少购多、挤了口粮的偏向。有些地区,规定起购点过低,或累进率级差较大,对余粮多的农户规定的累进率较小,以致任务分配得不平衡,发生畸轻畸重的现象,这些都是必须在今后规定统购率时加以研究修正的。
统购农民的余粮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只依靠上述几种标准,还不能完全解决合理分配粮食统购任务的问题。为弥补上述标准的不足,还须辅之以民主评议。根据过去的经验,一般地应采取两头评议的办法,即统购农户按统购办法计算分配任务后,确有困难的可以评议减免,余粮仍然很多的亦可评议多售。这样,对余粮少的,不致于挤了口粮,对余粮多的,亦可达到多购的目的。评议面应力求缩小。由乡的党团员、积极分子和乡干部组成评议委员会,负责组织群众进行评议,力求达到基本上公平合理。
现在各地秋季粮食统购工作已经开始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各地已经规定的粮食统购办法,仍然是粗率而不完备的。我们必须注意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加以修正。也要看到,随着我国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迅速发展,国家取得商品粮食的来源将逐渐在国营农场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增多起来,因此,还必须在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和保证完成国家粮食统购任务的原则下,对国营农场和农业生产合作社,逐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粮食统购办法,使国家粮食统购办法日臻完备,以适应粮食统购工作逐步制度化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冰川
—康藏公路通讯
 本报记者 沈石
政治指导员叶春生和工人一样,穿着一套蓝布制服,他的胸前,挂着淮海战役的纪念章,人们不问他,就可以猜测到他是从部队转业过来的。去年,他离开了部队,来到施工支队二工区第十四中队。到这个中队只有几天,他出席了一次工程技术会议,他在会上讲过话以后,有人说:“你刚到这里,不懂什么工程,还是少说点话吧!”叶春生听了,心里虽然难过,但是他想:自己刚刚离开部队,对于公路工程,的确是门外汉,但只要做好中队的政治工作,依靠工人,虚心向他们学习,日子一久,人家会改变对自己的看法的。
他刚参加公路建设,就碰上波密地区的流沙。流沙,这是康藏公路修筑以来遇到的一个新问题。它从山上一直伸展到山脚,里面还夹杂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只要一动它,它就从上面倾泻下来。
叶春生想:在流沙地带施工,两个人挖一个人挑,还赶不上从山头流下的多,这样下去,这段路什么时候才能竣工呢?他便发动工人和技术员多想办法。工人们建议,在山脚下,用粗大的木头和石块,做成防护墙,来阻挡流沙。叶春生和中队长支持了他们的建议,经过设计和试验后成功了,就这样把困难解决了。
今年五月,二工区的工人们,在波密地区“索瓦卡”一带施工,碰上了冰川的崩溃。
冰川,这是康藏公路修筑以来又一个新问题。
冰川,它像银练一样,点缀在他念他翁、唐古拉和宁静山脉的若干山头。当云层四起,山腰的云雾随风移动,冰川,一忽儿躲藏起来,一忽儿又显出了真面目。在晴朗的日子里,碧空万里,太阳照着那高山上的“悬河”,反射出银色的光芒,人们可以想像到高原上的河山是多么的壮丽。
马尼根果附近的新路海,那湖对岸宽阔的冰川,从山腰一直铺到湖边。冰层下的流水长年不断的流入湖里。对这湖水、高山、松林、湖上的倒影、银白色的冰川,游览的人,谁不爱多留恋一些时候!
冰川,当它平静的时候,它常年地躺在深山巨谷里,增添着山河的美丽。一旦受到影响,它会突然地咆哮起来,那时候,冰块、泥浆和巨石,从高山上直泻下来,将小溪变成深沟,将粗大的树木拦腰截断,或者冲得无影无纵;有时候,将河床堵塞,让河流改道。
索瓦卡以东,有一处村庄,藏胞叫它做“谷”。那里,北边的山头,千百年来,躺着巨大的冰川,冰川下的水,汇成小溪,经过峡谷,穿过山下的松林,流向雅鲁藏布(江)的支流——迫龙藏布。一九五零年,这一带曾发生地震,震松了冰层和冰下的沙石。去年秋季,冰川不断地崩溃,宽阔干涸的河沟代替了茂密的松林,河沟里尽是沙砾和巨石,有的堆成小丘,有的像沙梁一样躺着,一泓清水,仍从北边的峡谷流到江里,新修的公路,横贯河沟,向西伸展,那冰川仍残留在附近的山上。
五月,康藏高原上的江南——波密,气候温暖,二十三中队的工人们到达“谷”,他们将帐篷搭在附近的河滩上。当地的藏胞看见了,告诉他们去年冰川崩溃的情形,他们将帐篷搬走,第二天开工了,正当工人们在河沿筑路的时候,山上连续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泥浆飘浮着大大小小的石块,从北边的峡谷倾泻下来,冰川崩溃了,工人们赶忙避开。泥浆岩石不断地奔流,夜里,石块撞击着石块,迸裂出无数的火星,交通中断了,河沟东岸的粮食,一天天地堆积起来,强大的筑路队伍,却聚集在冰川以西的工地。
不能让冰川以西的战士和工人挨饿,不能因冰川崩溃影响到整个工程,得想办法。
千百人的智慧和精力都汇集在冰川上,大自然的恶作剧难不倒筑路大军,也阻挡不了公路的西进。
河沟两岸的山岗上,有了警戒哨,白天,山岗上扬起红旗,夜里,传来了枪声,告诉人们,泥浆岩石冲下来了。当泥浆岩石停止流动,工人们就利用间隙,抢修便道,架设便桥。等到载重汽车刚刚通过,山岗上的红旗又在摇动,便道和便桥冲毁了,他们很快的重新修复,毁了又修,修了又毁,这样经过多少次啊!后来,他们在河沟两岸架起了两根溜索,行人和物资都从溜索上渡过。
不久,二十三中队转移到新的工地,向冰川战斗这一艰巨的任务,全部落在叶春生这个中队,他们要继续背运粮食,架设人行吊桥。抢修便桥和便道。
工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架好了钢索吊桥。叶春生想:有了吊桥,有了溜索,物资的输送比从前要快一些了。但是牲畜呢,不能通过吊桥。人背运物资,来回一趟,需要半个钟头,这样的速度,仍然赶不上冰川以西工地的需要啊!
每当冰川泛滥以前,工人们总是事先备好木料,等到河沟里的便桥被冲毁,他们又用木料和石块叠砌桥基,叶春生想:这样下去,不但浪费人力和木料,且不能保证前面的需要,今后的关键,在于便桥,如果便桥不被冲毁,输送物资,就随着解决了。
那小溪西岸的桥基,利用一块巨大的岩石。东岸的桥基,位置在河沟的中心,全是木料和石块叠砌起来的,冰川泛滥的时候,东边的桥基总被冲毁。
一个早上,冰川停止了泛滥,叶春生去察看便桥,他发现东边桥基的底层,有几根比较粗大的木头没有被水冲走,他想:为什么只有这几根粗大的木头没有被水冲走呢?他看到西岸桥基每次都挡得住泥浆岩石的冲击,他心中有个数了。
他回到队部,找到工会主席黄继超和工程技术员等,对他们说:“桥基的木料,能不能再长些,再粗些?一层木料,垒砌一层石头,外面用铁丝加固,一定要牢靠些。”
“我们试试看吧,只怕那样粗大的木料工人们抬不动。”黄继超说。
“这倒容易办,可多派一些人抬木头。”叶春生说。
从此以后,那十二公尺长、三十五公分粗的木头,从附近的山上一根一根的抬到了工地,工人们根据叶春生的建议,砌好了溪东岸的桥基。便桥架好了,经过泥浆立在河沟的中心,没有被冲毁。那载重汽车通过便桥和冰川泛滥过的地段,日日夜夜地向西驶去,十四中队的工人们,克服了冰川造成的重重困难,胜利地离开了冰川,转移到色齐拉工地。叶春生,他到这个中队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在工人中,他已经是一个有威信的指导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