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原昆明电工厂党总支培养提拔工人干部的经过
李韵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开展,需要巨大数量的干部来担负各项工作;认真提拔和培养工人中的积极分子是干部的主要来源。从解放初期到今年四月,原昆明电工厂分为冶炼、电工两个厂,通过各种运动提拔了一批工人干部。这些工人干部大都积极负责,任劳任怨,服从领导,深入实际,和群众有密切联系;并能努力学习政治及文化,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能钻研业务、克服困难,对工作有信心,进步很快。工人干部刚被提拔起来时,是有思想顾虑的。如担心自己文化低,能力差,怕把工作做坏。在实际工作中,又因为没有工作经验,缺乏计划,不会抓关键,看见什么做什么,工作显得茫无头绪。
但该厂党委已估计到了这种情况,主动地结合实际给以帮助,解决他们思想上工作上的困难问题。告诉大家大胆放手做工作,有党的领导,再注意依靠群众,就可以克服困难。如果工作做错了,首先领导上检讨自己的责任,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每周召开一次工人干部座谈会,交换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领导上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发动大家讨论研究,帮助总结提高,并交代具体办法。在第一次座谈会上,领导干部首先鼓舞了大家的信心和勇气;并告诉一些工作方法,提出了三条要大家执行:一是要有气魄、信心和学习精神;二要树立艰苦朴素作风;三要不忘本,永远保持和群众的联系。开了几次座谈会以后,大家都学会了一些工作方法,工作能力也提高了一些,曾经动摇的也开始稳定下来。后来,为能取得群众监督,又吸收了各车间的工人代表来参加座谈会;他们多半能将下面群众的意见带了上来,这就使工人干部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培养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作风。除座谈会外,每周还有两次碰头会,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号召各科自己学习业务。还强调新干部可以随时找领导干部个别谈话,争取领导帮助。当上级党委和行政部门开办训练班或召集专业会议时,工厂党委和行政领导都尽量地让工人干部去参加,以帮助他们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巩固他们对工作的信心。
通过工人干部座谈会,该厂的党总支有意识地帮助解决新干部所提出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这一工作曾坚持了四个月之久,收效很大。新提拔起来的副厂长董福生同志说:“经过四个月的教育,使干部打下了学习和提高的基础,成为今后继续进步的条件。”但是,从政治改革转入生产建设以后,因生产任务繁重,一揽子的座谈会已不能解决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总支改变了每周开一次座谈会的办法,建议行政会议加强对新干部的教育工作。行政会议每星期一次,领导干部听汇报后表扬成绩,总结经验,研究困难,提出办法。参加会议的人数比座谈会的少,解决问题比较集中,对干部起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各科一般的都建立了科务会议制度。随着深入生产深入车间的过程,逐步克服了工作上的混乱现象。同时,虽然生产任务重,工作忙,但只要有开会及学习的机会,领导干部还是放手让干部参加。如财务科长何惠到昆明及北京开会回厂后,政治觉悟及业务知识都很快提高了。有的干部经总支送到市委举办的工人干部训练班学习,检查批判了自己的思想及工作作风,回厂后表现稳重、虚心,克服了骄傲急躁等情绪,工作有很大提高。
由于在工人干部提拔起来时,曾进行过一些教育提高工作,如座谈会、碰头会、个别谈话、吸收群众参加会议提意见等,因此一般新干部对依靠群众的观点是较明确的,相信只要找群众就容易克服困难,愿意做群众的学生。这个根子扎得比较结实,在工人干部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也是该厂党委教育工人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惠同志能够在科务会议上带头检查自己的缺点,发动大家对他提意见。这样,就改进了工作,克服了主观主义。他还经常主动地找职员和老技工谈话,深入车间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因此业务进步较快,对财务科长的工作职务就比较能胜任愉快,有了困难也能设法克服。又如现电工厂供销科长吴铣同志对于仓存已做到心中有数,能联系车间干部及群众,了解车间生产进度,制订采购计划,改变了供销工作的被动混乱情况;在六月份中做到没有停工待料,库存积压现象也逐渐减少。
同时,该厂党委还注意教育和帮助工人干部学会领导方法。事实证明:许多工人干部,由于领导的帮助,学会了领导,表现了工人阶级的气魄,发挥了积极性、创造性。如现电工厂生产科长杨绍金,现在他能每周召集生产小组长汇报,了解车间困难,设法帮助解决。他还克服了畏惧职员的心理,每天要他们来汇报,结合自己所了解的车间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使职员能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对职员帮助很大。这样他在职员当中也树立了威信,对于担负科长的职务也有了信心。
另外,指定专人具体帮助干部,收效也很大。如总支委员薛祖佑同志负责帮助副厂长董福生同志。大小会议、解决问题及找人个别谈话等,都和董福生同志在一起。通过实际工作,具体研究讨论问题,进行经常的帮助,董福生同志的工作能力因此有了很大提高。在他负责领导供销科及总务科的工作中进行得很好。过去供销科工作做不好,在会上常受批评。科长顾少康同志是工人干部,任劳任怨,但办法少,受了批评也硬着头皮干,就是干不好。董福生同志下去了解情况后,发现供销科的问题和财务科、计划科都有关系,必须加强科与科之间的联系才能解决,因为供销科要了解计划科的生产计划及财务制度,计划科要改正不切实际的计划,要把生产进度排出来,财务科也要注意减低成本,和供销科研究解决用料问题,供销科还要常到车间了解用料的首次缓急情况,及工人群众对用料的意见。照这样工作以后,就逐步解决了供销科的困难,制订了采购图表,保证了材料供应,同时提高了干部的信心。通过了董福生同志对供销科的具体帮助,顾少康同志说:“以后要经常注意加强科与科的联系,决心下车间,不深入车间深入群众,供销工作是做不好的。”
这也说明:董福生同志由于他是厂里的老工人,和群众有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工人有困难,有心事都愿意找他谈。这是工人干部可以较容易做好工作的条件。董福生同志现已取得了领导工作的经验,知道布置工作,检查工作,知道工作要抓重点,知道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必须和政治思想工作联系起来。他说:“问题在于领导,你一检查工作,一抓下面,下面就动起来了。”他也能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检查一次自己的思想及工作,随时克服缺点。从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工人干部的优良品质。
党的干部深入生产,深入车间,耐心具体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困难,是提高工人干部的办法,同时也是推动领导熟悉生产的办法。如经过薛祖佑同志帮助电解车间主任李忠同志,在调整劳动组织时,和他具体算细账:那个工作需要多少人,一个人可以做多少工作;学习算电解槽体积,教他怎样量,怎样算;当电流效率算不准时,教他算电流及电压单位等。现在李忠同志已经能把每天的电流效率和每槽产量记在笔记本上了。教他看了几次有关冶炼的代表符号后,他也就能慢慢记住。现在他对车间的领导工作,已初步克服了事务主义,能够发挥组织力量,并且能向车间做查定工作报告。又如现电工厂铜线车间主任董祥,经过总支副书记王维彩同志的帮助,现在也能初步摆脱事务主义,掌握数字,掌握生产进度,发挥组织力量。
工人干部要求进步迫切,干劲很大,容易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他们肯钻研业务,问题认识清楚后就能认真地去做。帮助他们时若能联系实际,干那行学那行,结合生产灌输给理论知识,就能很快地接受。他们都勇于接受任务,不强调困难。对待他们要把政治思想工作与具体帮助结合起来,避免用粗暴的批评方式;这样就能保持工人干部的饱满情绪,帮助他们更好地进步,也使他们敢于大胆做工作,易于摸索到经验。
此外,工人干部一般只喜欢接近工人,不愿或怕和职员接近,怕被工人说立场不稳;又怕职员文化程度高,自己说不过。总支注意了这一问题,冶炼厂通过四月间讨论国家计划,在总支领导下,加强了科室支部对职员的团结工作。由科室支部帮助工人干部认识在生产建设中发动职员的重要。经过这个工作,职员对党也靠拢了一步,和工人干部也比过去更团结了。同时也教育了工人干部认识到发动职员的重要。
今年四月分厂后,冶炼厂又提拔了工人干部二十一人,其中股长级三人,党务及群众工作干部二人,技术员一人,组长(相当于股长)二人,一般干部十三人。电工厂提拔了工人干部二十二人,其中科长级二人,股长级二人,车间主任一人,工段长八人,技术员一人,党务及群众工作干部二人,一般干部六人。两个厂共提拔工人干部四十三人。所以能够这样提拔起来,固然因为工作需要,但更主要的是因为以前有了放手大胆培养提拔工人干部的工作基础。从领导干部、工人群众及职员方面都建立了提拔工人干部能做好工作的认识,而在工人干部方面也坚定了自己能够做好工作的信心。
从去年“三反”时到现在,原昆明电工厂执行了云南省委大量培养提拔干部和以培养提拔工农干部为主的方针,紧密结合各项运动,从运动中经过自上而下的了解和群众自下而上的审查相结合,培养提拔了许多工人干部,成绩是很大的。他们培养提拔工人干部的经验可供工矿企业领导干部参考。
(原载八月十五日云南日报)


第3版()
专栏:

芬兰雕刻家瓦伊诺·阿尔托宁
——国际和平奖金和金质奖章一九五二年得奖美术家介绍之六
方怡
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金质奖章一九五二年得奖者瓦伊诺·阿尔托宁,是芬兰著名雕刻家之一,一八九四年生于芬兰西部的一个小村落里。他的父亲是个凿石工人。从他幼年的时候起,他的艺术天才,尤其是音乐天才,就被人们所发现。后来他因为耳聋,无法继续发展他的音乐天才。但他的雕刻作品,仍然具备着音乐一般的和谐。
瓦伊诺·阿尔托宁在一九一五年毕业于土尔库艺术学校。毕业后,最初做绘画师,后来专门致力于雕刻。他学习了当地凿石匠的处理花岗石的传统方法,获得了许多经验。这对于他在雕刻艺术上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瓦伊诺·阿尔托宁最有名的作品是:“花岗石之子”——流浪者巴乌·奴尔米的塑像和塘贝雷桥上四个塑像中的一个——“芬兰贞女”。此外还有装饰在芬兰国会会议厅的塑像、阿雷克锡斯·凯维的墓碑、台尔瓦雷和合作运动的纪念碑、哥德贝尔格的塑像,以及其他许多半身像,都是杰作。
最近,瓦伊诺·阿尔托宁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作品——“和平”。这个作品是瓦伊诺·阿尔托宁经过将近二十年之久的酝酿与精心工作的成果。这是一件技巧精湛的艺术品。作者通过一个妇女的形象来表现人们坚决争取和平的意志。这个妇女的神态是健美而崇高的,她站立着,高举着双手,披肩沿着身驱两旁摺叠地下垂,面部表情深刻而坚定,很成功地显示了反抗黑暗与苦难生活、渴求和平与幸福生活的强烈的愿望。这是以保卫和平为主题的一件重要作品。他以这件作品获得国际和平金质奖章。
(附图片)
阿尔托宁
“和平” 阿尔托宁 作


第3版()
专栏:内蒙古通讯

“有了孩子,是大喜事呀!”
本报记者 李翼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方,由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普遍推行了驱除梅毒的工作,不少蒙古中年妇女第一次地生了孩子,第一次地有了“有孩子的快乐”(一位老婆婆的话)。第一次啊!多年的渴望,终于给她们带来了第一次的欢乐。
东新巴旗莫该河边蒙古牧民们的夏营地里,六十七岁的额乃老牧人的家庭是有着另一格调的。四岁的孙女易德兴,在午饭前等不得锅里的肉面条煮熟,就嘟噜着非要吃做酒的酸奶子不可;三岁的孙子安基得长得特别粗壮,他刚在包外用柳条子赶走了好事的公牛,进得包来,就又胡乱地用柳条子敲打着包里的家具什物,做酒的木桶啦,烟筒啦,没有一个不是他敲打的对象;正学说话的小孙子楚力克图,刚刚睡完了午前觉,醒来就要牛奶吃;吃完了一小瓶子,又哭着硬要再吃。可是,没等到牛奶送来,他却早已爬到了火热的锅边上……。做爷爷的,做奶奶的,孩子的父母们,忙着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孩子搅扰着整个家庭中的秩序。可是,有多少蒙古的父母们是在渴望着这一种不平凡的家庭秩序啊!
那里,人们记得很清楚,在伪满时代,日益扩大着的梅毒,使得不少家庭冷落无比。“连婴儿的哭泣声也听不到!”一位一生从没有生过孩子的老婆婆顿布和这样勾画着旧日子。她坚定地认为,像额乃家的秩序,是父母们一生莫大的福气。五十二岁的老牧人巴图苏龙和他那四十三岁的妻子多鲁玛,对于过去的生活,和顿布和老婆婆有着同样的理解。他们说:“过去,是愁眉苦脸地打发日子。孩子,可真愁坏了人。白天盼,晚上盼,出门盼,在家盼。可是,连孩子的一个影儿也看不到。孩子是只有在梦里才会有的。”他们用惋惜的语调,回忆着痛苦的过去。
十年前一个春天的夜晚,梦幻使巴图苏龙又兴奋,又痛苦。梦里,他在放牧着一大群马,忽然间,狂风大作,马有随风乱跑的危险。他骑在马上,挥着套马杆子,不断地围拢着边马。正在情况紧急的时候,他看到一个青年牧人,前来协助他拢马,嘴里还不住地喊:“爸爸!我往那边去才是……”可是他醒来一看,包里除了自己和妻子以外,什么人也没有。梦幻只不过加重了他对孩子的渴望。
多鲁玛呢,和丈夫一样,她不只一次地在梦里梦到自己怀了孕,走路、骑马都不方便了。不久,她就生了孩子,并且怀里抱着孩子,不断地唱着安慰孩子的调子。可是,天亮醒来看看,怀里抱的不是孩子,常常是自己的衣襟。
有一年,巴图苏龙夫妇俩到阿尔山整整住了一个冬天,希望能在那里得到孩子。阿尔山在蒙古语里是泉水的意思。按照当地的传说,这里的泉水像“圣水”一般,不但可以涤除人身上的百病,而且可以使人人财两旺。在蒙古的民歌里就有着某些令人幻想不止的美丽的描述:
当泉水被微风吹起波纹的时候,
美丽的花儿开放了,
美丽的孩儿诞生了。
巴图苏龙两口子天天吃着这“圣水”,心里怀着快要有孩子的希望。可是,实际上他们却连孩子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一九五○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驱梅站派人给他们做了一次检查,他们才恍然大悟:不生孩子,是因为二人都有遗传性的梅毒。经治疗以后,第二年他们就有了孩子。
在莫该河,那德米得也为没有孩子的苦恼所折磨。她今年只有三十八岁,可是从她消瘦的面容看来,像是五十岁上下的人了。她十七岁结婚,二十三岁开始生孩子。二十三岁、二十四岁、二十五岁,每年都生了一个,但没有一个留下来。隔了三年,又开始生孩子,一连又生了四个,因为梅毒作怪,也没有一个孩子是站住了脚的。她说:“因为盼孩子,神志都不清了。比如,有时在包里想着该挤牛奶了,可是,出了包,到了乳牛的身边,自己却不知是来干什么的。又比如,有时正在包里刷锅,忽然就放下不管,出了包门,在草场上胡乱地走了起来……。”一九五一年秋天,驱梅站给她进行了短期的治疗,根除了她的梅毒,到冬天她就怀了孕。如今,她这第八个孩子不但站下来了,而且长的又白又胖,再有一两个月就会叫爸爸妈妈了。那德米得兴奋地说:“如今的年月可真算变了样,想不到这孩子还能站住脚!”
那德米得看着这晚来的幸福,不禁想起了过去,她带着惋惜的心情说:“要是我以前的七个孩子都在的话,那我该是怎样心情的母亲啊!”
我是在陶克托家里看到那德米得的。当我和她谈话时,女主人陶克托的十七岁的姑娘都鲁玛扎布,正在为自己缝着一件草绿色的夹衫子。她心灵手巧,针针缝得匀正。在阿尔山小学四年级二十四个同学中,今年她考的是第一名。那德米得的视线,不断地投向都鲁玛扎布的身上。当我们的谈话稍停的时候,姑娘也停了活,从包墙上的小厨板上拿下了一只白花碗,依在妈妈的右侧,因为有客人,她把嘴贴近妈妈的耳边,柔声地说:“妈!给我一点奶茶。我渴了。”妈妈一声不响,接过了茶碗,给她倒了满满的一碗茶。因为口渴,没有几口她就喝得干干净净了。妈妈回头一看,就又给她倒了一碗,当妈妈给姑娘倒第二碗茶的时候,两人的眼光合到了一起,会意地笑了起来。而这情景,却使得那德米得异常地难受起来。她哭了,眼泪老是抑止不住。她哭着说:“我的第一个女孩子能站住了脚的话,她……她不也会是这样子的吗?她如果是赶上这样的年月,也许会像都鲁玛扎布这样考上第一,有一手好活儿。我的家里还少有像今天都鲁玛扎布向妈妈要茶喝的情景吗?我现在怎么不是当年的二十一岁呢?……”那德米得哭了,并且哭得那样令人难受。但是她却真的懂得了什么是今天的幸福。在她结婚后的二十二年漫长的岁月里,只有今天她才真正遇到了有孩子的幸福。
在东新巴旗乌索木,培落基四十四岁生孩子的事广泛地传播着。不少的人把这事看做是过去少有的事。理由是:在过去,年轻的女人们还不生孩子呢?更别说是上四十四岁的人了。就是培落基本人也是抱有同样的看法:“我四十四岁了,已是满脸皱纹了,还会生一个男孩子。更怪的是我的奶汁儿多得足够两个小孩子吃,好像是年轻的女人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那样。这真是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的。”培落基的婆婆达林那斯也用肯定的口气说着:“我七十多岁了,该死的人啦,谁知道今天我手里又抱上了一个大孙子,谁敢说这不是古来少有的事情?看!……。”她兴奋地抓住了小孩子的胳臂,好像是拿出真凭实据似的对我说:“他长得多么好看!”这句话说得太响亮了,以致使我感觉到这种语气是和她的年岁不相称的。显然地,她是要让我更深地体会到她内心的喜悦。
达林那斯老奶奶和我谈到她孙子的事。由于过分兴奋的缘故,她停了别的活,把孩子搂到自己的怀里,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孩子红润的小脸儿,格外显得激动。过了一会儿,培落基接回了孩子,拉开衣襟,把乳头送进了小孩子的嘴里。几十年来,怀抱孩子的温情在她还是第一次呢。
人民政府在蒙古草原上所进行的驱除梅毒的工作,如果概括地给以总结,是用不着多少语句的。若要问这在蒙古父母们的心灵里引起了怎样的变化,那倒是十分具体而生动的。因为有了孩子,许多人被痛苦所掩盖了的青年时代的情感,给唤醒了。东新巴旗阿木古冷索木玛几格苏龙夫妇俩就是一个例子。玛几格苏龙今年三十五岁,丈夫哈木今年四十五岁。当我拜访他们的包时,他们的第一个小男孩还只刚满十一天哩。可是,就在这十一天的短短的时光里,他俩却已有了幸福的“口角”了。
“孩子的四肢像你,脸盘儿像我。”玛几格苏龙柔情地说着,把眼光直投向她的丈夫哈木。哈木却和她有着不同的看法:“四肢像我,脸盘儿更像我。”其实,初生的婴儿天天在变,一时是难以辨别出那里像谁多的。显然地,他俩的“口角”是过于兴奋的缘故。孩子的姥姥南兹得,六十八岁了,也变得年轻起来。她听说自己的姑娘要生第一个孩子,就坐着牛车,从几百里地以外赶到这里来。当她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外孙时,高兴得连话也说不上来了。为着庆贺孩子的诞生,她坚持着要马上坐着牛车回到家里去给孩子拿些礼物来。别人劝她说:“这样热的天,不如等些日子再去。要不就派别人去拿一下。”她的回答是否定的:“我得亲身回去。自己送的礼物,得自己亲身去拿。要知道,有了孩子,是大喜事啊!”因了孩子的诞生,老年人早年被淹没了的欢笑,今天又闪耀在结皱多纹的脸上了。
“有了孩子,是大喜事啊!”这句话的意味是多么深长呵!
(附图片)
诞生在毛泽东的年代 尹瘦石 作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民主妇女联合会配合卫生部门
积极开展妇婴卫生工作
内蒙古民主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妇联),积极协助卫生部门开展妇婴卫生工作。
内蒙古人民在解放以前饱受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生活极为贫困,梅毒和各种疾病十分流行,生育率显著降低,死亡率逐年增加。自治区鄂伦春族二十五年中人口减少达百分之五十八,婴儿死亡率更是惊人,原哲里木盟的乌吉拉村以前的婴孩死亡率竟达百分之五十七。自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上升,人们普遍感到人口缺少的痛苦。“家里人少干活没有劲”、“没有娃娃没意思”这两句话,具体地反映了内蒙地区人民的思想情况。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当地群众,特别是劳动妇女的生产积极性。
为了改变上述情况,中央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卫生部在内蒙地区积极开展了妇婴卫生工作,派遣大批专家,深入草地为牧民治病。同时,在内蒙地区建立了驱除梅毒站、卫生院、保健站;改造旧产婆,训练新接生员,成立了接生小组。据统计,一九五二年经改造的旧产婆较一九五○年增加了百分之十八,新式接生员增加了百分之十三,仅通辽县就设置了一百零七个接生箱(里面放着接生用的医药器材,专供接生员使用)、五十七个接生组,接受妇女产前检查达一千一百二十四次,进行新式接生二千一百六十一次。
内蒙各地妇联在妇婴卫生工作方面对卫生部门积极地进行了配合。远在一九四九年,内蒙古妇联就号召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妇女干部要学习医学卫生常识。为了使妇女干部掌握妇婴卫生常识,妇联组织曾举办了妇女干部训练班。原呼纳盟妇联曾举办了以学习妇婴卫生为主的干部训练班,训练的对象大部分是区一级的妇联干部。受过训练的妇女干部,回到各地后,就成为卫生工作的积极组织者和宣传者。例如,内蒙地区许多牧民妇女在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不习惯用月经带,妇联的干部就随着牧民深入牧区向牧民妇女讲解经期卫生常识,并帮助牧民妇女缝制月经带。
在开展妇婴卫生工作中,妇联干部曾遇到不少的困难。例如,科右前旗居里很努图克在举办新式接生训练班时,曾遭到一部分旧产婆的反对,当地妇联干部便在群众中进行解释、教育,并动员妇女中的积极分子参加学习。又如陈巴尔虎旗在开展驱除梅毒工作时,妇女群众发生了很多顾虑,当地妇联就及时召开了妇女代表会议,首先使她们打破顾虑。驱除梅毒工作很快就在群众中展开了。内蒙各地妇联还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了妇婴卫生的宣传工作,内蒙古民主妇女联合会通过“内蒙古妇女报”,经常对妇女群众进行妇婴卫生教育;经常编译妇婴卫生小册子,在牧民中广泛发行;在那达慕物资交流大会上,妇联还举办妇婴卫生宣传棚,或举行妇女卫生座谈会。
妇婴卫生工作给内蒙古人民带来了幸福。近年来,内蒙古婴儿的成长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经常可以看见健壮的母亲偎依着肥胖的孩子,蒙古包里经常传出爸爸逗弄自己孩子的欢笑声。原哲里木盟的乌吉拉村以前婴儿死亡率达百分之五十七,自推广新接生法后,婴儿的死亡率降低到百分之三点八。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八区接生员刘桂花学习新接生法后,曾接生了五十六个孩子,没有一个死亡。妇女乌力金,今年三十二岁,婚后没有生过孩子,最近她治好了梅毒,生了又胖又白的娃娃。科右前旗居里很努图克牧民刘兴,过去曾生过六个小孩,因四六风都死去了,第七个孩子因用新式接生活下来了,现在已有一岁多了。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文化简讯
兰新铁路工程地区发现大批古代文物
甘肃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兰新铁路工程地区文物勘查清理组”,自五月二十一日开始工作以来,在永登大同区发现大量石器、陶器和铜器,这对研究古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有罐、钵等史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三十六件,全部是手制。三分之二是彩陶和红素陶容器,上有菱形、绳纹等花纹。三分之一是粗红素陶器,许多陶器的腹外都有烧过的痕迹,证明是炊器。其中有一平底粗红素陶炊器,内部还有些谷类,它给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还发现史前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十件,其形有刀、斧、锛;汉代的灰陶器五十三件,其形有坛、罐、壶、碗、灶等,都是绳纹、平底,大多数是轮制的殉葬品。还有汉、隋各代的铜器十五件(内有汉镜三个、隋镜一个、汉铜带钩两件),汉、唐各代的货币六百余枚;宋代精制的绿瓷暗花瓷碗四件。在永登满城东门外铁道东边约三十至四十公尺高的一块台地面上,在永登城西庄浪河西岸、大沙沟口、雄家崖头各台地面上和在永登县满城东门外至永登县城东门外一带,都发现史前及汉代遗址多处。
以上出土的珍贵文物以及所发现的史前时期和汉代遗址,说明了历代劳动人民怎样运用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
万里长城八达岭段修复工程开工
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万里长城八达岭段修复工程,已在八月二十一日正式开工。八达岭段形势险要,山崖陡立,它是过去通往塞外的要道。因为年久失修,再加上日寇和蒋匪的破坏,损坏很大。今年,中央人民政府拨发专款,并指派技术人员设计指导。各级人民政府并抽调干部组成临时修建委员会,领导修复工程。目前,数百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着,准备在十月一日国庆节完工。


第3版()
专栏:

河北省积极培养中等学校的领导干部
为加强中等学校的领导,消除许多学校缺乏领导干部的现象,中共河北省委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在最近抽调了县区级干部二百零七人,在保定举办了河北省中等教育干部学习会议。
河北省此次抽调的干部,很多是经过多年革命斗争考验的共产党员。经过短期的业务学习后,他们都能担任学校的领导工作。学习结束以后,准备把一百一十余人分配到各中学担任正副校长或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和政治教员等工作。其余则按照他们的能力分别分配以适当的工作。
河北省采用这种抽调县区级干部进行短期学习,然后把他们分配到各中等学校担任领导骨干的办法,基本上解决了全省许多中等学校缺乏领导干部或领导干部弱的问题。


第3版()
专栏:

拉萨小学一年来已有很大成绩
拉萨市小学校自去年八月十五日开学后,一年来,切实执行“发展西藏民族语言文字,提高藏族儿童爱国思想”的教育方针,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成绩。
一年来,拉萨小学在藏族、汉族老师的亲密团结下,创造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藏文教学方面,由于改变了旧的教学方法,省略了专门拼音的阶段,缩短练习书法的时间,加上讲解字意、造句、改错、作文等内容,使藏文学习成绩迅速提高。目前,初入学时稍有藏文书法程度的学生,已普遍能够造句,部分学生已能作讲演记录,一般初学藏文的儿童也学会了“粗仁”(藏文大楷),正在练习造句。过去由于没有阿拉伯数字的算法,学生大都没有算术基础,教员们即以实物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按一般方法进行。一年中,全校有半数学生已学会了混合四则,高级组已开始学习分数和小数。在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方面,学习成绩更为优良,儿童们已学会了四十多支新歌,在学校文娱活动委员会的领导下,他们编写了描写学校幸福生活的短剧,用本民族的踢踏舞、民歌等排练了许多文娱节目。有些学生已能演奏风琴、口琴、笛等各种乐器,并开始学习简单的乐理。
在各门功课中,学生们对常识课的兴趣非常浓厚。学校配合“七一”、“八一”等节日给学生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简史和祖国经济、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等。高年级的学生们还学习了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和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使全校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祖国的伟大可爱。小学生们在林卡里阅读藏文画报时,一看到毛主席像就举起小手,放开喉咙高呼“毛主席!毛主席!”
从第一学期开始,学校就采用民主方式管理学生。初步培养了儿童们的互助、诚实、爱清洁、爱护公共财物的新道德和努力学习的新风气。今年儿童节全校就评选了十二个模范学生。
这些成绩得到西藏各阶层人士的好评。一年来,学校举行了两次学生学业展览会,邀请家长参观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家长们对学生一年来的进步表示非常满意。现在,许多远距拉萨一、二百里地方的农民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来读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