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警惕地保卫着祖国的人民公安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
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
李天焕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之后,为了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一方面要巩固国防,粉碎敢于侵犯我国的任何帝国主义,另一方面要肃清国内反革命残余,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祖国建设。在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作为中国人民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而建立起来了。
公安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根据人民武装力量的总任务,与陆军、海军、空军一起,各有分工而又互相配合地共同担负着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
人民公安部队自成立以来,就为完成国家和人民所交给它的光荣任务而不懈地奋斗着。几年来,它与人民解放军国防部队一起,歼灭了中国大陆上二百余万残余蒋匪,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破坏阴谋。它卫戍着祖国漫长的边防线和海岸线,保卫着国家的神圣边疆。在全国大张旗鼓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它配合人民公安机关,逮捕了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大大巩固了社会治安。它保护着全国一切重要工厂、矿山、仓库、铁道桥梁等国家经济命脉,防止并破获了反革命分子的破坏阴谋,保卫着祖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它警卫着国家政权机关,警卫着全国城市,防止国内外敌人的暗害和骚扰,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总之,过去的几年中,人民公安部队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和人民所给予的光荣任务,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成绩是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英明领导下,由于兄弟部队和公安机关的密切配合,由于公安部队全体指战员的一致努力,更由于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援所得来的。
因为人民公安部队担负着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国家经济建设的严重任务,所以它的每个指挥员、战斗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要有英勇顽强、自我牺牲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几年来,公安部队的战士们表现了高度热爱祖国、忠于职责、严守岗位的高贵品质,他们在执行任务中出现了不少动人的事迹。某部在终年积雪的高山上,冒着严寒的风雪连续作战十一昼夜,全歼了残匪;并在原始森林中自己动手修建营房。守卫在海岛上的部队,不但要与侵犯、骚扰的敌人进行斗争,还必须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搏斗。他们有时遭受台风的袭击,但他们以坚强的决心,实现着自己的誓言:“要像守卫天安门一样地守卫着海岛”,“把海岛建设成钢铁的堡垒,美丽的家园”。守护铁道的公安战士们,当他们看到整列车的为巩固国防、建设祖国所急需的物资在铁道上输送时,就更加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他们日日夜夜地保护着铁路的畅通和物资的安全。他们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祖国的财产。某部丁龙珍同志一次押车出差,冒着生命危险扑灭火灾,保全了整车的贵重物资;唐国忠同志奋不顾身地抢救因失火而将爆炸的弹药物资,免除了国家财产可能遭到的重大损失。
由于公安部队所担负的任务不仅要与公开的敌人作战,而且要与暗藏的敌人作战;因此,它的每个指挥员、战斗员不但要有优良的军事素养,而且必须有高度的革命警惕性、丰富的隐蔽斗争的知识和机智、灵活、大胆、细心的战斗作风。一九五○年警卫首都某工厂的公安部队战士,深夜发现并破获了坏分子企图破坏工厂变电器的案件,因而保障了工厂的安全生产。某部王义龙同志在担任某政府机关的警卫任务时,曾依靠群众,调查出附近一个蒋匪营长暗藏武器,后勒令其交出。某部赵永庆曾连续破获反革命案件数起,并发现和逮捕了化装小贩、企图骚乱的一贯道头子吴登云,保证了社会的治安。这种高度的政治警惕和智慧是与反革命分子进行斗争、维持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的必要条件。
公安部队在执行保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任务时,必须紧密地依靠群众,广泛地发动群众,取得人民的积极支持。因此,它应该是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爱护群众利益的模范。几年来,由于公安部队保持了人民解放军这一光荣传统,因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安部队正确地执行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团结了各兄弟民族,因而在剿匪及其他各项工作上能获得显著成绩。总之,认真贯彻政府的政策、法令,保护人民的利益,与群众结成血肉的联系,是保证公安部队能够完成任务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完成卫戍边疆、巩固国防的光荣任务,公安部队必须高度警惕帝国主义分子的侵略阴谋和蒋介石残余匪帮的骚扰破坏,严守自己的光荣岗位;并加强现代化的正规训练,提高部队的军事技术与政治觉悟,建设一支坚强的公安部队,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领导下,与各兄弟部队和全国人民一道,保卫我们伟大的国家。


第6版()
专栏:

张福全和黄大岙岛
黎明

一九五二年六月的一个雨天的傍晚,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某部排长张福全,正领导着战士们在屋子里学习,一个战士领着两个小孩走了进来。一进门,两个孩子高兴地喊着:“张乡长!张乡长!”便扑向张福全身上。
张福全还没有来得及回话,较小的孩子便天真地摇着他的手,带着瞒怨的口气说:“离开我们就把我们忘啦,一个多月不给我们来信,你知道我们多想你啊!”较大一点的孩子也接上去说:“很早就有人商议着派人来看你,阿爸都说你一定会很快来信的。可是一个月过去了还没有见你来信,大家真急了,可是又赶上渔汛期,这才派我们俩来。”接着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和一个小纸包交给了张福全,然后滔滔不绝地解释说:“这是我们黄大岙岛全岛人给你的信,这是你临走时忘记带的一双袜子,阿妈们给你补好了。还有一个碗套。”
张福全本是一个很爱说话的人,但今天他却找不出一句恰当的话来感谢和安慰这两个孩子,他们是带着一万多人的心意来看望他的。他只是一面亲热地给两个孩子换下打湿了的衣服,一面为难似地重复着两句话:“我没有忘记你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

一九五一年二月,排长张福全随同部队来到了解放不久的浙江省洞头县黄大岙岛。那时,全岛一万多农民和渔民,在蒋匪残余的侵扰和掠夺下,不敢出海捕鱼,不能安心种田,人们只有把地瓜丝的淀粉浸去卖掉,吃剩下的渣滓和从海边捞来的烂鱼烂虾维持生命。
为了帮助黄大岙岛人民建立政权,组织生产,改善生活,经部队和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派张福全到黄大岙乡担任乡长。
当他接到这一命令时,像接受战斗任务一样向教导员表示:“尽我所有的力量使黄大岙岛的人民同祖国大陆的人民一样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到了黄大岙乡,他马上深入到群众中去,一面帮助他们劳动,一面了解他们的疾苦。当时岛上人民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口粮,经他调查发现岛上还有几户比较富裕的人家时,他便亲自挨门逐户去动员他们采取“自由借贷,有借有还”的办法来帮助贫苦渔民。由于他耐心的说服教育,使这几户人家自动捐了三百九十斤地瓜丝救济贫苦渔民。口粮问题解决以后,还必须解除渔民因为害怕残匪骚扰而不敢出海捕鱼的顾虑。在一次群众大会上,他向全体渔民保证:“你们什么时候出海,我就什么时候去保护你们。你们走到那里,我就保护你们到那里。”
这样,渔民出海的勇气被鼓动起来了。
于是渔民们连夜修补船、网,准备粮食,第三天清晨,辽阔的海洋又沸腾了。张福全带领着另外两位青年,背着枪,驾驶着一只小船,第一个出海了。数十只渔船,扬着帆,组成一只强大的船队,浩浩荡荡紧跟在他的后面。第一天,渔民们便带着多年没有过的喜悦,安安全全满载而归。
第三天,正当渔民们兴高采烈地捕鱼的时候,一只匪船突然向渔船驶来,张福全用力压抑着心中的愤怒,一面指挥渔民继续捕鱼,一面和同船的两个青年沉着地隐蔽在船舱里,当匪船快驶近的时候,他们爬出船舱,三枝枪一齐向匪船猛烈射击起来,遭到突然打击的海匪,吓得掉转船头就跑。这就更加提高了渔民同海匪斗争的胜利信心。从三月初到七月的不足四个月的时间里,渔民们便捕鱼八万斤。为了解决鱼的销售问题,张福全又同区、县人民政府联系好,组织鱼贩来岛上买鱼,有时他也亲自掩护渔民,把鲜鱼送到大陆出卖,再从大陆买来粮食和日用品,在短短的三个月中,渔民们亲身体会到组织起来的重要,他们自动组织了捕鱼大队,组织了保护捕鱼的海上武装——民兵。

大旗村前的两座大山之间,是全岛唯一的平原,全岛农民就依靠经营这块平原上的土地,来维持生活。很早以前,全岛农民曾在海岸筑起了一条长达五里的大坝防止海水淹田。因为年久失修,大坝被海水冲开许多缺口,汹涌的海浪,沿着缺口,冲进稻田,使这块一千五百四十九亩肥沃的土地,十年就有九年颗粒不收。农民由于穷困不堪,也没有力量修坝。
张福全详细地了解了情况之后,便决定组织农民筑坝。他首先向年老的农民学习了筑坝的经验,调查了筑坝所需要的一切,然后制定了周密的筑坝计划,并提请上级政府批准和支援。上级政府立即借出七百斤粮食解决岛上人民的口粮,接着他就向大家宣布了筑坝计划和上级政府的帮助。马上,男、女、老、少都踊跃投入了筑坝工程。张福全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工地上去组织大家,并亲自在泥水里,光着膀子和大家一起挑泥、抬土、筑坝。十二天,大坝所有的缺口便全部修好。使每年一度的三月风浪再不能冲进这肥沃的土地。
不久,稻谷的青苗,像雨后春笋一样,绿油油地上升着,农民们正在为这即将获得的丰收高兴时,突然稻田里出现了大批蝗虫。农民都为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发愁的时候,张福全又动员和组织农民扑灭蝗虫,十几天的功夫,蝗虫被扑灭了,保证了每亩地平均获得五百斤稻谷的丰收。

一年过去了,黄大岙岛完全改变了面貌。农民们组织了农会;渔民们组织了渔会和捕鱼大队;妇女们也组织了妇女代表会和生产小组;儿童们再不是“野孩子”了,他们已分别到全岛新办起的三所小学和一所中心小学读书了;过年过节时,全岛人民也穿上了从祖国大陆买来的新布做的衣服,吃着新炸的年糕,扭着秧歌,跳着舞,热烈庆祝着自己幸福的生活。
一九五二年三月,张福全奉命归队,全岛人民成群结队敲着锣鼓前来送行。老年人,像送别将久离自己的孩子一样流着眼泪,拍着他的肩膀一次又一次重复着:“我们都托了共产党、毛主席和解放军的福。我们永远忘不了你把我们从死里救活的大恩,以后常来信!要保重身体,不要叫我们挂心!”大井村农会主任朱庆安紧握着他的手,眼泪盈眶地说:“过去我们都像些小孩子,你像阿爸一样把我们拉大,我们一定本着你的精神,努力工作,把黄大岙岛建设得更好,使全岛人民的生活过的更幸福。”张福全看着这个美丽的海岛和已开始过着丰衣足食生活的人们,又是兴奋,又是感动地说:“使我们祖国每一个人都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


第6版()
专栏:

护堤
江城
八月八日深夜十一点左右。天空黑沉沉的。暴雨哗哗下着,巨雷隆隆响。雷雨声里,锦县八区紫荆山下小凌河水突然上涨了三公尺五。眼看洪水就要越过水闸门,漫过堤岸了。
四年前的夏天,小凌河水曾在这里冲破了堤岸。八区直到海滨数十里方圆的地区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洪水淹没了村庄、良田,冲走了人民的财产,这里只剩下树梢和屋顶露在水面上。最近,这十多天来天天下大雨,各条河流都涨满了水,山洪滚滚流入了小凌河,使原来只有几公尺宽的河,突然涨成百多公尺宽的巨流,水势汹涌。黄色的翻滚着的巨浪用力冲击着堤岸,洪水不断上涨,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如果一旦出了危险,河下游一万五、六千垧地,三十多个村庄都将被水淹没,四万多村民将受到重大的损害。不仅是八区,其他区也要受到很大的损失。
老乡们都惊慌起来了。深夜里各村响起了一片锣声、号声和人们的喧嚷声。村里的宣传员们站在房顶上,用广播筒大声喊着:“老乡们快起来!河水上涨了,赶快上堤去呀……”
驻在村里的人民解放军某部王副连长这时刚刚睡下,就听到外面人们叫喊涨水了,他晓得要维护人民利益,这是紧急关头。他立刻起床,命令全连紧急集合,赶快去防洪护堤。战士们也早就听到人声,并且已经起床,正在紧张地整理工具,等待出发。他们都担心着:如果河决了口,村中的那些老乡们的和平、幸福生活都立刻被破坏了;肥壮的高粱,金黄的谷子,农民们一年辛苦劳动的果实都将被水淹没。这正是保护农民丰收,保护国家财富的重要时机。一听到连长的命令,战士们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赶去参加防洪护堤的工作。黑夜里雨下的正急。村子到处都积满了水。平时走汽车的公路,现在已经变成水深没膝的大河了。在这条“河”中央,战士们高卷起裤腿,冒着急雨,赛跑似地向前奔去,恨不得一步赶到大堤。
他们到大堤的时候,河堤上已聚集了一部分抢险的老乡们。中共八区党委书记孟同志和紫荆村党支部书记胡同志,正在带领着大家往堤上运土培堤。人少堤大,掘土处离堤又远,每次运的土不多。汹涌的河水涨的太猛,眼看着距离闸顶只有一、两寸,大水就要漫过来了。
正在这紧急关头,部队冒雨赶来了。堤上立刻响起了一片欢呼声。紫荆村郝老大爷感动地说:“说啥也是子弟兵好呀!老百姓啥时候有困难,他们就啥时候赶来帮助。”区委书记孟同志兴奋地对老乡喊着:“解放军同志们冒雨赶来帮助人民护堤,大家向他们学习。加劲干呀!有了解放军同志,咱们一定能战胜洪水。”
战士们像上了战场一样,立刻投入了紧张的战斗:王副连长指挥着,有的挖土,有的担土,有的培堤,大家生龙活虎般地动起手来。他们是铲土用大铣,担土拣大筐,运土带跑步,一会儿就是一趟,干的又快又猛。战士敖祖祥看见一个老大爷担着一担土,蹒跚着往堤上送,很费劲儿,他就一把接过来说:“老大爷,您挑累了,换我来吧!”说着担起土篮就大步飞跑上堤了。王副连长担起满满的两大篮土,刚要往堤上送,就被战士樊同稳看见了,他喊着:“大家向连长比赛呀!看谁担的多,跑的快!”自己把已经装满的土筐又用力踏了几脚,再添上几铲土,飞跑地撵上去了。战士黄强、肖河滨……也都纷纷接过来那些老大爷的土篮,让他们只作些像铲土、装土草包等较轻的工作,自己来干比较吃力的担土工作。有的战士抢不到土篮,就用自己的衣服,用大雨布抬着土往堤上运。
部队的抢救热情,也激动着老乡们。一些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和解放军同志比赛着干。农民刁重山、罗振德也都是每次扛一个大土草包。有的解放军同志去抢他们的土篮,他们坚决不给。堤上、堤下是一片人声和呼叫声。
一位老大爷像嘱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一个战士说:“同志,少担些吧!小心把腰压坏了!”
“不要紧!”那个战士愉快地回答着,又轻快地担起土篮走了。
这时,雨还在下着。战士们全身已被雨浇透了。东北八月的深夜里,寒风吹来,穿着蓑衣的老大爷都冻的发抖,战士们却干的满头大汗,有的还脱了衣服。堤又高,路又窄,黑暗里什么也看不见,战士们排成一行,后面的人看着前面的人的背影,一个跟一个地走,一不小心就会掉在汹涌的急流里。在黑暗中,有的战士从堤上滑下去了,有的碰在一起了,有的鞋子陷掉了,但战士们不管这些困难,依旧顽强地在堤上工作。老乡们看到这情形,就自动地把灯都拿来,老人们、妇女们都高举着灯烛,从堤上到堤下,照出一条明亮的道路。因为怕战士失足掉在河里,村妇女主任李瑞清就带领着村中的妇女在河岸上站成了长长的行列,用手电为战士照路,并关切地招呼战士们靠里边走。年青的姑娘李淑文、顾秀媛看见战士的衣服放在雨地里,她们怕这些衣服被雨浇湿了,就跑过去脱下自己的蓑衣,把战士的衣服盖起来。人民这种对战士们的像子弟般的热爱,也鼓舞着战士们。他们一个个干的更起劲了,铁铲上下飞舞着,土篮在堤上迅速地运送着,大堤逐渐加高,加厚,不一刻土堤已经增高了一尺多。人力赛过洪水了。
雨还在下着,但比以前小多了。大堤巩固了,汹涌的洪水被挡住了。
小凌河水声哗哗地响着,但水势已经退了。有经验的老年人说:“现在不怕了,涨水不响落水响,水响就是落了。”果然,不久洪水就停止了涨势,开始下退了。站在高出水面的坚固的大堤上,人们欢乐地看着水势逐渐减退,就像看到敌人溃败一样愉快。半夜的辛勤劳动终于战胜了洪水。人们用说不出的热情感激自己的战士。紫荆村人民代表王守仁说:“等今年秋收籽粒成熟的时候,咱村送部队一面最漂亮的红旗,永远纪念着解放军同志战胜洪水、保护河堤的功劳!”老乡们一面说着说不完的感激话,一面恋恋不舍地把队伍送到很远的大桥下,临分别时还再三嘱咐战士路上小心,别受了凉。


第6版()
专栏:

志愿军救护朝鲜婴儿(雕塑)
 王木东作


第6版()
专栏:

从华东到西南
余芳亲爱的志愿军某部一连四排顾立清同志并转全排同志们:
再过三天,就是咱们的新中国成立的第四周年纪念了。在这短短的四年里,咱们新生的祖国在各方面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七月,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得到了机会从祖国东海之滨的杭州,旅行到祖国西部的一个城市——西康省的雅安。人们曾告诉过我长途旅行的艰苦,但我却要歌唱在旅途中所看到的一切,要歌唱“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这个富有生命力的歌曲。
在上海民生码头上,带着各种行李包裹的旅客们,在彼此招呼着,拥挤着。一辆汽车突出地停在民生公司的广场上,车上插着一面红旗,上写“支援重庆建设!”汽车周围堆着许多许多行李,站着很多人,在热烈地谈论和告别。
很凑巧,这辆汽车送来的五位旅客,是我的邻居。他们是一个工程师和四个技术工人,为了建设一个新的炼气厂而到重庆去的。从谈话中,我知道他们因为自己的熟练的技术和建设新厂的任务而感到骄傲。他们说:“炼气厂对国家的建设很需要,我们一定要尽一切力量去搞!”
当天,我乘上轮船,开始在祖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上面旅行了,轮船迎着江水的激流,不停地前进着,旅客们都站在船栏边观赏长江两岸的风景,并且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在闲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话,他说:“我十七岁就在这长江上跑,过去走过长江的每个码头上,都看见停着兵舰,兵舰上都是插的外国旗。看见了又恨又怕,再看现在,每个码头上也停着许多轮船,但每只船上都插上五星红旗了。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使我太高兴了。”当他说最后这句话时,他脸上浮现着深沉而严肃的神情。
轮船驶过南京,武汉,一直向西南方向开进着。当旅客们听见广播员报告:“我们的船已进入荆江了”的时候,大家都急急地奔到船栏边,等着看一看那祖国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设——荆江分洪工程。
当我赶到二楼上的船栏边时,甲板上已挤得没空隙了,我只得站到船长室的门槛上去伸着脖子看。船在前进着,人们不眨眼地看着绿色的、广阔的长江南岸。突然,有人叫了起来:“看呀,进洪闸好长啊!”
人们的眼光都集中在一片极其壮观的景物上。远远看去,荆江分洪工程的巨大的进洪闸,好像一座规模雄伟的桥梁一样,长长地,一直向天边伸去。进洪闸的两端,修建着两个八角纪念亭。
船前进着,但人们还倚在栏边了望着,谈论着,一个船员告诉我们当工程进行时,江上和岸上全被人和各种器材铺满了的情形,以及他们的船载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代表们来参观工地的情形……。人们听得很有劲儿,恨不得停下船来,跑上岸去看看。
当我结束了长江上的旅行之后,又来到了祖国新建的铁路——成渝铁路上,关于成渝铁路的故事可以用一本书来叙述它,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完它:它是四川人民的心愿。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这个心愿!
铁路,火车,这是四川人民多少年来就盼望的大事,我们祖父一代盼望坐火车,我们父亲一代盼望坐火车,但他们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没有盼到时就死去了。我们这一代呢,在穷山僻野的乡村小学读书时,从教科书上看见那冒烟的,头大尾小的怪物,老师说那是火车,但老师也没有见过火车。
长大了。我在地图上看见外省的铁路线的符号,在成都人民公园里看见“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那时我心中想:“四川是一辈子不会有铁路了!”……
现在,我坐在成渝铁路的重庆站上,所有关于这条铁路的往事都被记起来。
车站正在修建,到处呈现着一片紧张而又热烈的景象。用芦席或竹席盖成的一排工人宿舍,正对着宽大的候车室和行李房。这中间隔着一个满是砖瓦、石块、木料的广场。工人们在搬运着巨大的石块,抬着木料。妇女们和男人一样地在用力敲打着石子。人们在奔走着,?喝着,活动着。汗水从额上一直滴到地上。
每个月台上都堆满了货物。许多木箱上都写着“中国百货公司”、“××机器制造厂”等字样。我注意到,有几个巨大的木箱装的是万能磨床。这些都是即将被火车载走,带给沿铁路的人民的。
带着扁担和口袋的农民旅客们在谈论着。谈话中,我知道他们是到城里来卖农产品,现在都带着布匹、肥皂、毛巾……准备回去了,满意地回去了。
列车开动了。它“切查”“切查”地响着,在深夜的原野上和山洞中穿行。我忽然想起了临离开杭州时,一个青年铁路工人对我说的话:“不要以为我们以后不会再见了,会再见的。我们要到大西北去,到大西南去,将来全国各地都要铺上铁路!”我又记起一个旅客告诉我的故事:在修成渝铁路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万根木料,从川南、川西各县的山上砍下,从岷江顺流而下,一直流到重庆。那样多的木料,流经千多里,没有少一根,没有少一根!夜里,农民们打着火把,在自己村子附近的河边看守木料,让那些木料平安地流到下一段去……。就是这个简单的故事,它包含着多少东西呢。我想,当时的情况也许还要复杂,艰难,热烈得多呢。
我坐着黄包车,从成都火车站到成都市中心。虽然我曾在这个城市里度过了我的学生时代,但我毕竟觉得不大认识它了。那些曾是破烂、坎坷的北门外的马路,变得那样平整、宽大、干净。工人们还在熬拌着大量的泥灰碎石和柏油,压路机在马路上滚动着,它们还将变成什么样呢?
“普选怎样?你知道么?”我问黄包车工人。“当然知道!昨晚上我们那条街已把候选人提出来了,一共四个,一个是女同志。这是权利嘛!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这里就是我曾经苦苦要离开它的那个“昏睡的古城”,现在,它已经从昏睡中醒过来了!
在由成都到西康的汽车车站上,堆着许多布匹和日用品,也放着一架电影放映机和一盘电影胶片,那是等待运走的。
雨下得很大。广场上停着数十辆待开的车子
(有许多是到川南去的)。到西康雅安去的第二次车快开车了,旅客们都急着跳进车子。忽然,一个解放军同志离开了车子,冒着雨跑开了。停一回,两个藏族同胞和他一起来了,他让他们上了车,自己才上车。
大家在车上坐定之后,那两个藏族同志翘起大拇指,连连地向这个同志打招呼致谢,又敬香烟。这个同志也用藏语回答了他们。他们相视而大笑,好像朋友,兄弟一样。
原来这个解放军同志曾在候车的地方知道了他们要乘的车次。而当车站工作人员喊上车时,他们听不懂,所以还站在候车的地方。这个同志想起了,才跑去把他们叫来。
这个同志,是我们的可敬的同志。二十年前,他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就跟着红军经过草地,离开了他的故乡西康。现在,他得到假期回来拜望他的故乡,他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祖国的各族人民。为了这,他跟着部队,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战斗过,至今,身上还留着一颗敌人的子弹呢。
离开了成都,我又到了西康的省会雅安,雅安位在一个平坝上,环山傍水。新建的电影院和文化馆,矗立在市区的中心。书店里挤满了人。它和祖国其他城市一样地令人可爱!碰巧,我到这里的那一天,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也传到这个城市,人们欢腾着,歌唱着,同时也警惕着。同志们,生长在祖国富饶土地上的人民,谁能不和你们一块呼吸呢!
亲爱的同志们,警惕地保卫已赢得的和平吧,这是正在日以继夜建设着祖国的人民,对你们的最大的嘱托和期望。


第6版()
专栏:

他当了优秀的炮手
江清

一九五一年冬天,李树森还是个新炮手,在炮兵训练队学习。
毕业的时候,全队进行了一次实弹射击,李树森和另一个炮手吕治全在测量距离时,发生了争执。李树森说:“七百公尺!”吕治全说:“最多过不去六百公尺!”两个人都不懂密位计算法,只是凭眼睛,谁对呢?李树森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折衷”一下,“六百五十公尺差不多吧!”三发炮弹打出去了,可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后面的观察员气呼呼地喊着说:“一发都没打中!”并且接着还补充了这么一句:“三个大面包!”
两个炮手一下子羞的脑袋都抬不起来,脸一直红到了脖根上。跪在炮的旁边,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好。
那天晚上会餐,别人全都兴高采烈,唯独李树森吃什么也没味,筷子在嘴上抹了几下,就独个儿回班擦炮去了。
李树森坐在窗外,想起了半年来学习炮手的事情,一进炮兵训练队,他就一心一意想当个好炮手,每天中午,别人都休息,他总是不睡午觉,不是请班长十遍八遍地讲解课程的道理,就是冒着南方七八月的太阳,在山野上练习目测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料想过,到临了,还是吃了三个“大面包”!
整整一夜,他翻来覆去地想,没有文化,就拉倒了吗?他记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时候,指导员对他说的话:“在一个共产党员的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第二天一清早,班长刚洗完脸,就见李树森笑嘻嘻地拿着一只钢笔跑来,要求往他手掌上写三个字。班长一眼就看透了他的心事,接过笔来说:
“要写就写五个,我每天抽空教给你,可是你得抓紧时间学习!”
李树森感激地望着班长,把拳头一攒,回答说:“班长你放心,就是学十年,我也要学成一个现代化国防军的好炮手,保卫祖国!”

但是李树森的“十年计划”刚开始不到十天,毛主席的命令传达到连队里来了——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必须立即展开大规模的文化学习!
李树森在饭堂里一知道这个喜讯,就连忙放下碗筷钻进房里,站在毛主席的像下,不住地说:“毛主席呀,伟大的毛主席,您老人家替我们想的真周到啊!”
不到三个月,李树森能够阅读书报了。有一天他向副排长借了一本“炮兵补充教材”,翻开就读了起来。他越读越兴奋:“这回可把努力方向找出来了。”可是文化课很紧,那有看这书的时间呢?李树森想了一下,当天晚上就请假上街,买了六筒电池回来。
一连几个夜晚,班里的战士下岗回来,常常听到李树森在被子里叨念什么“面积射,梯级射……”有时还听见他乐的发笑。大家都说:“李树森学文化入了迷啦!”
这天夜里,班长带哨时特意绕过李树森住的那间屋子,又听见李树森在说“梦话”了。班长颠着脚尖走到他床前,撩开蚊帐,把他的被子掀开,想唤醒他。那知李树森正躲在被子里,用电筒照着一本书,一字一句地往下念呢!拿过来一看,原来是一本炮兵教材,本来班长想把它拿走,想了一下,仍还给他,但是严肃地说:“还给你,可是现在不是读书的时候,收起来,睡觉!以后必须改正。”
李树森红着脸睡了,以后他就利用白天的一切空隙进行课外学习。很快,他的语文程度已经达到高小毕业,炮兵教材也念完了两本半,这时他已从战士升为炮班的班长了。
接着,他又领导全班加紧学习与掌握大炮关系更加密切的算术。刚学完整数四则的那天下午,李树森带着大家想实习一下。李树森站到一个土堆上,望着前面约一里远的一棵大树就喊了一声口令。战士们按着口令看了看密位分划尺,照着公式开始计算,高殿成第一个喊起来:“五百公尺!”可是一看那大树挺老远,对不对呢,自己也有些怀疑。李树森笑着说:“拿根绳子去量一量,看咱们这国防军到底够不够格!”高殿成量了一阵,嘿,只差一公尺!战士们顿时欢呼起来!高殿成乐的一蹦多高,喊道:“这回可好了,掌握大炮有门啦!”文化学习结束时李树森立了一等功,又从班长升为副排长,他领导的学习小组原来是四个文盲,现在都已经成为初中学生;原来的炮手吕治全,弹药手高殿成和司号员李春发都当了班长,弹药手王有道当了副班长;原先是青年团员的三个战士,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可是,在这文化学习的重重喜事中,李树森一直还担着一桩心事——射击的技术,能经得起实际的考验么?

他盼望这一天,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二月里的一个早晨,全团组织了试验炮弹的实弹射击。
这天天气很坏,从海上吹来的八级风吼叫着奔过原野,一阵浓似一阵的灰沙不断地从靶场上卷向高空。全班战士的眼睛都露出担忧的神色,紧紧地望着李树森的这门炮。特别关心李树森的炮手吕治全不断地咒骂着坏天气。
李树森高大的身体跪在闪光的炮身旁边,严肃的表情,显得他特别沉着。他熟练地测定了风向,算定了距离,敏捷地把一个小轮盘扭了几转。他把眼睛对着瞄准器望了两遍,又谨慎地用垂球校正了一下,就静静地等着指挥员的命令。
海风吹得他的帽檐不住地上下跳动,他眯着眼又望了望那靶圈——几棵小树给风吹得几乎要压到地面上去了,草扎的假设敌人在风里直摇晃,靶圈仿佛还是照一年前那个样子做的。李树森对“三个面包”的记忆突然格外地强烈起来!一年来的各种努力和苦练也仿佛在一秒钟内闪了过去,他越想越觉得紧张起来。
射击口令响了,九发炮弹连续射出,第一发是试射,第二发打到距靶不到四公尺的地方,第三发射出后,一阵黑烟黄土从靶圈里升起来,炮弹不偏不斜地射中了目标!
李树森突然感到脸上像点起一把火似地昏热起来,他轻轻地把小轮盘略为拨动了一下,迅速地射出了第四发。一阵浓烟又从靶圈里冲上天空,战士们的欢呼和掌声已经响成一片。他一连又射出三发,只听得观察员的尖嗓门愉快地不断直喊“命中!命中!”战士们在掌声中兴奋地喊着:“把那小树撂倒啊!”“打那草人呀!”李树森又熟练地射出了最后两发。
在震耳的喊声中,李树森亲眼看着自己的炮弹在小树下打起了高高的一条烟柱,树枝树叶随着浓烟冲上了半天空,接着又是一条烟柱冲起来,急风吹散黑烟后,靶圈里的草人已无影无踪了。
这时,战士们蜂拥上来把他团团围住,几十双火热的大手抓住了他汗淋淋的胳臂。李树森一时特别强烈地感到自己浑身上下都灌满了新的信心和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