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东北电业局审核所属单位基本建设计划
削减部分工程项目节省投资五百余亿元
东北电业管理局在审核所属单位一九五三年基本建设计划中,批判了百废俱兴好大喜功的思想,削减了一些错误的工程项目,节省了五百五十四亿元的投资。
这次审核计划中,暴露出部分干部的百废俱兴思想是相当严重和固执的。下面是几个突出的例子:
长春南岭原有一座变电所,在解放战争时遭敌人破坏,这次长春电业管理局提出要用六十二亿七千万元的巨资把它修复起来。理由是当地自来水公司电压低,要修复这座变电所供应自来水公司用电。后来设计单位去调查,证明电压并未低到妨害自来水公司供水的程度。而且其他变电所的电容量有富裕,必要时也可以互相调剂。长春电业管理局跟着又提出怕线路偶而发生故障,影响向自来水公司供电。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加强线路保护工作,无须修复一座变电所。根据上述情况看,这项工程计划显然是错误的。但是长春电业管理局一位负责干部,竟指令该局在沈阳参加审核计划的人员坚持错误的意见。再如辽阳电业管理局有
一条九十多公里长的线路,因为某地通过这条线路的用电增加,该局便趁机向上级提出“电杆腐朽”,线路“不堪利用”,要建立双回线,并将全部木杆改装为铁塔(目前国家正缺少这种钢材)。设计单位也没有实地调查,只在口头上询问了一下“不堪利用”的情况,就作了工程设计。全部工程需要三百七十亿元。在审核时,东北电业管理局调度人员指出,这条线路是很可以利用的,因为在一九五○年修理过,一九五二年也检查修理过。电杆经过防腐处理,至少能用二十年。只要利用原有线路,增加一条单回线,就能解决某处用电增加的问题。全部工程费用只要一百七十亿元,比原计划减少二百亿元。再如鞍山电业管理局曾三次派人向上级要求批准换掉某条三十公里长的线路。理由是这条线路“木杆腐朽”、“电线细”,“接头多”,怕影响送电。事实上,这条线路也是只要略加修理,换掉朽木、坏线,依然可以利用的。经东北电业管理局反复说服,鞍山电业管理局才放弃原来的工程计划,拟订了新的计划。按照新的计划,全部开支仅四亿五千万元,比原计划的工程费减少了百分之九十。
这次审核的工程共有十一项,取消的有五项,其中有两项是可由生产投资举办的,节省了二百三十七亿元,削减工程内容或改变原来修建方案的有三项,节省了二百二十七亿元。延缓主要设备的安装及削减不必要的设备,节省了九十亿元。这样就保证了把基本建设投资集中使用到修建主要工程方面。


第2版()
专栏:

设计目的不明确错误百出
鞍山钢铁公司简易住宅既不经济又不适用
鞍山钢铁公司去年在长甸铺修了十万平方公尺的简易职工住宅,由于钢铁公司的领导干部和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核算思想,建设的目的不明确,以致设计十分不合理,浪费了很多资金。
钢铁公司的领导干部在决定了这项工程的造价后,就急躁地限定设计处要在十天内完成全部宿舍的设计。于是,设计人员也就不仔细考虑设计的质量和经济核算问题,昼夜突击进度,结果做出来的设计错误百出。
修建简易住宅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照顾职工的生活福利,使职工们能很快地有房子住;一方面又要尽量节约投资,以便使国家能集中力量建设重要的工程。因此,在修筑之前,公司就准备这些简易住宅只使用五年。
既然是“简易”住宅,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就不应该过大。但公司福利处要求房与房之间的空地要宽大些,设计人员也就遵命照办,把原设计房与房之间的距离由九公尺放大到十三公尺到十四公尺。以致简易住宅全部用地面积共达一百二十万平方公尺,建筑物占地面积只有十一万五千零八十平方公尺,比例为十比一,浪费了地皮,延长了道路线,又增多了道路费、运输费、上下水道费、室外照明和线路费。
苏联专家说,按照“简易”的原则,这个工程是不需要上下水道的。因为上下水道的寿命有十几年,而这些房子只准备用五年。为了倒洗脸水和厨房用水,打水井是完全可以的。根据鞍山市自来水公司计算,如果用水井,三千七百户人家设立三十个公共水站,有六亿元就够了。但是公司却决定了要安装上下水道。仅上水道一项,就需要投资五十九亿元(后来由于水道工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把水道位置移近房基、利用废水道管等,少用了十七亿元)。如果住宅要在五年内拆掉,这些水道管虽然不能全部作废,但给水管大部分是不能使用的。
这些房屋打算在五年内拆除,但是所采用的材料有的竟可用十几年。房屋的基础、瓦盖、天棚等都不合乎“简易”的要求。因此,工人们给这些房屋起了个名字,叫“五贵房”:基础贵、上下水道贵、砖墙贵(有一部分是砖墙,其余是土墙)、洋灰瓦屋顶贵、天棚胶合板贵。
这些设计也反映了设计人员的群众观点十分薄弱。例如厕所设计的是集中的“旱便”,排列方法是一行住房、一行厕所,同时厕所又在马路的边上,一到热天,臭气冲天,工人们在街上走,就得用手堵着嘴鼻跑。同时,厕所离房屋有五十公尺远,工人不满意地说:“上趟厕所,一个来回得跑百公尺!”
再如医疗所、合作社、俱乐部、房产管理所、澡堂等附属设施,都设计在全部住宅的一角。因为此地有一条大马路并有一个“转盘”,设计人员就考虑到怎样把这个“转盘”点缀得“漂亮”。可是工人到此地来办事,有的得跑出二里半地以外,一个来回需四十多分钟。
这个设计对工人的安全也很不负责任。屋架是木料的,本应设计出木屋架和烟筒距离的施工详图。但是设计人员并没有这样做,只是毫不负责任地在图纸中写上:“按施工规程进行施工。”再加上施工马虎,竟把木屋架插在房屋的烟筒里,结果最近就发生了两次火灾。
设计这个工程时,钢铁公司限定总造价为四百亿元(室外上下水道在外),现在总造价已达到了八百亿元,加上道路费、上下水道干管、绿化等费,估计需要一千亿元。这样,每平方公尺的平均造价就达八十万到一百万元,超过预算一倍多。而哈尔滨市去年修建的同样的简易住宅,每平方公尺的造价仅三十万元。钢铁公司去年同时修建的立山十万平方公尺永久性标准住宅,除有上下水道、内外照明外,还有暖气设备、双层窗户,厕所在屋内,是用水冲洗的(这些设备长甸铺住宅都没有),使用年限可达三十五年以上,每平方公尺也才用了一百万元到一百零五万元。
长甸铺的住宅工程,不仅在设计上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金,而且由于施工单位不负责任,质量恶劣得使人不能容忍。特别是去年后追加部分,地基下沉,屋墙坍塌。工人住了几个月,现在又往外搬。有些没有搬出的,也是天天耽心害怕。当鞍山工人生活报的记者前去调查时,工人和家属们纷纷围上来诉苦,一致要求:“看看我们的房子吧!”一位工人说:“我们睡觉都耽心,得睡得警醒些,不然说不上啥时候塌了砸了人!”工人给这些房子编了个顺口溜:“简易住宅真粗糙,人还没进屋,泥土就先掉!”


第2版()
专栏:

鞍山钢铁公司高炉、化工两工地
集体审查图纸及时纠正错误设计
鞍山钢铁公司高炉、化工两工地接受去年施工中的经验教训,在今年施工准备工作中,执行了集体审查图纸的制度,防止了因设计错误而造成施工中的浪费。
在没有采用这种集体审查图纸的方法以前,由于各部门事先没有交换意见,往往在施工中才发现图纸上面有错误,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影响很大。如去年在建筑八高炉的工程中,有一个部件因图纸上没有说明公差数,没有办法制作。后来由设计部门添注公差数时,生产部门又和设计部门的意见不一致,双方争论不决,影响施工部门两个月不能安装。
接受去年的教训,高炉和化工两个工地从今年一月上旬就开始进行这一工作。参加审查的有施工、生产、设计及技术监督处等单位。由工程管理处主持,分成机械、电气、土木建筑、筑炉、动力、燃气及炼铁等小组。在审查过程中,按工程性质,注意审查制造加工与施工方面的要求;机件材料有没有,是否合适;土建、卫生设备的配合;以及生产部门安全操作等问题。在审查前,由原设计人员说明了设计资料和设计目的,并根据审查中的问题交换意见。现在高炉工地的全部图纸已在一月中旬审查完毕,化工工地因为图纸没有到齐,现在正在进行。两工地前后共发现错误图纸四百九十六张。高炉工地图纸的主要错误,是机件订货的加工符号、尺寸、公差不准确或被遗漏。化工工地图纸在尺寸上的错误占全部图纸的三分之二。如果按照这样的图纸施工,高炉工地的鼓风机循环水出口、水管地下部分与二号发电机循环水口将要互相抵触。此外,有的耐火砖还没有材料成份表。
现在,审查出来的这些问题,绝大部分已经各有关单位研究,并经过最后的汇审解决了。这次审查使今年的施工避免了许多错误。
(原载鞍山工人生活报)


第2版()
专栏:

上边批准,下边照办,不计盈亏,盲目进货
东北国营百货系统积压大批劣等胶鞋
东北区国营百货贸易系统积压了大批劣等胶鞋。其中仅青运动鞋、水袜子、长五眼鞋三种就有六百万双。积压的青运动鞋足够两年销售。这些胶鞋大部分是穿不了半个月就开胶断底的次货,都是东北区百货公司从原东北工业部所属各厂订购的。在一九五二年第一季度开始订货的时候,胶鞋生产量超过消费需要的情况就很明显了。当时东北区百货公司曾请示原东北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东北计委会):“胶鞋积压了怎么办?赔了钱怎么办?”但自己并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在五月份东北计委会召开的产销平衡订货会议上,东北区百货公司仍然提出了这个意见。东北计委会贸易合作处王燕群处长在会议上说:积压算在周转之外,批准你们占用这笔信贷;赔钱也由商业部门来赔,在利润里面扣除。这次会后,东北计委会发了一个指示,重复平衡会议上的决定。东北区百货公司于是错误地认为:这就算把积压和赔钱的问题解决了。他们认为,再没有不订货的理由了,应该“按照上级指示办事,订进来”。
这样,大量胶鞋就被积压在各地国营百货公司的仓库里了。由于进货价高于销售牌价,已经销出的胶鞋同样使国家受到损失。以一季度的进销情况为例:青运动鞋每双进货价为三万七千元,牌价却仅为三万元,除去商业流转费用每双还赔七千元。去年第一季度,东北区百货公司仅青运动鞋、水袜子、长五眼鞋三种就赔了二百七十五亿元左右。
这种情况,使原东北工业部所属各胶鞋厂错误地认为产品销路问题已经解决,更加不注意生产上的改进了。本来他们可以生产新的、质量好的胶鞋,但是他们却单纯追求生产数量。东北区百货公司也没有积极对他们提出改进生产的意见,因此,去年二、三季度中,他们就大量地生产了粗制滥造的次胶鞋。他们不按着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生产,片面地强调节省原料,甚至减少操作过程,以致生产出来的胶鞋极易开胶断底。
东北区百货公司订妥了胶鞋合同之后,又将订货分配给各地百货批发站。各批发站按着合同照办提货手续,根本没有检查胶鞋质量。这批胶鞋就由工厂运到批发站仓库,又由批发站拨到市县百货公司,摆到门市部和商店的货架上。胶鞋卖到了农民、职工手里,不过十天半月就开胶断底了。消费者常常拿着这种次胶鞋到国营商店或合作社退货。这个问题直到一九五二年第四季度,才反映到东北区百货公司。但是,这时候胶鞋的积压和滞销已经十分严重了。
东北区百货公司存在着严重的供给制经营思想和作风。他们采取了“上边批准,下边照办”,“不问赔赚、不管积压”的错误作法。有些人认为:“赔钱、积压都有人批准,就可以进货。”批发站和市县百货公司也承袭了这种作法,不分规格、不问质量、毫无意见地把货接收进来。这就给国家造成了积压商品和赔钱的严重损失,并助长了工业生产的盲目性。工业部门缺乏全面完成国家计划的观念,不问市场需要,片面地追求数量和“节约”原料,也是错误的。原东北人民经济计划委员会缺乏深入调查、研究问题的严肃态度,盲目地发展生产,片面地照顾工业,实质上是纵容了工业部门单纯追求数量忽视产品质量的作法,结果使工业和商业都受到损失。东北区国营百货系统因为胶鞋积压过大,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停止了东北胶鞋的进货。
这种现象在东北区国营百货系统中普遍地存在着。如麻袋、硫化青等,都是由于上述原因,大量积压下来。上述各单位必须从这种事实中取得经验教训,认真地调查消费者的需要,正确地平衡产销。对于现存的次胶鞋应该严肃处理,并向消费者讲明道理,以挽回国营商业和工业在群众中造成的损失。


第2版()
专栏:

为祖国第一个自动化炼铁炉开工而欢呼
鞍钢炼铁厂副厂长
特等劳动模范 周传典
从今年二月初起,我们生产部门就开始组织验收队,验收八高炉的工程。这是一个新的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炉子,装备着出色的苏联工厂制造的各种仪器。这座高炉,是我国钢铁工业技术改变的开端。我为祖国工业的无限发展前途骄傲。
苏联专家以苏联最新标准设计了八高炉,苏联人民用最新式的设备装备了我们的高炉。这个高炉对于我和对于大家是一个很好的学校。新的技术装备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从这里我们深刻体会到苏联技术的高度水平和苏联人民的伟大友谊。
现在八高炉已开炉生产了,只要一想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它将出产多少万吨的生铁支援全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我们便不禁高兴地不只一次地看着那新油漆的直插入云霄的炉子和炉顶飘扬的红旗,高声欢呼!
八高炉的特点之一是操作机械化。让我们从装料系统看起罢。在旧高炉的原料仓库下,把矿石漏进料罐里去时,工人们要在矿粉飞扬中紧张地费力地拉开漏门。在八高炉,这些工作都被压缩空气代替了。司机手坐在清洁的操作台上,让压缩空气自动开闭漏门,配好料送到卷扬斜桥下。卷扬手也不像过去那样手摸着闸,脚踩着闸,提心吊胆的开动卷扬机。现在,一个人在地面上的一间漂亮小房里,扭动电的开闭器,就把料罐送到炉顶上去,再由压缩空气自动压开炉盏,让炉料落到炉子里去。
看过炼铁炉的人,都能体会到炉前工作的繁重。炉前工人必须冒着瓦斯,冒着喷溅的渣水铁水,开闭铁口和渣口。出完铁后又必须清理几十公尺长的铁沟和渣沟,在高热的铁渣上边,一筐一筐地把残铁碎渣抬走,再运来黏土、焦粉、河沙,把沟子铺好。而今天这一切都机械化电气化了,新安装的渣口堵塞机,由压缩空气的牵动开闭渣口,铁口电钻会迅速地打开铁门,只要一个人舒适地坐在电炮操纵室里,一炮泥就可把铁门封住。看看旧炉子罢(毫无疑问,它们都会很快就自动化的),七、八个人轮换用大锤去打,三十分钟才能把铁门打开,堵铁门时更困难,第一炉前工站在高热的铁沟旁边操纵泥炮,四个人在传递泥球往泥炮眼里塞,即使在操作技术空前提高的今天,也难免有时喷火伤人。
抬走碎渣残铁和运来沙子的工作,也不用人力,而改用了吊车。只要一个炉前工开动吊车,就可以做着过去很多人的工作。
八高炉的特点之二是自动控制的装置。矿洞底下有四条电车道,卷扬装料车随着人的意愿,让它在那一条道上停止,它就在那条道上停下,自己把矿石吊起来。从老式高炉来的挂罐工人,想到他每天成百次地踏着罐边把挂钩挂好,看看这个,真应该高兴呀!
谁都知道,高炉按规定料线装料对高炉的生产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从一九五○年起就发起消灭低料线运动,但是到今天还不能完全达到正确装料。新的自动控制设备解决了这个问题,料线经指定之后,不到料线炉盖就不能打开,装料车自动停止,料就装不上去,逼着你非按料线装料不可,想违犯规程也不可能。
风温的调节也是掌握生产的关键问题。旧的高炉,瓦斯工不停地摇调节弁,但风温还时常相差摄氏十度到十五度。新的计器完全改变了这个操作法,只要把风温指定之后,它会自动地精确地调节到这个温度,再也不需要人去调节它了。
八高炉的特点之三是大量出色的监测仪器。并且都带有自动记录装置。每秒每时每天炉子本身的变化情况及操作变化情况都精确记录在特制的记录纸上,凡是我们应该知道的,须要知道的情况,这些仪器都可以随时报告我们。如果说有些地方高炉操作还是纯技艺的,则这些新的设备会使我们逐渐进步到能科学地掌握高炉了。
八高炉的特点之四是技术的高度集中。高炉生产是相当复杂的。送风、发电、瓦斯供应、水的供应、原料的装入,都和高炉息息相关,高炉是这个复杂生产的中心。由于大量计器的增设,现在值班技术员坐在信号室用眼睛转一圈,就可全面了解各处的工作情况。如果细心一点,检查一下记录纸,就可了解它们过去几分钟几小时发生些什么变化,从而对操纵那些设备的人提出各种使炉子正常操作的要求。
设备的本身也照顾到这一点,各种指示装置通连到各个部门去。比如说你要多装一罐焦炭,只需把一个开关按动,矿洞卷扬机就都知道了。这还不算奇妙,奇妙的是他们非按照这个指示去装不可。如果他们不装焦炭而想装矿石,用不着去监督,机械本身就不让他们装。
什么事都跳不过技术员的眼睛,什么技术指示都由技术员来决定,这是技术的高度集中,保证充分发挥高炉技术员的作用。
八高炉的特点之五是严密的安全设备。除了炉前的安全工作如上面说过的那样,已有巨大改进外,光卷扬配电盘就有一百二十四个继电器,互相控制,保证安全运转。在卷扬装料车和矿洞各道间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把它划成了危险区,比如你指定在二电车道装料,其它各条道的车就不能进入危险区。而且第二道的矿石车如没有达到挂罐位置,卷扬机也就开不下来,这就保证了不会发生卷车事故。
最后,八高炉的设计是有着很大后备力量可以充分利用的。同时,为推行新技术操作,安装蒸气鼓风设备,炉况瓦斯取样设备和风汽自动调节装置等,这些,对将来技术的发展都很有推动的作用。
八高炉的修复,使炼铁厂全体职工都充满战斗情绪,学习新设备掌握新技术变成一种热潮。几月前连电气基本知识都没有的炉前工人,已克服了年龄大记忆差的困难,克服了文化程度太低的困难,学会精确地掌握吊车和电炮;而且会向你说明它的构造和原理,使你不能不怀疑他们是这一方面的老手。我们每一个人都经过关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教育,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因此我们希望尽可能快些把我们的智慧、能力和积极性投入这一光荣事业,使高炉迅速转入正常生产。
为祖国第一个机械化自动化的高炉开工而欢呼!
为达到优良的容积利用系数而奋斗!


第2版()
专栏:

郭玉恩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什么要实行“包工包产”制
本报记者 蓝邨
“简直是乱轰轰的一伙伙”
山西省平顺县郭玉恩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两个互助组(十八户)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在开始建社的时候,社员们对土地入股、分红等问题讨论得很透彻,但对劳动力应该怎样组织的问题却考虑得不够。当时大家对办社都没有经验,认识不到土地由个体经营变成集体经营以后,这时的集体劳动和互助组时的集体劳动的重大区别。在互助组时,各家的生产由各家计划,每天做什么活,自己都知道。干起活来,谁好谁坏、谁吃亏谁沾光都容易看出来。成立合作社以后,每个人对全社的生产计划和每天自己应做什么活都摸不着底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个社员思想觉悟程度的不一样,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劳动态度。为了使每个社员都像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一样的积极主动,除了加强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和生产计划性以外,还必须有一个比互助组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劳动力的制度。郭玉恩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预见不到这些变化,因而没有考虑怎样建立必要的劳动制度的问题。这个合作社在一九五一年春耕农忙季节成立,当时一切工作都靠社长一人来安排。郭玉恩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说:“简直是乱轰轰的一伙伙。”每天十八户社员的十八个劳动力,一吃罢早饭就都拥到了社长的门前,等候分配工作。这个问“我干啥”?那个问
“我弄什么”?社长就一个一个地来分配。分配工作的时候,不是这个说“我弄那不合适”,就是那个说“我去那块地太远啦”。每天等工作分配好了,太阳也出来好高了。这样做了几天,社长觉得不是个办法;不少的社员也说:“咱这样做,不仅不比互助组省工,还要浪费工呢。”但当时活很紧,社长每天除了要经管社内一切大小事情而外,也同大家一起下地劳动,脑子里没有一点空,一时想不出改善的办法。郭玉恩只好每天起早歇晚,吃饭、走路都在想着全社二百来亩地的活应该怎样做,每人的工作怎样才能分配得好些、快些。这个期间,他一夜只睡三、四个钟头的觉,两眼都熬红了。好在社长是个大公无私、精明强干的社长,社员们也很齐心。大多数人做起活来都很积极;同时,社也还比较小,生产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春耕播种的工作还是按时完成了。虽然有七、八分地岸因社长分配工作时忘记了,临到播种时还没有刨,但仍然种上了。
分了组,上地的时间提早了
春耕结束后总结前段工作,大家都说工浪费得厉害,每天当做十分的只做了八分。郭玉恩心里想:要是多有两个干部,工作就会好做一些。于是他提议把社员分成小组,每组选上个组长,每天的工作由组长分配,那样人少了分配工作可以快一些。大家都同意这个意见。全社劳力便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成两个组,地也大体分成两半,一组负责一半。同时又选了个副社长,分担社长的一部分工作。分组时,郭玉恩告诉大家说:“地都是咱们的地,那组有了困难要互相支援。”大家也同意。锄玉茭的时候,开始分组干活。全社的生活仍然由社长计划,社长先向组长分配,组长再向组员分配。于是大家上地的时间就提早了。但在锄地当中,发现一个组的玉茭地多,另一个组的谷子地多。按季节需要,本该先锄玉茭。但玉茭多的这组锄不过来,而谷多的那组要锄谷,不愿去帮助这组锄玉茭。“互相支援”成了空话。经过社长的说服教育,两组才互相拨工,先锄玉茭然后锄谷。这样干了一段以后,又发现了问题:有些地锄得实在不像话。社长对大家提出了批评,但谁都不承认是自己锄得不好,
一组的人说是二组锄坏了,二组的人说是一组锄的。因为互相拨工的时候两组人混在一起干活,把地也打乱了,又没有个质量标准,没法再追究责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把两组的主要作物数量大体调剂了一下。就这样干到了秋收。这一年,劳动力的组织虽然还不够科学,但因为社的生产内容还比较简单,又是常年进行集体劳动,统一支配劳力,所以比互助组还是省工。当时没有感到劳力缺乏,相反的还剩余了八个人工。
干部虽多,没有制度还是不行
到了一九五二年春天,社由十八户扩大成了四十六户。为了保证继续提高农业产量和解决剩余劳力的问题(这一年找不到副业生产门路),社里决定要修滩漫地,开渠浇地,打坝护滩。算了算工,劳力不仅再没剩余,而且不够用了。大家说:“要好好组织组织才行啦。”但大家仍然以为多选几个干部,多分几个组就行了,还没有考虑到要进一步建立制度的问题。于是全社又选了一个副社长,三个小组长。全社劳力仍按自愿结合的原则组成五个组,地也按每组劳动力多少划成五片,每组负责一片。这样干起活来以后,发现了这种现象:每天早上,有的组早上地了,有的组还没走。郭银子组就常常迟上地。早上地的组提出意见:“谁能吃他这个亏?”于是实行了打锣一齐上地、打锣一齐下地的办法。这样做了几天,表面上看起来还好,实际上没有解决问题。因为这时社员多了,思想也复杂了。各组的人虽然都同时上了地,但有的人到了地里慢吞吞地不好好动弹,一到打锣歇工时,本来还有不多点活,一下子就可以干完的,也丢下急着回来了,这种人记工时仍然记了十分(该社在实行包工制以前对社员计工都是采用死分活评的办法)。要是在互助组作活,像这样的人早被地户提出扣分了,可是现在许多人心里虽然不高兴,嘴里就不说。有的组长认为现在土地入股了,背工是背了社的工,不是背那一户的,因此讲起情面来了。这样
一来,有些本来劳动积极的人也消极了。他们说:
“出力也是十分,不出力也是十分,不如歇着点吧。”有时劳动积极的人实在忍不住了,就和那些不积极的人争吵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郭玉恩领导大家开会来检查:究竟是谁背工?但谁也不肯承认。大家争吵了半天也没得个结果。正好这时中共平顺县委员会正在研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组织问题,号召各社试行包工制。大家说:“非实行包工制不能解决问题。”但怎样包呢?一开始也想不出
一套完整的办法。大家说:“一边实行,一边修改吧。”
实行四定包工制,有人用四分工的时间做了十二分工的活
锄苗的时候,开始实行了“四定包工”制。最初,只是实行了“定工”、“定量”。定工就是先按地的远近、好坏和不同的庄稼,评出每亩所需的工数。然后按各组劳动力的多少强弱分别包给各组。每组包了多少亩就算“定量”。大家议定:如果因劳动效率高按原定工数少用了工,或因劳动效率低多用了工,都应按原定工数记工。这样干了两天,组长郭德交向社长提意见说:“大家光为赶工了,该锄深的锄浅了,这样还行?”社长觉得他这意见很好,又召集大家讨论,规定了每种作物的耕作标准,实行了“定质”。以后,又发现把地分给各组时,只偏重工数多少,没有把主要作物适当分开,以致有的组有玉茭三十亩,有的组才有十五亩,不能按季节完成当前要紧的活。这时又应用过去的经验,以主要作物的亩数大体相差不多为标准,重新调剂了各组的地。并规定社要求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活,大家都要按时完成。这才真正实行了“定时”。
自从实行了“四定包工”制以后,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以前郭金桂组的郭来顺,总是组长不催就不上地,到了地里也是“熬日头”,盼着打锣回家;现在每天上地是他催组长了。他以四分工的时间做了过去十二分工的活。本来积极劳动的社员更加积极了。郭海北组负责的五十一亩七分玉茭,原订八十三个劳动日锄完,结果只用了六十一个劳动日就完成了。过去组长、组员之间互相讲情面,现在变成互相监督了,小组内展开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郭云考从来不愿学技术,作活很粗糙,大家对他提出了批评,并扣了他两分工。这样,不学技术的都注意研究技术了。小组长的领导也加强了。过去每天的工作计划、检查督促都靠社长,现在小组长主动地来安排小组的生活了。实行了“四定包工”制以后,各组之间自然而然地展开了劳动竞赛。在竞赛起来以后,发觉以自愿原则结合的组,有的强,有的弱,不好竞赛。这才把劳力强的弱的、技术高的低的、新社员老社员互相配搭开,重新调剂了各组的人力。党员、青年团员、宣传员也在各组作了适当调剂,便于领导竞赛。各组的地也作了适当调整。为了配合竞赛的开展和切实贯彻
“四定包工”制,又组织了检查小组(各组抽一人加上三个社长),每天检查工作,按每一农事段落公布各组的工作成绩。成绩好的奖励,坏的批评。这以后,社长的头脑清醒起来了。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活、用多少工,社长都清楚了。这就有可能更好地考虑全社的生产建设计划,更科学地安排生活了。不管在农忙或农闲时候,一有了剩余劳力就可以马上转到修滩等农业基本建设工作上去。这一年秋天以前,农业基本建设共用了九百多个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力是越来越提高了。
只包工不包产,大家还是不关心产量
但在实行“四定包工”制当中又发现了问题。去年七、八月间有一天,下了一场雨,当天夜里,山洪顺着春季修好的两条旱渠流下来。郭玉恩听到水流声,赶忙去叫社员们扒河灌地,但一个人也找不见;挨家去叫,谁都说睡下了。好容易才把大家叫起来,临时分了工去引水灌地。这件事过了以后,郭玉恩脑子里发生了疑问,他想:“咱们费了三百五十个工开了两道旱渠,就是为了引洪水浇地。渠修好了,水也来了,但渠还是渠,地还是地,大家都不关心灌地的事,这是什么原故呢?”过了两天,郭德交告诉郭玉恩说:“北拐上那片谷子怎么那样黄?”检查结果,原来是被钻心虫吃坏了。这块地是郭金桂小组负责的,他们就没有管。后来又下了场雨,雨后郭玉恩到大石湾沟走了走,发现梯田的地岸被洪水冲塌了四处,地头也淹坏了,仍然没人管。这块地原来是郭怀有的,要是地还没有入社,他一定早就垒好了。经过这一连串的事实,郭玉恩发现仅只实行包工制而不实行包产还是不行,大家把工做完了,责任也就完了,不会再去爱护庄稼,关心产量。这时候,同村的申冬玉农业生产合作社已决定和郭玉恩社合并,有一个互助组也决定要参加社,郭玉恩社很快就要扩大到七十六户。郭玉恩想,以后社更大了,又分散在三个自然村,如不包产,秋天打下粮食都要集中起来才分配出去,光来回运输就要多费不少人力畜力,而且生产内容更复杂了,领导就更照顾不过来了。于是他一面批评大家对集体利益关心不够,一面提出实行包产制的意见。去年秋收以后,在郭玉恩的提议之下,全体社员都同意从一九五三年起实行包产,即把原来的四定包工发展成为定质、定工、定时、定产的“四定包产”制,也叫“包工包产”制。
实行“包工包产”制,经营管理工作必须更加计划化、科学化
包产的问题比包工的问题复杂得多。大家酝酿了好久,又集中讨论了好几天,才初步确定了一套办法。在讨论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过去订生产计划都不十分准确,而产量订低了或订高了都会发生问题。因此,在评定每块地的产量的时候,他们都尽可能地把各种增产条件都估计进去:一方面,要考虑每块地的地质好坏,种什么作物,历年产量多少,上粪多少,粪质好坏等条件;一方面,要考虑每块地、每种作物需要的耕锄遍数、耕锄质量等耕作标准。把这两方面的条件结合起来,才得出了每块地的产量。大家又考虑到耕畜强弱、农具好坏也会影响产量,解决的办法是各组的牲口农具都要作适当调剂。产量确定以后,跟着来的是怎样包的问题。为了避免大家想多挣工数而故意降低产量或挑肥拣瘦的现象,他们采取了以全社的土地为单位,大家在一起评定的办法。等到大家对每块地的产量都一致同意以后,才把一定的产量、一定的工数分包给各组。在分包给各组时,有这么几条规定:一、各组必须按照社所规定的工、时、质量要求去进行耕作。因为只有做到了定工、定质、定时,才能达到社所要求的产量。二、各组完成承包的产量,按工数发给工票;超过原订产量时,超产部分社和组按四、六的比例分红。组得六成,按组内各人所做的劳动日多少为比例分;社得四成,做为公积金。达不到产量的,减产部分由承包组负责包赔,赔偿多少看具体情况决定。三、因灾减产,组不负责包赔。如果全社普遍因灾减产,有某一组因积极和灾害斗争而没有减产,则没有减产的部分仍然按四六分红的办法分红。如因社对组供应种籽、肥料不及时而造成损失,组不负包赔责任。那片地包给那个组,都尽量照顾了组员的居住条件。最后的问题是组内每个组员如何计工的问题。大家决定在组内仍然采取原来的四定包工的办法,按活计工,逐日评记。各组都设一个会计(实际就是记工员),负责计发工票。实行“包工包产”制的问题,就这样基本解决了。
实行“包工包产”制以后,社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了,谁都在盘算着要怎样才能把自己组的地种好。但郭玉恩已估计到在实行当中还会发生不少问题:比如,以后天下雨了,这边的地有雨那边的地没雨(山地常有此现象)会发生问题;河水下来了,上游的地浇到下游浇不到也会发生问题;在分粪的时候,谁也要争着要好粪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全社的各种工作都需要更加计划化、科学化;实行集中领导,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因此,从去年秋天起,郭玉恩农业生产合作社已在建立了各种必要的机构和制度,准备实行经济核算制,以加强全社经营管理工作的计划性。


第2版()
专栏:经济生活简评

合理组织劳动力是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要环节
为了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必须合理地组织劳动力,以便充分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集体劳动的优越性。农业生产合作社除了按照社员入股的土地分给一定的收获物外,还必须实行按劳取酬的原则,把社员应得的劳动报酬,公平地分给他们。只有合理地组织劳动力,才能适应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统一经营、共同耕作的特点,实现按劳取酬的原则。去年许多地区试办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曾经发生了严重的窝工现象;山西平顺县郭玉恩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初期,曾经发生过某些社员该做十分工而只做了八分的现象,这都是没有采用科学的合理的组织劳动力的制度的结果。
根据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实行定量、定质、定时、定工的四定包工制,并进一步实行包产制,是合理组织劳动力、实现定额管理的科学方法。郭玉恩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包工制以后,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社长的头脑清醒了,全社的生产计划性也加强了。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又实行了四定包产制,社员的增产热情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这些情况,说明了包工制和包产制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的进步的组织劳动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比较确实地保证实现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
各地在试办和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时候,应该注意解决合理组织劳动力的问题。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经营经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里,是比较容易实行包工制的。而在实行包工制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能够作出比较确实的生产计划以后,就可以逐步实行常年包产制。开始试办的或经营管理经验还比较缺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虽然还须在一定的时期内,采用“死分活评”的办法,实行简单的分组劳动,但应争取按一定的季节,就比较易于计算质、量的农活,部分地采用按活计工的办法,然后逐步过渡到全面的包工制。应该认识,一种先进的工作方法的推行,必须要有一定的条件。各地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干部,在推行包工制的过程中,要善于帮助社员创造条件,解决各种困难,切忌采用强迫命令的方式,否则,先进的工作方法也不易为农民所接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