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北京各高等学校教师开始系统的理论学习
沈阳高等学校教师业余马克思列宁主义大学开学
北京各高等学校教师正规的、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已于四月十一日正式开始。这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高等学校教师有系统地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彻底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并着重批判资产阶级思想,以便更好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胜利地进行教学改革。学习计划规定:自今年四月到七月,先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从九月起,在四年内依次学习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课程。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预定为一年。
四月十一日,艾思奇已向北京各高等学校教师作了关于学习“实践论”的第一次报告。报告会开始时,中央高等教育部黄松龄副部长出席讲话。他指出:在今后几年中,有计划、有步骤地继续贯彻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完成教学改革的任务,首先要依靠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此,教师们应该不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把学习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长期的任务,必须经过认真的学习,才能掌握它的精神和实质。因此对学习不能要求过急。
北京各高等学校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参加这次学习的共六千人。从上学期以来,他们先后学习了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文件,斯大林同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悼念斯大林同志的文件。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对学习政治理论的要求大大提高,并开始体会到政治理论学习对于今后思想改造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目前,北京各高等学校的教师,正以很大的热情进行学习。
沈阳高等学校教师业余马克思列宁主义大学已于四月一日在沈阳工人俱乐部举行了开学典礼。该校由中共沈阳市委领导,中共沈阳市委书记黄欧东任校长,中国医科大学校长阙森华任副校长。沈阳各高等学校在中共沈阳市委的领导下,已联合成立学习委员会来具体领导该校的学习工作。
参加业余大学学习的包括沈阳十一个高等学校和十一个中等技术学校的教师、职员共两千四百余人,其中有校长二十三人、教授一百零六人、副教授一百七十三人。
该校决定从四月一日起至十一月底止,学习“辩证唯物论”,其间除七、八两月因放暑假停止学习外,全部学习时间共为二十六周,每周为六小时。全部课程分做十次讲完,每隔一周讲课一次。学习方法系以自学为主,并结合讲课和课前课后的辅导活动,进行深入讨论。同时规定,学习到一定阶段,学员须写出学习论文或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


第3版()
专栏:

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各团到达朝鲜前线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的热烈欢迎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各团人员在三月下旬和四月上旬陆续从各地到朝鲜前线进行慰问工作。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去年十二月发出关于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指示后,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各地文艺工作者纷纷要求赴朝鲜前线进行慰问。抗美援朝总会决定由北京、天津两市和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各大行政区的文艺工作者组成六个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各团在出发前准备了话剧、歌剧、京剧、地方戏曲、舞蹈、曲艺、合唱、独唱、乐器合奏、皮影、木偶、杂技等共二百七十四个精彩节目。此外,各团还配备了电影放映队,带有“南征北战”、“龙须沟”、“葡萄熟了的时候”等故事片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成渝铁路通车”、“戈壁滩石油”等反映祖国伟大建设的记录片。大多数地区的文艺工作团都带有报告各地区建设工作情况的讲话材料,有些团员在出发前曾深入工厂,实地观察祖国工业建设的成就,以便更好地向志愿军战士们报告。
为了适合战地演出的需要,各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都包括许多演出小组,可以分散活动,以便深入战地,深入坑道为战士们表演。(新华社)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各团人员已先后到达朝鲜前线,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的热烈欢迎。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在十日晚上举行了热烈的欢迎大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将军致欢迎词,他代表志愿军全军深深地感谢祖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关怀。他说:“祖国人民对我们的支援是无微不至的,要粮有粮,要枪有枪,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秋叶未落就送来了棉装,冰雪未消就送来了单衣。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回去还不到半年,祖国又派了近千人组成的文艺工作团来到朝鲜前线。”接着,他对于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全体人员的满怀热情、不辞辛苦、不怕危难的精神,表示十分钦敬。李志民将军在讲话中特别对捐献了一架战斗机的以常香玉为首的香玉剧团、出国演出获得很大荣誉的张云溪、张春华、杨小亭等著名演员和参加第一届赴朝慰问团在前线光荣牺牲的常宝堃烈士的弟弟常宝华的到来,表示感谢。最后他并着重表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一致拥护和支持周恩来总理和金日成首相所提出的解决整个战俘问题和朝鲜停战问题的公平合理的主张,并愿为其实现而作坚持不懈的努力。
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第一团团长张云溪在会上致慰问词。他说:在毛主席领导下,祖国大规模的建设,正在一日千里地飞跃发展着,这是和志愿军同志们保卫祖国、英勇战斗分不开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在歌颂着你们的英雄事迹,他们经常为你们的胜利而干杯。最后,他祝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与朝鲜人民军共同获得更伟大的胜利。
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第一团叶明明等少年儿童队队员代表祖国千百万孩子们的心意,向中国人民志愿军首长敬献红领巾。这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
会后,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第一团演出了歌唱、音乐、舞蹈、话剧、魔术、相声、京剧等精彩节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布拉格人民武装起义的史诗——介绍捷克斯洛伐克影片“黎明前的战斗”
袁鹰
编剧:强·德尔达 导演:奥塔卡·伐弗拉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制片厂一九四八年出品
影片“黎明前的战斗”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布拉格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武装起义,迎接解放的英勇斗争。当时,一方面无敌的红军已经占领了柏林,捣毁了希特勒匪徒的最后的巢穴,解放了东南欧大部分国家;另一方面,纳粹匪帮最后一张“王牌”——舒恩纳的军队,正在退向布拉格。这个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所热爱的美丽的城市,就要被作为纳粹匪徒最后顽抗的堡垒。在这样严重的局势下,布拉格人民的斗争是极其艰苦的。为了保卫自己的首都,他们不能让纳粹匪徒在布拉格进行破坏;为了配合苏联红军的追击,他们又不能让纳粹匪徒从布拉格轻易地逃走;这就是浴血坚守特罗亚大桥的意义。影片中对这整个的战斗环境,作了真实的描写。大桥那边,纳粹匪徒的重炮和坦克渐渐逼近,企图占领整个布拉格的市区,作困兽的挣扎;大桥这边,武装起来的布拉格人民,没有足够的武器,没有足够的弹药,甚至没有足够的人力,但是,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有保卫这个光荣城市的决心,坚持战斗。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从德国、从摩拉维亚高原地带打过来的苏联红军。
参加布拉格武装起义的是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市民、警察、青年和家庭妇女。影片对这些人物的刻划,是素描式的,但每个人都显得那么真实,生动,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我们看老工人侯晒克吧,党要他负责防守特罗亚大桥,他就带领着大家,整日整夜地监视着敌人,风里雨里,不松一口气。他懂得保卫这座桥的意义,他发动大家筑了四道工事,要使每一道工事都成为纳粹匪徒们的墓地。他两次打消了两个青年人关于炸断大桥以阻挡敌人的建议,他说:“桥是咱们的。……要是咱们自己人从北边来了怎么办?……你还不知道,咱们在等着谁吗?”到最后的阵地都发生了困难,剩下不到十颗子弹的时候,侯晒克的胜利的信心依然没有动摇:“咱们完了,可是布拉格不会完。在布拉格我们还有两千多个工事哪。”在这个老工人身上,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在那样紧急关头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影片也真实动人地描写了这位老工人的真挚的感情。年青的中士向他辞别走向第一道工事去的时候,侯晒克忽然问:“我说,中士,你结过婚没有?”这一句话表现了多么深切的爱,多么沉重的心情!他爱自己的儿子贝皮克,不让他去冒着枪炮的危险,而当儿子偷偷地出去当了反坦克手,并且勇敢地打中了敌人的坦克的时候,做父亲的是又气愤又高兴的。最后,贝皮克受了伤,讷讷地说:“爸爸,你,你别骂我!”侯晒克只是平静地点点头。这个英雄人物的工人阶级战士的感情和父亲的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年青的波兰女战士哈琳娜的形象,也是很突出的。影片描写这个人物的手法,是巧妙的。她走下被救出的囚车时,第一句话就是“给我一枝枪!”透过那一双炯炯发光的眼睛,人们可以看到一股强烈的复仇的火焰。捷克斯洛伐克不是她的祖国,在布拉格她不认识一个人,可是她还是毫无畏缩地走上战斗的岗位,守在特罗亚大桥上了。影片通过各种各样的镜头,突出地表现了她的英雄的性格。挺身隐蔽住年青的贝皮克不让敌人射击的时候,她显出了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搜查潜伏的纳粹匪徒的时候,她显出了高度的机智;在大桥上的沉着和坚强,又显出了她的丰富的战斗经验;到最后,坚守在石匠作场荒地上的时候,她温柔地抚摸着身旁的一枝盛开的丁香花,微笑地说:“这儿有枝丁香花。”在这枝丁香花上,她看到和平的幸福的明天。有了这最后的描写,女战士哈琳娜的形象就使人不能忘怀了。
影片里也描绘了更多的普通人的形象。那个久经锻炼的老共产党员克鲁巴,他是那样地冷静和沉着!他噙着眼泪对着苏军坦克上的红旗说:“过去为它受多少迫害!”那个年青的中士,自己的两条腿都给炸断了,还伸直臂膀叫:“快走,同志们,快上船!”他要哈琳娜留给他一颗手榴弹,和她吻别,然后安静地抽着最后一枝烟,拉开手榴弹的导火管,等着将冲上桥来的敌人。那个善良的母亲纳德维德太太,献出了自己的心爱的儿子,又献出了自己;她要为儿子报仇,也要为祖国报仇,还没来得及射出第二颗枪弹,就牺牲了。国旗盖着她,盖着一个母亲底崇高的灵魂。还有那个爱国的警察勃儒柴克,那个奋不顾身的矿工,那个热情的电车女售票员。……所有这些为共产党所教养和领导着的人民英雄们,都在战斗中各自表现了他们的性格,深深地感动了观众。
影片生动地刻划人物性格的发展。在五天五夜的战斗中,这群普通人经历了烈火般的锻炼。最初,人们的想法还是天真的,当敌人还没有放下武器的时候,徒手的群众就高举着三色国旗在大街上喊
“自由万岁”了,那个矿工还准备回家换新衣服去哩。然而,敌人的枪声响了,善良人们的鲜血照亮了他们的眼睛,连那个说别人不喊“万岁”就是不爱国的公务员也懂得去找军火了。他们明白了自由不会轻易得到的。战斗使人们坚强起来,使他们的思想认识提高。
特罗亚大桥上的人们,和布拉格其他两千处工事上的人们一样,和全捷克斯洛伐克、全欧洲、全世界战斗着的人民一样,懂得自己为什么而战斗,为什么而牺牲。党在炮火声里,通过电台向人们说:“我们不仅是为自由而战,而且是为美好的明天,为我们下一代的自由而战!在我们流血里将成长起来一个新的国家,这个国家将是我们自己的,将由我们自己来管理。……”
是的,影片“黎明前的战斗”告诉人们的,正是这个真理。(附图片)
布拉格的战斗结束了,坚持着保卫特罗亚大桥的英雄们,迎接神勇的苏联红军的来到。老工人侯晒克紧紧拥抱住红军的坦克手,庆贺布拉格的解放


第3版()
专栏:

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对晋剧演员的影响
子冈
晋剧(山西梆子)是去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二十三个剧种之一,在会演中演出的剧目有“蝴蝶杯”、“赠剑”、“秦香莲”等。这些晋剧演员们在参加会演之后,扩大了眼界,在政治上、思想上提高了一步,开始认识戏曲工作的重要性。过去只以为演戏是为了糊口的人,如今也懂得艺术是教育人民的工具,演员对人民负有重大的责任。
现在太原四个晋剧团内部比以前更团结了,使得去年年尾照例的“定班”工作空前顺利,一般地进行了民主评薪。丁果仙、张美琴等演员自动减少戏份,许多老艺人都想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所知所学传授给别人。有人把私有的戏箱交给剧团,还检讨了以往对待徒弟的错误作风。过去青年演员们只是陪着名演员唱戏,谈不到培养和研究艺术。但现在这些青年演员都在努力排戏了,各团名演员也感到有责任帮他们把戏排好。三月中旬,举行了三天青年演员会演。从前晋剧艺人对于国营剧团还有怀疑和顾虑,怕制度严格,怕不自由,怕待遇减低。但是目前太原四个晋剧团的演员都想参加国营剧团,就担心自己政治、文化和艺术水平不够。目前他们尽量搞好民主改革,建立合理制度,女演员有产假。有些演员认为倘若可以组织剧团去朝鲜作慰问志愿军的演出,是他们最大的光荣。
北京会演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而且激发了他们钻研业务的热情。他们学习了会演中所听到的几个报告,结合会演期中的一些现实主义表演手法较强的地方戏曲:例如“秋江”、“拾玉镯”、“宇宙锋”、“醉打山门”、“雁荡山”等,研究那些优秀的演员的演技,学习如何深入理解剧情,用具有高度真实性的、简练而又恰当的艺术夸张的手法表现封建社会中人民生活的矛盾和冲突。有着二三十年舞台经验的演员也开始觉得演戏并不容易,认为光依靠师傅所教的一套已经不够,程式化地表演人物的动作和喜怒哀乐也不能为自己所满足了。现在每个剧团建立了艺术研究组,一同研讨彼此饰演角色的性格和表演中的缺点。怎样努力深入角色,结合剧情,加强内心表演,如今成为一般晋剧演员所钻研的课题。对于如何分辨剧目中的人民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他们也开始有了一些把握;大家初步懂得了现实主义表演艺术要求从生活的体会出发,使观众有真实感等等的含义。
演员在台下看了台上的演出,更能体会到好演员如何创作角色的艰苦过程。丁果仙说:“秋江”里的老艄公,扮的是八十多岁的老汉,精神却像个青年,真不容易;表演川江行船,也不是普通功夫。又如越剧演员范瑞娟和沪剧演员丁是娥等的真实表演,都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才做得到。她自己也在努力修改“四进士”、“春秋笔”、“捉放曹”等剧。演旦角的冀美莲说沪剧“白毛女”中,张二婶放走喜儿时的真实情感,使她忘了是在看戏。她觉得人家演谁像谁,自己应该好好学习。晋剧名青衣牛桂英认为以前有一套死规矩把演员们套住了,那就是形式主义的程式化的表演方法,使演员们不能发挥创造性。北京会演把这套枷锁打破了。演小生的孙福娥在会演以后才觉得自己以往的演剧态度不够严肃,喜欢在台上逗个笑话,迎合一部分观众的趣味。这就削弱了演戏的教育作用。演员必须对观众负责,顾到演出的影响。她从台下的反应中看出:今天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已有了显著的提高,脱离剧情的形式主义的表演,就不如下过功夫、入情入理的表演受人欢迎。没有参加会演的花砚君听了传达以后,也在钻研现实主义的表演方法,竭力研究角色性格。看她现在演“情探”中的焦桂英,就知道她的钻研工作已有了收获。
一般说来,晋剧演员们的表演艺术在北京会演以后有了进步,观众都说:北京一趟真没白去。许多演员在修改自己演熟了的戏。演曹操的人研究这个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气度和风貌;演包公的人努力想把这个代表了封建时代人民微末的希望的人物演好。演员们都在动脑筋,已不能满足于程式化的一套了。在排戏中他们开始懂得了运用集体的智慧,最基层的演员也有了发言权,大家看排戏、提意见;排好一场,再排一场。
但在北京会演以后,晋剧界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晋剧界的吸收能力很强,在会演后,根据越剧本子的“双蝴蝶”(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张生和莺莺”(即“西厢记”)都已上演;有的剧团新排“相思树”,有的剧团演了“小女婿”……在青年演员会演中,有三出根据桂剧本子演出的“拾玉镯”,一出根据江淮剧本子的“蓝桥会”,一出根据汉剧本子的“宇宙锋”,以及“三击掌”。此外他们还演了“赠剑”、“捉放曹”、“青风亭”、
“少华山”和“挑对象”。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事实上晋剧流行的年代久远,基础深厚,有不少不整理、就将湮没不传的传统剧目,而在晋剧老艺人手中还有一些宝贵的老剧本,值得加以发掘,去芜存精,再在这基础上加以发展和提高。全国戏曲会演原含着友谊的竞赛,互补短长的意思,但不能生硬地搬过来,或是学一些皮毛——服装布景之类。显然地,越剧的某些外在的东西吸引了晋剧演员和导演。例如“相思树”里用了不少钱置布景,反而限制了演员的舞蹈、身段和动作,也采用了越剧化的许多手法。导演设计丢掉了传统剧目优秀的简洁手法,把不必要的第一场戏“洞房”演了一小时以上,而末场宋王“玩火自焚”又非常概念化。“张生和莺莺”中饰莺莺的演员的一件戏装就花了一百八十万,相当于她二十多日的收入,也显得浪费。
由青年演员会演中,看出晋剧的青年一代演员是很有才能的,很愿意钻研的,但是从他们的表演中还存在着浓厚的师傅作派来,缺少创造,例如演
“捉放曹”中的陈宫的就充满了丁果仙的味道,演
“赠剑”中的百花公主的有冀美莲的痕迹。“挑对象”是一个配合婚姻法宣传的剧本。地方戏剧演员演新人物能如晋剧“挑对象”中的主要演员演得那么妥贴,是很难得的,虽然这是一个很概念化的剧本。晋剧演现代剧还在试验时期,目前是不能作为发展方向的。
目前晋剧应该先从早经千锤百炼了的传统剧目中选择修改,定出一些保留节目来。在继承遗产中再有所甄别和创造。
无论是晋剧演员或是音乐工作者,都从会演中认识到某些剧种音乐的谐调和优美。晋剧的梆子和大锣都够响的,以致有些观众看晋剧不愿买前几排的票。这次他们看到沪剧、江淮剧及东北评剧,因为新音乐工作者的协助,在音乐上也有了很大改进。晋剧音乐工作者白晋山说,今后晋剧音乐也要力求改革。
在今年度初步整编地方剧团为国营剧团时,新文艺工作者——包括新音乐工作者,将参加到国营剧团中去,晋剧也不例外。晋剧演员们都表示欢迎这种团结合作。这对于戏曲艺术的发展是有很大意义
的。


第3版()
专栏:

李桂金反对封建婚姻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黄韵琴
李桂金是江西省广昌县新安乡人。解放前,家里租种着地主的几亩田地,年年出租还债,生活很苦。桂金长得聪明伶俐,又能吃苦耐劳,小时候就帮着爹娘放牛、拾粪。爹娘因为家里穷,养活不起她,就商量说:“借一斗不如减一口,女儿总是人家的人,不如早给她寻个婆家。”就这样,桂金十一岁的时候,许配给回辛乡中农吴和升做老婆,爹娘得了吴家的三百多块伪法币。一九五○年,桂金才十五岁,吴家用轿子来抬她。她哭得死去活来,怎么也不肯去。爹说:“去吧!我们没钱还人家!”娘也说:“女儿呀!你不能在娘身边长老,总得要去的。到了人家家里,一切要忍耐,好好顺从婆婆和丈夫。”那年十二月,桂金被抬走了。
桂金没离过家,出嫁后天天想爹娘。过门第五天,她在门口看见娘家村里的一个年青侄子路过,就赶过去说话,问问爹娘在家怎样了。回到家,刚迈进房门,丈夫就打了她四个耳光,说她不该和男人说话。桂金挨了打,又气又难过,可是这次没敢反抗。婆婆对桂金也不好。十五岁的人,挑水,做饭,洗衣,砍柴,还有田里的活,什么都得做;婆婆还说这不好,那不好,常常找岔子打骂她。她想回娘家,又不敢,满肚子委屈没处诉说。两个月,桂金被折磨得脸黄了,也没精神了,有时一个人发呆。有一天,邻居正看亲(订婚前男女见面),很多人围在那里,桂金在旁边说了一句话,被丈夫、婆婆听见了,拖回家去,毒打了一顿。他们又诬赖桂金偷走了衣服。桂金实在受不下去,就说:“我们到人民政府去讲理吧!”这一下更惹恼了吴家的人,都哄上来,气势汹汹地说:“老公打老婆还用政府管?不用国法,我们有族法!”大小拳头、门杠、扁担都来了。桂金一看事不好,就跑回娘家去。
桂金逃回娘家,倒在娘怀里哭,说什么也不肯回婆家。娘看见桂金满身青紫,抚摸着她,心里难过。桂金提出要离婚,娘没有说话,爹发了脾气,拿着烟斗直劈下来。这时,吴和升带着民兵吴云溪、吴和龙赶来,骗桂金到乡人民政府去解决。谁知走到半路,吴和升却非叫她回婆家去不行。他们推的推,拉的拉,桂金挣扎着不去。吴和升见桂金不走,就干脆把她推倒在地上,三个人拖着她的脚走。桂金大喊大叫,头皮和背脊都磨出血来。拖到水沟边,吴和升又一脚把桂金踢下水沟。桂金的鼻子流出了血,混身被水湿透,冷得直打哆嗦。桂金被拖回婆家时,满身的水、泥和血混成了一团。民兵又围上来,这个说:“你为什么要离婚?谁教你的?”那个说:“偷的衣服拿出来!”更有的说:“不说就用香火烧!”桂金不理他们,最后说:“宁愿到区政府坐牢,也不能在这个家里受刑!在这里死了也没人给伸冤!”吴和升一示意,几个民兵一哄而上,把桂金推进牛栏锁了起来。牛栏里又黑、又臭、又冷。天黑了,吴和升还不放她出来。隔壁的侯纪嫂老婆婆实在看不下去,就帮着说情,要把桂金“保”出来。民兵威胁老婆婆说:“以后出了事,你要负责!”老婆婆负不起这个责任,把桂金送到吴和升的家里。晚上,来“审问”的人更多了,大部分是民兵,说什么“贫雇农老婆没有离婚的”,“买来的老婆怎么不能打”!直到深夜才罢休。以后,白天监禁,晚上斗争,但桂金始终没有屈服。
桂金被监禁后的第五天,瞅了个空子,跑了出来,一直到区人民政府要求离婚。区政府把吴和升传来。吴和升坚决不离婚,反要桂金“数条件”。桂金说:“受打骂,吃不消!”区干部调解不下这件事,就把他们介绍到人民法院去处理。桂金从此住在娘家,天天往法院跑,每次来回四十里。但是,因为吴和升不肯来,法院也不能及时作调查,桂金常常一等半天,夜里才能到家。路又黑,肚又饿,什么时候判决离婚也没有希望,她曾企图自杀。但她想到毛主席颁布的婚姻法,想到共产党、人民政府,想到拿到离婚证走出法院时的愉快,又鼓起了斗争的勇气。这样跑了十多次,过了三个多月,到一九五一年五月间终于判决离婚。桂金拿到判决书,双手抱着,黄黄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吴和升拿到离婚判决书,可气坏了。他一把把判决书撕掉,又带着民兵来捉桂金。桂金见他们来了,躲到山上去。吴和升还不甘心,几天后又带着六、七个民兵来了。桂金想:“我已经离婚,怕他什么!和他讲理去!”桂金走出门外,正好区上的李同志也在场,心想那就更好说了。他们都站在门前一条臭水沟旁请李同志评理。谁知姓李的却说:
“离婚没理由!”桂金一听很生气,反问说:“没理由,那法院怎么会判决我离呢?”姓李的让她拿出判决书来。桂金怕被他们撕掉,不肯拿出来。姓李的就下命令给民兵说:“把她捆回去吧!”桂金一想不好,捆回去不用说又是老法子,吊、打、斗争、关牛栏,接着就是过不完的苦日子。她想逃,一看两边都是民兵,吴和升又从对面拿着绳子来了。身后是一条六、七尺宽的脏水沟,桂金不知那里来的一股劲,一下就跳过去了。民兵们没提防,就赶快追,等绕过水沟,追到山上,一直追了十里路,天黑了也没赶上。原来桂金逃上山躲在荆棘丛中,等民兵回去后,才爬出荆棘,顺着小路到了法院。法院的同志安慰了她一番,将吴和升关了起来。
吴和升被关起来,婆婆来找李桂金。开始用软手段,对桂金说:“桂金,一个人要有良心,跟我回去吧!”桂金不去,她又说:“和升已经坐了牢你还不心甘?出来后他不敢再打你了。”桂金还是不去。老婆子看见这个办法行不通,就又哭又喊,惹得村上群众都来看。有些老年人同情她,骂桂金;有的劝桂金和她一块回去。桂金一声不响。老婆子一边哭一边偷看桂金的神气,知道这一套也不行,就哭着找绳子上吊。大家拉的拉,救的救,桂金怕出事,跑到法院求主意。法院的同志安慰她一番,叫她好好劝老婆子回去。回到家,老婆子见桂金仍不肯回去,又哭闹起来,最后跑出门投了塘。桂金的爹妈吓坏了,一边急救一边骂:“叫你回去不肯回去,现在可要抵人家的命了!”老婆子很快就被救起来了。桂金的爹一言不发,脸色很难看。桂金的爹是个老实农民,就是封建思想很浓厚,他疼爱十六岁的女儿,但又觉得使了人家的钱,女儿应该受婆家管,离婚是败坏名声和不道德的事,更怕为了这事闹出人命。桂金劝爹说:“有政府给作主,什么问题也能解决!”她又求哥哥到法院报告。第二天,法院来了人,批评了老婆子,告诉老婆子说吴和升已放出来,又讲明政策,说明不服可以上诉。老婆子听了,把嘴一噘就走了。
果真,吴和升被放出后,和母亲上告到专区法院(当时是江西省人民法院宁都分院)。约摸一个多月,专区法院派了两个人来调查。他们听了吴和升的片面之词,还召开了两个乡的群众大会,批评桂金离婚没有理由。桂金着急,忙着辩驳,惹得那两个干部发了火,红涨着脸说:“你能离了婚,那我们就回家了!”他们后来还对民校教员说:“李桂金是不能离婚的,不过现在还得等专区法院的判决书下来,若判决离,就可以离,若判决不离,她就得回吴家去。要是她不去,要枪毙还说不定!”调查就这样结束了。这次调查,给一些反对桂金的人抓住了“理”,见着桂金就讽刺:“哼!离婚,现在怎么样?县法院判了不算!专区才能决定呢!”桂金不理会,但心里很着急。
一天、两天,一星期、两星期,李桂金、吴和升都在盼着专区法院的判决书。一直过了两个多月,在九月的一天上午,李桂金的父亲接到判决书。邻居也围了上来,大家紧张地打开了判决书。一个识字的青年一下找到了判决栏,夺口念出“准许离婚!”四个字。大家的心情立刻松下来了。李桂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但吴和升却不服专区法院的判决,又上告到江西省人民法院。
十二月,省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也下来了,除同意专区法院的判决外,还判了吴和升二个月的苦工,因为他侵犯人权,目无法纪,离婚以后还去迫害女方。这一下,同情桂金的人们都放了心,李桂金几个月来的不安,现在才完全平静下来。风言风语也慢慢平息了。桂金的田拨回娘家,在娘家生活和劳动。大家佩服她能坚决斗争,青年人更以她为学习的榜样。当地土地改革复查时,桂金被群众选为妇女代表。现在,桂金精神很愉快,她恢复了婚前的活泼和健美。


第3版()
专栏:

贯彻婚姻法运动改变了父母打骂孩子的恶习
广西省柳州市小南路后街是贫民住宅区,小孩子很多,打骂小孩的事情也常发生。据了解,过去打骂小孩很厉害的有十一户。父母们相信“棒头出好仔”,认为把孩子管教好就必须打骂。父母们动不动就用大棍、扁担、粗绳、软鞭乱打,打得小孩遍体是伤;出口就骂“野仔”、“杂种仔”、“不准吃”、“打死你”。孩子被打骂得不敢亲近父母。但是,孩子并没能管教好,相反地是更顽皮。
经过这次贯彻婚姻法运动,父母们认识到对子女必须好好保护,好好抚养和教育,后悔过去打骂小孩的不对。二月三日晚上,小南路后街召开了一个母亲座谈会。一个母亲沉痛地说:“我在一九四七年生第一个小孩,才四十天,小孩因有病常哭,一个深夜里哭得特别厉害,邻人都厌烦了。当时丈夫又不接济,生活很困难,忍不住了,性急上来就一巴掌打在孩子的脸上。天快亮时,摸摸孩子的头,冷了,脚也冷了,他死了(痛哭)。我的小孩若不死,今年七岁了,可以去读书啦!解放后,我还经常打骂孩子,用软鞭打孩子的脚,有一次还打出血来。经过这次学习后,我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改变自己的坏脾气,细心地用比好比坏、比长比短的方法教育子女。”钱玉英的脾气也不好,也经常打骂子女,有一次打得女儿眼青面肿,还有一次用粗桶绳打,又一次要女儿伏着用扁担打,打得她饭不敢吃饱,菜也不敢挟,挟菜时还偷看妈妈的眼睛。但每次打过不几天,孩子又顽皮起来了。她说:“其实并不是孩子顽皮,是自己不耐心教育的结果。今后我保证要耐心地好好地教育孩子,使他们都敢亲近我。”
涂春英是个好妈妈,她在会上发言时,先指出了打骂孩子的害处,并批判了“棒头出好仔”的错误思想,然后说出她教育子女的方法。她说:“我的孩子今年十四岁,读中学啦!我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一向耐心地教育他,一次教不来第二次又教;我也不大声恐吓他。这样,他很喜欢亲近我,也很听我的话。”并且,她认为教好子女,使子女长大了能好好地为人民服务,是妈妈的责任和光荣。慈祥和蔼的胡妈,对子女的教养也很耐心,不打骂,也不吓唬,孩子们都很亲近她、体贴她。她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我先教好第一个之后,其他的就由他带领,所以个个都很好,也很聪明。我一共有八个子女,五个参加工作了,还有三个正在学校读书。”
谈到这里,大家都感觉很愉快,热烈地讨论教育子女的方法,都愿意向胡妈和涂春英学习,并保证今后爱护子女。
这以后,人们走进小南路后街,再也听不到父母的怒骂声和孩子的哭喊声了。看到的是父母们在耐心地教育和鼓励孩子,孩子也乖顺地回答。钱玉英那十三岁的女儿,打破了一个盆子,起初不敢承认,很怕妈妈打;但经过学习后的钱玉英这次不但没有打她,反而很温柔地说:“打烂了不要紧,以后要小心些,没有那么多钱买啊!”女儿乖乖地认了错,难过地说:“妈!我以后小心。”事实教育了钱玉英,也教育了很多父母们:教育孩子决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
(广西省民主妇女联合会)


第3版()
专栏:文化简讯

文化简讯
重庆高等学校教师在寒假组织专业俄文速成学习成绩良好
重庆区各高等学校在寒假中组织教师专业俄文速成学习,取得良好成绩。参加学习的共二百多人,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是重庆区各高等学校的教授、讲师和助教。学习分数学、物理、机械、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等六个组。他们经过二百一十二小时的学习后,基本上掌握了阅读本专业俄文书籍的语法知识,记住了一千四百到一千八百个专业范围内的生字。参加学习的人中百分之九十九都从不认识俄文字母或只学过少许俄文的基础,提高到能够借字典帮助独立阅读本专业俄文书籍的水平。教师们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循环记忆法”,强调突击与巩固相结合,每一学习阶段有一定的复习时间。教师们学习成绩普遍都好。第一次考试时,全班成绩总平均即为九十二点三分,考一百分的有三十九人;第三次考试时,总平均为九十六点二分,考一百分的增至七十二人,全班得分最低的也在七十分以上。
军委总后勤部卫生部译制影片“神经系统”
为配合巴夫洛夫学说的学习,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特在一九五二年底,翻译了一部苏联的电影科学教育片子“神经系统”,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译制。这个片子的内容主要是根据科学的进化论的原则及巴夫洛夫关于神经的学说来说明神经系统的构造及机能。现在这个片子已复制了四十部,分发到各大军区、军医大学等单位,以备学习巴夫洛夫学说时放映。
中央电影局出版季洛姆的
“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一书的中文译本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在四月初出版了美国共产党全国文化委员会主席、美国著名作家季洛姆所著的“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一书的中文译本。这是一本深刻地揭露了美国帝国主义如何利用电影进行反动的种族主义的宣传的著作。季洛姆在这本书中尖锐地指出了好莱坞近年来摄制所谓“为了黑人利益”的影片,是美国帝国主义用来企图缓和日益高涨的黑人解放运动的更为卑鄙恶毒的新战术。季洛姆在这本书里号召美国人民起来更勇敢地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和战争叫嚣,争取在银幕上忠实地反映黑种人民的生活。季洛姆积极献身于劳动人民的事业,引起了美国帝国主义者的仇视,季洛姆和美国共产党其他十六个著名活动家一起在一九五一年六月被捕下狱了。美国人民为了抗议美国政府的非法行为,成立了“保卫季洛姆委员会”,并在今年三月十九日在纽约城举行了保卫季洛姆的群众大会。
新疆民族学院新建“解放”大楼落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迪化部队帮助新疆民族学院建筑的“解放”大楼落成。这座丁字形的新楼,规模很大,共有二百六十多间房屋,全院八系三十个班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和教学研究室都在这里,另外还有一个可容纳一千多人的礼堂。来自全省各地的各族学生已开始在新的实验室中,愉快地进行物理和化学实验,在图书馆内阅读着自己喜爱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
这座新楼的建筑面积有五千四百平方公尺,约等于该院的前身——新疆学院十多年来建筑面积的总和,所有的房间都安装了暖气设备和电灯,光线也很充足。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迪化部队为该院义务劳动修建的。各族学生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真诚无私的援助,将它命名为“解放”大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