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关于改进和加强省市党委宣传部的业务领导问题
——一九五三年七月一日在东北各省市党委宣传部长会议上的结论
李卓然
编者按:目前各地党委宣传部正研究如何加强国家建设时期的群众宣传工作,本报特于今明两日刊载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部长李卓然同志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舒同同志关于
这方面的两篇文章,供各地参考。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的召开是适时的,讨论中牵涉到的问题虽然很多,但都趋向于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如何改进和加强党委宣传部的业务领导以适应国家新的建设时期的需要。经过小组和大会的讨论,大家提出了不少重要的情况和改进今后工作的办法,同时又有中央宣传部和华东局宣传部的同志帮助,我们研究了一些重要问题,会议已基本上完成了它的任务。
因时间的限制,有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具体;有些问题牵涉到在新的国家建设时期党委的领导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重要问题,虽不是我们这次会议所能完全解决的,但同志们的意见是可以提供东北局考虑后作出必要的规定的。
我现在再就下面的两个问题综合补充说明一下。
第一,目前省市党委宣传部的主要业务(或主要工作)是什么?
我认为它的主要业务有下列各项:
(一)结合各个时期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作好党的宣传鼓动工作。为此:
一、省市委宣传部部长及有关负责干部要经常注意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研究党的指示,参加党委讨论与布置每个时期中心工作的会议。
二、省市委工业部、基本建设部、商业部、农村工作部等部门,在根据省市委的指示布置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时,应协同党委宣传部同时提出并布置为完成这一中心工作的宣传工作任务。党委宣传部应与同级党委上述各财经部门取得密切的联系和配合,以便商订这种宣传工作计划。为此,省市委宣传部现有宣传处的编制应适当扩大,以便与上述各财经部门取得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工作情况。
三、根据当前生产或基本建设的中心任务制订了保证完成这一中心任务的宣传工作计划后,上述党委主管部门和党委宣传部应协同进行检查,及时了解运动中工人、农民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思想情况,抓住运动中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人物进行有效的宣传,不断克服各种保守的和落后的思想观点,以保证中心任务的胜利完成。
四、在完成国家经济建设任务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要,党委宣传部必须经常注意改进生产单位中的支部教育工作(包括对厂矿及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加强在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中的政治思想教育。关于支部教育和工人政治教育的计划,应即研究并制定一个统一的方案,由党的组织直接领导进行,但不应因此减弱工会对工人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责任。
工矿中干部和职工的文化、技术、业务教育可分别由工会、厂矿行政机关去组织进行。
(二)在职干部的理论教育与时事政策教育。
干部理论教育,中央、东北局已有明确指示。省市委宣传部应积极负起组织领导的责任,并抓住以下两个环节:
一、搞好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特别是要搞好高级核心组的理论学习。这样就可以比较顺利的解决学习指导力量问题和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二、根据东北局最近发布的指示,搞好业余政治学校;并注意改进在职干部中的时事政策教育。
(三)加强对文教工作(包括国民教育、群众文化、文艺创作、卫生工作、扫除文盲、体育等等)的领导。
通过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中的党组织及文教工作机关的党员干部来实行党对文教工作的实际领导,文教工作部门的共产党员应很好的团结全体文教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文教工作的政策、方针和计划。
(四)培养与管理宣传文教工作干部
培养方法:搞好在职干部学习;设置必要的工作副职;在党校应有计划抽调宣传干部加以训练;根据需要与可能条件,举办各种短期训练班等。
干部来源:协同有关部门有计划地从工人中、基层干部中及青年知识分子中适当抽调、训练或逐级提拔到工作岗位上来。
目前省市委宣传部干部管理处的主要任务是协同各有关工作单位,从检查工作中去了解与熟悉所管干部。建立管理文教工作干部的必要制度。
(五)加强对报纸工作及其他宣传武器的具体领导。
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加强对报社干部的思想领导,提高采访质量,检查今年二月东北区报纸工作会议后的改进情况。此外,宣传网、教育网、讲师团、文工团、文化馆站等宣传组织与宣传武器,均应分别进行定期的检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其工作质量。
第二,改进领导作风与工作方法问题。
近年来,东北各地党的宣传工作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都是有成绩的,经过反官僚主义的斗争,领导作风亦有显著的改进,并已积累了一些好的工作经验。但应该承认我们的进步还远赶不上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仍然存在着许多缺点,其中较为普遍、较为严重的毛病,就是形式主义(这是官僚主义领导所产生的一种恶果),这种形式主义的主要特点还不在于宣传工作的形式过多,而是在于工作的一般化,缺乏具体的指导和切实的检查,有些组织徒具形式,没有或很少有实际内容。其次,就是在工作中抓不住或抓不紧中心,有的不分轻重缓急,被动应付,工作质量很差。产生这些毛病的根源,就是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与缺乏科学条理性的工作方法。此外,如分散主义或盲目积极性的某些表现,在同志们的发言中已经批判到了,均应切实检查纠正。
为了改进和加强党的宣传工作必须:
(一)继续深入反官僚主义斗争,有系统地、切实地检查我们的各种工作,倾听群众的要求和意见,了解群众中的疾苦,检查我们工作的实际效果和在群众中的反映。把在下边发生的严重事件提到我们的领导责任上来加以检查和改进。
(二)抓住典型、树立样子,进行正面的宣传推广,批判各种保守的、落后的及其他错误的观点和作法。在总结先进的典型经验时,要有具体分析,要抓住问题的中心环节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关键,不要罗列一大堆现象,使学的人得不到要领。
总之,我们在工作中要经常遵守着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使我们共产党人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密切地相结合,使我们的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密切地相结合,而彻底粉碎主观主义的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
(三)把在实际工作中所了解的重要情况或新的问题经常向党委书记及其他负责同志报告并提出针对着这种情况如何进行宣传工作的意见,做好了以上两项工作,再加上这一条,党的宣传部门就可以更好的取得党委的密切指导,推动全党作宣传工作。
(四)宣传工作干部,首先是党委宣传部的同志均要以身作则的努力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学会作思想批判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党的宣传工作的内行,为加强党在国家建设新时期的思想工作,保证完成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奋斗;为我们祖国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原载东北日报)


第3版()
专栏:

伟大的奠基者和导师
——纪念鲁迅逝世十七周年
冯雪峰
研究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遗产,继承他的革命精神和创作传统:这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的文学界的艰巨的学习任务。
鲁迅是二十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的开路人。我们对于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遗产,还没有充分的研究,还缺乏深刻的了解。在远远不够的研究中,我们的方法又常常有错误,我们的态度也常常不够正确。有时我们只满足于断章取义地引用他的片言只语,并没有进一步去作深入的全面的研究;有时我们又采取了腐儒式的烦琐主义的方法,而忘记了鲁迅的根本精神的掌握。最坏的,是由于我们研究不够、认识不够而来的很不虚心的态度。
例如在研究鲁迅思想的发展,尤其在谈到他的现实主义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偏见是很明显的。有的是不从发展的观点上去看,认为鲁迅在写他的“狂人日记”的时候,在思想上就已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文学上也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者。如果有人不这样说,就认为这是否定了鲁迅的伟大,侮辱了鲁迅。与此相反,也有另一种偏见,认为鲁迅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者以前的伟大战斗、革命思想和文学作品,都不值得我们重视和学习。这些偏见,都是我们太少研究和不够虚心的表现。
在今天,我们的文学为人民的创造事业服务的任务,是空前地加重了。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改造的艰巨任务,已经放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肩上,也放在文学工作者的肩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创造的要求也空前地提高了。因此,学习鲁迅,继承他的文学事业,也更为重要了。
学习鲁迅的文学遗产,特别要学习他的现实主义,这是对的。因此,也要研究他的思想的发展,他的现实主义的发展,这也是对的。但我们不能存偏见,尤其不能脱离鲁迅的思想和作品所反映的中国人民革命发展的实际去作空泛的论断,也不能离开鲁迅作品的内容去抽象地谈论他的现实主义。因为鲁迅作品的最伟大的价值和他的现实主义的基础,是在于他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实际;他的思想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发展。
如果我们承认鲁迅的辉煌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不论他的前期和后期(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说法),都是反映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实际,那么,他的全部作品,我们都应该重视,都应该学习。如果因为研究他的思想的发展而采取前期后期的说法,就产生轻视他的前期的作品、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偏见,或者就否定了他思想发展的伟大意义,那都是脱离了问题的实际,对于我们的学习是有害的。
在关于鲁迅思想发展的研究上,在关于他的现实主义的发展的研究上,根据思想的实质和历史的条件,大概地以一九二七年为界线,把他分为前期——革命民主主义者,和后期——马克思主义者,以说明他的发展的意义,我以为是可以的。因为鲁迅既然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不可分离,他的天才的成长和发展都跟人民革命的发展历史血脉相连。他的思想的发展既然反映了人民革命的发展历史,那么,上述的大概的分法也是合于历史事实的,同时对于研究工作也是有方便的。
自然,我们应该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而不应该堕入腐儒式的烦琐主义里去。尤其重要的,我们不仅应该重视鲁迅的后期,而且应该同样重视他的前期。我们必须采取像列宁对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那样尊崇的态度。毛主席对于鲁迅的分析和评价,是我们研究和学习鲁迅的时候所必须遵照的准则。
鲁迅在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以前,是一个在中国前无古人的最辉煌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这就是我们必须学习和继承他前期的思想和文学作品的最大的根据。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天才;但这个天才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他同时是伟大的革命家和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在马克思主义者以前,像鲁迅那样的彻底的革命思想,像他那样和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永远不妥协的精神,像他那样眼光尖利,深入历史和社会,大胆地揭发生活的真实,像他那样永远反对旧的垂死的事物和永远支持革命的新生的力量的精神,确是没有看见过的。鲁迅作品的不朽的光辉及其现实主义的特色,就是从这里产生的。鲁迅的这种伟大的革命思想和战斗精神,都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上。他是为了革命而从事创作的,他从事创作的目的是要用文学来做人民革命的启蒙、教育和鼓舞的有力工具。在鲁迅,文学是革命的战斗武器,而现实主义是创造这种武器的必要方法。为了革命的需要,所以文学必须“睁眼正视”现实的社会,必须大胆地解剖社会和历史,大胆地揭露社会的矛盾与斗争,必须以最深的憎恶去痛恨和打击一切的僵尸和黑暗势力,必须清醒地指出人民的力量、生活的发展和革命的出路,必须热烈地鼓舞人民为新的理想的社会而战斗。
不能离开鲁迅的革命思想和精神去看他的文学作品;不能离开他的作品所反映的人民革命斗争去研究他的现实主义。像“呐喊”、“彷徨”以及同时期所写的大量的政论性的艺术散文(杂文),和他后期的一切作品一样,永远都是中国人民的财宝,永远都是我们创作的典范。在这些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的确是最辉煌的,的确是我们非学习、继承和发展不可的。我们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应该从这里发展出来,事实上也不能不从这里发展出来;鲁迅自己后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是他前期的现实主义的发展。
从创作的方法上说,为了我们的创作有高度的成就,的确不能不研究和熟读“呐喊”、“彷徨”以及鲁迅的其它作品。像鲁迅一切作品中所具有的那种深刻的解剖、对敌人的致命的讽刺和无情的批判,是我们必须继承、师法和发展的。他的革命的爱国主义以及对于人民的无限地深厚的爱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我们必须学习、继承和发展的。鲁迅创造艺术形象的最高妙的典型化方法,是我们必须师法和发展的。鲁迅生活在反动势力统治着的旧中国,所以他主要地用力于黑暗的势力、社会的病症和人民的所谓灰色生活的揭发、批评和描写;然而鲁迅的革命思想的火星仍然在所谓灰色生活的上面飞舞着。如果说鲁迅的作品只描写了灰色的和反面的人物,那是不但对他后期作品来说是不合事实的,即对他前期作品来说也是不合事实的。例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药”中的夏瑜,“长明灯”中的疯子,不是反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中的不屈的战士和英雄,又是什么人物呢?对于作为批判的对象——“精神胜利法”者的典型的阿Q,鲁迅依然看见他的反抗性;对于被损害的愚昧无知的祥林嫂,鲁迅也是作为一个对于运命的怀疑者和反抗者来描写的。在他的杂文中,爱国志士和革命战士的英勇姿态,还有更多的描写。鲁迅前期的作品,正因为是现实主义的,所以也反映了人民的英雄和革命的理想。至于他后期的杂文,这样的反映就更为鲜明。
我们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者,或者说,是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者。这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对于我们也就更为亲近。但我们是必须学习一切古典文学遗产的;鲁迅的作品是尤其必须学习的。鲁迅对于我们,不仅后期是亲近的,他的前期也是亲近的。我们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仅是从他后期的作品发展而来,并且也是从他前期的作品发展而来的。
但我们如果否定了鲁迅思想的发展,或者否定了鲁迅后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他前期的一般所说的批判的现实主义的区别,那当然也是不对的。
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在鲁迅自己是一个伟大的跃进,在当时是震动中国思想界的一件大事情。我们怎么能够否定这个发展和这个发展的意义呢?如大家已经知道,鲁迅所以会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者,是因为他前期的思想确实是彻底地革命的,他的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是丝毫不妥协的、无比地猛烈的,如上面所说。而且,还因为他的战斗也是受着十月革命的号召与推动的,他是战斗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而在国内还直接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与影响;他在前期也已经和共产党人结为亲密的同盟。鲁迅所处的历史时代,说明着鲁迅前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也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与影响之下发展到最辉煌的程度的。但鲁迅在宇宙观上和现实革命的认识上真正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却还有其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在一九二四——一九二七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工农群众力量的壮大的表现,一九二七年国民党的叛变革命的事实教训,以及鲁迅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的研究。这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历史事实,现在也用不到详说了。
鲁迅是以文学作为革命斗争的工具的。他既然在思想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那么同时在文学上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者,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鲁迅和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鲁迅,是有区别的。从思想的实质上说,二者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因为这样的发展,不仅从继承的关系上说,有着好比母亲和女儿的不同;而且主要的是宇宙观的不同,阶级立场的不同,文学所服务的时代任务的不同。这个本质上的区别,是从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实质上的不同而来的。这个思想上的伟大发展,最鲜明地反映在他后期的作品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的光辉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前进的火焰,是鲁迅在后期作品上所具有的灿烂的特色。
鲁迅在后期,以他的最深刻、最壮美的近十本的杂文,奠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初的一块基石,开辟了它的远大的道路。这些杂文是政论,同时又是艺术创作。
在为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服务的文学的培养和领导上,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保姆和导师。深刻地、充分地研究鲁迅的思想和全部文学遗产,继承和发展他,这是我们在新的文学创造工程上必须大力进行的工作。
(附图片)
鲁迅像(油画)
李宗津 作
(附图片)
少年先锋队队员们参观鲁迅先生绍兴故居中的百草园。纪念馆工作人员正给孩子们讲述鲁迅先生幼年的故事
新华社稿  董为焜摄


第3版()
专栏:

访鲁迅故乡
新华社记者 张济生
浙江省绍兴市是鲁迅先生的故乡,市内有很多与鲁迅先生早年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建筑和文物。绍兴市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这些建筑和文物特别注意保管和修缮,以纪念这位中国新文化的伟大旗手。
鲁迅先生早年的故居在绍兴城内东昌坊,东昌坊现在已改名为鲁迅路。鲁迅先生的故居东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部,即现在鲁迅路一百八十二号的一部分,已在今年一月正式成立了鲁迅纪念馆。另外还有鲁迅先生早年读书的三味书屋,他的家族祖居的周家老台门,和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绍兴中学堂(现浙江省绍兴中学)任教时的工作室,也都已由人民政府加以保管。
鲁迅纪念馆所在的周家新台门是一座五进的旧式楼房,院落内外都已粉刷油漆,修饰一新。鲁迅先生的父亲母亲和兄弟等人当时就住在西院第三和第四两进房屋里。第三进楼下两间是鲁迅先生从日本回国后居住的地方。第四进从西面往东的第二间,用木板隔成了南北两间,北屋是鲁迅先生母亲的住屋,南屋是鲁迅先生从日本回国后全家吃饭的地方。现在鲁迅纪念馆已经从鲁迅先生的亲友处搜集到当年这两间房里所用的桌椅家具,准备在今年鲁迅先生逝世纪念日前照原来的样子布置。
新台门第三和第四进的楼上是七间文物陈列室。所陈列的文物中有鲁迅先生儿童时代读过的“鉴略”,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所说的、他最初得到和最为心爱的“花镜”,上面还有他的批注。他在南京求学时所用的数十本线装课本,其中“几何学”、“开方”、“八线学”等是他手抄的,字迹十分工整。另外还有他在绍兴中学堂任教时和全校师生合摄的照片,他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在杭州)担任生理学教员时所编印的“生理学讲义”等。此外,陈列室里还有两部“鲁迅全集”和刊载过鲁迅先生早年作品的“浙江潮”、“河南”等杂志以及他后来参加编辑的杂志多种。
新台门后面就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描写过的“百草园”。这个园子虽然经后来的住户改造过,并在园里修筑了假山、亭阁,但昔日面貌依然可以辨认。登上假山,可以看见在鲁迅先生作品中出现过的东昌坊直街上的长庆寺和与长庆寺夹街相对的土谷祠。
鲁迅先生幼时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就在新台门附近。书房里仍然摆着旧日用过的桌椅,鲁迅先生当时所用的课桌和椅子也摆在原处。鲁迅先生文章里写过的上有“三味书屋”四个字的匾,和匾下那幅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依然悬在旧处。书屋外面走廊上的陈设布置也一如当年。书屋后面的小园和园里的花坛依然存在。
三味书屋大门的对面是周家老台门。这是鲁迅先生的祖先到绍兴后最早居住的地方。鲁迅先生小时在祭日或新年常常随着长辈到老台门来。老台门现在仍然和从前一样完整,在里面居住的都是周家旧族。
一九零九年鲁迅先生从日本回国后,一九一○年曾在当时绍兴中学堂担任教员兼监学。绍兴解放后,这所学校改为浙江省绍兴中学,人民政府把当年鲁迅先生在这里的工作室和后面的卧室辟作了鲁迅纪念室。
绍兴解放后不久,新台门、老台门和三味书屋曾相继作为纪念鲁迅先生的地区而开放,各地前来瞻仰的人很多。一九五一年十月十九日起六天中,便有四千四百多人到鲁迅先生故居来参观,外地路过绍兴的人也常绕道前来瞻仰。还有不少国际友人前来访问。
鲁迅先生逝世十七周年纪念日——十月十九日就要到了,绍兴市人民又开始了隆重的纪念筹备工作。浙江省人民政府在九月初拨了一笔专款作为修理鲁迅先生故居和三味书屋、老台门之用。现在故居新台门已经完全修好,三味书屋修理工作也将在本月十九日以前结束,老台门的修理工程也快要动工。纪念馆决定从十月十九日起每日开放,鲁迅住屋和三味书屋也将开放半月,以便景仰鲁迅先生的群众有机会来参观。
(附图片)
绍兴鲁迅纪念馆文物陈列室
新华社稿 董为焜摄
(附图片)
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绍兴的“三味书屋”
新华社稿 董为焜摄


第3版()
专栏:短评

希望高等学校新生迅速报到入学
今年高等学校录取的七万名新生,就要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了。今年高等学校新生的志愿,大多数都符合国家的需要。但是,也还有一部分同学填报的第一志愿,集中于少数学校、少数科系和专业,不适合于国家按一定比例培养各方面建设人材的原则,因而,只能根据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和他们本人的具体条件(学业成绩、个人特长、工作经历、健康情况等),予以分配。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都自觉地、愉快地服从了国家的统一分配,有的在接到通知单以后,立即放弃了不合国家需要的个人志愿,在预定日期,到校办理了入学手续;有的经过思想斗争,正确地认识了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也愉快地接受了国家的统一分配。这证明了我国青年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增长。
但是,目前仍有少数同学还处在动荡不定的情绪中。他们强调“个人兴趣不能移”。有的甚至下了这样的“决心”:如果不让转系转校,就“停它一年”,明年再考,根本不考虑国家建设的需要。这些同学的想法,对于国家,对于个人,都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对于国家来说,将使招生计划不能很好地完成;对于同学自己来说,将会失去学习的机会。去年也有些同学下过这样的“决心”,结果使自己的学业荒废了一年,这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损失,同学们应当引为教训。
同学们应该知道,青年人的意志应该表现在为了人民的利益,顽强地同一切困难(包括个人的不正确思想在内)作斗争。如果不把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固执地坚持个人意见,那末,这种“坚持”,恰恰对青年们的意志是一种损害。关于个人志愿应当服从国家利益的道理,各方面已经向青年们讲得很多了。这些同学,在报考期间,在发榜前后,也读了一些这类文章,听了一些报告,他们也经过了思想斗争,为什么还没有把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统一起来呢?这是因为,有的同学总觉得服从国家分配,就好像“牺牲”了什么似的。其实,如果为了国家建设的利益,“牺牲”了不合国家需要的个人幻想,那末,这种“牺牲”倒正是一种收获,一点没有什么可惜。因为同学们在这中间锻炼了服从国家需要的品质,而这种优良的品质正是青年们所应当具备的。
有一些原先是在职干部、革命残废军人的新生,因为个人的一些可以克服的困难,也在犹豫,要求调整地区或学校。这些困难是存在的;但是,我们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是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掌握科学知识,把自己锻炼成为新型的专家。在拿下科学堡垒的这场斗争中,将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的。假如我们连这点困难也不能克服,将怎样克服学习当中的困难呢?我们相信革命的干部决不会被这些困难所难倒!
现在全国各高等学校都在热烈地欢迎新生入学。几天之内,所有高等学校的新生都将注册完毕,正式上课。时间是这样紧迫,我们希望少数还在犹豫的同学,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克服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立即到校报到,投入新的学习生活。
在今年的新生当中,也确实有一些人是分配得不适当的。例如,有一些患有平足、色盲、关节炎、高血压等疾病的同学,被分配在地质学院;有个革命残废军人,双手不能举起,被分配到了师范学院;有一个做了五年建筑绘图工作的绘图技术员,因为希望深造而报考高等学校土木建筑系,可是他却被分配到了医学院;而一个有六年斗争历史的部队医务工作者,却被分配到历史系。这显然是由于统一分配工作上的疏忽所造成的。对于这些分配不当的现象,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应当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迅速予以调整,免得延误了这些同学的学习。


第3版()
专栏: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一年中
出版鲁迅著作七十七万多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一九五二年九月到一九五三年九月,已印行鲁迅著作(包括创作、辑录、翻译)三十六种,共七十七万多册,并计划在年内再印二十五万册。这一出版数量,不但比解放以前大大增加,就是比该社一九五一年九月到一九五二年九月的出版数四十一万七千多册,也增加了三十五万多册。
我国广大的读者对于学习鲁迅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工农读物的“文学初步读物”之一而出版的“故乡”单行本,已经印行了十一万册。由“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短篇小说集合成的“鲁迅小说集”已经印行了九万多册。有很多的读者,包括远在朝鲜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读者,经常给人民文学出版社来信,提出对于出版和注释鲁迅著作的要求和意见。
人民文学出版社关于鲁迅著作的注释工作,还在慎重和周密地继续进行。这一工作预计到一九五四年底可以基本完成。从一九五五年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出版附有注释的鲁迅著作的新的版本。继鲁迅的杂文、小说等著作之后,该社还将出版有简要注释的“鲁迅日记”。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