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东北兴建大规模的超高压送电线
九百十九座铁塔混凝土基础工程全部完成
我国一条规模最大的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正在东北原野上迅速兴建起来。
这条送电线路全长三百六十九点二五公里。沿线竖立了九百一十九座“酒杯”形的大铁塔,这些铁塔最高的有四十六公尺,最低的也有十三点九公尺,都是用几百块钢材和四千多只螺丝钉组成的。每座铁塔都宛如一幢十层高的大厦,它的下面都有四座两三平方公尺大的混凝土基础。这条线路自今年七月十五日正式施工以来,到目前为止,主要工程——铁塔混凝土基础已在十一月一日全部浇制完成,铁塔也已经组成了一百六十座,两千多吨重的金属送电线就要架设在这些铁塔上面了。为了保证全部工程在年底结束,并开始送电,全线路的基本建设工人们正在热烈展开劳动竞赛。
这条纵贯东北地区的巨大的送电线路建成以后,东北丰富而廉价的电力就可以通过这条线路安全可靠地供应鞍山、沈阳、抚顺、本溪和阜新等地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动力需要。沿线各厂矿得到充足的电力以后,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钢铁、石油、煤、机床和纱布等各种产品,供应全国的需要;各种大量用电的新工厂、新矿山也将在充裕的电力供应下,迅速地兴建起来或投入生产。
这个巨大的线路工程,是在苏联先进技术指导下,由我国电业管理总局东北设计分局的设计人员设计的。全部铁塔和线路工程都设计得既经济又坚固。在设计过程中,十二位苏联专家曾热忱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使得修改后的设计更加完善。例如按原来的设计,塔座的地质情况只作重点勘探,经过苏联专家建议后,改为全部勘探,以保证每个塔座的坚固耐久。这个工程所需的四万多吨材料,除三百多吨材料由国外订货外,其他全部都是国产材料。沈阳、天津两地的电线厂职工们特地为它试制出了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的钢芯铝线。这些电线已一批一批地运到工地。鞍山市铁塔厂职工们日夜赶制的铁塔钢材,也正分批地供应工程的需要。
又讯:东北区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路的九百十九座铁塔混凝土基础工程,已在封冻前十一月一日胜利完成。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和有关机关负责干部特联名写信给这一工程的全体职工,表示慰问。信上说:由于你们完成了这一光荣的艰巨的任务,解决了这一工程的最关键问题,为本年内全部完成这一工程创造了充分的有利条件。
铁塔基础工程是全部工程的关键部分,工程质量要求很高。如果基础工程不完工,组塔、放线、紧线等工程就没法进行。因此,东北电业管理局在九月末就集中力量加强了对这一工程的具体领导。该局负责人曾亲自深入工地分段检查工作,并在九月二十七日召开了工地主任、队长会议,统一了操作规程、技术标准。为了加强工地指挥力量,原来工程队的队长、技术干部等都直接参加了工地工作。工程指挥部也抽出大批干部分成十一个小组,深入各工地协助工作,以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在紧张施工的日子里,各工地的几千个职工,都以忘我的劳动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做高山基础时,因为汽车、大车不能直接运材料到现场,工人们就把成吨重的砂子、石头、水、水泥、铁筋等背上高山现场。八月里,雨下得大,许多刚挖好的基础土被雨水冲塌,天一放晴,工人们就马上重新挖掘。工人们并且冒着雨水奋不顾身地抢救材料。十月里,原野上飘扬着红旗,工人们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在竞赛中,二一工地和三三工地的职工首先完成了基础工程。(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全国各地支援东北区超高压送电线的建设
东北区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线的建设,得到了各地人民的热烈支援。沈阳、鞍山、大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的许多工人,为这个线路工程制造了三千种不同规格的送电线、铁塔钢材、螺丝、瓷瓶等工程材料。沈阳电线厂和天津电线厂职工,特地为它试制了二十二万伏超高压送电的钢芯铝线新产品。东北电业铁塔厂职工日夜赶制过去从未制造过的铁塔钢材。在施工中,有许多单位还帮助他们解决了缺乏大批精密工具设备的困难。例如积水较少的基础坑不能用柴油发动机抽水,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第四工程公司职工就借给了四台轻便的手压水泵,帮助抽水。四个塔腿的“抄平找正”和接地工程都需要大批的精密仪器,东北各地电业职工就把经纬仪和测定器等拿来支援他们,有的还抽出人力来帮助。二十一工程公司等单位的二十一位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六百多名试验工、配电工、火焊工等,也都从别处赶来参加了这个光荣的建设队伍。
沿线路的八个县两个市的农民们,为了帮助建设这个线路,曾砍去了有碍工程进行的林木,为工程开路。许多农民还在村干部的率领下,修筑了二百五十四个桥梁、涵洞和二百三十多公里的公路,以便利交通运输,让火车运来的材料可以很快地送到现场。当地还有两千多农民直接参加了建设队伍,帮助工人建设。青年团员刁振贵到工地不久,就学会了搅拌混凝土的技术。大仁境村农民白天收割庄稼,晚上赶八、九辆大车给工地运送砂石,保证现场材料的供应。
各地人民都关怀着这个工程的进展。长春市人民特地组成各界人民慰问代表团,到工地进行慰问。他们演出了“前方捎回来的信”、“汽车兵”、
“吕布与貂蝉”等二十多个文艺节目。带来的大批慰问信和十二箱书刊、连环画等慰问品,也已分发到各个工地。(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成都铁路建厂工程处泥工高秀成发明铺灰砌砖灌浆机成功
四川省成都铁路建厂工程处泥工高秀成,在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中,开动脑筋,发明创造了铺灰砌砖灌浆机,把砌砖效率提高了十多倍。北京、上海、内蒙、鞍山、海南岛等地的建筑工程单位都给高秀成写信,要求把机器的图样和说明寄给他们,在各地推广。
铺灰、砌砖、灌浆联合工作机只要三个普通工人操作,一个用绞盘绞装用标杆滑轮的机器,一个在机器后面把灰浆添入灰浆斗内,另有一个工人将砖放入滑砧梯辊上,一绞就砌好了,不仅速度快,且质量又高。每一秒钟能砌砖一块,每天除了三个小时作准备工作,在实际工作五小时内,可以砌砖一万八千块,比原来的手工操作速度提高了十多倍。这架机器自今年七月十一日试验成功后,已在该地工作两个多月,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效率。
高秀成是四川华阳县人,今年四十一岁,在旧社会做工二十多年,受了许多折磨。成都解放后,高秀成加入了建筑工会,一九五一年到成都铁路建厂工程处工作。去年八月,他看见苏长有的砌砖法表演,确实比过去老法砌砖提高了许多,但还是用手砌。那时他想:“如果不用手砌,用个机器来代替,岂不更快得多吗?”经过多日研究,他草拟了一个图样,送交合理化建议委员会。经审核,认为可用,领导上又积极鼓励他,工程师张国翘和技术员昌鸿章并在技术上给以帮助,这样经过两个多月,克服了许多困难,高秀成终于把铺灰砌砖灌浆机试制成功了。(西南记者站)


第2版()
专栏:

实行计划管理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大冶钢厂炼制出四十多种优质钢
国营华中钢铁公司大冶钢厂从今年六月份开始实行计划管理,积极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以来,扭转了上半年月月不能完成计划的情况,已为全国各地三百多个单位炼制出供制造汽车和农业机械构造材料需用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切削工具和量具需用的优质碳素工具钢以及制造曲柄轴、齿轮、汽缸套、特殊工具等需用的各种优质合金钢等四十多种新的优质钢钢种。为了进一步作到均衡生产,保证增产节约计划的全面完成,该厂现正以继续贯彻计划管理和苏联专家建议为中心,动员全体职工展开增产节约劳动竞赛。
大冶钢厂在今年年初还是一个只能冶炼普通碳素钢的工厂。当接受国家优质钢订货时,各个车间工人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新工人和初学炼钢的工人。由于操作不熟练,经常出废品。少数掌握冶炼优质钢技术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也只承袭着一套旧的炼钢方法,不能保证钢的质量。在这样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和生产能力不平衡的状况下,加以该厂领导上长期忽视管理工作,更加重了生产上的困难,使国家订货任务经常不能完成。因此该厂决心组织职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提高炼钢技术。今年六月,苏联专家朱也夫和捷克加洛夫来厂帮助工作时,给该厂提出了二十四项一百六十一条建议,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困难。职工们除了从苏联炼钢书籍上学到很多先进的技术理论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外,还认真地学习了专家在车间里的示范操作和口头建议,并经常检查苏联专家建议的执行情况,组织力量帮助各车间加以贯彻。如在锻造车间,根据苏联专家提出“高温装料、快速加热”和“一面取热钢锭、一面添冷钢锭”的缩短加热时间的建议,使锻造的加热速度提高了两倍多,钢材的产量提高了一倍。电炉车间,由于工段技术员罗锡林和工段长于家猛苦心研究了苏联专家关于改用矽粉代替矽石造渣的建议和操作方法,并会同车间工程师向儒生等进行了一星期的试验,终于,他们完全掌握了控制矽的规律,使钢内非金属夹杂物减低到最低限度。此外,退火炉等旧设备也作了改造,全厂根据苏联专家建议,又建立了技术监督机构,并扩大了试验优质钢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的化验室和物理室,以保证钢的质量。现在大冶钢厂优质钢的生产情况已经完全改观。
与认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同时,该厂也逐步实行周作业计划、昼夜作业计划与轮班作业计划,建立与整顿了各种工作制度,健全了各级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工作,发挥了职能机构的作用,使生产秩序很快建立起来。十月份第一周该厂的电炉、锻造、热处理、轧钢四个车间都全面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
现在该厂正以继续贯彻计划管理和苏联专家建议为中心,展开增产节约劳动竞赛,进一步作到均衡生产,保证增产节约计划的全面完成。
(曹葆铭)
又讯:华中钢铁公司大冶钢厂平炉车间职工在十月五日试炼某种优质钢锭成功,钢锭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都合乎标准。这种优质钢锭的冶炼成功,将使大冶钢厂冶炼优质钢锭的生产扩大一倍半,每吨钢的成本也可比电炉冶炼的降低百分之五十。平炉车间按计划在今年年内所生产的优质钢,仅在降低成本方面,就可以给国家节约四十五亿元。
在试炼这种优质钢锭之前,全车间的工人学习了关于冶炼优质钢对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同时,由工程师李觉民等根据这种优质钢的特点和要求,制订了新的操作规程。工人们又进行了一次技术学习。因此,试炼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冶炼的时间和原来冶炼普通碳素钢的时间一样。试炼成功后,车间又进行了检查和总结,找出了铸锭工作和劳动组织中的缺点,并订出了改进办法。(王澈)


第2版()
专栏:

唐山钢厂提前完成十月份生产计划
创造了转炉的先进操作方法,扩大转炉炉膛获得成功
增产节约竞赛正在唐山钢厂的职工中紧张热烈地进行着。他们把十月革命后苏联所走的道路和我们国家目前所进行的增产节约运动结合起来,好像一道灿烂的照亮着中国人民所走的道路的阳光,对他们发生了无限的鼓舞的力量。由于在迎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六周年的口号下所发动的竞赛,使唐山钢厂全厂提前两天完成了十月份的国家生产计划,全月超过计划,增产钢锭九百一十三吨。现在竞赛仍在继续着。全厂职工正在为提前完成全年的国家生产计划而斗争。
又讯:十月里,在唐山,由于唐山钢厂先进工人蔡连成及钢厂炼钢部主任赵乃斌在增产节约运动中的两个创举,轰动了这个工业城市。
唐山钢厂炼钢工人——青年团员蔡连成,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创造了转炉的先进操作方法。这个操作方法的特点是在转炉吹炼第二期的时候,先在铁水表面下深吹,然后再从铁水的表面浅吹。这样就能使铁水往炉外喷溅得少,大大减少了生铁的消耗,同时也节省了锰铁,增加了出钢量。这个操作方法在全厂推广后,全年可给国家创造一百三十七亿元的财富。蔡连成在创造这个先进操作方法的过程中,曾得到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
和蔡连成所创造的转炉先进操作方法同时,唐山钢厂炼钢部主任赵乃斌和技术人员、工人合作,扩大转炉炉膛获得成功。他们把炉膛里的火泥去掉,用石绵板来代替,使转炉容量比原来扩大了百分之十五。为了适应转炉炉膛的扩大,他们还进行了底板、铁水包、化铁炉等一系列的改进工作。由于扩大炉膛、改进设备的结果,每年增产的总产值达四百一十六亿元。
为了庆贺蔡连成、赵乃斌的创举,唐山市工会联合会和唐山市人民广播电台于十月十七日在全市联合举行广播大会,并在大会上宣读了中共唐山市委会、市人民政府、市工会联合会及青年团唐山市委会的联合贺函。唐山钢厂同时收到河北省工会联合会寄来的贺函。(白原)


第2版()
专栏:

接受苏联专家的建议适应建设需要
中央林业部通知南方各地试植桉树
中央人民政府林业部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通知南方各省试点推广种植桉树。
苏联林业专家聂纳洛阔莫夫在察看了我国南方林区以后,向中央人民政府林业部提出一项关于大量发展桉树的建议。建议书中指出:桉树(有加利树)是极有用而珍贵的树种,很适宜在中国南方各地种植。桉树的木材坚固而结实,可用作电杆、枕木、栋梁、矿柱、桥梁和木板等,因其抗腐性很强,更适宜于建筑水利工程。桉材制成的枕木,不经防腐处理也比其他木材经久耐用。桉树的树叶可加工提油供医药和香料工业上使用。桉树对于橘林和茶园更是一种优美的防风林。桉树并具有一种优良的特点,砍伐后又会由根株萌芽,使林木更新,而且生长迅速,很快地就可以积蓄起很多材料,对木材再生产起很大作用。因此,建议在南方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大量扩展桉树的栽植。
中央林业部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已电知中南、华东、西南各大区、省林业主管部门,从一九五四年起,选择气候、土质良好,群众有造林经验地区,试点推广种植桉树。各地接通知后都在积极准备。云南省农林厅已准备在个旧、昆明及南盘江等地营造桉林。
按:桉树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林木树种,在福州市种植的三十七年的柠檬桉高达三十六公尺半,胸高直径六十八公分;三十六年的大叶桉高达三十公尺,胸高直径三十公分。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西康东南部,四川西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中南部以及台湾、海南等地都适宜种植。苏联的森林科学家们,运用米丘林、李森科的生物科学原理,已把桉树从热带移植到较寒冷的地区,培养出许多新的品种,扩大了桉树的栽培领域。


第2版()
专栏:

在苏联专家帮助下的大冶钢厂
王澈

大冶钢厂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怀着无限激动的心情,感谢苏联专家对他们的帮助。每当厂长高芸生同志谈到厂里特殊钢〔注一〕生产情况好转时,很自然就把苏联专家的帮助联系在一起。工程师苏能四在谈到苏联专家对他的技术帮助时说:“正如在迷失方向的航行中,找到了正确的指针一样。”电炉车间生产班长庞德金说:“苏联专家那种根据科学分析和科学试验来炼钢的工作态度,对于我‘靠眼力’‘凭经验’的老一套工作方法,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今年一月间,大冶钢厂开始大量生产特殊钢。在新的生产任务面前,从领导到工人,从技术到管理,都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今年一月到六月,全厂检验合格的成品仅相当于生产计划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七点二五四,严重地影响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此外,废品多、成本高,以及车间与车间的生产不协调,生产计划不能根据订货来制订,更是普遍的现象。
六月间,苏联专家朱也夫同志和捷克加洛夫同志来了,他们给大冶钢厂带来了新面貌。在短短的
一个多月中,两个专家作了二十多次有关技术和管理问题的报告,提出了二十四项重大的和一百六十
一条一般的建议,并且亲自在电炉、锻造和热处理等生产特殊钢的车间进行了示范操作,解决了大冶钢厂在生产技术、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等方面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使全厂的生产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当时大冶钢厂最薄弱的环节是锻造车间和热处理车间。电炉车间生产出来的钢锭,往往因为锻造车间的生产能力小而不能锻制出来;锻造车间和轧钢车间生产出来的钢材,又因为热处理车间的退火时间长而不能及时交货。生产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情况。
苏联专家捷克加洛夫同志详细地研究了这种情况,在锻造车间提出“高温装料,快速加热,流水作业法”的建议,把过去烧一炉钢锻一炉钢,让炉子冷却后再装钢锭的落后方法,改为随取、随锻、随加,使加热炉不间断地工作,并且在加热炉与汽锤之间采用流水作业的方法。七月二十四和二十五日进行了试验,结果取得了很大成绩,加热时间缩短了百分之五十七到百分之六十六,机动时间〔注二〕增加到百分之七十,整个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以上。
在热处理车间,从生产设备到技术操作,原来都是沿用日本的办法。一炉钢材的退火时间,长达
一百四十八小时,平均八十八小时,每吨钢材的煤消耗量达七百公斤,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佳,捷克加洛夫同志研究出问题在炉子结构不合理。他把炉子作了五次修改之后,一炉钢材的退火时间缩短为二十六小时到三十小时,生产能力平均提高了一点七倍,每吨钢材的煤消耗量也降低到二百多公斤。为了提高钢材的质量,他又建议用散装方法退火,并且告诉工人注意观察炉内燃烧情况,调整燃烧室的进风量;控制烟道闸板,使钢材的机械性能达到了合格标准。

实现苏联专家建议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它曾经遇到各色各样的思想障碍。但是这些障碍都被克服了。
苏联专家朱也夫同志建议电炉车间钢包工人,在钢包内不涂泥巴;修钢包不打水;钢包要干净等七条建议,有的工人想不通这个道理。老工人刘福奎说:“我不知花了许多工夫,才学会钢包打水的方法,怎么又不叫用了呢?”后来化验室化验了一炉在炉里的钢水,化学成分完全合乎规格,但是钢水倒在钢包里面后,炭的成分增高了,检查结果,发现是钢包里面的泥巴和黑烟没有扫干净的缘故。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大家才下定决心,坚决贯彻苏联专家建议,不再让国家财产受到损失。
过去,电炉车间不少炼钢工,是不大注意元素的重要意义的,认为元素不超过上限下限〔注三〕就行了。实际上有的钢种化学成分即使合格了,而因机械性能不合格成为废品。朱也夫同志举出实际例子给大家听:比如炭和铬这两种元素,都能增加钢的强度,但铬能减少钢的冲击值〔注四〕,这时候炼钢工要注意炭到上限时,就要使铬到下限,不然钢的强度大,而冲击值不合格了。讲到这里,他又举了两个很生动的譬喻,他说:“一个炼钢工要使钢的各种元素比例适当,正像一个乐队的指挥手,使音乐和谐一样。”他又说:“也像马戏团走钢丝绳的人一样,要永远保持平衡。”经过这样的反复讲解,工人们才懂得了这个道理。
还有这么一个例子。苏联专家捷克加洛夫同志在热处理车间给工人讲解加煤的操作,他说:“要少加勤添,煤加多了,温度反而下降,加少了就会成氧化性的火焰,影响钢的质量。”不少工人想不通这个道理,烧炉工人孙瑞芝就说:“过去多加煤温度还升得不快,少加勤添能行吗?”有一天,孙瑞芝正在吃饭,捷克加洛夫同志来了,他就给孙瑞芝解释说:“向炉里加煤就像一个人吃饭一样,如果吃得太快,咀嚼得不好,就会得消化不良症,相反的一口一口的咀嚼好了咽下去,对健康就有帮助。”工人们通过这个例子,很快的想通了“少加勤添”的道理。

“企业不是手工业,是一个有机整体。”苏联专家经常用这样的原则,来帮助大冶钢厂组织生产工作。捷克加洛夫同志从锻造车间试验“高温装料”过程中,发现劳动组织不合理,和逐级责任制不明确,给工作上带来了忙乱和被动。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车间每天早晨举行一次五分钟碰头会,由值班工段长、技术人员汇报前一天的工作,由车间主任小结,并布置当天的工作。这种制度推行到其他车间,同样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六月份起,大冶钢厂又实行了朱也夫同志建议的周作业计划和周末会议制度,解决了不少全厂性的关键问题。比如在第五次周末会议以前,锻造车间每周只能完成生产计划百分之六十左右,经常影响全厂生产计划的完成,同时车间领导干部对专家建议的“高温装料”抱怀疑态度,迟迟不能实现。周末会议上,领导干部了解和研究了这种情况后,批评了锻造车间,并组织力量协助实现了专家建议,到第七次周末会议,锻造车间就超额完成周作业计划百分之十二,八、九月份都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过去,生产科编制的作业计划,有时候不符合车间的实际情况,经过周末会议提出意见,生产科的编制作业计划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
从九月份起,该厂又在实行周作业计划的基础上,逐渐实行了昼夜作业计划与轮班作业计划。厂
一级建立了周末会议,车间建立了五分钟碰头会,工段建立了工段会议,班组建立了班前班后会。
作业计划和各种会议制度,把大冶钢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从八月份起,特殊钢全部完成了生产计划,扭转了长期完不成任务的局面。十月份,电炉车间的生产任务比九月份高百分之三十八,也完成了计划。全厂产品质量也有显著提高。执行作业计划的结果,各车间的生产均衡率已逐步提高,生产周期也大大缩短。
实行苏联专家建议,给大冶钢厂带来了可喜的转变。
〔注一〕特殊钢是属于优质钢的一种。
〔注二〕机动时间是汽锤参加生产的时间。
〔注三〕上限下限是某种元素在某种钢中最高的含量为上限,最低的含量为下限。
〔注四〕冲击值是钢的机械性能之一种。是测量钢材硬性的数字。
(附图片)
朱也夫同志在检查钢的结晶和粒度


第2版()
专栏:

这是第一根无缝钢管的管坯经过穿孔机穿孔而成为钢管的情形。 本报记者 朱波摄
这是第一根无缝钢管经过轧管机以后,正滚向下一工序。 新华社记者 李峰摄
在六号操作台上工作着的运转工龙景和,他刚状苏联学习回来,正认真地教他的两个学生掌握操作技术。本报记者 朱波摄


返回顶部