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全国各地冬小麦大部丰收
全国各地的冬小麦今年大部得到丰收。
今年冬小麦丰收的省份是:陕西、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四川、西康、湖南、江西、广西、广东。陕西省南郑、宝鸡、渭南等专区比去年增产一成半到三成。浙江、福建、云南三省都比去年增产一成以上。贵州省比去年增产二成,其他各省也都能完成预定的增产计划。
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省部分地区冬小麦受灾后,当地党、政领导机关立即领导农民浇水、施肥、治虫,大力加强田间管理工作,相当地减轻了麦子的损失。湖北省主要产麦区武昌、鄂城、松滋、沔阳都比去年增产二成到三成,全省总产量可超过去年水平。山东省冬小麦总产量也可接近去年水平。河南省全省平均有六成收,非灾区还比去年增产一成到二成。河北省水地冬小麦大部丰收,水地、旱地平均每亩收七十八斤左右,约为八、九成年景。其他山西省可收八成,江苏省收六成半。安徽省淮北地区一般有四成收,较好的有五、六成收。(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治淮委员会部署全流域的防汛工作
云南省内主要河道防洪工程完成,现正加强防汛准备工作
淮河汛期即将到来,治淮委员会积极布置防汛工作。五月十五日到二十二日召开的上中下游防汛会议,有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及安徽省各专区治淮机关的主要负责干部六十多人出席。
会议决定:一九五三年的淮河防汛工作应结合生产救灾,并要完成汛期应该完成的治淮工程。上中游以最大努力争取保证一九五○年型最高洪水位
“确保堤”及“蓄洪堤”不决口;下游保证一九三一年型最高洪水位不决口;全流域内涝受灾面积要比去年缩小,由各省、专区根据情况提出保证计划。对于洪水的控制,治淮委员会掌握淮河干流的王家坝濛洼进水闸、润河集分水闸、东湖闸、东淝河闸及三河闸五个蓄洪闸,根据正阳关控制的洪峰流量和水位情况启闭;此外,上中下游根据现有工程情况,自拟控制办法。
会议并决定:各省、专区以治淮机构为基础,成立省及专区的防汛指挥部;治淮委员会设立防汛总指挥部,受中央防汛指挥部直接领导,同时与华东、中南防汛指挥部配合。关于蓄洪区、行洪区的迁移安置赔偿问题,以及防汛经费、工资等问题,会议也提出了初步意见。
(治淮委员会政治部宣传科)
云南省内主要河道的防洪工程已陆续完成。全省正加强防汛准备工作,以迎接即将到来的雨季汛期。已完成的防洪工程包括晋宁境内的茨巷河分洪工程,宜良境内南盘江高古马地区炸滩工程和马蹄湾裁湾改直工程,昆明市和昆明县境的盘龙江河湾改直以及兴修泄洪道、溢水坝工程,保山境内的东河培修护堤工程以及贯穿在梁河、盈江、莲山三县境内的大盈江防洪工程等。以上河道都是云南省内的主要河道,和当地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茨巷河历年泛滥,淹没当地农田三四万亩。今年在茨巷河上游建筑抽水站,另辟一条五公里长的新河道,可将该河在雨季中三分之二的洪水量导入滇池,免去泛滥。
云南省今年的雨季防汛工作,各级人民政府特别着重领导各族农民进行山溪防洪。各地将普遍挖掘山沟,分泻山洪。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已拨发十亿元作为农村山溪防洪小型工程的费用。各专区的水利工作队将在汛期内出动,帮助农民进行防洪工作。现在,云南省人民政府水利部门已经设立了防汛工作机构,并已增设水文站以加强报汛工作。各地正注意巡护已修河堤,进行抢险的准备工作。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广东省大力抢救水灾
五月底六月初,广东省沿海沿江地区发生大雷雨,山洪暴发,各江水位暴涨,增江、龙江已超过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洪水位,全省有三十六县遭受不同程度的水灾。龙门县山洪猛袭,洪水高至一丈三尺,有四个村超过屋顶三寸,塌房一千四百多间;陆丰县受灾严重地区稻田约减产百分之五十。
水灾发生后,省人民政府召开了三次紧急会议,并成立了防汛防风生产救灾联合总指挥部,于六月七日发布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紧急指示,提出五项紧急措施;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和民政厅、农林厅的两个副厅长都率领工作组分赴灾区,就地指挥,解决困难。灾区立即暂停其他工作,紧急动员人力物力抢救。省指挥部负责人及粤中行署负责干部经常在东江下游关键地区的石龙、石滩指挥,调度船只、粮食等支援灾区。在极为重要的清远县石角围
(堤),每天有五、六百干部和数万群众守护。省人民政府已拨给粤东、粤中救济款各五十亿元,粤北二十亿元,作为洪灾后急救之用。总指挥部已决定增拨灾区农贷二百亿元。供销合作社已决定以一百亿元在灾区收购土特产品。各界人民对受灾群众也很关怀,各机关自动捐献物资到灾区慰问,驻粤部队为灾民捐出了一百万斤粮食。经过干部、群众的积极抢救,灾民已初步得到安置,生产情绪渐趋稳定,正大力进行改种、补种。现在各江洪水陆续下退,各地人民对各重要堤围仍在继续加紧守护抢修。


第2版()
专栏:

中山县贯彻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广东省中山县在今年春耕生产中,结合具体人具体事,贯彻生产政策,消除了许多农民的思想顾虑,基本上稳定了新的生产秩序;农民生产情绪很高,开始树立了勤劳生产、爱国发家的观念。干部和群众对于今年全县要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十五都有信心。
中山县在去年秋天和今年春耕前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复查工作,今年三月宣布全县土地改革结束,转入生产。在这过渡时期中,农民对生产政策不摸底;干部缺乏生产观念,看不到农村工作发展前途,不安心农村工作,想回城市回机关,到工业部门工作或去学习,因此对农民生产不关心、不过问;不懂也不学习。有些人盲目地认为今后领导生产主要就是组织互助组,那里有互助组,就算领导生产有成绩;那里没有互助组就没有成绩。因此,产生了急躁冒进的偏向,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实行自由借贷中,许多地区发生强迫或变相强迫借贷的现象,和随意使用人家的耕牛、农具而又不给代价的现象。由于产量未核定,农民怕增产会增加负担;过去干部在宣传社会主义前途时,片面地宣传到了社会主义如何地把土地归公和丰衣足食,而没有向农民说明怎样走到社会主义,无形中散布了“吃大锅饭”的思想。坏人、二流子乘机煽动群众出卖东西,以便从中渔利。因此,农民思想混乱,普遍怕“集体归公”,怕“互助”,怕增加负担,有的则以穷为荣,盼“共产”。各地普遍出现了大吃大喝,卖屋,卖耕牛,卖农具,砍果树等破坏生产的现象。
根据以上情况,中山县在开始转入生产时,首先集训了县、区干部,组织干部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和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农业生产的关键何在”,批判了不安心农村工作的思想,检查了过去在领导农民生产上的急躁冒进倾向。大部分干部经过学习,明确认识了当地当前领导农村工作的关键在于大力宣传贯彻政策、稳定新的生产关系。工作有了方向,劲头很大。他们下乡后,就首先大力宣传贯彻生产政策。在农忙已经开始的地区,主要采取开小组会或个别串连的办法进行宣传;在农忙还没有开始的地区,就通过农民代表会议、群众大会进行宣传。宣传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中南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关于开展农业爱国增产运动的十项措施”。通过宣布固定产量和宣传农业税政策,基本上解除了群众怕增产会增加负担的思想顾虑。
因为对政策只是宣传而没有具体贯彻,春耕开始后群众的思想顾虑仍然不少;贫雇农的生产、生活中的一切困难还未能解决。有些地区的干部只是满足于一般的会议宣传,结果引起群众的厌烦和不满。如十一区召开群众大会,开到半夜,没有具体解决问题,结果群众逐批散伙,最后只留下几个积极分子。中共中山县委发现这种情况以后,及时指示各地抓紧当前生产季节,领导农民进行春耕生产,从检查生产入手,结合具体人具体事,更深入地贯彻政策。在各村工作的干部从此开始克服漂浮作风,深入田间,深入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张家边乡兴修水利的时候,为帮助贫雇农克服生产中的困难,号召组织临时帮工;但由于过去该乡组织互助组时盲目编组,违反“自愿互利”原则,许多农民吃了亏,误认为组织互助组就是“大集体”,就是不分你我,因此不愿组织。该乡领导干部就召开了互助组长会议,讨论批判了过去“大集体”(不对工、不记帐)的偏向,使大家认识到组织互助组必须“自愿互利”,认识了过去组织的互助组垮台的原因。在过去互助组中占了人家便宜的人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都准备给吃亏户找补工资。这样一来,垮台的互助组又恢复起来了;群众害怕互助的思想顾虑消除了。
中山县各地围绕着春耕生产,具体地贯彻政策,及时发现和解决了荒田、虫害、缺乏秧苗等问题。如平岚乡因受寒流影响,很多秧苗冻坏了;乡干部及时发动群众互助互借,使二百多亩田可以及时补种。小土地出租者德胜姐去年出租七亩田,不但收不到租,自己还要买谷子交公粮,因此今年她准备把七亩田抛荒了;干部说服佃租农民依约交租,做到了及时开耕。外沙乡有一个积极生产、勤劳致富的贫农梁龙添因精耕细作,又开了十多块荒地,去年多打了粮食,娶了媳妇,盖了新房,置了棉被,养了大猪,今年还有足够的粮食。乡干部就在会上表扬了他。下桥乡雇农郑秀君一贯勤劳但由于误信谣言,认为快“共产”了,把原来准备给自己下肥用的一万斤塘泥卖掉吃光,连家具也卖了。经教育后,他后悔自己上了当,现在又积极勤劳生产了。该乡即以“郑秀君回头勤劳生产”的事实来教育农民,起了很大作用。
各地在贯彻政策中,除了结合具体人具体事解决问题以外,并注意表扬正面的典型,树立榜样;批判坏的典型,教育群众。群众乡中农梁华根怕
“集体”,不敢放手发展生产,乡长鼓励他说: “你看,劳动模范罗协全也是中农,生产搞好了,政府还给他奖励呢!”他的顾虑解除了,马上去割了二万斤草肥下田。(本报广东记者站)


第2版()
专栏:

浙江各地纠正忽视山区生产的偏向
浙江各地正在加强对山区生产的领导。过去,许多地区用一般化的方法领导农村生产,重视平原地区,忽视山区,这种偏向现在已开始纠正。衢州专署曾召集山区农民代表座谈,研究了过去山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山区生产的领导工作的方法。中共开化县委副书记等深入山村研究了山区农作物的增产办法。中共寿昌县委在山区设了基点乡。中共诸暨县委也派出专人对山区情况作了调查,和当地群众共同研究了争取山区丰收的办法。
衢州专区的山区面积很大,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三;山区的产品也很多,土产特产有松木、杉木、毛竹、茶叶、桕子等,农作物有玉米、蕃薯、洋芋、小米等,另外还有做纸、烧灰、打猎等副业生产。山区农民都以玉米、蕃薯为主粮,大米、小米、洋芋等为辅粮。解放后几年来,山区农民的生活已有了初步的改善,基本上已摆脱了过去那种“野草充肚饱”的贫苦生活。但山区农民生活的改善是不平衡的,土质肥沃、土产特产丰富、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约占全部山区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改善得较快,土质贫瘠、土特产少、交通很不便利的地区(约占全部山区面积的百分之四十)改善得较慢。
据衢州专区山区农民代表在座谈会上反映:山区生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农作物、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还可以大大提高。江山县叶家洋乡农民金祥富去年采用良种“五十日”薯苗,五十株蕃薯就收了三百八十斤,平均每株有七斤多重;当地其他农民的蕃薯,每株一般只收十二两左右。又如遂昌县黄沙腰区出产桐子,收益很大,但因农民不铲桐山,只能收三年;如果把桐山上的杂草铲除,就可以收到十几年。此外,山区还有八百七十四万四千余亩荒山荒芜着,不少地区还有大批经济林(茶树、桕子等)没有充分利用。要发挥这些潜力,首先要正确地贯彻山区生产政策。过去很多地方在封山护林和合理采伐方面,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不照顾群众需要,引起不良后果。农民为了修桥、修农具,要求砍几根木头,也不批准;封山时连茅草山、柴山都封起来,使群众砍柴、放牧的地方都没有。谁种谁收的政策也未正确贯彻,部分地区并侵犯了农民的财产。在收购和供应工作中,国营贸易部门和合作社也没有很好地贯彻价格政策,没有正确掌握优级优价、低级低价的原则;某些单位有单纯营利观点和强迫命令作风等。这些情况都妨碍了山区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
根据山区农民代表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衢州专员公署经过研究,提出了改进山区生产领导工作的办法:
(一)自上而下地加强对山区生产的领导,进一步克服干部中存在着的只重视平原地区的生产、忽视山区生产的思想,从实际出发,转变过去领导山区生产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各县、区应有一个主要领导干部掌握山区生产,创造领导山区生产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对山区干部加强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定期以区或乡为单位召开山区干部会议和山区农民代表会议,研究、布置山区生产工作。
(二)发掘山区生产潜在力,改善山区农民的生活。主要的办法是: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玉米、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有计划地利用荒山,大力营造用材林,适当营造有销路的经济林,重点发展畜牧业;对已荒芜的经济林,进行中耕除草,改进经营技术,提高产量,提高品质;切实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领导,端正经营作风,改善经营管理,以活跃山区经济,通畅合作贸易,帮助山区农民解决各种土产特产的推销和山区农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问题;要有领导地稳步地把分散的山区农民组织起来,对现有的互助组应加以整顿。
(三)正确地贯彻与山区农民有关的各项政策。要从发展山区生产和防止水灾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农民的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纠正过去那种不顾实际情况、不照顾农民当前的生活需要、盲目封山护林的现象;已封而不应封的山林,应予以开放,以免影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要正确地贯彻商业政策,根据优级优价、低级低价和以销定产的原则,合理地做好土特产的评价、收购工作,切实纠正过去部分国营公司和合作社收购工作中侵犯山区农民利益的现象。
开化县全境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积是山地,平原很少,有二十二个乡的农民靠种玉米和茶树生活。山区农民迫切要求改进玉米、茶叶等作物的种植技术,增加产量,改善生活;但过去县、区、乡各级领导干部却以领导平原地区生产的办法去领导山区生产,每次开会都讲水稻栽培技术,算小株密植账。群众对这很不满意,感到山上作物增产没有办法。干部也觉得对山区生产无法领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共开化县委副书记白长义和县府农林科科长胡玉怀,深入山区基点花桥乡舜山村,和农民研究山区的玉米、茶叶等作物的增产办法。白长义同志和老农民、互助组长座谈、研究以后,把玉米、茶叶的增产办法加以总结,又在山区的许多村子作了介绍。各村农民经过讨论,转变了认为山上作物没法增产的思想,提高了增产信心。
诸暨县领导干部过去工作不深入,作风老一套,有“单纯水稻观点”。山区农民反映:“政府干部只会讲水田增产,对种稻子的人大量贷肥料,对我们山区连讲都不讲;我们放点豆饼、卤晶在六谷和番芋地里,县区干部还要给我们戴上‘不重视水稻’的大帽子。这样下去,我们只有喝东南风了!”中共诸暨县委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派专人到山区作了调查。当和山区群众研究山区增产办法的时候,群众的情绪十分高涨;他们对于产品销路和肥料贷款等提出了一些意见,对于山区作物的增产也提出了许多办法。县委把群众的意见综合起来,制定了改进山区生产领导工作的计划;现在正按照这个计划进行工作。


第2版()
专栏:

德里格尔的遭遇
本报记者 李翼
去年冬天,当着蓬蒿被大风吹得遍地滚动的时候,德里格尔爱上了一个名叫巴音的牧羊人。在三月的月色皎洁的夜晚,人们不止一次地看到他俩并肩坐在羊栏栅的旁边,互相倾诉着爱慕。“德里格尔爱上了巴音”,这是附近居民点里公认的事了。可是,当人们善意地问起她来时,她总是加以否认。这是可以理解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解放那年,她才从比她大二十四岁的“老头子丈夫”那里挣脱了出来,经过了多次的选择,好容易才找到了巴音这个真正称心的爱人。他们的爱情是暗中进行的。她想到索木(区)登记结婚时再正式宣布这个消息。
邻近居民点的一位青年牧人道尔基要结婚了,德里格尔热情地帮助他筹备一切:去合作社买东西,给道尔基缝新衣,还整整做了一大袋奶干子。结婚的第一天,她亲自陪着道尔基到了新娘家。可是,当礼仪完毕,贺礼的女孩子们唱起宴歌的时候,她却悄悄地走出了蒙古包,骑上马就往回跑。有名的飞骑手才音把她找了回来。她的动作引起了女孩子们的种种质问。有的说:“什么原因使你这样不痛快?是你的羊群繁殖的慢吗?解放七年多了,你的羊群由几十只变成了几百只,今年双羔子又是那样多。过去你也曾梦想过有一匹青色马,放牧一大群羊,今天你不是已经都有了吗?”有的猜想她是因为看到了今晚丰盛的礼食,想起了过去的生活,就说:“你现在的生活能和解放前比吗?现在你有的是乳牛,你可以用牛奶、黄油、白面做上一整天的
“海拉末”(类似油炸果子),除非你累了,要不,是没有人敢叫你停止不做的。”最后还是经常和她一起玩的那姆基姆多少摸到了真正原因:“你不高兴,一定是因为你和巴音说定的结婚日子太长了。可是,那是容易提前的,只要你说一句话……”
德里格尔打断了那姆基姆的话,说:“小妹妹们,你们误会了我。我的脸色没有笑容,但是,我的心里却是愉快的。我骑上马跑到外边去,是想乘这个喜日来想想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你们看,今天道尔基的婚礼是多么动人!我高兴,但是,我不能不想到我和许多蒙古族的姐妹们不幸的遭遇。这些悲惨的东西,是不值得回忆的。对你们说了,你们会感到那是多么恐怖。可是,我又想,对你们说说,使你们了解一下,也许你们就会更加珍贵今天的幸福。”
在那黑暗的日子里,德里格尔的妈妈为着讨换两头阉牛、一头乳牛,竟不惜把十四岁的德里格尔,嫁给一个年已三十八岁名叫道尔基的大牧主做小老婆。那牧主的大老婆就是德里格尔的亲姑姑。牧主的算盘是打得十分清楚的。他认为与其出钱雇一个工人,就不如娶一个一辈子不出一个钱的小老婆。自从德里格尔做了小老婆以后,一年四季,总没有睡过一夜好觉。夏季在羊圈上守夜,冬季给守夜的人做夜饭吃。夜间这里睡一回,那里倒一下。白日又要作挤牛奶,拾牛粪,赶着车拉水等繁重的工作。有时边拾牛粪就边倒在地下睡起来了。有一天,老头子丈夫命令她立刻套车搬家。她这个十五岁的孩子,还没有做过这套车的事情。她个子小,力气又弱,把牛拉到车前,却抬不起车辕。老头子丈夫看见她作的不好,一面骂着:“我白白地养活着你!”一面拿来一把长柄斧子,猛的就向德里格尔的头部砍去。她的左额角被砍进去了一个大沟,鲜血流满了脸。今年,德里格尔已是三十七岁的人了,额上的伤疤依然存在。她谈起了这件事,指着她那伤痕说:“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了。我一摸到这伤痕,我就想起了我那挨砍的日子。”
枣红色的马,愿意随着自己的群跑;
我这颗热烈的心,
经常向着你。
生长着的一棵好花儿,
被风吹动着;
在我的心眼里,
你是永远离不开的。
德里格尔给姑娘们叙说了这个蒙古民间流行的歌子,她深深地喜爱这个歌子。她说,在她被那老头子丈夫砍伤后的第四年,她爱上了一个与她年岁相同的勇敢而英俊的牧人色顿布,“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爱情哩!”可是,没有多久,就被丈夫发觉了。
“今天出去看到了什么人?”
“没有看到过谁。”
“草场是平的,你瞒不过我的眼。”
丈夫每天逼着她说出谁是她的情人,用皮鞭子抽打着她的全身。“想起了我的皮鞭子,她就不找她的情人去了。”她丈夫笑着对他的牧工们说。可是,真正的爱情不是鞭子所能够赶走的。德里格尔坚强地反抗着他的鞭打。有几次,她实在忍受不住了,就跑回了娘家。但是做妈妈的总是说这是命该如此,过不几天,又把她送回婆家去。
老头子丈夫命令他的许多佣人来监视德里格尔。她与色顿布很难见面了。但是,就像那歌子里所描述的那样,她的心是向着他的。色顿布呢?也是一样。
他俩巧妙地利用着一切办法进行联系。色顿布经常骑着马在草场上放羊,向他遇到的邻居打听德里格尔的生活情况。色顿布在牧主的邻居中找到了不少的同情人,当着德里格尔发觉了这些人是在同情着他们的时候,每当外出拉水、拾粪,总是请这些人把消息传给色顿布。德里格尔说:“即使是她在几十里以外,她也能够照着约定的时间见到我的。”
可是,德里格尔终未能找到和色顿布结婚的机会。有一次色顿布从阿木古冷回来,染上了严重的伤寒病,一个月以后就死了。在色顿布死去的那年,正是伪满洲国把内蒙古划成许多小部落的时候。德里格尔和色顿布的家正好被划在一个部落里。而这时,色顿布的母亲已给他娶了一个过去根本不相识的老婆。色顿布病倒在他家的蒙古包中,发着高烧,天天喊着德里格尔的名字。德里格尔的蒙古包就在不到五十步远的地方,他在包里喊,德里格尔就在外边应着。这时,她真的不怕她那老头子丈夫的皮鞭子了。“你打死我,我也要与色顿布好。”她坚强地反抗着。丈夫不让她去看色顿布,她却一定要去。她去了,坐在色顿布的身边,可是说不出一句心疼的话。因为色顿布的妻子就在一边侍奉着他。她眼中流着泪水,看着他唵了最后一口气……。
这就是德里格尔过去在婚姻问题上不幸的遭遇。
末了,她又向年青的姑娘们叙述了一首题为“月亮”的蒙古民歌。这首歌子,在她看来,就是她那辛酸、曲折生活的烙印。
十五的月亮,
在空中像灯笼;
十五岁的小孩子,
是父母的灯笼。
二十五的月亮,
也是空中的灯笼;
不到二十岁的恋人,
他是我的灯笼,
我是他的灯笼。
父母没有真正把德里格尔当做灯笼,小小的年纪,就把她无情地嫁给了一个近四十岁的老头子。色顿布和德里格尔互相看做灯笼,可是,色顿布不幸地死去了。只有今天,她才能够愉快地寻觅自己的灯笼。


第2版()
专栏:

作业计划是计划管理的中心环节
——鞍钢实行作业计划的一点体会
鞍山钢铁公司生产处工程师 张钺
一、什么是作业计划
近代工业是一个规模庞大、组织复杂、分工细密、连续作业的整体。拿鞍钢来说,把铁矿石变成钢轨螺丝钉或钢绳,就要经过采矿、洗煤、炼焦、选矿、炼铁、炼钢、轧钢一直到加工制造的漫长生产过程,还要配合上运输、原材料供应、动力供应、机电检修等配合工作。假如没有一种科学的有效的集中管理,就根本不可能让这个生产有机体正常活动,各个环节密切联系,并使整个生产准确的进行。这种管理生产的科学方法就是计划管理,而实现它的中心环节就是作业计划。
一个企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说来,它必须完成国家计划和其它兄弟厂矿的订货分配计划任务。全国各地与鞍钢建立订货关系的已有八百一十三个户头,包括从长白山麓到康藏高原,由蒙古草原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生产和基本建设单位。面临这样的情况,有时我们只要出错了一炉钢,就可能使某项订货不能完成,这就影响在计划经济指导下的其他工厂和矿山不能完成计划,严重的后果则将是在某种程度上延缓了国家工业化的速度,所以说:“国家的计划就是法律”。但要依靠什么把国家计划在一个企业中具体化呢?这就要靠作业计划。
今年四月八日的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作业计划就是把生产计划具体化,把它具体化到各个车间(坑口)、工段、小组,各个工序和工种中去;经过它可以把各个车间、各个工序、以及各个科股有机地组织起来,共同为完成生产计划而努力。”更通俗一些说,作业计划是组织生产的必要方法,它解答了以下几个问题:1、生产什么?(品种、尺寸等)2、用什么来做?(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备品的数量和种类)3、怎样做,由哪一部门做?
(生产程序和方法的决定)4、何时做,做多少?
(工作的进度)假如把作业计划附上实际完成情况并使之形象化,就成为指示图表。所以二者虽不是同一事物,却有密切的关系。
二、实行作业计划有哪些好处
1、提高设备能力和作业率
作业计划的任务,不但在于完成国家计划和订货任务,使领导及每个工作人员心中有数,其积极的意义还在于通过作业计划能够提高设备能力和作业率。鞍钢化工总厂自实行作业计划和指示图表以后,焦油车间的蒸溜能力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洗煤车间存煤能力提高了百分之十五,炼焦车间自实行苏联专家建议采用循环检修法固定推焦周期后,作业率由百分之九十九点四,提高为百分之九十九点八,全年可增产焦炭数千吨。初轧厂按指示图表生产以后,一九五二年十二月每小时轧钢量提高了百分之十二。
在生产能力不平衡的情况下,不断争取相对的平衡,是生产管理上的一项重要工作。掌握了作业计划和指示图表,就可以及时针对它所指出的问题,采取措施,消除薄弱环节。过去,中板厂加热炉的能力不足,时常发生待热现象,去年年底经苏联专家马卡洛夫同志重新设计改建以后,提高了加热能力,这时轧钢机却又显得能力不足,配合不上了。现在他们正加强对轧钢机的调整和检修,以求在更高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取得新的平衡。
2、减少半成品、未完成品的储备量,并加速资金周转
为了实行经济核算,降低成本,使国家资金发挥更大效能,首先就必须把生产周期缩到最短的限度上,并要尽可能减低半成品和未完成品的储备量。一九五○年初,鞍钢因没有订货分配表,排不出作业计划,盲目生产的结果积压了几千吨钢板。有了作业计划和指示图表以后,情况就大大好转。三年来全公司储备钢坯的数量逐渐减少,就是作业计划逐渐进步及重视资金周转速度的结果。
3、均衡生产
一个企业不仅要完成计划,并且要每月每周每日均衡地完成;不单单是整个企业或全厂完成计划,而且要每个车间、每个工段、每个小组、每台机床都普遍地完成计划。实行作业计划和指示图表,就可以逐步接近这个境界。中型轧钢厂在一九五二年九、十、十一三个月,即未实行指示图表时,生产先松后紧,每月上旬与下旬产量相差百分之二十以上。实行指示图表以后,一九五三年二、三两个月每旬产量相差在百分之六以下,昼夜的生产情况也均衡了。
4、使领导者从事务主义的泥坑中解放出来
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善于运用作业计划这种先进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来组织生产,运用系统的职能机构,特别是生产调度机构来指挥生产,否则,必然陷入事务主义的泥坑。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是完不成任务的。中型轧钢厂在实行作业计划和指示图表以前,厂长及其他负责同志常常在晚间接到告急的电话,或者亲身到厂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例如轧滚不能用,备品供不上等等。自从实行作业计划,建立值班长专责制,实行按指示图表工作以来,工作上了轨道,有了预见性,不需厂长“事必躬亲”了。但这种领导方法目前还没有被鞍钢所有领导干部推广。譬如耐火材料厂因人员不足,由工段长、车间主任到厂部的领导干部全是长白班,既没有值班长制度,调度系统也不健全,所以领导很被动,解决问题不及时,产量质量都是白天好晚上坏。
三、作业计划的编制检查和贯彻
1、编制作业计划的原则
(1)系统。作业计划和指示图表必须由上而下,系统地、有机地联系起来。近代企业的生产,是许多不同的环节、各种因素错综联系着的,编制作业计划时就必须适应这个特点。由管理机构的每月每周的作业计划到各车间工段的指示图表,都必须互相衔接,紧凑配合,层层保证,互不脱节,从而连成一串,结为一体,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编排月、周、昼、夜和轮班的作业计划,是计划越来越具体、越准确的深入过程,它们相互间不能取消代替,而是层层保证。
(2)全面。生产任务的作业计划和图表,是一切计划和图表的核心,但必须与运输、检修、动力、原材料供应的作业计划全面配合起来。如果单纯地、孤立地只抓紧生产厂矿生产任务的作业计划,而放松其他辅助部门和供应部门的作业计划,特别是检修及备品供应的计划,则生产计划必然落空。鞍钢在这方面作的很差,今年二月份薄板厂检修工作一月三变计划,即是一例。
(3)准确。作业计划固然不可能要求它是绝对准确,百分之一百地完成,一点不能变动;但如果编制时细致地考虑问题,真正抓住了生产的规律,那就完全有可能争取最大限度的准确性。鞍钢曾因炼钢厂不能完全按钢种出钢,而向外订货,增加一部分钢锭作为周转,并尽量利用自己的储备钢锭来作调剂。这样就减轻了对轧钢各厂生产的影响。预见到计划有被打乱的可能,就要采取适当措施来补救。例如三选矿延期开工,精矿不能平衡,公司就曾利用回收的尾矿补足需要。三年来我们所遇到的打乱作业计划的因素,除不能按钢种出钢而外,还有订货变更多、检修计划不准确、备品供应不足、原材料供应无保证以及运输不正常等等。
2、编制作业计划的根据
基本的根据是最主要的,其他根据也是要考虑的。
(1)基本根据:国家计划,订货分配表。
(2)其他根据:检修计划,平均先进定额,设备能力及使用情况,原材料平衡(包括自用的成品、半成品),动力平衡,运输平衡,技术规程,安全规程,技术条件和生产程序,生产任务完成情
况。
3、检查的必要
贯彻作业计划必须强调检查,尤其要有健全的调度机构来监督保证。四月八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也曾指出:“但有了作业计划,还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真正要实现计划,还必须有一个中心机构去监督执行。因此,在制订作业计划的同时,必须先把生产调度责任制建立起来,……”调度室是每小时检查进度的,它掌握的范围是轮班和昼夜的作业计划。其他按日、按周、按月的作业计划,必须由企业厂矿、车间、班组依不同情况制就,分列计划和实际数量,算出完成百分比和累计数量,定期由专人专责进行检查。鞍钢在这方面作得还不够好,这次讨论计划后要加强和改进。
4、贯彻的方法
要贯彻作业计划,首先必须认识到作业计划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它能正确地领导生产,具体地组织生产,贯彻各种规程制度,联系各个机构单元,深入到群众中去,以求最终实现计划管理,完成有节奏的均衡生产。它既是计划管理的中心环节,又是计划管理的集中表现。因此,首先要建立各种汇报制度、交接班制度、值班主任制、专责制,把作业计划当作任务交给各级生产干部,分层负责。其次,要通过作业计划,联系生产、运输、检修、动力、原材料供应的各种职能机构以及生产上厂与厂、车间与车间、工段与工段的不同单元,把它们组织起来。作业计划要像穿连着许多珍珠的丝线一样,起联贯的作用。最后,还要把作业计划用指示图表的形式使每个实际操作的工人人人心中有数,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活,每一小时要完成多少工作量。这样才能在生产链条最基本最原始的地方做起,以保证作业计划的完成。这一体会,是由鞍钢作业计划执行得较好的中型厂所启示的,现在鞍钢正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
不难明白,把作业计划单纯地肤浅地认为是编数字、划表格的看法是错误的。把作业计划交给生产管理员,或认为生产科长一人干就可以,也是错误的。
四、几个思想问题
鞍钢在推行作业计划和指示图表当中,曾发现几个错误思想和错误作法,这是必须批判的。
1、条件论
有的人认为作业计划既然要准确,那就应该等定额和原始记录完全准确以后才能实行。这是把问题绝对化的看法。定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先进生产者的经验随时可以打破旧的定额。要求作业计划准确,并不是说要作到计划与实际丝毫没有差别。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因素是没有预先发现或不易预先发现的,一定要在实践中才能逐渐认识。因此,不会有也不可能要求有绝对的准确性,而是要求并争取相当的但又是最大限度的准确性。
又有人认为本单位生产复杂,设备和管理还成问题,所以不能实行作业计划和指示图表。他们说:“要实行指示图表,除非图表自动化。”这实质上是“取消主义”的思想。事实恰恰相反,情况的好转要经过人们主观的努力,而作业计划和指示图表就正是促成转变的有力武器。中型厂起初矫正滚的存储和使用是混乱的,实行指示图表,建立专人清点制以后就容易掌握了。而且,越是生产过程复杂的地方,越要实行作业计划和指示图表。我们不能想像机械总厂没有作业计划而能正常地工作。他们编制作业计划,需要有七个人由每月十日搞到二十五日才能作完。作业计划做得比较细致,生产过程包括面也较广的化工总厂和大孤山铁矿,其情形也与机械总厂相差不多。
2、“分责制”
由于不了解作业计划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由于对责任制的体会不深,某些人就把实行作业计划和检查作业计划当作党、行政、工会、青年团平摊的工作。弓长岭铁矿个别同志就有类似的看法。此外,关于作业计划归谁负责归谁领导,也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应该是由行政上的生产副厂长领导作业计划,由生产科负责并作具体布置,党、工会、青年团协助、支持和监督,不能平摊责任,更不能代替行政。
3、照抄
根据鞍钢办作业计划人员训练班的经验,大多数学员都希望学一套现成的、拿回去就可以马上在本单位使用的作业计划制度和指示图表样式,因此对基本的意义和原则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在铸管厂就曾发现有把日作业计划做好之后,就决定取消周作业计划的打算。在推广中型轧钢厂的经验时,也发现有些厂把中型轧钢厂的计划与图表原封不动照抄一份的作法。必须认识到作业计划和指示图表既是具体指导生产的行动指令,它的编制就一定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把别的单位的经验照抄是行不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