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中共中央蒙绥分局
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语文工作的指示
中共中央蒙绥分局,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语文工作的指示。指示首先指出:内蒙古、绥远地区几年来,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正确的民族政策指导下,发展蒙古语文的工作,已有相当大的成绩。但在这方面的工作,也还存在着许多缺点甚至错误。最主要的缺点与错误:一是在各机关和广大干部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轻视蒙古语文并忽视使用蒙古语文的偏向;一是把使用并发展民族语文与狭隘民族主义混为一谈,因而加以反对。这些情况已对民族语文的发展及在蒙古群众中贯彻党和人民政府的各项政策,发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克服忽视民族语文的错误和倾向,进一步加强蒙文工作,使语文工作更好地为进一步发展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服务,分局在指示中规定了八项加强语文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民族政策的学习,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对通过民族形式进行工作以及在发展民族语文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一番检查。肯定成绩,批判错误,从理论上政策上教育干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解决现有问题。
二、开展蒙文学习。在干部当中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蒙文学习是开展蒙文工作的关键。因此,(1)有一定蒙文基础的同志要认真继续学习,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会用的程度;(2)会蒙语不会蒙文的同志,要学会蒙文,在蒙古干部当中进行蒙文扫盲;(3)不会蒙语的同志,一般要学会日常的话,而继续提高;(4)汉族同志自愿参加;但直接和不懂汉文汉语的蒙古群众及其干部长期接触并进行工作的汉族干部,也要学会蒙文蒙语。各机关的领导同志要重视此项学习,学习时间要有保证。
三、群众中的扫盲工作,日常讲蒙语的地区,一律以蒙文进行扫盲。蒙古小学一般要采用蒙语课本,从四年级开始,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再适当增加汉文。各地蒙古中学的课程可依据将来升学和工作等各方面情况,规定各地蒙、汉文的比例。蒙古学校的师资问题和蒙古学生的升学问题要有计划地解决。
四、党、政、群各机关发出的各种文件、指示,它的直接或间接对象里边包括一定数量的蒙族群众或干部时,要用蒙文翻译。牧区、纯蒙人区主要用蒙文。各种登记表格、证明书尽可能作到蒙、汉文对照。各种会议如有相当数量的不懂汉话的同志,一定要用翻译。人数过少时可采用个别翻译。各种短期训练班要注意解决不会汉话同志的困难,并且今后根据需要举办一些以蒙语授课的财经、贸易、合作、兽医、卫生、秘书工作等专业的短期训练班。蒙绥地区广播电台要逐步增设蒙语节目。蒙绥地区的火车站、汽车站、国营商店、合作社、银行、邮局、医院等,在牌子、标价等方面逐步作到蒙、汉文对照。与蒙古群众接触多的国营商店、合作社、银行、邮局要适当解决蒙古老乡的语言上的困难。
五、有计划地培养蒙文工作干部,奖励好的蒙文著作、编纂、翻译。培养蒙文工作干部上,一方面,提高现有专业蒙文工作干部的水平,成立蒙文专科学校培养编译工作人员;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调剂与配备一些有蒙古语文基础的干部作蒙古语文工作。
六、建立蒙文研究工作。建立蒙文研究会。研究会应成为全区蒙文工作者研究组织,研究会根据需要可设若干研究组。
七、加强党、政对蒙古语文工作的领导。蒙古语文工作也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没有党的领导就不能保证彻底贯彻。各级党的宣传部门和各级政府文教部门应把党、政对民族语文政策的贯彻作为经常工作之一。要经常教育群众和干部克服这方面的错误思想和误解。要加强对现有蒙文工作部门的领导,提高其工作质量;要有计划地解决干部、群众和中、小学校所迫切要求的学习材料、通俗读物及教科书问题;要继续加强“毛泽东选集”蒙文版的出版工作;要改进与蒙文工作有密切联系的蒙文书报的印刷工作与发行工作。
八、编制委员会、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解决随着语文工作的加强而发生的必要的编制问题、干部调配问题和各项经费问题。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今年暑期近三千名学生在鞍钢进行生产实习
今年暑期在鞍山钢铁公司进行生产实习的近三千名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学生,已经结束了丰富的实习生活先后返回学校。
这批实习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地质学院、大连工学院的学生,有来自北京的清华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和中国矿业学院的学生,还有吉林、本溪等地的中等工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目前,除北京钢铁学院和东北地质学院一百零七名学生在继续实习外,其他各校学生都已结束实习返回学校。
这次实习,使学生们大大地扩大了眼界,他们从鞍山钢铁公司的先进的复杂的建设工程中,认识到他们所学各种专业的重要意义和丰富的内容。清华大学建筑系有些实习学生来鞍山之前,存在着自满情绪,他们认为曾参加过建校工作,具备了一些设计和施工的经验。但他们在鞍山参观了一些规模巨大的厂房建筑特别是学习了根据苏联专家建议采用的“托梁换柱”、“托柱换基”等扩建厂房的方法以后,都感到过去所学的知识很不够,需要更加虚心学习。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有些学生,曾经把工业与民用建筑看成简单的“造房学”,因而学习情绪不高。他们这次在鞍山看到了许多新式复杂的建筑以后,都感到可学的东西太多了,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炼铁厂实习的东北工学院冶金系学生由于对高炉炼铁发生了兴趣,对高炉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一个学生在结束实习时表示:他愿终生伴着高炉。
通过这次实习,学生们不仅印证和充实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并为学好今后课程打下了基础。各校实习学生都仔细地参观了将要在课本中学到的有关现场的设备和了解了一般的技术操作情况。将在下学期要学习钻探课程的东北地质学院的实习生,正随弓长岭、大孤山等矿的技术人员进行勘测工作。清华大学过去许多学生对“施工组织规划”课不够重视,认为这是企业管理干部应学的课程。这种错误看法也在这次实习中得到了纠正。土木系二年级学生郑秀瑗说:“现在我深深感到,要想做一个称职的新型工程师,不仅要具备施工技术,还必须具有组织才能。”因此,他们都向指导实习的教师表示:下学期一定学好“施工组织规划”课。
从鞍山钢铁公司广泛学习苏联先进经验进行建设的成就中,各校学生深切感到苏联教材的优越性。在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实习的大连工学院炼焦专业的实习学生们,曾根据苏联教材的先进理论,研究并帮助该厂克服了因再生器生产不正常而发生的困难,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富。他们在实习中帮助该厂完成了二十四件有关技术的测定、试验,提出了二十六件改进生产的建议,受到该厂全体职工们的热烈赞许和厂方的奖励。
这批实习学生能学到许多实际知识,是与中共鞍山市委会、青年团鞍山市委会、鞍山钢铁公司和各厂矿领导及广大工人、技术人员们的热心指导分不开的。在各校实习队到来之前,鞍山钢铁公司负责人召集各有关干部开会,具体布置了实习指导工作。实习生到达以后,该公司实习指导委员会除督促检查各厂矿实习指导委员会切实指导学生实习外,并组织了十一次大型报告会,由公司负责干部和工程师给学生们介绍鞍山钢铁公司几年来的建设概况,还请张明山、李凤恩等著名的劳动模范作报告。在实习过程中,鞍钢的工人们给实习学生们许多具体的帮助。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
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教授 沈隽
几个月以前,我曾经随同苏联专家到许多地区考查了关于果树生产和实验研究的情况。从和苏联专家的接触中,我看到了他们的严肃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这一次考查使我清楚地认识了,中国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在过去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是严重的。特别是在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以后,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就更深刻了。现在我就根据学习“实践论”的心得和同苏联专家在一起工作的收获来谈谈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但我们过去的研究工作却违反了这个原则。
过去,我们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多半不是从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而常常是从书本中所发见的某些问题出发。结果,大部分的力量就浪费在次要的、琐碎的、甚至和生产毫无关系的问题上,而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例如,过去有些果树工作者曾在书本上看到苹果和桃等的扦插繁殖方法,就试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使其插条生根。但是,实际上,这一类果树都很容易用嫁接法加以繁殖。如果我们从实际出发的话,我们就应该针对嫁接中所发生的问题,如砧木和接穗的选择以及苗木的培养方法等,进行研究。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我们过去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还没有很好地为生产服务。造成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就在于我们忽视了或否认了正确的认识必须从实践中来,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这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自然,我们有时候也曾研究过生产中的某些重要问题,但又由于我们轻视人民的实践经验,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例如,果树的隔年结果问题是果树生产中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不少果农在实际生产中已经得到解决。但我过去研究这问题时,只从书本里去找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无视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那些丰富经验,所以总研究不出一个结论。这是由于我对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乃是孤立的,离开了实际的丰富生活的。
事实证明,果树生产也和农业生产一样,各个地区都出现了已获得高额产量的劳动模范和丰产户;他们的产量,远比一般的平均产量为高。如大连金县三十里堡劳动模范高志隆,在七亩地里所栽培的一百二十株苹果树(二十八年生),三年来的产量经常保持在三万二千斤到三万六千斤之间,平均每株树约产二百六十七斤到三百斤。不仅产量高,而且基本上克服了隔年结果的现象。但东北区的苹果树去年每株平均产量约为七十斤,仅及高志隆产量的四分之一。广东省普宁县张厝寨劳动模范张丑所栽培的蕉柑,在定植后第三年的产量,每亩达八千余斤,而一般农家的产量则不过二千斤左右。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在不扩大果树栽培面积的条件下,如果把劳动模范和丰产户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就可以把目前的产量提高三倍到五倍。因此,把群众的丰富经验集中起来,加以推广,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乃是我们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如果脱离了这个基础,必然一事无成。
我们在总结劳动模范的经验方面,是做得很差的。虽然我们也访问了劳动模范,把他们的经验记录了下来,但是我们没有进一步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加以分析总结,使它提高一步,然后再拿去指导实践。造成这种偏向的原因是很多的,但基本的原因是在于我们过去没有参加实践,缺乏实际的经验。我们对生产既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知识,又不能体会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某一个劳动模范之所以能够获得丰产,是有其一定的原因的。换句话说,他所栽培的品种,产量所以高,决定于一定的气候、土壤等条件,以及良好的栽培管理技术。因此,在分析总结丰产经验时,必须全面地研究这许多具体的条件及其相互联系。如果我们不掌握这种知识,只是主观地根据一般的理论去理解丰产经验,就不可能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实践论”)。有些人虽然收集了一大堆材料,却找不出关键所在,原因就在这里。
苏联专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教育了我,使我体会到:要做好调查工作,首先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其次,在访问中必须细致地、深入地、耐心地、有系统地了解整个栽培管理的过程;不仅要问,而且要观察,在必要时还要进行测量;不仅要和劳动模范谈,还要和农作物“谈话”;再次,除了解劳动模范的栽培管理方法外,还必须了解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当地的一般栽培技术和气候、土壤等情况。在推广研究成果方面,我们过去也做得不好。例如,四川的柑桔试验场曾从农家果园中选择了一些优良的甜橙品系,加以培植,但始终没有把这些优良的品系推广出去。苏联专家曾对我们说:一个试验场工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它对周围农家所起的作用上面。如果试验场周围的农业生产不能提高,那末,即使试验场内的农作物生长得很好,产量很高,工作仍是失败的。在苏联,一个好的品种或一种良好的栽培方法在推广以前,必须首先受到实践的考验,否则不能算是结束了工作(当然也不能给它最后的评价)。就是说,如果科学研究的成果不能应用到生产中去,一切都只是空谈。正如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说的:“马克思主义者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样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总上所述,可知今日我们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之所以远落在实际需要之后,主要是由于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否认了实践的重要性,离开了实践。书本上的知识固然是有用的,但它并不能直接解决我们的具体问题。要解决具体问题,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感性知识,而感性知识的获得,又非通过实践不可。
“实践论”给我们的研究工作指出了一条道路:科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思想,积极参加实践,从实践中去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为生产服务。


第3版()
专栏:

把地球改造成一朵大花
杨朔
我从北京飞往布加勒斯特那天,正是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第二天。我还来不及听到我的祖国人民庆祝胜利的欢笑,但在布加勒斯特,我却听到整个世界人民的欢笑了。你想像得出,当朝鲜的和平消息一传到多瑙河流域,集中在这座城市的各国青年爆发出怎样一种欢乐。中国代表被抬起来了,来自朝鲜战场上的中朝人民英雄被抬起来了。人们狂呼、拥抱、许多人欢喜的挥着眼泪。是的,眼泪,这表现了人类多么圣洁的感情啊。我到过朝鲜。几年以来,我知道中朝人民为了胜利所付出去的代价,我也知道整个世界人民所贡献的力量。现在,就在我们联欢节的前夜,和平的敌人到底在我们面前低下头来了。
布加勒斯特是座十分美丽的城市,到处开着红蕉、玫瑰、海棠和各色各样的鲜花。今天,这里更集中了全世界人类最美的青春,最美的理想,最美的希望。不论是在高楼大厦上,也不论是在五彩旗帜上,你到处可以见到用苏联文、中文、罗马尼亚文,以及各种文字写着这样的字句:“和平与友谊。”在大街小巷里,在共和广场上,也不论是在斯大林公园里,你到处更会遇见大群大群的青年男女,穿着各种彩色鲜艳的民族服装,胳臂挽着胳臂,一齐有节奏地拍着手,热情地反复喊着这句同样的话:“和平与友谊。”这不只是句口号,这是我们对人类生活最美的愿望。
这个愿望,已经在地球上大部分人类当中实现了。从联欢节的每一角,我高兴我见到了整个人类的未来,世界的未来。一片彩旗,满眼鲜花,今天的布加勒斯特已经变成了花团锦簇的锦绣世界,满城洋溢着醉人的歌舞,青春的欢笑。这儿有从越南来的英雄,有从澳大利亚来的白发老人,有从非洲“黄金海岸”来的黑人兄弟,有从世界各个角落来的人民。尽管大家的肤色服装不一样,语言不通,思想信仰也不一致,尽管大家的来处远隔着重洋大海,森林高山,和平的信念却使大家的心永远相通,永远相连。这儿,不管你认不认识,每人都是最亲的兄弟,最亲的姊妹。一个五、六岁的罗马尼亚小姑娘会跑上来,握着你的手,含笑用中国话问:“你好?”一个从黎巴嫩来的青年会指着你问:“中国?”然后抱住你,吧?吧?亲着你的两颊。意大利人、比利时人、阿根廷人,会在街头包围住一个印度兄弟,争着请他签名。一个从埃及来的女跳舞家,耳朵上摇着好看的大耳环,会抱着你说:“中国就是我们的榜样。你们站起来了,我们一定也会站起来的。”我看见过,当越南的青年代表出现在群众前面时,法国的青年轰地拥上去,握手、拥抱、献花,最后还把越南的战斗英雄扛在肩膀上游行。我更看见过,当苏联的强大青年行列走进罗马尼亚“八月二十三日”广场时,全场的人都站起来,摇着彩色的手绢,发出雷似的欢呼,因为我们每人都知道,只有苏联才是和平的最有力的保障。
黄昏,电灯一亮,音乐响了,满城的广场上都聚满了青年人,密密点点的,也看不清人的脸,只看见一片彩色的服饰,像是花圃里栽满的花草。人堆里,各国青年手拉着手,拉成一圈一圈,踏着急促的音乐节拍,转着圈跳。到处是花,到处是爱,不可想像人类当中还会有痛苦,饥饿,还会有屠杀。
但我们决不会忘记在地球的某些角落,依旧存在着痛苦。我抱着黎巴嫩或埃及的朋友时,我的心感到温暖,也感到有点痛楚,我不能不想到他们人民正在遭受的灾难。罗马尼亚人民赶着修建了一座漂亮的白色大厦,里面展览了各国人民的生活照片。我见到了苏联、中国以及各新民主主义国家人民的伟大创造和建设。但在马来亚的照片上,我也看见一个英军,张着两臂提着两颗人头,得意地呲着牙笑。魔鬼!谁能允许这些血腥的罪恶沾污着人类的尊严?我们有力量取得朝鲜的胜利,我们也有力量能把这些罪恶从地球上洗涤干净。
那一天,就是世界青年联欢节开幕的那天,罗马尼亚青年用身体堆成一朵美丽的大花苞。波浪式的花纹从花蒂一开展上去,那朵人的花苞便展开了,开出一朵红色的鲜花。这就是我们的信念。将来有一天,我们一定能改造世界,把整个地球改造成这样一朵大花,使全人类的生活就像今天的布加勒斯特一样,到处是花,到处是爱,到处是歌舞音乐。
为着我们花似的生活,为着未来,我们决不惜献出自己的身体,来编织这朵大花。
寄自布加勒斯特


第3版()
专栏:苏联报刊论文摘要

苏联报刊论文摘要
工作的集体性是领导的最高原则
“教师”报八月一日发表社论,指出在苏联国民教
育各部门中,加强工作集体性的重要,摘要如下:
工作的集体性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党的力量就在于它和群众的联系,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善于从批评、特别是自下而上的批评中,吸取实际的和政治的教训。
但是在某些国民教育部门中,却形成了一种和苏维埃机构的原有精神不相容的、极端恶劣的作风。有些机关的领导人自高自大,不接受批评,不考虑集体的意见。他们不承认工作的集体性,遇事独断独行,喜欢用命令、叱责和粗暴手段来对待本机关的工作人员。但是,粗暴和叱责、行政命令,是和党的领导原则,和对干部的真正严格要求,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不愿倾听群众的意见,不愿利用教师们的集体经验,也表现在国民教育中许多部门的委员会长期不起作用这件事实上。可是建立这些委员会的目的,却正是为了要使它们能帮助顺利实现党和政府的决定。
在国民教育的许多部门所召集的各种会议上,批评大多是由上而下地针对基层工作人员而发的,但自下而上的批评却几乎听不到。
伟大的创造力潜藏于群众中。各个教育机关竭力依靠群众,发扬他们的创造性,研究由教师们所积累起来的多方面的经验,就能顺利完成它们所面临的任务。吸收教师们积极参加对国民教育中重要问题的解决的有效方式,便是那具有传统性的教师会议。正是在这些会议上,教师们应当针对学校和领导机关的工作缺点,提出有力的批评,并提供实际的建议。应以全力提高教师会议的水平和作用,应使会议的决议和教师的批评意见成为国民教育各部门的注意中心。
工作的集体性的力量也在于它能使任何一个决定的采纳,都经过深思熟虑,都能顾及广大的教师群众的意见。脱离群众,不愿考虑劳动人民的利益,就会产生官僚主义,并必然会使工作失败。国民教育各部门的领导人如果同教师和学校相隔绝,就会丧失对现实的感觉,落在生活后面,就会企图以单纯的行政手段来弥补自己的威信的不足。
接见来访者的工作
“汽笛”报七月十八日发表社论,指出每个铁路系统的企业和机关的领导人员应重视接见来访者的工作,摘要如下:
每个领导人员,不论他的职位如何,都必须在他所领导的企业和机关中建立一种制度,使每个来访的公民所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能迅速获得详尽的答复并取得必要的帮助。
接见来访者是同劳动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不容推诿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不仅是指正式规定接见时间,和确定在一定时间中被接见的来访者的人数。这首先是指,要敏感而用心地对待每个来访者的要求,并毫不延宕地迅速满足他的合理要求。
运输部门的经济领导人员、党和政治工作人员,应当设法使接见来访者的工作得到良好的安排,并同官僚主义和拖沓作风的现象展开斗争。
但,遗憾的是,有一些领导人员仍在以官僚主义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他们认为和人们谈话,倾听他们的请求和意见,是一种麻烦的、非自己分内的工作。这类官僚常常把同来访者谈话的工作推给自己的助手、代理者和秘书,而自己则规避同劳动人民直接接触。
在来访者提出请求时,有些领导人员因为怕负责任,甚至对最简单的问题也不肯作出决定,竭力把责任推给其他工作人员。这就会产生不能令人容忍的可恶的延宕不决现象,使人一连几星期,几个月地从这办公室转向那办公室,而得到的只是同一冷漠的答复:“这不是我们部门的事。”
党组织和政治部应当坚决地同这种不负责任的现象进行斗争,并严厉地处罚那些损害苏联人的不可侵犯权利的官僚和具有衙门作风的工作者。
共产党教导我们领导干部要以敏感的、关怀的态度对待苏联人。运输部门的党组织和政治部必须以敬重人的精神、极端关怀于满足来访者的合法要求的精神,教育全体铁路工作人员。一个苏联人应当在所有运输部门的企业和机关中遇到热情而关怀的接待。


第3版()
专栏:

瑶族人民在欢笑
仇风
在贵州和广西两省交界的地方,距贵州省荔波县城一百华里远的瑶山峡谷,聚居着一百六十一户勤劳、勇敢、朴实的瑶族人民。
这个民族也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在过去“受的牛马苦,吃的牲畜食”,长期过着悲惨的生活。国民党反动派经常在这里抓兵、派款、掠夺和杀害,迫使这些善良的人民逃居在高山岩洞里。“瑶格岔,那格流,白格流。”(意即瑶家苦,吃在这,睡在这哪!)这首流行的谚语,就是当时瑶族人民生活的真实描述。
解放了,毛主席的光辉照亮了瑶山,给瑶族人民带来了喜悦和幸福。今年四月二十九日姑类乡白裤瑶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了,瑶族人民在自己政府的领导下,日益走向繁荣和幸福。今年春天,群山丛林披起了绿叶,漳河水静静地流过峡谷,山坡上盖起的一簇簇的新茅屋,把瑶山装饰得更加美丽了。瑶族人民在恬静地生活着,愉快地劳动着。他们在尽情地歌唱:
太阳照亮了瑶山,
太阳照暖了瑶族的心,
带来了光明和青春,
永恒地自由和快乐。
漳河水呀流不尽,
毛主席恩赛天星,
说不尽呀数不清,
数不清呀说不尽。
三年来瑶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上都变了样。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他们有了田地、房屋和耕畜。生产工具也有初步的改进,过去“广播薄收”、“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得到了改变。贫农罗伯清说:“解放前瑶家不敢喂牛,害怕国民党抢走。种庄稼缺少肥料,一挑田只放二、三挑肥,甚至不放;今年田里上的肥料增加了一倍多。”瑶族农民从前使用木犁耕种,没有翻锹、锄头,生产效率很低。今年人民政府在瑶族自治区发放了大批农业贷款和无偿农具三千八百零七件,平均每人有四件农具,每户养猪一口半,全自治区耕牛已增到六百七十头,足够瑶族人民生产之用。人民政府开办的水利、棉花等技术训练班,给瑶族人民培养了技术人材,传授生产经验。耕地也增加了。贫农罗伯清生产收入从八挑增加到十六挑。何老九的田也增产一倍。今年自治区瑶族人民响应了人民政府爱国增产的号召,组织了互助组,订出了爱国增产计划,满山遍野的青草割来做成肥料,开出的五十多亩荒地种上了苞谷和棉花。
随着生产的提高,瑶族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贫农何老弟,全家六口,从前很少吃盐巴,现在全家每月能吃上两斤。全自治区过去每人平均每天吃不到二两大米,现在每人可能吃上半斤。山坡上修起了新屋,平均两人有一床蚊帐,过去聚居岩洞烤火过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去年九月人民政府还在这里成立了一所小学,教育着九十多个瑶族儿童,不识字的成年人也进了识字班。
面对着这种幸福的生活,在瑶山峡谷,在白裤瑶族自治区,在茂林的山坡上,在青葱的田野里,瑶族人民唱出了感激的歌声:
瑶家苦头如深渊,
不见天日住岩洞;
反动派把我们脚儿锁起来,
毛主席把锁来开!
反动派把瑶家赶上山,
毛主席把瑶家接下来;
反动派把我们脚儿锁起来,
毛主席把锁来开!
在毛主席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民族之间出现了空前的友爱和团结。去年十二月间董蒙瑶族失火,捞村五村彝族村长罗老保立刻发动群众,派代表前去慰问,并送给瑶族大米八百四十九斤,苞谷一百一十五斤,盐巴二十斤,人民币十三万元以及衣物家具等。今年春耕期中,新分得土地的瑶族人民不善于耕作,彝族农民何正清、李自生就教会了瑶族何老弟、韦老民等犁田。为了节省山上山下挑肥时间,住在山上和山下的瑶、彝两族人民实行了互相换肥。


第3版()
专栏:

回乡转业军人邢能兴
陈乾美
山西省定襄县南关村转业军人邢能兴,自从一九五二年五月从部队转业回家以后,就积极响应部队首长在临别时的号召,积极参加生产,争取在生产战线上当模范。
回家不久,他就和村里的两个革命残废军人和八个回乡转业军人开了一个座谈会,大家在会上介绍了个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回忆了部队首长的指示,研究了今后的生产计划。经过这次座谈,邢能兴了解了这十个人当中,有的因身体残废享受着群众代耕,有的因身体弱在生产上有困难,有的生活上也有些困难。邢能兴心想: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早解决,就会影响生产,生活也不能提高。因此在会后,他便首先自动地借给回乡转业军人齐德义小米五十斤,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困难。同时又组织大家帮助齐德义锄了八亩高粱和谷子。在邢能兴的积极推动下,他们经常集体干活,互相帮助,提高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劳动力也有了剩余。于是邢能兴又和大家商量,包揽了定襄县立中学建校工程中的土木部分。他们十一个人经过了一个月的劳动,挣了四百八十万元工资。他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互助组。
组内一共有五十一亩地。自成立了互助组以后,大家就感到土地少不够耕种。这时邢能兴又领导大家抽空开垦了河滩地七十五亩,扩大了耕地面积,大家的生产情绪也更加提高了。他们除了自己组内的生产外,还抽出时间给群众做短工。截至去年年底,全组连同副业生产,一共收入了一千八百八十七万六千元,不仅克服了生产中人力畜力不足的困难,而且还初步提高了生活,建立了公共财产。他们除根据每人情况支出一部分作安家费用外,其余收入都作为组内公共财产,一共买了两匹马、两头驴、一辆大车和一张步犁。这样一来,过去享受代耕的也不再需要群众代耕了,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
邢能兴不仅注意领导组内生产,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领导的互助组在响应政府的号召和各种运动中,都能起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如优抚工作,邢能兴回家后,就建议政府给军属挂了光荣匾,并和其他人分工包干,挨门逐户地慰问烈属军属,向烈属军属宣传抗美援朝的胜利消息,鼓舞大家积极生产。过年过节,他们互助组还给烈属军属送礼。此外,他们互助组还常年给无劳动力军属义务担水,在农忙时节,也给烈属军属许多帮助和照顾,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现在邢能兴互助组内有六个人担任村民政委员或文教委员等职务。
邢能兴在领导生产中,还经常虚心地向群众学习,交换生产经验,使组员们在掌握生产技术上能不断地得到进步和提高。同时,他还经常和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同志研究怎样巩固互助组和解决组内问题的办法,使互助组稳步健康地发展。组内除有公平合理的评分计工制度外,还建立了定期的学习制度和会议制度,发挥了组内民主,使大家经常保持很高的生产热情,给今后生产奠定了基础。
由于邢能兴的积极带头,组织在乡的革命残废军人和回乡转业军人参加生产,减轻群众负担,关心群众生活,因此得到了群众的敬爱;去年被选为县优抚模范、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和县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了村民政委员。邢能兴并不因此而自满。他认识到了只有更加积极的生产,才能保持和争取更大的荣誉。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文化简讯
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到各地部队演出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为着贯彻执行面向连队、开展战斗性群众性的文艺活动的方针起见,已于八月中旬分路出发,话剧团将到南京、重庆、成都、雅安、贵阳、昆明等地部队中演出。该团歌舞团(包括杂技团在内)将到青岛、济南、上海、广州及海南岛等地演出;该团京剧团将到南京、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地演出。各团工作时间均暂定为四个月。
东北和沈阳市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很多文艺作品配合普选宣传
东北和沈阳市文化艺术工作者配合普选宣传,创作出很多有关普选的文艺作品。
东北文化局在五月中旬,曾召集东北及沈阳市各文艺单位负责人开会。讨论了有关普选创作问题,并订出了具体的创作计划。
各地参加普选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在学习了选举法及其有关文件以后,就深入各普选典型试办地区体验生活,进行创作。目前,创作计划已基本完成。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已创作出独幕话剧“在普选的日子里”和鼓词“选谁当代表”。东北人民出版社已用山东快书、鼓词和莲花落等民间文艺形式出版了“一张选民证”等四个作品。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创作了“选举小唱”、“一张选民证一颗心”等五首歌曲。东北美术专科学校画了“参加选举去”等两幅宣传画。此外,沈阳市文艺工作者还创作了一批歌曲、小演唱和连环画。其中有些歌曲、演唱等已经广播电台播送,有的连环画正在制造幻灯片。现在,各地已广泛采用了这些作品配合普选宣传,效果良好。沈阳市文化局收到的人民来信说,选举法连环画对他们进行普选学习有很大帮助。
西藏高原藏族人民演戏欢庆收获时节
西藏高原上雨季已过,庄稼即将成熟。在这些晴朗的日子里,各地藏族人民正展开戏剧活动,欢度一年最愉快的时节。
从八月十日(藏历七月一日)起,有十二个来自各地的民间剧团到拉萨来演戏。有近两百年历史和七十多个演员的西藏最大的“觉木隆”剧团,也特地从山南地区赶来演唱。八月十日到十四日,各个剧团在拉萨市西郊罗布林卡,一连作了四天联合演出。一向幽静的罗布林卡的林荫大道上,整天拥挤着看戏的人群。演出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将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的负责干部也应达赖喇嘛的邀请,前往观剧。达赖喇嘛并设宴招待。
各剧团在联合演出后,又分别在拉萨市内公演十天,公演后将分散到各个地区巡回演唱。西藏戏剧的内容很精采,大都是描写藏族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有关宗教神话的故事。唐代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结婚的故事,是西藏最有名的历史剧。这个剧生动地叙述了文成公主把汉族文化介绍到西藏的情况,表现了藏汉两大民族的历史关系,是西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个名剧。西藏剧团里的演员们都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他们演出时歌声宏亮豪放,舞蹈动作也很出色。
哈萨克族人民生活故事影片即将拍摄
我国第一部描写哈萨克族人民生活的故事影片——“哈森与加米拉”即将在新疆开始拍摄。这部影片是通过哈森与加米拉的恋爱故事,叙述哈萨克族男女青年牧民在国民党匪帮统治时期,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斗争的情形;表现了哈萨克族人民勇敢的特性和他们对自由的热爱。“哈森与加米拉”的电影文学剧本是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王玉胡和新疆哈萨克族诗人布哈拉合著的。担任摄制这部影片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吴永刚和副导演王力等已在七月底到迪化。现正积极进行工作。这部影片将全部由哈萨克族演员演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