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为了积累国家工业化的资金,必须降低国营商业的流转费用
赵玉珉 王德升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目标,是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并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份的进一步增长。发展重工业的资金,主要是靠内部资源,靠内部积累。因此,不但在工业部门中发掘与动员一切潜在力量,增加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厉行节约,降低产品成本,对于保证胜利完成建设计划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就是在商业、尤其是国营商业及合作社商业进行各种节约,对于积累工业化资金也有重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商品生产占有相当广泛的范围,商业是我国社会劳动产品分配、交换的重要方式,国营和合作社的商业部门不仅掌握着庞大的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分配与交换,而且也有了一套巨大复杂的机构和大批工作人员,需要很大的一笔开支,因此,国营商业部门改善经营管理工作,扩大商品流转,降低费用,就不能不是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的一个重要泉源。今年二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为保证实现一九五三年的国家预算而斗争”的社论中曾指出:“商业部、对外贸易部、粮食部三个部门,如果把资金周转率由每年的二点四五次提高到二点六八次,就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三万亿元,各个国营商业部门,如果能把占商品总值百分之十五点七五的流转费用减少到百分之十四,也可以相对地为国家增加收入三万亿元。”由此不难了解,国营商业部门降低商品流转费用在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当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知道,商品流转费用就是把工农业生产出来的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所引起的开支,即与商品的收购、运输、保管、包装、整理以及销售等有关的费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经济危机和市场无政府状态,必然造成商品迂回运输、投机倒把和商品推销上的困难,以致在运输保管和广告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非生产开支,因此资本主义流通费用水平不断地增长,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间的矛盾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与此相反,在我国由于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由于我国已有可能有计划地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国营商业部门就有可能也必须有计划地组织商品的流转,尽力缩减中间环节,消除多余运输,减少储运损耗,使商品能迅速达到消费者之手,这样一来,在我国国营商业中具有大量降低商品流转费的客观可能性。而这种客观可能性也是在不断地增长的。在目前过渡时期中,在小商品生产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存在的条件下,国营商业为领导市场为满足生产和消费者的需要,对于采购调运和销售等方面的费用还不能像苏联社会主义商业那样节省;但随着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份的稳步增长,随着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实现,国营商业降低商品流转费的客观可能性也必然逐渐加大。为了把我们所已具有的降低费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就必须依靠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掘与动员一切潜在力量,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为降低流转费用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间前中央贸易部曾召开第一届全国国营贸易商品流转费用工作会议,制定了编制商品流转费计划及制定商品流转费定额等暂行办法,商品流转费计划工作的建立与开展,对一九五二年节省商品流转费用三万亿元的增产节约运动,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今年中央商业部所属企业系统又普遍推行经济核算制,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为进一步降低费用创设了条件。由于国营商业部门已加强商品流转费用的计划工作,并开始注意改进业务的经营方法与工作方法,如实行直接调运增加储运容量等等,对商品流转费的节省收到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在降低商品流转费用工作上还存在不少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商品调运保管上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开支过多的运费和保管费用,而由于积压资金所负担的利息支出以及经营管理费用水平在全部商品流转费开支中还占不小的比重。今年上半年有许多企业的实际费用水平都超过了计划定额。费用超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严格执行节约制度,也可以说是还没有很好地贯彻经济核算制。
经济核算制是实行节约制度的最重要的杠杆。经济核算制要求我们在完成国家计划任务的同时,合理地精打细算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预防并消除一切计划外的损失。因此,每个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国营商业企业,首先要合理地组织并扩大商品流通与加速资金周转,这是降低商品流转费的重要关键。为此就必须善于研究居民的需要,根据产销情况订立购销合同,有计划地组织商品的运输和调剂工作,及时购进适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这样,才能加速推销,并能避免商品的脱销或积压,提高对生产和消费者服务的质量,同时也必然降低商品的运输和保管费用以及全部流通费用水平。但在扩大推销降低费用的工作中,也必须注意防止下列偏向:譬如为了加速资金周转,避免多负担利息,而压缩库存以致不能保持合理的定额储备,这就不能保证对市场的充分供应,又如只注意完成计划的数量指标,而忽视按品种完成计划,这就会减弱国营商业对市场的领导作用;又如只顾本单位计划的完成,而不重视合同纪律的遵守,不重视对私营工商业的加工、订货和包销的工作,这就必然影响有供销合同联系的其他国营企业计划的完成,同时也不能有步骤地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总之,完成计划与贯彻政策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斯大林同志说过:“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政治和经济是分不开的。它们两者一同存在,一同起作用。谁想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把经济和政治分开,以减弱政治工作为代价来加强经济工作,或者相反地,以减弱经济工作为代价来加强政治工作,那他就一定要陷入绝境。”〔注一〕这一宝贵指示对国营商业开展的增产节约运动来说也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其次,为了降低商品流转费,必须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节约费用成为群众性的运动,使每个商业工作人员都能建立正确的节约费用的观点。不能把节省费用与完成业务工作机械地对立起来。有些人认为只要把业务工作做好,多花些钱没有关系,另外有些人又认为国营商业“买卖大”,一星半点的开支算不了什么,这种对节约费用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必须及时地予以纠正。莫洛托夫同志说过:“我们应该努力达到,以便使我们的一切工作人员,从下级到上级,永远记住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永远记住自己有义务要保护人民财产,谨慎地对待这些财产,遵守支出中的节约制度,和在实际上珍惜人民的每一文钱。”〔注二〕我们知道每个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国营企业,都由政府拨给一定数量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做为完成国家计划任务的物质基础,在国营商业企业中有大量的商品物资及其他物质设备,所有这些资金都是全体人民的公共财产,而公共财产又是我们祖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主要物质基础,不容许有丝毫侵蚀和浪费的行为。因此,所有商业工作人员对这些财产不仅要保护它的安全,更要合理地运用这些财产,严格遵守节约制度,与一切浪费现象进行斗争。这样,才能增加收益完成利润上缴任务,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只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节约费用的重大意义,才能发掘与动员一切潜在力量,改善经营管理,为增产节约而展开爱国主义的劳动竞赛。斯大林同志指示我们说:“竞赛是在千百万劳动群众最大积极性的基础上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方法。”〔注三〕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竞赛运动,提高商业工作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商业工作质量,以扩大购销降低流转费用。
最后应当指出,为了降低商品流转费还必须加强商品流转费的计划与核算工作。我们知道,制定费用定额是正确编制费用计划的前提,而费用定额也是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在降低商品流转费用上的奋斗目标,因此,应利用并分析核算上有关费用开支的资料,结合计划期的具体情况,精确地制定费用定额。同时核算指标必须与计划指标相配合,使核算能正确反映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对各项费用开支进行严格的监督,还须根据核算资料分析和研究费用超支或节约的原因,以便消除缺点和传播在节约费用上的先进经验。加强费用分析工作,对于推动整个商业部门降低商品流转费是有巨大的意义的。
总之,在国营商业部门中,为了厉行节约降低费用,必须大力贯彻经济核算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政治理论与业务水平,积极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以便能够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法则,领会和实现党和政府的正确政策,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的计划而斗争。
〔注一〕斯大林:“论党工作底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分子及其他两面分子的办法”,人民出版社出版,第四二页—四三页。
〔注二〕莫洛托夫:“论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国家政治出版局,一九三九年版,第三六页。
〔注三〕斯大林:“群众的竞赛和劳动热情的高涨——米库林娜‘群众的竞赛’一书的序言。”


第3版()
专栏:

农村工作者应该向达维多夫学习
——苏联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读后
潘际坰
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以一九三○年春耕前后的格内米雅其村为背景,出色地描绘了一个苏联集体农庄成长的曲折过程,塑造了达维多夫这样一个足资效法的农村工作者的典型。
人们记得,一九三○年正是联共(布)党为实现农业集体化而斗争的时期的开端。斯大林同志在论证农业集体化的意义时,写道:“各国资本家妄想在苏联会恢复资本主义的最后一点希望,即‘神圣的私有原则’,已在崩溃而化为灰烬。他们所认为是资本主义滋养料的农民,已纷纷抛弃那所赞美的‘私有制度’的旗帜,而走上了集体制度的轨道,走上了社会主义的轨道。”(“列宁主义问题”第三七四页)可是,教育广大农民抛弃“私有制度”的旗帜,并不是简单的过程,而是一场尖锐的思想意识的斗争,是一个极深刻的革命。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的作者萧洛霍夫,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激励人们向运动的更大胜利前进。
小农经济绝对摆脱不了贫困的境地。可是,正如小说里的中农梅谭尼可夫所说,农村里依然有不少“除了自己的母牛和自己的鸡笼以外再看不见什么的人”。那些人的想法是:“东西很蹩脚,但是是我自己的。”因而他们是维护私有制度的,甚至在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还不免对于私有制残存着一种腐蚀性的眷恋。请看:在集体农庄的马厩里,有一天来了好几个庄员,他们问管理员:
“‘你拿了一点干草给我的那匹栗马吃吗?’‘你替我那黄褐色的家伙铺了点卧藁没有?’‘我的小母马好好地在马厩里吗?’”他们每个人都竭力要多拿点干草给他自己的马吃。
就是积极分子、中农梅谭尼可夫,也曾一度为这种对私有制的腐蚀性的眷恋所困扰。他在深夜里进行思想斗争,他像鱼在网里一样的在这些思想里挣扎。他心想:“你要到什么时候才离开我呢,该诅咒的怀恋?什么时候你才会灭绝呢,你这危险的魔鬼。但是,这个到底是什么道理?我从马厩旁边经过,别人的马,站在那里,我一点也不感到什么。但是一走到我自己的马的面前,……我就开始窒息了,那时候,它好像比我的老婆还要亲近。……别的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爱他自己的马,别人的就毫不关心。但是,现在并不是什么‘别人’的了,它们都是我们的。”(页一一九)
人们在这里看到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件教育工作是如何的艰巨。而艰巨正意味着革命的深刻的内容。
从小说里看到,农民终于纷纷抛弃了他们所赞美眷恋的“私有制度”的旗帜。梅谭尼可夫逐渐成为全村最优秀的突击工人;村里最顽固的安金姆一家,缴出了应缴的谷物;一度退出集体农庄的代米德,如今像一只强壮的公牛似的在工作着。罗加里亚,一个游手好闲的农村妇女,也参加了突击队,下了田。落后的安脱普·格拉支晚上回家以后,自豪地说:“我们一家也没有落后呀!”
如何充分估计到农民的特点,即一面是劳动者,一面又是私有制度的迷恋者,并引导他们走向社会主义,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在这方面,让所有的农村工作者,向达维多夫学习吧。
小说作者笔下的达维多夫是这样一个人物:当过红海军战士,有九年工龄的金属工人,一九三○年初以区委代表的身份到格内米雅其村进行全面集体化工作。他非但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任劳任怨,而且始终坚持党的正确的路线,坚持以自愿原则说服农民参加集体农庄。他工作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有一个时期区委书记犯了错误,而在村里和达维多夫共同领导集体农庄工作的苏维埃主席拉兹米推洛夫,对富农的危害性是麻痹的;村支部书记拉古尔洛夫,虽然是一个对党无限忠诚的党员,却一贯地运用行政命令强迫农民参加,甚至违法乱纪,曾以手枪威胁中农。村里有反动分子和富农阴谋暴动,散布谣言,在抓住一切机会破坏这一重大的事业。哥萨克劳动农民呢,最初对集体农庄所能给予祖国与自己的利益还不够了解;根深蒂固的私有财产制的意识,时隐时现。所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集体农庄的巩固和发展。
摆在达维多夫面前的工作是艰巨的。群众首先提出种种问题,例如“一切东西都要公有吗?”“屋子怎么办?”“集体农庄是一时的呢,还是永久的?”“那些各自干的人怎么办呢?他们的土地会被没收吗?”“我们要一道吃饭吗?”达维多夫碰到的农民的思想,是这样的一种想法:“我们要人们加入集体农庄应当这样:那些工作辛勤而且有牲口的人加入一个农庄,穷的人加入另外一个,富裕的人又加入另外一个,而懒惰的人一定要送到政治警察局去教育他们怎样去工作。把所有的人弄到一块是没有益处,那决不会弄出什么结果。”(页五三)
如果照这样做了,就要使劳动农民的队伍瓦解:贫农和中农对立,进步的和落后的对立,因而有利于阶级敌人,显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集体化。这样做,便不能对农业进行有效的社会主义的改造。
再看农民罗西里亚和达维多夫的一段对话:
“……我要看看在集体农庄中将是这样一种生活。要是生活好,我就签名;要是不,我为什么要加入?只有笨鱼才游到网里去……”
“那是对的!”
“我们等一下再加入。”
“让别人先在尝试新的生活罢!”
“高兴就来!有什么好试的?集体农庄难道是姑娘吗?”(页五五)
在这些情况下,拉古尔洛夫的“硬拖”的办法是断然行不通的。他曾说:“我们就是把自己埋进土里去,也要把每一个人拖进集体农庄来”(页二六)。而达维多夫,却是紧紧掌握住党对待农民的政策,对各种各样的农民给予耐心的说服与逐步的诱导,用实例说明农业集体化比个体的农民经济要来得优越,使农民从怀疑到心服。
在应付村里由于富农制造谣言,引起骚乱的时候,达维多夫表现了布尔什维克高度负责和原则精神。富农煽动农民杀掉家畜,并说什么:“杀罢,现在不是我们的了!”“杀罢,要是你不杀的话,他们会把它作为兽肉征收拿去”这一套鬼话,全村有角的牲口很快地减少了一半。为故意屠杀牲畜事件所激怒的拉古尔洛夫,顾虑到春耕播种的困难,于是坚持通过决议,把庄员们的大小牲畜,甚至家禽,全部作为公有。公有化的范围不限于基本生产资料,而鲁莽地扩大到自用奶牛、小牲畜和家禽的身上去,这是“集体化的儿戏。”果然,谣言很快地传开了。老太婆们到拉兹米推洛夫面前大兴问罪之师。因为她们听说“鸡充了公是要送到城里去做汤吃的”,又听说农庄缺少蒸气孵卵机,所以“有一种特别的小小的椅子,底下铺着草,是做给老妇人用的,她们要被强迫坐在那种椅子上去孵蛋,那些不肯孵的人,会被他们绑在椅子上。”(页一二二)
这不是一个玩笑。达维多夫认识到这是由于盲目公有化所造成的“左倾”的错误,并且坚持主张依照党的政策,立刻加以纠正,事实上也纠正过来了。达维多夫知道,任何盲目冒进的行动,只能在农村里造成原是可以避免的纷扰。这纷扰不能再让它扩大。达维多夫责备拉古尔洛天:“你老是这样,有一点点混乱,你就马上走极端。”又劝告他说:“你还是多做点群众工作,说明我们的政策。”(页一○二)
达维多夫在农村里的生活是艰苦的。行囊里除了两件换洗的衬衫、短袜和一套衣服外,便是带去准备修理耕种机的简单工具。睡在一张大柜上。列宁格勒的朋友带给他连一个卢布也不值的礼物,他已经非常满意了。他时常在深夜看“真理报”、“铁锤报”,读书,翻阅农业杂志。在工作发生困难的时候,烦闷的阴影也曾从他面前掠过,但是他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复杂性,马上振奋起来。他被富农的儿子铁摩菲用铁棒打得头破血流。他甚至被农庄上的妇女们辱骂和殴伤,可是他一点也不记着质朴的农民们所加给他的毁伤,他说:“布尔什维克是没有复仇的心意的,他们只是要没有饶恕地惩罚他们的仇敌。但是纵令你们脱离了集体农庄……打了我们,我们并不把你们当做敌人。你们是暂时走错了路的动摇的中农。我们不会对你们采取任何行政上的处分的。我们要使你们觉悟。”(页二五三)集体农庄运动中什么地方受了挫折,他就赶到那里去。在春耕的重要关头,他亲自下田耕地,一天耕了一公顷,弄得腰酸背痛,脚也给长靴擦伤了,但是到晚上他躺下来,只见“黑的泥土又在他的眼前扰人的流动,犁嘴的白色的锋口无声的滑动着,在它的旁边,不断的改变形象的泥土,像黑油一样的翻滚、沸腾,感到有点晕眩……”(页二六九)
达维多夫是这样一个可敬的工作者,他不顾一切反对,坚持党的正确路线,认真体会政策的精神。在工作中他没有一马当先,远离群众,也没有落在群众的后面。他以无限的忠诚献给党的事业,献给“斯大林集体农庄”。
处女地被开垦了,达维多夫的形象,二三十年一直活在人们的心里,鼓舞人们往农业集体化的道路胜利前进。


第3版()
专栏:政法工作述评

吸引群众代表参加国家审判工作
有耳
人民陪审员参加诉讼案件的审理,是吸引人民参与国家管理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更加扩大人民法院民主基础的一项重要措施。过去各地人民法院及各项社会改革运动中的人民法庭,在处理案件时,曾邀请过陪审员参加,并取得一些初步经验,给实行人民陪审制打下了基础。今年四月间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司法会议,总结了三年来人民司法工作的经验,决定逐步地普遍建立一审陪审制。陪审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按地区选出若干固定陪审员,在巡回法庭和基层法院到当地就审或审理当地案件时,即出席陪审;另一种是就案件性质,分别由有关的群众团体选派陪审员参加审判。人民陪审员在参加案件审判中和审判员有同等权利。这一制度的实行,可以使人民法院的工作向前推进一步。
人民陪审制的优越性,首先在于它广泛地吸收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的审判活动,提高群众对国家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感觉。四年多来全国人民经过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后,觉悟普遍提高,给实行陪审制,创造了有利条件。群众对于选举自己的代表参加审判活动,极为重视,认为这是选派代表去参加掌握“刀把子”的工作,因此在选举时非常慎重、认真。福建省闽清县际台乡酝酿陪审员候选人时,有人提出该乡调解委员会主任潘兴板作风正派,工作积极,可作候选人;但经大家评比后,认为他是“好好先生”,有理不说,没理也不说,不能代表大家掌握审判大权。最后全乡选出许祖长等二人当陪审员。参加这次选举的人数占有选举权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陪审员是群众认真选举出来的,因而在参加审理案件中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不仅对案件情况,而且对如何判处,均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判决公正有据,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甘肃省皋兰县人民法院处理贫农魏永福离婚财产纠纷案,审判员要女方退回财礼,当地妇联选派的陪审员即根据婚姻法精神,指出审判员的错误,保护了妇女利益。同时,在审判过程中因有陪审员参加,可以更加发挥群众协助审判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沈阳市普选中,人民法庭处理有关选举的诉讼案件时,群众见到有自己选出的代表——陪审员参加审理,对法庭益感亲切,积极地反映情况,有的还自动写成书面材料交陪审员带回法庭,密切了法院与群众的关系。
其次,陪审员熟悉地方情况,有助于案件的正确处理。俗语说:“做贼瞒不过乡里,偷吃瞒不了牙齿”。陪审员参加审判,容易弄清案情。热河承德县第八区普选中,人民法庭处理地主刘振举是否应剥夺选举权案,刘狡猾地说:“我虽是地主,但土地改革前就参加劳动,土地改革后我也没有违法行为,应有选举权。”当场陪审员就指出他在土地改革前很少劳动,土地改革后又不老实,拉拢干部,并偷过公粮,使他低头服罪。广东省英德县普选中,人民法庭处理有关选民资格案件时,陪审员对该地被管制与漏管制分子,提供了正确而全面的材料,并搜集了不应管制而管制的材料,使法庭做到了不让一个反动分子非法窃取庄严的政治权利,也不使一个公民被错误地剥夺庄严的政治权利。西安市人民法院实行陪审后,群众说:“法院同志熟悉政策,我们——陪审员熟悉情况,两方一凑,案件就处理好了”。此外,有些涉及专门技术问题的案件,因有有关群众团体选派的陪审员参加审理,更可以得到迅速而正确的处理。松江省鹤岗市人民法院处理刘纯、董贵新等破坏矿坑的压风机和水银灯冲电电滚案件时,被邀请参加陪审的工人,揭发了破坏压风机可以引起矿坑内瓦斯爆炸,几百名工人会遭到生命危险,破坏水银灯冲电电滚,会招致全厂生产停顿。这样就使法院认识到这些事件的严重性,做到正确的处理。
再次,通过陪审员参加审理案件,还可以起法纪宣传教育作用。人民陪审员是由群众选举或群众团体选派的,与群众有密切联系。在参加审判过程中,他一方面可以把案件的情况及群众意见带到法庭上来;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处理结果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带到群众中去。辽西省义县审理医师孙宝瑞给妇女坠胎案时,当地妇联和医务工作者选派陪审员参加案件审判,不但使案件得到正确处理,并且在判决后,他们回到本单位进行了宣传,组织了座谈,收到了防止犯罪的作用。在该案审判前半年中,义县曾发生坠胎案四件;案件处理后半年中,未发生过一次。
目前已有很多地区结合普选中人民法庭的工作,开展与建立了人民陪审的工作。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在产生选民资格审查小组人员之同时选出陪审员,使其在人民法庭审理选民资格纠纷等案件时先行参加陪审,经过这一个时期的考验,然后转为正式陪审员;(二)由选民小组或乡村干部提名,经过群众酝酿、法院研究,然后在选民大会上与选举代表同时选举陪审员;(三)有的地区为了避免选举陪审员与选举代表混淆,人民陪审员不在选民大会上与代表同时选出,而在乡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此外,有的地区通过建立巡回法庭、结合清理积案来选举陪审员或培养陪审员对象。这些做法都是可行的。但也有的地区对陪审制尚缺乏明确认识,忽视了陪审制的建立;还有的地区虽已建立了陪审制,但对实行陪审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陪审”和使用观点,把陪审变成“听审”。审理案件时,既不说明案情,又不征求陪审员的意见,使陪审流于形式,有名无实。这些情形是必须在今后工作中纠正。


第3版()
专栏:

重视民族形式体育
袁毅
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的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大会闭幕后,应中华全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邀请,来北京作观摩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观摩演出不仅显露了我国民族形式体育项目的丰富多采,和它在近年来的蓬勃发展;更主要的,是它提示了整理这部分文化遗产的明确方向。观摩演出的项目,有武术(拳术、器械)、民间体育、摔跤、举重(石锁、杠铃)等七十个节目。全部节目都具有锻炼身体的实用价值和形象优美两大特色,给首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武术的某些改进,如西南区运动员蓝素贞的“绵拳”和“自然剑”,因为吸收了舞蹈和体操的一些优点,保存并发扬了民族形式体育的优点,更为观众所欢迎。
民族形式体育的绝大部分,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它和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次观摩演出中,有些节目表现了我国人民勤劳、勇敢、顽强的品质,有的则质朴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反抗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流传下来的斗争形态。如华东区运动员蔡云、蔡信和的“矛盾对打”、铁路运动员高金荣等的“弹丸”,就是美化了的古代战斗动作。有的进而吸取了更多的舞蹈艺术,变成了人民的文娱节目。如东北区朝鲜族运动员李乙顺等的“跳板”、西南区傣族运动员刁正中和刁良友的“象脚鼓舞”、苗族运动员古小宗的“葫芦笙舞”和流行全国各地的“剑术”等,都有着相当高级的舞蹈艺术形象。
这些,就是民族形式体育的精华,它深为各族人民所喜爱。因此,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和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一样,在为增进人民健康、在为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四年来,民族形式体育已有了显著的发展。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中,有组织或自动进行锻炼的人是非常多的。国营天津第一、第四、第五、第六等棉纺织厂,唐山市开滦煤矿的每一矿井,和山西省太原市及文水、长治等县的郊区,河北省白洋淀的渔村,都各自有他们喜好的民族形式体育项目。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普遍提高,具有浓厚的本民族色彩的体育活动,也随即得到相当的发展。如蒙古人民的摔跤、赛马,藏族人民的骑射,苗族、傣族人民的载歌载舞的体育舞蹈,都大大地活跃起来。由于体育运动的普遍开展,优异的体育运动成绩也不断地涌现。所以在这次“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上,内蒙古重量级摔跤运动员僧格,就战胜了享有盛誉的同级摔跤能手华北区运动员张魁元,光荣地获得第一名。
民族形式体育的实用价值,是十分明显的。西北区运动员苗玉龙,已经是七十五高龄的老人了,但当他舞动一条杆棒,矫健地表演着“醉棍”时,并不下于一个年富力强的壮汉。在观摩演出会上表演“双刀进枪”和“大刀枪”的中南区运动员聂增永,他是国营建筑公司某砖瓦厂的劳动模范。过去,他经常闹胃病,身体虚弱,工作很吃力;自从参加了武术锻炼,他的健康状况有了显著的改变。现在,他不仅能准确地按期完成生产任务,而且经常地超额百分之五十完成生产任务。类似这样的实例还很多。如表演“日月方便铲”的铁路运动员、济南铁路管理局一等功臣刘振家,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一光荣称号,不仅因为他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因为他经常地进行体育锻炼,炼就了一副强健的身体和超人的臂力,帮助他在日常劳动中创造了优越的成绩。
据通晓武术和其它民族形式体育的体育界人士谈:我国各族人民所保有的各种体育项目,无论武术、摔跤、骑射、步射、石锁或其它民间体育活动,对人体四肢、关节、血液循环、内脏和神经系统的锻炼,都有很大的价值,它可以使人的敏捷、耐久、跳跃等体能得到提高,所以很值得推广。尤其是武术,不受场地、设备、年龄、性别的限制,而且动作简单,形象也比较优美,很适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推广。
但民族形式体育也和其它民族文化遗产一样,是从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传流下来的,它的有些部分,也染有封建性的色彩,如粗野恐怖的、违反生理的开石、排肋、油锤贯顶等等,这都是必须加以改革的。而存在于武术界中的宗派思想和神秘、虚玄的色彩,这些为封建统治阶级强加于质朴的民族形式体育的毒素和污垢,也是需要认真进行清洗的。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这也就是我们对待民族形式体育的根本方针。但目前武术界却还有少数人不能以毛主席的这一指示精神来对待民族形式体育活动,他们错误地认为“一经整理即会失却民族风格”,或者说
“固有形式已尽善尽美,无可改革”了。这种故步自封的保守思想,将会使民族形式体育活动、特别是武术脱离人民。事实非常明显,在“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和在北京观摩演出中,已经清楚地显示出:只有能够增进身体健康,具有实用价值和形象优美的项目,才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蓝素贞表演“绵拳”和“自然剑”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她吸收了古代拳术中的精华和现代体操、舞蹈的优点,创造了有实用价值和形象优美的拳术。因此,我们应该对民族形式体育加以改革和整理,研究创造更美好、更科学、更有用的形式,使它原有的优美的民族风格更加发扬光大。
我国民族众多,国土辽阔,民族形式体育的整理工作必须有领导、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获得实效。这是改造旧文化的一项重大任务,各地党的组织和人民政府,应当重视这一工作;帮助体育机构教育广大武术界人士和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员,使他们和当地的其它体育工作者团结一致,发掘尚未被发现的一些流行在民间的体育形式。根据“实用”和“形象优美”两大原则,研究在民间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避免“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并防止急躁情绪以及由此而来的粗暴态度。
根据天津、哈尔滨等城市的经验,按照自愿原则,组织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员、尤其武术界人士进行政治时事学习,提高他们的觉悟程度,在这样的基础上,依靠他们进行民族形式体育的研究和整理,是比较更易收得实效的。另外,从实际情况出发,组织他们举行不同类型的表演比赛会,也是一个重要方法。这可以吸收群众的意见,更好地进行民族形式体育的研究和整理工作。
我国的民族形式体育,在这次表演及竞赛大会和在北京的观摩演出中,已显露了它的奇光异彩,只要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员能打破保守思想,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周围,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相互虚心学习,我们相信:新型的、更科学、更优美的民族形式体育活动,就会更快地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发展起来。


第3版()
专栏:

从“文官不爱钱”说起
丁三
“文官不爱钱”在旧中国算是一种美德。在“窃国者侯”、贪官如毛的“官场”,真有谁“不爱钱”,对闪亮的金银或花花绿绿的钞票,“无动于中”,因而办起公事来,比较公道些,那总算是难能可贵的了。自然,这里说的“钱”,都是私财,那时的“文官”们根本没有公共财产的观念。但在咱们新中国,情况就不同了。贪污是犯罪的,而为人民的事业而爱护公共财产,正是不折不扣的美德。
有人说:文教系统不少领导同志不会管钱。这是事实。不会管钱是不管钱的后果,而不管钱则是不爱护公共财产的具体表现。论起思想根源来,这也许跟那旧社会的个人“清高”的影响有点关系。有些同志,一提起钱,也许会闻到一股“俗气”。
这是错误。工作因此受到不少损失。不爱管钱或不会管钱的结果,不但要引起浪费,而且摸不清浪费所在,因而不知道怎样消灭浪费。对领导同志来说,“管钱”不是专门的会计学,而是工作艺术的重要部分。要把该用的钱用得适当,不但要懂得方针、政策,懂得财务,而且要摸清实际工作的“底”。根据这个“底”来合理使用钱,钱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才叫做会管钱。
不爱护公共财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看不起“星星点点”。有人说:文教机关也要节约吗?清水衙门,节约起来,星星点点,有什么用处!这也是错误。真是星星点点吗?据初步调查,文教系统个别单位的预算几乎超过实际需要的一倍。有些单位不顾编制和预算,讲排场,摆场面,造房子不精打细算,有的竟超支一百多亿。教学仪器、医疗仪器、药品、器材等等,一积压便是几千万、几万万、甚至十多亿。难道这些都是星星点点吗?即便真是星星点点吧,既属浪费,也得反掉才好。这不仅是钱的问题,而且是人的思想作风问题。我们一定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养成这样社会的建设者应有的好习惯、好品质,养成社会主义的节约风气。苏联专家连一个粉笔头都舍不得浪费掉,这是我们的好榜样。
节约不是单纯省钱。该用的钱用得适当,千亿万亿,也不算浪费;用得不适当,星星点点,也是浪费。节约与浪费、爱钱与不爱钱的界线,便在这里。一钱如命的“守财奴”思想,挥金如土的阔少爷作风,都是对社会主义的讽刺。


第3版()
专栏:

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
发动创作宣传总路线的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创作委员会为发动美术家以美术创作大力宣传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于十二月一日召开了座谈会,在京美术家江丰、吴作人、叶浅予、古元、李桦、王式廓、董希文、于非暗、姜燕、阿老等四十多人都到会参加。座谈会由蔡若虹主持,他号召美术家必须重视总路线的宣传,不应稍有冷淡,要立即动手创作,大量供应各报纸杂志刊用和各地宣传工作者采用。邵宇同志并综合地传达了关于总路线的各次报告。
最近一个时期,美术家们都已开始学习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的并已开始创作有关总路线宣传的作品,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正在创作以鼓励农民出售余粮、参加互助合作和加强工农联盟等为主题的年画、招贴画和连环画;连环画报并已派画家下乡搜集材料。华北人民出版社正在创作“把余粮卖给国家的好处”等内容的连环画,并已完成“这粮食是卖给国家的”年画一张。北京人民美术工作室也已开始绘制一些连环画,有的并已完成。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正在组织师生集体下乡,除准备创作宣传画外,并计划编制傀儡戏若干套,在春节中流动宣传。
美协创作委员会为了能够帮助画家们有计划地进行创作,会上决定北京各美术单位和美术家提出自己的计划和意见,以便于日内另行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如何集中力量分工创作,和组织画家下乡等。创作委员会的绘画、版画、漫画等组,都决定以宣传国家总路线为目前创作任务的中心。


第3版()
专栏:

拉萨藏族人民欢度燃灯节
十一月三十日(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拉萨市藏族人民欢度燃灯节。拉萨市在这一天显得特别热闹。节日以前,四周农民和从羌塘牧区与青海、西康等地赶来的牧民,都到拉萨买卖皮毛、酥油、粮食和各种生活必需品。商店的橱柜里和摊贩们的货摊上,陈列着五光十色的货品。参加康藏公路拉萨至太昭段冬季施工的藏族民工们,也带着工资来拉萨购买节日用品。西藏军区干部学校的藏族教员和学员,拉萨小学的学生等,也在这一天休假。节日晚上,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和窗台上都点起明亮的酥油灯,把街道照耀得通明。市郊牧民们帐篷的周围,也闪烁着灯火。西藏军区干部学校的藏族学员们,还在林卡里举行了歌舞晚会。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记录片“一九五三年国庆节”即将在全国各地放映
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一九五三年国庆节”新闻特辑现已完成,即将在全国各地放映。
“一九五三年国庆节”新闻特辑,生动而简练地反映了一九五三年十月一日在首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国庆节的各种伟大的场面。这部记录影片的制作比过去其他影片的制作都迅速,这是我国记录影片制作上的一种改进。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