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济南市进行普选重点试办的选区已作完人口调查和选民登记工作
济南市普选工作于四月八日开始准备,十三日调训干部,十五日成立了市选举委员会。市选举委员会成立后即研究了全市普选工作计划,并确定在第二区进行重点试验。
济南市第二区共辖六个公安派出所,人口共计六万七千六百九十七人(普选前统计数字),划分为四十四个选区。普选工作先自第二、五、六三个派出所范围内的选区开始,现在已经作完了训练街道干部、对群众的初步宣传、人口调查、选民登记等工作,并正在审查选民资格,其中绝大部分选民已领得了选民证。另外的第一、三、四三个派出所范围内的选区,也已作过对群众的初步宣传,并已开始进行人口调查和选民登记的工作。
对群众宣传的主要方式,是由报告员事先作好准备以后向群众进行讲课。报告员根据宣传提纲准备讲课后,先选一两个报告员在一两个选区试行报告,其他报告员参加旁听。报告后即根据群众反映,总结优缺点,并补充、修正内容,然后再由各报告员分赴各选区向群众进行讲课,然后再由技术干部或街道干部领导群众分组讨论。讲课内容分为二课:第一课是普选的意义、选举法的主要内容和对普选应抱的态度等;第二课是人口调查和选民资格问题。群众参加听课是分日、晚两班,由自己择好时间编定。此外并组织人力对空白点进行补课,根据群众思想情况,根据不同对象进行座谈讨论,深入宣传动员。
经过宣传后,广大群众对普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工人的情绪很高,他们积极参加街道集会,认真听讲、讨论。如?养院织布工厂工人,除留看家的三人外,其余三十七人全部参加了听讲和讨论。有一照像业工人小组一致表示: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积极搞好业务,提高生产质量来迎接普选,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特别要注意揭穿坏分子造谣;对官僚主义、压制民主和违法乱纪行为也要开展斗争。街道妇女特别是劳动妇女也很积极,大都参加了听课和讨论。工商业者一般也表示拥护,有些已在打听“如何提名”。
广大群众经过深入动员,都很认真地按时到登记站进行登记。有许多人还准备了“草单”,先把要登记的主要项目记上,以免临时疏忽遗忘,并节省登记时间。领到了选民证的群众都很高兴,称选民证为“宝贝”、“千金难买”。他们有的把选民证放在箱子里,有的用纸包着,有的放在镜框里。
在群众情绪高涨的民主运动中,经过人民群众认真讨论,审查小组审查和政府批准后,有些地主依法改变了成份,得到了选民证。如小兴隆街一地主,卖菜过了五年,平素表现还好;这次改变了成份,得到了选民证,很高兴。他的女人还出来要给军属义务洗衣服。有一些曾在蒋伪军政机关作过事的人员,在普选开始时存在着不少顾虑,经过审查小组审查同意,给予了选民证,也安了心。东前道崔凤楼(国民党统治时,系三青团分队长)在领得选民证时高兴地说:“解放五年来,的确使我受了很多教育,这次人民给了我选举权,真是一生中最高兴的事。”(吴大羽、安日华)


第3版()
专栏:

济南市第二区普选重点试办工作是怎样进行人口调查和选民登记的
中央政法机关济南市建政工作组
济南市第二区普选重点试办工作,第一批共十八个选区,已于四月底到五月初作完了人口调查和选民登记(包括审查选民资格,发选民证)工作。
这两项工作是在普遍进行宣传和大体上弄清了居民情况的基础上,以选区为单位设立登记站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为了便利群众,登记站还根据居民居住情况,选择两三个点,采取了巡回登记的办法。进行的步骤大体可分为三步:一、深入动员群众作好准备,并按各街道院户分布情况制定院户一览表;二、分批分片组织和带领群众到站登记。登记完毕即以人口调查登记表对照院户一览表查核有无漏户之误,对照派出所之户口活签查核有无姓名项目之误,对照选民登记表查核有无选民人数之误;三、全面复查,由技术干部、居民委员等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户,以人口调查登记表对照户口簿、选民登记表,对选民证一一仔细查对。工作到此即基本告成。
关于人口调查工作
一、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人口调查登记工作的要求是不遗漏、不重复、正确无误,同时必须便利群众,尽量少耽误群众的时间,不误生产。它的特点是出一点错就要影响全盘。因此,在领导方面就必须十分重视,在事前认真训练好干部,使他们都充分地认识这件工作的政治意义,工作任务与要求,以克服自满麻痹和责任心不强的思想作风。一般说来,登记人员起初在不同程度上都认为这项工作“没有什么”,特别是搞过户籍的同志,更认为“户籍比这繁杂都能搞,这么几项表还有啥”;也有些同志则认为“反正领导上不能挨个检查”,态度极不严肃;还有一些同志则在这个生疏的工作上提出竞赛,盲目求快。事实证明,这些思想作风都是极其有害的,错误往往由此产生,而为了查核纠正错误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力量。其次,对群众也必须进行普遍而深入的宣传,使人口调查登记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宣传工作作好了,群众就可以解除一切顾虑,自觉地前来登记。如小王府选区在普遍进行了宣传后,又通过居民小组座谈,根据群众领会程度和准备情况作进一步的宣传动员,并交流准备情况。群众绝大部分都作了准备。到登记时,户主普遍记下了全家人口的出生日期,有的一户人数较多不易记忆的,还准备了“登记草单”,无名字的妇女有些也自己起了名字,还有六十一个人自觉地纠正了过去的假年岁。但有的选区由于宣传动员不够,结果登记后还发现不少人过去的假年岁没有得到纠正。因此,要作好人口调查登记这一科学工作,干部和群众必须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技术上的准备。
为了便利群众,并使工作能够有秩序地顺利地进行,在组织工作上也应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方面的工作很多,主要的应该是:除分组分片依次组织群众到站登记外,登记站最好设一等候处,并配备一个熟习业务的宣传员。群众来时一般都很高兴,但由于摸不着头绪,对这一工作的疑问还是很多。此时宣传员即应好好接待他们,给他们排好顺序,找好坐处,并介绍登记站的情况;然后藉他们等候的时候,扼要说明选举意义、登记中应注意的事项和注意保存选民证等问题,并可结合解答群众不明白的问题,检查一下群众准备的情况。因此,宣传员的训练工作应事先作好。凡这样做了的,既便利了工作的进行,群众反映也很好。
由于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经验,而工作又要求不能有一点错误,因此,除启发登记人员认真学习文件外,先选择了一个选区进行试验,取得初步经验后再全面推行。
二、在进行工作中,登记人员接待群众的态度必须和蔼和耐心。群众虽然每一项都作了准备,但就怕到站上人多的地方说错了不好看,因此到登记桌前一站,有的人心里就有些紧张。登记人员此时如能和气地从头到尾慢慢地发问,就会使他们的心情逐渐安定而顺利地一一答复。如果登记人员态度稍有一点冷淡或带急躁情绪,他们不自然的心情就会加重以致答错问题。但登记人员由于工作紧张,上了班就顶到底,问了这个问那个,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因此就必须再三教育登记人员要和蔼、耐心。正如有的同志说:“能否使群众愉快地来愉快地去,就成了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志。”
三、除以上所述外,还必须注意找窍门,在技术上研究出一套办法来。根据各个选区的体验,在问话和填表方面,应注意下列几点:(一)问话要有次序,最好先问门牌,再问外出人口,三问户主,四问常住人口,再依次问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先问外出人口再问户主,是因为城市里户主外出的很多,因而要改户主,如先填了户主就不好改了;(二)计算年龄时,为了便于群众分清和记忆,可在宣传中告诉群众:“凡公历六月三十日(旧历五月二十日)以前出生的,按虚岁扣除一岁,以后生的扣除两岁”,但群众在登记时有的就已扣除,有的还扣除错了,有的仍是虚岁。因此就须问明虚岁实岁和属象后再填;(三)城市住民口音不一,因此不能主观推断,必须问得清清楚楚再填。如小王府一个选区检查出因问得不清楚填错名字的就有五人;(四)填表时写字必须正规,不然也容易出错误,如有一个选区将六岁的六字写分了家,选民登记时看成“二八”岁而发给了选民证,结果孩子的母亲当场退回来;(五)落笔时必须仔细认真,否则也易写错,如因写熟了“一九××年”,在遇到一八××年出生的人就容易写成“一九××年”,一差就是一百岁;也有的把男的写成女的,写错了还不容易发现;(六)工作告一段落,即应抓紧检查,及时纠正差错,不少的选区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检查一下当日工作,对于改进工作,纠正差错有很大帮助。检查工作时并应指定专人掌握,以求统一。
关于选民登记工作
选民登记(包括选民资格审查、发选民证)的目的,就在区分谁有选举权和谁没有选举权。而其中的关键问题则是审查选民资格。在这工作中,主要的就是划清敌我界限——政权主人和专政对象的界限。划清界限的主要问题,实际就是清理过去历次社会改革运动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因此,领导方面必须充分认识确定选民资格这一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事先作充分准备,并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来作。而干部对政策也须有明确统一的理解。因此,我们对审查选民资格的基本经验是统一思想,做好准备,充分发动群众。
一、为了使干部对政策有统一正确的理解,首先必须启发他们认真地学习文件。此次审查中,有的干部由于对文件学习不够,或是只有一般概念的理解而不能具体运用,因此,在讨论一个地主改变成份问题时,要上下反复若干次,影响工作的进展。此外也有不少的选区采取分类选出典型,再加以分析研究,从而使审查人员能够具体明确地掌握政策界限,并进一步回到群众中去作宣传和搜集材料的办法,其效果就很好。
二、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是指根据邓小平副总理报告中所提到的关于解决历次民主改革运动中的遗留问题的精神,对于已被管制的和漏网的反革命分子及其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分子,事前加以甄别和清理。有些必要的手续,如地主改变成份等,也要事先尽力办好。只有这样,才不致临时仓促从事,使工作陷于被动。在这一方面,由于我们事前做得还不够充分,曾推迟了整个工作的进程。这是一个教训。
三、要充分发动群众来做选举工作,必须在工作中走群众路线。在登记前,各选区的选民资格审查小组即应通过民选产生,并在选举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因为对很多的人都要进行一次慎重而负责的有无选举权利的辨别,如果没有从各街道人民直接推选产生、密切联系群众的审查小组,是难于作到的。由于选民资格审查小组使命重大,因而群众对于审查人员的挑选及其活动也非常重视,因此,审查人员必须具备历史清楚、为人公正、热心工作、联系群众、了解情况等条件,并将这些条件在宣传中即向人民提出酝酿。审查小组产生后即应通过一定的教育,使其了解和掌握政策。同时,在其产生的方式上及以后的活动中,也应认真贯彻民主的原则。只有这样,当选的人员才能感到人民给了他无上的信任,是莫大的光荣,而积极依靠群众,参与工作。事实证明,这样产生的审查人员一般都能与群众紧密联系,工作积极性也很高。有的为了工作连饭都顾不上吃。群众也能积极协助他们和向他们反映情况,如逃来城市的地主分子的材料,绝大部分都是由他们弄清的。
最后,在选民登记工作中也应注意下列事项:
(一)初步确定没有选举权的分子,应尽量着其亲自到站登记,以防止漏登,并便于审查;(二)登记时审查小组应准备记事本,以记载审查中的问题,以便正确处理;(三)被审查者如有不服,可着其等候最后解决,以免当场发生争执,影响工作进行;(四)选民登记人员也要注意核对人口调查登记有无差错,防止照抄;(五)填发选民证时字体要端正,并保持洁净,因为群众非常珍惜此证,如果写得不好就会引起群众不满;(六)发选民证者必须严格保管选民证,用了多少,还剩多少,都要记账,毁坏的也要保全,以便统一焚毁。


第3版()
专栏:

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附设第一期经济建设研究班的收获和经验
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
中共中央华北局党校附设第一期经济建设研究班于今年二月二日开始,四月二十七日结束。研究班的目的是为今明年在职干部学习经济建设理论训练教员。正式参加研究班学习的干部共四十九人。其中作工业、农业、贸易、合作社等工作的二十五人,作宣传教育工作的二十四人。一般说来,原作经济工作的同志有不少实际工作经验,原作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有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两部分同志组织在一起学习,在互相帮助上很有好处。在全部学习过程中,学习情绪始终饱满,而且是愈学情绪愈高。
研究班的学习材料是:“联共(布)党史”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部分著作及我党中央一部分有关经济建设的指示。学习方法采取“少而精”的原则,以自学为主,辅之以讲授和专题报告。请教员讲解了“联共
(布)党史”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有关中国经济建设的问题,请了华北一级负责同志作了专题报告。
研究班的教学方针和步骤,首先要求有重点地深入研究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苏联的经验,然后结合研究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政策问题和思想问题。根据教学方针,在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时,研究班强调注意以下三点:
一、有重点地而又不孤立地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经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对短期的研究班来说,要从各方面进行广泛地研究是有困难的;因此必须采取“少而精”的原则,有重点地进行学习。这次着重研究的是: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学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商业、社会主义建成和联共(布)党、苏维埃国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等问题。为了使大家集中精力研究主要问题,一方面批判了学员中的贪多思想和部分同志只注意具体业务问题而不认真读书钻研理论的思想;一方面编写了研究提纲,提示了主要问题,规定了参考书目和学习的步骤与时间,又请教员对主要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讲解。同时也注意引导大家在学习主要问题时,注意苏联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政治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国民经济内部各种经济成份间的关系、工业农业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免使学习重点陷于孤立。学习中的经验证明:这种“既有重点又不孤立”的学习方法,不仅对领会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经验很有好处,而且使大家在思想上也提高了一步:懂得了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问题,如何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如何从全盘工作中找出中心环节,从全局观点考察部门工作,以便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这样就可使大家更切实地感到自己工作的重要,加强了工作责任心,克服了思想上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在全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正确运用了这一方法的。但仍有缺点。主要是学习第九章时对工农联盟问题提得不够明显,学习第十二章时不恰当地强调了以苏联新宪法为研究中心,而把建成社会主义问题放到了次要地位。此外,在开始学习时只强调了抓住重点研究主要问题,对联系苏联当时国际国内情况注意不够。其中有些偏差以后都纠正了。
二、从苏联历史的发展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经验。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问题,学习时,都是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直叙述到社会主义建成,而以“联共(布)党史”第十章和第十一章为中心来学习的。这样学习的好处是:可以清楚地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基本规律,可以领会列宁、斯大林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了什么理论,在新的情况下又怎样发展和丰富了这些理论,以及当时联共(布)党和苏维埃国家怎样根据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制定政策和具体措施。这样,便于大家根据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苏联建设的理论和经验。为此,这次在教学中注意了按照历史年代进行系统的研究。对“联共(布)党史”第九章以前有关经济建设的重要情况和问题,作了综合研究,并适当选读了一九二一年以前列宁、斯大林的有关重要著作。虽然在分别研究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和农业集体化时,又重复研究了一些问题和文件,但这种重复是不可避免的,有时也是需要的,是有益无害的。当然过多的不必要的重复是不好的。
三、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时,要时刻注意到与反对派及各种敌人作斗争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同志们看到,社会主义建设依然是一个艰苦斗争的道路,以便使头脑更加清醒,提高警惕,并更加坚信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当然,不是为了更好地领会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而是专去钻研反对派的错误论点,是不对的。另外,把反对派的帽子随便套在有某些类似观点的同志头上,说某个同志和皮达可夫一样,也是不对的。
根据教学方针,在运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经验来研究中国经济建设问题时,研究班强调注意以下两点:
一、从中国社会经济情况出发,首先要区别开我国和苏联具体情况和具体条件的不同,同时又要看到我国与苏联经济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是一致的。如果不加区别是不对的。有些同志曾有过学习苏联不问条件只学结论的情况。也有些同志,有时从书上看到一段论述或听过一个报告,就想赶快照样处理当前的工作问题。这样运用苏联经验,是教条主义的、形式主义的,很危险。这常常是工作中盲目冒进偏向产生的原因之一。看不到我国与苏联经济建设的方向和道路的一致也是不对的。有的同志检讨过去过分强调我国与苏联不同,过高估计了自己过去的经验,因而不愿意运用或不敢接受苏联的经验,不去研究列宁、斯大林关于经济建设的理论。这是不了解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对我们工作的指导作用,不了解苏联的经验对我们工作帮助的巨大意义。这常常是保守主义偏向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有重点地研究当前党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树立正确思想,批判错误观点。由于研究班学习时间短,不可能把中国经济建设各方面的问题都展开研究,只能集中力量研究当前经济建设工作中几个最主要的问题。
在工业方面:首先研究了工业建设的方针问题。学习中发现:“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业化”对不少同志来说,是一个很模糊的抽象的概念,甚至有些作工业工作的同志,对工业建设的方针也了解得不大清楚。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使我们的工业建设遭到更多的困难。这次,经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理论和经验以后,再来研究我国工业建设的方针问题,特别感到眼前明亮了,深刻地认识到中央的建设方针,正是根据列宁、斯大林关于工业化的理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体会到工业化特别是首先发展重工业和有重点地进行基本建设的重要意义;体会到毛主席号召“走俄国人的路”、“学习苏联”意义的深远。并自觉地批判了自己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重视工业建设的思想。其次,研究了工业建设与各种工作的关系问题。从思想上批判了不顾全局的地方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不顾国家计划的盲目发展、百废俱兴的思想。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上,有些同志检讨了过去对中央统一管理大企业、大量调集干部和资金思想不通,认为地方工业没有前途的错误。也有些同志检讨了过去到中央和华北局来开会,要求“多分点钱,多分点权”的错误,认识到没有中央统一集中的领导,是不可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而没有国家工业化,其他各种工作也就不可能有高度发展。在工业、农业、贸易等各部门间的关系问题上,许多同志检讨了对国家计划观念薄弱的错误:过去多是孤立地
“单干”,互相配合特别是如何服务于国家工业建设,注意得很差。工作中有很大盲目性,互相间也常常发生一些不协调现象,增加了工作上的困难。经过学习,树立了全局观点,并且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全部工作中的适当位置,和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农业方面:着重研究了党在农村中的政策、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规律、目前党的互助合作方针以及自愿互利原则等问题,批判了盲目冒进和命令主义等错误倾向。学习是从具体分析当前农村经济情况和小农经济的特点开始的。从学习中看出,许多同志对农村经济情况和小农经济的特点了解很差,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些特点究竟对党的政策、对实际工作具有什么深刻意义;因而在思想上发生混乱,在执行党的政策时发生错误。在研究当前互助合作运动发展情况、组织形式、发展规律以及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各种条件等问题时,可以看出不少同志过去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这次,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改造小农经济的理论和苏联的经验,分析研究了农村工作中盲目冒进和命令主义的具体材料以后,对中央的互助合作政策及当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了解是深刻得多了;对于农业与各种工作特别是与工业的关系,认识的也更加明确了。
在商业方面:着重研究了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了国营贸易、合作社、私营贸易的关系,以及价格政策问题。注意批判了国营贸易与合作社的供给制思想。
此外,在学习各方面的问题时,都曾经注意到加强党的政治思想领导和宣传教育工作应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作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也都对过去工作作了检讨。
经过这次学习,大家深深感到学习理论的重要;不仅自己表示要在此次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在实际工作中努力钻研理论,而且决心要把本部门本地区的理论学习搞好。


第3版()
专栏:

各地集中训练担任基层选举工作的干部
各地为迎接即将开始的基层选举工作,正在抽调大批准备担任选举工作的指导干部和技术人员集中进行训练。
各地对于参加选举工作的干部的训练,大都是按照当地开展基层选举运动的步骤分批进行,其中参加典型试办和第一批基层选举的干部目前正在集中训练,或即将开始训练,许多省、市并拟订好参加第二批或第三批基层选举的干部的训练计划。山东省完成第一批基层选举所需要的约七千名指导干部和五千多名技术人员,即将开始训练,要求在六月中旬训练完毕,第二批基层选举时需补充的一万零五百多名指导干部和六千七百多名技术人员,预计在九月上旬可训练完毕。东北区吉林、松江、旅大等省、市已训练好七百八十多名干部,其他省、市也准备从五月中旬到七月中旬这一期间进行训练。河南省第一批指导基层选举的五百八十七名干部的训练工作,已在五月下旬开始。甘肃省由省级机关抽调参加基层选举工作的一千四百多名干部,已在五月十日、十六日分两批开始学习。
有些省、市参加基层选举干部的训练工作已经完毕,这些经过训练的干部已经或即将到典型试办地区进行实验。上海市、济南市、陕西省等地正在参加基层选举典型试办工作的干部,事前都经过了训练。重庆市第一批指导基层选举的四百名干部五月底即可训练完毕,成都市参加第一批基层选举的指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八百多名也已经训练完毕,他们将被分配到各区,参加典型试办或第一批基层选举。
有些地区采取由省级机关召开有关部门的干部会议或抽调干部集中学习的方式,对干部进行关于普选工作的初步训练。贵州省人民政府政法部门已抽调县、区级干部三百四十一人集中学习有关普选的文件。青海省人民政府在四月下旬就抽调了各县民政科长和区民政助理员集中训练,然后组织他们参加基层选举的典型试办工作。
各地对基层选举干部进行训练的内容,大都是组织他们学习“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中所规定的有关文件,以及有关办理人口调查和选民登记的业务常识。各地党政领导机关的负责人对这一训练工作都非常重视,亲自给他们作报告和解答问题。中共松江省委员会副书记王一伦以及松江省人民政府民政厅长、人事厅长曾分别向基层选举训练班学员作了有关普选的意义、步骤、方法等问题的报告。(据新华社讯)
江西省训练普选干部的工作,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下全面开始。专门讨论选举问题的省第四次民政会议开了十八天,已于最近结束。这次会议除主要确定了全省选举工作的计划和步骤外,还纠正了很多干部对选举意义与选举方法的很多错误认识。会前,有的干部认为选举是一件细致的规模巨大的新工作,没有经验,害怕做不好,出岔子;有的对选举法的普遍性认识不足,认为选举法规定“太宽”,怕充分发挥了民主反而会把选举工作搞坏;有的强调生产与选举有“矛盾”等等。经过学习、讨论、批判,先后一共解决了一百五十多个具体问题,提高了干部对选举意义的认识,明确了具体工作方法,给全省训练选举干部、全面开展选举工作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会后,参加会议的干部都回去在专、县、区进行了传达,并取得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同志的重视,全面按计划开始训练干部。
省选举委员会根据中央指示,计划在全省内按人口比例训练三万九千多名干部。训练干部的来源是:脱离生产的专、县、区、乡干部,规定甲等县四十人,乙等县三十五人,丙等和丁等县各二十五人。这些干部大部集中在专区进行重点训练,将来要担任基层选举工作组长。另一部分是训练不脱离生产的干部与技术干部,总共分三期进行训练。训练的方法,主要有会议和训练班两种。五月二十三日左右,全省六个专区和一个特别区均已积极准备和开始训练第一批基层普选的县区脱离生产干部。抚州专区已抽调了二百六十余名干部开始训练。很多县也已积极准备。鄱阳县集中了二百九十余名区乡干部和百余名技术干部,开始训练,计划五月底结束,六月初在三个区的三十个乡进行基层选举典型试验。乐平县计划在第四区十三个乡进行普选的重点试验。赣县、玉山、铅山等县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与生产季节订出了县的普选实施计划。为了使全省干部认识普选工作的伟大意义,积极参加这一工作,认真进行宣传,全省干部已从五月下半月开始学习选举法和有关文件。省人民政府邵式平主席在五月二十二日向省级机关三千余名干部作了学习动员报告。有些专区和县、市的负责同志也向干部作了报告。(王昆山 于明春)


第3版()
专栏:

从石山上移下来的瑶族人民
本报广西记者站 孙祖年
出广西田东县城,向南,跨过右江,沿着它的支流——清水河进发,约五十里,便到了一个新建的乡——新发乡,那里住着新移来的瑶族人民。
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实行着消灭少数民族的政策;反动派把这个瑶民原来住的地方,叫做“同化乡”,把瑶族人民逼上陡峭的石山,使瑶族同胞常年生活在简陋的茅屋或山洞里,被迫改变服装。他们在石缝里种植玉米和杂粮,产量很低,生活非常贫困。陇略一个村九十七户瑶族同胞,除了十户能勉强维持生活外,六十一户每年缺六个月至八个月的粮食,其余的人则终年靠野菜充饥。耕牛、农具、种子、肥料则家家缺乏。有不少瑶族同胞一家五六口人伙穿两、三套衣服,经常遭受严冬和长夜寒冷的侵袭。瑶族同胞在这种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日子里,很多人被折磨得面黄肌瘦。
中共田东县委会和田东县人民政府为了改变瑶民的贫穷生活,为了他们的长远利益,决定帮助他们从石山上迁移到土质较好的地区。县人民政府民政科并派出三个少数民族干部,配合当地区人民政府进行移民工作。由于过去国民党反动派挑拨民族团结的历史影响,开始时瑶族同胞对迁下山来存有很大的顾虑,如怕强迫改变风俗习惯,怕僮族压迫欺侮他们,等等。为了解除顾虑,该县在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上进行了动员,说明迁下山来的好处,保证搬出来后一切依照他们的风俗习惯;僮族代表也表示了帮助瑶民的诚意,并且组织瑶族代表下山参观。瑶族干部韦日景也回乡协助移民工作,他不分昼夜的在瑶族同胞中宣传毛主席的民族政策,并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说服思想上有顾虑的瑶族人民。瑶族人民很相信自己本民族干部的宣传,很快地一传十,十传百地影响开了,一致认识了移民区比原来石山区好得多。去年三、四月间,从高山野岭上迁移下来了一百四十六户瑶族同胞。
人民政府给迁下来的瑶族同胞新盖了房屋,分配了荒田荒地,还发给每人口粮、衣服、蚊帐,贷给了生产中必需的工具,每五人贷耕牛一头;还派了一个卫生员长期住在这里,为他们治病。附近的僮族人民发挥了团结友爱的精神,对新迁下来的瑶胞热情地欢迎和积极地帮助。很多僮族农民自动送木料,上山割茅草,为瑶族同胞添砌新房。有的还接济他们口粮和农具。高寨村的僮族同胞半月内帮助房屋不够的瑶民盖砌了一百四十多间房,使瑶族同胞愉快地安居下来。目前这里的瑶民住的房子虽然还很简陋,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还不十分充足,但比原先住在山上时衣不避体、终日不得一饱、在石头缝里进行生产的时候是好得多了。
一向住在石山上的瑶民,从来没有使用过犁、耙,没有种过水稻。当人民政府发给他们大批犁、耙、锄头等农具,贷给他们耕牛时,他们不知道怎样使用。妇女牵着牛、男的掌犁,在田里东颠西倒,累得满头大汗,牛也累得喘不过气来,但犁舌总不入土;入了土也不均匀,不是太深就是太浅;有的把犁头都犁断了;播种、插秧就更不会了。这些现实困难,曾引起一部分瑶族同胞思想动摇,认为这困难解决不了,仍想回石山去在石头缝里种杂粮和玉米。附近僮族农民知道了这一情况,各村立即召开会议,决定有组织地分头去教瑶族同胞犁、耙田地、播种、插秧、管理用水、饲牛、用牛等农业生产技术。瑶族农民蓝以满耙田时是由低处往高处耙,耙来耙去总是耙不平,僮族农民黄有信就教他由高处往低处耙,结果耙得很好。插秧时蓝以满以为田里水越多越好,黄有信就教他把水放出一些,使秧苗露出水面,以免被水浸死。在黄有信的帮助下,蓝以满很快地学会了农业生产上各种技术,就又积极地去教本民族的农民。这样,所有的瑶族农民都迅速地学会了耕种田地。原来想搬回石山的人,也不再想回去了。
新建立新发乡的瑶族人民,去年得到了较好的一次秋收,现在又收割麦子了。勤劳的瑶族人民在山谷或山脚处的田野上辛勤地操作着,所有的田埂都培着新土,秧苗绿油油的长在水面上。人们从高处修筑了一道细渠,将山沟泉流弯弯曲曲灌引到田里来。这里的荒田已变成了良田。


第3版()
专栏:

三年来全国各地出版了大量少年儿童读物
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和少年报社,三年来出版了大量的少年儿童读物。这些读物增进了少年儿童的各种课外知识,并帮助少年儿童巩固和丰富了课堂知识。
据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的不完全统计:一九五○年至一九五二年这一期间,全国出版少年儿童读物二千三百多种,共发行四千一百六十多万册(连环图画未统计在内)。其中翻译出版的苏联少年儿童读物达五百多种。这些读物包括小说、诗歌、童话、戏剧和美术作品等十多类。儿童文学读物“志愿军叔叔和朝鲜小姑娘”、“给斯大林的礼物”和“小仙鹤”,剧本“桃子熟了的时候”以及连环图画“白母鸡的故事”、“兔兄兔弟”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都已成为广大的少年儿童们最喜爱的读物了。
在北京出版的全国性的少年儿童报——“中国少年报”的发行份数已到了七十六万多份。在上海出版的“新少年报”和在杭州等地出版的少年儿童报纸,都有广大的读者。全国各地的少年儿童刊物的发行数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在沈阳出版的“好孩子”,现每期发行九万四千份;在重庆出版的“红领巾”,现每期发行四万八千份。这些报纸和刊物的发行逐渐从大、中城市深入到小城市和农村。它们对指导少年儿童们进行学习起了很大的作用。北京陈淡华小朋友写信给“中国少年报”的编辑说:“我看了‘中国少年报’上张天翼写的‘罗文应的故事’以后,当我正玩得有味,老想多玩一会儿才去做功课的时候,一想起罗文应按时学习的坚定意志,我就不再玩了。”
国家机关正注意加强少年儿童读物的创作和出版工作。今年一月,在上海市成立了专门为少年儿童读者服务的“少年儿童出版社”;有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派干部参加的由文学艺术工作者组成的“儿童文艺作品评奖委员会”,已开始进行评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工作;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创作委员会最近已组成了“儿童组”,专门从事儿童文学读物的创作;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对外文化联络事务局,已征集了大量的反映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儿童生活的和民族童话等读物,将陆续选译出版。
各地少年儿童读物的发行供应工作也在日益改善。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华书店设立了专门出售儿童读物的门市部;很多城市的公园、文化馆和其他公共场所,都设立了儿童阅览部。各地学校的教师和辅导员也经常注意指导少年儿童们阅读课外读物。(新华社)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文化简讯
张俊德经过学习后改进了“月地运行仪”
“月地运行仪”的创造者张俊德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经过一年的学习,获得了较丰富的科学知识。最近他和生产“月地运行仪”的南京科学仪器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工人共同研究改进了“月地运行仪”。新的“月地运行仪”改进用电装置,降低电压,并可装置干电池,在有电灯的城市和没有电灯的乡村都可使用。这个改进降低了将近一半成本。为了进一步普及“月地运行仪”,在专家指导下,张俊德最近又设计了一种“普及式月地运行仪”。“普及式月地运行仪”保持了原来“月地运行仪”的主要效能和优点,但成本只有现在工厂生产的“月地运行仪”的成本的二十分之一左右,一般人参照图样就可以进行制造。
张俊德是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的教师,在人民政府帮助下,一九五一年制成“月地运行仪”,一九五二年五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调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深造。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话剧“四十年的愿望”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从五月二十五日起在北京青年宫剧场演出三幕六场话剧“四十年的愿望”。作者为李庆升、赵锵、田广才、石曼、石玺,由著名戏剧家洪深导演。
这个剧以祖国伟大的建设——成渝铁路的修筑为题材,描写某钢铁厂工人为供应全线钢轨,在生产中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了尖锐斗争,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保证了西南人民渴望了四十年的成渝铁路的修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