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沈阳冶炼厂在发动职工讨论计划中组织大批科、室人员下车间为今后实行计划管理创造了条件
沈阳冶炼厂在发动职工群众讨论计划中,有计划地组织了科、室人员七十余名深入车间,帮助职工制定生产计划,并且初步改进了各科、室的业务工作,为今后实行计划管理创造了条件。
各科、室在组织人员下车间之前,就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因此,能明确提出下车间后要解决什么问题,并作了周密的行动计划。如劳动工资科,经检查了自己的工作和向车间职工了解情况后,发现了锌电解车间和熔炼部焙烧炉车间,在计件工资和奖励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对工人的生产情绪影响很大,便决定以改进这些车间的计件工资和奖励方法,为主要任务。财务科以改善流动资金管理方法、加强车间成本核算为主;材料科以建立、健全消耗材料储备定额为主。
各科、室人员下车间后,是在车间党、政、工、团负责干部组成的核心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的
(有些车间,还请科、室负责人参加)。科、室人员按业务性质不同,分别成立了专业小组,如计划审核组、技术改进组、劳动工资组等。核心小组经常深入了解专业小组的工作情况,和提出对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熔炼车间核心小组,还能细致地给每个专业小组的成员,指出具体的工作对象和方法。
在这样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动和领导下,各科、室人员深入车间后,情绪饱满,在讨论计划中起了很大作用。
当职工展开找窍门、挖潜力的时候,下车间的技术人员,便和车间技术人员一起引导职工集中在生产上的关键问题上动脑筋,并把职工提出的窍门加以分析、综合、提高,这就使制定先进的生产计划有了根据。反射部在职工讨论计划的时候,只有一个小的反射炉,大的炉还正在设计中,过一个月后才能建成,但是当时反射部的干部,就把“为大炉七十二小时生产一炉铜而奋斗”,作为工人奋斗的目标,工人因没见到大炉,不知怎样找窍门。生产技术科人员到反射部后,发现这情况,经和车间干部磋商后,便将口号改为:“缩短小炉的生产时间,节约电油!”以便引导工人解决当前生产上的关键问题。讨论后,因改进了操作方法,一吨铜由原用电油三五○公斤,减至用二七○公斤,比原定额降低了十公斤,也节约了生产时间。现在,大炉已经建成了,工人把在小炉上用的新操作法,运用到大炉生产上,大炉也就很顺利地达到了七十二小时生产一炉铜的目的。在发动群众讨论国家计划中,职工共提出窍门一千三百余件,有些窍门,经过技术人员综合,提高,成为科学的操作方法。在熔炼部的技术人员,综合出了均匀加料,检查炉况等二十多种合理的操作方法,减少了渣含铜,使渣含铜由占水铜的百分之零点九,降至百分之零点八五,超过了国家要求的指标。铅电解部技术员,综合出了快速铸型法,阳极板的产量由每天产七百片提高到产一千片,提高了熔铅锅设备的利用率。
同时,通过深入车间,初步发现和解决了某些车间在原始纪录、劳动组织、工资和奖励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财务科成本会计员王连茹,到锌电解车间后,帮助车间健全了原始纪录。如该车间用的石灰石(定额材料),过去工人认为很贱,用时不过秤,记录员也仅凭估计把消耗量记在原始纪录表上。王连茹便用算细账的方法,教育了他们。锌电解车间因工资和奖励制度不合理,引起工人普遍不满,有的工人嫌工资低,要到旁的车间去。这个车间劳动组织混乱,分工不明,没有真正贯彻计件工资制。奖励是按全车间能否完成任务发奖的,每当有一工段发生事故,或完不成定额,全车间职工便都不能得奖。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工人讨论计划、修改定额也就没劲了。于是,劳动工资科人员,便帮助他们整理劳动组织,进行定员,帮助他们实行了合理的计件工资制和分段奖励法。
科室人员深入车间后,也便于听取职工对科、室工作的意见,改进了科、室工作。生产技术科过去任务繁多,除了负责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作业计划工作外,还要处理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做好设计、施工工作。科里人员整天东抓西拉,不知哪是中心。目前,已把生产技术科分为生产、技术两科,技术科负责技术管理,生产科负责生产管理。材料科通过讨论计划,建立了二百多种材料储备定额。财务科成立了管理流动资金的专门机构,制定了管理流动资金的方法。技术检查科的化验分析工作,也出现了新气象。化验室为加速水铜(真吹车间的原料)品位的分析,研究出了“炉前分析”的方法,把分析工作搬到车间进行,保证了金属实收率。各科、室相互之间,过去联系很少,因业务范围不很明确,有些事往往互相推诿。此次,各科、室人员在车间见了面,又交换了意见,对各科、室的业务范围较前明确了,又加强了联系。现在,已有不少科、室签订了联系合同。


第2版()
专栏:

辽西四○一厂
继续深入发动群众讨论计划
辽西省四○一厂从一月份开始制订与讨论今年生产计划以来,已收到不少成绩,各车间、小组,找到了许多窍门,学习了苏联先进经验,因此按时完成了一、二月份生产计划。但是在前一时期,该厂的领导干部没有明确要通过讨论计划来进一步加强计划管理;领导方法一般化,没有树立先进人物和先进小组的样子,所以讨论计划工作也比较一般化。其次,没有普遍深入地揭露计划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点,生产潜力发挥得还很差,对全厂的潜力究竟多大心中无数,浪费现象仍很严重。同时,群众发动得不够普遍,基本建设部门、辅助车间和普通工人讨论计划的成绩不大;大多数科、室讨论得也不深入。因此该厂决定继续深入地发动群众讨论计划,通过这一讨论达到以下三个目的:一、提高职工觉悟,树立经济核算思想和全面计划观点;二、开展群众性的反浪费运动,降低消耗定额,降低成本,提高技术经济定额,提高设备运用率,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计划,在这个基础上修订小组、车间和全厂的计划;三、加强计划管理,克服生产中的盲目性和混乱现象,组织均衡生产。


第2版()
专栏:

为大规模建设积累资金
周作新
关键何在
第三造纸厂开始讨论生产计划了。
今年讨论计划的关键问题在一月初总结去年工作的时候就发现了——因为质量不好,曾影响全年少生产两万多吨纸。据上级和用户的意见,纸的毛病是“松软起毛,印像不清”“包装不严,纸被浸湿”。
“包装不严”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松软起毛”可纯粹是技术问题,于是去请教苏联专家。专家给指出两个努力方向:一个是改进设备;一个是固定药料配合比。
这两个办法做起来可不那么简单。设备原来就有,因为工人不会用、怕危险,早就拆掉了;药料的配合比也是因为想摸索出质量规律来才不断更换的。自然,专家的话是不会错的,问题在于怎样把工人发动起来。所以在一月十日的党委会议上,确定进行今年“三大任务”的教育,深入地发动工人。
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
三大任务每一项都是非常鼓舞人心的;然而也有部分工人还有着一些糊涂思想。有人说:“大规模经济建设是发展重工业,和咱造纸厂关系不大!”也有人说:“咱们照样生产,按期完成任务,五年计划拉不下咱们!”还有人说:“要是把咱们厂子大修一下子,我才算参加经济建设了呢!”针对这些思想情况,报告员开始讲了:“请大家看看事实吧!”去年一年,由于水泥袋纸质量不好,损失的水泥够修一条由哈尔滨到北京的水泥马路;新闻纸就更糟,院子里堆得满满的,都是质量不好卖不出去的。报告员说:“水泥是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必需材料,可是由于咱们的过失就给损失了这么多!国家拿出资金让咱们生产,咱们给积压起来不能流通,国家就得再拿资金维持咱们生产。……如果我们不积压,国家拿这些资金去建设好不好呢!”大伙说:“噢!那么说咱们是扯了经济建设的后腿了!”报告员又说了:“从积极方面说,如果我们产品质量好,卖的快,国家资金积累的就快,我们才算是真正地参加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人这回都明白了,“原来关系在这儿哪!”大家越讨论越觉得有理,情绪也越来越高。
一封“不得劲儿”的信
二月上旬,领导干部正在第五车间重点试验提高质量工作的时候,青年团委员会突然接到由北京“中国青年报”来的一封信,说他们开始用第三造纸厂生产的新闻纸印刷了,可是纸的质量太坏,……由于纸张不好,印刷不清,就会妨碍千百万青年的进步。团委会向党汇报了这封信的内容之后,党委书记说:“拿到第五车间去宣读,借此教育教育大家!”车间团总支书记刘格南刚刚念完,工人的脸都像被巴掌打了似的红起来,特别是青年团员们(这个车间青年工人占绝大多数),马上就开了个大会,大家吵成一片,说:“咱们都是青年团员,大家要不要求进步?因为我们生产不好影响千百万青年进步,还算得什么团员!”每个工人要求提高质量的愿望像烈火一样地烧了起来。
然而,火上浇油的是,隔不两天,又出了一件大事:二月十日、十三日、十七日的“中国青年报”来了,紧挨着的三天报纸,只有十三日(因十四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三周年,这天报纸登载了领袖像)的报纸没用第三造纸厂的产品(工人们都能认出来哪是本厂产品,哪是别厂产品),这回大家更激动了,有的团员跳起来说:“我们厂生产的纸竟没有资格印自己领袖的像片,该多可耻!”大家动脑筋,讨论计划
大家的劲头都鼓足了,领导上就开始把生产计划指标拿到车间里去,并指出关键所在,公布了课题。当天就有十一名工人报名抢去了解决质量的课题。张亚东说:“今年找窍门为的是给五年计划扎根!”在这种情绪支配之下,从车间主任到工人,每一个人都成天在琢磨“窍门”的来路。苏联专家指出的利用原有设备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被大家想了起来。不两天,光泽机安上了,精磨机安上了,除渣机、蒸汽管……都从仓库里翻了出来。这个车间的抄纸机原来没有冷缸,他们就把蒸汽滚改成冷缸。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大家正在讨论怎样消灭黄疙疸、黄白道问题时,车间副主任王兴周刚说了一句:“把那边废铁堆里那个喷水管安在铜网上许能行。”团员商国政马上跳起来就要去取。大家告诉他不许破坏会议纪律;可是没过五分钟,他借口上厕所把它取回来安上了。把大家弄得又想批评他,又想表扬他。就是这样,几天当中就出现了窍门三十多件,一边找窍门一边就解决。真是立竿见影,质量逐步提高了,几天的工夫,第五车间的质量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第五车间的捷报公布之后,其他几个车间更着急了。第二天,第四车间的工长陈元就把第五车间的工长娄殿芬找去,向第五车间学习经验,第三天就动手安机器,第四天质量也提高了。随着三车间、二车间、一车间都跟了上来。各个车间又找出了许多新窍门,几天的工夫,全厂就出现了大大小小二百四十几项合理化建议。
反对官僚主义,按合同办事
合理化建议提出了这么多,其中自然不全是车间所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说,过去质量不好的原因之一是原材料不好,验收制度不健全,化验也不细致,往车间发的时候也马马虎虎,材料规格经常变换,影响药料配合不能固定,这就应该由供销科和技术检查科负责。自从学习苏联选纸法之后,劳动工薪科怕麻烦,暂时停止了计件工资制度,因而先进经验始终没推广。还有一些问题更直接牵涉到厂长。比如说以前拆掉光泽机、湿纸感光机、除渣机的时候,工人的理由是不会使,怕危险(当时确有两个人的手被湿纸感光机压伤过),但是厂长当时不是从技术上给工人想办法,而是只消极地同意工人拆掉。再如一些安全、福利设施等问题,本来都有条件,厂长只要勤于检查和督促就行,但是也没有做好。这些意见提到领导上,给领导干部又开了一下脑筋,“对呀!应该和反官僚主义斗争结合起来呀!”在领导干部的督促、启发之下,各科股也行动起来,他们不但都有了面向车间的计划,而且每个小组、每个人也都订出了具体保证措施。
但是光这样还怕不彻底,索性用合同固定起来!于是各车间讨论的生产计划和具体措施算第一部分,各科股的计划和具体措施是第二部分,再加上应该解决的安全、福利等问题,在三月十六日,全厂的集体合同顺利地签了字。接着全厂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班班日日双峰红生产大竞赛。(“双峰”指产量和质量。)
质量到底怎样了
三月十四日这一天,十三日出版的东北日报来到厂长室了,第一版的上半版全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的像片,印在报纸上既清晰又洁净。不知是谁提了一句:“今天的报纸不知是用了哪个工厂的纸?”经他这样一提,大家就研究起来了,有人说:“这是咱们出的!”另一个人说:“不会,咱们产品还不够资格!”厂长张炳耀也不相信自己的辨别能力了,“干脆问一问得了!”供销科长特地往沈阳东北日报社打了个电话一问,得到的回答是:“是你们工厂出的纸,希望你们能够保持住这个质量标准!”这回大家都高兴了:“我们的纸有资格印领袖像了!”这句话传到车间,工人们说:“别满足,咱们还要让印东北日报的纸向人民日报用的纸看齐。” (转载东北日报)


第2版()
专栏:

华北部分工程开工
华北全区至三月三十一日止,已有二十四万九千三百四十七平方公尺建筑工程正式开工,即将开工的尚有六十七万余平方公尺。为了争取时间多开工,华北各地区建筑行政部门曾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河北、山西两省各建筑工程单位曾普遍建立了专门的临时办公室或联络小组,他们具体掌握了各建筑单位的关键问题,并帮助解决,使许多工程提前开了工。如有许多跨年度工程的建筑单位不了解申请开工和拨款的手续,使本来可以开工的工程一直拖着没有开工,各地建筑工程部门即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些问题,使一部分跨年度工程及时开了工。再如太原市某工程因为砖和木料没有准备够,不能开工,山西省建筑工程局联络组便主动帮助他们调配了材料,马上就动了工。
华北区许多工程虽已经开工,窝工问题也随之解决了一些,但是,重要的工程大部还没有开工,势必要影响今年国家主要建筑任务的完成;而且已经开工的工程需要的时间很短,窝工问题还不能根本解决。因此,华北建筑工程局最近又派出了一批检查组,分赴河北、山西、绥远、北京、天津等地检查第一期施工的情况和第二期施工工程的准备工作,协助各省、市解决主要工程的施工能力和设计能力等问题,争取从第二期开始均衡地正常地建设,进一步解决窝工问题。


第2版()
专栏:

解除群众思想顾虑解决具体问题
吴家园村农业生产合作社顺利转成互助组
山西省天镇县吴家园村只有两个假报的常年互助组,群众根本没有建社要求。但该县领导机关不了解情况,盲目确定在这个村办社。于是,这个村的假劳动模范吴起兴和中共党员吴起顺为了办社争光荣,就采用强迫命令的办法建社,并强迫社员把牲口和农具作价入社。结果闹得群众思想混乱,有些农民大吃二喝,春耕生产陷于停顿。县领导干部知道上述情况后,才决定派干部到吴家园村,帮助群众把社转为互助组。
县、区干部下去时,遇到的头一个困难是群众思想顾虑很大。有部分群众怕县、区干部来追查农业生产合作社没搞好的责任,整他们不愿“共产”的思想。有部分群众认为多会儿也要“共产”,今年不办社以后也得办,抱着“办也行,停也好”的中间态度。另有一些懒汉二流子真想“吃大锅饭”,对停止办社不满,骂不愿入社的群众是破坏分子。那些为争光荣而组社的村干部,则怕停了社面子上过不去,太丢人,对停止办社也不满。针对以上情况,县、区干部首先表明态度,安定大家的情绪;随后便进行了农业互助合作政策的宣传教育。在这当中,批判了干部为争光荣而盲目冒进的思想,指出了急性病和强迫命令的坏处。对农民群众则反复宣传了自愿互利政策,说明建社不是“共产”,是为了发展生产,使农民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并批判了懒汉二流子的“吃大锅饭”思想,说明现在是凭劳动过活,将来也只有劳动才能享幸福。这样,停办社就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在把社转为互助组的具体工作中,又碰到了第二个困难。这就是归了社的牲畜,送到地里的肥料,冬季搞副业赚得的钱等问题,都很难解决。特别是入社的牲口,由于管理不好,比以前瘦了,这一点更难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县、区干部充分发动社员讨论,共同想办法以后,才一一得到合理解决。第一,牲口归还原主,变瘦了的酌情从社内赚下的副业款内,给原主补助一些草料;如牲口发生了疾病,由社出一部钱让原主治疗。第二,送到地里的肥料,根据肥料质量好坏,由得粪户付给出粪户合理代价。第三,社内去年冬天拉脚赚下的钱,除人吃喂马和补给瘦牲口户的费用外,按每个社员劳动多少分红。第四,用工问题,经过评工,长退短补,由社员互相调拨。在这些问题解决以后,即根据自愿原则,帮助二十二户社员组成三个常年互助组。
自从吴家园村纠正盲目办社偏向以后,群众知道了党的互助合作政策,生产情绪由低变高。现在,互助组正紧张进行春耕生产。有的修理犁杖,有的买新耱,准备耕地耱地。吴志有入社后,四十天没拾粪,转为互助组以后,三天拾了六担粪。他说:“我今年要弄一亩丰产谷,保证打五百斤。”


第2版()
专栏:

工作组事先草率从事事后丢下不管马庆先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很多
黑龙江省镇赉县英模村马庆先农业生产合作社,是由马庆先常年互助组和劳动模范顾振邦互助组合并建立起来的。这两个组都有了四、五年的互助历史,并有较多的领导骨干(两组共有中共党员九名、青年团员八名、村干部七名),合作社主任马庆先又是党的支部书记。因此,建社条件是较好的。但是,由于帮助建社的干部事先草率从事,没有进行充分的思想发动工作,建社后又扔开不管了,以致这个合作社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春耕准备工作无法进行。
去年十二月末,中共镇赉县委工作组的三个干部到该村作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点试验工作。他们事先没有很好地了解群众的思想情况,就召开了村干部会议,对村干部们说:“我们这次来的目的是给你们建社,建不建你们自己酌量。”部分干部听了,就随声附和地说:“建吧!”第二天就召开了马庆先、顾振邦两组的组员大会。工作组的干部在会上讲了合作社的好处、性质、及入社的原则,就叫大家报名入社。合作社就这样成立起来了。因为没有经过充分讨论酝酿,社员们是抱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入社的。大部分党、团员入社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大多数群众则是随着党、团员勉强加入了。妇女们认为入了社就省心了,再不用起早爬黑去喂牲口做饭了。还有人认为:入了社就使用机器种地,能比别人先到社会主义社会。总之,大家的思想认识极不一致,各种顾虑都未解除。合作社成立以后,入股分红问题没有详细讨论,工作组就发动大家把车马入到社内。在讨论车马入社问题时,每个社员的家庭内部都有争论。有的男人愿意把车马入社,妇女不愿意;干部愿意把车马入社,群众不愿意。村长丁桂林把他老婆不愿意让车马入社的事向工作组说了,工作组的王秘书大发脾气,他说:“你当村长的还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这个社怎能办好?你考虑一下吧。”结果,大家都糊糊涂涂、勉勉强强地把车马入了社。车马入社以后,社的经营管理、生产计划、劳动组织、劳动纪律等重大问题都没有讨论,工作组的干部就扔下不管,回县去了。现在社的生产工作处在停顿状况中。全社三十三户,男女社员五十多人,自从建社到现在,经常参加社内劳动的不过十五人。窝工、旷工、误工现象极端严重。社员生产情绪普遍低落。生产工具到处乱扔乱放,没人经管。入社的马每天由社员轮流喂养,谁也不用心好好喂。群众说:“合作社的马瘦的像龙。”春耕的一切物资准备都很差。柴草一点没搂,麦种、谷种和马料共缺二十来石。种地时用的马草也没铡。推行肇源的丰产经验的工作也流于形式了。社的领导干部对上述问题表现得束手无策,主任马庆先说:“我算没法治。这一大堆人,喊山山不动,叫水水不流,怎么领导法呢?”副主任顾振邦说:“现在是双手捧着刺猬,散是散不了,干也干不起。”镇赉县领导方面应立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胡万阁)


第2版()
专栏:

一个自欺欺人的计划
本报记者 傅冬
中央粮食部在去年十二月制订了一个“一九五三年粮食流转计划”。有的干部说:这个计划是在“上面一定要,下面不能报,中间瞎胡造”的情况下编造出来的。这个计划因不切合实际,结果被“打乱”了。
去年十月,中央粮食部计划统计司的干部听到十二月中要开第二届全国粮食工作会议的消息,就忙着到农业部、财政部、全国合作总社去要数字,准备作一九五三年粮食流转计划(包括粮食购、销、出口、加工和调拨等方面的计划,其中最主要的是调拨计划)。当时大家有个盲目乐观的情绪,认为“粮食这几年没发生过问题”。计划统计司的领导干部说:“能算的就算,不能算的就估计,不能估计的大家就吹一吹。”一些参加制订计划的人也认为: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有个控制数字,根据这个数字提出个指标,再把数字“平衡”一下,问题就解决了。于是大家就在表报上转圈子,在这个地区添点,在那个地区减点;议论着这样或那样调拨,在表上能“摆得开”或“摆不开”。计划统计司“辛辛苦苦”地花了四十天功夫拟定了个计划,大家觉得有些数字不够准确,但谁也没有深入下去作一些必要的调查。在准备这个计划的过程中,有关人员很少分析研究农村经济情况的变化,虽然这些材料从各区来的汇报和粮食部出版的“工作通讯”上都可以找得到。苏联的粮食工作经验有那些可以学习?谁也没有注意;更没人想到要把平衡出来的数字逐级发下去,让下级加以讨论,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自下而上地提出初步计划,然后综合起来,制成全国计划。他们没有客观地计算库存量、可能的上市量、可能的收购数、市场内、外必需的销售量和需要量,就盲目地提出了粮食储备数和出口数。大家正在忙得不可开交,忽然听说“第二届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不开了”。计划统计司的人员都松了口气,准备工作就松下来了。到去年十二月中,忽然又得到一个通知:“第二届全国粮食工作会议还是要开。”但这时离开会的时间只有几天了。计划统计司必须在四天之中作出“流转计划”、“费用计划”和“财务计划”。于是他们就决定用一天半的时间编造“一九五三年粮食流转计划”。(后来虽然延长了几天,但时间还是太短促。)这就把大行政区来的代表和计划科的干部都搞慌了。白天开会,晚上由计划科的干部根据那份已拟好的流转计划草案,和下面带来的材料“碰头”,“平衡力量”。部分地区的代表因心里无数,不敢接受上面布置的调拨任务。但领导作计划的干部却认为:某些区每年调拨粮食都是这样不痛快,硬给他按上任务,回去也能完成。因此,他既没有找刚从下面回来的同志汇报情况,也没有理会下面代表的意见,其他负责作计划的人员则希望很快地把数字确定下来,加以汇总,交差了事。在拟订计划的过程中,计划统计司的司长受命专门制订五年计划,很少过问一九五三年的粮食流转计划。而在这次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领导干部因为忙着别的事情,也没有很好地注意粮食流转计划。会议快结束的时候,计划科的人员为了准备总结,连夜加班,把“一九五三年全国粮食流转计划”和“一九五三年第一季度全国粮食流转计划”赶了出来。部分地区代表对于这样定出的任务,感到没有把握完成,就说:你们这样作,发生了问题,我们不负责任。粮食部经营管理司的负责干部看到事情不好办,只得好说歹说地“说服动员”,一些代表心里也没底,最后只好勉强说:“回去布置着看。”
某区代表回去以后,立刻召开了全区粮食局长会议,硬把任务往下压;下面有些省因不摸底,也不接受任务。这个情况反映到中央粮食部,部里派人下去了解,才知道第二届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流转计划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这样的计划一定行不通,原是很自然的。例如,华东粮食局不断打电话到中央粮食部,催问一九五三年二月份的粮食调运数字。根据原来规定:季度调拨计划在季度开始前四十五天,就应由中央粮食部下达到大行政区;月度计划在月度开始前四十二天,由中央粮食部正式下达各大行政区执行。但中央粮食部并未按规定的日期及时下达。一九五三年第一季度调拨计划(包括二月份计划)比规定的下达日期延迟了四十五天。华东粮食局接到计划后,当晚(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就布置各省执行。三十一日上午,华东粮食局正和有关单位研究分配各省数字,忽然接到中央粮食部经营管理司的电话,通知二月份的调运数字,这个数字和已下达的计划数字相差很大。华东粮食局又以电话请示中央粮食部计划统计司,但答复又与前两次不同,而是一个新的数字。华东粮食局害怕以后还会改变,再以电话向中央粮食部计划统计司请示:最后这个数字,是否肯定?中央粮食部计划统计司却说:
“我们再研究研究,明天通知你。”在第二天(一月三日)下午还没有接到通知,华东粮食局又以电话请示,计划统计司答复说:“还没研究好,研究好就通知你。”四日是星期日,五日上午华东粮食局再度以电话催问,计划统计司说:“昨天研究了一半,今天上午再研究研究,马上通知你。”下午才接到中央粮食部经营管理司的电话说:暂按最后那个数字执行。但到一月六日下午,中央粮食部通知发粮点时,计划数字又变了。就这样,二月份调拨计划变动了六次。由于总计划时时变动,牵动了省、专区、县以至基层粮食工作单位的调拨计划,造成许多不合理的相向运输和交叉运输的现象。
计划统计司的司长对粮食计划工作缺乏严肃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他曾这样说:粮食部的计划作得不好,但粮食部还没有发生过严重的违法乱纪现象。他强调计划工作的客观困难,说:部长让我搞五年计划,不搞别的,我如何能把计划与市场情况相结合呢?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公私商业积极准备“五一”节物资供应
北京市国营贸易公司、合作社和私营商业,为迎接“五一”劳动节积极准备物资,以充分供应首都人民节日的需要。
四月上旬,北京市各国营专业公司就研究了节日货物供应计划,现已开始调运货物。粮食公司调运来的面粉和大米比去年“五一”节增加一倍。花纱布公司准备了大批首都人民最爱穿的各色花哔叽和斜纹布,数量较去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以上。百货公司的橱架上摆满了新近从上海、天津等地运来的各种府绸衬衣、背心,和大量的制服、皮鞋和化妆用品等。合作社、土产公司和私营商业已准备了三千头肥猪和大批牛肉、羊肉、苹果、橘子、香蕉等各种水果,正从东北、江南源源运来。合作社还采购了数万斤鲜蛋。其他如食油、酒等,各有关专业公司也都作了充分准备。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号召私营商业作好节日的供应工作。
为庆祝这一节日,北京市国营贸易公司和合作社确定四月三十日、五月二日、三日九五折减价三天。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广西省木材公司桂林分公司盲目布置收购任务
破坏森林并造成大批木材积压的现象
广西省木材公司桂林分公司在开展反官僚主义、反强迫命令、反违法乱纪的斗争中,揭发出该分公司领导上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在收购木材当中盲目布置任务,使某些地方的树木和森林受到严重破坏,并造成了大批木材的积压和浪费。该分公司单纯追逐高额利润,其所属的若干采购站,并且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林农对他们很不满意。现在该分公司正在检查和处理这些问题。他们的教训是值得各地引以为戒的。
桂林分公司一九五二年收购木材时,领导上不了解各林区的木材积蓄量就盲目布置收购数字,结果木材多的地方超额完成任务,有的地方砍光了树木,也完不成收购任务。广西省全县的木材积蓄量是较多的,但该公司分配任务时只要收购六千二百方立方公尺,最后超额完成了九千五百七十六立方公尺。相反的,灵川县松木积蓄量不多,树干不大,竟布置收购五千五百三十六立方公尺,结果,当地森林受到严重的破坏。灵川县度化村的树木一次砍光,今年就无树可用了,同化下村连村旁的风景树也砍光了。灵川采购站盲目地将收购枕木任务分配到树木最少的定江区,迫使该区居民将不合格的树木砍下来做枕木,但林农将枕木运到采购站,因不合格又没有收购,林农很不满意。木材积蓄量很多的深山区,因布置收购的数字很少,就满足不了林农出售木材的要求,林农说:“木材公司只找附近林区订合同,我们山里的人难道不要吃饭吗?”
该分公司去年的收购任务是一万二千多立方公尺的枕木,但却盲目收购了二万三千多立方公尺,而且有许多枕木是不合规格的,造成了大批木材的积压和浪费。
该分公司所属各地采购站不断发生危害群众利益和违法乱纪的事:鹿寨县的木材采购站成立了三个月,自己不收购木材,又不准林农自由买卖,林农常到采购站提意见要求卖给别人,采购站工作人员常常将提意见的林农扣押起来。永福支公司经理曹文广强迫搬运工人起运河面的木材,工人有意见,曹就动手打工人。此外,各地采购站工作人员打骂、扣押搬运工人和林农的事件,也有多起。龙胜采购站的干部到泥塘乡开会说要大批收购枕木,群众做好了枕木运到收购站,他们就压级,把甲级算成丙级,群众吃了亏也不敢说。
桂林专区境内山区很多农民依靠木材为生,因山路崎岖,放木材出来有很大困难,只有将木材锯成板子运出。该分公司下层机构有的已和农民订了收板子的合约,但分公司却又规定不收板子,致使许多林农将锯好的板子运来卖不出去。灌阳有的林农运来板子卖不出以致挨饿。经过广西省桂林专署数次催促,才勉强收了一些。
该分公司在经营木材中追逐高额利润。据部分材料统计:他们收购木材的平均价格(包括运费等一切成本在内)每立方公尺是三十一万元,内部调拨价格则是每立方公尺五十六万余元,利润竟有二十五万余元。令人不可容忍的是他们在收购与调拨木材中还存在着资本主义的欺骗行为:买林农的木材以多量少,调拨时就以少量多,从中牟利。使经常与该分公司发生业务关系的中国煤业建筑器材公司在桂林地区的分支机构,不愿调拨他们的木材,违反原来业务分工的规定,有时用各种方式自行收购,造成木材经营管理上的混乱,使国营企业内部不团结,步调不一致,也造成对森林的破坏。


第2版()
专栏:

江西、福建等地发生稻秧霉烂现象
自三月份以来,江南许多地区,发生种籽、秧苗霉烂现象。江西省寻邬县各地霉烂种籽、秧苗,轻的占播种数量的百分之十到三十,重的到百分之四十。福建省晋江县七区雁山乡霉烂秧苗有一千三百斤,双沟乡烂坏秧苗三百六十斤,许塘村有五户烂坏秧苗一百一十斤;二区鹫南乡烂坏种籽有百分之十;五区春湖、古店两乡也有十二户秧苗烂坏。广西省昭平县大将乡,秧苗烂坏有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富钟县第五区大桥乡一带烂秧达一半;其他如蒙山、恭城等地,也都普遍发生烂秧现象。发生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据各地调查,是因为自春耕播种以来,连日阴雨,天气阴冷,和有些农民在选种时不认真,把坏的种籽撒在秧田里。或是秧田做得不合式,浸种时照顾不好。在已发生以上情况的地区,已引起县、区领导上的重视。如福建晋江县人民政府,除指示各区普遍深入进行检查外,并已抽调干部深入四个乡作重点检查,发动群众,设法补救。江西省寻邬县人民政府,已在三月下旬派出建设科长刘传昌深入新寨村召开农民座谈会,研究出两个有效的补救办法。


第2版()
专栏:

注意防止水稻烂秧
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粮食生产司
根据最近报告,江南部分地区开始发生烂秧现象。各地农业部门应严重注意这个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轻秧苗的损失,保证在栽苗时有足够的健壮秧苗。
已经发生烂种、烂秧的地区,应发动群众互助互济,进行借秧、买秧、护秧、节秧,和及时设法进行补种,以解决缺秧的困难。
凡是没有发生烂秧现象的地区,应注意加强秧田的管理,以防止烂秧情况的发生:
1、秧田位置宜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而土质较硬的地方,秧田整地必须精细平坦。秧田位置如果过低,就容易积水引起秧苗腐烂。秧田施用厩肥必须充分腐熟,绿肥要在播种前半个月施下。
2、及时灌溉排水,调节秧田温度。根据气候变化的情况,随时掌握灌溉排水技术。特别在播种后的十天以内,秧苗幼嫩,需要格外注意。一般晴天宜白天排水,夜晚灌浅水。遇到天雨或刮风时,须将田水加高到二、三寸深,以防幼苗为寒气侵袭,或被风吹倒。如遇阴雨连绵天气,应随时排水,天晴后立即将水量减少,使空气畅通,吸收阳光,增高温度。
3、施用草木灰。秧田播种后施一层草木灰,可以吸热保温,增加秧苗抵抗不良环境及病菌的能力,这是防止烂秧的有效措施。
4、保持秧田清洁,便于秧苗发育。秧田泥水混浊,生锈可采用先灌水后排水的办法,或撒些草木灰就可澄清。使空气流通,日照增强,不致妨碍秧苗发育。
此外,在播种以前必须选择健全饱满的种子。凡遭受水淹潮湿,带病菌或成熟不充分的种子,往往容易发生霉烂现象。因此,选留优良稻种,并进行盐水和泥水选种,也是防止烂种烂秧的重要环节。同时浸种时间不宜过久,催芽不宜太长。
总之,形成烂秧的原因是很多的,但绝大部分是可以用人力补救或避免的。各地农民群众都有丰富的防止烂秧的经验,各级领导机关的农业部门,及农业研究机关,应进一步加以总结,并进行试验研究,加以推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